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8.05 KB
  • 2021-11-06 发布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 ‎ ‎1. 下列变化中,主要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 A.蔗糖溶于水 B.葡萄酿成酒 C.光合作用 D.钢铁生锈 ‎ ‎ ‎2. 泉城济南,山清水秀,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 A.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B.严禁麦收后焚烧小麦秸秆 C.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D.欢度春节时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 ‎ ‎ ‎3.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 A. 蒸发结晶 B. 检査装置气密性 C. 倾倒液体 D. 取用固体 ‎ ‎ ‎4. 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的微粒中,最易得电子的是( ) ‎ A. B. C. D.‎ ‎ ‎ ‎5. 济阳“仁风”西瓜富含硒元素而闻名,硒元素被誉为“抗癌大王”.已知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相对原子质量为‎79‎,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质子数为‎45‎ B.核外电子数为‎34‎ C.中子数为‎34‎ D.原子序数为‎79‎ ‎ ‎ ‎ ‎6. 如图是某饮料瓶上标签的部分说明,这里的“钙、镁、钠”指的是( ) ‎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离子 ‎ ‎ ‎7. 用水壶烧开水时,壶盖会被顶开,对该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 A.水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水受热时分子间隔变大了,水蒸气体积变大了 C.水分解产生了新的气体 D.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粒子数目增多了 ‎ ‎ ‎8. 如图摘自元素周期表,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三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 B.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00‎ C.C、N、O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 D.碳、氮、氧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族 ‎ ‎ ‎9. C‎3‎N‎4‎是一种新型材料,它的硬度比金刚石还大,可做切割工具,在C‎3‎N‎4‎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则碳元素的化合价是( ) ‎ 第25页 共26页 ◎ 第26页 共26页 A.‎+1‎ B.‎+3‎ C.‎+4‎ D.‎‎−4‎ ‎ ‎ ‎10. 图中“”和“”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方框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 A. B. C. D.‎ ‎ ‎ ‎11. 下面是四位同学对某一化学式的描述: 甲:表示一种物质            丙:表示该物质由同种元素组成 乙:表示一个分子 丁:表示一个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 他们描述的化学式是( ) ‎ A.Zn B.O‎3‎ C.CO D.‎Cl‎2‎ ‎ ‎ ‎12.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采用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属于物理变化 B.可用红磷、铜粉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氧气和氮气的体积比约为‎1:5‎ D.空气质量报告中空气污染指数越小,空气质量越好 ‎ ‎ ‎13. 下列有关净化天然水的实验方案中,不正确的是( ) ‎ A.向天然水中加入明矾,可加速悬浮杂质的沉降 B.加入活性炭,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C.除去天然水中的泥沙,可采用蒸发结晶法 D.除去可溶性杂质得到纯净水,可采用蒸馏法 ‎ ‎ ‎14. 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铜常用于制导线,是因为铜有良好的导电性 B.汽油、洗洁精都可去除油污,是因为它们能将油污溶解 C.氮气可用于食品防腐,是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氢气可用来作燃料,是因为氢气具有可燃性 ‎ ‎ ‎15. 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将室温下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加水的方法 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 C.酒精能溶解沾在试管壁上的碘固体 D.从‎100g质量分数‎20%‎的食盐水中倒出l0g,则取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 ‎ ‎16. 在化学反应Cu+4HNO‎3‎=2X↑+Cu(NO‎3‎‎)‎‎2‎+2H‎2‎O中,X物质的化学式为( ) ‎ A.N‎2‎O‎5‎ B.NO C.NO‎2‎ D.‎N‎2‎ ‎ ‎ ‎17. 下列有关化学方程式‎2Cu+O‎2‎‎=​=​=​=​=​=‎‎△‎2CuO含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的生成物是氧化铜 B.该反应条件是加热 C.该反应中,铜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D.该反应中,Cu、O‎2‎、CuO的微粒个数比为‎2:1:2‎ ‎ ‎ ‎18. 区分下列各组物质,采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 A.区分硬水和软水,可加入肥皂水 B.区分饱和食盐水和不饱和食盐水,可加入水 C.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可用燃着的木条 D.区分水和过氧化氢溶液,可加入二氧化锰 ‎ ‎ ‎19.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 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D.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但是不带电的微粒不一定是分子、原子 ‎ ‎ ‎20.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各项中,对图示模型理解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该反应可能是氧化反应 第25页 共26页 ◎ 第26页 共26页 C.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 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3‎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共25分)‎ ‎ ‎ ‎ 请将铜、氧气、水、二氧化碳四种物质的化学式填在相应横线上: ‎ ‎(1)一种金属单质________‎ ‎ ‎ ‎(2)可供给呼吸的常见气体________‎ ‎ ‎ ‎(3)最常用的溶剂________‎ ‎ ‎ ‎(4)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________.‎ ‎ ‎ ‎ 请你用化学符号和数字填空: ‎ ‎(1)‎2‎个氢原子________‎ ‎ ‎ ‎(2)‎3‎个亚铁离子________‎ ‎ ‎ ‎(3)‎1‎个氮分子________‎ ‎ ‎ ‎(4)氯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________.‎ ‎ ‎ ‎ 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 ‎(1)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常见基本粒子,例如:金刚石是由________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________构成的,氯化钠是由________构成的.‎ ‎ ‎ ‎(2)地壳中含有丰富的氧、硅、铝、铁等元素,如图为四种元素的有关信息. 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写元素符号)________ ②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X=‎________ ③铁元素与铝元素两种元素本质区别是________不同 ④当硅元素显‎+4‎价时,其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 ‎ ‎ 请你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镁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 ‎ ‎ ‎(2)氢气在氧气燃烧________;‎ ‎ ‎ ‎(3)氧化铝通电分解生成铝和氧气________.‎ ‎ ‎ ‎ 草莓、香蕉等水果具有芳香气味,是因为其中含有乙酸乙酯(化学式为C‎4‎H‎8‎O‎2‎)等物质.请回答: ‎ ‎(1)乙酸乙酯中含有________种元素.‎ ‎ ‎ ‎(2)每个乙酸乙酯分子中含有________个氢原子.‎ ‎ ‎ ‎(3)乙酸乙酯中,________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 ‎ ‎(4)乙酸乙酯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填最简整数比)________.‎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4个小题,共27分)‎ ‎ ‎ ‎ 泉水是“泉城”济南的文化之魂,节水环保、杜绝水污染、建设美丽泉城,是我们泉城人的职责. ‎ ‎(1)自然界中的水,存在形式多姿多彩,它孕育了万物生灵.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天然循环,这个循环过程是由________提供的能量.(填字母)‎ A.地球自转     B.太阳照射      C.海洋潮汐      D.植物生长 ‎ ‎ ‎(2)某化学小组同学取趵突泉水进行探究实验.先将水样进行如图‎1‎ 第25页 共26页 ◎ 第26页 共26页 所示操作,该操作中的一处错误是________. 再用滴管取‎2‎滴滤液滴在洁净的玻璃片上,置于酒精灯上小心加热,水分消失后,观察到玻璃片上有少许残留物,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 ‎ ‎(3)生活中,若要洗完的衣服干得更快,可采取的做法是(答一条即可)________,其原因是(从分子角度回答)________;‎ ‎ ‎ ‎(4)在图‎2‎电解水的实验中,正、负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________.          在图‎3‎氢气燃烧的实验中,点燃氢气前,一定要________. 氢气被誉为“最清洁的燃料”,其理由是________.上述两个实验均可证明:水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元素组成的,其理论依据是________.‎ ‎ ‎ ‎ 小颖同学在四份均为‎50g的水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硝酸钾固体,充分揽拌后,滤去未溶解的固体,配制成一定温度下的溶液,记录相关数据如下表: ‎ 操作序号 ‎①‎ ‎②‎ ‎③‎ ‎④‎ 加入硝酸钾质量‎/g ‎40‎ ‎50‎ ‎60‎ ‎70‎ 所得溶液质量‎/g ‎90‎ ‎100‎ ‎105‎ ‎105‎ 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试分析: ‎ ‎(1)操作①得到的硝酸钾溶液________是饱和溶液.(选填“一定”、“不一定”、“一定不”之一,下同)相等 ‎ ‎ ‎(2)操作③和④得到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相等.‎ ‎ ‎ ‎ 如图是小静同学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操作图. ‎ ‎(1)其中操作错误的步骤是(填字母)________.‎ ‎ ‎ ‎(2)改正操作错误后,称量所需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左,此时应________‎ A.减少砝码或游码        B.减少适量氯化钠           C.增加适量氯化钠 ‎ ‎ ‎(3)该同学应选用________mL规格(填‎10mL、‎50mL或l00mL)的量筒.‎ ‎ ‎ ‎(4)若上述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15%‎,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 A.称取氯化钠时,将氯化钠放在托盘天平右盘,且称量时使用了游码 B.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C.把量好的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烧杯 D.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 ‎ ‎ 某化学实验兴趣小组同学想制取并研究氧气的化学性质,试回答下列问题:   ‎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②________③________⑤________‎ ‎ ‎ ‎(2)现有如下几种物质:A.氯化钠‎(NaCl) B.氯酸钾‎(KClO‎3‎) C.水 D.过氧化氢 ①从元素组成角度推测,上述物质不可能制得氧气的是(填字母)________. ②最适合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是(填字母)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答一条即可) (提示:氯酸钾是一种易爆、有毒的危险药品.)‎ ‎ ‎ ‎(3)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反应(填“分解”或“化合”)‎ ‎ ‎ ‎(4)二氧化锰是一种难溶于水的黑色固体.实验完毕后,可采用________的方法,从混合物中分离出MnO‎2‎固体.‎ ‎ ‎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分解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刚有气泡冒出即可立即收集气体 C.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应将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验满 第25页 共26页 ◎ 第26页 共26页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共8分.请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 ‎ ‎ 室温下,将‎20g氯化钠固体放入‎80g水中,充分搅拌,食盐固体全部溶解. 请你计算: ‎ ‎(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 ‎ ‎(2)若将该溶液变为‎10%‎的氯化钠溶液,需要加水多少克?‎ ‎ ‎ ‎ 若将‎1.8g水通电分解,可制得多少克氢气? ‎ 五、附加题:(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每空2分,共10分)‎ ‎ ‎ ‎ 请你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氧化铜和碳的固体混合物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________. ‎ ‎ ‎ ‎ 一瓶无色透明的液体,经过分析只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那么这瓶液体( ) ‎ A.一定是化合物 B.一定是混合物 C.可能是化合物 D.可能是单质 ‎ ‎ ‎ 常温下,某气体可能由SO‎2‎、CO、CH‎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测得该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则该气体可能为下列组成中的________.①SO‎2‎ ②SO‎2‎、CO ③SO‎2‎、CH‎4‎ ④CO、CH‎4‎ ⑤SO‎2‎、CO、CH‎4‎. ‎ ‎ ‎ ‎ 在甲烷‎(CH‎4‎)‎和甲醇‎(CH‎4‎O)‎组成的某混合气体中,测得其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8%‎,则该混合气体中,甲醇‎(CH‎4‎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 ‎ ‎ ‎ ‎2015‎年,屠呦呦因发现了青蒿素并成功研制出抗疟新药,成为我国本土第一位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团队为研究青蒿素的组成,做了如下实验: ‎(1)‎取适量青蒿素,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测得生成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 ‎(2)‎实验测得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2‎,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63.8%‎,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7.8%‎. 根据上述信息,请你计算确定青蒿素的化学式为________. ‎ 第25页 共26页 ◎ 第26页 共26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答案】‎ A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蔗糖溶于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葡萄酿成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钢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2.‎ ‎【答案】‎ D ‎【考点】‎ 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解析】‎ A‎、污水处理后排放不会对河流造成水污染; B、焚烧小麦秸秆会产生大量粉尘和有害气体; C、分类回收垃圾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节省资源; D、烟花爆竹属于易燃易爆物品,容易发生火灾,造成环境污染.‎ ‎【解答】‎ A‎、污水处理后排放不会对河流造成水污染,利于环境保护,故A正确; B、焚烧小麦秸秆会产生大量粉尘和有害气体,严禁麦收后焚烧小麦秸秆,利于环境保护,故B正确; C、分类回收垃圾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节省资源,故C正确; D、烟花爆竹属于易燃易爆物品,容易发生火灾,造成环境污染,故D错误。‎ ‎3.‎ ‎【答案】‎ D ‎【考点】‎ 蒸发与蒸馏操作 固体药品的取用 液体药品的取用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解析】‎ A‎、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向试管中装块状或颗粒状固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D.‎ ‎4.‎ ‎【答案】‎ D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 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的原子在反应中易得电子.‎ ‎【解答】‎ 解:A.最外层电子数是‎8‎,属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 B.最外层电子数是‎8‎,属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 C.最外层电子数是‎1‎小于‎4‎,易失电子; D.最外层电子数是‎7‎个大于‎4‎,在反应中易得电子; 答案:D.‎ ‎5.‎ ‎【答案】‎ B ‎【考点】‎ 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解析】‎ 依据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中子数+质子数分析解答.‎ ‎【解答】‎ A‎、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根据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可知硒原子的质子数为‎34‎,故错误; B、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根据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可知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4‎,故正确; C、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中子数+质子数,已知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相对原子质量为‎79‎,则中子数=‎79−34‎=‎45‎,故错误; D、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根据在原子中,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可知硒原子的原子序数为‎34‎,故错误。‎ ‎6.‎ ‎【答案】‎ A ‎【考点】‎ 元素的概念 第25页 共26页 ◎ 第26页 共26页 ‎【解析】‎ 由于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在叙述分子时用原子解释,而质子是原子的内部结构,元素属于宏观概念,再结合商标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解答】‎ 解:饮用天然水属于一种物质,属于宏观概念,元素也属于宏观概念,所以该物质中含有的钙、镁、钠指的是含的这种元素,分子、原子属于微观概念,在解释分子时用原子. 故选A.‎ ‎7.‎ ‎【答案】‎ B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解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水沸腾时掀起壶盖,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B、用水壶烧水,水沸腾时壶盖被顶开,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从而使水蒸气的体积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 C、用水壶烧水,水沸腾时壶盖被顶开,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不是水产生新的气体,该 变化是物理变化,故选项解释错误. D、用水壶烧水,水沸腾时壶盖被顶开,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不是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粒子数目变多,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B.‎ ‎8.‎ ‎【答案】‎ D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结合元素周期表的规律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A‎.碳、氮、氧三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故正确; B.由元素周期表可知,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00‎,故正确; C.由元素周期表可知,C、N、O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增,故正确; D.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碳、氮、氧位于同一周期,而不是同一族,故错误。‎ ‎9.‎ ‎【答案】‎ C ‎【考点】‎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C‎3‎N‎4‎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 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设碳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3x+(−3)×4‎=‎0‎,则x=‎+4‎价,故选C。‎ ‎10.‎ ‎【答案】‎ D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 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只含一种分子的物质为纯净物,含有多种分子的物质为混合物;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的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的分子.‎ ‎【解答】‎ 解:A、图中四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该图所表示物质为纯净物;且该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图所示物质为单质;故选项错误. B、图中四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该图所表示物质为纯净物;且该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图所示物质为单质;故选项错误. C、图中四个分子构成不同,为两种不同种物质的分子,两种分子均由同种原子构成,均为单质的分子;该图所示物质为两种不同的单质组成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图中四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该图所表示物质为纯净物;该分子由两种不同的原子构成,图所示物质为化合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1.‎ ‎【答案】‎ D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 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根据题意,该物质由同种元素组成,‎1‎个分子由‎2‎个原子构成. A、Zn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锌属于金属,是由锌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O‎3‎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但‎1‎个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故选项错误. C、CO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错误. D、Cl‎2‎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且‎1‎个分子由‎2‎个原子构成,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2.‎ ‎【答案】‎ C ‎【考点】‎ 空气组成的测定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氧气的工业制法 ‎【解析】‎ 第25页 共26页 ◎ 第26页 共26页 A‎、根据氧气的工业制法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B、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1)‎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2)‎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3)‎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 C、根据空气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判断. D、空气污染指数越小,说明污染物越少,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沸点的不同可以分离出氧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B、红磷本身是固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且生成物五氧化二磷是固体;铜粉本身是固体,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固体;均能用于除去空气中的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C、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则氧气和氮气的体积比约为‎1:4‎,故选项说法错误. D、空气质量报告中空气污染指数越小,说明污染物越少,空气质量越好,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3.‎ ‎【答案】‎ C ‎【考点】‎ 水的净化 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解析】‎ A‎、根据明矾溶于水生成物的特性分析; B、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分析; C、根据过滤的原理分析; D、根据蒸馏的原理分析.‎ ‎【解答】‎ 解:A、向天然水中加入明矾,由于明矾溶于水的生成物具有吸附性,可加速悬浮杂质的沉降,故A正确; B、由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加入活性炭,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B正确; C、除去天然水中的泥沙,可采用过滤的方法,不能利用蒸发结晶法,故C错误; D、除去可溶性杂质得到纯净水,可采用蒸馏法,蒸馏得到的是纯水,故D正确. 故选C.‎ ‎14.‎ ‎【答案】‎ B ‎【考点】‎ 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常见气体的用途 溶液的形成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 A‎、根据铜的导电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洗洁精可去除油污,是因为它具有乳化作用进行分析. C、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D、根据氢气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因为铜具有较好的导电性,所以可作导线,故原选项说法正确. B、洗洁精可去除油污,是因为它具有乳化作用,不能将油污溶解,故选项说法错误. C、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常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氢气具有可燃性,可用来作燃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5.‎ ‎【答案】‎ A ‎【考点】‎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溶液的形成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析】‎ A‎、根据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转化分析; B、根据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温度升高分析; C、根据碘溶解于酒精中分析; D、根据溶液的性质分析.‎ ‎【解答】‎ 解:A、将室温下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加硝酸钾的方法,错误; 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正确; C、酒精能溶解沾在试管壁上的碘固体,正确; D、从‎100g质量分数‎20%‎的食盐水中倒出l0g,则取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正确; 故选A ‎16.‎ ‎【答案】‎ C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 解此题需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分别统计出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个数,比较分析就可以求出所的物质的化学式.‎ ‎【解答】‎ 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由方程式知反应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Cu,‎1‎;H,‎4‎;N,‎4‎;O,‎12‎;已知生成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Cu,‎1‎;H,‎4‎;N,‎2‎;O,‎8‎;比较分析可知‎2X中含有氮原子和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和‎4‎,故X的化学式为NO‎2‎. 故答案为:C.‎ ‎17.‎ ‎【答案】‎ A,B,D ‎【考点】‎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 ‎【解析】‎ 第25页 共26页 ◎ 第26页 共26页 化学方程式可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但要注意读化学方程式时,“+”应读作“和”,“‎=‎”应读作“生成”.‎ ‎【解答】‎ 解: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是氧化铜,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2Cu+O‎2‎‎=​=​=​=​=​=‎‎△‎2CuO可知,该反应条件为加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反应中,每‎128‎份质量的铜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160‎份质量的氧化铜,铜和氧气的质量比为‎4:1‎,故选项说法错误. D、从微观上,加热条件下,每‎2‎个铜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氧化铜分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BD.‎ ‎18.‎ ‎【答案】‎ B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的综合应用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硬水与软水 ‎【解析】‎ 在鉴别不同的物质时,我们所选择的药品与待鉴别的物质反应出现不同的现象,利用不同的现象进行鉴别.我们在鉴别不同的物质时,一定要熟悉各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解答】‎ 解:A、硬水和软水的差别在于钙镁离子的含量不同,加入肥皂水,产生明显较多浮渣的原物质为硬水,而产生较多的泡沫的原液体为软水.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B、饱和食盐水和不饱和食盐水,加入水,都没有明显变化,不能鉴别,故选项正确; C、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插入燃着的木条都会熄灭,氧气能够支持燃烧,能使燃烧的木条燃烧的更旺,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D、过氧化氢能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产生水和氧气,有气泡产生,水没有明显变化.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项为:B.‎ ‎19.‎ ‎【答案】‎ D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氧化物的概念与特性 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判别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解析】‎ A‎、根据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进行解答; B、根据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解答;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 D、根据微粒的性质进行解答.‎ ‎【解答】‎ 解:A、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故错误.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故错. C、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错误. D、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但不带电的微粒不一定都是分子、原子,例如中子也不带电,故正确. 故选:D.‎ ‎20.‎ ‎【答案】‎ B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判别 反应类型的判定 ‎【解析】‎ A‎、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 B、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类别及反应的特点分析判断; C、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 D、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 ‎【解答】‎ 解:A、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该反应是化合反应,不属于分解反应,故A错误; B、该反应若一种单质是氧气,就属于氧化反应,故B正确; C、由微粒的构成可知,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物质是两种单质,故C错误; D、由反应的图示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3‎,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共25分)‎ ‎【答案】‎ Cu O‎2‎ H‎2‎O CO‎2‎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 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解答】‎ 解:(1)铜是由铜元素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金属单质,其化学式为:Cu.‎ ‎(2)氧气能供给呼吸,是可供给呼吸的常见气体,其化学式为:O‎2‎.‎ ‎(3)最常用的溶剂是水,其化学式为:H‎2‎O.‎ ‎(4)二氧化碳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其化学式为:CO‎2‎. ‎ ‎【答案】‎ ‎2H 第25页 共26页 ◎ 第26页 共26页 ‎3Fe‎2+‎ N‎2‎ ‎+3‎AlCl‎3‎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 ‎(1)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3)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4)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解答】‎ 解:(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氢原子表示为:‎2H.‎ ‎(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亚铁离子可表示为:‎3Fe‎2+‎.‎ ‎(3)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1‎个氮分子可表示为:N‎2‎.‎ ‎(4)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氯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可表示为:‎+3‎AlCl‎3‎. ‎ ‎【答案】‎ 碳原子,二氧化碳分子,钠离子和氯离子 O‎,‎3‎,核内质子数,‎SiO‎2‎ ‎【考点】‎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元素的概念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 根据已有的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原子结构示意图以及元素的区别、化学式的书写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1)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2)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 ‎【答案】‎ ‎2Mg+O‎2‎‎=​=​=​=​=​=‎点燃2MgO ‎2H‎2‎+O‎2‎‎=​=​=​=​=​=‎点燃2H‎2‎O ‎2Al‎2‎O‎3‎‎=​=​=​=​=​=‎通电4Al+3O‎2‎↑‎ ‎【考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 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 ‎【解答】‎ 解:(1)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点燃2MgO.‎ ‎(2)氢气在氧气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点燃2H‎2‎O.‎ ‎(3)氧化铝通电分解生成铝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O‎3‎‎=​=​=​=​=​=‎通电4Al+3O‎2‎↑‎. ‎ ‎【答案】‎ 三 ‎8‎ 碳 ‎6:1‎ ‎【考点】‎ 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解析】‎ 根据化学式进行元素种类和分子组成的分析,根据化学式求算元素的质量比以及确定质量分数大小关系.‎ ‎【解答】‎ 解:由乙酸乙酯(化学式为C‎4‎H‎8‎O‎2‎)的化学式计算分析:(1)乙酸乙酯(化学式为C‎4‎H‎8‎O‎2‎)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2)分子中元素的下标是每个分子中该元素的原子的个数,所以每个乙酸乙酯(化学式为C‎4‎H‎8‎O‎2‎)分子中含有‎8‎个氢原子;‎ ‎(3)乙酸乙酯(化学式为C‎4‎H‎8‎O‎2‎)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4)‎:‎(1×8)‎:‎(16×2)=48:8:32‎,所以可以确定质量分数最大的是碳元素;‎ ‎(4)乙酸乙酯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4)‎:‎(1×8)=6:1‎. ‎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4个小题,共27分)‎ ‎【答案】‎ B 漏斗末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水中含有一些可溶性杂质 放在太阳底下,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1:2‎‎,检验纯度,氢气燃烧的产物是水,氢,氧,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考点】‎ 第25页 共26页 ◎ 第26页 共26页 电解水实验 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水的合成与氢气的燃烧 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性质 ‎【解析】‎ ‎(1)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中,太阳提供了能量进行分析;‎ ‎(2)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水中溶有一些可溶性物质,水分蒸发后会析出进行分析;‎ ‎(3)根据分子的性质进行分析;‎ ‎(4)根据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正氧负氢,体积比是‎1:2‎,氢气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混合点燃可能发生爆炸等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 解:(1)水的天然循环过程中太阳提供了能量,观察选线,故选:B;‎ ‎(2)根据图示可以看出,该操作中漏斗末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水中含有一些可溶性物质,水分被蒸发后,固体会析出,所以玻璃片上有少许残留物;‎ ‎(3)生活中,若要洗完的衣服干得更快,可采取的做法是:放在太阳底下,其原因是: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4)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正氧负氢,体积比是‎1:2‎,氢气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混合点燃可能发生爆炸,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纯度,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氢气被誉为“最清洁的燃料”,其理由是:氢气燃烧的产物是水,上述两个实验均可证明:水是由氢和氧元素组成的,其理论依据是: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 ‎【答案】‎ 一定不 一定 ‎【考点】‎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析】‎ ‎(1)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结合溶液质量与溶剂质量和溶质质量之和的关系进行分析;‎ ‎(2)根据表中的数据和溶液的状态进行分析.‎ ‎【解答】‎ 解:(1)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3‎、‎4‎,可知‎50g水中最多溶解‎55g硝酸钾,根据溶解度的含义: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110g硝酸钾,所以操作①得到的硝酸钾溶液一定不是饱和溶液;‎ ‎(2)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3‎、‎4‎,可知‎50g水中最多溶解‎55g硝酸钾,根据溶解度的含义: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110g硝酸钾,所以操作③和④得到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 ‎【答案】‎ B B ‎50‎ BC ‎【考点】‎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托盘天平的使用 ‎【解析】‎ ‎(1)根据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2)根据天平向左偏,说明药品取的多进行分析;‎ ‎(3)根据量筒的就近原则进行分析;‎ ‎(4)根据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15%‎,可判断所配制的溶液中溶质氯化钠质量偏大或溶剂水的量偏小导致的结果,因此在分析造成误差的原因时,应围绕这样两个原因分析可能造成误差的操作.‎ ‎【解答】‎ 解:(1)量筒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所以操作错误的步骤是:B;‎ ‎(2)天平向左偏,说明氯化钠取的多,要在左盘上减少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故选:B;‎ ‎(3)需要水的质量为:‎50g×(1−15%)=32.5g,合‎32.5mL,所以应选用‎50mL的量筒;‎ ‎(4)A.称取氯化钠时,将氯化钠放在托盘天平右盘,且称量时使用了游码,氯化钠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A错误; B.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水的体积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B正确; C.把量好的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烧杯,水的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C正确; D.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错误. 故选:BC. ‎ ‎【答案】‎ ‎(1)分液漏斗,锥形瓶,集气瓶 ‎(2)①A,②D,操作简单,安全(合理均可)‎ ‎(3)‎2H‎2‎O‎2‎‎=​=​=​=​=‎MnO‎2‎2H‎2‎O+O‎2‎↑‎,分解 ‎(4)过滤 A ‎【考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反应类型的判定 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氧气的收集方法 氧气的制取装置 ‎【解析】‎ ‎(4)根据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分析解答;‎ ‎【解答】‎ 第25页 共26页 ◎ 第26页 共26页 解:(1)标号仪器分别是分液漏斗、锥形瓶和集气瓶;‎ ‎(2)①在氯化钠中不含有氧元素,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不能用于制取氧气; ②氯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消耗能源,且氯酸钾易爆,不安全;电解水消耗电能;而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是不需要加热,生成的产物是水,无污染,是最适合实验室制取氧气;‎ ‎(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是:‎2H‎2‎O‎2‎‎=​=​=​=​=‎MnO‎2‎2H‎2‎O+O‎2‎↑‎,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 ‎(4)二氧化锰是一种难溶于水的黑色固体,所以实验完毕后可用过滤的方法将二氧化锰分离出来;‎ ‎(5)A.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故正确; B.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应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再收集,因为开始出来的气体中混有装置内的空气,故错误; C.验证氧气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收集满了,而非伸入瓶内,故错误; 故选A。‎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共8分.请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答案】‎ ‎(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0%‎;‎ ‎(2)需要加水‎100g.‎ ‎【考点】‎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 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 ‎【解析】‎ ‎(1)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1)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将‎20g氯化钠固体放入‎80g水中,充分搅拌,食盐固体全部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0g‎20g+80g‎×100%=20%‎.‎ ‎(2)设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则‎(20g+80g+x)×10%=20g          x=100g. ‎ ‎【答案】‎ 电解‎1.8g水生成氢气‎0.2g.‎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 利用电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将水的质量代入方程式来计算氢气的质量即可.‎ ‎【解答】‎ 解:设生成氢气质量为x ‎2H‎2‎O‎=​=​=​=​=​=‎通电2H‎2‎↑+O‎2‎↑‎  ‎36‎              ‎4‎  ‎1.8g           x ‎36‎‎4‎‎=‎‎1.8gx 解得:x=0.2g ‎ 五、附加题:(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每空2分,共10分)‎ ‎【答案】‎ C+2CuO‎=​=​=​=​=​=‎高温2Cu+CO‎2‎↑‎ ‎【考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 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 ‎【解答】‎ 解:氧化铜和碳的固体混合物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高温2Cu+CO‎2‎↑‎. 故答案为:C+2CuO‎=​=​=​=​=​=‎高温2Cu+CO‎2‎↑‎.‎ ‎【答案】‎ C ‎【考点】‎ 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判别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判别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不一定是化合物,例如过氧化氢的水溶液,故A错误; B.不一定是混合物,例如水,故B错误; C.可能是化合物,例如水,故C正确; D.不可能是单质,因为含有两种元素,故D错误; 故选C.‎ ‎【答案】‎ ‎①④⑤‎ ‎【考点】‎ 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解析】‎ 根据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中各自的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结合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 ‎【解答】‎ 第25页 共26页 ◎ 第26页 共26页 解:二氧化硫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2‎‎32+16×2‎‎×100%=50%‎. 一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12+16‎‎×100%≈57%‎. 由于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50%‎,所以要么是该物质中恰好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要么有高有低,也可能既有‎50%‎也有高于‎50%‎同时还有低于‎50%‎.所以为二氧化硫(恰好为‎50%‎);一氧化碳(高于‎50%‎)和甲烷(低于‎50%‎);二氧化硫(等于‎50%‎)和一氧化碳(高于‎50%‎)和甲烷(低于‎50%‎). 故为:①④⑤.‎ ‎【答案】‎ ‎72%‎ ‎【考点】‎ 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解析】‎ 由于物质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相同,可以求出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而根据甲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求算出甲醇的质量分数.‎ ‎【解答】‎ 解:在甲烷和甲醇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都为‎12‎:‎(1×4)=12:4=3:1‎,所以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则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48%−16%=36%‎. 由于只有甲醇中含有氧元素,可求甲醇的质量分数为‎36%‎‎16‎‎12+1×4+16‎‎×100%‎‎=72%‎ ‎【答案】‎ C‎15‎H‎22‎O‎5‎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进行分析回答本题.‎ ‎【解答】‎ 解: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2‎,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63.8%‎,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7.8%‎,一个青蒿素分子中碳的原子个数是:‎282×63.8%‎‎12‎‎=15‎;一个青蒿素分子中氢原子个数是: ‎282×7.8%‎‎1‎‎=22‎;一个青蒿素分子中氧原子个数是‎282×(1−63.8%−7.8%)‎‎16‎‎=5‎;故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故填:C‎15‎H‎22‎O‎5‎.‎ 第25页 共26页 ◎ 第26页 共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