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1.50 KB
- 2021-11-1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
专题八 信息情景题、开放性试题、科学探究题
一、信息情景题
1.特点
信息情景题,一般由“新信息”和“问题”两部分组成。从所给的信息来看,大部分是
陌生的,信息呈现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以文字、表格、实验仪器或装置、试剂、标签、图
形图像等方式呈现;从所给信息的内容特征来看,往往从高科技、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
社会热点(如环保、能源、粮食、医药保健)等方面取材,考查获取知识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
学知识和题给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类型
信息的内容包含着与解题有关的物质的组成结构、化学式、性质、用途、使用注意事项
或者有关反应的现象、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知识。
3.解题策略
从试题解答要求来看,又具有“高起点、低落点”的特点,即题目看来很新颖、要求很
高,但解决问题用到的往往是初中的基础化学知识与基本实验技能。解题时一定不要因试题
的新颖而害怕,要有求胜的信心,注意题给信息和条件是解题的必要因素。
(1)综观信息,即认真阅读题干,观察和提取信息,并初步找到信息与知识的结合点。
(2)提取信息,即结合提出的问题,筛选出有效信息,剔除干扰信息,从中找出规律。
(3)迁移信息,即将发现的规律与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加工提炼,得出正确结论。
二、开放性试题
1.特点
开放性试题也称为创新能力评价(培养)题、扇形题、发
散题等。一般是指那些正确答案不唯一或是思维过程不唯一的试题。近年来出现的开放
性试题能根据初中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命题立意较深刻,设问是开放的,答案是灵活的,评
分尊重创新意识。使得答题过程也是一个创新过程。
2.类型
主要包括试题中条件的开放、过程的开放、结果的开放等类型。
3.解题策略
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入手,从多角度分析,多层次思考。但要抓住题中所给的材料信
息进行分析,不能离开题中给出的研究方面。
三、科学探究题
1.特点
这类试题通过发现问题、寻找信息、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完成论证、反思
评价等环节,对科学探究的要素进行考查,常通过列举资料、思维辨析等方式,考查对比较、
分类、概括、抽象等科学方法的应用能力。
2.类型
较常见的科学探究活动主要有两种,一是实验探究,二是调查、辩论等活动。实验探究
的题型主要体现在对物质制取、物质性质、实验步骤、实验设计的探究和对物质成分的探究。
3.解题策略
该类试题貌似复杂,有的知识还比较陌生,乍一看觉得很难下手,但事实上解答该类试
题所需要的知识点和解决方法,都是已学过的知识或有题目暗示、信息等,解题时只要静下
心来,读懂题意就可攻克。
考向一 根据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
【例 1】 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
2
(1)反应后的物质是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观察微观示意图,反应后的物质含两种分子,因此是混合物;参加反应的有 2
个 CO分子和 1个 O2分子,生成 2个 CO2分子,由此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混合物 (2)2CO+O2点燃 2CO2
方法归纳 解题的关键是认真阅读所给的材料,提取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有用信息。书写
化学方程式要注意,反应的条件、箭头和配平的正确性。
考向二 根据信息探究物质的性质
【例 2】 小明在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对课本上“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可以将位于
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这句话产生了好奇,为什么用“一般”这个词
呢?难道还有例外吗?
【查阅资料】Na性质活泼,常温下与氧气反应,也可以与水反应放出氢气。
【实验与分析】①在实验室中,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②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
放在滤纸上,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投入蒸馏水中,发现钠块立刻熔化成银白色小球,在水面
上四处游动,滴入酚酞试液后水变成红色;③往硫酸铜溶液中投入一小块钠,又出现蓝色沉
淀,但没有红色物质析出。
(1)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实验②中,你能得出哪些信息?(任写三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不一定能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析:此题是一道有关实验探究的综合信息迁移题。根据题给信息,由于钠性质活泼,
常温下与水和氧气反应,故把钠保存在煤油中;根据实验②可总结出有关金属钠的信息;钠
和硫酸铜溶液反应时,首先和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
生成蓝色沉淀。
答案:(1)防止钠与水和氧气反应
(2)钠为银白色金属 密度比水小 质软(熔点低、反应放热、与水反应的生成物中有碱性
物质等,合理答案均可)
(3)2Na+2H2O===2NaOH+H2↑ 2NaOH+CuSO4===Na2SO4+Cu(OH)2↓
规律总结这类试题中给出的信息通常能与教材中的知识产生共鸣。解答的一般方法是:
认真读题、提取新信息→由新信息感悟新知识→调用已学知识,整合、分析、类比,采用猜
想、模仿、迁移、重组等方法解题。
考向三 条件开放
【例 3】 化学知识中有很多的“相等”。例如: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价总数与负价
总数的数值相等,请再举两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要得到“相等”这一结论,可列举多种前提条件。如:(1)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
类相等,原子个数相等;(2)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3)溶解度曲线相交于
一点时,表示在该交点所对应的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类似的“相等”还有很多,只
要开动脑筋,即可检索出合理的答案。
答案:(1)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
(2)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总质量(符合题意即可)
考向四 过程开放
【例 4】 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先关闭止水
夹,将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锥形瓶中,充分反应后,再打开止水夹。
3
(1)锥形瓶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现象,能否得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能反应”的结论?为什么?
(3)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反应后锥形瓶内溶液中溶质成分的几种可能情况,填写下表。
实验操作 预期的现象及结论
解析:(1)打开止水夹后,由于锥形瓶内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不变,澄清石灰水倒
吸进入锥形瓶,与生成的 Na2CO3反应,生成 CaCO3沉淀,故出现浑浊;(2)假设 CO2不与
NaOH反应,当打开止水夹时 CO2也会与 Ca(OH)2反应,使锥形瓶内压强减小,液体回流,
故不能仅凭此现象,就获得结论;(3)因氢氧化钠(NaOH)过量,溶质中一定含有 NaOH。则瓶
内发生如下反应:CO2+2NaOH===Na2CO3+H2O,Na2CO3+Ca(OH)2===CaCO3↓+2NaOH,
即存在以下几种情况:①只有 NaOH;②NaOH和 Na2CO3;③NaOH和 Ca(OH)2。
答案:(1)澄清石灰水倒吸进入锥形瓶后,出现浑浊
(2)不能;二氧化碳也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使锥形瓶内压强减小而倒吸。
(3)
实验操作 预期的现象及结论
取样品,一份加过量稀盐酸,
另一份通入 CO2
无气泡产生,即样品中无 Na2CO3,溶液也不变浑浊,
即无 Ca(OH)2,则溶质只有氢氧化钠
有气泡冒出,溶液不变浑浊,则溶质为 NaOH和
Na2CO3
无气泡冒出,溶液变浑浊,则溶质为NaOH和Ca(OH)2
方法归纳 Na2CO3可用稀盐酸来检验,Ca(OH)2可用 CO2来检验。
考向五 结果开放
【例 5】 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总结或发现许多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知识,例如:
(1)实验室制气装置都要检查气密性。(2)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溶液质量都增加。你还
能总结出哪些规律?试写出两条(不重复课本中已总结出的原理或规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实验操作的角度出发,可寻得“给试管里的液体、固体加热,都要预热”、“点
燃可燃性气体之前均要验纯”等规律。从化学反应条件出发,可以得出“用碳还原金属氧化
物时都需要满足加热或高温的条件”等规律。从化学反应中化合价的变化规律出发,可以得
出“铁与盐酸、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铁的化合价都显+2价”、“复分解反应中,反应
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等规律。
答案:(1)给试管里的液体、固体加热,都要预热;
(2)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均要验纯;
(3)用碳还原金属氧化物时都需要满足加热或高温的条件;
(4)铁与盐酸、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铁的化合价都显+2价;
(5)复分解反应中,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以上任意选 2点即可)。
4
考向六 对实验过程的探究
【例 6】 科学探究是奇妙的过程。在一次实验中,小明不小心把硫酸铜溶液滴加到了盛
有 5% H2O2的溶液中,立即有大量气泡产生。硫酸铜溶液中含有三种粒子(H2O、SO2-4 、Cu2
+),小明想知道硫酸铜溶液中的哪种粒子能使双氧水分解的速率加快。请你和小明一起通过
下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完成这次探究活动,并填写空白。
(1)你认为最不可能的是________粒子,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验实验①产生的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证明另外两种粒子能否加快双氧水分解的速率,还需要进行实验②和③:
在实验②中加入稀硫酸后,无明显变化,说明________不起催化作用;
在实验③中加入________后,会观察到大量气泡,证明起催化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
(4)小明如果要确定硫酸铜是催化剂,还需通过实验确认它在化学反应前后__________。
解析:(1)因为 H2O2溶液中有水,所以水分子不是催化剂;(2)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①中,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3)实验②加入稀硫酸,溶液中有 SO2-4 ,无明显变化,证明
SO 2-4 不起催化作用;实验③中加入的物质应能提供 Cu2+,即加入 CuCl2或 Cu(NO3)2溶液,
有大量气泡产生,证明 Cu2+起催化作用;(4)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都没有改
变。
答案:(1)H2O 双氧水是水溶液,所以水分子不是催化剂
(2)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试管①中,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3)SO2-4 (或硫酸根离子) CuCl2(或氯化铜)或 Cu(NO3)2(或硝酸铜) Cu2+(或铜离子)
(4)化学性质和质量都没有改变
考向七 对物质成分的探究
【例 7】 科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在用一定浓度的硫酸溶液处理废金属材料(主要是生铁、
镀锌铁皮)时,溶液发烫并闻到了刺激性气味,这种反常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的思考,从组成物
质的元素角度分析,他们猜测气体可能是 SO2、CO、CO2、H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该
气体的成分,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Ⅰ.SO2、CO2都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CaSO3难溶于水;
Ⅱ.SO2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并使它褪色,上述其他气体不能。
实验探究:(1)甲同学为了验证处理废金属材料产生的气体中是否含有 CO2,把它直接通
入澄清石灰水,并观察实验现象。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做法不合理,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设计了一套合理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铁架台已略去)。请你从下列试剂中选
择所需药品并完成实验(药品可重复选用):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浓硫酸,无水硫酸铜,碱石灰(假设每步反应都是完全的)。
①写出 E装置中试剂的名称或化学式________。
②若观察到________(填装置序号)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原气体中有 CO2。
③若观察到____________现象,证明原气体中有 H2无 CO。
5
解析:(1)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但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二氧化硫,二氧化硫
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亚硫酸钙沉淀,也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化学反应式是 SO2+
Ca(OH)2===CaSO3↓+H2O,所以甲同学的做法不合理。
(2)①E装置中试剂的名称应该是无水硫酸铜,可以检验经过 D装置后有无水生成,从而
检验氢气的存在。
②要证明原气体中有 CO2,首先装置 A中的试剂应该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可能存
在的二氧化硫,因为二氧化硫也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然后在装置 B中加入澄清石灰
水,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变浑浊,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所以要观察到 B中的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证明原气体中有 CO2。
③D装置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说明有还原性气体存在,E中的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
有水生成,继而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氢气;F中的石灰水没有变化,说明没有二氧化碳生成,
就是说混合气体中没有一氧化碳,就可证明原气体中有 H2无 CO。
答案:(1)SO2+Ca(OH)2===CaSO3↓+H2O
(2)无水硫酸铜 B D装置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且 F中的石灰水没有变化
1.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猜想”,猜想是依据已有知识、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
行合理的假设。下列对“影响食物腐败快慢的因素”的猜想不合理的是( )。
A.温度高低 B.氧气含量 C.食物多少 D.食物种类
2.科学探究中常用到推理的方法。根据下列实验事实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编号 实验事实 实验结论
A 某溶液使酚酞变红 该溶液一定是 NaOH溶液
B 某物质可以导电 该物质一定是金属单质
C 常温下,测定某溶液的 pH=3 该溶液一定呈酸性
D 某气体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该气体一定不含氧气
3.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如下,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前物质的组成属于混合物 B.图中的各物质均属于化合物
C.该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D.该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4.下图是探究铁锈蚀条件的装置。调节 L端与 R端的液面高度一致,塞紧木塞,一周
后观察。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b管中铁钉不会锈蚀
B.L端与 R端液面高度仍然保持一致
C.该实验说明铁锈蚀与空气、水有关
D.若将 a管中的水改为食盐水能加快铁的锈蚀
5.下列曲线正确的是( )。
6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请阅读以下摘自 2012年的《苏州日报》与化学关系密切的信息,并填空。
【资讯 1】据市环境监测站专家分析:5月 4日至 7日,由于阳光灿烂,臭氧(O3)也出来
“作怪”。连续四天的日平均浓度也均超标。臭氧在常温常压下是淡蓝色气体,稳定性极差,
可自行分解为氧气。臭氧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可刺激呼吸道。大气中臭氧浓度超标的原因
是:在静风条件下强烈的阳光就成为氮氧化物的催化剂,从而推高了臭氧浓度,形成污染。
(1)臭氧 “自行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若氮氧化物假定为二氧化氮,
强光条件下促使其分解产生了 O3和 N2,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资讯 2】吴江某公司研发的一层看似普通的白色薄膜,却有超高防水透气、阻燃、抗
菌和耐腐蚀的神奇功能……这种膜的专业术语叫聚四氟乙烯纳米微孔薄膜。由聚四氟乙烯树
脂经特殊设备和工艺制作而成。该树脂是一种超高分子量材料。
(2)制作这种薄膜的聚四氟乙烯树脂[(CF2CF2)n]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108,其 n 值等于
________,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7.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以下是某化学
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反应前后涉及的化合物共有________种,A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分析微观示意图,你能获得的信息还有(各写一条):
宏观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观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1年 3月 11日下午,日本宫城县发生里氏 9.0级大地震,引发的海啸导致福岛核
电站发生重大核事故。
(1)下图为核电站爆炸事故的模拟图。海啸使冷却水不能循环,核燃料产生的衰变热把水
变成水蒸气,堆心中包裹核燃料的锆合金无法被冷却,暴露在水蒸气中,当温度超过 1 200℃
时,锆(Zr)与水蒸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锆(ZrO2)和氢气。大量的高温氢气进入厂房,与厂房
内的空气接触发生了爆炸。
7
①锆(Zr)与水发生反应产生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进入厂房的氢气为什么发生的是爆炸,而不是平静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石岛湾核电站将采用氦气代替水作冷却剂和热传输物质,这样做有什么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日本核泄漏事故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有同学提出如下看法:“科学技术给人类进
步带来了贡献,也带来了灾难,可见,科学技术对人类发展并没有太大意义。”你是否同意
此看法,请谈谈你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化学小实验是我们进一步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重要方式。
(1)图 1 中将 10 mL 红墨水与 10 mL 酒精混合,所得体积小于 20 mL。其微观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 2生成炭黑的实验说明石蜡中一定含有________元素;
(3)图 3中 1、3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
1 0.2012年 4月 15日凌晨,一辆满载浓盐酸的槽罐车在广东南雄市 342省道侧翻,26
吨浓盐酸泄漏,当地消防大队官兵闻讯急赴现场,发现罐体尾部有大量白气冒出,车尾有大
量黄色盐酸滴下,盐酸泄漏的瞬间浓浓的酸雾弥漫,空气中散发着浓烈的酸味……。消防人
员用水稀释泄漏的浓盐酸,同时调运 8 000 kg 石灰对现场进行处理。如果你亲临现场处理,
请你运用所学的知识参与其中。
【事故危害与分析】①盐酸有腐蚀性,会造成环境污染。②挥发的刺激性气味危害人体
健康。
【事故处理方案】
(1)有人提出可用可溶性碱来处理,例如________(填写一种具体物质),理由是________。
(2)另一人提出不同意见,他认为在污染面积较大,不能使用指示剂的情况下,无法确定
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以上讨论,大家决定用盐类物质处理酸液,例如________(填写一种具体物质),
选择这种物质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浓浓的酸雾弥漫,空气中散发着浓烈的酸味”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
【事故处理反思】
(5)若用碱液处理泄漏的酸液,如果仍然不能认定处理后的土壤一定不含盐酸,我们还应
8
该取处理后的土样,______________来进一步确定。
11.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瓶标签受到腐蚀如下图所示,他们对此产生了兴
趣。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究竟是什么?
经过询问实验老师平时的药品保管得知,这瓶无色溶液应该是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
钠、硫酸钠、硝酸钠中的某一种。为了确定该药品,他们首先进行了理论分析:
(1)小明根据标签上的组成元素认为一定不可能是________。
(2)小英提出,碳酸氢钠、硝酸钠也不可能,你认为她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确定该溶液究竟是剩余两种盐的哪一种,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慢慢滴加 BaCl2溶液,静
置一段时间,倾去上层清液,向沉淀中继续滴加
稀盐酸
先出现白色沉淀,后产生大量气
泡
【实验结论】
(3)该瓶无色溶液是________。生成白色沉淀过程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
(4)小强认为上述设计实验还可简化,仍能达到目的。小强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
经查阅资料得知上述五种盐里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溶液呈碱性,其余三种盐的溶液呈中性,
请你再设计一种实验方法,确定该溶液究竟是哪种盐。简述实验操作和现象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录一 初中化学相关知识归纳
1.易错的符号
名称 符号 名称 符号 名称 符号 名称 符号 名称 符号 名称 符号
铝离
子
Al3+ 硫离
子
S2-
碳酸
根离
子
CO
2-3
氧分
子
O2
氢分
子
H2
氯分
子
Cl2
亚铁
离子
Fe2+
硝酸
根离
子
NO-
3
硫酸
根离
子
SO2-4
氧原
子
O 氢原
子
H 氯原
子
Cl
铁离
子
Fe3+ 铵根
离子
NH+
4
氢氧
根离
子
OH- 氧离
子
O2- 氢离
子
H+ 氯离
子
Cl-
2.物质的俗名、学名、化学式归纳(属于纯净物)
俗名 干冰 酒精
火碱、
烧碱、
苛性
钠
熟石
灰、消
石灰
醋酸
生石
灰
纯碱、
苏打
小苏打 水银
学名
二氧
化碳
固体
乙醇
氢氧
化钠
氢氧
化钙
乙酸
氧化
钙
碳酸
钠
碳酸氢
钠
汞
化学
式
CO2
C2H5O
H NaOH Ca(OH
)2
CH3C
OOH CaO Na2CO
3
NaHC
O3
Hg
物质
类别
氧化
物
有机
物
碱 碱
有机
物
氧化
物
盐 盐 单质
9
3.物质主要成分、化学式(属于混合物)
物质
大理石、
石灰石
食盐 铁锈 生铁、钢 石灰水
沼气、天
然气
盐酸
主要成分 碳酸钙 氯化钠 氧化铁 铁
氢氧化钙的
水溶液
甲烷
氯化
氢溶
液
主要成分
的化学式
CaCO3 NaCl Fe2O3 Fe Ca(OH)2 CH4 HCl
4.物质之最
(1)密度最小的气体:H2;
(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H2;
(3)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H2O;
(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N2;
(5)单质硬度最大的物质:金刚石;
(6)熔点最高的金属:W;
(7)导电性最强的金属:Ag;
(8)熔点最低的金属:Hg;
(9)人类冶炼最多的金属:Fe;
(10)最简单的有机物:CH4。
5.元素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O;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Al;
(3)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C;
(4)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O;
(5)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Ca。
6.可作干燥剂的物质
(1)浓硫酸:有吸水性(不能干燥 NH3);(2)固体 NaOH: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不能
干燥 CO2、SO2、SO3、HCl);(3)生石灰 CaO:会和水反应:CaO+H2O===Ca(OH)2;(4)铁粉:
铁与 O2、H2O同时作用生锈(作双吸剂,吸收 O2、H2O)。
7.火焰的颜色:①S在 O2中燃烧——蓝紫色;②S、H2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③CO、
CH4在空气中燃烧——蓝色。
8.常见物质的颜色
(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HCO3、
NaCl、CuSO4(无水硫酸铜)、白磷等,而铁(块状)、镁、铝等大多数金属为银白色固体(汞为
银白色液体);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红色固体:Cu、Fe2O3、
红磷;其他颜色固体:KMnO4为紫黑色、硫为淡黄色、Cu2(OH)2CO3为绿色、CuSO4·5H2O(五
水硫酸铜)和 CuCO3(碳酸铜)为蓝色。
(2)溶液的颜色:凡含 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 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 Fe3+的溶液
呈黄色,其余溶液一般无色。
(3)沉淀的颜色:BaSO4(白色)、AgCl(白色)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CaCO3(白色)、BaCO3(白
色)、Mg(OH)2(白色)、Cu(OH)2(蓝色)、Fe(OH)3(红褐色)不溶于水而溶于酸。
(4)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SO2、HCl;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
CH4、CO;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酒精为有特殊气味的液体);
污染空气的三种主要气体: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
(5)有毒物质:CO(有毒气体);CH3OH(甲醇,有毒液体);亚硝酸钠和甲醛(危害人体健康
的物质)。
9.特殊反应的物质
(1)在空气中能自燃,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的是白磷;
(2)溶于水显碱性的气体是氨气;
10
(3)可使黑色固体 CuO还原成亮红色金属 Cu的还原性气体是 H2和 CO,还原性固体是 C;
(4)遇碘变蓝色的是含淀粉的物质。
10.化学口诀
(1)化合价口诀
一价钾钠氯.
-1
氢银;二价氧.
-2
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
-2
四六硫都齐
全;铜汞二价最常见。
(2)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
――――――――――――――――――――――――――――――――――――――――――→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钾 钙 钠 镁 铝 锌 铁 锡 铅 (氢) 铜 汞 银 铂 金
规律:a.只有排在 H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b.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将排
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指示剂变色口诀:紫色石蕊遇酸变红、遇碱变蓝;无色酚酞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
(4)溶解性口诀
钾、钠、铵盐水中溶;硝酸盐遇水无影踪;盐酸盐(氯化物)不溶氯化银;硫酸盐不溶硫
酸钡;碳酸盐只溶钾、钠、铵;钾、钠、钡(钙)的碱能溶;大部分的酸能溶;微溶物有 Ca(OH)2、
CaSO4、Ag2SO4、MgCO3。
附录二 初中化学方程式汇总
一、氧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
点燃
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
点燃
Fe3O4
(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O2=====
高温
2CuO
(4)铝在氧气中燃烧:4Al+3O2=====
点燃
2Al2O3
(5)铝在空气中形成致密的氧化膜:4Al+3O2===2Al2O3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O2=====
点燃
2H2O
(7)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
点燃
2P2O5
(8)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O2=====
点燃
SO2
(9)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
点燃
CO2
(10)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2=====
点燃
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氧化反应)
(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尾气处理):2CO+O2=====
点燃
2CO2
(2)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2O2=====
点燃
CO2+2H2O
(3)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3O2=====
点燃
2CO2+3H2O
(4)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缓慢氧化:C6H12O6+6O2=====
酶
6CO2+6H2O
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分解反应)
(1)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
K2MnO4+MnO2+O2↑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条件下分解:2H2O2=====
MnO22H2O+O2↑
(3)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KClO3=====
MnO2
△ 2KCl+3O2↑
4.其他(分解反应)
(1)加热分解氧化汞:2HgO=====
△
2Hg+O2↑
11
(2)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
2H2↑+O2↑
二、质量守恒定律(置换反应)
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
△
Cu+H2O
三、碳和碳的氧化物
1.碳的还原性
(1)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
高温
2Cu+CO2↑
(2)焦炭还原氧化铁:3C+2Fe2O3=====
高温
4Fe+3CO2↑
2.煤炉中发生的三个反应
(1)煤炉的底层:C+O2=====
点燃
CO2(2C+O2=====
点燃
2CO)
(2)煤炉的中层:C+CO2=====
高温
2CO
(3)煤炉的上部蓝色火焰的产生:2CO+O2=====
点燃
2CO2
3.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CO2↑+H2O
(2)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制二氧化碳):CaCO3=====
高温
CO2↑+CaO
(3)二氧化碳可溶于水:CO2+H2O===H2CO3
(4)碳酸不稳定在常温下能分解:H2CO3===CO2↑+H2O
(5)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6)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uO+CO=====
△
Cu+CO2
四、金属
1.工业炼铁(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Fe2O3+3CO=====
高温
2Fe+3CO2
2.锌和稀硫酸(实验室制取氢气)Zn+H2SO4===ZnSO4+H2↑
3.铁和稀硫酸:Fe+H2SO4===FeSO4+H2↑
4.镁和稀硫酸:Mg+H2SO4===MgSO4+H2↑
5.铝和稀硫酸:2Al+3H2SO4===Al2(SO4)3+3H2↑
6.锌和稀盐酸:Zn+2HCl===ZnCl2+H2↑
7.铁和稀盐酸:Fe+2HCl===FeCl2+H2↑
8.镁和稀盐酸:Mg+2HCl===MgCl2+H2↑
9.铝和稀盐酸:2Al+6HCl===2AlCl3+3H2↑
10.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
11.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Cu+2AgNO3===Cu(NO3)2+2Ag
五、酸、碱、盐
1.用稀盐酸除铁锈:6HCl+Fe2O3===2FeCl3+3H2O
2.用稀硫酸除铁锈:3H2SO4+Fe2O3===Fe2(SO4)3+3H2O
3.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2HCl+CuO===CuCl2+H2O
4.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H2SO4+CuO===CuSO4+H2O
5.盐酸和消石灰的反应:2HCl+Ca(OH)2===CaCl2+2H2O
6.硫酸和火碱的反应:H2SO4+2NaOH===Na2SO4+2H2O
7.用熟石灰来处理硫酸厂的污水:H2SO4+Ca(OH)2===CaSO4+2H2O
8.碳酸钠与浓盐酸反应:Na2CO3+2HCl===2NaCl+CO2↑+H2O
9.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NaHCO3+HCl===NaCl+CO2↑+H2O
10.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BaCl2===BaSO4↓+2HCl
11.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CO2===Na2CO3+H2O
12.用烧碱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SO2===Na2SO3+H2O
13.用火碱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SO3===Na2SO4+H2O
14.生石灰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CaO+H2O===Ca(OH)2
15.工业上用熟石灰与碳酸钠溶液制烧碱:Ca(OH)2+Na2CO3===2NaOH+CaCO3↓
12
16.用熟石灰检验铵态氮肥(如氯化铵):Ca(OH)2+2NH4Cl△,CaCl2+2NH3↑+2H2O
17.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2NaOH+CuSO4===Cu(OH)2↓+Na2SO4
18.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AgNO3+NaCl===NaNO3+AgCl↓
参考答案
专题提升演练
1.C 影响食物腐败快慢的因素与温度高低、氧气含量和食物种类有关,与食物多少无
关。
2.C 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但不一定是碱溶液;可以导电的物质有金属、
溶液、石墨等;常温下,pH<7的溶液为酸性溶液;若混合气体中氧气浓度很低也不能使带
火星的木条复燃。
3.B 由图中信息知反应物均为单质,生成物为化合物。
4.B 由装置图可知,试管 a中的铁钉处于极易生锈的环境中,一周后试管 a内铁钉生
锈,在生锈的过程中氧气不断消耗,因此试管 a内压强变小,而 b试管中铁钉缺少水,不易
生锈,试管 b内压强不变,所以 U形管内 L端液面上升,R端液面下降。食盐水能使铁生锈
的速率加快。
5.B ①中 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①错;④中中和反应开始时
pH应大于 7,随着盐酸的加入,其 pH应逐渐减小,故④错。
6.答案:(1)2O3===3O2 6NO2强光 4O3+3N2
(2)1×106 24%
解析:(1)臭氧分解生成氧气;反应物为 NO2,条件强光,生成物为 O3和 N2。
(2)(12×2+19×4)×n=1×108,n=1×106,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12×2
12×2+19×4
×100%
=24%。
7.答案:(1)3 CH4
(2)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解析:(1)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结合物质的微观构成,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H4+2O2点燃 CO2+2H2O,A物质为 CH4,本反应涉及的化合物有 CH4、CO2、H2O 3 种。
(2)从宏观方面看,获得的信息有:①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②甲烷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
生成二氧化碳和水;③反应物中有单质(或化合物);④生成物是两种氧化物;⑤甲烷由碳、
氢两种元素组成等。从微观方面看,获得的信息有:①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②1个 CH4
分子由 1个碳原子和 4个氢原子构成;③在化学反应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生成新的分子;
④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等。
8.答案:(1)①Zr+2H2O高温 ZrO2+2H2 ②要点一:氢分子和氧分子大量接触反应;
要点二:空间有限 ③氦气的化学性质稳定,不会和锆发生反应生成氢气
(2)不同意,只要人类正确使用科学技术,就能给人类的发展带来贡献,尽量避免其危
害(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解析:从题给信息可知,锆(Zr)与水蒸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锆(ZrO2)和氢气,从而
不难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不过应注意反应条件和方程式的配平;用氦气代替水作冷却剂,
主要是因为氦气的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不会和锆发生反应生成
氢气,也就不会引起爆炸。
9.答案:(1)分子间有间隔 (2)碳(或 C) (3)溶液变红 酸与指示剂作用
解析:(1)因分子间有间隔;(2)炭黑的主要成分是碳,故石蜡中含有碳元素;1 和 3
两孔中是将紫色石蕊溶液滴加到稀盐酸和稀硫酸中,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10.答案:(1)石灰水 价格低、腐蚀性小等
(2)是否完全反应 反应无明显现象
(3)碳酸钙 能通过现象来判断是否完全反应
(4)可喷洒石灰水
(5)溶解后用 pH试纸
解析:(1)在选用某种碱时,要考虑环保、价格等因素,所以用石灰水较合适。
13
(2)由于石灰水与盐酸反应时无明显现象,有腐蚀性,撒多了会造成污染。
(3)应考虑用与盐酸反应有明显现象的物质,且价格便宜,如石灰石粉末等。
(4)因为该酸雾是盐酸,所以也可以向空中喷洒石灰水。
(5)在题中所说不能确定的条件下,即可选用 pH试纸来检验。
11.答案:(1)NaCl
(2)这二者的化学式中 Na元素的右下角不会有 2
(3)Na2CO3 BaCl2+Na2CO3===BaCO3↓+2NaCl
(4)取少量无色溶液样品于试管中,慢慢滴加稀盐酸
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 pH试纸,将样品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
比较,测得溶液 pH大于 7(或取少量无色溶液样品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观察到溶
液变红等)
解析:(1)由标签中信息可知:该溶液是含氧元素的钠盐,故不可能为氯化钠;(2)该
分子中含有 2个钠原子,故不可能是碳酸氢钠、硝酸钠;(3)滴加 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该沉淀溶于稀盐酸,说明沉淀是 BaCO3,该溶液为 Na2CO3溶液;(4)滴加稀盐酸,可用 pH
试纸、酚酞试液来鉴别。
相关文档
- 中考化学总复习(人教版)阶段检测3(附2021-11-118页
- 中考化学总复习(人教版)精讲精练:第42021-11-1119页
- 中考化学总复习(人教版)阶段检测4(附2021-11-1110页
- 中考化学总复习(人教版)精讲精练:第92021-11-1116页
- 中考化学总复习(人教版)精讲精练:专题2021-11-1112页
- 中考化学总复习(人教版)精讲精练:第82021-11-1114页
- 中考化学总复习(人教版)阶段检测1(附2021-11-118页
- 中考化学总复习(人教版)精讲精练:专题2021-11-119页
- 中考化学总复习(人教版)精讲精练:第72021-11-1014页
- 中考化学总复习(人教版)精讲精练:专题2021-11-10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