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7 MB
  • 2021-11-01 发布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三峡》 人教版(2016部编版) (8)

  • 3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郦道元 三峡 Ø瞿塘峡 Ø巫峡 Ø西陵峡 长江三峡 u位于重庆市和湖北省西部。西起重庆奉节,东至湖北宜昌。 两岸群山笔立,崔嵬摩天,幽邃峻峭。 u三峡以瞿塘雄、巫峡秀、西陵险和三峡云雨驰名。沿江的名 胜古迹有丰都名山、忠县石宝寨、云阳张飞庙、奉节白帝城以 及大量赞颂三峡风光的题刻。 郦道元(466或472——527) 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范阳 (今河北涿县)人。其代表作《水经注》, 他自幼博览群书,爱好游览,足迹遍及大 江南北,留心勘察水流地势,探溯源头, 并且阅读了大量地理著作,积累了丰富的 地理知识,对地理著作不断充实完善,终 于完成了《水经注》这一地理巨著。它不 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巨著, 而且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更难 能可贵的是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字刻画山 水,描绘景物,文笔精妙,注的本身不但 单独成篇,而且各条注几乎都是一篇绝妙的 散文,被推崇为游记文的开创者。其中最有 名的是《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描写,把 壮丽的河山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使人油然 产生向往之情。 三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 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 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 二百里,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 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 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 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识记字词 阙处 重岩叠嶂  襄陵  曦月 御 风 沿溯 素湍 绝巘 长啸 属引 涧   飞漱  quē zhàng xīxiāng sù tuān yǎn xiào zhǔ jiàn yù shù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的太阳都遮蔽了。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 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自非:若不是 略无:毫无 亭午:正午 曦:太阳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到江陵。 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陵:山丘或大山。 绝:断 或:有时 虽:即使 不以:不如。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在春冬两季,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怪的柏树,在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许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常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 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打渔的人唱道: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林寒涧肃 高猿长啸 特点:山高岭连(连绵不断、 遮天蔽日) 各位旅客:欢迎你们参观三峡,七百里三 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风景风格 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 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 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品 尝金黄的蜜橘,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 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 欢迎各位常游此地. 今日三峡(图片) • 收集有关三峡的古诗词歌谣,培养学生 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 补充阅读刘白羽的《长江三峡》和余秋 雨的《三峡》。 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 2.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 3.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郦道元 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