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0.05 KB
- 2021-11-1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宁夏回族自治区2021年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阶段招生考试
语文模拟试卷(四)
(本试卷满分120分,其中卷面与书写占4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6分)
1.默写。(10分)
(1)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联想奇妙,新颖贴切的千古咏雪名句是:__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__。
(2)陆游的《游山西村》中“__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山村特有的美丽风光,还蕴含着耐人寻味的深刻哲理。
(3)人们常引用《诫子书》中的“__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__”来激励年轻人应当志存高远。
(4)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__”两句,表现了天地万物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活力,是诗人用乐观的精神看待社会人生的形象写照。
(5)《岳阳楼记》中含蓄地表达作者以治国安邦为己任的政治理想的句子是:__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__。
2.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问题。(6分)
(A)邓发?邓发……哦,是的,邓发就是中国红军特务队的首领。而且还有,我的天,还悬赏五万元要他的头啊!
邓发泄露了他的身份,快乐得跳起舞来。他被这有趣的局面所鼓舞,就无法压制他的兴奋;他,这著名的“共匪”,现在是生活在敌人的营幕之中,拿他的鼻子碰着到处密布的侦探呢。
(B)不过我急于把它找回来的直觉,是绝对正确的。因为第二天蒋委员长突然到西安来了。这天的早晨街上完全断绝了交通。通到城里去的所有道路,都排列着宪兵和军队,沿路的农民都被从家里赶了出去,有几家看不上眼的小屋也完全被拆毁。那时候我们的汽车要通过那条路到渭水,是不可能的,因为那条路接近高度警戒着的飞机场。
委员长的莅临与仍旧新鲜地留在我的脑子里的场面——毛泽东、徐海东、林彪、彭德怀等在红色中国的街道上闲庭信步,形成了一种不易忘掉的对照。委员长并没有被悬赏通缉,这生动地表明谁怕百姓,谁相信百姓。但是即使在西安为了保护委员长的生命而布置的一切戒备,仍被证明并不充分,因为在保卫他的这一军队内部,也已有他的很多敌人。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有删改)
(1)选文A中的邓发见“我”的任务是__护送“我”进入苏区__;选文B中的“它”指的是__装有笔记、胶卷和文件等物品的行囊__。 (2分)
(2)原著具有鲜明的态度,请从选文A、选文B中各举一例并作简要分析。(4分)
选文A得知眼前人就是被悬赏通缉的要犯邓发时,作者禁不住流露出对邓发的钦佩、对国民党侦探的嘲讽之情;
选文B将共产党领袖和蒋介石对待民众的不同态度作对比,表达了作者褒贬分明的态度。
3.成语积累。(4分)
追求完美的意识太强太清楚了,会造成紧张与疲劳,反而妨害原有的成绩。你灌唱片特别紧张,就因为求全之心太切。所以我常常劝你劳逸要有恰当的安排,最要紧维持心理的健康和精神的平衡。一切做到问心无愧,成败__①__,才能临场指挥若定,操纵自如。也切勿刻意求工,以免__②__,丧失了 spontaneity【真趣】;理想的艺术总是如__③__(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像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一般自然,即使是__④__(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也像夏日的疾风猛雨,好像是天地中必然有的也是势所必然的境界。
(1)①②处填写成语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
A.置之度外 画蛇添足 B.不以为意 越俎代庖
C.不以为意 画蛇添足 D.置之度外 越俎代庖
【解析】置之度外:指不放在心上。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表轻视。语境是“一切做到问心无愧”的结果,陈述“失败”,所以选“
置之度外”。排除BC。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越俎代庖:比喻超出自己业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从上文“也切勿刻意求工”分析自然选“画蛇添足”,与“越俎代庖”的含意无关。排除D。所以选A。
(2)根据括号内的解释依次填出③④处的成语。(2分)
③行云流水 ④慷慨激昂
4.根据上联写出下联。(3分)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照鉴中国以世界大同、天下为公的胸襟和气魄。以人民和生命为重,海外友人无私援助,中华儿女同心同德,举国防控,驰援一线,谱写了一曲抗疫驱瘟的赞歌。有对联赞云:
上联:异域同天,守望相助,抗疫留佳话
下联:__举国一心,防控互联,驱瘟赞英才__
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D )(2分)
中国画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______,______,______。三者的结合,构成了中国人对人生和宇宙的整体认识。
①山水画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②人物画表现的是人类社会的生活风貌
③花鸟画表现的是大自然的各种生命状态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②①③
【解析】根据下文“中国人对人生和宇宙的整体认识”的照应关系,应先说表现人类社会的人物画,再过渡到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山水画,最后说表现大自然各种生命状态的花鸟画。
6.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几则新闻的主要信息。 (不超过25字)(3分)
材料一:在这次疫情防控中,1.2万多名“90后”医护人员逆行而上,到湖北武汉参与医疗救治工作,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95后”甚至“00后”。还有千千万万个“90后”党员干部、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新闻工作者、志愿者奋战在工地、社区、工厂以及运输保障等各条战线,充当“战斗员”“宣传员”“保障员”。
材料二:疫情爆发后,大二学生谢小玉第一时间主动到武汉东湖新城社区报名,成为社区内一名“00后”志愿者。她与另一名志愿者一起,负责对接社区第30栋200多户居民的生活需求,买菜、买药、跑腿儿、取快递,直接服务700余人。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东湖新城社区,谢小玉向总书记汇报了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听完汇报后感慨地说:“抗疫一线比其他地方更能考验人!”
材料三:100多年前,李大钊同志热情称赞:“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那个年代的“90后”,高举五四运动的精神火炬,在追求马克思主义真理中打开了中国的光明前程。今天,新时代青年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时代使命。不负韶华,锤炼初心,
砥砺前行,为人民战斗,为祖国奉献。
示例:抗疫期间,青年继承五四精神,有担当,有作为。
7.下面简短的邀请函中有一处语病、一处标点错误、一处格式错误、一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4分)
邀请函
尊敬的王馆长:
定于我校2020年6月30日下午×点×分,在学校礼堂举行“走近砚文化”活动,特邀请您为全体师生作《砚文化知识》专题讲座。
期待您务必参加!
2020年6月30日
珠江源学校(签章)
①“定于我校”改为“我校定于”;
②书名号改为双引号;
③将日期与署名互换位置;
④“务必参加”改为“能够参加”。
8.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停课不停学,线上共学习”成为热点。为了了解实际的情况,某校针对全校师生一个多月的线上教与学做了有关问卷调查如下:(4分)
教师:是否继续使用线上教学调查结果
学生:你更喜欢哪种学习方式调查结果
(1)根据上面图表的主要信息,得出一个结论。(1分)
“线上+线下”(线上线下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教育教学的变革,师生也逐渐接受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与学”模式。
(2)请你对这个结论进行简要的解释说明。(3分)
图表中对教师是否继续使用线上教学的调查显示,表示“会在平时长期使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方式的教师,占到将近40%。对学生更喜欢的学习方式的调查结果显示,占据大部分的是“实体课堂学习为主,线上资源补充”的学习方式,这说明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认可并接受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河中石兽》选文,回答问题。(12分)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1)阅十余岁 阅:__经过、经历__
(2)竟不可得 竟:__终了、最后__
(3)山门圮于河 圮:__倒塌__
(4)尔辈不能究物理 物理:__事物的道理、规律__
10.翻译句子。(4分)
(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
(2)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顺流而下寻找它们,难道不颠倒吗?
11.请用“/”符号给画线的句子断句。(2分)
沙 性 松 浮 / 水 不 能 冲 石 / 其 反 激 之 力 / 必 于 石 下 迎 水 处 / 啮 沙 为 坎 穴
12.关于如何寻找石兽,从事情的结局来看,寺僧、讲学家都不及老河兵有见识。你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2分)
寺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综合考虑了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的看法。由此可见,实践出真知,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二)(4分)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13.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2分)
A.诗歌由室内(铺床凉)到室外(月在缺处明),逐层递进地反复渲染独处的苦闷。
B.第三句写床席之月影,从窗外梧桐树缝筛下的婆娑月影,斑斑驳驳地铺满了冰凉、空寂的床席。
C.“凉”字是诗眼,以视觉状态写触觉形象,表现出诗人内心之失落,虚实相生,韵味悠远。
D.第四句写窗外梧桐之月,以景语作结,给读者无穷的想象空间。
【解析】不是“以视觉状态写触觉形象”,而是“以触觉状态写视觉形象”。
14.“铺床凉满梧桐月”—句中的“满”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2分)
“满”,表面是写影之浓,凉之透;其实也是写内心的郁闷之深。
(三)(10分)
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
张 烁
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②“德智体美”之外,为什么还要强调“劳”?动手实践、出力流汗的劳动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意味着什么?现实中,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根源就在于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事实上,挥洒劳动的汗水、体味劳动的艰辛,才能收获劳动的快乐,也才能真正理解劳动的内涵。
③
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会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实践证明,爱劳动、会劳动不仅不会耽误学习,反而能够促进学习,有助于人的全面协调发展。
④面向未来,应当更加注重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将劳动教育与智育区别开,防止用文化课的学习取代劳动教育。幼时启蒙劳动意识,感知劳动乐趣,体会劳动光荣;稍大时增加劳动知识技能,适当参加生产劳动;再大时增加职业体验,理解劳动创造价值……在个体成长成才的道路上,劳动教育不仅能提升就业创业能力,还有助于让受教育者树立正确择业观,涵养不畏艰辛、崇尚奋斗、甘于奉献的精神。
⑤也应创造条件,实现劳动教育实施途径多样化,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对家长来说,应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在衣食住行中掌握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让孩子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学校应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采取灵活多样形式,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全社会都应注重发挥协同作用,开放实践场所,搭建活动平台,支持学生走出教室,动起来、干起来。
⑥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今天,人类劳动的形态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开展劳动教育也须与时俱进。以《意见》印发为契机,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我们就一定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在劳动中提升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人民日报》 2020年04月02日 05 版)
1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2分)
A.第①段引用习总书记的讲话,意在引出中心论点,作证明中心论点的论据。
B.第②段运用两个设问意在引出中心论点,解答读者心中的疑问,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C.全文采用了引论——本论——结论的论证结构,摆事实,讲道理,条理清晰的论述了“我们应该努力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D.第⑤段三个“应”字突出了家庭、学校、社会在实现劳动教育中的各自作用,缺一不可。
【解析】全文采用了引论——本论——结论的论证结构,论述了“我们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的观点,来自文本标题。“我们应该努力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作者在末段得出的结论。
16.简析第③段论证思路。(2分)
首先提出论点,接着深入分析了“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最后强调深入了论点。
17.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分)
举例论证。(列举人生几个阶段进行不同劳动教育的事例)以典型的事例来有力地论述了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一定要将劳动教育与智育区别开,防止用文化课的学习取代劳动教育”。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18.劳动最光荣,可当下劳动教育缺失,已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一些家庭不愿意让孩子从事简单的家务劳动。针对这一现状,学校拟写了致家长的一封信,意在宣传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请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配一条宣传标语。(2分)
示例一:从小爱劳动,长大有责任。示例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四)(14分)
赶鸟的孩子
晓 寒
①有时候,我似乎回到了过去,又成了那个赶鸟的孩子。
②老屋对面有一块菜地,那是一家人的菜篮子。从夏往秋走的时节,母亲会在那里陆续种下萝卜、白菜、青菜,还有香菜和蒜。秋渐渐转深,第一场霜降临。到处一片白,看上去毛茸茸的,似乎透着丝丝暖意,其实寒意已越来越重,风一天比一天凌厉。但菜地好像忽略了寒冷,萝卜缨子似涨潮般覆盖了裸露的泥土,青菜向着天空举起长长的叶子,顶部绑着一根稻草的白菜,身子也一个劲地胀起来。
那旺盛的绿色,像一片浓缩的春天。
③这时候,一群鸟如约而来,有二十多只。这是一群与众不同的鸟,鲜红的嘴和爪子,腹部有一小块黑色,拖着长长的蓝色尾巴,它们盯上了我家的菜地。
④起先,母亲并没怎么在意,说弄个稻草人吓一吓吧。父亲费了番心思,稻草人弄得有模有样,戴了帽子,穿了衣服,一只手里还举着根细细的竹竿,竹竿另一头吊着块小石头,风一吹来回摆动,像谁的手在不停地挥舞。刚开始似乎管点用,那群鸟围着稻草人飞来绕去,就是不敢落下。可没过两天,它们就识破了这个招数,把稻草人晾在一边,毫无顾忌地飞到地里大快朵颐。群鸟过后,菜叶到处是洞,七零八落。
⑤看到好好的菜被鸟糟蹋了,母亲心疼不已。假人没用,母亲就催我“亲自下场”。我很乐意领受这个任务,就赶个鸟嘛,又轻松又好玩,比在家扫地或去外面扯猪草舒服多了。我在屋角的竹林里折了根竹丫抓在手里,满怀信心地去了菜地。
⑥我刚一出现,它们就发现了我,呼的一下全飞走了,落在旁边的一棵枫树上,冲着我叫个没停。我心里高兴,它们到底还是怕我的,果然不用费什么力气。我朝它们挥了下手里的竹丫:你们就大声地叫吧,我来了,再也别想吃我家的菜了。
⑦菜地狭长,有好几十米。那群鸟叫了一会,见我没有进一步行动,便从树上飞下来,到菜地的另一头啄食菜叶。它们扇动着翅膀,
边吃边唧唧喳喳地叫着,我不知道在说什么,但那声音听起来充满了快乐,像在庆祝什么,又像在向我挑衅。我挥动起竹丫,嘴里吆喝着追了过去。它们见了,呼的一声,一齐飞回到枫树上。我刚喘口气,它们又伺机飞向菜地的另一头。我只能左追右赶,像在和它们做一场游戏。
⑧霜还没有化,风一阵比一阵硬,但我的额头上还是冒出了细密的汗珠。折腾了一阵,我累了,一屁股坐在田埂上,生自己的闷气,也生那群鸟的气。我随手抠了把泥土,朝那群鸟扔去。泥土像雨点一样落下,有些落到它们身上,它们抬起头对着我喳喳地叫了几声,声音干燥,好像比我还气。
⑨那段时间,我天天守在菜地里,一边徒劳地追赶那些长尾巴的鸟,一边想着该如何对付它们。我烦它们,把我家好好的菜弄得乱七八糟;我知道,它们可能也烦我,我的到来,阻碍了它们心无旁骛地享受绿色的盛宴。在这场拉锯战中,我和这群鸟儿不知不觉成了敌人。
⑩我把这事跟哥哥说了,哥哥帮我出了个主意。他说,抓两把谷,拌上农药往菜地里一撒,那些鸟儿一个也逃不掉。我一听,觉得这个办法不错,简单省事,一了百了。
⑪可不知怎的,事情被母亲知道了。母亲指着我俩厉声责问,声音比哪一次都大:它们就吃了一点菜叶子,赶一赶就行了,你们却想下这样的手?鸟的命也是命啊!我和哥哥一下子蒙了,没想到这样一件小事,竟然会招来母亲的盛怒。
⑫我俩低着头杵在那里,别说回话,连大气都不敢喘。停了一会儿,
母亲对我说,你也不用去管了,菜叶子吃光了算了。
⑬事后才知道,最后那句是母亲的气话。第二天一早,她拿着镰刀去了菜地,一连干了好几天,在菜地里支起一些树枝,树枝上面搭满了荆棘。那群鸟照旧来,只是没原来那么放肆了,它们虽然胆大,但也不敢钻到那些荆棘里面去。
⑭再后来,我们搬走了,老屋也拆掉了,那片菜地成了荒地,那群鸟儿也不知所终。但母亲的那番教训,这么多年始终在我脑海中,不时浮现,难以忘记。
⑮前些日子,我回老家,又看到了一群同样的鸟,鲜红的嘴和爪子,拖着长长的蓝色尾巴,在哥哥家菜地的上空盘旋。我相信,这就是我赶过的那群鸟,它们至今还快乐地活着。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9.阅读选文第④—⑬段,按照时间顺序,围绕“赶鸟”这事件,将下列情节补充完整。(2分)
父亲做稻草人吓鸟,被鸟识破。→①__“我”用竹丫赶鸟,和鸟成了敌人。__→“我”和哥哥准备药鸟,母亲责问。→②__母亲用荆棘防鸟,鸟不那么放肆了。__
20.选文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环境描写,描绘了秋霜降临、蔬菜长势旺盛的景象,
表现了母亲的勤劳能干,为下文写鸟飞下来吃菜的情节作铺垫。
2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2分)
可没过两天,它们就识破了这个招数,把稻草人晾在一边,毫无顾忌地飞到地里大快朵颐。
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鸟的聪明、胆大,吃得非常愉快。
22.请分析选文第⑧段中“我生自己的闷气,也生那群鸟的气”的原因。(2分)
“生自己的闷气”一是因为赶鸟失败,既对自己失望,又不肯服输;二是没能完成母亲交代的任务,怕母亲失望。“生鸟的气”是因为鸟狡猾,不把“我”放在眼里。
23.品析选文第⑪段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分)
我和哥哥一下子蒙了,没想到这样一件小事,竟然会招来母亲的盛怒。
“蒙”这里指头脑昏乱,表现了“我”和哥哥被责问时不明原因、不知所措的状态,侧面烘托了母亲的严厉。
24.选文结尾写道:“我相信,这就是我赶过的那群鸟,它们至今还快乐地活着。”这句话有丰富的内涵,结合全文,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对母亲的怀念,是“我”的美好愿望,期盼那群鸟能够一直快乐地生活,坚信人与自然能够和谐共处。
三、作文(40分)
亲爱的同学们,光阴似箭,岁月如歌,初中三年转瞬即逝。中考的号角已经吹响,冲刺的征程已在脚下。无论成功与否,你都将经历一次人生的洗礼!不管结果如何,孩子,请你记住:中考的路上,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父母的期望,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关心……这些都将化为你前进的动力,伴你走向成功,书写你人生新的篇章!
请以“中考路上______多”为题写一篇作文,记录备战中考这段路上最触动你的故事,抒发你内心最真实的情感。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内容充实,中心明确,情感真挚,不得抄袭、套写。(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
相关文档
- 2021年湖南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2021-11-1120页
- 毕节市202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2021-11-1122页
- 宁夏回族自治区2021年中考语文模拟2021-11-1119页
- 黔东南州202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2021-11-1024页
- 毕节市202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2021-11-1020页
- 铜仁市202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2021-11-1021页
- 云南省202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2021-11-1018页
- 桂林市202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2021-11-1016页
- 云南省202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2021-11-1018页
- 2021年湖南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2021-11-10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