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9.00 KB
- 2021-11-1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1 年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模拟卷(二)
(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 38 分,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1.请用楷体将下列文字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内。(3 分)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阅读以下语段,完成 2—5 题。(12 分)
文段一: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
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______造出来的……敬字为古圣贤
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______,倒变得不
适实用了……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
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 ),便是敬……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
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 )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
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
文段二: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 )就是忠
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①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
思、( )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②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______
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③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
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④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
想的生活了。
(节选自梁启超《敬业与乐业》)
2.依次填入文段括号内的词语字形和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B )
A.旁骛 亵.渎(zhí) 秘决 妄.想(wàn)
B.旁骛 亵.渎(xiè) 秘诀 妄.想(wàng)
C.旁鹜 亵.渎(xiè) 秘决 妄.想(wàng)
D.旁鹜 亵.渎(zhí) 秘诀 妄.想(wàn)
3.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D )
A.断章取义 巧妙 领略 B.望文生义 精妙 领悟
C.望文生义 精巧 领悟 D.断章取义 精微 领略
【解析】断章取义: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
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望文生义:不了解某一词句
的确切涵义,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第一个画
线处“断章取义”符合语境;精微:精深微妙,也指精微之处。精妙:
精致巧妙。精巧:精致巧妙。巧妙:精巧美妙;灵巧高妙。第二个画
线处“精微”符合语境。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
品尝它的滋味。领悟:对事物有认识、有体会。
4.将“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句放
入文段二,衔接最恰当的是 ( A )
A.第①句后 B.第②句后 C.第③句后 D.第④句后
【解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懂得学习
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此为乐的人。与“人
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是一致的,都谈到兴
趣、趣味的重要。
5.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在以下横线处。(3 分)
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
__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或门径、路径)。__
6.名著阅读(5 分)
这可绝不是件容易的事。一年,两年,至少有三四年;一滴汗,
两滴汗,不知道多少万滴汗,才挣出那辆车。从风里雨里的咬牙,从
饭里茶里的自苦,才赚出那辆车,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
结果与报酬,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在他赁人家的车的时候,
他从早到晚,由东到西,由南到北,像被人家抽着转的陀螺;他没有
自己。可是在这种旋转之中,他的眼并没有花,心并没有乱,他老想
着远远的一辆车,可以使他自由,独立,像自己的手脚的那么一辆车。
(1)文段节选自我国现代著名作家__老舍__的小说《__骆驼祥子__》。
(每空 1 分,共 2 分)
(2)下面是王亮同学阅读本段所做的批注,其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
A.主人公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向往自由和独立的生活。
B.主人公怀揣梦想,风里来雨里去,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挣到了属于
自己的车。
C.作者善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主人公生活的艰辛以及那辆车对他
的意义。
D.选段语言幽默风趣,具有辛辣的讽刺意味,所刻画的人物让人忍俊
不禁。
【解析】选段语言通俗朴素,充满了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所刻画的
人物让人同情。
7.综合性学习(共 10 分)
文化是传承的血脉,某校准备开展一次“文化与生活”综合性学习活
动,请你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1)【任务一:对联文化】谷城乡村游越来越红火。在堰河的一
个农家乐院外新挂了一副不工整的对联:“进农家尝私房菜,小菜薄
酒任尽觞。”对对联有一定了解的你,想一展自己的才华。假如保持
上联不变,请你根据下面句子提示拟写一则下联,你会如何拟?(3
分)
儿时的故乡,遍地野菜,拿起一个竹篮,满山跑,马齿苋、黄瓜
苗、野韭菜啊,或腌制,或凉拌,或小炒,到处飘香,都是下饭的美
味啊!
进农家尝私房菜,__忆故乡品野菜美;忆童年闻野菜香__。
(2)【任务二:家风文化】家风,即门风,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
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以下是活动小组搜集到的有关家风的材料。
材料一:在宗祠的大门上,经常可以看到“德泽源流远,家风世
泽长”之类的对联;厅堂上挂有“忠厚传家”“勤俭持家”“忠孝廉洁”
的牌匾。这些大多是一家或一族的祖训。
材料二:“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
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胡适《我的母亲》)
从以上材料中,你发现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把优良的家风传承下
来?(3 分)
在宗祠或厅堂上悬挂家族的祖训;通过家庭教育传承。
(3)【任务三:志愿者文化】无论是大型活动,还是疫情防控,都少
不了志愿者的身影。如果你巧遇一位蓝天救援的退伍老兵,他正在小
区开展义务消杀作业,看到他满头大汗的样子,你想对他说点什么?
(4 分)
示例:叔叔,您好,是你们用辛苦的汗水,守护着一方平安,带给我
们一片安宁,作为新时代初中生定当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和你们一
同加油!
8.请将下列诗文名句补充完整。(每空 1 分,共 8 分)
(1)__沉舟侧畔千帆过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
逢席上见赠》)
(2)浮光跃金,__静影沉璧__。(范仲淹《岳阳楼记》)
(3)人有悲欢离合,__月有阴晴圆缺__,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
头·明月几时有》)
(4)晴川历历汉阳树,__芳草萋萋鹦鹉洲__。 (崔颢《黄鹤楼》)
(5)__苟全性命于乱世__,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6)政入万山围子里,__一山放出一山拦__。[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
公店(其五)》]
(7)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
红白相间,互相映衬的句子是:__纷纷暮雪下辕门__,
__风掣红旗冻不翻__。
二、阅读与理解(共 52 分,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古诗文阅读(22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9—12 题。(15 分)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
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
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
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
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
无问津者。
9.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C )
A.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B.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C.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解析】A.自云/先世避秦时乱;B.太守/即遣人/随其往;D.此人/
一一为/具言所闻。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B )
A.乃.不知有汉 乃.记之而去
B.忘路之.远近 水陆草木之.花
C.不复出焉. 惧有伏焉.
D.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其.真无马邪
【解析】A.竟然/于是,就;B.助词,的;C.从这里/语气助词;D.
表示加强诘问语气,他们(的)。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A.“不足为外人道也”,短短几个字,却能表现桃花源人淳朴谦逊、
不喜张扬的品质。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
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
人。
C.本文构思精巧,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叙述了一个曲折
有致的故事。
D.本文以“忘路之远近”开篇,到“遂迷,不复得路”结尾,渲染了
桃花源的神秘虚幻。
【解析】“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不愿外人来打破他们安
定和平的生活的心理。
12.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每句 3 分,共 6 分)
(1)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又走了几十步,(洞口)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他。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13—14 题。(7 分)
定风波
苏 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
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
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3.下列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
A.全词以风趣幽默的笔调,抒写词人和朋友出游时突遇风雨的所感所
思。
B.“何妨吟啸且徐行”中“徐”字刻画出词人在风雨中高声吟咏、悠
然行走的形象。
C.“山头斜照却相迎”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词人经历风雨之
后的喜悦。
D.整首词于简朴中见深意,内涵丰富,景、理、情水乳交融,历来为
人们所称道。
【解析】“山头斜照却相迎”一句运用拟人的手法。
14.词中“风雨”隐喻什么?全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生活态度?(4
分)
“风雨”语义双关,既指野外遇到的风雨,又暗指人生路上的逆境。
人生路上高低起伏,顺境不骄,逆境不惧,遇到任何事情能泰然处之,
表现了词人乐观旷达(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二)现代文阅读(30 分)
阅读下列文本,完成 15—16 题。(6 分)
材料一:非常之时行非常之策。为了降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对学习的影响,教育部决定“停课不停学”,各类学校也纷纷开展网
课,老师们纷纷变身“主播”,在线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替代品”。
把课堂从学校搬到家中,毕竟是颠覆性的变化,城市网课面对着任课
老师经验不足、孩子自觉性不够等问题;而乡村网课除了面对城市网
课的这些问题之外,还存在其他更严重的问题。在乡村,或是通信条
件差,有的学生只能在野外寻找信号与学校连线;或是通信工具不良,
有的学生在“线上课堂”被动缺席;或是通信工具缺乏,无法上网课。
材料二:
15.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概括网课在推进过程中遇到了哪三
个主要问题?(3 分)
①教师经验不足;
②学生无法很好地适应网课的教学模式,存在学习自觉性不够,学习
过程缺乏交流互动,缺少监督者,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
③乡村网课在硬件设施条件上面对困境。
16.某网络公司想增强并优化自己的网课教学软件的一项功能,你认
为哪一项功能应该得到优化和加强?请你根据材料二中图表的内容
为该公司提出合理建议,并说明原因。(3 分)
建议优化软件用户之间互相交流沟通的功能。据材料二可知,网课存
在的主要问题是师生之间缺乏沟通交流,学生觉得网课枯燥、单调,
所以应该着力解决网课用户之间相互交流沟通的问题。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 17—18 题。(6 分)
不要秘诀的秘诀
邓 拓
①以前在书店里常常可以看见有所谓《读书秘诀》《作文秘诀》
之类的小册子,内容大致相似,其实没什么绝对的制胜法宝。但是,
有些读者贪图省力,不肯下苦工夫,抱着找秘诀的心理,结果就不免
上当。因此,向他们敲一下警钟还是必要的。
②历来真正做学问有成就的学者,都不懂得什么秘诀。你即便问
他,他实在也说不出。明代的学者吴梦祥自己定了一份学规,上面写
着:“古人读书,皆须专心致志,不出门户。如此痛下工夫,庶可立
些根本,可以向上。或作或辍,一暴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
可也。”
③看来这个学规中,除了“不出门户”的关门读书的态度不值得
提倡以外,一般都是很好的见解。事实的确是这样。不管你学习和研
究什么东西,只要专心致志,痛下工夫,坚持不断地努力,就一定会
有收获。最怕的是不能坚持学习和研究,抓一阵子又放松了,这就是
“或作或辍,一暴十寒”的状态,必须注意克服。吴梦祥的这个学规
对我们今天仍然有一些用处。
④这种学规早在宋代就十分流行,特别是朱熹等理学家总喜欢搞
这一套。但是其中也有的不是学规,而是一些经验谈。如陈善的《扪
虱新话》一书写道:“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
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
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尽
读书之法也。”
⑤我们要知道,陈善是南宋淳熙年间,即 12 世纪后半期的人。
在那个时候他就能够提出这样鲜明的主张,也算是难能可贵的了。他
主张要读活书而不要读死书,就是说要知入知出;要体会古人著作的
精神和实质而不要死背一些字句,就是说要体会古人用心处而不可死
在言下。不但这样,他还反对为读书而读书的倾向。他主张读书要求
实际运用,并且要用得灵活,即所谓“透脱”。你看他的这些主张,
难道不是一种反教条主义的主张吗?他的这个主张,过去很少有人注
意,因为他的声名远不如朱熹等人,但是他根据自己读书的经验而提
出了这种主张,我想这还是值得推荐的。
⑥宋儒理学的代表人物中,如陆九渊的读书经验也有可取之处。
《陆象山语录》有一则写道:“如今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
不必太滞。”接着,他又举出下面的一首诗:“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
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⑦这就是所谓“读书不求甚解”的意思。本来说不求甚解也并非
真的不要求把书读懂,而是主张对于难懂的地方先放它过去,不要死
扣住不放。也许看完上下文之后,对于难懂的部分也就懂得了;如果
仍然不懂,只好等日后再求解释。这个意思对于我们现在的青年读者
似乎特别有用。
⑧至于我们现在提倡读书要用批判的眼光,要取其精华,去其糟
粕,这个主张古代的读书人却没有胆量提出。古代只有一个没有机会
读书的木匠,曾经有过类似这种思想的萌芽。这个人就是齐国的轮扁。
据《庄子·天道篇》记载:“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
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何言耶?公曰:圣人之言也。曰:
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接着,轮扁还介绍了他自己进行生产劳动的经验。他的话虽然不免有
很大的片面性,他不该把一切所谓“圣人”之言全部否定了;但是,
他反对读古人的糟粕,强调要从生产劳动中去体会,这一点却有独到
的见地。
⑨我们现在读书的态度和方法,从根本上说,也不过如此。而这
些又算得是什么秘诀呢?!如果一定要说秘诀,那么,不要秘诀也就
是秘诀了。
(有删改)
17.下列对作者文中观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
A.要有专心致志的读书态度。
B.要读书更要灵活地实际运用。
C.“不求甚解”也是读书的一种好方法。
D.在生产劳动中读书才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解析】从“但是,他反对读古人的糟粕,强调要从生产劳动中去体
会,这一点却有独到的见地”中可知,“在生产劳动中读书才能取其
精华、去其糟粕”这种说法太绝对。
18.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
A.选文第①段列举现实生活中关于读书的现象,其目的是为了引出自
己的观点和论述。表明写作本文有极强的针对性。
B.选文第⑤段紧扣第④段,先叙后议,叙议结合,强调了我们在读书
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实际运用,更要用得灵活。
C.综观全文,选文的主体部分是四则引文,以及作者结合引文进行的
多角度阐释,所以,这四个部分可以颠倒顺序。
D.作为论述类文本,选文最大的特色是大量使用了举例论证。所选四
个例子精要贴切,角度各不相同,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解析】结合内容可知,引用的四则材料是围绕着“我们现在读书的
态度和方法,从根本上说,也不过如此”这句话来论述的,因此不能
颠倒。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 19—23 题。(18 分)
瓦下听春雨
秦 钊
①一场雨,打湿了整个春天。
②燕子飞来了,依着斜斜的雨脚低低地从窗前掠过,转身就隐到
高楼后面。燕子飞刀而去,身后春雨逶迤,像剪不断的愁。
③年少读书,总弄不明白,为何于四季中,最是春日易生愁。古
人的诸多诗词中,总把春愁说得沉甸甸的。唐人冯延巳:撩乱春愁如
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宋人柳永更谓: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就
连素来旷达的苏东坡也难免伤春:烛影摇风,一枕伤春绪。而在我往
日的印象里,春天总是欢快的,纵是雨,也飞扬出一种美的意绪。
④在清透的雨影里,少年倏然跃过矮墙。牛羊鸡鸭刚刚回栏,一
场密密的雨沿着黄昏飘洒。春雨来了,村庄一下子静了下来,雨点照
亮了门前的池塘,在水面画满圆圈,枝头上刚刚抽芽的嫩叶快活地眨
着眼睛。不多久,檐角的瓦沿簌簌地挂起了珠帘。少年站在屋檐下,
伸手作刀,飞快地左削右劈,珠帘依旧兀自垂落。这时,母亲从灶屋
急切地呼唤,少年飞快地转身进屋,抄起门后的长竹竿,迎着屋顶透
亮的地方把稀松的瓦片顶几下,最后几滴雨便落在少年的脖子上,少
年拍拍水珠,又急忙跑到粮仓边,搬过板凳,踮起脚尖,循着雨声,
把一个破旧的搪瓷脸盆放上去,清亮的水滴声立时响起。
⑤在破旧的土坯瓦房内,少年的心快乐而丰盈。有时候,望见母
亲向着煤油灯,眯着眼扯出短短的针线,缝补着重重叠叠....的日子...。.父
亲坐在门槛上,望着阴沉的天,嘀咕着小麦的墒情,担忧庄稼是否要
遭受连阴。屋外室内的雨水声伴着少年欢快的读书声,只是他还读不
懂母亲紧皱的眉心,以及父亲长长的叹息。
⑥转眼,少年变成了青年,瓦屋更矮了。父亲将山墙加固,将几
扇坍圮的隔墙重新用红砖垒砌,赶着哪个晴天,上屋顶把瓦片拾掇一
遍,这样漏雨的情形就少多了。青年喜欢在这样的檐下写字。春雨悄
然发生,像不可捉摸的命运,窗外阳沟的水声汩汩,后山岸上的杂花
竹叶窸窸窣窣,但是,远赶不上屋脊传来的雨敲泥瓦的铮然清音。这
声音叫人心身安静,也让人逸兴遄飞。彼时,蒲松龄笔下的那尾红狐
也可能悄然闪入窗内,伊人在侧,纤手破橙,曲目送茶。笔尖的沙沙
声唱和着无边的雨韵,一个宽广的世界悠然洞开。青年实在很享受这
份陶然。
⑦这时,父亲推门而入,手里捏着半截纸烟,颓然坐下,慢慢地
说,你母亲的病怕是好不了了。父亲的声音,如同屋外的雨。青年止
住笔,仰起头,屋上是一派繁密的雨声……
⑧瓦是另一种形式的泥土,它来自地下,遭受烈火的熏烧,出落
灰黑的容貌,鳞次栉比地排列在我们仰望的地方,经受着风雨。雨敲
瓦鸣,那是骨骼的声响,也是大地的回音。母亲,最终在那个春天的
雨季一去不返。那个青年怀着春雨沾染的气息,踏进了另一场风雨。
⑨三年前的清明节,屋漏如注,岌岌可危,我决意出资在原址上
新建房屋,父亲在半推半就后接受了。父亲在新居的旁边,保留了两
间瓦屋作为柴房,每次回老家,都会去转转。四岁的女儿小心地跟在
身后,扯着我的衣角说,这屋顶上的声音真好听,只是怎么房子里面
还下雨呀!孩子的心地是纯净的,因而美好。我呆呆地站在粮仓边,
没有回答,我要等着灶屋里传来的,那一声呼唤。
⑩少年的雨清亮,青年的雨飞扬,而今的雨溅落着几许惆怅。雨,
落在不同的年轮,就有了不同的回声。不变的是雨,变化的是在雨中
行走的人,以及听雨的心境。历经世事,方才开始明白古人那些词句
间的悱恻,其实浸染着重重的风雨。元人蒋捷在《虞美人·听雨》中
这样写道: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
低,断雁叫西风。
⑪ 人生的壮年,寄居城市。高楼的屋顶,已经听不到雨声了。春雨
绵绵,水影漫漶,只有淡淡的愁绪,隐约着乡下的老房子,以及那些
个春天里,瓦下的雨声。
19.选文第④—⑨段围绕春雨主要写了哪几件事?(4 分)
①“我”雨中玩耍,用竹竿顶瓦挡雨,用盆接雨。
②修整屋瓦,“我”在雨打瓦声中写字读书。
③母亲病重、去世。
④“我”带女儿在旧屋听瓦下雨声。
20.选文第③段引用了很多古诗词,你认为可以删去吗?说说你的理
由。(3 分)
不能。理由:①引用了冯延巳、柳永、苏东坡的诗体现年轻时“我”
对春愁的不解,引出后文“我”少年时期春雨中的快乐和陶然;
②这些诗句中沉甸甸的春愁,为成年后“我”从春雨中感受到惆怅作
铺垫(或:通过年少时“我”对诗句中春愁的不解,与成年后历经世
事,感受到的“春愁”更加深重,终于懂得词句中浸染的风雨,前后
形成对照),使文章情感曲折层进,引人深思。
21.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 分)
有时候,望见母亲向着煤油灯,眯着眼扯出短短的针线,缝补着重重..
叠叠..的日子。
叠词,生动地写出了衣服上补丁打补丁(针脚摞针脚)的样子,表现了
年少时“我”家境的贫困;用“重重叠叠”形容日子,又写出了春雨
和贫苦的生活日复一日,表现了父母内心的担忧与愁闷。
22.文章第⑨段写到了四岁的女儿的言行,简析其写作意图。(4 分)
四岁的女儿对柴房内漏雨表示不解,是与少年的“我”接盆挡雨的生
活对比,写出了两代人对瓦屋生活的不同感受;女儿与“我”都感到
瓦屋上的雨声很好听,表现了瓦屋时代乡村生活之美,并且引出“我”
对往事和母亲的怀念之情。
23.对于文章的题目,小虎和小新各自有着不同的看法。小虎认为其
实这篇文章完全可以以“瓦下听雨”为题,因为作品的重点就是听雨
的人生感受,结尾处引用蒋捷的词《虞美人·听雨》就是明证。小新
觉得两者相比,还是“瓦下听春雨”好。你能站在小新的角度结合文
章内容阐述一下理由吗?(4 分)
①“瓦下听雨”太笼统,且与文章所写内容不吻合。
②文章所写的几件事,都是发生在春季,春雨是所有故事的共同背景,
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③春雨细密连绵的特点,与人生中绵密的愁绪相似,营造出哀怨惆怅
的意境。
三、作文(共 60 分)
24.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每一个人的生命中总有值得停住的地方,也许是我们在这里发现了美
好,于是驻足欣赏;也许是我们需要在这里回头看看之前走过的路,
于是进入思索并找到方向;也许是在这里可以歇息,积攒力量,然后
再继续前行……
文题一:请以“值得停住的地方”为题,写一篇作文。
文题二:请以“________,不负青春好时光”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选择文题二须把文题补充完整;
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④不少于 600 字。
相关文档
- 【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2021-11-1114页
- 化学中考专题复习:专题6跨学科综合2021-11-119页
- 云南省2021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模拟试2021-11-1118页
-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复习提纲精品2021-11-1135页
- 山东省泰安市2012年中考化学试题2021-11-1112页
- 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精品10套,高2021-11-11104页
- 甘肃省武威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解2021-11-1122页
- 宜昌市2020年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2021-11-1117页
- 福建省福州市2012年中考化学试题2021-11-119页
- 新部编版安徽省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2021-11-1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