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8 MB
- 2021-11-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
10
课时
简单机械 机械效率
第一篇 教材梳理
思维导图 构建体系
杠杆及其要素
杠杆
:
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支点
:
杠杆可以绕其转动的点
O
;
动力
:
使杠杆转动的力
F
1
;
阻力
: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F
2
;
动力臂
:
从支点
O
到动力
F
1
的距离
l
1
;
阻力臂
:
从支点
O
到阻力
F
2
的距离
l
2
考点一 杠杆
杠杆
平衡
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
或匀速转动时
,
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
;
杠杆平衡条件的关系式为
,
这个平衡条件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杠杆
的类
型和
特点
杠杆
杠杆
杠杆
动
力臂
阻力臂
动
力臂
阻力
臂
动
力臂
阻力臂
力但
距离
距离但
力
既
不
,
也不
(续表)
静止
F
1
l
1
=F
2
l
2
省力
费力
等臂
大于
小于
等于
省
费
省
费
省力
省距离
项目
定滑轮
动滑轮
滑轮组
示意图
实质
:
;
特点
:
_____________
实质
:
;
特点
:
______________
考点二 滑轮 滑轮组
等臂杠杆
不能省力
,
但能改变
力的方向
省力杠杆
省力
,
但不能
改变力的方向
(续表)
项目
定滑轮
动滑轮
滑轮组
力、速度
、距离的关系
F
1
=G
;
v
1
=v
2
;
s=h
F
1
=
;
v
1
=
;
s=
F
1
=
;
v
1
=
;
s
=
(
注
:
不计绳重和摩擦
,
动滑轮重为
G
动
,
滑轮组承重的绳子段数为
n
)
2
v
2
2
h
nv
2
nh
考点三 简单机械的三种功和机械效率
简单机械及
物理量
三种功
机械效率
(
η
)
W
有
=Gh
;
W
总
=Fs
;
W
额
=Fs-Gh
W
有
=Gh
;
W
总
=Fs
;
W
额
=Fs-Gh
或
fs
或
(续表)
简单机械及
物理量
三种功
机械效率
(
η
)
不计绳重和摩擦
:
W
有
=Gh
;
W
总
=Fs=F
·
nh
;
W
额
=Fs-Gh
或
G
动
h
或
W
有
=fs
物
;
W
总
=Fs
绳
=F
·
ns
物
;
W
额
=Fs
绳
-fs
物
探究一 杠杆的类型及应用
1
.
图
10-1
是一种切甘蔗用的铡刀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图
10
-
1
A
.
刀刃很薄可以增大压力
B
.
铡刀实质上是一种费力杠杆
C
.
甘蔗放在
a
点比
b
点更易被切断
D
.
手沿
F
1
方向用力比沿
F
2
方向更省力
C
2
.
[2019·
成都
]
如图
10
-
2
所示
,
是三种类型剪刀的示意图
,
请你为铁匠师傅选择一把剪铁皮的剪刀
,
你会选择
(
选填
“A”“B”
或
“C”)
剪刀
,
这样选择是为了省
。
C
图
10
-
2
力
3
.
如图
10
-
3
是生活中常用的扳手
,
使用它为什么能省力呢
?
解决这个问题
,
要抓住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
:
,
忽略掉的次要因素
:
等
,
构建物理模型
——
杠杆进行探究。
图
10
-
3
支点的位置、施力点的位置、用力方向等
扳手的材质、自重
探究二 其他简单机械
4
.
如图
10
-
4
所示的水龙头、门把手、自行车车把三种简单机械
,
在使用时都属于
的简单机械。图乙所示的门把手
,
当用手转动把手手柄时
,
门可以被打开
,
它的实质是一个
(
填一种简单机械的名称
)
。
省力
图
10
-
4
杠杆
(
或轮轴
)
5
.
汽车沿着盘山公路可以驶上高耸入云的云峰
,
如图
10
-
5
所示
,
盘山公路修得弯弯曲曲
,
主要目的是通过
,
从而减小汽车爬坡所需的动力
,
盘山公路实际上就是一个
(
选填
“
杠杆
”“
滑轮
”“
轮轴
”
或
“
斜面
”)
。
图
10
-
5
增加斜面长度
斜面
6
.
如图
10
-
6
所示
,
用
F=
150 N
的力使木箱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
不计滑轮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
),
请在图中画出木箱此时受到的摩擦力并标出摩擦力的大小。
图
10
-
6
如图所示
探究三 杠杆作图
7
.
利用如图
10
-
7
所示的木棒撬石块时
,
木棒相当于
(
选填
“
省力
”
或
“
费力
”)
杠杆
;
木棒以
O
点为支点撬动石块
,
画出作用在
A
点的最小动力
F
1
及阻力
F
2
的力臂
l
2
.
省力
图
10
-
7
如图所示
8
.
[2019·
山西适应性训练
]
如图
10
-
8
甲所示
,
游客正在利用自拍杆进行自拍。自拍杆可以看成一个杠杆
(
O
为支点
),
请你在图乙中画出游客施加在
A
点的最小动力
F
。
图
10
-
8
如图所示
探究四 简单机械的相关计算
9
.
[2019·
衡阳
]
如图
10
-
9
所示
,
用滑轮组提升重
900 N
的物体
,
使它在
10 s
内匀速上升
1 m
。已知所用的拉力
F
为
400 N
。则在提升重物的过程中
(
不计绳重和摩擦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拉力做功的功率为
90 W
B.
拉力在这
10 s
内做的功为
400 J
C.
动滑轮的重力为
300 N
D.
若用该滑轮组匀速提升更重的物体时
,
绳端拉力会变大
,
但机械效率不变
C
图
10
-
9
10
.
[2019·
荆门
]
图
10
-
10
是用同一滑轮组分别将两个不同的物体
A
和
B
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
,
不计绳重和摩擦的影响
,
提升物体
A
的过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较大
,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①物体
A
比物体
B
轻
;
②提升物体
A
的拉力较大
;
③提升物体
A
所做的额外功较少
;
④提升物体
A
做的有用功较多
;
A.
只有①③
B.
只有②④
C.
只有②③
D.
只有①④
图
10
-
10
B
11
.
[2019·
黑龙江
]
如图
10
-
11
所示
,
小聪用滑轮组拉动水平地面上重为
500 N
的物体
A
,
使它匀速前进
2 m,
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
150 N,
小聪施加的拉力
F=
100 N(
忽略绳重和滑轮重
),
则滑轮组做的有用功为
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图
10
-
11
[
答案
] 300
75%
12
.
[2019·
绵阳
]
如图
10
-
12
所示
,
斜面长
20 m
、高
10 m,
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位同学用平行于斜面向上
40 N
的拉力
,
在
20 s
内把重
60 N
的物体沿斜面向上匀速拉动了
10 m
。在此过程中
(
)
A
.
斜面的机械效率是
66
.
7%
B
.
斜面的机械效率是
75%
C
.
该同学对物体做功的功率是
10 W
D
.
该同学对物体做功的功率是
30 W
图
10-12
[
答案
] B
13
.
[2019·
乐山
]
如图
10
-
13
所示
,
在斜面上将一个重
600 N
的物体匀速拉到高处
,
沿斜面向上的拉力
F=
400 N,
拉动的距离
s=
4
.
5 m,
提升高度
h=
1
.
8 m,
所用时间
t=
30 s
。则拉力
F
做功的功率为
W,
此过程中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N
。
图
10
-
13
60
160
14
.
小明做俯卧撑时
(
如图
10
-
14
所示
),
可将其视为一个杠杆
,
重心在
O
点。已知他的重力为
750 N,
则
:
(1)
画出以
A
为支点时重力的力臂
l
。
(2)
经测量以
A
为支点时重力的力臂为
1 m,
则地面对双手的支持力为多少
?
(3)
小明在
1 min
内做了
30
个俯卧撑
,
每次肩部上升的距离都为
0
.
36 m,
则他
1 min
内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为多少
?
图
10
-
14
(1)
图略
(2)500 N
(3)5400 J
突破一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
设计和进行实验
】
1
.
让支点处于杠杆的中心
:
消除
杠杆自重
对实验结论的影响。
2
.
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
便于
从杠杆上直接读出力臂
。
3
.
平衡螺母的调节
:
左高左调
,
右高右调
,
实验开始后
,
不能
再调节平衡螺母。
4
.
钩码换成弹簧测力计的好处
:
能直接测出拉力的大小
,
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
。
5
.
弹簧测力计由竖直变为倾斜拉杠杆
,
拉力会
变大
,
因为
拉力力臂变小
。
6
.
多次实验的目的
:
消除实验的偶然性
,
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
数据处理和分析
】
7
.
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
如下表所示
),
分析可得出
:
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
×
动力臂
=
阻力
×
阻力臂
,
表达式为
F
1
l
1
=F
2
l
2
。
次数
动力
F
1
/
N
动
力臂
l
1
/
cm
阻力
F
2
/
N
阻力
臂
l
2
/
cm
1
2
3
【
交流、反思与评估
】
8
.
实验时注意不同的物理量之间不能相加减
,
不能说
“
动力
+
动力臂
=
阻力
+
阻力臂
”
。
例
1
用如图
10-15
所示的装置做
“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
实验。
+
图
10-15
(1)
挂钩码前
,
杠杆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静止
,
此时杠杆
(
选填
“
达到
”
或
“
没有达到
”)
平衡状态
,
接下来应向
(
选填
“
左
”
或
“
右
”)
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
,
使杠杆保持水平并静止。
达到
左
例
1
用如图
10-15
所示的装置做
“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
实验。
+
图
10-15
(2)
如图乙所示
,
杠杆调节水平平衡后
,
小红在杠杆的
A
处挂
4
个钩码
,
为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
,
应在
B
处挂
个钩码。当杠杆平衡后
,
将
A
处和
B
处下方所挂的钩码同时向支点
O
靠近一格
,
杠杆会
(
选填
“
左侧下降
”“
右侧下降
”
或
“
仍水平平衡
”)
。
6
左侧下降
例
1
用如图
10-15
所示的装置做
“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
实验。
+
图
10-15
(3)
如图乙所示
,
保持杠杆水平位置平衡
,
弹簧测力计从
a
位置转到
b
位置
,
其示数将
(
选填
“
变大
”“
变小
”
或
“
不变
”)
。若
b
位置与水平方向夹角为
30°,
一个钩码的重量是
0
.
5 N,
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是
N
。
变大
6
例
1
用如图
10-15
所示的装置做
“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
实验。
(4)
下表是小红实验得到的数据
,
分析后她得出
“
动力
×
动力臂
=
阻力
×
阻力臂
”
的结论
,
但分析表格数据后可以发现这次实验的不妥之处
:
。
次数
动力
F
1
/
N
动
力臂
l
1
/
cm
阻力
F
2
/
N
阻力
臂
l
2
/
cm
1
1
.
5
10
3
.
0
5
2
1
.
0
20
2
.
0
10
3
1
.
0
30
2
.
0
15
图
10-15
动力臂都是阻力臂
的两倍
,
实验数据不具有普遍性
例
1
用如图
10-15
所示的装置做
“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
实验。
(5)
得到实验结论后
,
利用图乙所示的装置
,
只借助杠杆上的刻度线
,
右侧只使用弹簧测力计
,
左侧只悬挂重物。若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
0
~
2
.
5 N,
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
,
通过计算可知
,
悬挂的重物最重可达
N
。操作过程中
,
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达到量程时仍不能使杠杆水平平衡
,
你认为接下来合理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写出一条即可
)
15
图
10-15
弹簧测力计拉力的位置向右移
(
或换用量程较大的弹簧测力计
,
或减少左侧钩码的数量
,
或左侧钩码的位置向右移
,
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
例
1
用如图
10-15
所示的装置做
“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
实验。
+
图
10-15
(6)
实验中小红发现
:
如果在杠杆的
O
点用弹簧测力计施加一个向上的力
,
这个力在探究实验时是否影响到杠杆的平衡
?
请说明理由
:
。
不影响
,
这个作用在杠杆
O
点的力的力臂等于零
,
不影响杠杆的平衡
例
1
用如图
10-15
所示的装置做
“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
实验。
图
10-15
(7)
杠杆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
现欲使如图
10-16(a)
所示的静止跷跷板发生转动
,
小女孩乙可采取的做法是
。
远离支点
(
或向右移动
)
图
10-16
·
实验拓展
·
例
1
用如图
10-15
所示的装置做
“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
实验。
图
10-15
(8)
同组的小王采用如图
(b)
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
,
发现当杠杆水平平衡时
,
与小红得出的结论不相同
,
其主要原因是
。
杠杆自重对实验产生影响
图
10-16
突破二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
.
实验中注意绳子的自由端若最终与动滑轮相绕
,
则需要
匀速、竖直
向上拉动物体。
实验次数
钩
码所
受
的
重力
G/
N
提升高度
h/
m
有用功
W
有
/
J
拉力
F/
N
绳
端移动的距离
s/
m
总
功
W
总
/
J
机械效率
η
1
2
3
5
.
实验结论
:
同一滑轮组
,
提升
物体越重
,
机械效率
越高
;
不同滑轮组提升
同一重物
,
动滑轮
越轻
(
个数少或质量小
),
机械效率
越高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提升物体的高度和速度
,
绳子的段数
,
省、费力情况均无关。
【
交流、反思与评估
】
6
.
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
:
①提升物体的重力
;
②动滑轮的重力
;
③绳重、摩擦
。
7
.
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
:
①
增加提升物体的重力
;
②
减小动滑轮的重力
;
③
减小绳重和摩擦等。
例
2
在
“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的实验中
,
某组同学用相同的滑轮安装了如图
10-17
甲、乙所示的滑轮组
,
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
回答下列问题
:
(1)
该组同学准备了下列器材
:
钩码、天平、滑轮组、细绳、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
,
其中多余的器材是
。
图
10-17
实验
次数
动滑轮
的重力
G
动
/
N
物体的
重力
G
物
/
N
物体升
高的高
度
h/
m
弹簧测
力计示
数
F/
N
绳端移
动的距
离
s/
m
机械效
率
η
1
0
.
5
1
0
.
1
0
.
6
0
.
3
55
.
6%
2
0
.
5
2
0
.
1
1
.
0
0
.
3
66
.
7%
3
0
.
5
4
0
.
1
1
.
8
0
.
3
天平
例
2
在
“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的实验中
,
某组同学用相同的滑轮安装了如图
10-17
甲、乙所示的滑轮组
,
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
回答下列问题
:
图
10-17
实验
次数
动滑轮
的重力
G
动
/
N
物体的
重力
G
物
/
N
物体升
高的高
度
h/
m
弹簧测
力计示
数
F/
N
绳端移
动的距
离
s/
m
机械效
率
η
1
0
.
5
1
0
.
1
0
.
6
0
.
3
55
.
6%
2
0
.
5
2
0
.
1
1
.
0
0
.
3
66
.
7%
3
0
.
5
4
0
.
1
1
.
8
0
.
3
(2)
上表中实验数据是用图
所示的滑轮组测得的。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
拉动弹簧测力计
,
使物体缓缓上升。小组同学提出实验过程中边拉动边读数
,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稳定
,
应该静止读数
,
你认为他的想法
(
选填
“
正确
”
或
“
不正确
”),
因为他没考虑到
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第
3
次实验中应补充的数据是
。根据第
1
次实验中的数据
,
若不计绳重和摩擦
,
要使滑轮组达到省力的效果
,
则提升物体的重力不得小于
N
。
甲
缓慢
(
或匀速
)
不正确
摩擦力
74
.
1%
0
.
25
例
2
在
“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的实验中
,
某组同学用相同的滑轮安装了如图
10-17
甲、乙所示的滑轮组
,
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
回答下列问题
:
(3)
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
:
随着物重的增加
,
额外功
(
选填
“
变大
”“
变小
”
或
“
不变
”),
原因是
。
图
10-17
实验
次数
动滑轮
的重力
G
动
/
N
物体的
重力
G
物
/
N
物体升
高的高
度
h/
m
弹簧测
力计示
数
F/
N
绳端移
动的距
离
s/
m
机械效
率
η
1
0
.
5
1
0
.
1
0
.
6
0
.
3
55
.
6%
2
0
.
5
2
0
.
1
1
.
0
0
.
3
66
.
7%
3
0
.
5
4
0
.
1
1
.
8
0
.
3
变大
物重增加
,
绳和滑轮间的压力变大
,
摩擦力就变大
例
2
在
“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的实验中
,
某组同学用相同的滑轮安装了如图
10-17
甲、乙所示的滑轮组
,
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
回答下列问题
:
图
10-17
实验
次数
动滑轮
的重力
G
动
/
N
物体的
重力
G
物
/
N
物体升
高的高
度
h/
m
弹簧测
力计示
数
F/
N
绳端移
动的距
离
s/
m
机械效
率
η
1
0
.
5
1
0
.
1
0
.
6
0
.
3
55
.
6%
2
0
.
5
2
0
.
1
1
.
0
0
.
3
66
.
7%
3
0
.
5
4
0
.
1
1
.
8
0
.
3
(4)
根据以上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
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主要与
有关。通过分析表格中的数据
,
小组同学得到了提升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汽车作为一种
“
机械
”,
提升效率对节能减排有重要意义。请你指出以下三种提高效率的方法中
,
方法
的原理与本实验结论是相同的。
方法一
:
鼓励人们
“
拼车
”
出行
,
使汽车尽量装满人员
;
方法二
:
汽车制造厂用新材料减轻汽车重量
;
方法三
:
经常给汽车做保养
,
保持良好润滑。
物重
一
例
2
在
“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的实验中
,
某组同学用相同的滑轮安装了如图
10-17
甲、乙所示的滑轮组
,
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
回答下列问题
:
图
10-17
实验
次数
动滑轮
的重力
G
动
/
N
物体的
重力
G
物
/
N
物体升
高的高
度
h/
m
弹簧测
力计示
数
F/
N
绳端移
动的距
离
s/
m
机械效
率
η
1
0
.
5
1
0
.
1
0
.
6
0
.
3
55
.
6%
2
0
.
5
2
0
.
1
1
.
0
0
.
3
66
.
7%
3
0
.
5
4
0
.
1
1
.
8
0
.
3
(5)
小明发现绳端移动的距离始终与钩码提升高度成倍数关系
,
于是他认为
:
钩码数量一定时
,
无论将钩码提升多高
,
都不影响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小芳则认为
:
钩码提升的高度不同
,
有用功就不同
,
机械效率就变化了
,
你认为
的看法是正确的。
小明
例
2
在
“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的实验中
,
某组同学用相同的滑轮安装了如图
10-17
甲、乙所示的滑轮组
,
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
回答下列问题
:
图
10-17
实验
次数
动滑轮
的重力
G
动
/
N
物体的
重力
G
物
/
N
物体升
高的高
度
h/
m
弹簧测
力计示
数
F/
N
绳端移
动的距
离
s/
m
机械效
率
η
1
0
.
5
1
0
.
1
0
.
6
0
.
3
55
.
6%
2
0
.
5
2
0
.
1
1
.
0
0
.
3
66
.
7%
3
0
.
5
4
0
.
1
1
.
8
0
.
3
(6)
若将此滑轮组换一种绕绳方法
,
不计摩擦及绳重
,
提升相同的物体时
,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若在图甲装置的基础上
,
增加一个动滑轮
,
改为如图丙所示的装置
,
提升同一物体
,
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
均选填
“
变大
”“
变小
”
或
“
不变
”)
不变
变小
1
.
[2017·
山西
17
题
3
分
]
图
10
-
18
中的工具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
考点一 省力、费力的判断
图
10
-
18
A
2
.
[2015·
山西
16
题
3
分
]
生产生活中
,
如图
10
-
19
所示的简单机械在使用时
,
一定费力的是
(
)
图
10
-
19
D
3
.
[2013·
山西
17
题
3
分
]
小明小组利用如图
10
-
20
所示装置探究
“
杠杆平衡条件
”
时
,
在杠杆两侧挂上不同个数的钩码
,
移动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
这样三次实验后得出结论
:
动力
×
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
=
阻力
×
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下列能帮助他们得出正确结论的操作是
(
)
A
.
去掉一侧钩码
,
换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
B
.
去掉一侧钩码
,
换用弹簧测力计斜向下拉
C
.
去掉一侧钩码
,
换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
D
.
增加钩码个数
,
再进行多次实验使结论更具普遍性
考点二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图
10
-
20
B
4
.
[2016·
山西
32
题
2
分
]
如图
10
-
21
所示是人拉着拉杆旅行箱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情景
,
O
是轮子的转轴。以
O
为支点
,
请你画出拉力
F
的力臂
l
。
考点三 杠杆作图
图
10
-
21
如图所示
5
.
[2014·
山西
34
题
2
分
]
为使轻质杠杆
AB
在如图
10
-
22
所示位置静止
,
请你在杠杆上画出所施加最小动力
F
1
的示意图
,
并作出阻力
F
2
的力臂
l
2
。
图
10
-
22
如图所示
6
.
[2018·
山西
40
题
2
分
]
如图
10
-
23
所示
,
用一根细绳将杠杆
AOB
在
O
点悬挂起来
,
B
处挂一重物
G
,
在杠杆上施加最小动力
F
,
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
,
请你在图中画出这个力的示意图。
图
10
-
23
如图所示
7
.
[2014·
山西
33
题
2
分
]
如图
10
-
24
所示
,
用
F=
10 N
的水平拉力
,
使重为
100 N
的物体
A
,
在
1 s
内沿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了
0
.
5 m,
若滑轮和绳子的质量及其摩擦均不计
,
则物体
A
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
N,
拉力
F
的功率为
W
。
考点四 简单机械相关计算
图
10
-
24
20
10
8
.
[2019·
山西
44
题
3
分
]
汽车超载是当前发生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全国各地设置了许多超载监测站加强监管。如图
10
-
25
所示
,
一辆两轴货车正在水平地面上设置的某种电子地磅秤上称重。先让货车前轮单独处于电子地磅秤上
,
其示数为
8 t;
前轮驶离电子地磅秤
,
再让后轮单独处于电子地磅秤上
,
其示数为
9 t
。国家规定两轴货车限载车货总质量为
18 t,
请你通过计算分析该货车是否超载。
图
10
-
25
解
:
当货车前轮处于电子地磅秤上时
,
以后轮为支点建立杠杆模型
,
如图甲所示
,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
F
前
l=Gl
1
①
,
当货车后轮处于电子地磅秤上时
,
以前轮为支点建立杠杆模型
,
如图乙所示
,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
F
后
l=Gl
2
②
,
联立①②可得
G=F
前
+F
后
,
则此货车与货总质量为
m=m
前
+m
后
=
8 t+9 t
=
17 t
<
18 t,
所以该货车没有超载。
相关文档
- 安徽专版2020中考物理复习方案第一2021-11-0610页
- 赢在中考2020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2021-11-0647页
- 2020届初中物理章节复习 第12章 简2021-11-0617页
- 通用版2020年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专2021-11-0634页
- 2020届初中物理章节复习 第12章 简2021-11-0626页
- 2020中考物理 简单机械专项复习综2021-11-063页
-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第13章简单机械2021-11-0651页
-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整2021-11-0114页
- 人教版物理八下135其他简单机械WOR2021-11-013页
- 八年级下物理课件与简单机械相关的2021-11-01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