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2 MB
  • 2021-11-19 发布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6 比尾巴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6.比尾巴 ‎【教学内容】‎ 教科书P82~83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认识新笔画“”,认识新偏旁“” “”。‎ ‎2.初步学习抓关键笔画在田字格中给生字定位的方法,能正确、端正地写好“比”“长”“巴”“把”4个生字。‎ ‎3.模仿课文句式说话,在一问一答的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 练习朗读和认字。‎ ‎【教学难点】‎ 读好书中问句。‎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板书:比尾巴 ‎2.读课题,认识生字。(“巴”单独读时是第一声,在“尾巴”这个词中读轻声)‎ ‎3.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有尾巴?(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准确,如:××有尾巴,××也有尾巴。)‎ ‎4.识记“尾”字。‎ 二、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自由轻声读课文,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对照生字表,找到生字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3.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音节卡片:sōng shǔ shuí zuì xiàng cháng sǎn biǎn ‎(2)抽读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3)抽学生读课文。(也可以谁愿意读就请谁来读,可多请几位学生读)‎ ‎(4)全班齐读课文。‎ 三、认知贯通 ‎1.认识小节,数一数文章共有几小节。‎ ‎2.学习第1、2两节。‎ ‎(1)请大家读一读第1、2两节课文,然后数一数这两节课文共有几句话,想想这几句话之间有什么联系。(共有6句话,前3句是问句,后3句是回答。)‎ ‎(2)请再读一读这两节课文,说一说你明白了什么。(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3)结合看图,比较“长”和“短”。‎ ‎①比较猴子、兔子的尾巴。‎ ‎②通过比较,让学生了解“长”和“短”是一对反义词,是通过相互比较而得出来的。‎ ‎③说说松鼠的尾巴有什么特点。‎ ‎3.学习第3、4两节。‎ ‎(1)说明:这两节与前面两节形式相同,可以按照前面的方法进行学习。‎ ‎(2)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3)结合看图,比较一下它们的尾巴,加深对“弯”“扁”“好看”等词的理解。‎ 四、书写指导 ‎1.学生描红并仿写。‎ ‎2.重点指导。‎ ‎“长”:按笔顺笔画记字形,一笔斜撇,二笔长横,三笔竖钩,四笔捺(长)。这个顺“巴”:第一笔是左上角起笔向右的横折,第二笔是关在中间的短竖,第三笔是竖短下面的横,第四笔是左上角起笔向下的竖折钩。‎ ‎“把”:“”加熟字,写得紧凑些。‎ 第2课时 一、复习提示 ‎1.集体朗读课文。‎ ‎2.抽学生背诵课文。‎ ‎3.用字卡复习生字。‎ 二、巩固提升 ‎1.细读课文第1、2小节。‎ ‎(1)大家来看看这一组动物在比什么。‎ 抽学生读第1、2小节。(“的”“巴”读轻声;“长”的读音上扬;“谁的尾巴”要连读。)‎ ‎(2)认识问号问句,数数这里有几个问句。‎ ‎(3)读好后两个问句。‎ ‎①板书:短;记字形:矢+豆。‎ ‎②长和短是一对反义词,它们可以组成一个成语:取长补短。‎ ‎③“长”“短”可以说“长长的”“短短的”。‎ ‎(4)指导学生读好长句: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注意词语的连读。‎ ‎2.细读第3、4小节。‎ ‎(1)这组小动物比得可真热闹,另外一组呢?‎ ‎(2)学生自读第3、4小节。‎ ‎(3)板书:弯、扁。识记字形。读准前鼻音:弯、扁。‎ ‎(4)再次指导学生读好3个问句。‎ ‎(5)欣赏孔雀开屏图,理解“最好看”的含义。 ‎ 拼读zuì,板书:最;记字形:日+耳+又。‎ 练习:最好看,最 。‎ ‎(6)抽学生读这个句子。‎ ‎(7)全班齐读第3、4小节,并尝试背诵全文。‎ 三、句段解读 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解读】这句话是说松鼠的尾巴大。松鼠的大尾巴毛茸茸的,经常竖起来,覆盖在躯干上保温或防雨,就像一把张开的伞。‎ 四、课后习题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比尾巴 ‎ 猴子→尾巴长 公鸡→尾巴弯 ‎ 兔子→尾巴短 鸭子→尾巴扁 ‎   松鼠→尾巴好像一把伞 孔雀→尾巴最好看 ‎【教学反思】‎ 在教学本课时,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很快理解了课文内容,并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背得熟练、流利。接着,我把课文延伸到课外,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讲得非常精彩。教学过程让我明白了在课堂教学中,的确需要解放学生的口、脑、眼、手、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地谈、认真地想、动手去操作、无拘无束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