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3.50 KB
- 2021-11-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山 东省聊城市 2013 年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6 小题,共 4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3-20 小题每题
2 分,21-28 小题每题 3 分)
1.(2 分)(2013•聊城)下列葡萄酿酒的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清洗葡萄 B.捣碎葡萄 C.葡萄发酵成酒 D.过滤装瓶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
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清洗葡萄是将葡萄上的杂质除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A 错;
B、捣碎葡萄是葡萄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B 错;
C、葡萄发酵成酒有新物质乙醇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C 正确;
D、过滤装瓶,是将不溶性杂质过滤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D 错.
故选 C.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
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
状的变化.
2.(2 分)(2013•聊城)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豆浆 B.碘酒 C.牛奶 D.蒸馏水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考虑.
解答:解:A、豆浆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故 A 错;
B、碘易溶于酒精,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 B 正确;
C、牛奶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故 C 错;
D、蒸馏水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溶液一定是混合物,故 D 错.
故选 C.
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
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开.
3.(2 分)(2013•聊城)镉属于重金属,会危害人体健康.2013 年 5 月 16 日,广州市食品药
品监管公布的结果显示,抽检大米四成镉超标.这里的镉可理解为( )
A.镉元素 B.镉单质 C.镉离子 D.镉原子
考点:元素的概念.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大米中的“镉”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
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解答:解:大米中的镉超标,这里的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
- 2 -
指的“镉”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 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
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2 分)(2013•聊城)2013 年初,严重的雾霾天气使我国中东部地区许多城市遭受了严重
污染.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CO2 B.CO C.NO2 D.PM2.5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空气的污染物是主要有害气体和可吸入颗粒物;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
氮、二氧化硫等.
解答:解:A、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属于空气的污染物,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氮属于空气的污染物,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属于空气的污染物,故选项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空气的污染问题,解答本题时要注意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
但排放含量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
5.(2 分)(2013•聊城)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钢、氧化镁、空气 B.氮气、氧气、食醋
C.干冰、水、果汁 D.金刚石、冰水、矿泉水
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本题考查利用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概念来判断.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是氧元素的纯净物;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
解答:解:A、钢是铁合金,属于混合物;氧化镁属于氧化物;空气属于混合物,故 A 错;
B、氮气属于单质;氧气属于单质;食醋中含有醋酸和水等,属于混合物,故 B 错;
C、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水属于氧化物;果汁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
物,故 C 错;
D、金刚石属于单质;冰水是水,属于氧化物;矿泉水中含有水、可溶性矿物质,属于
混合物,故 D 对.
故选 D.
点评:应抓住概念的要点来判断物质的类别,了解常见物质的组成.
6.(2 分)(2013•聊城)打火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打火机中的燃料气体丁烷能被压
缩的原因是加压后( )
- 3 -
A.丁烷分子变小了 B.丁烷分子间距离减小了
C.丁烷分子分解了 D.丁烷分子运动加快了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分子很小,分子是不停运动的,分子间有间隔,在物
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
解答:解:A、气体丁烷被加压后丁烷分子大小没有发生变化.故 A 说法错误;
B、气体丁烷被加压后丁烷分子间距离减小了.故 B 说法正确;
C、气体丁烷被加压后丁烷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故 C 说法错误;
D、气体丁烷被加压后丁烷分子运动没有加快.故 D 说法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有关现象进行解题的能力.
7.(2 分)(2013•聊城)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
B.
点燃酒精灯
C.
取用固体粉末
D.
稀释浓硫酸
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加热器皿-酒精灯;固体药品的取用;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用试剂瓶向试管内倾倒液体时有以下注意事项: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
试管要倾斜,试剂瓶口与试管口紧挨着.B、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C、根据粉末
状固体的方法考虑;D、浓硫酸稀释时要将浓硫酸倒入水中.
解答:解:A、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不能正放,污染试剂,故 A 错;
B、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不能用酒精灯引燃,容易引起火灾,故 B 错;
C、粉末状固体的取用方法: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再将试管
竖起,故 C 正确;
D、浓硫酸稀释时要将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 D
错.
故选 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
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 4 -
8.(2 分)(2013•聊城)在元素周期表中硅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硅的说法错
误的是( )
A.属于金属元素 B.元素符号为“Si”
C.原子序数为“14” D.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元素种
类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硅,属于非金属元素,
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元素符号是 Si,故选项说法正
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14,故选项说法正
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8.09,故选
项说法正确.
故选 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及辨别元素种类的方法进
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9.(3 分)(2013•聊城)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合理的是( )
A.用 pH 试纸测得某溶液的 pH=1.4 B.用托盘天平称取 5.6g 硝酸钾固体
C.铁丝在 O2 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D.鸡蛋清遇碘水变蓝色
考点:溶液的酸碱度测定;称量器-托盘天平;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鉴
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蛋白质的性质.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A、pH 试纸上的标准比色卡上的数字只有整数,即使用 pH 试纸所测得的溶液酸碱度
为整数.
B、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 0.1g.
C、根据铁丝在 O2 中燃烧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碘遇淀粉变蓝色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由于标准比色卡上的数字只有整数,用 pH 试纸测得某溶液的 pH 不可能精确
为 1.4,故选项说法错误.
B、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 0.1g,故可以用托盘天平称取 5.6g
硝酸钾固体,数据合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
法错误.
- 5 -
D、碘遇淀粉变蓝色,鸡蛋清中不含淀粉,遇碘水不变蓝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常见的实验现象,天平、酸碱度的测定在
中考中出现频度较高,其读数方法和误差的分析更是重中之重.
10.(3 分)(2013•聊城)“纸船烧水”的实验中,当酒精灯加热盛水的纸船时纸张不会燃烧.下
列解释合理的是( )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纸张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C.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D.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
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解答本题.
解答:解:A、纸张是可燃物,故 A 说法错误;
B、纸张的着火点属于本身的性质,不会降低,故 B 说法错误;
C、纸船与氧气充分接触,故 C 说法错误;
D、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所以纸船不会燃烧,故 D 说法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燃烧的条件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应用.
11.(3 分)(2013•聊城)今年春季我国出现 H7N9 禽流感,治疗的新药是帕拉米韦,其分子
式是 C15H28N4O4,有关该物质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个分子中含有 51 个原子
B.该物质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C.分子中碳、氢、氮、氧的原子个数比为 15:28:4:4
D.分子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5:28:4:4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一个帕拉米韦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帕拉米韦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一个帕拉米韦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
断.
解答:解:A、一个帕拉米韦分子是由 15 个碳原子、28 个氢原子、4 个氮原子和 4 个氧原子
构成的,则一个分子中含有 51 个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B、帕拉米韦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一个帕拉米韦分子是由 15 个碳原子、28 个氢原子、4 个氮原子和 4 个氧原子构成
的,则分子中碳、氢、氮、氧的原子个数比为 15:28:4:4,故选项说法正确.
D、分子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8):(14×4):(16×4)
≠15:28:4:4,故选项说法错误.
- 6 -
故选 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3 分)(2013•聊城)以下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
子),下列对图示反应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含有三种元素
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
D.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 1:1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A、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的特点,判断反应的类型;
B、根据微粒的微观构成分析含有的元素的种类;
C、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
D、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及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比.
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得出各物质的微粒关系图为:
A、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该反应属于化合反
应.故 A 说法正确;
B、由微粒的微观构成可知,原子的种类是两种,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含有两种元素,
故 B 说法错误;
C、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有两种单质.故 C 说法错误;
D、由各物质的微粒关系图可知,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 1:3.故 D 说法错
误.
故选 A.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图中的信息,并写出该过程的化学反应表达式,只有这
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3.(3 分)(2013•聊城)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和方
法都正确的是( )
A.N2 中的(O2):红热的木炭
B.Na2CO3 溶液中的(NaCl):加入稀盐酸
C.FeCl2 溶液中的(CuCl2):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D.Ca(OH)2 溶液中的(NaOH):加入过量 CuCl2 溶液,过滤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 7 -
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
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
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红热的木炭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
碳,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Na2CO3 溶液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
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CuCl2 能与过量铁粉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再过滤除去不溶物,能除去杂质且没
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用试剂和方法都正确.
D、Ca(OH)2 和 NaOH 均能与过量 CuCl2 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
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 C.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
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4.(3 分)(2013•聊城)绿色化学的核心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
环境的污染.寻找可以充分利用的、无毒害的原材料和能源,且在各个环节都能实行洁净、
无污染的反应途径和工艺,是现代化学工业追求的目标.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用可降解塑料取代聚乙烯等塑料制品
B.禁止汽车使用含铅汽油
C.用太阳能发电代替燃煤发电
D.制取硫酸铜: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考点:绿色化学.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绿色化学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以“原子经济性”为基本原则,即在获取新物质的化学反
应中充分利用参与反应的每个原料原子,实现“零排放”.不仅充分利用资源,而且不
产生污染.
解答:解:A、可降解和可再利用的产品可减少白色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 A 不符合
题意;
B、禁止汽车使用含铅汽油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 B 不符合题意;
C、用太阳能发电代替燃煤发电可以减少有害气体和粉尘的排放,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故 C 不符合题意;
D、用浓硫酸和铜制备硫酸铜,反应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硫有害的气体污染大气,不符合
绿色化学理念,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绿色化学的理念在不同化学应用中的体现,关键是理解实质后来解决问题.
15.(3 分)(2013•聊城)如下两个转化都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实现:CO→CO2、H2SO4→MgSO4.对
上述转化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
A.都能通过与非金属单质反应实现 B.都能通过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实现
C.都能通过化合反应实现 D.都能通过置换反应实现
- 8 -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物质的制备.
分析:A、硫酸到硫酸镁不能通过硫酸与非金属单质反应实现;B、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可
以制取二氧化碳,硫酸与氧化镁反应可以制取硫酸镁;C、硫酸到硫酸镁不能通过化合
反应实现;D、一氧化碳到二氧化碳不能通过置换反应实现.
解答:解:A、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属于一氧化碳与非金属单质反应,但是硫
酸到硫酸镁不能通过硫酸与非金属单质反应实现,故 A 错;
B、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硫酸与氧化镁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所
以都能通过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实现,故 B 正确;
C、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合反应,但是硫酸到硫酸镁不能通过化
合反应实现,故 C 错;
D、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一氧化碳到二氧化碳不能通过置
换反应实现,故 D 错.
故选 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一氧化碳到二氧化碳的方法,可以与氧气反应,也可以与金属
氧化物反应;知道硫酸到硫酸镁可以通过镁与硫酸反应,氧化镁与硫酸反应,氢氧化
镁与硫酸反应实现.
16.(3 分)(2013•聊城)下列实验对应的图象正确的是( )
A.
将等质量的镁和锌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
B.
向 PH=2 的盐酸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 9 -
C.
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澄清石灰水至过量
D.
向 PH=12 的氢氧化钠中加水稀释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酸碱溶液的稀释;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
分析:A、镁比锌活泼,与酸反应的速率镁比锌快,等质量的镁和锌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
镁生成的氢气质量大于锌;
B、向酸溶液中不断的滴加碱溶液时,由于酸碱中和,会使溶液的酸性逐渐的减弱直至
为中性或变为碱性;
C、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D、向酸或碱溶液中不断的加水时,溶液的酸性或碱性就会不断的减小,但溶液不会变
成中性,更不会变成碱性或酸性.
解答:解:A、镁比锌活泼,与酸反应的速率镁比锌快,在坐标中,斜线越陡;等质量的镁和
锌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镁生成的氢气质量大于锌,故 A 图象错误;
B、由于滴加的氢氧化钠溶液是过量的,因此最终溶液的 pH 应该大于 7,故 B 图象错
误;
C、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钙溶液,生成碳酸钙沉淀,并随着氢氧化钙溶液的不断
加入沉淀逐渐增加,碳酸钠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不再产生沉淀,故 C 图象正确;
D、由于是加水稀释碱溶液,因此无论加多少水,溶液仍为碱性溶液,不能变成中性,
根不能变成酸性,故 D 图象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是化学反应中定量关系和图象相结合的题型,题目难度较大,要准确解答此类题,
关键要对化学反应知识熟练,并能结合图象的数学意义,综合考虑,可快速解答,图
象的意义要抓住三点:①抓图象的起点,②抓图象的终点,③抓图象的变化过程.
二、填空题.(共 4 小题,共 28 分)
- 10 -
17.(8 分)(2013•聊城)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玻璃钢是一种 C .
A.硅酸盐材料 B.合金 C.复合材料 D.塑料
(2)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 乳化 功能.
(3)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很大,如缺 铁 会引起贫血.
(4)多吃水果、蔬菜可补充人体需要的少量 维生素 .
考点:复合材料、纳米材料;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
要作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1)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宏观
上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玻璃钢是玻璃纤维与合成材料复而成的一种特殊材料.
(2)根据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铁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4)根据水果、蔬菜富含维生素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玻璃钢是玻璃纤维与合成材料复而成的一种特殊材料,属于复合材料.
(2)洗洁精是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
(3)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
(4)水果、蔬菜富含维生素,多吃水果、蔬菜可补充人体需要的少量维生素.
故答案为:(1)C;(2)乳化;(3)铁;(4)维生素.
点评: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复合材料的特征、乳化作用、微量元素的缺乏症、
维生素的食物来源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8.(8 分)(2013•聊城)联合国确定 2013 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合作”.我国的宣传
主题为“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
(1)下列做法符合宣传主题的是 B .
A.不间断地放水洗衣服
B.富含氮、磷的生活污水不能排放到河中
C.工业污水直接压入地下,造成地下水污染
(2)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 水的三态变化 实现的.
(3)水 属于 (填“属于”或“不属于”)营养物质.
(4)请举出水在实验室中的一种用途 作为一种溶剂 .
考点: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水的性质和应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1)根据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的主题进行解答;
(2)根据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进行解答;
(3)根据水属于营养物质进行解答;
(4)根据水经常作为一种溶剂进行解答.
解答:解:(1)A.不间断地放水洗衣服,会浪费水资源,故 A 错误;
B.富含氮、磷的生活污水不能排放到河中,否则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污染水资源,
故 B 正确;
C.工业污水直接压入地下,会造成地下水污染,故 C 错误;
(2)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
- 11 -
(3)根据水属于营养物质进行解答;
(4)水在实验室中的用途水:经常作为一种溶剂.
故答案为:(1)B;(2)水的三态变化;(3)属于;(4)作为一种溶剂.
点评:关注世界环境问题,平时注意多搜集环境保护的资料,多积累相关的知识.
19.(6 分)(2013•聊城)实验室内有一瓶化肥的标签已脱落,只知道它是 NH4Cl、(NH4)2SO4
和 KNO3 中的一种.现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样品在研钵中与 氢氧化钙 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
(2)另取少量化肥样品与试管中,加入少量水溶解,再滴入图中的 氯化钡 溶液,产生白
色沉淀.
根据以上实验,可知该化肥为 (NH4)2SO4 .
考点:铵态氮肥的检验;证明硫酸和可溶性硫酸盐(SO42-检验方法).
专题: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依据铵盐遇碱会放出氨气以及硫酸根遇钡离子会生成白色沉淀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1)氯化铵、硫酸铵遇碱混合研磨会放出氨气,所以取少量样品在研钵中与氢氧
化钙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
(2)(NH4)2SO4 遇钡离子会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所以另取少量化肥样品与试管中,
加入少量水溶解,再滴入图中的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所以该化肥为硫酸铵.
故答案为:(1)氢氧化钙;(2)氯化钡;(NH4)2SO4.
点评:本题为实验探究题,同学们要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物质间的反应规律有较清晰
的认识,才能顺利解题.
20.(6 分)(2013•聊城)下表是 KNO3 的部分溶解度数据,请回答问题:
(1)40℃时,将 70gKNO3 固体加入 100g 水中,充分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为 163.9 g.
(2)60℃时,KNO3 的饱和溶液中得到晶体的一种方法是 降温 .
(3)依据表中数据,请在如图坐标图中画出 KNO3 溶解度曲线的草图.
温度/℃ 0 20 40 60
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 12 -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根据溶解度的含义分析;
(2)根据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分析;
(3)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做法,由 KNO3 的部分溶解度数据画出 KNO3 溶解度曲线.
解答:解:(1)由 KNO3 的部分溶解度数据可知,在 40℃时,KNO3 的部分溶解度是 63.9g,
由溶解度的含义可知,将 70gKNO3 固体加入 100g 水中,充分搅拌,只能溶解 63.9g,
形成的溶液质量为 163.9g;
(2)由 KNO3 的部分溶解度数据可知,KNO3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
KNO3 的饱和溶液中得到晶体的一种方法是降温;
(3)根据 KNO3 的部分溶解度,画出 KNO3 溶解度曲线,如下图:
故答为:(1)163.9;(2)降温;(3)见上图.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从图表中读取信息,并依据信息和相关知识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并
会根据有关温度及溶解度绘制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能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 2 题,共 22 分)
21.(10 分)(2013•聊城)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和药品,制取并收集氧气.请回答下列
问题:
(1)装置中标注仪器①的名称是 分液漏斗 .
(2)装置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催化作用 .
(3)图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 .
(4)连接好装置后,必须首先检查装置的 气密性 .收集氧气还可以采用 向上排空气
法.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书写化学方程式、
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熟练掌握常见的化学仪器名称和用途;
(2)根据催化剂的作用分析;
- 13 -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写出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
(4)根据实验的步骤分析;根据氧气的密度分析排空气法收集.
解答:解:(1)仪器①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起到催化作用,
改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2H2O2 2H2O+O2↑;
(4)根据实验的步骤,在加药品前需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否则装置漏气而收集不到
气体;收集氧气除了采用排水法,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还可以采用向上排
空气法收集.
故答案为:(1)分液漏斗;
(2)催化作用;
(3)2H2O2 2H2O+O2↑;
(4)气密性;向上排空气.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氧气的制法和收集方法,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还考查了
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等基础知识.二氧化碳、氧气等气体的制取和收集装置的选择,
实验步骤和验满方法等都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熟练掌握.
22.(12 分)(2013•聊城)下水道堵塞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管道通”可使堵塞的
管道畅通无阻.某同学对此很好奇,于是想探究“管道通”中物质的成分.请与该同学一起探
究:
【提出问题】“管道通”中的物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
(1)下水管里的淤积物主要为油污、食物残渣、毛发等.
(2)氢氧化钠是强碱,能去除油污,腐蚀毛发一类的东西.常用于疏通管道.
(3)铝粉呈银灰色.铝与酸、强碱溶液都能反应放出氢气,同时放出大量热.
①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Al+6HCl═2AlCl3+3H2↑ .
②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Al+2NaOH+ 2H2O ═2NaAlO2+3H2↑
【猜想与验证】打开一盒管道通,内有一袋白色固体颗粒和一袋银灰色粉末.
(1)猜想:白色固体颗粒为氢氧化钠.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将几粒白色颗粒放在玻璃片上,放置一会儿. 白色颗粒潮解
②将几粒白色颗粒放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并用手触
摸试管外壁.
试管外壁发烫
③向步骤②得到的溶液中放入一段羊毛线,加热一段
时间.
羊毛线逐渐消失
结论:白色固体颗粒为氢氧化钠.
(2)猜想:银灰色粉末为铝粉.
- 14 -
实验:取该粉末分别置于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向一只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另一只中滴加 氢
氧化钠 溶液,都产生大量气泡且试管外壁温度明显升高,点燃反应产生的气体火焰均呈淡
蓝色.
结论:银灰色粉末为铝粉.
【应用】使用“管道通”时,先将银灰色粉状固体添加入被堵塞的管道中,再加入白色固体颗
粒,倒入一杯水,堵上管道口.管道内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BCD .
A.管道内温度明显升高 B.产生大量气体 C.反应放出大量热 D.气体燃烧后,
火焰成淡蓝色.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金属的化学性质;酸
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铝和盐酸反应能生成氯化铝和氢气;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反应物的种类;
根据物质的性质可以判断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实验现象.
解答:解:【查阅资料】
(3)①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Al+6HCl═2AlCl3+3H2↑.
故填:2Al+6HCl═2AlCl3+3H2↑.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比生成物中缺少 4 个氢原子和 2 个氧原子,所以缺
少的反应物应该是水,水分子前面的化学计量数是 2.
故填:2H2O.
【猜想与验证】
(1)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容易潮解,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时能够放出大量的热.
故填:白色颗粒潮解;试管外壁发烫.
(2)铝既能够与酸反应,又能够与碱反应,所以向一只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另一只中
滴加的应该是显碱性的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
故填:氢氧化钠.
【应用】
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管道内温度明显升高;
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能够生成氢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氢气燃烧时,火焰是淡蓝色的.
故填:ABCD.
点评:化学变化中伴随着一些实验现象,例如发光、放热、生成气体等,正确理解实验现象
和反应本质之间的关系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 1 小题,共 10 分)
23.(10 分)(2013•聊城)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某纯碱(假定杂质只有氯化钠)中 Na2CO3
的质量分数,称取 10g 纯碱固体,将其加入 50g 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使气体全部放出,
得到氯化钠溶液 56.7g.请你计算:
(1)反应中产生的 CO2 的质量;
(2)纯碱中 Na2CO3 的质量分数.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 15 -
分析:向混有氯化钠的纯碱中滴加盐酸,氯化钠不与盐酸反应而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
钠、水和气体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反应中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利用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进而求得纯碱中 Na2CO3 的质量分
数.
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10g+50g﹣56.7g=3.3g;
(2)设纯碱中 Na2CO3 的质量为 x.
Na2CO3+2HCl═2NaCl+CO2↑+H2O
106 44
x 3.3g
x=7.95g
纯碱中 Na2CO3 的质量分数: ×100%=79.5%
答:(1)产生 CO2 的质量 3.3 g;
(2)纯碱中 Na2CO3 的质量分数为 79.5%.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由反应中任意物质的质量可计算出
反应中其它物质的质量.
相关文档
- 2019年福建省中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2021-11-108页
- 2007-2011五年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2021-11-1056页
- 2020年四川省绵阳市南山双语学校中2021-11-1020页
- 贵州省2021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2021-11-1010页
- 备战2021 2020中考化学真题 考点52021-11-1010页
- 中考化学复习实验专题突破——化学2021-11-1010页
- 中考化学总复习(人教版)精讲精练:第72021-11-1014页
- 备战2021 2020中考化学真题 考点22021-11-1024页
- 2020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化学终极预2021-11-1017页
- 8年中考(2005-2012)全国各地中考化学2021-11-108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