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51 KB
  • 2021-11-01 发布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7单元教案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第23课 内战爆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重庆谈判、全面内战爆发、解放区军民自卫反击战等基本史实,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坚持独裁、发动内战的本质;思考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过程与方法 在分析讨论重庆谈判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解释和回答历史问题的方法;在师生共同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与讨论的过程中,增强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认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中国强盛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重庆谈判;“双十协定”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 教学难点:内战初期的战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2005年连战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和2016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会见洪秀柱两件事作为引子。同为华夏儿女,国共敌对分裂的状态是如何形成的?在抗日战争中栉风沐雨、同仇敌忾的国共两党为什么在和平到来之际反而走向对峙和分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3课:内战爆发。‎ 二、新课讲授 ‎(一)重庆谈判 ‎1.展示材料:电影《建国大业》片段。‎ 片段一  毛泽东:“委员长和我都是中山先生的弟子,国共两党继承的是中山先生民主革命的衣钵。同宗同源,存续相依。”‎ 片段二  蒋介石:“想和的时候可以和,想打的时候可以打。只有这样,我们说了才算数。”‎ ‎2.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并阅读教材,说一说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蒋介石的目的,一方面是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 ‎3.教师提问:面对着蒋介石的盛情邀约,“一身系天下安危”的毛泽东为什么会去重庆呢?‎ 提示: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 ‎4.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结合教材找出重庆谈判的有效信息。‎ 时间:1945年8月 地点:重庆 人物:蒋介石、毛泽东、周恩来。‎ 结果:1945年10月10日,签订“双十协定”。‎ 内容:双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邀集各党派代表和社会贤达协商国是,讨论和平建国方案。‎ 意义:使得中国共产党赢得了民心,争取了主动。‎ ‎5.教师讲述:按照“双十协定”的要求,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会议讨论了建立联合政府、和平建国纲领、召开国民大会、修改宪法草案、整编军队等问题,再次确定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 ‎6.教师强调: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 ‎1.教师讲述: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 ‎2.多媒体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内战爆发前夕 ‎3.教师讲述: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开始发动对陕北解放区与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三)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 ‎1.教师出示:全面内战开始时国共力量对比表。‎ 项 目 ‎ 国民党方面 ‎ 共产党方面 兵 力 ‎430万 ‎127万 ‎ 装备 飞机、大炮、坦克 小米加步枪 控制地 ‎ 区及人口 ‎ ‎731万多平方千米,3亿多 ‎228万多平方千米,1亿多 外 援 美国援助 ‎ 没有援助 ‎2.教师提问:在敌人占明显优势的情况下,人民解放军是怎样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的?‎ 提示: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要求。制定了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和方针。‎ ‎3.教师强调:解放区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半年多的自卫反击战,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4.教师提问:全面进攻失败后,国民党被迫收缩战线,改为重点进攻。人民解放军是如何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的?‎ 提示: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5.多媒体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孟良崮战役 ‎6.教师讲述: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战役中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7.教师提问:为什么占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队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其进攻就被人民解放军挫败?‎ 提示:一是集中兵力歼灭敌人;二是党中央、毛泽东的亲自领导;三是人民军队的英勇作战;四是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三、课堂小结 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但是蒋介石既定的内战政策,使中国战火再燃。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签署了“双十协定”和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赢 得了主动,争取了和平。但是,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发动了全面内战。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的支持下,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解放军进入到战略反攻的新时期。‎ 四、板书设计 ‎ 五、教学反思 本课知识内容前后逻辑性强,层层推进,最终要使学生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结论。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文字、图片、地图等多种史料,并在恰到好处的问题设置中,让学生知道中共为争取和平与国民党进行斗争的史实,使学生感知和平民主的来之不易,增强学生维护和平民主的自觉性,从而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和正确价值观的养成,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六、教材课后练习答案 教材P111材料研读 说说大家为什么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 因为抗战胜利后,人们渴望和平与民主,毛泽东赴重庆参加谈判,恰恰给了人民和平民主的希望。‎ 教材P112课后活动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毛泽东认为“目前”最迫切的问题是什么?应如何解决?‎ 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 ‎(2)经过重庆谈判,国共双方代表最后签订了什么文件?‎ ‎《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2.运用具体史实,说说解放区军民是如何进行自卫反击的。‎ 制定了以运动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和方针。第一阶段: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第二阶段: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概括能力;简述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国民党统治覆灭等史实,培养学生的识图、归纳和制表的能力;理解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土地改革的文件、图片及影音资料,引导学生掌握土地改革的内容和意义;从《三大战役示意图》《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等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学习“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 通过学习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学生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学生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 教学难点: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链接图片——圣地西柏坡)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中部,是一个风光秀丽的小山村。这里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毛泽东在此指挥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三大战役,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也是从这里启程赴北京筹建新中国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二、新课讲授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有什么变化。‎ 提示: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2.多媒体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中国土地法大纲》‎ ‎3.教师提问: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的?‎ 提示:通过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在解放区内进行土地改革。‎ ‎《中国土地法大纲》‎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土地改革总路线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4.问题思考:说一说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有什么作用。‎ 提示: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有关三大战役基本情况表。‎ ‎  ‎ ‎ 辽沈战役 ‎ 淮海战役 ‎ 平津战役 时间 ‎1948.9‎ ‎—11‎ ‎1948.11‎ ‎—1949.1‎ ‎1948.11‎ ‎—1949.1‎ 指挥 林彪、罗荣桓 刘伯承、邓小平、‎ 粟裕等 聂荣臻、林彪、‎ 罗荣桓 参战 部队 东北人民解放军 中原、华东野战军 东北、华北人民解放军 歼敌 人数 ‎47万余人 ‎55万余人 ‎52万余人 意义 解放东北全境 解放长江中下游 以北广大地区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2.教师提问: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地点为什么首选东北战场?‎ 提示:①东北是我军在兵力上唯一超过敌军的一个战场;②东北敌军孤立分散,占领地区狭小,补给困难;③解放区经过土地改革,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援前线;④东北的工业相对发达,可以用它支援全国的解放战争。‎ ‎3.教师提问: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4.教师归纳:①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②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迹和文物不受破坏;③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兵家所推崇的上策,有利于进一步瓦解敌人。‎ ‎5.教师讲述: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6.展示图片:展示《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示意图》。‎ ‎7.教师讲述: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8.问题思考:解放南京意味着什么?‎ 提示:①反动势力方面:统治全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②革命力量方面:中国共产党代表劳动人民接管了国家领导权,劳动人民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 ‎9.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10.教师归纳总结:①中国共产党决策英明,领导正确,抓住时机,发动战略决策,针对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场的不同情况制定出各具特点的作战方针;②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③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完成,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人民群众的支持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根本保证。‎ 三、课堂小结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推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了实现人民解放和国家统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军,发动了战略反攻,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着武汉、南京。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进行,基本上打垮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能在三年多的时间里,打败国民党军队,用事实再一次向世人证明:得民心者得天下。‎ 四、板书设计 ‎   五、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主要内容是关于一系列战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看战争影片片断,让学生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形式获得历史的基础知识,而且还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爱党、爱国、爱家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六、教材课后练习答案 教材P115材料研读 如何看待当时中国的土地占有情况?‎ 少数的地主富农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土地,导致广大雇农、贫农、中农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是极其不合理的土地分配制度,因此应推翻它。‎ 教材P115问题思考 解放区是如何进行土地改革的?它对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什么作用?‎ 根据土地改革总路线和《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教材P117材料研读 毛泽东为什么强调“宜将剩勇追穷寇”?结合历史谈谈你的看法。‎ 南京虽然解放了,但全国还有一大片土地仍在国民党统治下。国民党军队虽元气大伤,仍有残兵百万,如得以喘息,势必卷土重来。当年,项羽为博得“仁慈”的虚名,没有用优势兵力消灭刘邦的军队,结果反被重新壮大势力后的刘邦消灭。历史的教训必须吸取,毛泽东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曾引用寓言故事,强调不要怜惜蛇一样的恶人,不要给敌人任何喘息的机会,坚持革命到底,才能争取革命的全胜。“宜将剩勇追穷寇”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战略思想,而且表达了共产党为中国人民千秋万代幸福高度负责的历史责任感。‎ 教材P118课后活动 ‎1.A ‎2.你认为奇怪吗?为什么?‎ 不奇怪。原因:①从国民党方面看:蒋介石发动内战是反人民的,政治上不得人心;国民党的腐败和卖国行径导致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政治上空前孤立,军队战斗力低下等。②从共产党方面看:中共的正确领导;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广大人民的大力支持;解放军的英勇善战;正确的战略战术等。(或奇怪。因为国民党军拥有美式装备、飞机大炮、黄金美元,而中共是“小米加步枪”,结果却是国民党军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