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1.06 KB
  • 2021-11-10 发布

2014年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 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4年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5分,共50分)‎ ‎1.(2.5分)西周和秦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分别实行了(  )‎ A.均田制、郡县制 B.分封制、郡县制 ‎ C.分封制、行省制 D.行省制、均田制 ‎2.(2.5分)1988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曾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文中的“智慧”是指(  )‎ A.“仁”和“德治” B.“兼爱”和“非攻” ‎ C.“无为而治” D.实行“法治”‎ ‎3.(2.5分)“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史,不能不研究秦始皇;研究中国古代边疆史,不能不研究汉武帝。”汉武帝在巩固边疆方面的贡献是(  )‎ A.修筑长城,抵御匈奴 ‎ B.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 ‎ C.设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管辖 ‎ D.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 ‎4.(2.5分)北魏孝文帝带头纳汉女为妃,让五个弟弟娶汉女为妻,把公主嫁给汉人,改姓为元,在光极堂赐群臣发汉衣,对30岁以下仍操胡语者“降爵黜官”。这段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些内容(  )‎ ‎①采用汉姓 ‎ ‎②改穿汉服 ‎ ‎③学说汉语 ‎ ‎④提倡与汉族联姻 ‎ ‎⑤发展经济。‎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⑤‎ ‎5.(2.5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是诗人金榜题名后在京城写下的诗句。该诗人是生活在(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6.(2.5分)图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小丽在自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她要为这组图片拟定一个共同的标题。最恰当的应是(  )‎ 第22页(共22页)‎ A.祖国统一 B.民族团结 C.中外交往 D.抵抗侵略 ‎7.(2.5分)穿越时空,来到如图所反映的那个时代,我们不能做到的是(  )‎ A.在京城逛“瓦舍”,看杂耍 ‎ B.在南方吃到香喷喷的占城稻 ‎ C.一边喝茶一边看吴承恩的《西游记》 ‎ D.在四川经商时携带纸币 ‎8.(2.5分)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以“古代封建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为主题办一期黑板报,同学们纷纷投稿。其中无法通过小组长审核的是(  )‎ A.漫话“焚书坑儒” ‎ B.汉武帝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C.张骞与丝绸之路 ‎ D.清朝“文字狱”之我见 ‎9.(2.5分)有人把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过程概括为“悲凉的三部曲”。下列事件能反映的是(  )‎ ‎①鸦片战争 ‎②甲午中日战争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④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2.5分)1895年,日本人终于拿到了想要的《马关条约》,西方政界议论纷纷,下列西方政界的议论符合史实的有(  )‎ 第22页(共22页)‎ ‎①美国:中国,你的一个孩子走了  ②英国:我们终于可以获得减免关税的机会了 ‎③法国:伙计,我们的机器也搬运到中国去 ④德国:我们现在终于可以把使馆设在中国北京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2.5分)某班同学在探究中国近代化起步过程时,研究了这一时期每个阶段的历史人物,能正确说明中国近代化历程顺序的是(  )‎ A.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 ‎ B.严复、魏源、孙中山、胡适 ‎ C.魏源、张之洞、鲁迅、孙中山 ‎ D.梁启超、左宗棠、李大钊、孙中山 ‎12.(2.5分)如图是“中华民国十年”铸造的壹圆钱币,请你判断这一钱币的铸造年代,相当于公元的哪一年(  )‎ A.1912年 B.1921年 C.1922年 D.1923年 ‎13.(2.5分)“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历史红”主要依据是毛泽东在井冈山(  )‎ A.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 B.发动了秋收起义 ‎ C.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 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14.(2.5分)“中国在八年抗战中,为了自己的解放,曾经作了伟大的努力。这种努力,主要是属于中国人民的。中国军队的广大官兵,在前线流血战斗,中国的工人、农民、知识界、产业界,在后方努力工作,海外华侨输财助战,一切抗日政党,除了那些反人民分子外,都对战争有所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B.实行全民族抗战 ‎ C.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配合 ‎ 第22页(共22页)‎ D.中日两国力量对比悬殊 ‎15.(2.5分)诗歌界和学术界普遍认为,毛泽东诗词是一部中国近现代革命和建设的宏伟壮丽的史诗,反映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光辉历程。下列毛泽东诗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狮过大江。‎ ‎②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③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④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③②①④ D.②③④①‎ ‎16.(2.5分)下面的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 A.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 B.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 C.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历程 ‎17.(2.5分)下列事件中能够提高农村生产力,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措施有(  )‎ ‎①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②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 ‎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8.(2.5分)如图为我国1953﹣1956年农业总产值示意图,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下列哪一运动的开展?(  )‎ 第22页(共22页)‎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9.(2.5分)“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这幅对联描述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两项建设成就。它描绘出的场景得益于哪两座城市的奋斗(  )‎ ‎①长春 ②鞍山 ③沈阳 ④大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5分)回眸中共走过的90年足迹,有一些城市永载史册,我们选择南昌、遵义、深圳的理由分别是(  )‎ ‎①中共成立之地 ‎②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③人民军队的创建之地 ‎④指明长征的正确航向,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A.①③② B.②③④ C.③④②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21.(17分)2012年,某些周边国家不断在中国的东海和南海挑起事端,引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度愤慨。维护国家主权、巩固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阅读材料,探究历史,回答问题。‎ 探究一:开创统一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秦王”是谁?“秦王”‎ 第22页(共22页)‎ 在当时开创的哪一政治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影响深远?‎ ‎(2)元朝谁在位时统一了全国且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开创了哪种政治制度?‎ 探究二:巩固统一 材料三 1368年至1840年是明朝和清朝前期。这一时期,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3)请举出清朝前期加强对新疆地区管辖的措施。‎ ‎(4)宝岛台湾在历史上经历了与大陆的三次分离,第一次分离后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谁?台湾第二次回到祖国怀抱的原因是什么?‎ ‎22.(17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170多年,就是一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交响史诗。中华民族怀揣强国之梦,不懈追求。‎ 材料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随着另一场梦的破碎产生的。……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随着近代工业革命脚步的加快,中国很快落伍了。固步自封的封建统治者仍然沉浸在往日的辉煌所造就的梦想之中,等待着“万国来仪”。不料,等来的却是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等来的却是亡国灭顶之灾。 ‎ ‎﹣﹣《百年追梦与民族自强》‎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封建统治者的“另一场梦”是怎样破碎的?为应对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改变“亡国灭顶”的命运,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那些努力?‎ ‎(2)先进中国人的探索历程有何特点?回顾这一探索历程,你认为每一次努力的积极影响在哪里?(至少列举两次探索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中国梦”迎来了中国共产党。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核心领导力量。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难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正确革命道路”指什么道路?在这条正确革命道路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取得了哪些重大胜利?(写出两个事件。)‎ ‎23.(16分)近期一篇《中国梦的见证》的文章备受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祖父的见证】‎ 第22页(共22页)‎ 我们的祖父祖母出生于清末民初的动荡岁月,他们见证了旧中国的积弱积贫,也见证了“中国人民站起来”。‎ ‎﹣﹣《中国梦的见证》‎ ‎(1)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上述材料中“积弱积贫”的原因。“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父亲的见证】‎ 父亲母亲出生于日寇的铁蹄下,他们见证了“落后就要挨打”。‎ ‎﹣﹣《中国梦的见证》‎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材料中“父母”见证了哪些“落后就要挨打”的史实?(举两例即可)‎ ‎【我们的见证】‎ 我们这一代出生于“文革”的动乱年代,见证了短缺经济的拮据,也见证了新世纪的新生活,见证了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 ‎﹣﹣《中国梦的见证》‎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为了开启“新世纪的新生活”,中国在农村和城市分别进行了怎样的改革?在新生活开启之后“我们”可以见证中国外交上哪些成就?(至少两个外交成就)‎ 第22页(共22页)‎ ‎2014年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5分,共50分)‎ ‎1.(2.5分)西周和秦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分别实行了(  )‎ A.均田制、郡县制 B.分封制、郡县制 ‎ C.分封制、行省制 D.行省制、均田制 ‎【分析】本题考察的知识点是古代政治制度。‎ ‎【解答】西周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实行的分封制,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秦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实行了郡县制,均田制是中国北魏至唐中叶的一种土地制度。也是中国封建政府的重要土地制度之一;行省制是元朝实行了一种行政制度,本题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历史识记能力和辨析能力。‎ ‎2.(2.5分)1988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曾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文中的“智慧”是指(  )‎ A.“仁”和“德治” B.“兼爱”和“非攻” ‎ C.“无为而治” D.实行“法治”‎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孔子的思想.‎ ‎【解答】A、孔子主要的思想是“仁”的学说,主张“爱人”,统治者要“为政以德”;‎ B、“兼爱”和“非攻”是墨子的主要主张;‎ C、“无为而治”是庄子的主张;‎ D、实行“法治”是法家韩非的主张。‎ 故选:A。‎ ‎【点评】注意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及代表人物的思想的识记.‎ ‎3.(2.5分)“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史,不能不研究秦始皇;研究中国古代边疆史,不能不研究汉武帝。”汉武帝在巩固边疆方面的贡献是(  )‎ A.修筑长城,抵御匈奴 ‎ B.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 ‎ C.设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管辖 ‎ 第22页(共22页)‎ D.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 ‎【分析】本题考查汉武帝巩固边疆的贡献.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又派大将卫青和霍去病出击匈奴,在漠北大败匈奴,使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解答】汉武帝时组织强大的骑兵,开始对匈奴实行大规模反击,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故选:B。‎ ‎【点评】本题以西汉时期与匈奴的关系为背景,考查了学生的历史知识再现能力.‎ ‎4.(2.5分)北魏孝文帝带头纳汉女为妃,让五个弟弟娶汉女为妻,把公主嫁给汉人,改姓为元,在光极堂赐群臣发汉衣,对30岁以下仍操胡语者“降爵黜官”。这段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些内容(  )‎ ‎①采用汉姓 ‎ ‎②改穿汉服 ‎ ‎③学说汉语 ‎ ‎④提倡与汉族联姻 ‎ ‎⑤发展经济。‎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⑤‎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知识点.‎ ‎【解答】材料“北魏孝文帝带头纳汉女为妃,让五个弟弟娶汉女为妻,把公主嫁给汉人。”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提倡与汉族联姻的措施。材料“改姓为元”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采用汉姓的措施。材料“在光极堂赐群臣发汉衣。”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改穿汉服的措施。材料“对30岁以下仍操胡语者‘降爵黜官’。”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学说汉语的措施。①②③④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5.(2.5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是诗人金榜题名后在京城写下的诗句。该诗人是生活在(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分析】由“金榜题名”可知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度的创立等内容。‎ ‎【解答】‎ 第22页(共22页)‎ 科举制度形成的标志是隋炀帝设置进士科,后经唐朝的发展完善,最后到清朝末年废除。结合各时期的都城所在地:隋唐在长安,北宋都城在东京,南宋在临安,明清在北京可以得知该诗人生活在隋唐时期。‎ 故选:B。‎ ‎【点评】本题既考查了科举制度的创立,也考查了古代重要朝代的都城所在地,命题角度新颖。‎ ‎6.(2.5分)图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小丽在自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她要为这组图片拟定一个共同的标题。最恰当的应是(  )‎ A.祖国统一 B.民族团结 C.中外交往 D.抵抗侵略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中外交往的史实。‎ ‎【解答】张骞通西域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鉴真东渡是中日交往的史实;玄奘西游是中印交往的史实;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四幅图片都是中外交往的史实。‎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注意识记中国古代中外交往的史实。‎ ‎7.(2.5分)穿越时空,来到如图所反映的那个时代,我们不能做到的是(  )‎ A.在京城逛“瓦舍”,看杂耍 ‎ B.在南方吃到香喷喷的占城稻 ‎ C.一边喝茶一边看吴承恩的《西游记》 ‎ D.在四川经商时携带纸币 ‎【分析】本题考查宋代的社会生活,知道《西游记》是明朝吴承恩所写.‎ ‎【解答】‎ 第22页(共22页)‎ 据所学知,《西游记》是明朝吴承恩所写,图片是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故宋代不可能看到《西游记》。‎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宋代的社会生活,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8.(2.5分)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以“古代封建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为主题办一期黑板报,同学们纷纷投稿。其中无法通过小组长审核的是(  )‎ A.漫话“焚书坑儒” ‎ B.汉武帝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C.张骞与丝绸之路 ‎ D.清朝“文字狱”之我见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的古代封建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的相关知识内容。‎ ‎【解答】题目强调的是在思想上的措施,而C项张骞与丝绸之路属于对外交往,A、B、D选项都属于封建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的理解与掌握。‎ ‎9.(2.5分)有人把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过程概括为“悲凉的三部曲”。下列事件能反映的是(  )‎ ‎①鸦片战争 ‎②甲午中日战争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④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过程。‎ ‎【解答】①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④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过程无关。①②③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过程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 第22页(共22页)‎ ‎10.(2.5分)1895年,日本人终于拿到了想要的《马关条约》,西方政界议论纷纷,下列西方政界的议论符合史实的有(  )‎ ‎①美国:中国,你的一个孩子走了  ②英国:我们终于可以获得减免关税的机会了 ‎③法国:伙计,我们的机器也搬运到中国去 ④德国:我们现在终于可以把使馆设在中国北京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马关条约》的知识点。‎ ‎【解答】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后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主要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所以符合史实的有①③.②协定关税是《南京条约》的规定,④使馆设在中国北京是《辛丑条约》的内容,所以排除②④。‎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马关条约》的知识点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时,向学生说明《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11.(2.5分)某班同学在探究中国近代化起步过程时,研究了这一时期每个阶段的历史人物,能正确说明中国近代化历程顺序的是(  )‎ A.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 ‎ B.严复、魏源、孙中山、胡适 ‎ C.魏源、张之洞、鲁迅、孙中山 ‎ D.梁启超、左宗棠、李大钊、孙中山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过程的相关知识内容。‎ ‎【解答】此题首先要知道中国近代化的起步过程的三个阶段,即学技术到政治再到思想文化,学习西方技术对应的是洋务运动,主要代表人物有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对应的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前者主要代表人物是康有为、梁启超等,后者主要代表人物是孙中山;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对应的是新文化运动,主要代表人物是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等,由此结合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对于近代化的四个运动要注意扎实掌握。‎ ‎12.(2.5分)如图是“中华民国十年”‎ 第22页(共22页)‎ 铸造的壹圆钱币,请你判断这一钱币的铸造年代,相当于公元的哪一年(  )‎ A.1912年 B.1921年 C.1922年 D.1923年 ‎【分析】本题考查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知道公元纪年法年份=民国纪年法年份+1912﹣1。‎ ‎【解答】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10+1912﹣1=1921.因为没有民国0年,需要减去1。‎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注意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公式。‎ ‎13.(2.5分)“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历史红”主要依据是毛泽东在井冈山(  )‎ A.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 B.发动了秋收起义 ‎ C.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 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解答】“井冈山,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1927年毛泽东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A发生于上海,B发生在湖南和江西,D发生在南昌。‎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14.(2.5分)“中国在八年抗战中,为了自己的解放,曾经作了伟大的努力。这种努力,主要是属于中国人民的。中国军队的广大官兵,在前线流血战斗,中国的工人、农民、知识界、产业界,在后方努力工作,海外华侨输财助战,一切抗日政党,除了那些反人民分子外,都对战争有所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B.实行全民族抗战 ‎ C.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配合 ‎ 第22页(共22页)‎ D.中日两国力量对比悬殊 ‎【分析】此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中国军队的广大官兵,在前线流血战斗,中国的工人、农民、知识界、产业界,在后方努力工作,海外华侨输财助战,一切抗日政党,除了那些反人民分子外,都对战争有所尽力,由此可知中国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选项中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掌握抗战胜利原因相关知识.‎ ‎15.(2.5分)诗歌界和学术界普遍认为,毛泽东诗词是一部中国近现代革命和建设的宏伟壮丽的史诗,反映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光辉历程。下列毛泽东诗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狮过大江。‎ ‎②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③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④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③②①④ D.②③④①‎ ‎【分析】本题考查毛泽东诗词反映事件的先后顺序.题目所给毛泽东的诗句分别描述的是渡江战役、红军长征胜利、秋收起义、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解答】①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狮过大江在1949年;②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在1936年;③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发生在1927年;④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在1957年。③②①④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综合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是答题的关键.‎ ‎16.(2.5分)下面的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 A.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 B.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 C.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历程 第22页(共22页)‎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解答】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失败后,转为重点进攻,目标是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进攻。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1948年9月﹣1949年1月,中国共产党发动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歼敌150多万,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为解放江南奠定了基础。1949年4月,中国共产党发动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需掌握人民解放战争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及意义。‎ ‎17.(2.5分)下列事件中能够提高农村生产力,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措施有(  )‎ ‎①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②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 ‎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分析】本题以能够提高农村生产力,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措施为切入点,考查土地改革、三大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答】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失误,它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给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破坏,不符合题意,排除③.①②④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以土地改革、三大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8.(2.5分)如图为我国1953﹣1956年农业总产值示意图,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下列哪一运动的开展?(  )‎ 第22页(共22页)‎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的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解答】1953年﹣﹣1956年我国开展了三大改造,对农业改造的方式是引导农民加入生产合作社,走合作化道路,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符合图表1953﹣1956年农业总产值稳步发展的史实。‎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 ‎19.(2.5分)“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这幅对联描述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两项建设成就。它描绘出的场景得益于哪两座城市的奋斗(  )‎ ‎①长春 ②鞍山 ③沈阳 ④大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分析】本题考查“一五”计划。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答】“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是指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是指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 故选:A。‎ ‎【点评】掌握“一五”计划的相关知识。‎ ‎20.(2.5分)回眸中共走过的90年足迹,有一些城市永载史册,我们选择南昌、遵义、深圳的理由分别是(  )‎ ‎①中共成立之地 ‎②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③人民军队的创建之地 ‎④指明长征的正确航向,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第22页(共22页)‎ A.①③② B.②③④ C.③④② D.①②④‎ ‎【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及发生的地点.‎ ‎【解答】据所学知,1927年爆发的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1935年长征途中在遵义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80年中国设立深圳为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 故选:C。‎ ‎【点评】识记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及发生的地点.‎ 二、非选择题 ‎21.(17分)2012年,某些周边国家不断在中国的东海和南海挑起事端,引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度愤慨。维护国家主权、巩固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阅读材料,探究历史,回答问题。‎ 探究一:开创统一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秦王”是谁?“秦王”在当时开创的哪一政治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影响深远?‎ ‎(2)元朝谁在位时统一了全国且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开创了哪种政治制度?‎ 探究二:巩固统一 材料三 ‎ 第22页(共22页)‎ ‎ 1368年至1840年是明朝和清朝前期。这一时期,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3)请举出清朝前期加强对新疆地区管辖的措施。‎ ‎(4)宝岛台湾在历史上经历了与大陆的三次分离,第一次分离后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谁?台湾第二次回到祖国怀抱的原因是什么?‎ ‎【分析】(1)本题以李白的诗句为依托,考查的是秦朝建立和巩固统一措施的知识。‎ ‎(2)本题以《元朝疆域图》为依托,考查的是元朝建立和加强统治措施的知识。‎ ‎(3)本题以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为依托,考查的是清朝前期加强对新疆地区管辖措施的知识。‎ ‎(4)本题以台湾史为依托,考查的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抗日战争的知识。‎ ‎【解答】(1)由材料“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秦朝统一的历史,因此材料一中的“秦王”指的是嬴政;秦朝建立后,为巩固封建统治,秦始皇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材料二是《元朝疆域图》.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时统一了全国且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开创了行省制度,行省制度的创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清朝乾隆帝在位时期,平定了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设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容的整个新疆地区。伊犁将军的设立,加强了中央政府对新疆地区的管辖。‎ ‎(4)宝岛台湾在历史上经历了与大陆的三次分离,第一次分离是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军收复了台湾。1895年,通过《马关条约》,日本割占了台湾,台湾第二次与祖国分离,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故答案为:‎ ‎(1)嬴政;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忽必烈;行省制。‎ ‎(3)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利将军。‎ ‎(4)郑成功;抗战的胜利。‎ ‎【点评】本题以李白的诗句、《元朝疆域图》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元朝的行省制度、清朝加强对新疆管辖措施、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抗日战争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第22页(共22页)‎ ‎22.(17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170多年,就是一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交响史诗。中华民族怀揣强国之梦,不懈追求。‎ 材料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随着另一场梦的破碎产生的。……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随着近代工业革命脚步的加快,中国很快落伍了。固步自封的封建统治者仍然沉浸在往日的辉煌所造就的梦想之中,等待着“万国来仪”。不料,等来的却是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等来的却是亡国灭顶之灾。 ‎ ‎﹣﹣《百年追梦与民族自强》‎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封建统治者的“另一场梦”是怎样破碎的?为应对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改变“亡国灭顶”的命运,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那些努力?‎ ‎(2)先进中国人的探索历程有何特点?回顾这一探索历程,你认为每一次努力的积极影响在哪里?(至少列举两次探索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中国梦”迎来了中国共产党。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核心领导力量。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难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正确革命道路”指什么道路?在这条正确革命道路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取得了哪些重大胜利?(写出两个事件。)‎ ‎【分析】(1)本题以“封建统治者的‘另一场梦’被破碎”等为切入点,考查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知识点。‎ ‎(2)本题考查先进中国人的探索历程的特点和探索的积极影响。‎ ‎(3)本题以“正确革命道路”为切入点,考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以及中国共产党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取得的重大胜利。‎ ‎【解答】(1)依据材料一,封建统治者的“另一场梦”被破碎是通过鸦片战争。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1842年8月,英国舰队沿长江而上,直逼南京城下,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资本主义的漩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的侵略,打碎了中国人的美梦,中国人民开始觉醒,进行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首先是洋务派掀起了“师夷长技”‎ 第22页(共22页)‎ 的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器物;然后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先后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是先进的知识分子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2)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具有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呈现出层层递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特点。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戊戌变法促进了资产阶级的思想启蒙;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正确革命道路”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湖南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起义军在进攻长沙时,遭到数倍敌人的围攻,损失严重,毛泽东当机立断,率领队伍向井冈山进军,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样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在这条道路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进行了艰苦艰苦卓绝的斗争如: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故答案为:‎ ‎(1)怎样破碎: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并签订了屈辱的《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努力: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2)特点:从器物之变到制度之变到思想之变。积极影响: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戊戌变法:促进了资产阶级的思想启蒙;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点评】本题以“封建统治者的‘另一场梦’被破碎”、“正确革命道路”等为线索,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以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等知识点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时应注意记忆并且区分近代化探索的事件名称、探索的史实等。另外向学生说明,落后就要挨打;封建统治者的自救不能使中国富强;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行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23.(16分)近期一篇《中国梦的见证》的文章备受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祖父的见证】‎ 我们的祖父祖母出生于清末民初的动荡岁月,他们见证了旧中国的积弱积贫,也见证了“中国人民站起来”。‎ ‎﹣﹣《中国梦的见证》‎ 第22页(共22页)‎ ‎(1)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上述材料中“积弱积贫”的原因。“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父亲的见证】‎ 父亲母亲出生于日寇的铁蹄下,他们见证了“落后就要挨打”。‎ ‎﹣﹣《中国梦的见证》‎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材料中“父母”见证了哪些“落后就要挨打”的史实?(举两例即可)‎ ‎【我们的见证】‎ 我们这一代出生于“文革”的动乱年代,见证了短缺经济的拮据,也见证了新世纪的新生活,见证了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 ‎﹣﹣《中国梦的见证》‎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为了开启“新世纪的新生活”,中国在农村和城市分别进行了怎样的改革?在新生活开启之后“我们”可以见证中国外交上哪些成就?(至少两个外交成就)‎ ‎【分析】(1)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属于基础知识,重点识记即可。‎ ‎(2)本题考查日军侵华的战争史实。解题可从日军侵华的时间1931年到1945年之间,回答即可。‎ ‎(3)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内容。道改革开放先改革农村采取的政策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改革城市,主要是国有企业的改革。解题需知外交成就:要注意必须是70年代末之后的成就。‎ ‎【解答】(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末年之所以“积弱积贫”是因为腐朽的封建制度,和后期清政府的闭关锁国导致的。中国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2)据材料中的“日寇”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全部沦陷,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七七事变,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1937年底,日军占领南京后,在六周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 第22页(共22页)‎ ‎(3)结合所学知识可得知为了开启“新世纪的新生活”,中国在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经济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相结合,发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集体所有制优势。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1985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主要体现在对所有制、政企分开和分配制度三方面的改革;1979年1月1日,中国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001年10月在中国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会议讨论了全球和地区经济形势、面向新世纪的亚太经合组织政策框架等问题,还通过了《上海共识》.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中国是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故答案为:‎ ‎(1)原因:封建制度腐朽,闭关锁国;事件:新中国的成立 ‎(2)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中美建交;APEC会议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需要识记建国。日军侵华、及改革开放等知识点的识记。‎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7/17 8:37:59;用户:五峰中学;邮箱:wfzx88@xyh.com;学号:36725791‎ 第22页(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