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50 KB
  • 2021-11-01 发布

苏教版语文八上第17课《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记承天寺夜游》 ‎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月色入户: 2.欣然起行: ‎ ‎3.念无与乐者: 4.遂至承天寺: ‎ ‎5.怀民亦未寝: 6.积水空明: ‎ ‎7.盖竹柏影也: 8.相与步于中庭: ‎ ‎9.水中藻荇交横: ‎ ‎10.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二、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 ‎ ‎2.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 ‎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 ‎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 ‎ ‎ ‎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 ‎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三、课文理解。‎ ‎1.文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写景十分传神,试作分析。‎ ‎2.“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 ‎ ‎3.面对“月色入户”作者为什么会“欣然起行”?(作者为什么见到月亮如此高兴?)‎ ‎4.“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中“遂至”“寻”“亦”赏析 ‎5.文章的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 ‎6. 这篇短文含蓄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你认为哪些词语与“闲”字有关?‎ ‎7.“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现实和心境?‎ ‎8.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你是如何理解“闲人”的含义的?(或:“闲人”包含着作者怎样复杂的情感的?)‎ ‎9. 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记承天寺夜游》基础过关参考答案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月色入户: 门; 2.欣然起行: 愉快地,高兴地;‎ ‎3.念无与乐者: 想,思考; 4.遂至承天寺: 于是,就; ‎ ‎5.怀民亦未寝:卧,睡; 6.积水空明: 清澈透明;‎ ‎7.盖竹柏影也:原来是 8.相与步于中庭: 共同,一起;‎ ‎9.水中藻荇交横: 藻荇:泛指水草;交横:交叉错杂;‎ ‎10.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不过;这里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二、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我)解开衣服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便很高兴地起来走动。‎ ‎2.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因为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去寻找张怀民。‎ ‎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都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 三、课文理解。‎ ‎1.文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写景十分传神,试作分析。‎ 答:“积水空明”用积水写月光,以隐喻先声夺人,造成积水错觉;再用“藻荇交横”,来写竹柏倒影,把隐喻推进了一层,使人感到水月莫辨,扑朔迷离,最后点出让人恍然大悟。作者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从大处落笔,抓住瞬间的感觉,写出了一个宁静淡雅、冰清玉洁的境界。‎ ‎2.“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 答: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贬谪官闲的悲凉 ;世人忙于名利而辜负良辰美景的人生感慨。‎ ‎3.面对“月色入户”作者为什么会“欣然起行”?(作者为什么见到月亮如此高兴?)‎ 苏轼此时贬谪闲居,门庭冷落,交友断绝,只有月亮没有丝毫的势利之情,来慰藉这位失意的诗人的,因此见到月光犹如见到了久违的朋友一般,欣然相迎,可见作者的喜悦兴奋。‎ ‎4.“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中“遂至”“寻”“亦”赏析 ‎“遂至”说明能共同赏月的只有张怀民。‎ ‎“寻”对张怀民在做什么有不确定感,表现了作者的迫切的心理。‎ ‎“亦”说明处境与我相似的张怀民,也在赏月,我们的确是志同道合的人。‎ ‎5.文章的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 表现了作者能安闲自适赏月的愉快,被贬谪,被排除自爱朝廷之外,透出了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感叹那些追名逐利的人 何曾得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 ‎6.如何理解“ 闲”字?‎ 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当时身为“闲”官的现实,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同时,还包含着作业对世人忙于名利而辜负了良辰美景的感叹。‎ ‎7.“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现实和心境?‎ 答:(1)反应作者贬谪后的交游断绝、门庭冷落的现实;‎ ‎ (2)表现出作者谪居后孤独、寂寞的生活;‎ ‎ (3)“欣然起行”充分显示作者的闲情逸致,面对月色时的内心的喜悦和兴奋,进而想到要与人分享月色和喜悦,应该有人共同赏月,才不致辜负如此良夜。‎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你是如何理解“闲人”的含义的?(或:“闲人”包含着作者怎样复杂的情感的?)‎ 答:‎ ‎(1)反映作者当时身为“闲官”的现实;‎ ‎ (2)表达了作者与友赏月时的欣喜、自豪;‎ ‎ (3)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潇洒豁达的心境;‎ ‎ (4)包含着作者对世人忙于名利而辜负良辰美景的慨叹;‎ ‎ (5)也透出作者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 ‎ (6)还映衬了作者被贬谪居的惆怅、悲凉之感。‎ ‎9. 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答:①因为月色很美,要寻张怀民一同去赏月②贬谪闲居,无所事事,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