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 MB
  • 2021-11-12 发布

徐州专版2020中考化学复习方案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第03课时性质活泼的氧气课件

  • 5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 3 课时 性质活泼的氧气 第 2 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 考试要求 】 1. 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 (A) 2. 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B) 3. 知道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A) 4. 能结合实例说明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C) 5. 初步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B) 6. 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B) 7. 知道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重要作用。 (A) 考点一 空气的成分与氧循环 1. 实验证明 , 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 , 通常情况下 , 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1) 空气中各组分气体及其体积分数 组分气体 体积分数 氮气 (N 2 )        氧气 (O 2 )        稀有气体 ( 氦、氖、氩等 ) 0.94% 二氧化碳 (CO 2 )        其他气体和杂质 0.03% 78% 21% 0.03% (2) 氮气的用途 用作粮食、瓜果的保护气 ( 化学性质不活泼 ); 用于制氮肥 ; 液氮用于冷冻麻醉。 2.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1) 产生氧气 :        。   (2) 消耗氧气 :            、           。   光合作用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化石燃料的燃烧 易错判断 (1) 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一定保持不变 (    ) (2) 由于燃料燃烧等 , 导致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逐年减少 (    ) × × 考点二 氧气的性质与用途 1. 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 ,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 , 密度比空气         ,       溶于水。液态氧和固态氧的颜色均为     色。   稍大 ( 或略大 ) 淡蓝 不易 2. 化学性质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 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物质 现象 化学方程式 或结论 备注 (1) 木炭 (    色   固体 ) ①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     光   ② 生成的气体能 使        变浑浊   ③ 放出大量的热 ____________________  燃着的木炭应 由上而下      伸入集气瓶中 , 有利于充分反应 , 防止气体受热逸出   黑 白 澄清石灰水 C+O 2 CO 2 缓慢 (续表) 物质 现象 化学方程式 或结论 备注 (2) 铁丝 (     色固体 ) ① 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        ② 生成     色固体   ③ 放出大量的热 _____________________ 火柴 梗的作用是        , 火柴梗快要燃尽时 , 再伸入集气瓶中 , 防止火柴梗燃烧消耗过多氧气 ; 事先在集气瓶底放少量水或细沙目的是          银白 火星四射 黑 3Fe+2O 2 Fe 3 O 4 预热 ( 或引燃 ) 防止瓶底炸裂 (续表) 物质 现象 化学方程式 或结论 备注 (3) 蜡烛 ( 主要 成分是 石蜡 ) ① 在氧气中燃烧时发   光   ② 瓶壁上有        ③ 生成的气体能使       变浑浊   ④ 放出大量的热 结论 : 石蜡的组成中一定 含有      元素    为了便于检验生成了水 , 此过程中的氧气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白 小液滴 澄清石灰水 氢、碳 3. 用途 (1) 供给呼吸 , 如用于潜水、登山等。 (2) 支持燃烧 , 如用作火箭的助燃剂、气焊和气割、炼钢等。 4. 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 (1)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2) 氧化反应都是      热反应 , 根据剧烈程度又可分为剧烈氧化反应 ( 如燃烧 ) 和缓慢氧化反应 ( 如铁的锈蚀、呼吸作用、食物腐烂等 ) 。   放 易错判断 (1)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 产生白色火焰 , 生成二氧化碳 (    ) (2) 氧气具有可燃性 , 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    ) (3)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 , 生成黑色固体 (    ) × × × 考点三 氧气的制法 1.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药品 高锰酸钾 ( 暗紫色固体 ) 氯酸钾 ( 白色固体 ) 和二氧化锰 ( 黑色固体 ) 过氧化氢 溶液和二氧化锰 化学 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 装置 固体加热型 固 液常温型 2KMnO 4 K 2 MnO 4 2KClO 3 2KCl+ 2H 2 O 2 2H 2 O+O 2 ↑  +MnO 2 +O 2 ↑ +3O 2 ↑ (续表) 药品 高锰酸钾 ( 暗紫色固体 ) 氯酸钾 ( 白色固体 ) 和二氧化锰 ( 黑色固体 )  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步骤 “查” “装”“定”“点”“收”“离”“熄”可简记为“茶庄定点收利息” ( 用排水法收集时 ) 组装 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药品 ( 先固后液 ) →收集→验满→存放 收集 装置 向上 排空气法    排水法 (续表) 药品 高锰酸钾 ( 暗紫色固体 )  氯酸钾 ( 白色固体 ) 和二氧化锰 ( 黑色固体 )  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验满 用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用排水法收集时 , 若   ,   说明 氧气已经集满 放置 方法 集满氧气的集气瓶     放在实验台上   检验  将带火星的木条          , 若木条      , 证明瓶内气体是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 若木条复燃 , 说明 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 正 伸入集气瓶中 复燃 氧气已经集满 2.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 (1) 试管口应塞           ,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 试管口应       倾斜 , 防止冷凝水回流 , 使试管炸裂。   (2) 伸入试管内的导管 , 只需        , 便于气体排出。   (3) 加热时 , 先移动酒精灯使试管均匀受热 , 然后再集中对药品部位加热。 (4)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 , 应等导管口的气泡      冒出时方可收集 , 以防收集的氧气不纯 ; 实验结束时 , 应先将      移出水面 , 再       , 防止水倒流 , 使试管炸裂。   (5)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 , 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 , 防止收集的氧气不纯。 一团疏松的棉花 略向下 刚刚露出橡皮塞 连续均匀 导管 熄灭酒精灯 3. 催化剂 (1) 定义 : 在化学反应中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 但本身的      和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2) 要验证某一物质是否为某一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 应抓住三方面 , 即该物质是否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在反应前后质量是否改变、化学性质是否改变。 4. 氧气的工业制法 利用液氮、液氧的      不同 , 采用         的方法制取氧气 , 先蒸发出来的是   ,  该变化属于      变化。   质量 化学性质 沸点 分离液态空气 氮气 物理 易错判断 (1)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时 ,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 木条复燃则已满 (    ) (2) 没有催化剂 , 过氧化氢就不能分解生成氧气 (    ) (3) 在相同条件下 , 加入催化剂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    ) (4) 二氧化锰是一种黑 ( 灰黑 ) 色固体 (    ) × × × √ 化学方程式网络构建 图 3-1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⑧   ;  ⑨   ;  ⑩   ;  2KMnO 4 K 2 MnO 4 +MnO 2 +O 2 ↑ 2KClO 3 2KCl+3O 2 ↑ 2H 2 O 2 2H 2 O+O 2 ↑ 2H 2 O 2H 2 ↑ +O 2 ↑ 6CO 2 +6H 2 O C 6 H 12 O 6 +6O 2 3Fe+2O 2 Fe 3 O 4 2Mg+O 2 2MgO 4Al+3O 2 2Al 2 O 3 2Cu+O 2 2CuO 2C+O 2 2CO ⑪   ;  ⑫   ;  ⑬   ;  ⑭   ;  ⑮   ;  ⑯   ;  ⑰   ;   C+O 2 CO 2 S+O 2 SO 2 4P+5O 2 2P 2 O 5 2H 2 +O 2 2H 2 O 2CO+O 2 2CO 2 CH 4 +2O 2 CO 2 +2H 2 O C 6 H 12 O 6 +6O 2 6CO 2 +6H 2 O 对点演练 1. 下列有关氮气的用途中 , 错误的是 (    ) A. 制造氮肥 B. 直接作燃料 C. 作灯泡填充气 D. 作瓜果保护气 题组 1  空气的成分与氧循环 B 2. 空气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质量的 21% B. 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 (PM2.5) 的多少不影响人体健康 C. 空气中氧气的消耗途径之一是化石燃料的燃烧 D. 二氧化碳是空气污染物 [ 答案 ] C [ 解析 ]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21%; 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 (PM2.5) 含量越高 , 对人体健康影响越大 ; 氧循环包括氧气的产生和消耗 , 化石燃料燃烧、呼吸作用等都能消耗氧气 ; 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之一 , 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3.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O 2 可以支持燃烧 B.O 2 可用排水法收集 C.O 2 可用于医疗急救 D. 细铁丝在 O 2 中燃烧生成 Fe 2 O 3 题组 2  氧气的性质与用途 D 4.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 发出白光 , 生成二氧化碳 B.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 产生淡蓝色火焰 C.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 生成白色固体 D. 硫在空气中燃烧 , 发出淡蓝色火焰 [ 答案 ] A [ 解析 ] 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 这属于实验结论 , 而非现象。 5. 生活中许多变化都离不开氧气 , 如石蜡燃烧和食物腐烂 , 它们都属于     ( 填“化合”或“氧化” ) 反应 , 二者都      热量 , 但二者反应速率不同 , 前者剧烈 , 后者缓慢。请再举出一例与后者相似的缓慢进行的变化 :       。   氧化 放出 铁生锈 ( 合理即可 ) 6.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B. 二氧化锰在任何化学反应中都是催化剂 C. 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D. 质量和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题组 3  氧气的制法 [ 答案 ]A [ 解析 ] 催化剂的特点是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 而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改变 ; 在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化学变化中 , 二氧化锰是生成物 ; 催化剂对生成物的质量没有影响。 7. 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 写出仪器 ① 和 ② 的名称 :①        ,②       。   (2) 实验室常用 B 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   ,  用该发生装置可以制取氧气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收集氧气的装置为       ( 填序号 , 下同 ) 。   图 3-2 锥形瓶 长颈漏斗 CaCO 3 +2HCl 2H 2 O 2 2H 2 O+O 2 ↑ C( 或 D) CaCl 2 +H 2 O+CO 2 ↑ 7. 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3) 加热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的固体混合物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 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 则二氧化锰的      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实验结束后 , 欲从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中回收二氧化锰 , 需要进行溶解、      、洗涤、干燥等操作。   图 3-2 [ 答案 ] (3)A  质量 过滤  [ 解析 ] (3) 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可知 , 发生装置应选用固体加热型 ; 氯化钾可溶、二氧化锰难溶 , 分离该混合物应采用过滤的方法。 (4) 向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倒入迅速冷却的沸水 , 立即塞紧穿有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的橡皮塞 , 用注射器向玻璃管中注水至 P 处 , 装置如图 3-3 所示。 ① 手拿集气瓶在水平面上摇晃数十次后 , 看到玻璃管中的液面将      (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 。   ②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说明有少量氧气溶于水中 b. 应保证装置有良好的气密性 c. 用迅速冷却的沸水是因为其中几乎不含氧气 图 3-3 [ 答案 ] (4)① 下降 ② abc [ 解析 ] (4) 氧气可以溶于水 , 随着其溶解 , 瓶内压强减小 , 所以玻璃管中的液面将下降。 考向一 空气的成分与氧循环 ( 6 年 2 考) 1. 拓展 [2019 · 烟台改编 ]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B. 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比约为 1∶5 C.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 可用于食品的防腐 D.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主要包括 SO 2 、 CO 、 NO 2 等 [ 答案 ] B [ 解析 ] 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氧气 , 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 ; 氧气与氮气的体积比约为 1∶4;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 可用作粮食、瓜果的保护气 ;SO 2 、 CO 、 NO 2 都属于空气污染物。 考向二 氧气的性质与用途 ( 6 年 6 考) 2. [2019 · 徐州市区二模 ] 下列某同学记录的实验现象 , 符合事实的是 (    )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 答案 ] D [ 解析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 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实验结论 , 而非实验现象 ;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 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 技法点拨 】 ①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一般是“一光、二热、三生成”。②现象与结论要分清 : 如镁在氧气中燃烧时 , 生成白色固体是现象 , 而生成氧化镁则是结论。③注意区分“光”和“火焰”、“烟”和“雾” : 气体、沸点低的液体 ( 如乙醇 ) 或固体 ( 如硫 ) 燃烧产生火焰 , 高沸点的固体燃烧时发光 ;“ 烟”是固体小颗粒 ,“ 雾”是液体小液滴。④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通常比在空气中更剧烈。 3. [2018 · 徐州 ] 纳米铁粉在空气中不易自燃 , 但稍加热即可剧烈燃烧 , 图 3-4 是纳米铁粉在锥形瓶中燃烧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纳米铁粉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Fe+2O 2 Fe 3 O 4 B. 水可防止生成物溅落 炸裂瓶底 C. 激光手电照射使纳米 铁粉的着火点降低 D. 气球先膨胀后又变小 图 3-4 [ 答案 ] C [ 解析 ] 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 一般不能发生变化 ; 铁丝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使锥形瓶内气压增大、气球膨胀 , 铁丝燃烧消耗了氧气 , 生成了固体 , 容器内气压最终会小于大气压 , 气球变小。 4. 拓展 [2019 · 山西 ] 中国对大深度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的研制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 , 实现了我国挺进深蓝的宏伟目标。乘蛟龙号下潜的科研人员 , 他们的呼吸环境必须注意调节的是 (    ) A.O 2 和 H 2 O 的含量 B.O 2 和 N 2 的含量 C.O 2 和 H 2 的含量 D.O 2 和 CO 2 的含量 图 3-5 [ 答案 ]D [ 解析 ] 空气中不含氢气 , 氮气含量远大于氧气 , 水在常温下呈液态 , 所以不需要调节 H 2 O 、 N 2 、 H 2 的含量。因为在密闭空间内 , 氧气供给呼吸 , 人体呼吸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 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 , 含量偏高会影响人体正常呼吸 , 所以乘蛟龙号下潜的科研人员 , 他们的呼吸环境必须注意调节的是 O 2 和 CO 2 的含量。 5. 拓展 (1) 如图 3-6 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改进装置。实验时 ,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 , 通入干燥氧气约 10 s, 引燃铁丝下端火柴梗 , 伸入塑料瓶内 , 并对准玻璃管口正上方 , 观察到的现象是 : 铁丝剧烈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进后的优点是       ( 填序号 ) 。   ① 氧气无须提前制备和收集 , 操作更方便 ② 塑料瓶代替集气瓶 , 防止集气瓶炸裂 , 更 安全 ③ 装置集氧气的制取、干燥和性质验证 于一体 , 实验更优化 图 3-6 ①②③ 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 生成黑色固体  5. 拓展 (2) 某兴趣小组同学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内 , 木条复燃 , 拿出木条 , 盖好集气瓶。过一会儿 , 再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 , 木条仍然复燃。重复以上操作 , 直到木条不再复燃。据此现象你能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___                   。   带火星 的木条是否复燃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考向三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 6 年 6 考) 6. [2018 · 徐州 ] 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 装置 B 中仪器 ① 的名称是        。   (2)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 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 选择的 发生装置是     ( 填序号 ) 。   图 3-7 分液漏斗 CaCO 3 +2HCl B CaCl 2 +H 2 O+CO 2 ↑ 6. [2018 · 徐州 ] 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3) 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应后过滤、干燥 , 所得到的二氧 化锰     ( 填“能”或“不能” ) 继续作为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   (4) 装置 C 、 D 、 E 、 F 在实验室中 都可收集气体 , 其中不能用来收集 氧气的是      ( 填序号 ) 。若用 F 装置收集二氧化碳 , 气体应从     ( 填“ a ”或“ b ” ) 端通入。   2H 2 O 2 2H 2 O+O 2 ↑ 图 3-7 能 E a (5) 某化学兴趣小组借助氧气传感器探究微粒的运动 , 数据处理软件可实时绘出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收集一塑料瓶氧气进行以下三步实验 :① 敞口放置 ;② 双手贴在塑料瓶外壁上 ;③ 将塑料瓶的瓶口朝下。三步实验中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依次为图 3-8 中的 MN 段、 NP 段和 PQ 段。 ① 能够说明氧分子不断运动的曲线是      。   A.MN 段    B.NP 段 C.PQ 段 ②MN 段和 NP 段相比较 , 说明              。   ③ 随着实验的进行 , 传感器测 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时几乎不再变化。   图 3-8 [ 答案 ] (5)①AB  ②温度越高 , 分子运动越快等 ③ 21% [ 解析 ] (5)①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 瓶口向下时受重力影响 , 氧气向瓶外扩散 , 导致体积分数的减小 , 故 PQ 段不能说明分子不断运动。②用手贴在塑料瓶外壁 , 瓶内气体温度升高 , 分子运动速度变快 , 相同时间内体积分数下降的也就越快。③因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21%, 所以当塑料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与空气中氧气含量相当时 , 传感器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就几乎不再变化。 7. 拓展 如图 3-9 是实验室常见的制取气体的装置。 (1) 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      ,②      ,③      ,④      。 试管 图 3-9 酒精灯 水槽 集气瓶 7. 拓展 如图 3-9 是实验室常见的制取气体的装置。 (2) 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 填序号 ), 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   试管口还要塞一团棉花 , 目的是              。   图 3-9 [ 答案 ] (2)2KMnO 4 K 2 MnO 4 +MnO 2 +O 2 ↑  A 将导管伸入水中 , 再用手握住试管外壁 , 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 则气密性良好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 解析 ] (2) 如果没有棉花 , 高锰酸钾粉末会随着氧气流进入导管 , 堵塞导管 , 易发生爆炸。 7. 拓展 如图 3-9 是实验室常见的制取气体的装置。 (3) 用 C 收集氧气的理由是       。当观察到导管口的气泡       时才可以收集 , 否则收集的氧气不纯。   图 3-9 [ 答案 ] (3) 氧气不易溶于水 连续均匀冒出 [ 解析 ] (3) 刚开始冒出的气泡中含有试管内残留的空气 , 当气泡连续并均匀冒出时 , 方可收集。 7. 拓展 如图 3-9 是实验室常见的制取气体的装置。 (4) 某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在实验结束时 , 先停止加热 , 再将导管移出水面 , 你预测这种操作可能会引起的后果是       。     图 3-9 [ 答案 ] (4) 试管炸裂 [ 解析 ] (4) 当停止加热时 , 随着试管温度的降低 , 试管内气体的压强变小 , 水槽内的水倒吸到试管内 , 导致试管炸裂。 7. 拓展 如图 3-9 是实验室常见的制取气体的装置。 (5) 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 填序号 ), 此装置的优点是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         , 此过程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    图 3-9 B 可控制反应速率 2H 2 O 2 催化作用 2H 2 O+O 2 ↑ 7. 拓展 如图 3-9 是实验室常见的制取气体的装置。 (6) 图 3-10 是多功能瓶 , 若用于收集氧气 , 应从     ( 填“ a ”或“ b ” ) 端通入 ; 检验该瓶中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 写出操作、现象和结论 ) 。若要干燥氧气 , 先在瓶内盛放适量的      , 再将气体从      ( 填“ a ”或“ b ” ) 端通入。   图 3-9 图 3-10 [ 答案 ] (6)a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 b 处 , 若木条复燃 , 则氧气已经集满 浓硫酸  a [ 解析 ] (6) 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 所以应从 a 端通入氧气 ; 若氧气集满 , 将会从 b 端逸出 , 因此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 b 处 , 观察是否复燃。 8. 拓展 [2019 · 安徽 ] 某兴趣小组对 KClO 3 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进行研究 , 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 , 用如图 3-11 所示装置完成表中实验 : 编号 KClO 3 质量 /g 催化剂 催化剂质量 /g 收集 50 mL O 2 所 需时间 /s 实验 1 5 - - 171 实验 2 5 MnO 2 0.5 49 实验 3 5 Fe 2 O 3 0.5 58 实验 4 5 KCl 0.5 154 图 3-11 (1) 设置实验 1 的目的是   。   (2) 表中所列 3 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佳的是          。   (3) 写出 KClO 3 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   (4) 由实验 1 和实验 4 可知 ,KCl      ( 填“有”或“无” ) 催化作用。维持加热条件不变 , 用实验 1 再继续收集 50 mL O 2 , 所需时间明显少于 171 s, 解释原因 :       。   (5) 要比较 KClO 3 分解反应中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 除了测量收集 50 mL O 2 所需时间外 , 还可以测量相同时间内   。   [ 答案 ] (1) 对照实验 (2)MnO 2 (3)2KClO 3 2KCl+3O 2 ↑ ( 合理即可 ) (4) 有 随着反应的进行 , 生成的催化剂 KCl 越来越多 ( 合理即可 ) (5) 收集氧气的体积 ( 合理即可 ) [ 解析 ] (1) 设置实验 1 的目的是与其他组实验对比。 (2) 收集 50 mL O 2 所需时间越短说明催化效果越佳 , 三种物质中用 MnO 2 作催化剂收集氧气的时间最短 , 故催化效果最好。 (3) 氯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 3 2KCl+3O 2 ↑。 (4) 由表中数据可知 ,KCl 能缩短收集氧气的时间 , 故有催化作用 ; 维持加热条件不变 , 用实验 1 再继续收集 50 mL O 2 , 所需时间明显少于 171 s, 是因为随着反应的进行 , 氯酸钾分解生成的 KCl 越来越多 , 加快了反应速率。 (5) 通过测量相同时间内收集的氧气体积 , 可以比较反应速率 , 也能比较催化效果。 【 技法点拨 】 对于催化剂 , 要认清以下几点 :① 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 , 证明方案 : 设计对比实验 , 比较反应速率的快慢。②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 , 证明方案 : 实验结束后 , 回收催化剂并称量 , 判断质量是否变化。③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 , 证明方案 : 重复实验 , 观察其是否还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