- 2.02 MB
- 2021-11-0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二章 第三节
探究物质的密度
1 课堂导入
2.体积相同的铝块和木块比较,哪
个质量大呢?
铁球
铝球
铝块
木块
1 课堂导入
2 学习目标
1. 理解密度的概念;
2. 了解物质密度是物质的基本特征;
3. 熟悉物质密度的测量;
4. 培养科学的实验素养和实验方法;
3 课堂活动(一)—密度探究
天平、量筒、刻度尺等
分三个实验小组,每个小组分别测量水、铜、铁的质量和
体积,并填入实验表格
1. 如何测量水的质量和体积?
2. 如何测量铜、铁的质量和体积?
3 课堂活动(一)—密度探究
1. 用天平先测量空量筒质量,倒入适量的水测其总质量,两
次质量差值即为水的质量;用量筒测量其体积。
2. 用天平先测量铜、铁质量;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水
的体积,然后缓慢将铜或铁放入量筒并测此时体积,两次体
积差值即为铜或铁的体积。
为什么先测量铜或铁质量,后测体积?
3 课堂活动(一)—密度探究
将三个小实验小组测量的实验结果填入实验表格
3 课堂活动(一)—密度探究
通过实验探究我们可以得出:
3 课堂活动(二)—密度
定义:物质质量(m)与其体积(V)之比
密度公式:
V
m
密度是物质的基本特征。密度不同,肯定不是同种物质;
密度相同,不一定是同种物质。
3 课堂活动(二)—密度
3 课堂活动(二)—密度
物质密度是物质本身的属性,是此物质所固有的
利用物质密度的特性可以进行物质鉴别
例如:质量相等,总体积相等的空心铁球、铝球、铜球,则空心部
分最大的是( )。
A、铜球 B、铁球 C、铝球 D、无法确定
A
3 课堂活动(二)—密度
常温常压下固体密度
3 课堂活动(二)—密度
常温常压下液体密度
3 课堂活动(二)—密度
在0°C,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气体密度
4 课堂小结
5 典例分析
考点一:密度的概念与计算
典型例题 1 (2019·海南)用电子秤、一个玻璃杯和水,可以粗略测量椰子
油的密度。先后测出空杯,装满水、装满油的杯子的质量,数据
如图。杯子两次“装满”,是为了使被测量的油和水_______相同。
根据测量数据计算,椰子油的密度是 kg/m3。
(ρ水=1.0×103kg/m3)
空杯的质量/g 水和杯的质量/g 油和杯的质量/g
100 300 268
5 典例分析
迁移训练1 (2019·益阳)为确定某种矿石的密度,用天平测量出一
小块矿石的质量为35.2g。用量筒测小块矿石的体积如图所
示,该小块矿石的体积为______cm3。根据测量结果可知,
该矿石的密度为___________g/cm3。
5 典例分析
考点二:密度测量
典型例题 2
(2019·邵阳)全国著名的“油茶之都邵阳县盛产茶油,小华同学为了测量家中茶油的密度,
课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如下实验: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甲所示,此
时应将平街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2)取适量茶油倒入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茶汕的总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
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然后将烧杯中部分茶油倒入量筒中,再次测出烧杯和剩余茶
油的总质量为27g,则量筒中茶油的质量是 g。
(3)量筒中茶油的体积如图丙所示,请你计算出茶油的密度是 kg/m3。
5 典例分析
迁移训练2
(2018·潍坊)用天平和量筒等器材测量食用油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1)天平调好后,将盛有食用油的烧杯放在天平的左盘,在右盘中添加砝码并拨动游码,天平平衡时,
游码位置和所加砝码如图甲所示,则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是 g;
(2)将烧杯中食用油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倒出的食用油体积为 mL;
(3)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质量为41.0g,则该食用油的密度ρ= kg/m3
(4)若将食用油倒入量筒时,量筒壁上沾上了少量食用油,则食用油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 (选
填“大”、“小”或“不变”)。
相关文档
- 八年级下物理课件八年级物理下册9-2021-11-0120页
- 2020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实数微2021-11-0110页
- 北师大版物理八下《飞机为什么能上2021-11-014页
- 八年级上物理课件全章热门考点整合2021-11-0116页
- 八年级上数学课件八年级上册数学课2021-11-0121页
- 八年级上物理课件八年级上册物理课2021-11-0138页
-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2021-11-0117页
- 八年级上数学课件八年级上册数学课2021-11-0114页
- 2018_2019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五2021-11-0120页
-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数据的分析12021-11-0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