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82 KB
- 2021-11-1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教案标题
厘米的认识
所属学科
数学
适用年级
二年级
对应教材
教材版本: 义务教育教科书 , 第几册: 二年级 ,
覆盖范围
第 一单元,单元名称: 厘米的认识 ,第 1 课时
教材分析
《厘米的认识》是北京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范畴。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这一部分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厘米的认识”是知识板块中的内容,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要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现知识,形成技能。“厘米的认识”是长度单位教学的开始,教材首先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用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思考,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引入刻度尺,指出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量一量、用手比画、闭眼想、举例说明等多种活动让学生建立长度单位厘米的正确表象,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为以后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毫米”以及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打下基础。
学生分析
学生虽然初次接触这部分知识,有些学生已在生活当中,对长度知识有所了解,对知识的掌握层次不同。大部分学生虽了解一些长度单位,但对这些长度单位的认识比较模糊,测量方法不够准确。因此在本节课上,应该通过各种实际操作,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长度观念,掌握一定的测量方法。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与学习任务设计 (参考总课题组2012年课题通讯)
说明:请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维度,清楚地描述你希望学生在经过本阶段的学习后所能达到的具体目标。
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建立估测的意识。
目标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活动中体会厘米实际意义,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方法。
目标3:使学生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目标1的知识维度定位
(知识与技能)
目标1的认知过程维度定位(过程与方法)
1.记忆
2.理解
3.应用
4.分析
5.评价
6.创造
A.事实性知识
√
B.概念性知识
√
C.程序性知识
√
D.元认知知识
√
√
目标2的知识维度定位
(知识与技能)
目标2的认知过程维度定位(过程与方法)
1.记忆
2.理解
3.应用
4.分析
5.评价
6.创造
A.事实性知识
√
B.概念性知识
√
C.程序性知识
√
D.元认知知识
√
√
目标3的知识维度定位
(知识与技能)
目标2的认知过程维度定位(过程与方法)
1.记忆
2.理解
3.应用
4.分析
5.评价
6.创造
A.事实性知识
B.概念性知识
√
√
C.程序性知识
√
D.元认知知识
* 互动反馈技术[按点]问题设计与教学策略
说明:每个问题结合教学目标与学习任务设计,写清楚每个“按点”设计的意图是什么;不同反馈情况配合什么样的教学过程与策略;与教学目标定位之间的关系。
注:预设按点内容,要写清楚题干或选项内容;现设可以通过课堂生成内容。引导类按点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反馈后的调学把学生的学习保持“在正确的轨道上”。
按点1
●预设
○现设
小松鼠做的皮带河马系着合适吗?为什么?
①合适 , 因为……
②不合适 , 因为……
问题类别:○测评自评类 ●认知理解类 ○其它类:
问题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情境。而且学生如果能理解这个小故事的情节,就能更好地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预计选项差异描述或答对比率:预计选择“不一样”的人占多数。
课堂反馈实际生成统计数据:
反馈时的课堂教学过程设计:请选择“合适”的同学说一说原因,再请选择“不合适”的学生进行补充说明,最后得出结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标准不同结果也不一样。
按点2
●预设
○现设
题干设计:大尺子上的1cm和小尺子上的1cm是一样的吗?
选项设计:
①不一样 ②一样
问题类别:●测评自评类 ○认知理解类 ○其它类:
问题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建立了1厘米的表象后出示此按点加深学生对1厘米的认识,明确不论尺子的大小如何变化,1厘米的长度单位是不变的。
预计选项差异描述或答对比率:预计有50%的学生能答对。
课堂反馈实际生成统计数据:
反馈时的课堂教学过程设计:先请学生进行选择,说一说想法,然后请选错的学生动手验证,明确不论尺子的大小如何变化,1厘米的长度单位是不变的。
按点3
●预设
○现设
题干设计:观察三个同学的测量方法,说一说哪个是正确的?
选项设计:
①学生1 正确方法
②学生2 斜着测量
问题类别:●测评自评类 ○认知理解类 ○其它类:
问题设计意图: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正确的测量方法。现在的学生见多识广,对测量会有一些初步的认识。虽然不一定正确,但还是可以让学生试一试。在观察思考后,学生就会有正确的判断,从而知道怎样正确测量。给学生的思维留一些想象的空间和时间,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③学生3 没有对准0刻度线
预计选项差异描述或答对比率:预计有70%的学生能选择正确。
课堂反馈实际生成统计数据:
反馈时的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学生思考三种测量方法哪个是正确的,哪个是不正确的,边说边理清测量方法。最后,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得出了正确的测量方法。
按点4
●预设
○现设
这把尺子断了,你还能知道这只铅笔的长度吗?
A.9厘米B.6厘米C.5厘米
问题类别:○测评自评类 ●认知理解类 ○其它类:
问题设计意图:培养观察能力,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预计选项差异描述或答对比率:预计有70%的学生能选择正确。
课堂反馈实际生成统计数据:
反馈时的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请选择正确的孩子说一说方法,其他学生再上来指着图说一说正确方法,纠正错误信息。
学习过程设计(教学过程)
说明:清晰地描述教学步骤以及相应的活动序列。请注意体现教学活动与框架问题的针对性并说明各活动所需的具体资源及环境,同时注明上述不同按点在教学过程中的位置。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应用
第一阶段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1、 讲数学故事。观察图,用简短的语言讲讲故事的大概意思。
按点1:小松鼠做的皮带河马先生系着合适吗?为什么?
观察
讲述
感悟
不一样,它们量的标准不一样。
感悟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标准要一致。
课件图片
按点1
小松鼠做的皮带河马先生系着合适吗?为什么?
①合适 , 因为……
按完交流后再揭示故事结果,用来验证。
②不合适 , 因为……
第二阶段
观察操作
探索新知
1、 通过观察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师:观察字典的同一条边有多长。每人从三件物品中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字典的同一条边。(注意方法指导,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让学生快速汇报测量结果
师:为什么量同一条边结果却不一样呢?
当我们都用同样长的纸条量,结果会怎样呢?组织学生用同样长的纸条测量字典的同一条边。
每段纸条的长度到底是多少呢?
观察
选择测量工具
测量
汇报结果
思考
测量单位不同,结果也不一样
学生测量,发现用相同长度的纸条测量结果是一样的。得出结论:
看来测量物体的长度需要用同样的长度单位来测量。
我们把纸条放在尺子上,它的长度恰好是1厘米。
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出示课题:1厘米
古人把这些一厘米排列在一起就是我们现在用的尺子。
观察自己的尺子,你发现了什么?
观察 发现
学生1:“0”表示起点,就像我们赛跑时都要从起点开始跑一样,我们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也要从“0”开始量
学生2:刻度线有长有短。
学生3:尺子上有很多数字,这些数字都对着一根长的刻度线,所以数字几,我们就把它叫做刻度几,而且这些数字都是按顺序排列的。尺子长些,数字就多些;尺子短些,数字就短些。
从刻度2到3,或者3到4……都是1厘米。
尺子上每相邻的两条长刻度线之间的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
预设:
我发现了“厘米”两个字,尺子上的厘米就是长度单位,用cm表示。你能在老师这把尺子上的找到1厘米吗?
你们找的可真准!
1、 认识1厘米,感受1厘米的长度。
拿起小纸条放在指间,抽出纸条,记住食指和大拇指之间的长度是多长,闭眼想象,1厘米有多长,在脑海里看见1厘米了吗?睁开眼睛用手指比画出来。
(通过量一量、用手比划、闭眼想、举例说明等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表象。)
3、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1厘米呢,
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
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扣子、衣服上布条的宽度、胶条的宽度等
选择按点
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食指的宽度吗?把你们的食指摁在尺子上,你们发现了什么?
师:你还能找到身边的1厘米吗?
按点2:大尺子上的1cm和小尺子上的1cm是一样的吗?准备实物
3.认识几厘米
我们现在知道1厘米有多长了,那么你能说出这些长度是多少呢?
4、 用厘米测量
按点3:观察三个同学的测量方法,哪个是正确的?为什么?
观察
思考
选择按点
按点2
大尺子上的1cm和小尺子上的1cm是一样的吗?
①不一样 ②一样
按点3
观察三个同学的测量方法,哪个是正确的?为什么?1、① 2、②3、③
第三阶段
知识拓展
发展思维
1、知识拓展
这把尺子断了,你还能知道这只铅笔的长度吗?先想一想,做出选择。
2、展示其他测量工具。
3、寻找身上的“尺子”量一量你的一轧有多长。
思考
选择
按点4
这把尺子断了,你还能知道这只铅笔的长度吗?
A.9厘米B.6厘米C.5厘米
第四阶段
总结提升
1填一填教材第4页第1题。
2、谈收获
思考
交流
相关文档
-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7 的乘法口2021-11-196页
-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锐角和钝角 2021-11-192页
-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的乘法口诀 ︳2021-11-195页
-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乘法的初步2021-11-194页
-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角的初步认识2021-11-195页
-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几何小实践(2021-11-194页
-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识厘米和米 2021-11-1912页
-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智慧广场—2021-11-194页
-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的乘法口诀 ︳2021-11-193页
-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表内乘法(一)12021-11-19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