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22 KB
- 2021-11-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2.范进中举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儒林外史》的文学常识,感知小说的三要素。
感知范进形象,学习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赏读小说的精彩句段,赏析细节描写,学习讽刺手法。探究小说的主旨。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学习
重点
体会通过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学习
难点
体会运用对比和夸张进行讽刺的方法。
学法
指导
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环节一
新
课
导
入
我们说《孔乙己》是一个充满笑声的悲剧,控诉了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的罪恶,反映了整个社会的世态炎凉。今天我们又将认识一位古代知识分子——范进,他原来也是个下层知识分子,年近半百终于考中了举人,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然而这到底是喜剧还是悲剧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范进中举》。
环节二
自
主
学
习
一、助学资讯
1.作者简介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2.作品介绍
《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是中国古典文学讽刺艺术的最高峰,给后世的谴责小说以直接影响。它以整个封建社会为批判对象,以不同类型的封建知识分子为中心,通过对他们生活和心灵的描绘与剖析,勾画了一群“儒林”的丑恶形象。本文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
二、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嗑西北风(hē) 作揖(yī) 带挈(qiè) 相公(xiàng) 醺醺(xūn)
行事(háng) 长亲(zhǎng) 腆着(tiǎn) 亚元(yà) 解(jiè)元
啐(cuì) 绾(wǎn) 桑梓(zǐ) 轩敞(xuān) 锭子(dìng)
拙病(zhuō) 商酌(zhuó)
2. 理解词语。
进学:科举时代,童生应岁试、科试而考中入县学,称为进学,即文中所
环节二
自
主
学
习
说的中了相公。
烂忠厚:过分忠厚。
闯将来:闯来。将,助词,没有实义。
五更鼓:打五更的时候(天亮以前)。旧时把一夜分作五更,每到一更就击鼓报时。
权变:随机应变。
见外:当作外人看待。
果不其然:果然不出所料。
三、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l~2段):写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
第二部分(3~结束):写范进中举后情景。
2.课文是怎样描写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
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可分作四层。
第一层写昏厥。 第二层写疯跑。 第三层写跌倒。
第四层写疯走集上。
环节三
合
作
探
究
一、分析人物形象
1.范进是本文着力刻画的中心人物,请找出写范进的内容,试分析范进的人物形象。
范进是一个热衷功名的下层知识分子,大半生穷困潦倒,到54岁才考进秀才。他中举之前,穷得揭不开锅,邻里没有一个借米周济他。他地位卑微,受人歧视,岳父可以任意辱骂他。他中了秀才,社会地位才有所改变,可是胡屠户对他的态度仍然十分粗野傲慢,臭骂他,训斥他,他总是习惯的“唯唯连声”,逆来顺受,甘受屈辱。
范进中了举,情形就完全不同了。几十年来的贫困、屈辱一旦过去,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一旦出现,政治、经济、社会地位一旦改变就使他惊喜得发了疯。那可憎可笑的疯癫形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范进的喜疯病被胡屠户一骂一打治好后,他回忆疯癫中的情景,别的都“昏昏沉沉”记不得,唯独“记得是中的第七名”。
课文对范进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塑造了范进这个为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的典型形象。
2.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这些变化?表现胡屠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的言行前倨后恭的表现:先傲慢而后恭谦
胡屠户两次贺喜的表演,同一地点,对同一对象,评价截然不同。前面是说“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穷鬼,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后来“现世宝”成了举人,成了老爷,语言立刻变化,说“……我自己觉得女儿像有些福气的,毕竟要嫁与个老爷,今日果然不错”。
中举前后在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完全两样。中举前,范进去向胡屠户借盘费,“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凶神似的”样子简直令人发指。中举后’“屠户被众人局不过,只得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大着胆子打了一下”,居然“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这一打一骂相映成趣,讽刺鞭挞何等深刻,胡屠户的形象也就跃然纸上。
(2)小说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写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他的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性格,跃然纸上。
3.张乡绅是作者刻画的一个次要人物,范进中举后,张乡绅为什么来拜会,又送银又送房?
张乡绅这个人物比较特殊,他是另一种类型的热衷于势利的人。他结交新贵,为的是攀附范进宗师周学道和杨知县,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势。
4、范进未中举前,家里断粮有没有乡邻来接济?中举后乡邻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范进疯了都是众邻居来帮忙这表现了什么?
环节三
合
作
探
究
众乡邻对权势者或敬畏或谄媚,对不幸者冷酷无情。表现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二、探究小说主旨
1.范进中举前与中举后发生了很多变化,试找出这些变化。
(1)中举前:
经济状况非常恶劣,住的是“茅草棚”;吃的是“小菜饭”“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去乡试回家,“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
社会地位非常低下,胡屠户骂他“现世宝”“癞虾蟆”“尖嘴猴腮”,“啐”他唾沫,他还“唯唯诺诺”。
(2)中举后:
经济状况明显好转: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又搬些桌凳,请报录的坐着吃酒”;胡屠户“提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张乡绅送银赠房。
社会地位也有显著提高:邻居都来帮忙,称之为“范老爷”;胡屠户称之为“文曲星”“贤婿老爷”;张乡绅与之称兄道弟。
(3)前后形成强烈的对比,呈现出世人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势利虚伪的丑态。
2.范进为什么会发疯?
(1)社会原因: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是封建统治阶级用来禁锢人们思想,选拔驯顺的爪牙,借以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2)个人原因:范进20岁开始应试,前后考过二十多次,直到54岁才中了举人。几十年的痴情追求,一旦功名到手惊喜得发了疯,这是有其必然性的。
3.课文写范进的喜极而疯说明了什么?
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那就平步青云。范进未中举前穷困潦倒,受尽屈辱。中举后,即能吐尽几十年的苦水闷气,从此将身价百倍,富贵荣华。因此,这是范进梦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极而疯。文章着重刻画范进颠狂的丑态,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4.作者借报录人之口,设计治疗疯病的灵丹妙药是狠狠打他一个嘴巴,这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打他一个嘴巴”,是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极端痛恨的情感流露。范进热衷于功名,以致发疯。他是封建科举制度的信奉者。这一巴掌打在范进脸上,却印在科举制度的“心”上。正是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无情鞭挞。
三、学习、讨论作品写作特点
1. 课文运用了大量对比,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1)通过对比,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主题思想。
环节三
合
作
探
究
我们以“中举”为分界线,将三个人物中举前后的语言、行动等等作了一系列的对比,从而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一个(范进)醉心功名;一个(胡屠户)庸俗势利;一个(张乡绅)逢迎拉拢。中举前后三个人物的种种变化,无不受封建科举制度的制约。可见文章的矛头直接指向封建科举制度和缔造这种制度的黑暗社会。
(2)通过对比,讽刺鞭挞,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①通过人物的种种丑态和高贵身份的对比,收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
②通过同一人物对同一事件因情势的不同而前后语言行动都不同,揭示矛盾,形成对比,来达到讽刺的目的。
③通过人物的言词与截然相反的事实之间的对比,来揭示人物丑恶的灵魂,取得良好的讽刺效果。
2.除对比外,作品还运用了大量的夸张,请找出来,说说其效果。
范进中举惊喜的发了疯这一情节,用的是夸张的手法,但不失真。“中举发疯”在当时的士人中虽不是普遍现象,却也是“会有的实情”,因而是真实可信的。当时的读书人热衷“举业”,一旦功名到手就如醉如痴,惊喜若狂。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加以夸张的描写,具有辛辣的讽刺效果。
3.讽刺是本文突出的艺术特征,想一想在笑的背后隐含着什么?
在笑的背后隐含着作者对科举制度怀着深恶痛疾的态度,作者痛感科举制度已把读书人腐蚀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作者借小说人物的塑造,深刻揭露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毒害。
环节四
点
拨
归
纳
文
章
主
旨
批判科举制度对整个社会尤其是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作品通过胡屠户、张乡绅对待范进的态度从侧面揭示出,范进这类知识分子之所以如痴如狂地追求功名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自己成为被巴结、奉承、攀附的权贵,进一步暴露了他们腐朽的灵魂。这两个人的语言和行动更反映了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风气,使作品的锋芒不仅指向科举制度,也指向整个社会,从而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教
学
板
书
范进中举
吴敬梓
中举前:甘受屈辱
醉心功名 范进 经济、地位的
中举后:虚伪世故 巨大变化
环节五
拓
展
延
伸
1.有人写了一副对联,很好地概括了范进中举前后的境遇:
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炭?
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适,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请你也试着写一幅对联,表现小说主旨。
忆往昔,无米无柴,谁肯雪中送炭?
看今朝,有权有势,都来锦上添花。
2.课外阅读小说《儒林外史》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紧紧抓住了小说体裁的特点,先从范进中举前后众人的言行对比开始,既分析出胡屠户、乡邻、张乡绅的性格特点,又使学生对范进生活的社会环境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初步意识到范进的发疯有它的社会性和必然性。然后再分析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探究其发疯的原因。由可笑、可怜到可悲,层层深入,由浅入深,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体会到小说的讽刺艺术。整节课的设计,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对提高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