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00 KB
  • 2021-11-01 发布

语文:第2课《我的母亲》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我的母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学会通过分析具体事件来揣摩人物性格。‎ ‎②学会品味作品平淡朴实的文风。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把握自传的语体特点。‎ ‎ ③感悟胡适及其作品所包含的人文内容,丰富文化素养。‎ ‎2.方法与过程目标:‎ ‎①运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 ‎②通过游戏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掌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作品情感的把握,培养出尊重母亲的思想感情。‎ ‎②明确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的老师。能力目标:理解文章,概括母亲的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 ‎【教学重点】:诵读、概括。提炼母亲的形象,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情。引导学生从作品中去领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 1.让学生真正领会作品中的所蕴涵的真挚情感,理解平淡文字的背后所蕴藏的真情,真的很难。‎ ‎2.一般这样的文章原可以通过朗读,让学生自己去体会的,但是本文又实在是太长了,所以很难做到。‎ ‎3.歌颂母亲这一主题,学生从小学就一直在学习了,主题虽是永恒的,情感虽是真挚的,但作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没有其它新意,要初中的学生去领会很难 ‎【教学方法】:诵读法和延伸拓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1.课前预习,提出问题。‎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本文适宜用情感导入的方法,引导学生走近作品。) 同学们,母爱是一个包含温柔深挚情意的永恒的话题,同学们一定还会记得我们小时侯经常唱的一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请同学们再唱一遍。‎ 大家一听到“母亲”这个词,第一瞬间映入你脑海的一个词语是什么?‎ 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作者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读读这些文字,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也许对你会有许多启迪。‎ ‎  今天我们一同走进胡适先生的人生经历,再一次去感受母爱的力量。‎ ‎  2.胡适简介: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 二、检查预习 ‎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 文绉绉(zhou1) 绰号(chuo4) 庶祖母(shu4) 吹笙(sheng3) 摹画(mo2) 眼翳(yi4) 舔去(tian3) 侮辱(wu3) ‎ ‎2.解释下列词语。 ‎ 责罚:处罚。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 广漠:广大空旷。 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 宽恕:宽容饶恕。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质问:责问。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 仁慈:仁爱慈善。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 佃户:佃,租种土地。 轻薄:言语举止带有轻佻和玩弄意味。‎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章:‎ ‎1.默读提示及要求: ‎ ‎①抓住关键句、段。 ②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 ‎③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 ④理清文章结构。‎ ‎ 2、学生自由阅读,批注文章中刻画母亲形象的语句,思考:‎ ‎ (1)文中写了母亲哪几件事?‎ ‎ (2)勾画出文章中揭示母亲品质的语句,试用“母亲是一个                   的人”的句式组织语言,精当评价母亲的形象。‎ ‎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拨。‎ ‎3、本文是中年胡适对自己人生的一段回顾,除了主体部分写母亲以外,课文的其余部分还提及了什么?‎ ‎4、学生通读全文,体味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通过介绍,我们可以感知到胡适的母亲是一位很传统的中国妇女,年轻守寡,在一个传统的封建家庭中,这样一个女人要承受的苦痛和压力是很难得一想象的。在阅读时,我们必须要把握住这个要素来把握文章。本文是一篇传记散文,人物如何的刻画得饱满应该是作者要考虑的前提条件。请你迅速的阅读文章,说说作者是从几个方面来刻画人物的。 ‎ ‎5、本文主要记叙了什么内容?‎ 明确: 文章开头主要忆述了作者九岁之前的若干生活片断。接下来作者采用情随事现的记叙方法,详略得当地回忆母亲对“我”的教诲目的、方法和态度。再接下来写母亲和家人相处的情况。 ‎ 四、合作探究,理清文章层次。‎ ‎(一)1、教师点拨,落实文章的整体结构。 ‎ 第一部分:回忆作者九岁前的若干经历,为写母亲做铺垫。 ‎ ‎(1)交代自己性格的主要成因——来自自身原因和母亲原因(社会环境) ‎ ‎(2)写自己爱学习的性格和儿时最活泼的游戏。‎ ‎(3)写两次失去发展的机会。 ‎ ‎(4)自然过渡。 ‎ 第二部分:写母亲。 ‎ ‎(1)母亲对我的“教之严,爱之慈。”(A、罚跪——严师 B、治眼疾)‎ ‎(2)母亲的宽容隐忍、仁慈温和。(A、对大哥 B、对嫂子的无理取闹) ‎ ‎(3)母亲很刚气的一面。 ‎ 第三部分:写母亲对自己的深远影响。‎ ‎(二)快速浏览课文,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我的母亲管束我很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  (2)为什么说她是“严父”?‎ ‎  (3)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 ‎ 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我“去上学。‎ ‎ B、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新年之际,债主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 D、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忍的地步,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 E、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的侮辱。‎ 通过以上这些事,表现了母亲哪些的品行?‎ ‎  她是一位恩师,对我的谆谆教诲,对我严格要求,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话伤人感情。‎ 五、课堂小结:‎ 这是一首质朴动人的对母亲的赞歌,作者怀着深深的敬意和爱戴,记下了自己的母亲这可亲可敬的美好形象,唱出了一支深情的颂歌,“爱”的感情贯穿全文。‎ 六、布置作业:‎ ‎1、听写词语。‎ ‎2、完成导学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复习旧课听写词语:管束责罚 气量广漠质问宽恕文绉绉 ‎ 二、课文内容研习:‎ (一) 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思考1、传统的教育希望孩子是怎样的?你认为好不好? ‎ 学生讨论,教师点评。不需要有标准的答案。 ‎ ‎(可以联系到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私塾教育对孩子的天性无疑是一种压抑式的教育,因为这那个时代里,只有读四书五经,做八股文,考科举,才是读书人的正途。但是如鲁迅,胡适这些经历私塾教育的学者在中国文坛上的影响却是深远的。所以要指导学生辨证的来看待这个问题。但我们今天是一个多元的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与长处,今天的教育应该要能够发现并激发人的优点。) ‎ ‎2、母亲对我的影响教育。(包括主体部分。) ‎ ‎(教师点评:母亲是一个封建社会的妇女,在文章中,她又是一个年轻的后母,有比他的年纪小不了多少的前妻子女。父亲的早亡使她在这样一个家庭中的处境是很尴尬的,要想在这样一个家庭能够生存下去,唯一的途径就是让自己的亲生儿子有出息,将来才能够有所依靠。) ‎ ‎3、 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而其他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 ‎ 解答 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一方面写出了自己的爱好、快乐,另一方面也写出儿童好玩的天性;既写了童年生活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总的来说,作者在前三段想表明他的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是母亲“给了我做人的训练”,这不仅弥足珍贵、铭记永久,而且影响巨大。这样看来,前三段实在不是闲笔,不仅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另一原因是,这篇课文选自《四十自述》,写母亲同时也是写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段历程,或者说,是把母亲作为人生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位“恩师”来写的,所以开头写了较多自己童年的经历。 ‎ ‎(二)分析主体部分: ‎ 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表现了母亲什么品质? ‎ 解答 概括地说,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事: ‎ 一是对我的管教; ‎ 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 ‎ 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 ‎ 具体说来,写对我的管教,主要写了学习上的督促和做人上的训导。在学习方面,天刚亮时,她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在做人方面,除了写每天早晨对我的教育外,重点写了我因说了一句轻薄的话而受到的重重责罚。写母亲对我的管教,表现了母亲对我既严格又慈祥及她“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 写母亲作为当家的后母当家之难,主要写了三件事:(])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通过这件事表现了母亲宽容的度量和善良的品性;(2)如何与我的大嫂、二嫂相处和如何对待她们妯娌之间的矛盾。这件事表现了母亲容忍、温和的性质。(3)写母亲受了人格上的侮辱非常生气,直到叫那个说了不负责任的话的五叔当面认错赔罪才罢休:这件事表现了母亲“刚气”的一面。 ‎ 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 解答 在本文中,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较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这看似游离“母亲是我的恩师”的主旨,其实不然。我们常说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这主要不是体现在母亲如何“教导”上,而更多地体现在母亲平时怎样待人接物对自己的影响上。因此,可以说,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同样也是在写“母亲是我的严师”,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也就是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言传”,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 ‎3、句子分析: ‎ ‎(1).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 ‎ 这一段在全文中既起过渡的作用,又起点明题目的作用。“究竟”是“到底,毕竟”的意思,在这里强调了母亲对作者在品行方面的教育让作者感到弥足珍贵,作者将这一点铭记在心。母亲既是“恩师”又是“慈母”,“恩”与“慈”字饱含着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热爱之情。 ‎ ‎(2).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 看过作者的身世,我们知道胡适先生三岁多时父亲就去世了,只与母亲相依为命。但母亲并没有对他娇惯,而是担任起子“严父”的职责,对儿子管束得近乎苛刻,“每天天刚亮,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对我说昨天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行罚时,不许“我哭出声音来”…… ‎ 虽然母亲对作者管束非常严厉,但是她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她管束孩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她是希望孩子能像他父亲一样有出息。在孩子得眼翳病时,“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可见母亲对儿子的疼爱之深。 ‎ 因此,母亲既是严父又是慈母。 ‎ ‎(3)、我母亲二十三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 母亲23岁做了寡妇,23岁正是风华正茂时,刚刚在人生的道路上迈开几步,尝到了一点生活的甜蜜,便丧夫做了寡妇,这大概可算是——个中国妇女的人生中最大的不幸!而她又要担起了家庭的重担,;不仅要带好自己的儿子,还要“以少年作后母,周旋诸子诸妇之间”,撑起这个八、九口的大家庭。况且家中经济并不宽裕,大哥又是“败子”,“吸鸦片烟,赌博”。 ‎ 为了能让家庭平静而和睦地过下去,母亲在家庭中忍辱负重,对待大哥、大嫂、二嫂多宽容隐忍、仁慈温和,“从来不骂他一句”,“从不和两个嫂子吵一句嘴”。 ‎ 儿子那时还年纪尚小,做母亲的受尽了人生痛苦和折磨,也无从诉说。所以作者说“我的笨笔写不出——万分之一二”、、 ‎ ‎(4)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作者写此文时,年已四十,而且已是大学者和文化名人了,但他说“混”了二十多年,用词极为谦逊,讲究分寸。而且在说到自己的“美德”时,还用了“如果”、“学得”、“一丝一毫”、“一点点”等限制词,这些都体现了胡适先生的谦谦君子风度。文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做人的态度、风格,而胡适先生的文风正是母亲潜移默化的影响的结果。 ‎ ‎(三) 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这“极大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 解答 这“极大极深的影响”正如作者白道:学得了好脾气,学得了待人接物的和气,能宽恕人,体谅人以及在学习上勤奋、守时和做人上能反省“吾身”。其中主要是如何做人方面,母亲让作者养成丁宽容、善待、体谅的品性。 ‎ ‎(四) 试对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式作一点评论。‎ 学生1 作者的母亲是传统的旧社会“母亲形象”的代表,她教会了我待人接物的和气,能宽恕人、体谅人,在学习上勤奋、守时和做人上能反省吾身……这些美好品德即使是在今天仍有教育价值。 ‎ 学生2 作者的母亲深受封建礼制的毒害,在教育子女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扼杀了作者的音乐和绘画的爱好。‎ 师小结 两位同学能另辟蹊径,看到作者母亲身上的“不足”以及她身上的品质的现实意义,并且言之有理,说明对文章有一定深度的理解,是值得肯定的。‎ 三、拓展延伸:‎ ‎1、从你的阅读积累或生活积累中将一个关于母亲的故事。‎ ‎2、母亲节快到了,你想给母亲送一件怎样的礼物呢?为什么?‎ ‎3、代表胡适写一句感谢母亲的话。‎ ‎4、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式谈谈自己的看法。‎ 四、交流关于母亲的诗歌与文章。课前,老师曾经要求大家去寻找有关母亲的诗歌文章,现在请大家找出来进行交流。 学生交流,教师点评。 ‎ 如:游子吟(孟郊)。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又如:歌曲<妈妈的吻>(付林)、<烛光里的妈妈>等,通过欣赏歌曲,来感染教育学生珍惜母爱,学会孝敬母亲。 ‎ 五、体会文章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 学生朗读课文,交流心得。 ‎ 明确:文章在平淡的语言下,多了一份感情。这份宽广、持久的母子之爱,通过淡似白描的勾勒,显示出那样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 本文之所以能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当然不是凭借什么宏伟的结构和华丽的文字。而是仗凭它的平实。 ‎ 平实的语言,朴素明净,把母亲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 ‎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 ‎ ‎“催我去上早学”。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中国,女性的地位极低。更何况胡适之母是一个封建大家庭的主妇,她身为寡妇又兼后母,除了巴望亲生儿子“踏上”他“老子”的脚步外,还企盼什么?所以“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对于非己所生的儿子、媳妇,母亲则“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母亲忍辱负重的痛苦形象.只通过这平淡的叙述,便跃然纸上,并在读者心中碰出同情的音响。没有华丽词藻的堆砌。对母之爱倒显得深沉而质朴。 ‎ 其实,平实的风格来源于作者的真情实感。因此任何虚情假义、矫揉造作都不会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 通读全篇,我们能够感到胡适对母亲的深深爱意。胡适作为书香门第的后代,在幼年时期接受的便是论述传统儒家忠孝仁爱的伦理教育,以后又从朱子(小学>中,学会了“勤谨合缓”,因而对于母亲的不易,便理解得更深,更切,所以说出了家乡“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便是我的慈母。”当然,对于自己的母亲,也就爱得更深。“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爱母之情,敬母之意,透过字里行间,强烈涌现出来。感情之真、之纯,动人心弦。‎ 六、小结 ‎ 本文是著名学者胡适自传——<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 ‎ 学习这篇课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的同时。能够从中了解和感悟自传的语体特点。这篇文章的语体特点主要是质朴自然,平实中含有真挚的情感,既表现了自传的语体特点,又体现了作者的人格特征。‎ 七、布置作业:‎ ‎1、比较欣赏:在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中,写“我的母亲”之作甚多,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欣赏,写成读书随感一篇。 ‎ 推荐篇目:老舍<我的母亲>。邹韬奋<我的母亲>。朱德《回忆我的母亲》。赵丽宏<母亲和书>。 ‎ ‎2、提问:文章的最后一段,作者感谢母亲对他人生的帮助。那么请大家说说看,母亲究竟给了我哪些人生的教训呢?‎ ‎①在督促孩子学习和做人上很严格。具体的事例是:大清早让我去读书;我对姨母说错了话而受到严厉的责罚。‎ ‎②在与一大家子相处时,母亲的忍让,谦虚善良的品质给了我与人交往中启示。‎ ‎③在受到人格侮辱时,母亲又表现出了“刚气”的一面,教育了我如何捍卫自己的尊严。‎ 提问:由此,你可以为母亲画一幅画像吗,请用自己的语言,造句:“从 中,我感到‘母亲’是一位 人。”‎ ‎④ 再次配乐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板书设计】‎ ‎ 每天叫我早起,催我上学——谆谆教诲,严格督学。‎ ‎ 从不在人面前骂我——保护孩子自尊心,教子有方。‎ ‎2.我的母亲 说了轻薄的话,受到重罚——则发言里,教我做人。‎ ‎ 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宽容善良 与大嫂、二嫂相处巧化矛盾——容忍、温和 叫说了不负责任的话的五叔当面认错赔罪才罢休——“刚气”‎ ‎【教学后记】‎ 附:‎ 母亲 肖复兴 ‎ 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 ‎ 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我不到八岁,弟弟才三岁多一点儿,我俩朝爸爸哭着闹着要妈妈。爸爸办完丧事,自己回了一趟老家。他回来的时候,给我们带回来了她,后面还跟着一个小姑娘。爸爸指着她,对我和弟弟说:“来,叫妈妈!”弟弟吓得躲在我身后,我噘着小嘴,任爸爸怎么说就是不吭声。“不叫就不叫吧!”她说着,伸出手要摸摸我的头,我扭着脖子闪开.说就是不让她摸。 ‎ 望着这陌生的娘儿俩,我首先想起了那无数人唱过的凄凉小调:“小白菜呀,地里黄呀,两三岁呀,没有娘呀……”我不知道那时是一种什么心绪,总是忐忑不安地偷偷看她和她的女儿。 ‎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从来不喊她妈妈,学校开家长会,我硬是把她堵在门口,对同学说:“这不是我妈。”有一天,我把妈妈生前的照片翻出来挂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以此向后娘示威,怪了,她不但不生气,而且常常踩着凳子上去擦照片上的灰尘。有一次,她正擦着,我突然向她大声喊着:“你别碰我的妈妈。”好几次夜里,我听见爸爸在和她商量:“把照片取下来吧!”而她总是说:“不碍事儿。挂着吧!”头一次我对她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但我还是不愿叫她妈妈。 ‎ 孩子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大人的心操不完。我们大院有块平坦、宽敞的水泥空场。那是我们孩子的乐园。我们没事便到那儿踢球、跳皮筋,或者漫无目的地疯跑:一天上午,我被一辆突如其来的自行车撞倒.重重地摔在水泥地上,立刻晕了过去:等我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医院里了.大夫告诉我:“多亏了你妈呀!她一直背着你跑来的,生怕你留下后遗症,长大了可得好好孝顺她呀……” ‎ 她站在一边不说话,看我醒过来便伏下身摸摸我的后脑勺,又摸摸我的肚子。我不知怎么搞的,第一次在她面前流泪了。 ‎ ‎“还疼”她立刻紧张地问我。 ‎ 我摇摇头,眼泪却止不住。 ‎ ‎“不疼就好,没事就好!” ‎ 回家的时候,天已经全黑了。从医院到家的路很长,还要穿过一条漆黑的小胡同,我一直伏在她的背上。我知道刚才她就是这样背着我,跑了这么长的路往医院赶的。以后的许多天里,她不管见爸爸还是见邻居,总是一个劲埋怨自己:“都赖我,没看好孩子!千万别落下病根呀……”好像一切过错不在那硬邦邦的水泥地,不在我那样调皮,而全在于她。一直到我活蹦乱跳一点儿没事了,她才舒了一口气。 ‎ 没过几年,三年自然灾害就来了,只是为了省出家里一口人吃饭,她把自己的亲生闺女,那个老实、听话。像她一样善良的小姐姐嫁到了内蒙古。那年小姐姐才18岁,我记得特别清楚,那一天,天气很冷,爸爸看小姐姐穿得太单薄了,就把家里惟一一件粗线毛大衣给小姐姐穿上,她看见了,一把给扯了下来:“别,还是留给她弟弟吧,啊!车站上,她一句话也没说,只是在火车开动的时候,向女儿挥了挥手。寒风中,我看见她那像枯枝一样的手臂在抖动,回来的路上她一边走一边叨叨:“好啊,好啊。闺女大了.早点寻个家好啊,好!”我实在是不知道人生的滋味儿,不知道她一路上叨叨的这几句话是在安抚她自己那流血的心。她也是母亲,她送走自己的亲生闺女,为的是两个并非亲生的孩子,世上竟有这样的后母?望着她那日趋隆起的背影,我的眼泪一个劲往外涌。“妈妈!”我第一次这样称呼了她,她站住了,回过头来,愣愣地看着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又叫了一声“妈妈”,她竟“呜”的一声哭了,哭得像个孩子。多少年的酸甜苦辣,多少年的委屈,全都在这一声“妈妈”中融解了。 ‎ 母亲啊,您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这么少…… ‎ 这一年,爸爸因病去世了,妈妈先是帮人家看孩子,以后又在家里弹棉花,攫线头,她就是用弹棉花攫线头挣来的钱供我和弟弟上学。望着妈妈每天满身、满脸、满头的棉花毛毛,我常想亲娘又怎么样?!从那以后的许多年里,我们家的日子虽然过得很清苦。但是,有妈妈在,我们仍然觉得很甜美,无论多晚回家,那小屋里的灯总是亮的,橘黄色的灯光里是妈妈跳动的心脏。只要妈妈在,那小屋便充满温暖,充满了爱。 ‎ 我总觉得妈妈的心脏会永远地跳动着,却从来没想到,我们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妈妈却突然地倒下了,而且再也没有起来。妈妈,请您在天之灵能原谅我们,原谅我们儿时的不懂事,而我永远也不能原谅自己。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我什么都可以忘记,却永远不能忘记您给予我们的一切……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 ‎ ‎【感叹】: ‎ 读罢全文,我被深深地震撼了,竟感动得泪流满面,彻夜难眠。 ‎ 文中的养子受后母大多的呵护和关爱,而他却如此执拗而冷漠地对待后母,以至于他觉得“我永远也不能原谅自己”。这位母亲是生活的强者,她有一种风骨,一种品味.一种神圣的母爱所支撑的耐心。她不动声色地把一大堆关怀和体贴挥霍在你面前,你心中。要你承受,这细微。偷偷摸摸地吞嚼你的五脏六腑,总有一天你会蓦然觉得无地自容。 ‎ 事实上,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向缺乏心存感激的心态。我们的互动互助欣慰多数人都认为是应该这么做的。人际关系中任何一个举动,比如文中的母亲的付出,她可做可不做,也就是说可以付给你,也可以付给别人。做了就是一种支付。我们应该学会这种谦让为人的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