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50 KB
- 2021-11-1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安徽省蚌埠六中 2013—2014 学年度第一学期 11 月阶段检测
九年级语文试卷
2013 年 11 月
(本卷满分 120 分,含卷面 5 分 考试时间:120 分钟)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27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8 分)
(1)愿将腰下剑, 。
(2)月黑雁飞高, 。
(3) , 春风不度玉门关。
(4)蒌蒿满地芦芽短, 。
(5)关关雎鸠, 。 窈窕淑女, 。
(6)蒹葭苍苍, 。 , 在水一方。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8 分)
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 、
、 、 ,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
律。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 )
滤过心田,冲走污 gòu,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暇想。啊,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
中。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孕育生机,滋润万木,
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 分)
汩汩( ) 污 gòu ( )
(2) 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2 分)
(3) 请将“死亡”、“诞生”、“繁衍”和“成长”这四个词语按顺序放在选段中。(4 分)
3.名著。(2 分)
英国作家________所写的《格列佛游记 》一书,描述了主人公先后游历小人国、大人国、
飞岛国、_______等国的情形,曲折地表达了对 18 世纪英国社会现实的讽刺。(2 分)
4.语言运用与专题。(9 分)
(1)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再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每句 2 分,共 4 分)
山间的清泉,你何必与遥远的大海比浩瀚呢?你自有你的清纯。
路边的小草,你何必____________________?你自有你的____________________。
天上的星星,你何必____________________?你自有你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5 分)
学习了“气象物候”专题,相信你一定会有不少收获,请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 写出“二十四节气”中的任意三个节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
② 《看云识天气》中说“云能够帮助我们识别阴晴风雨,预知天气变化”,我们可以通过观
察晕、华、虹、霞的位置,色彩,形状,预测天气情况,请任选一个写出两句与之相关的谚
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二、阅读(4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 陌上花开缓缓归 (13 分)
①阳春三月,风和日暖;信步城外,看陌上之杨柳依依,野花绚烂,身心不由得轻爽而
浪漫。
②漫步陌上,只因陌上花开;花朴素而恬淡,不落尘俗。“三月风情陌上花”,是花在
其中生命得以璀璨,人在其中心情得以畅然的一种意境。这意境,枝繁叶茂,从古代长到现
代,不枯不衰;又如水,岁岁年年,流淌在阡陌之上。不知迷醉过古今多少王公贵族、粉黛
佳丽、骚人墨客、凡男俗女。三月陌上花,让人爱,让人痴,恍惚人的骨子里头都沉淀了花
的影子,花的风韵。
③陌上花开,如果没有从俗累的生活中走出来,悄然伫立阡陌并为陌上风情陶醉的人,那
么花开也寂寞,风情也苍白。于是,一句“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不知被多少人吟诵了多
少遍。人归缓缓,那花便有灵性,便开得执著,陌上风情也被撩拨得浓郁而热烈。
④那是春天里一幅最美妙的图画:在后宫粉黛的簇拥下,一位美若天仙、仪态雍容的贵
夫人,款摆腰肢,走在一千多年前江南临安的阡陌上,这时一骑快马飘然而至,驿者把一封
信递给贵夫人。原来是吴越王嘱爱妃只管消受春色,不必急着回宫,“陌上花开,可缓缓归
矣”。缓缓归,缓缓归,多么柔情的一句话!
⑤只是再柔情、再体贴的话,也难使国家逃脱倾覆的恶运,怜美惜春的柔情敌不了剑戟
弓弩的无情。吴越王烟逝,爱妃云去,留下一个美丽的故事游荡在临安陌上,供人凭吊。在
吴越国“国除”百十来年后的一个秋天,诗人东坡来到了临安,历史似乎特意安排东坡在秋
天踏上临安的土地,陌上春天花开,秋天花亦开,只是春天的骨子里透出的是柔情,而秋天
的骨子里透出的却是萧瑟。东坡怅对古人,一番凭吊,三首《陌上花》在胸中郁结,一吐为
快。“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诗人一唱三叹之中,浸染着人事盛衰的感慨。
陌上花,就这样开在历史的车辙中,栉风沐雨,浸透艳丽与沧桑,令人唏嘘不已。
⑥漫步陌上,我把“缓缓归”当作人类面对大自然所共有的心境去感怀,当然,东坡透
过陌上花开而生发的历史感悟,更以一种强劲的力量震撼着我的心灵。
⑦我几乎要拜倒在陌上花的面前了。我突然觉得这一束束、一丛丛开了又落、落了又开
的陌上花,简直就是为了人类的历史与文化而开而落。我不敢说我可以触摸历史与文化,但
我可以深情地抚摸陌上这些娇嫩而又顽强的花朵。陌上花开缓缓归,这不仅意味着悠闲、诗
意,而更大的意义在于,让我们的心灵在恬静的陌上花开中恬静如花,回归自然,回归人类
的历史与文化。
⑧缓缓归,缓缓归。披一袭“三月风情”,再采一束“陌上花”,缓缓归。
⑨缓缓归矣,我心已是陌上花开。
5.“人归缓缓,那花便有灵性,便开得执著,陌上风情也被撩拨得浓郁而热烈”,对这句话
应如何理解?(3 分)
6. 陌上花,明明开在陌上,为什么说它“就这样开在历史的车辙中,栉风沐雨,浸透艳丽与
沧桑,令人唏嘘不已”? (3 分)
7.请分别解释以下两句话在文中的意思:(1)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2)缓
缓归矣,我心已是陌上花开。(4 分)
8.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3 分)
A.本文以陌上花开为线索,将景物描写、历史故事和心情感悟融为一体。
B.作者借陌生花开的春日景色,来抒发其对自然、历史和文化的感悟。
C.文中引用吴越王与爱妃的故事,说明统治者追求享乐是导致国破家亡的重要原因。
D.作者在结尾部分呼唤回归自然,意在表明自己早已厌倦了喧嚣的城市生活。
E.本文语言优美,感情真挚,本文穿插一些古诗名句,增加了文章的内涵和文采。
[二] 每人都来传递“正能量” (陈鲁民)(15 分)
①英国心理学大师理查德·怀斯曼的《正能量》出版后,“正能量”成为最受大家欢迎的
流行语。所谓“正能量”,即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鼓舞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
动力和感情。“正能量”给人向上的信心和希望,鼓舞人不断追求幸福生活,人人需要,多多
益善,但却需要全社会共同创造,相互传递。
②印度前国会著名议员梅农,出身贫寒,当年他初到新德里时,刚下火车,便遭贼窃,
被洗劫一空。绝望中,他求救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锡克教徒,请求暂时借他15 个卢比,他问
地址,以便日后还钱。老教徒摆摆手说,在你的有生之年,你可以把这笔钱还给任何一个有
求于你的陌生人。梅农始终记着老教徒信任的嘱托,直至逝世,他对有求于他的陌生人,都
会提供 15 卢比的资助。有意思的是,他的一个助手也仿效他的做法,而助手的儿子也学着父
亲去帮助别人。其中一个被助者把此事写成文章发表在报纸上,这个传递正能量的故事,便
流传更广更远。这个故事,可以给我们许多启发和教益。
③ A 我们都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每个人都在传递正能量活动中自觉不自觉地扮
演着一个角色。比如那位锡克老教徒,是传递正能量的发起人,精神最为可敬,梅农议员和
他的助手以及助手的儿子,则是正能量的忠实传递者,也颇难能可贵。然而,还有一种人,
是“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的杨朱之徒,对别人的帮助和支持一概来者不拒,却不肯为别人
送去一点正能量,正能量的传递到他那里就戛然而止。我们若能做一位正能量的发起人,那
自然是最为光荣的,退而求其次,也应做一个正能量的忠实传递者,无论如何,不要让正能
量的传递中断在你的手里。
④ B 正能量的传递,就投入和产出之比,可以说是世界上社会效益最好的一项活动。
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其影响之大自不必说,就是平时生活中一个亲切的微笑,一句和颜悦
色的问候,一次热情周到的服务,或给老人让个座,帮盲人过马路,扶起摔倒的孩子,举手
之劳,片刻之功,也同样可以使人感到正能量无比,并影响到他也去把正能量传递给别人。
比如,坐过劳模李素丽公交车的乘客,接受了她热情周到的服务,一天都会暖洋洋的,也可
能会用同样好的心情和态度去服务他人,传递正能量。而被人民好公仆吴天祥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精神感动的居民们,也会很自然地把对吴天祥的感激之情用于自己的工作上,去奉献
正能量给别人……他们都在积极地发起或传递正能量,在他们周围,就形成了一个个充满温
馨友爱的小环境,而这样的小环境多了,社会的大环境也会越来越好。
⑤ C 我们正在建设和谐社会、美丽中国,需要源源不断的正能量作为动力支持,以使
人们心态更加积极、阳光,风气更加淳朴、和善。那么,每个人都应力争做一个正能量的发
起人或传递者。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做到“力到处,常行好事;力欠处,常有好心”,
就值得称道嘉许,就是一个合格的正能量传递者。那么,坐而论道,不如身体力行,让我们
大家都投入传递正能量的队伍,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传递正能量,就从每天早晨开始,从每
件小事开始。
(选自 2013 年《长沙晚报》)
9.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分)
10.什么是“正能量”?为什么要传递正能量?通读全文,试归纳。(4 分)
11.第③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
12.根据文章内容,将“著名学者巴锡尔说过:‘一件善行永不会枉费——播撒殷勤,将收
割友谊;传播温暖,将收获爱心。’”这句话放在原文中的_____________处(从 A、B、C 中选
择一个)。(2 分)
13. 理解“力到处,常行好事;力欠处,常有好心”这句话的含义。(4 分)
[三]桃花源记(15 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
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
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
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 分)
(1)悉如外人 ( ) (2)便要还家( )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4)寻向所志( )
15.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6.《桃花源记》中与陆游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一个成语
是: 。“黄发垂髫”中“黄发”指 ;“垂髻”指 。(3 分)
17.“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4 分)
三、写作(45 分)
18. 也是一种享受
[提示与要求]
(1) 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 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3) 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 500 字。
2013—2014 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检测
九年级语文答案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27 分)
1.(8 分)(1)直为斩楼兰(2)单于夜遁逃(3)羌笛何须怨杨柳(4)正是河豚欲上时(5)
在河之洲;君子好逑(6)白露为霜;所谓伊人(每空 1 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空
不得分)
2.(8 分) (1)ɡǔɡǔ,垢 (2) 暇想 遐想 (3) 诞生、成长、繁衍、死亡
3.(2 分)斯威夫特;慧骃国
4.(9 分)(1)略(2)①略②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棉花云,雨快临(或其他“看云识
天气”的谚语都可以)
二、阅读(43 分)
[一] (13 分)
5.(3 分) 人脱离俗累,心态从容,用陶醉欣赏的心情去看花,(2 分)才能感到花是具有灵性
富有生机的,看花才是有情趣的事情。(1 分)(答不出原因此题不得分)
6.(3 分)作者在追思吴越王与爱妃的故事和咀嚼东坡的诗句后,产生了落花有意、岁月无情、
世事沧桑的感慨。
7.(4 分)(1)这句话是说景色依旧,物是人非,表现出东坡伤感和无奈的心情。(2)这句
话是说踏花归来,作者觉得感情得到了陶冶,心灵受到了净化,似乎自己已经和灿烂的春光
融为一体了。
8.(3 分) CD(C 中引用吴越王与爱妃的故事意在表明:其一,陌上花开有永久的迷人魅力。
其二,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的真情值得赞美。D 根据文意,呼唤回归自然,是提倡人们挤出
时间,从俗累的生活中走出来,到美丽的大自然中去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二] (15 分)
9.(2 分) 每人都来传递“正能量”。
10.(4 分)“正能量”,即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鼓舞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
力和感情。(1)“正能量”给人向上的信心和希望,鼓舞人不断追求幸福生活,人人需要,多
多益善。(2)正能量的传递,会使社会的大环境越来越好。(3)建设和谐社会、美丽中国的
需要。
11.(3 分) 运用了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有力地论述了每个人应做一个正能量的发起人
或忠实传递者这一道理。
12.(2 分)B
13. (4 分) 这句话的含义是:在自己的能力内,要常做好事;对不在自己能力内发生的事,
要常存好心。需要源源不断的正能量作为动力支持,以使人们心态更加积极、阳光,风气更
加淳朴、和善。
[三] (15 分)
14.(4 分) (1)全部、完全。(2)通“邀”,邀请。(3)与世隔绝之地。(4)标记。
15.(4分) (1)(只见那)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幽美的池塘,以及
桑树,竹林这类的东西。(2)(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就更不用
说魏、晋了。(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16.(3 分) 豁然开朗;老人,小孩。
17.(4 分)为了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意愿。或:为了寄托美好理想,追求
自由生活。
三、写作(45 分)
18. 略
相关文档
- 2020-2021学年湖南株洲九年级上语2021-11-106页
- 2020-2021学年河北邢台九年级上语2021-11-105页
- 2020-2021学年福建莆田九年级上语2021-11-106页
- 九年级上语文2018部编版版2016部编2021-11-0643页
- 2020-2021学年山东日照九年级上语2021-11-068页
- 九年级上语文教学计划2021-04-222页
- xx年九年级上语文教学工作总结2021-04-204页
- 语文计划总结之九年级上语文教学计2021-04-203页
- 语文计划总结之九年级上语文教学工2021-04-193页
- 2020年九年级上语文教学工作总结2021-04-19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