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32 KB
  • 2021-11-19 发布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分类》讲课稿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分类 教学内容:‎ ‎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4-26页情境图1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学会对物体分类的方法.并能正确地分类。‎ 教具准备:‎ ‎ 一体机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 师:同学们,你们在家里的衣服都是谁整理的?你会整理自己的衣服吗?你帮妈妈整理过衣服吗? 学生自由发言。‎ 师:今天,小明要帮妈妈整理衣服,同学们愿意帮帮他吗?‎ 板书课题:妈妈的小帮手 ‎ ‎【设计意图:用零乱的场景激发学生产生分类整理的需要,充分调动学生探索新知的积极性。】‎ 二、联系生活实际,感知体验分类 ‎ ‎ 1.课件出示主题图,衣服零乱的堆放着。‎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小明家的衣服这样放着好看吗? ‎ 生:不好看,应该整理整理。‎ 师:怎么整理呢?你们能帮帮他吗? ‎ 小组合作,探究分类方法。 小组汇报分类方法。 ‎ 生:把爸爸、妈妈和小明的衣服分开。 ‎ 师:这个办法真好,我们一起来分一分。(师通过课件进行操作分类) ‎ 生:还可以把上衣和下衣分开。 教师和学生一起通过课件进行分类。 ‎ 师:同学们,我们帮小明按爸爸的、妈妈的和小明的分类整理了,也按上衣和下衣分类了,还可以怎样整理呢?‎ 引导学生:还可以根据内衣和外衣来分,也可以按厚的和薄的来分等。 ‎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交流的优势,通过生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思维互补,都能感知什么是分类,并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师:现在我们来看看同学们帮小明整理衣服一共有几种方法。 通过课件将几种分法放到大屏幕上。 ‎ 师:第一种,我们按爸爸的妈妈的和小明的分的;‎ 第二种,我们按上衣和下衣分的;‎ 第三种,我们按内衣和外衣分的;第四种,我们按厚的和薄的来分的。 ‎ 师小结:这四种整理的方法不一样,结果一样吗? ‎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对同一事物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法。 ‎ ‎3.对比整理前和整理后的房间。 ‎ 师:看了整理前和整理后的房间,你心里是怎样想的?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 师:妈妈很辛苦,我们还可以帮妈妈做点什么?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小结:爸爸妈妈不但要照顾我们,还要工作,我们应该用行动来感谢爸爸妈妈,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要自己做,从小做一个爱爸爸妈妈,爱劳动的好孩子。 ‎ 设计意图:借帮妈妈整理衣服的情景自然而然的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学生最容易接受。 ‎ 三、实践运用,巩固发展 ‎ ‎1.第1题:想一想,分一分。 ‎ ‎(1)先认一认图中各是什么,再想一想你打算怎样分,同桌互相说一说。 ‎ ‎(2)指名上讲台分一分,并说出是根据什么分的。 ‎ ‎(3)你还可以怎样分? ‎ ‎2.第2题:分一分,说一说。 学生独立分一分,再指名说说是按什么分的,怎样分的。 ‎ ‎3.第3题:想一想,可以怎样分?‎ ‎ 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 ‎  4.同学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能干,你们能不能把自己的书包也整理一下呢?(学生按自己的标准整理书包,教师巡视指导参与。)   ‎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数学。教师注重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进一步巩固体验分类的方法,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 四、拓展延伸,知识迁移 ‎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分类的知识,同学们课后能运用这一知识做些什么呢? ‎ 生1:对自己的玩具进行分类整理. ‎ 生2:帮助爸爸妈妈整理鞋架. ‎ 生3:对自己的图片、小人书进行分类整理.‎ 设计意图:积极倡导和实践学生学习方式的个性化,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学习数学,充分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板书:‎ 分类 爸爸 妈妈 小明 上衣 下衣 教学反思: ‎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本课以零乱的房间为情景引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产生探索新知的内在需要。在新知探索环节,先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对衣物进行整理,再逐步过渡到分类标准的认识,让学生的思维经历了从感性到理性的上升,同时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具体的活动中,收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但在练习的设计上也略感不足,整个练习都是以分实物为主,如果能逐步过渡到对抽象的图形进行分类,学生的分析能力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 2.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遵循知识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较好地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教学中由于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己发现、自己分析总结,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促进了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形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