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7.00 KB
- 2021-11-1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年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中考化学学业水平诊断试卷(一模)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分)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食醋 B.钢钉 C.液氧 D.空气
2.(1分)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 B.海水淡化 C.石油分馏 D.甲烷燃烧
3.(1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密切相关。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食品工业上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
B.碳酸氢钠在灭火器里做二氧化碳的发生剂
C.工业上将碳酸钠用于玻璃、洗涤剂的生产
D.烧碱呈碱性通常用于处理酸性废水
4.(1分)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常温下所有金属都是银白色的固体
B.用钨制灯丝
C.铜银等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D.用铝制高压电线
5.(1分)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下图中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闻气体气味 B.点燃酒精灯
C.滴加液体 D.稀释浓硫酸
6.(1分)2020年我国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打响“防疫之战”,至目前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在防控病毒中非常重要的消毒剂“84消毒液”
,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
A.﹣1 B.0 C.+1 D.﹣3
7.(1分)食物在人体内的化学变化为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下列做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蛋白质受热会失去原有的生理活性,因此,变质肉类用高温处理后可以食用
B.为了节约粮食,将霉变的小麦通过280℃以上的高温加工成糕点可以食用
C.保健品能适当补充一些体内缺乏的元素,可以适当食用
D.蔬菜和水果都含有不能被人体吸收的食物纤维,所以要少量食用
8.(1分)如图,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示意图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们的内容非常丰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过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B.通过元素周期表可以知道不同元素的原子的质量关系
C.通过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判断图B中两种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D.通过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知道图B中两种元素均属于金属元素
9.(1分)以下是同学们设计的几个实验方案,你认为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用12mL蒸馏水和20mL酒精配制32mL酒精溶液
B.用红色或蓝色的石蕊试纸均可以验证醋酸具有酸性
C.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湿润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待测液的pH
D.用天平、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药匙等仪器配制一定温度下16%的硝酸钾溶液
10.(1分)学习化学的目的是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下列说法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
A.敞口放置的酒精没有燃烧的原因是没有达到酒精的着火点
B.生活中利用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是因为硬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在加热时会转化为沉淀
C.夏天,铜制眼镜架表面出现的绿色物质[主要成分Cu2(OH)2CO3],可用稀盐酸除去
D.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其原因是增大了蔗糖的溶解度
11.(1分)下列归纳和推理,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
A.冰和干冰,组成元素不同,状态相同﹣﹣物质分类相同
B.纯碱和烧碱,组成元素不同,酸碱性相同﹣﹣物质分类相同
C.金刚石和石墨,组成元素相同,原子排列不同﹣﹣物理性质不同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分子结构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12.(1分)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知识判断,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硝酸铵溶于水制成冰袋可以给发烧病人降温
B.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盐酸,使用后应密封保存
C.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在温水中比在冷水中清洗油污效果好
D.常用钢丝球擦洗铝壶可以使其光亮洁净且耐用
13.(1分)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物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业上从海水中获取金属镁时为使镁元素完全沉淀应加入稍过量的烧碱
B.可以利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从海水中获取食盐,是因为食盐是海水中最多的物质
C.海水“制碱”时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中只含有两种物质
D.以氯化钠为原料“制碱”的过程中通入氨气的作用是氨气溶于水显碱性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
14.(1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铜丝和氯化银接触,铜丝表面产生银白色的固体
B.将碘水滴加在馒头片上会出现蓝色
C.在农业上用铁桶来配制波尔多液
D.服用含小苏打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利用了中和反应的原理
15.(1分)在pH<7的无色溶液中,下列离子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
A.Na+、Ca2+、NO3﹣、CO32﹣ B.NH4+、Cu2+、C1﹣、SO42﹣
C.Ba2+、K+、OH﹣、NO3﹣ D.Na+、K+、NO3﹣、Cl﹣
16.(1分)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B.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C.等体积,等浓度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D.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铵固体在密闭容器中加热
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7.(2分)下列各组物质反应后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是( )
A.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充分反应
B.将二氧化碳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使之完全反应
C.将硫酸铜溶液不断滴入到氢氧化钡溶液中,使之完全反应
D.相同质量分数、相同质量的氢氧化钾溶液与盐酸溶液相混合
18.(2分)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酸碱中和反应有水生成,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碱中和反应
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碱的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一定是碱的溶液
D.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19.(2分)能够区别稀盐酸、食盐水、石灰水三种稀溶液的是( )
A.无色酚酞试液 B.氢氧化钠溶液
C.碳酸钠溶液 D.硝酸银溶液
20.(2分)某气体X中可能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X的成分,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A中出现浑浊现象,则X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
B.若C中固体变黑E中石灰水变浑浊,则X中一定含CO
C.若AB装置位置互换,则无法判断X中是否含有CO
D.若D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X中含有水蒸气
21.(2分)分离与提纯是研究并获得物质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碳酸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氢钠
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B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将气体点燃
C
除去硝酸钾溶液中的少量硫酸钾
加入过量的硝酸钡溶液,过滤
D
除去镁粉中含有的少量铜粉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A.A B.B C.C D.D
22.(2分)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氯化钠、硫酸钠、硫酸铜、碳酸钠、碳酸钙、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称取一定质量的该白色粉末加足量水溶解,得无色溶液A。
②在无色溶液液A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分别得无色溶液B和白色沉淀C;将白色沉淀C洗涤、烘干后称得质量为10g。
③在10g白色沉淀C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部分沉淀消失,并有气泡冒出。
④测得②无色溶液B的pH>7。
⑤在②无色溶液B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
由上述实验得出的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白色粉末中可能含有氯化钠、氢氧化钠
B.无色溶液B中含有三种溶质
C.白色粉末中不含碳酸钙、硫酸钠、硫酸铜
D.步骤③生成的气体质量可能是2.2g
三、解答题(共8小题,满分52分)
23.(4分)请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要求写出相应的化学符号:
①锌元素被称为“智力之花”,该元素的元素符号是 ;
②某种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占78%,表示出它的8个分子 ;
③发酵粉的主要成分 (小苏打);
④可乐中的酸 。
(2)今天是小红爸爸的生日:
①妈妈为爸爸斟了满满一杯白酒,小红远远就闻到了酒的特殊香味,请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能闻到香味的原因 ;爸爸点燃了生日蜡烛,许愿后大家一起将蜡烛吹灭。这种熄灭蜡烛火焰的原理是 。
②小红用压岁钱给爸爸买了一条羊毛围巾。日常生活中可以用 的方法区分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妈妈说面粉是制作蛋糕的主要原料,面粉中富含的营养素为 。
24.(6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自行车的支架进行喷漆处理可以防止其生锈,原因是 。
(2)柚子皮可以吸附室内异味,请写出初中化学中学过的具有同样性质的一种物质名称: 。
(3)儿童缺钙会患病症为 ,服用含碳酸钙的补钙剂可以补充钙元素,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钙剂说明书上标明的食用方法为“嚼食”,将药片嚼碎后服用的优点是 。
25.(7分)为了制取少量的氧气,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把工作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Ⅰ.查阅资料。获得信息: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等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分解都可以产生氧气,其中过氧化氢价格最低,在常温下就能够分解放出氧气。该过程无副产物;氯酸钾价格较高,分解较困难,且常伴有副产物;高锰酸钾价格较高,加热即可快速分解。二氧化锰能加速过氧化氢、氯酸钾的分解。
根据上述信息,确定制取氧气的实验方案。
Ⅱ.组装仪器,进行实验。可供选择的实验装置如图:
Ⅲ.实验完毕,洗刷仪器,整理用品,总结实验,完成实验报告。
(1)要制取一瓶氧气,你认为应选择的最佳实验装置组合是 (选填字母代号),组装好实验装置后首先应进行的操作是 ;实验完毕后,欲分离混合物中的二氧化锰应采用的实验操作是 。
(2)有气体产生的化学反应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时,如果反应速度过快,容易引起爆炸。在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实验中,为预防爆炸应采取的措施是 (写一点即可)。
(3)若要得到干燥的氧气,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B→ → (选填字母序号)。
(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连接B、G、H装置进行实验。若实验时B中产生气体,G装置中蜡烛燃烧更剧烈。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蜡烛燃烧更剧烈的原因 。
26.(5分)每到冬天,市场上便有一种“热宝”出售,它是一个装有化学药品的小袋。使用时,撕去它的保护膜贴在身体上,不久便会产生热量。已知小袋中装有铁粉、碳粉和少量氯化钠。
(1)“热宝”会发热的原因是 ,少量氯化钠的作用可能是 。
(2)将小袋内物质放在足量O2中燃烧,写出产生黑色固体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将小袋内物质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铜和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 (填写化学式)。
27.(5分)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2)若A中混有少量的B,可用 的方法提纯A。
(3)将等质量的A、C两种物质分别配成t2℃时的饱和溶液,所需溶剂的质量较多的是
(4)t2℃时,将40g A和40g C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达到饱和状态的是 ;将上述两只烧杯中的物质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A (填“>”、“<”或“=”)C。
28.(6分)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
(1)图1烧杯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实质为 ;仪器A中溶液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2)图3中V的数值最接近 (填“6”、“12”或“16”);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钠和氢氧化钠
B.图2中c→d所示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不断增加
C.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4)丙同学认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没有明显现象。于是他想借助下列溶液来验证反应是否真的发生,你觉得肯定不可行的是 。
A.无色酚酞试液
B.氯化钾溶液
C.氯化钡溶液
D.氢氧化镁固体
(5)实验后该同学反思,不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和稀硫酸反应来证明中和反应放热,原因是 。
29.(11分)实验小组研究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三种物质的部分化学性质,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你利用图中所给药品和他们一起进行研究。
(1)实验后某试管中为黄色溶液,该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后某试管中为红色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 ,溶液变为无色。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盛有的物质是 。
(3)实验中某试管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根据此实验可知农业上使用铵态肥时应注意 。
(4)实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白色固体,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开始时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出现。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
(5)实验后将实验三中两试管中的物质在一个滴有酚酞的烧杯中混合,静置后发现:上层为无色透明的溶液,底部有白色沉淀。则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酚酞除外),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为验证可能含有的溶质,可以取上层清液,向其中加入 观察现象。
(6)实验结束时,他们将实验废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观察后,他们猜想最终的废液可能呈酸性。为了验证猜想,利用上述实验中未涉及到的酸的化学性质,另选药品进行实验:取少量废液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 ,观察现象,证明最终的废液呈酸性。实验后为了避免废液造成不良后果,他们对废液进行了恰当处理。
30.(8分)某化学拓展课堂的主题是:探秘氯化钠样品。
主题Ⅰ:探究氯化钠样品中杂质的成分
已知所提供的氯化钠样品中,可能含有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中的一种或几种杂质,甲同学的实验探究过程记录如图:
根据以上实验信息,甲同学得出结论:此氯化钠样品中含有的杂质是硫酸钠。
【实验分析】
(1)步骤①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的目的是 。
(2)乙同学认为步骤③中不需要加入足量稀盐酸,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 (选填“同意”或“不同意”),请说明原因 。
主题Ⅱ:测定氯化钠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确定了氯化钠样品中杂质的成分后,甲同学对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进行测定。称取30.0g氯化钠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再向其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其质量为4.66g。请计算该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步骤,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020年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中考化学学业水平诊断试卷(一模)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分)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食醋 B.钢钉 C.液氧 D.空气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食醋、钢钉、空气都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解答】解:A、食醋中有醋酸和水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钢钉中有铁、碳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液氧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D、空气中有氧气、氮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1分)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 B.海水淡化 C.石油分馏 D.甲烷燃烧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干冰升华、海水淡化、石油分馏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干冰升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海水淡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石油分馏是根据各成分沸点的不同而分离的,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3.(1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密切相关。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食品工业上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
B.碳酸氢钠在灭火器里做二氧化碳的发生剂
C.工业上将碳酸钠用于玻璃、洗涤剂的生产
D.烧碱呈碱性通常用于处理酸性废水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解题时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生石灰易与水反应,所以食品工业上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选项做法合理;
B.碳酸氢钠与酸性物质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碳酸氢钠在灭火器里做二氧化碳的发生剂,选项做法合理;
C.工业上将碳酸钠用于玻璃、洗涤剂的生产,选项做法合理;
D.烧碱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且价格较高,不能用于处理酸性废水,选项做法不合理。
故选:D。
4.(1分)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常温下所有金属都是银白色的固体
B.用钨制灯丝
C.铜银等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D.用铝制高压电线
【分析】A、考虑铜是紫红色的固体;
B、根据金属钨的熔点高进行解答;
C、考虑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D、根据铝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且质轻进行解答;
【解答】解:A、常温下并非所有金属都是银白色的固体,如铜是紫红色的固体,汞是液体,故错误;
B、金属钨的熔点高,所以可用钨制灯丝,故正确;
C、铜、银等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正确;
D、铝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且质轻,所以用铝制高压电线,故正确;
故选:A。
5.(1分)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下图中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闻气体气味 B.点燃酒精灯
C.滴加液体 D.稀释浓硫酸
【分析】A、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招气入鼻法)进行分析判断.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C、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6.(1分)2020年我国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打响“防疫之战”,至目前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在防控病毒中非常重要的消毒剂“84消毒液”,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
A.﹣1 B.0 C.+1 D.﹣3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0,则x=+1价。
故选:C。
7.(1分)食物在人体内的化学变化为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下列做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蛋白质受热会失去原有的生理活性,因此,变质肉类用高温处理后可以食用
B.为了节约粮食,将霉变的小麦通过280℃以上的高温加工成糕点可以食用
C.保健品能适当补充一些体内缺乏的元素,可以适当食用
D.蔬菜和水果都含有不能被人体吸收的食物纤维,所以要少量食用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AB食物变质易产生有害的物质,不能使用,C保健品能补充一些体内缺乏的元素,可以适当食用,D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需要多食用.
【解答】解:A、变质肉类易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用高温处理后也不可以食用,故A错误;
B、霉变的小麦易产生黄曲霉毒素,高温不易分解,故高温加工成糕点不可以食用,故B错误;
C、保健品能补充一些体内缺乏的元素,可以适当食用,故C正确;
D、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需要多食用,故D错误,
故选:C。
8.(1分)如图,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示意图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们的内容非常丰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过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B.通过元素周期表可以知道不同元素的原子的质量关系
C.通过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判断图B中两种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D.通过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知道图B中两种元素均属于金属元素
【分析】A、通过元素周期表不能获得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B、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大的原子质量就大;
C、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
D、通过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知道图B中两种元素分别是镁元素、钙元素,两种元素均属于金属元素。
【解答】解:A、通过元素周期表不能获得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可以知道相对原子质量,因为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大的原子质量就大,通过元素周期表可以知道不同元素的原子的质量关系,该选项说法正确;
C、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该选项说法正确;
D、通过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知道图B中两种元素分别是镁元素、钙元素,两种元素均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9.(1分)以下是同学们设计的几个实验方案,你认为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用12mL蒸馏水和20mL酒精配制32mL酒精溶液
B.用红色或蓝色的石蕊试纸均可以验证醋酸具有酸性
C.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湿润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待测液的pH
D.用天平、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药匙等仪器配制一定温度下16%的硝酸钾溶液
【分析】A、根据分子间有间隔,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12mL蒸馏水和20mL酒精配制的酒精溶液的体积小于32mL,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B、可用蓝色的石蕊试纸可以验证醋酸具有酸性,不能使用红色的石蕊试纸,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C、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若溶液显酸性或碱性,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测定结果不准确,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D、配制一定温度下16%的硝酸钾溶液的操作步骤分别是:计算、称量、溶解,药匙用于取用硝酸钾,托盘天平用于称取固体硝酸钾、量筒与胶头滴管用于准确量取水、烧杯用于完成溶解操作、玻璃棒用于溶解时的搅拌,故选项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
故选:D。
10.(1分)学习化学的目的是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下列说法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
A.敞口放置的酒精没有燃烧的原因是没有达到酒精的着火点
B.生活中利用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是因为硬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在加热时会转化为沉淀
C.夏天,铜制眼镜架表面出现的绿色物质[主要成分Cu2(OH)2CO3],可用稀盐酸除去
D.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其原因是增大了蔗糖的溶解度
【分析】A、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软化硬水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加快溶解速率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敞口放置的酒精没有燃烧,是因为没有达到酒精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生活中利用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是因为煮沸的过程中硬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在加热时会转化为沉淀,故选项说法正确。
C、夏天,铜制眼镜架表面出现的绿色物质,可用稀盐酸除去,碱式碳酸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D、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是因为能加快物质与水的接触机会,从而加快了物质的溶解速率,而不是增大了蔗糖的溶解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1.(1分)下列归纳和推理,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
A.冰和干冰,组成元素不同,状态相同﹣﹣物质分类相同
B.纯碱和烧碱,组成元素不同,酸碱性相同﹣﹣物质分类相同
C.金刚石和石墨,组成元素相同,原子排列不同﹣﹣物理性质不同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分子结构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分析】A、根据冰是干冰分别是固态的水、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纯碱和烧碱分别是碳酸钠、氢氧化钠的俗称,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和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的构成不同,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冰是干冰分别是固态的水、二氧化碳,组成元素不同,但状态相同,都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纯碱和烧碱分别是碳酸钠、氢氧化钠的俗称,组成元素不同,均显碱性,分别属于盐、碱,故选项说法错误。
C、金刚石和石墨,组成元素相同,原子排列不同,物理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分子结构不同,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2.(1分)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知识判断,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硝酸铵溶于水制成冰袋可以给发烧病人降温
B.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盐酸,使用后应密封保存
C.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在温水中比在冷水中清洗油污效果好
D.常用钢丝球擦洗铝壶可以使其光亮洁净且耐用
【分析】A.根据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C.根据除油污的原理以及温度对除油污效果的影响来分析;
D.根据铝制品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来分析。
【解答】解:A.硝酸铵溶于水会吸收热量,溶液的温度会降低,所以硝酸铵溶于水制成冰袋可以给发烧病人降温,选项说法正确;
B.盐酸具有腐蚀性,且易挥发,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盐酸,因此使用后应密封保存,选项说法正确;
C.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在温水中比在冷水中清洗油污效果好,选项说法正确;
D.铝锅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对铝锅起到保护作用,如果用钢丝球擦洗,可能把氧化物薄膜擦去,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3.(1分)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物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业上从海水中获取金属镁时为使镁元素完全沉淀应加入稍过量的烧碱
B.可以利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从海水中获取食盐,是因为食盐是海水中最多的物质
C.海水“制碱”时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中只含有两种物质
D.以氯化钠为原料“制碱”的过程中通入氨气的作用是氨气溶于水显碱性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
【分析】A.根据工业制备金属镁的原理来分析;
B.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情况来分析;
C.根据海水“制碱”的原理来分析;
D.根据海水“制碱”的原理以及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A.氢氧化钠的价格高,氢氧化钙的价格低,所以工业上从海水中获取金属镁时为使镁元素完全沉淀应加入稍过量的石灰乳,选项说法错误;
B.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所以可以利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从海水中获取食盐,选项说法错误;
C.海水“制碱”时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铵、碳酸氢钠、水三种物质,还可能含有氯化钠、氨水等物质,选项说法错误;
D.通入氨气的作用是使溶液呈碱性,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4.(1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铜丝和氯化银接触,铜丝表面产生银白色的固体
B.将碘水滴加在馒头片上会出现蓝色
C.在农业上用铁桶来配制波尔多液
D.服用含小苏打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利用了中和反应的原理
【分析】A、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馒头中富含淀粉,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
【解答】
解:A、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但氯化银难溶于水,铜丝和氯化银接触不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馒头中富含淀粉,淀粉遇碘变蓝色,将碘水滴加在馒头片上会出现蓝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铁能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在农业上不能用铁桶来配制波尔多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D、服用含小苏打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反应物是盐和酸,不是利用了中和反应的原理,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5.(1分)在pH<7的无色溶液中,下列离子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
A.Na+、Ca2+、NO3﹣、CO32﹣ B.NH4+、Cu2+、C1﹣、SO42﹣
C.Ba2+、K+、OH﹣、NO3﹣ D.Na+、K+、NO3﹣、Cl﹣
【分析】pH<7的无色溶液显酸性,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本题还要注意溶液呈无色透明,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解答】解:pH<7的无色溶液显酸性。
A、Ca2+与CO3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但铜离子的水溶液显蓝色,故选项错误。
C、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6.(1分)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B.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C.等体积,等浓度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D.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铵固体在密闭容器中加热
【分析】A、根据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若消耗硫酸相同,则生成氢气质量相同,故开始两斜线重合,后因硫酸过量,铁消耗硫酸多,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碳酸氢铵固体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液中溶剂质量减少,有氢氧化钙析出,则溶质质量减少;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随着反应结束,温度恢复至室温,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增大,但溶质质量一定比反应前少,故选项图象错误。
B、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若消耗硫酸相同,则生成氢气质量相同,故开始两斜线重合,后因硫酸过量,铁消耗硫酸多,生成氢气多,拐点高些,故选项图象正确。
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制取氧气,催化剂只能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故选项图象错误。
D、碳酸氢铵固体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最终固体的质量减少至0,故选项图象错误。
故选:B。
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7.(2分)下列各组物质反应后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是( )
A.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充分反应
B.将二氧化碳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使之完全反应
C.将硫酸铜溶液不断滴入到氢氧化钡溶液中,使之完全反应
D.相同质量分数、相同质量的氢氧化钾溶液与盐酸溶液相混合
【分析】根据各组物质反应后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说明反应后的溶液显碱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充分反应后溶液显中性,酚酞试液变显无色,故选项错误。
B、将二氧化碳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使之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生成的碳酸钠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选项正确。
C、将硫酸铜溶液不断滴入到氢氧化钡溶液中,使之完全反应,硫酸铜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钡沉淀,充分反应后显中性,酚酞试液变显无色,故选项错误。
D、相同质量分数、相同质量的氢氧化钾溶液与盐酸溶液相混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KOH═KCl+H2O,可知,36.5份质量的盐酸与56份质量的氢氧化钾恰好完全反应,充分混合后,稀盐酸有剩余,溶液显酸性,最终混合后的液体呈无色,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8.(2分)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酸碱中和反应有水生成,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碱中和反应
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碱的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一定是碱的溶液
D.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分析】A、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
B、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C、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酸碱中和反应有水生成,有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酸碱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推理错误。
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如Na2CO3,故选项推理错误。
C、碱的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但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不一定是碱的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选项推理错误。
D、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D。
19.(2分)能够区别稀盐酸、食盐水、石灰水三种稀溶液的是( )
A.无色酚酞试液 B.氢氧化钠溶液
C.碳酸钠溶液 D.硝酸银溶液
【分析】根据三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解答】解:A、稀盐酸、食盐水、石灰水三种稀溶液分别显酸性、中性、碱性,分别能使无色酚酞试液显无色、无色、红色,再将稀盐酸、食盐水分别滴加至红色溶液中,能使红色消失的是稀盐酸,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
B、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但无明显现象,与食盐水、石灰水不反应,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C、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与食盐水不反应,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
D、硝酸银溶液与稀盐酸、食盐水反应均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AC。
20.(2分)某气体X中可能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X的成分,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A中出现浑浊现象,则X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
B.若C中固体变黑E中石灰水变浑浊,则X中一定含CO
C.若AB装置位置互换,则无法判断X中是否含有CO
D.若D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X中含有水蒸气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来分析;
B.根据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来分析;
C.根据氢氧化钠溶液与石灰水的作用来分析;
D.根据水蒸气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A.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所以若A中出现浑浊现象,则X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选项说法正确;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在高温的条件下,能将氧化铁还原为金属铁,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因此若C中固体变黑,E中石灰水变浑浊,则X中一定含CO,选项说法正确;
C.氢氧化钠溶液能将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完全吸收,再通过澄清石灰水时,不会出现浑浊现象,因此若AB装置位置互换,则无法判断X中是否含有CO2,选项说法错误;
D.若D中无水硫酸铜变蓝,不能说明X中含有水蒸气,也可能是从氢氧化钠溶液或石灰水中带出的水蒸气,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D。
21.(2分)分离与提纯是研究并获得物质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碳酸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氢钠
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B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将气体点燃
C
除去硝酸钾溶液中的少量硫酸钾
加入过量的硝酸钡溶液,过滤
D
除去镁粉中含有的少量铜粉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A.A B.B C.C D.D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碳酸氢钠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至固体质量不再发生变化,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硫酸钾能与过量的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钡(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镁粉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A。
22.(2分)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氯化钠、硫酸钠、硫酸铜、碳酸钠、碳酸钙、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称取一定质量的该白色粉末加足量水溶解,得无色溶液A。
②在无色溶液液A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分别得无色溶液B和白色沉淀C;将白色沉淀C洗涤、烘干后称得质量为10g。
③在10g白色沉淀C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部分沉淀消失,并有气泡冒出。
④测得②无色溶液B的pH>7。
⑤在②无色溶液B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
由上述实验得出的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白色粉末中可能含有氯化钠、氢氧化钠
B.无色溶液B中含有三种溶质
C.白色粉末中不含碳酸钙、硫酸钠、硫酸铜
D.步骤③生成的气体质量可能是2.2g
【分析】根据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碳酸钙难溶于水,会与酸反应而溶解,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氢氧化钠在溶液中显碱性等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
解: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碳酸钙难溶于水,会与酸反应而溶解,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氢氧化钠在溶液中显碱性,
称取一定质量的该白色粉末加足量水溶解,得无色溶液A,碳酸钙难溶于水,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所以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碳酸钙、硫酸铜;
在无色溶液A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分别得无色溶液B和白色沉淀C;将白色沉淀C洗涤,烘干后称得质量为10g,在10g白色沉淀C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消失,并有气泡冒出,说明白色沉淀C是硫酸钡沉淀和碳酸钡沉淀的混合物,所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
测得②无色溶液B的pH>7,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
碳酸钠和氯化钡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硫酸钠和氯化钡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钡是过量的,所以B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钡,在无色溶液B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B中含有氯离子,但是加入的氯化钡引入了氯离子,白色粉末中是否含有氯化钠,不会影响实验现象,所以白色粉末中可能含有氯化钠,所以
A、通过推导可知,白色粉末中可能含有氯化钠,一定含有氢氧化钠,故A错误;
B、通过推导可知,无色溶液B中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钡、氢氧化钠,故B正确;
C、通过推导可知,白色粉末中不含碳酸钙、硫酸铜,故C错误;
D、通过化学方程式:
BaCO3+2HCl=BaCl2+H2O+CO2↑,
197 44
9.85g 2.2g
可以看出,生成2.2克的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钡9.85克,而沉淀为10g,故D正确。
故选:BD。
三、解答题(共8小题,满分52分)
23.(4分)请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要求写出相应的化学符号:
①锌元素被称为“智力之花”,该元素的元素符号是 Zn ;
②某种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占78%,表示出它的8个分子 8N2 ;
③发酵粉的主要成分 NaHCO3 (小苏打);
④可乐中的酸 H2CO3 。
(2)今天是小红爸爸的生日:
①妈妈为爸爸斟了满满一杯白酒,小红远远就闻到了酒的特殊香味,请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能闻到香味的原因 分子在不断运动 ;爸爸点燃了生日蜡烛,许愿后大家一起将蜡烛吹灭。这种熄灭蜡烛火焰的原理是 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
②小红用压岁钱给爸爸买了一条羊毛围巾。日常生活中可以用 灼烧,闻气味 的方法区分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妈妈说面粉是制作蛋糕的主要原料,面粉中富含的营养素为 糖类 。
【分析】(1)根据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进行解答:
(2)根据分子的性质、灭火的原理、物质的组成与鉴别方法、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来分析。
【解答】解:(1)①锌元素的元素符号为Zn;故填:Zn;
②氮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占78%,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8个氮分子表示为8N2;故填:8N2;
③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小苏打,其化学式为NaHCO3;故填:NaHCO3;
④可乐中的酸是碳酸;故填:H2CO3;
(2)①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所以远远就闻到了酒的特殊香味;吹灭蜡烛的原理是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故填:分子在不断运动;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②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合成纤维灼烧时无此气味;面粉中富含糖类;故填:灼烧,闻气味;糖类。
24.(6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自行车的支架进行喷漆处理可以防止其生锈,原因是 隔绝氧气和水 。
(2)柚子皮可以吸附室内异味,请写出初中化学中学过的具有同样性质的一种物质名称: 活性炭 。
(3)儿童缺钙会患病症为 佝偻病 ,服用含碳酸钙的补钙剂可以补充钙元素,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CO2↑+H2O ;钙剂说明书上标明的食用方法为“嚼食”,将药片嚼碎后服用的优点是 嚼碎后与反应物胃酸的接触面积增大,反应速率加快,则嚼碎后服用疗效好 。
【分析】(1)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因此隔绝水和氧气可以防止铁制品生锈;
(2)根据活性炭具吸附性分析;
(3)儿童缺钙会患病症为佝偻病,CaCO3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嚼碎后与反应物胃酸的接触面积增大。
【解答】解:(1)对自行车的支架进行喷漆处理可以防止其生锈,原因是隔绝氧气和水。
故填:隔绝氧气和水;
(2)由于活性炭具吸附性,可以吸附室内异味。
故填:活性炭;
(3)儿童缺钙会患病症为佝偻病,CaCO3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因嚼碎后与反应物胃酸的接触面积增大,反应速率加快,则嚼碎后服用疗效好。
故填:佝偻病;CaCO3+2HCl=CaCl2+CO2↑+H2O;嚼碎后与反应物胃酸的接触面积增大,反应速率加快,则嚼碎后服用疗效好。
25.(7分)为了制取少量的氧气,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把工作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Ⅰ.查阅资料。获得信息: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等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分解都可以产生氧气,其中过氧化氢价格最低,在常温下就能够分解放出氧气。该过程无副产物;氯酸钾价格较高,分解较困难,且常伴有副产物;高锰酸钾价格较高,加热即可快速分解。二氧化锰能加速过氧化氢、氯酸钾的分解。
根据上述信息,确定制取氧气的实验方案。
Ⅱ.组装仪器,进行实验。可供选择的实验装置如图:
Ⅲ.实验完毕,洗刷仪器,整理用品,总结实验,完成实验报告。
(1)要制取一瓶氧气,你认为应选择的最佳实验装置组合是 BC(或BE) (选填字母代号),组装好实验装置后首先应进行的操作是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实验完毕后,欲分离混合物中的二氧化锰应采用的实验操作是 过滤、洗涤、干燥 。
(2)有气体产生的化学反应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时,如果反应速度过快,容易引起爆炸。在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实验中,为预防爆炸应采取的措施是 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一些(或逐滴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写一点即可)。
(3)若要得到干燥的氧气,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B→ F → E (选填字母序号)。
(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连接B、G、H装置进行实验。若实验时B中产生气体,G装置中蜡烛燃烧更剧烈。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蜡烛燃烧更剧烈的原因 蜡烛在单位时间内与氧分子接触的次数增大 。
【分析】(1)根据反应的原理、实验顺序以及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来分析;
(2)根据减慢化学反应速率的措施来分析;
(3)根据干燥氧气和收集氧气的方法来分析;
(4)根据促进燃料的微观原理来分析。
【解答】解:(1)由题干信息可知,采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制取氧气是比较好的方法,该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选择装置B来制取;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来收集;组装好实验装置后首先应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二氧化锰是一种难溶于水的固体,可采用过滤的方法将其分离出来,然后再进行洗涤、干燥;故填:BC(或BE);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过滤、洗涤、干燥;
(2)在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实验中,为预防爆炸应采取的措施是: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一些,逐滴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故填: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一些(或逐滴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装置F来干燥氧气,并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故填:F;E;
(4)通入氧气后,蜡烛在单位时间内与氧分子接触的次数增大,所以蜡烛燃烧更剧烈;故填:蜡烛在单位时间内与氧分子接触的次数增大。
26.(5分)每到冬天,市场上便有一种“热宝”出售,它是一个装有化学药品的小袋。使用时,撕去它的保护膜贴在身体上,不久便会产生热量。已知小袋中装有铁粉、碳粉和少量氯化钠。
(1)“热宝”会发热的原因是 铁粉锈蚀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少量氯化钠的作用可能是 加快铁粉的锈蚀 。
(2)将小袋内物质放在足量O2中燃烧,写出产生黑色固体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Fe+2O2Fe3O4 。
(3)将小袋内物质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铜和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 Zn(NO3)3、Fe(NO3)2 (填写化学式)。
【分析】(1)根据铁锈蚀的原理以及加快铁锈蚀的方法来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3)根据金属的活动性来分析。
【解答】解:(1)铁粉在锈蚀过程中会放出热量,氯化钠起到了加快金属锈蚀的作用;故填:铁粉锈蚀过程中会放出热量;加快铁粉的锈蚀;
(2)铁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故填:3Fe+2O2Fe3O4;
(3)锌的活动性大于铁,铁的活动性大于铜,因此将小袋内物质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铜和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铁与硝酸锌不反应,能与硝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和硝酸亚铁,所以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硝酸锌和硝酸亚铁;故填:Zn(NO3)3、Fe(NO3)2。
27.(5分)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B>C
(2)若A中混有少量的B,可用 降温结晶 的方法提纯A。
(3)将等质量的A、C两种物质分别配成t2℃时的饱和溶液,所需溶剂的质量较多的是 C
(4)t2℃时,将40g A和40g C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达到饱和状态的是 C ;将上述两只烧杯中的物质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A = (填“>”、“<”或“=”)C。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
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2)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若A中混有少量的B,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3)t2℃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C物质的溶解度,所以将等质量的A、C两种物质分别配成t2℃时的饱和溶液,所需溶剂的质量较多的是C;
(4)t2℃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40g,C物质的溶解度小于40g,所以将40gA和40gC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达到饱和状态的是C;t1℃时,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将上述两只烧杯中的物质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A=C。
故答案为:(1)A>B>C;
(2)降温结晶;
(3)C;
(4)C,=。
28.(6分)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
(1)图1烧杯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实质为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仪器A中溶液的溶质是 H2SO4 (填化学式);
(2)图3中V的数值最接近 12 (填“6”、“12”或“16”);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钠和氢氧化钠
B.图2中c→d所示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不断增加
C.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4)丙同学认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没有明显现象。于是他想借助下列溶液来验证反应是否真的发生,你觉得肯定不可行的是 BC 。
A.无色酚酞试液
B.氯化钾溶液
C.氯化钡溶液
D.氢氧化镁固体
(5)实验后该同学反思,不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和稀硫酸反应来证明中和反应放热,原因是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 。
【分析】(1)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大于7,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实质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2)氢氧化钠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放热最多。
(3)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相关方面的问题。
(4)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氯化钾不能和氢氧化钠、硫酸反应,也不能和硫酸钠反应;
C.氯化钡能和稀硫酸、硫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
D.氢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
(5)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
【解答】解:(1)图1烧杯中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实质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反应前溶液pH大于7,说明溶液显碱性,因此烧杯中的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仪器A中溶液的溶质是硫酸。
故填: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H2SO4。
(2)图3中V时放热最多,恰好完全反应,pH=7,数值最接近12。
故填:12。
(3)A.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反应生成的硫酸钠和过量的氢氧化钠,该选项说法正确;
B.图2中c时恰好完全反应,c→d所示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图3中e→f变化趋势是温度升高,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填:B。
(4)A.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再滴加稀硫酸,过程中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说明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发生了反应,该选项可行;
B.氯化钾不能和氢氧化钠、硫酸反应,也不能和硫酸钠反应,该选项不可行;
C.氯化钡能和稀硫酸、硫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该选项不可行;
D.向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镁固体,如果氢氧化镁固体不能溶解,说明稀硫酸已经完全反应,该选项可行。
故填:BC。
(5)实验后该同学反思,不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和稀硫酸反应来证明中和反应放热,原因是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
故填: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
29.(11分)实验小组研究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三种物质的部分化学性质,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你利用图中所给药品和他们一起进行研究。
(1)实验后某试管中为黄色溶液,该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6HCl═2FeCl3+3H2O 。
(2)实验后某试管中为红色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 稀盐酸 ,溶液变为无色。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盛有的物质是 无色酚酞溶液 。
(3)实验中某试管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根据此实验可知农业上使用铵态肥时应注意 避免和碱性物质混用 。
(4)实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白色固体,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开始时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出现。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Na2CO3+Ca(OH)2═CaCO3↓+2NaOH 。
(5)实验后将实验三中两试管中的物质在一个滴有酚酞的烧杯中混合,静置后发现:上层为无色透明的溶液,底部有白色沉淀。则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氯化钠 (酚酞除外),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氯化钙 ;为验证可能含有的溶质,可以取上层清液,向其中加入 碳酸钠溶液 观察现象。
(6)实验结束时,他们将实验废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观察后,他们猜想最终的废液可能呈酸性。为了验证猜想,利用上述实验中未涉及到的酸的化学性质,另选药品进行实验:取少量废液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 锌粒 ,观察现象,证明最终的废液呈酸性。实验后为了避免废液造成不良后果,他们对废液进行了恰当处理。
【分析】稀盐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和锌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
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氨气;
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解答】解:(1)实验后某试管中为黄色溶液,是因为实验一中稀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氯化铁溶液是黄色溶液,该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故填:Fe2O3+6HCl═2FeCl3+3H2O。
(2)实验后某试管中为红色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溶液变为无色,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盛有的物质是无色酚酞溶液,是因为试管中是红色溶液的是实验一、实验二中的盛有石蕊试液、酚酞溶液的试管,溶液显酸性时石蕊试液变红色,溶液显碱性时石蕊试液变蓝色,溶液显中性时石蕊试液是紫色,溶液显碱性时酚酞试液变红色,溶液显酸性或显中性时酚酞试液是无色。
故填:稀盐酸;无色酚酞溶液。
(3)实验中某试管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实验二中盛有氯化铵的溶液,是因为氯化铵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氨气,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根据此实验可知农业上使用铵态肥时应注意避免和碱性物质混用。
故填:避免和碱性物质混用。
(4)实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白色固体,是实验三中盛有碳酸钠溶液的试管,是因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开始时无明显现象,是因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出现,是因为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 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故填:Na2CO3+Ca(OH)2═CaCO3↓+2NaOH。
(5)上层为无色透明的溶液,说明溶液不显碱性,底部有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不存在稀盐酸,则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可能含有的溶质是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钙,为验证可能含有的溶质,可以取上层清液,向其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氯化钙。
故填:氯化钠;氯化钙;碳酸钠溶液。
(6)取少量废液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粒,产生气泡,证明最终的废液呈酸性。
故填:锌粒。
30.(8分)某化学拓展课堂的主题是:探秘氯化钠样品。
主题Ⅰ:探究氯化钠样品中杂质的成分
已知所提供的氯化钠样品中,可能含有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中的一种或几种杂质,甲同学的实验探究过程记录如图:
根据以上实验信息,甲同学得出结论:此氯化钠样品中含有的杂质是硫酸钠。
【实验分析】
(1)步骤①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的目的是 检验杂质是否含有氯化镁 。
(2)乙同学认为步骤③中不需要加入足量稀盐酸,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 不同意 (选填“同意”或“不同意”),请说明原因 加入稀盐酸要排除碳酸钠的干扰 。
主题Ⅱ:测定氯化钠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确定了氯化钠样品中杂质的成分后,甲同学对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进行测定。称取30.0g氯化钠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再向其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其质量为4.66g。请计算该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步骤,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分析】Ⅰ:(1)依据样品中可能含有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中的一种或几种杂质,分析加入氢氧化钠NaOH溶液的目的;
(2)依据流程图信息分析步骤③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的作用;
Ⅱ:依据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方程式,和题中数据,计算该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Ⅰ:(1)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氯化钠样品中可能含有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中的一种或几种杂质,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可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所以加入氢氧化钠NaOH溶液的目的是检验杂质是否含有氯化镁,故填:检验杂质是否含有氯化镁;
(2)分析流程图可知步骤②中加入了适量的碳酸钠溶液,如果不加入盐酸,碳酸钠也会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无法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硫酸钠杂质,所以步骤③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是为了排除碳酸钠的干扰,乙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故填:不同意;加入稀盐酸要排除碳酸钠的干扰;
Ⅱ:设30.0g样品中硫酸钠的质量为x
Na2SO4+BaCl2=BaSO4↓+2NaCl
142 233
x 4.66g
=
x=2.84g
与氯该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100%=90.5%
答:该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90.5%。
相关文档
- 九年级化学上册 51 质量守恒定律教2021-11-1229页
-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2021-11-125页
- 济南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2021-11-1213页
-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2021-11-122页
-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10单元化学与健2021-11-12118页
- 2020年四川省乐山市中考化学试卷【2021-11-125页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测试2021-11-1210页
-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32021-11-125页
- 2018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化学模拟试2021-11-128页
- 2020年四川省绵阳市南山双语学校中2021-11-12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