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16 KB
  • 2021-11-10 发布

沪教版(上海)数学七年级第二学期-1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4.6(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教学目标 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运用判定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猜测、探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发现并归纳:等角对等边; 3.在探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与运用判定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直观感 知与理性思考的联系,获得探究学习和数学应用的体验,增强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的运用。 难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证明中添加辅助线的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课前学习单) 填空题。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_______相等。(简称“______________”)。 2.等腰三角形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互相重合(简称“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ABC 中,∠A=50°,①若 AB=AC,则∠B=_____°。 ②若 AB=BC,则∠B=_____°。 4.在△ABC 中,AB=AC,AD 是 BC 边上的高,BC=10,则 BD=_______。 5.如图 1,在△ABC 中,AB=AC,BD= BC,∠BAC=72°,则∠BAD=________。 6.如图 2,在△ABC 中,AB=AC,∠1=∠2,AD 和 BC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图 1 图 2 今天我们学习继续学习等腰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出示课题) (二)新课讲解 1.什么是等腰三角形? 回顾等腰三角形的定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指出:这也是判 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方法) 2.猜猜看,还可能有什么判定方法? (猜测“等角对等边”) 3.这个猜测是否正确,我们来一起验证一下。 如图,在△ABC 中,已知∠B=∠C。 说明△ABC 是等腰三角形吗? 分析一下:要说明是等腰三角形,就要知道有两条边(相等)。通常用什么方法 说明边相等? 生:全等三角形。 师:但现在只有一个△ABC,哪里有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呢? 学生思考,回答添辅助线方法: 1°作△ABC 中∠A的角平分线 AD。 2°作△ABC 中边 BC 上的高 AE。 3°作△ABC 中边 BC 上的中线 AF。(发现作中线不能证明三角形全等,所以这种 辅助线不可取) 4.归纳: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等角对等边”这个猜测是正确的。 数学几何语言描述:(板书) 在△ABC 中,∵∠B=∠C(已知) ∴AB=AC(等角对等边) 即△ABC 是等腰三角形。 完整地: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这个三角形是 等腰三角形。 【概念辨析】 判断题。 (1)如图,已知∠B=∠C,所以 AB=DC。( ) (2)如图,已知∠1=∠2,所以 BD=CD。( ) 【新知应用】 填空题。 (1)△ABC 中,已知∠A=∠C,AB=3cm,则_____=3cm。 【考察“等角对等边”的直接应用,以及学生画草图的能力。】 (2)如图,在△ABC 中,已知∠1=72°,∠2=36°,∠C=72°。 图中等腰三角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一系列的角度的计算,在一个三角形中,找到相等的角, “等角对等边”,得出等腰三角形。】 (三)综合应用 1.如图,在△ABC 中,已知 BD、CE 分别是边 AC、AB 上的高,且∠DBC=∠ECB, 试说明△ABC 是等腰三角形的理由。 【注意格式,学生展示,并讲方法】 2.如图,在△ABC 中,BF 是△ABC 的角平分线,过点 F作 EF∥BC,交 AB 于点 E。 说明△BEF 是等腰三角形的理由。 【学生讲,老师板书】 3.如图,在△ABC 中,点 D是△ABC 的角平分线的交点,过 D作 EF∥BC,分别交 直线 AB、直线 AC 于点 E、F。(AB≠AC) ①图中有几个等腰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②BE、CF、EF 三者有何数量关系? ③如果 AB=7,AC=5,求△AEF 的周长? 【总结:如果一条角平分线与一个平行条件可以得到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4.如图,在△ABC 中,点 D是△ABC 的外角平分线的交点,其他条件同上题。 思考:BE、CF、EF 数量关系还成立吗?为什么? 【拓展练习】 如图,△ABC 中,ED=DF,BE=CF,EG∥AC,说明△ABC 是等腰三角形的理由。 【通过全等三角形,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得出所要求的角相等 来得到等腰三角形】 (四)课堂总结 回顾知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总结方法:通常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等腰三角形,归根结底,就是要得到两条 边相等。说明边相等的方法:①两个三角形中,用全等;②一个三角形中“等角 对等边”。 (五)教学反思 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应用。教学难点是等腰三角形 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区别。教学方法主要是讨论、探索、启发式。 学生刚刚学过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对等腰三角形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学生在这个阶段逐渐在各方面开始成熟,思维深刻性有了明显提高,有着自己独 特内心世界,有着独特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先引出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论,并能够灵活应用它 进行有关论证和计算。发展学生的动手、归纳猜想能力;发展学生证明用文字表 述的几何命题的能力;使它们进一步掌握归纳思维方法,领会数学分类思想、转 化思想,再进一步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关于数学内容间普 遍存在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观点。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目标--问题”的教学方法,力求体现“主体参与、自主 探索、合作交流、指导引探”的教学理念。本着“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原则,在 第三部分的综合运用中,前三道题目是同一类型的题目,在难度上层层递进,学 生的探索也一步一步深入,令人遗憾的是本节课由于教学设计中都是让学生往同 一个方向探索,导致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太少,长此以往的“后遗症”是学 生问题意识的淡化。 本节课的小结和归纳是必要的,但是在课最后,担心时间来不及,总结的时 候没有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发言,急于总结,应该要让学生说,让学生总结,以 此也能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