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83 KB
- 2021-11-1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01.概括类问题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看文章的标题, 文章的标题往往就是全文的线索;其次是关注文中反复出
现的关键词语,这个词语一般也就是文章的线索。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文段)的内容。
首先要明白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个要素,然后根据“(何时、何地)谁 干什么 结
果怎样”或者“什么 怎么样”的思路组织语言。准确、清楚、简洁,不要把概括内容变成
了原文复述。
概括议论文或说明文文段的内容,抓段落中心句。一般说来,议论文、说明文的段意是通过
中心句来表现的。中心句的位置往往在一个文段的开头(起提领作用),或在结尾(起总结作用)
有时也在中间。
3.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的特点(优点、用途)。
此类题经常出现在说明文中,答案往往不止一点,而且一般分散在文中,需要进行提取加工。
首先要分析文章结构,注意段中的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
外”等词语,这些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几点特征。另外,在找到一点特征后,还要看看下面
几段的相同位置句,答案往往就隐含在那里,看分值答题,注意不要遗漏。
4.提取文中的某句话,然后问为什么,原因是什么?
把题干代入原文,答案一般就在原文语句处附近。可以直接用文中相关句子作答,也可以对
提取出来的关键词进行加工。
02.鉴赏类问题
1.本文的标题有何作用?
标题通常有以下作用:(1) 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明主旨(突出
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需注意的是回答时不能全部照搬,
需根据文章的内容灵活套用)。
2.文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好处、妙处)?
一般有固定的答题思路:(1)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什么,(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情状),
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性格)。
(2)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某人(某物)……的特点、情态(或描绘出一幅……样的场景),
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或对文中的画线句进行赏析,请说说画线句
子的表达效果。
此题的答题思路:分析该句的修辞作用+具体语境作用。
常见修辞答题如下:
比喻:用(事物)比喻(事物),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情态),表达了(人物)……的情感。
拟人:把**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的情状(描绘出……的画面),写
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烈,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人物)……的感情。
夸张:夸大 (或缩小)了(事物)的大小(长度、速度、性能等)、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态度(观点、情感)。
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
起了对……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引用:(1) 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
是为了说明……);(2)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对偶:使文章节奏鲜明,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4.某段在文中起何作用?
先弄清该段落在文中的位置,再分析其作用。
在文章的开头:①引出下文;②开头点明故事所要描写(说明、议论)的对象;③照应文章标
题;④设置悬念,吸引读者;⑤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作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
在文章中间:①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②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作铺垫),推动情节的
发展。
在文章的结尾:①总结全文;②解释全文主旨;③照应前文;④照应文章标题;⑤引人深思。
(需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个答案全部都写上,而是根据具体情况套用适用的答案)
5.文中画线句(某段)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先分析属于何种描写手法,然后分析其作用:①人物描写(肖语动心):表现了人物**的特点,
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品质);②环境描写:烘托了一种**的气氛,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思
想感情(心理)
6.请分析文中**的形象或文中的**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从文中检索关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提取出关键词来分析人物性格,并对结
果进行加工合并。
7.文章运用了对比(伏笔、象征等的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对比、象征、伏笔、照应等,每一种表现手法都有其特定的作用。
对比:**和**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人物(事物)……的特点。
象征: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伏笔: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令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故事情节)更加严密。
烘托、渲染:常用来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感情、突出主题。
03.深层次含义理解类问题
1.分析本文标题的含义。
此类题首先需找出标题中的关键词语,先回答它字面上的意思,即其本意。然后联系文章的
主旨,说出这个词语的寓意,便可得出其深层含义。
2.说说你对加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首先找到词语在原文中的位置,然后弄清上下句具体语境,弄清这个词语所包含的寓意,即
可得出答案。
3.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含义的理解。
理解句子的含义一般有两种答法:①将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和具体语境或文章的主旨联系起来,
然后用浅显的语言表述;②解释这个句子为什么这么说,这么说的原因是什么。
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读完本文后的启示。
此类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回答此类问题时,只要符合题干的要求,联系文章的内容,有具体
的事例说明,表述合理即可。
04.诗歌答题模版
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 概括氛围 分析思想感情 点出境界特点
2.手法类:揭示手法 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 思想感情 作用效果(对读者、意境、中心
等的效果)
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思想感情 作用效果
4.炼字类:该字的本来意义及在句中的含义 技巧(活用、倒装、手法) 放入句中描述景象
意境感情(作用效果)
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 结构作用
6.感情类:运用什么手法 通过 XX 内容 抒发(寄寓/揭露)XX 感情
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 各句内容 通过 XX 手法 抒发 XX 感情 评价
8.鉴赏类:写了什么 怎样写的(技巧 语言风格 字句特色) 表达效果(感情)
9.形象类:找到诗句 分析基本含义(形象类型 特点) 为何要写(主旨) 作用效果
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 深层含义
现代文答题模版
1.开放型试题:评 引 析 结
2.谈看法或补叙结尾:感悟 引申
3.原因题: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
4.词语的表达作用:形象性 感情性 精确性 结构性
5.联想感悟型:
A.感:根据文本,联系全文 B.悟:联系实际,结合自身,另举一例,提出建议
6.句子的作用:
A.思想内容上:联系本句含义 突出强调内容或揭示段意 联系中心、态度、感情 用了修辞
或表现手法的要揭示表达效果
B.结构上: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伏笔、渲染气氛、照应前文、总结上文、使结构严谨、承
上启下、揭示文章脉络层次
7.关键句子理解:抓句中关键词 联系上下文(文体、结构、中心等)
8.写 X 为什么要从 Y 写起:揭示 X 与 Y 的关系 引出写作主体 突出主体特点
9.怎样论证:论证方法 论证过程
积累-现代文
1.长句:A 容量大,气势盛 B 能细致严密地说明事物 C 表达复杂丰富的感情
2.短句:A 句子短,简洁明快,干脆有力 B 音节少,停顿多,容易造成一种急促的气势 C
便于表达丰富的情绪,强烈的感情
3.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小说中):A 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 B 推动(或衬托)情节
发展 C 象征意义 D 交代背景(时间、地点等)
4.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散文中):A 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 B 抒写美 C 抒发作者情
感 D 作为串时间的线索 E 见证历史沧桑
5.文学作品中的环境包括:A 具体的风景描写 B 生活和社会环境 C 社会历史背景及时代特
征
6.文学作品的形象:A 人物的性格特征 B 人物的精神风貌 C 人物的思想特征 D 人物形象的
社会或时代意义
7.第一人称:A 亲切自然 B 自由直接 C 真实生动
8.第二人称:A 呼告抒情,动人亲切 B 便于感情交流 C 充满气势,态度鲜明 D 自由灵活
9.第三人称:A 直接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 B 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 C 显得客观冷静
10.肖像描写:以形传神,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11.动作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特征及内心世界
12.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13.心理描写:A 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B 使形象更为丰满充实
14.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15.工笔细描:精雕细刻,丝毫毕现,具体生动
16.细节描写:A 真实精细 B 传神鲜明
17.插叙:A 丰富内容 B 深化主题 C 使事件曲折有致 D 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 E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时间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
18.倒叙:A 设置悬念,增加兴趣 B 读起来波澜起伏
19.直接抒情:淋漓尽致
20.间接抒情:A 表达含蓄,含而不露 B 韵味悠长(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21.开头段:A 提出话题,领起下文 B 点明主旨,统摄下文 C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D 蓄势
(张本(即伏笔)、铺垫、照应、对比),奠定感情基调 E 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 F 使文
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 G 与结尾呼应,强调主旨
22.过渡段:A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有时只开启下文) B 引发议论,揭示主旨 C 衬托作用
D 渲染、烘托气氛 E 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
23.结尾段:A 照应主题,呼应开头 B 收束全文,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卒章显志 C 升华感
情,耐人寻味,启人思索
24.线索:环环相扣,结构紧凑
25.照应:A 构成一条贯穿全文的情感线索,使文章结构紧凑 B 呼应文题
26.举例:A 具体实在,易于接受 B 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C 丰富文章内容 D 表明 XX 观点
27.多方面对比的作用:A 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 B 使主旨的内涵更加丰富 C 内容表
现更加集中
28.侧面烘托:A 给人如临其境的现场感 B 从侧面烘托 XX 的 XX 特征
29.引用:A 具有文学味 B 丰富文章内涵 C 引起读者兴趣 D 表明 XX 观点
30.长短句间杂:读起来错落有致
31.叠词:A 强调 XX B 读来琅琅上口,有音乐美
32.记叙文中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的目的和意义
33.说明文中的描写、文艺性笔调:点染作品,使之生动形象
34.人物对话描写:A 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 B 促进故事情节发展
35.引用传说故事:A 增强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神秘性 B 丰富文章内容 C 引起读者兴趣 D
含蓄地引出、表明 XX 观点
36.引用诗歌:A 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 B 丰富文章内容 C 引起读者兴趣
D 含蓄地引出、表明 XX 观点
37.引用名言:A 增强说服力 B 丰富文章内容 C 引起读者兴趣 D 表明 XX 观点
38.描写方法包括:A 正、侧面 B 工笔、白描 C 多角度描写 D 动静结合 E 点面结合 F 寓情于
景、情景交融 G 一些修辞、表现手法
记忆口诀为:正侧工白多点面,动静景情修表现
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冗长为简洁
2.借代:A 引人联想 B 形象突出、特点鲜明、生动 C 在表情达意上更得体、含蓄、别致
3.比拟:A 语言生动形象,蕴涵丰富 B 色彩鲜明,描绘形象,印象深刻 C 感情强烈,引起
共鸣
4.夸张:A 突出本质、特征,引人联想 B 烘托气氛,语言生动形象,增强感染力 C 感情强
烈,引起共鸣
5.对偶:A 便于吟诵,易于记忆 B 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C 对比强烈,褒贬分明
6.排比:A 句式整齐,节奏匀称 B 文章贯通,语势强劲 C 集中内容,加重感情 D 条分缕析,
说理严密透彻,抒情酣畅淋漓
7.设问:A 提醒注意,引起思考 B 突出内容,变化波澜 C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D 增强说服
力和表达效果
8.反问:A 强化语气,强调内容 B 增强表达效果,表达强烈感情 C 引起思考,余音回荡
9.反复:A 写景抒情感染力强 B 承上启下,层次清晰 C 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印象
10.起兴:A 渲染气氛,定下感情基调 B 统摄全诗,引出故事 C 激发读者想象 D 化实为虚,
形象生动
11.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更有趣
表现手法的作用
1.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比兴、对比、象征、用典、烘托、虚实结合(记忆口诀为:比用对象
烘虚实)
2.象征:A 言在此而意在彼,内涵丰富 B 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3.衬托:突出事物特点
4.先抑后扬:在变化和反差中突出事物特点
5.借景抒情:A 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 B 营造氛围 C 委婉含蓄地表达 XX 思想感
情
6.融情于景:A 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 B 营造氛围,创造意境 C 表达 XX 思想感
情 D 含而不露,韵味悠长,使人想象于无穷之境界
7.反讽:突出强调,深化主题
8.托物言志:A 富有暗示性、朦胧性,意在言外 B 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9.虚实相生:A 二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转化,可以达到虚实相生的境界 B 丰富诗中的意
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10.化用典故:A 赋予文章语言的雅趣 B 赋予文章铺垫和仿拟对象,增强古今对照的效果 C
丰富文章内涵
11.意象组合:A 最大限度地增强了诗歌意象的密度和诗歌的力度 B 使诗中的意象鲜明突出
C 为读者提供了联想与想象的广阔天地和咀嚼回味的余地。
06 结构安排的特点:照应、层层深入、烘托铺垫、对比、承上启下、悬念、伏笔
记忆口诀:层承对照烘悬伏
积累-诗歌
1.对仗:A 显示语言的对称美 B 达到意境美和韵律美的完美结合
2.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韵律美
3.拟声词:A 使诗文更生动形象 B 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4.表颜色的词:A 表现心情 B 增加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 C 渲染气氛
5.语言特色的类型包括: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
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
记忆口诀:清平明辞委,简沉浑多明
6.景物描写角度:A 空间变化(远近高低)、时间变化 B 动静 C 视、听、嗅觉 D 虚实 E 正、
侧面 F 色彩、形状、声音。
相关文档
- 2021年中考数学必考知识点《不等式2021-11-116页
- 道德与法治中考全真模拟试卷二2021-11-1134页
- 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18章电功率单2021-11-1115页
- 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9-3安全用电与2021-11-119页
- 备战2021 中考科学 精讲精练 专题2021-11-1126页
- 【中考历史真题、含答案、word可以2021-11-118页
- 2021年九年级中考数学复习《一次函2021-11-118页
- 新部编版浙江省湖州市2019年中考道2021-11-116页
- 四川省雅安市2013年中考化学试题(wo2021-11-1114页
- 备战2021 2020中考化学真题 考点72021-11-11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