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67 KB
  • 2021-11-20 发布

2020秋苏教版(2017)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合集 地球上的水资源

  • 2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苏教版新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地球上的水资源 ‎12 河流与湖泊 ‎13 地下水 ‎14 海洋 ‎15 珍惜水资源 ‎12.河流与湖泊 ‎【教材分析】‎ ‎《河流与湖泊》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资源》的起始课,地球为人类生存提供各种自然资源,水资源就是其中的一种。地球表面有由各种水体组成的水圈,河流和湖泊水仅仅是地球上水资源的一种存在形式。‎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地球上的水资源可能有浅显的认识,但地球上的海陆分布状况,以及陆地上有不同类型的水体可能没有系统的认识。本单元主要使学生初步建立科学的宇宙观和自然观,以及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地球陆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体类型 ‎2.简要说明陆地上有不同类型的水体,初步了解地球上水的基本状况 科学探究:‎ ‎1.在教师引导下,能观察和比较河流与湖泊的不同 ‎2.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模拟河流与湖泊的形成 科学态度:‎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河流与湖泊形成的探究兴趣 ‎2.增强学生对河流及其周围的环境的保护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 ‎2.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 能够描述并比较河流和湖泊的特征。‎ ‎【教学难点】‎ 做河流和湖泊形成的模拟实验并试着解释所看到的现象。‎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PPT,视频 学生材料:彩泥、装水的塑料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课题 ‎1.师:同学们,大家都喜欢旅游吗?生回答。我们国家有很多名山大川,河流湖泊,这几个地方大家去过吗?生回答。这节课老师先带领大家领略一下这几处的风光,在欣赏的过程中,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播放视频)‎ 师:看完后,你发现了什么?生:非常美丽,都有水存在.‎ 师:大家看的非常仔细。水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地球各处,河流水与湖泊水就是水存在的一种形式。那么,河流与湖泊到底蕴含着什么秘密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河流与湖泊。(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自身生活经验入手或者通过仔细的观察,发现生活中河流与湖泊的存在,引出课题]‎ 二、交流见过的河流与湖泊,分析两者的特点,并比较河流、湖泊、池塘和水库的不同 ‎1.师:说一说,你居住的地方有河流和湖泊吗?‎ 生回答:瘦西湖、高邮湖、邵伯湖、大运河、小秦淮河、凤凰岛、玉带河……‎ ‎2.师:你见过的河流和湖泊是什么样子的?‎ 生回答:河流一般是弯弯曲曲的,水是沿着狭长的凹地从高处向低处流动;湖泊的水一般比较平静,水是蓄积在洼地里的。‎ ‎3.那你能不能试着用简图来表示河流与湖泊?完成记录单。小组选定代表展示与汇报。‎ ‎4.师总结:大家画的不错。我们国家的河流与湖泊有怎样的分布情况呢?地图上,通常用蓝色的细线表示河流,有长有短。湖泊通常是蓝色的闭合图形,大小不一,形状同湖泊实际形状相同。‎ ‎5.师:除了河流和湖泊你身边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储水?生回答:池塘、水库、小溪……‎ ‎6.它们有什么不同呢?生:蓄水量不同,面积不同,形状不同,功能不同……‎ ‎7.师:谁能从这三个方面具体说说,出示PPT。总结:在我们地球上,河流与湖泊并不都是天然形成的,还有些是人工建造的,如京杭大运河,瘦西湖等。‎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经验,拓展学生的视野,扩大对水资源的认识。]‎ 三、模拟河流和湖泊的形成 ‎1.师:那么自然界的河流和湖泊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生:降雨,水 ‎2.这些只是大家的猜测,要想得出科学的结论,我们还需要进行实地考察,搜集证据。科学课堂上,我们还可以通过模拟实验的方法来验证我们的猜测。如何模拟降雨,怎样才能观察到河流的形成?你能想到哪些方法?生回答。‎ ‎3.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油泥以及装水的瓶子。你需要先思考几个问题:①什么样的地形才能形成河流与湖泊?②河流的源头在哪?河口在哪?③湖泊有哪几种形成方式?生回答。‎ ‎4.学生动手实验。实验分小组进行,实行小组长负责制,四项任务:‎ ‎①模拟地形的设计与制作②往模拟地形降水③观察并完成实验记录④整理收拾实验器材 ‎5.汇报实验结果。‎ 总结:形成一条河流必须具备2个条件:①有经常不断地流动着的水(河流里的水是降雨、雪山融化的水和地下水共同组成的)②水在其中流动的“槽”。‎ 形成湖泊也必须具备2个条件:包括湖盆与水,其中湖盆是形成湖泊的必要地貌条件。有的湖盆是由于地壳运动形成的,有的是在低洼处筑坝形成的。(湖盆指蓄纳湖水的地表洼地)‎ ‎[设计意图:本活动意在通过模拟河流和湖泊形成的活动,加深对它们的认识。]‎ 四、介绍河流和湖泊的用途 ‎1.师:有人把河流比作“地球的动脉”,川流不息;把湖泊比作“地球的明珠”,光彩熠熠。想想这是为什么呢?‎ 生回答:河流与湖泊对我们有很重要的作用。‎ ‎2.师:河流与湖泊对我们的生活、生产还有着哪些密切的关系呢?生回答。‎ ‎3.试着看这几幅图来补充一下(PPT展示)‎ ‎4.教师根据各组的汇报加以概括:灌溉 、养殖、航运、发电、重要的淡水资源等。‎ ‎[设计意图:本活动意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充分认识河流和湖泊的作用。]‎ ‎【板书设计】‎ 河流与湖泊 ‎1.河流:蜿蜒曲折,水是沿着狭长的凹地流动 湖泊:湖光山色,水是蓄积在洼地里 ‎2.模拟形成过程 ‎3.用途:灌溉 、养殖、航运、发电、生活和生产用水 ‎13.地下水 ‎【教材分析】‎ 遵循学生的认知顺序,逐渐深入地展开三层内容:‎ ‎1.第一层(描述现象)——对泉水和井水展开观察与讨论,初步认识到地下有水 ‎2.第二层(使用模型)——做一口“水井”,初步了解降雨是地下水主要来源,以及地下水的储存位置。‎ ‎3.第三层(阅读资料,提取信息)——阅读课文,认识地下水的成因、储量、使用与补充。‎ 地下水的概念比较抽象,可以通过类比的方式给学生以思考的提示。借助简易水井模型,能模拟出降雨进入可渗透层后,向下储存在不可渗透层上方石块缝隙中,形成井水的过程,能对“地下水是从哪里来的”这个抽象的问题做出直观具体解释。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又能培养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部分生活经验和具备了初步的观察能力,对于泉水和井水有一定的了解但无法建立概念联结说清地下水的成因。地下水资源的多少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教师要用好地区资源与课堂紧密联系,方便学生直观感受并代入思考。在动手制作水井模型时,考虑到三年级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弱,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课前材料准备,保留学生最需要最直观的制作部分,排除干扰节省时间,为学生在课堂上提供充足的讨论、思考与体验的时间。‎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知道地下水在地表的表现形态和形成原因。‎ 科学探究:‎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制作水井模型,结合地下水示意图了解地下水的成因、储量、储存区域。‎ 科学态度:‎ ‎1.通过阅读和研讨,体验到保护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性。‎ ‎2.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思考模型与实物之间的联系,建立水井模型。‎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了解地下水是人类的主要饮用水源之一,知道地下水资源匮乏带来的影响,能举例说明人类怎样科学技术去改善状况的。‎ ‎【教学重点】‎ 认识地下水的来源和使用途径。通过自主学习资料的方式,在回顾已有知识和阅读新资料中建立概念,在独立思考生成观点后,进行一对一的想法配对,从而使观点完善立体。资料分析能够提升学生思维的广度,完成科学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 建立水井模型。地下水与学生的生活很难建立直接的联系,通过制作水井模型,将知识与经验串联起来,引导学生了解降水是地下水主要来源,同时感受古代人民挖井取水的生活智慧。‎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每组大小不一的石头和沙子若干,塑料罐一个,去底的塑料杯一个,水若干、塑料勺一个。‎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师: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河流、湖泊是人们重要的淡水资源。‎ ‎2.师:丰富的淡水资源孕育了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无数生命,但是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的人们,他们的生活却是这样的,常年干旱缺水,那他们如何解决生活用水的问题呢?‎ 生:地下有水,挖井。‎ ‎3.师:你们都觉得地下有水吗?说说理由。‎ ‎4.师:看来大多数同学都认为地下有水,而且还知道人们一般都用井用取用地下水。(板书:井人工取用地下水的装置)‎ ‎5.师:地下水是如何形成的?又怎样为我们所用呢?带着这两个疑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地下水。‎ ‎[设计意图:通过上一节课的知识,将思维聚焦在水资源上,干旱到地裂的土壤图片看起来非常震撼,引发学生思考,为后续概念提出做铺垫。]‎ 二、地下水的形成 ‎1.师:地下水是如何形成的呢?先说说自己的想法。‎ ‎2.师:看来想要知道地下水的形成,得先知道地下有什么。但一节课的时间很短,很显然老师并不能带大家去挖一挖看看地下是什么样的,但我们可以搜集科学家和地质学家已经研究的信息,来帮助我们进一步推测。‎ 老师给每位同学准备了一张记录单,同学们阅读资料,观察思考两个问题。‎ 问题1:地下结构分几层?‎ 问题2:这样的结构对地下水的形成有什么帮助?你猜测地下水应该存在于哪一层?‎ T:P:S(思考:配对:分享)策略过程:‎ ‎①学生在记录单上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记录自己的看法,不能交流。‎ ‎②成对合作,问一问同伴的想法,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寻找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最后达成一致意见,修改记录单。‎ ‎③老师请同学上台展示,其他同学依次进行补充。‎ ‎3.师总结:看来大多数同学都认为土壤稀松多孔,而最底层的岩石没有裂缝和空隙,地下水停留在碎石层。那根据这个推测,如果我们想要打井,应该打到哪一层?‎ 生:碎石层 ‎4.同学们推测的对不对呢?我们怎样验证?‎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资料的方式,在回顾已有知识和阅读新资料中建立概念,在独立思考生成观点后,进行一对一的想法配对,从而使观点完善立体。在分享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不能重复前一个小组的想法,这样避免重复浪费时间,也鼓励学生多倾听。资料分析能够提升学生思维的广度,但是想要思考的深度,就要通过实验建立模型来帮助理解。]‎ 三、建立地层结构模型 ‎1.师:老师是没有办法带大家去挖挖看,但是我们可以学习科学家做一个模拟真实情况的模型。开动脑筋,想想需要哪些材料?‎ 生:土壤碎石岩石 ‎2.师:为了防止弄脏桌子和衣物,我们需要一个不漏水的罐子把这些材料装起来,刚好就用罐子的底部模拟岩石层,在罐子底部放上石子模拟碎石层;再放入沙子和泥土模拟土壤层。‎ ‎3.师:(出示模型)现在模型建立好了,地下水从哪里来呢?‎ 生:用水模拟下雨。‎ ‎4.师:我们在罐子上方均匀的洒水表示降雨,同学认真观察水去了哪里。‎ ‎5.师:为了方便大家挖井,老师已经事先把井的位置放在了地层里,大家可以利用勺子来挖井。挖哪一部分的土壤?‎ 生:挖井里面的。‎ ‎6.师:请大家根据实验步骤完成我们的验证,看一看打到哪一层地下水储量最丰富。‎ 实验步骤:‎ ‎①补充地下水:一位同学利用装置均匀的将水洒在模型上,其他同学认真观察水去了哪里。‎ ‎②协作挖井:利用小勺挖取井内泥土,观察打到哪一层地下水储量最丰富的。‎ ‎7.师:下雨后,地下水去了哪里?‎ 生:雨后,一部分水渗入地下,水慢慢向下渗入土壤中。再慢慢向下填满土壤和岩石的空隙中。再向下,下面的岩石没有裂缝和空隙啦!所以地下水会停留在不可渗透的岩石层上面。(板书:可渗透层:土壤、碎石不可渗透层:岩石)‎ ‎8.师:哪一层的地下水储量最丰富的?我们打井要打到哪一层?‎ 生:碎石层。‎ ‎[设计意图:地下水与学生的生活很难建立直接的联系,通过制作水井模型,将知识与经验串联起来,方便学生理解,同时感受古代人民挖井取水的生活智慧。]‎ 四、认识泉 ‎1.师:事实上,地下结构要比我们今天的模型复杂的多。想要打井就要先做地质勘探,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适合打井。有的地方储水量少,打到岩石层也没有水;但有的地方储水量丰富、地形适宜,地下水反而会自己跑出来!你们见过吗?我们一起来看下。‎ ‎2.师:(播放泉动图)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这就是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泉水常年不断地汇入河流,是河流补给的重要部分。(板书:泉地下水的天然露头)‎ ‎[设计意图:在建立对井认识的基础上认识泉,同时点出地下水的天然露头与河流的关系,形成概念联结。]‎ 五、地下水的现状 ‎1.师:在现在,中国仍然有400 多个城市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随着时代的发展,人越来越多,地下水的状况并不乐观。我们通过视频通过视频了解会发生什么。‎ ‎2.这里有一副关于地下水漫画,想一想漫画想要表达什么?‎ ‎3.师:看来即便有雨水的补充,但由于人类过度开采,地下水越来越少。人们想出各种办法补充地下水,提高地下水储量,读一读这两幅图,说一说是用什么方法补充地下水的?‎ 生:透水砖透水混凝土 ‎4.同学们回家之后继续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补充地下水?做一个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孩子,帮助地球妈妈解决遇到的这些难题。‎ ‎[设计意图:视频和漫画夸张直观的表现手法,让学生直观感知地下水资源现状,从而着眼思考如何改善此状况。]‎ ‎ ‎ ‎【板书设计】‎ ‎13.地下水 井 人们取用地下水的装置   可渗透层 :土壤、碎石 泉 地下水的天然露头      不可渗透层 :岩石 ‎ ‎ ‎ ‎ ‎14.海洋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盐类物质。‎ ‎2.知道海水苦、咸是因为流入大海的江、河、地下水溶解的盐类物质。‎ ‎3. 认识海洋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各种自然资源和能源。‎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地球平面图或地球仪,能初步描述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情况。‎ ‎2.乐于探究海水与淡水的不同,学会搜集证据推理出海水比淡水含有更多的杂质。‎ ‎3.通过制作简易海水淡化装置,体验海水淡化的简易方法。‎ ‎4.通过阅读和交流,知道海洋为人类提供了重要资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究海水苦咸的原因。‎ ‎2.能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与同学合作讨论设计淡水净化装置。‎ ‎3. 了解海洋是人类的资源宝库,要保护好海洋环境。‎ ‎【教学重点】‎ 知道海水的组成及成因 ‎【教学难点】‎ 设计淡化海水的装置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模拟海水,蜡烛,勺子,木夹,打火机,石块,保鲜膜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师: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河流与湖泊、地下水,有没有同学知道黄河和长江最终流到哪里去了呢?‎ 生:大海。‎ ‎2.师: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水资源——海洋。‎ ‎3.师:说说你对海洋的了解。‎ 猜一猜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多少?‎ 请同学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这张地图,用格子纸附在上面数一数,海洋大约占地球表面积的多少?‎ ‎[设计意图:从学生自身生活经验入手或者通过仔细的观察,发现生活中河流与湖泊的存在,引出课题]‎ 二、海水的组成 ‎1.师: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0.8%,地球上有这么多的水资源,为什么我们还总说要节约用水呢?我们直接用海水不可以吗?‎ ‎2.师:海水可以直接饮用吗?海水是什么味道的呀?关于海水你有没有想问的。‎ ‎3.生:海水为什么又苦又咸呢?海水里面有什么呢?‎ ‎4.学生猜测:海水中含有盐.......‎ ‎5.师:我们如何来验证呢?对啦,我们可以用加热的方法来蒸干水分。接下来让我们来实验验证一下大家的猜想吧。     ‎ ‎6.实验一:蒸干海水和淡水,对比剩余物质 ‎7.师:留在勺子上的白白的物质是什么?可以尝一点。没错,剩下来的就是盐类物质,海水中含有很多种不同的盐类物质,我们平时吃的食用海盐就是其中之一,平均每1000克海水中含35克盐类物质。正是这些盐类物质使海水又苦又咸。‎ 海水中盐的浓度是人体体内的四倍,约为4%,而人体肾脏排泄盐的浓度最高不能高于2%。专家指出,如果喝下200毫升的海水,要排掉所含有的盐分,需要排出350毫升体内的水,不仅没有起到解渴的作用,还会失去体内更多的水!‎ ‎8.师:流入大海的河水是淡水,为什么海水却是咸的呢?是的,江河流入大海时夹杂了陆地上的可溶性物质(大部分是各种盐类),每年大约有30亿吨的盐分被带进海洋,海洋表面有大量水分蒸发,收入的盐类不能随水蒸气升空,只得留在海洋之内,海洋就变得又苦又咸了。‎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观察模拟海水,知道海水的味道激发学生对海水成分的好奇心,让学生猜测海水的成分。通过对比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承接导入部分,江河最终汇入大海,江河是淡的而海水确是咸的,引导学生猜测并解释。]‎ 三、淡化海水 ‎1.师:海水约占地球上水资源总量的97.2%,而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1%,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呢?‎ ‎2.生:淡化水资源。怎样才能使海水变成可以饮用的淡水呢?‎ ‎3.师:我们刚刚的实验把淡水蒸发到空气中去了,是不是可以借鉴这个方法来淡化海水呢?‎ 同学们来开动脑筋设计一个淡化海水的装置。‎ ‎4.实验二:淡化海水 ‎5.师:我们利用水分吸收热量蒸发再遇冷凝结来从海水中收集淡水,这是一个很好的利用海水获取淡水的方法。同学们除了这个装置,你还能设计出别的海水淡化装置吗?‎ ‎[设计意图:从实际生活出发,思考如何利用地球含量如此丰富的海水,实际与理论结合学以致用。]‎ 四、丰富的海洋资源 ‎1.师:海洋里有哪些生物?它生活在哪里?它有哪些生存的本领?‎ ‎2.师:海洋中除了丰富的水资源和生物资源还有哪些资源?‎ ‎3.观看影片。‎ ‎4.师:地球上的海洋面积约为3.62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0.8%,海水约占地球上水资源总量的97.2%。海洋里生活着 20 余万种生物,其中90%以上的海洋生物生活在浅海,还有许多生物生活在海岸边。除了生物资源,海洋还蕴藏着丰富的矿物资源、化学资源和动力资源,所以它被称为人类的资源宝库。‎ ‎5.师:这些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我们要合理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与海洋和谐发展。‎ ‎[设计意图:了解海洋是人类的资源宝库,意识到保护好海洋环境的重要性。]‎ ‎ ‎ ‎【板书设计】‎ ‎14.海洋 ‎     云    蒸发 ‎                           雨    凝结 ‎                     江河               海洋  ‎ ‎(盐类物质)       (盐类物质)‎ ‎15.珍惜水资源 ‎【教材分析】‎ ‎《珍惜水资源》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地球上的资源》第四课。本课属于“物质科学领域”中“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中3~4年级要求。本课是学生在学习到地球上的水资源有河流和湖泊、地下水、海洋的基础上。通过感受生活中水的用途,水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作用。通过活动认识到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并且变得越来越匮乏。继而引发学生要珍惜水资源的情感,并引导学生把珍惜水资源的感情落到实处,通过了解生产生活中人们节约用水的方法,让学生意识到我们在家庭中也可以进行简单的节水措施。课后在通过制定节水方案,比较节水一周前后一周用水量的变化。‎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好动爱玩,在之前的学习中,他们经常听父母老师说水资源是有限的,可是他们心理会有一些疑惑,诸如水龙头一拧开就有水,到处都有水,怎么就说水是有限的呢?老师总要求我们主动节水,可是爸爸妈妈也没有主动节水,反而为了卫生让我们使用流动水冲洗。这些疑惑留在学生的小脑袋里,不能解决这些疑惑便不能将节水行动落到实处。所以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体验淡水资源的有限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地球上水资源的稀缺。‎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水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2.知道淡水资源在地球上是有限的。‎ ‎3.知道生产和生活中人们的各种节约用水方法。‎ ‎4.了解地球上淡水资源越来越匮乏的原因。‎ 科学探究:‎ ‎1.通过活动能够认识到地球上的水资源是稀少的。‎ ‎2.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落实节水行动。‎ 科学态度:‎ ‎1.能够感悟到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稀少的。‎ ‎2.能充分认识到地球上的淡水资源越来越匮乏的原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学会保护、爱惜地球上的淡水资源。‎ ‎2.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节水行动,真正的保护水节约水。‎ ‎【教学重点】‎ 知道地球上淡水资源的有限。‎ ‎【教学难点】‎ 认识到地球上的淡水资源越来越匮乏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1L量杯一个,三个50ml烧杯,一个滴管,三个汤勺,一个水槽,两个水盆。‎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科学阅读 ‎1.准备一段科学阅读资料,和珍惜水资源有关的。‎ ‎2.教师提问:你能从这段信息中获得什么?‎ 师:是的,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珍惜水资源。(板书:珍惜水资源)‎ ‎[设计意图:通过科学阅读,培养学生获得科学信息并表达的能力,直接引入课题。]‎ 二、水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1.师:水在我们生产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展示图片)‎ ‎(学生自由回答)‎ ‎2.师:小结。那么水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呢?‎ ‎3.播放关于水的视频。‎ ‎4.展示水在工业、农业、生活等各方各面用途的图片,提问学生,学生猜测或利用已有的知识回答。‎ ‎5. 师小结:农业上,庄稼的生长需要用水灌溉。人们可以利用河道进行运输,水让车变整洁,海里的生物在海里自由的生长,让我们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水在我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刻都要出现。它有很多种角色,它非常的重要。(板书:重要)‎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使学生认识到水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从而认识到水在我们生活中非常地重要。]‎ 三、淡水资源是有限的 ‎1.师:地球上那么水无处不见,我们会缺水吗?(生自由回答)‎ ‎2.师:上节课,我们了解到海水是不能被人类所利用的,那我们所能利用的就是淡水,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那么地球上的淡水究竟有多少呢?谁知道?(学生自由回答)‎ ‎3. 师:假如地球上的水有1000ml,那冰川水有21ml、地下水有6.5ml、河流与湖泊水有0.5ml。老师给大家做一个演示实验,来感受一下。‎ ‎4.教师演示,将预备好的1000ml水展示给学生。‎ ‎(1)利用注射器从中抽取21ml。提问学生这是什么水?(预设:冰川水。)并在PPT上做相应的图片展示。‎ 提问:那你知道冰川水藏在哪里吗?‎ ‎(学生回答:预设:藏在南北极中,很难被人们所利用。)‎ ‎(师相机板书:冰川水)‎ ‎(2)利用注射器从中抽取6.5ml。提问学生它是什么水?(预设:地下水)师讲解,这就是我们日常能利用到的地下水。展示相应的地下水图片。(师相机板书:地下水)‎ ‎(3)利用注射器从中抽取0.5ml。提问学生这是什么水?(预设:河流与湖泊)师讲解,河流与湖泊可以帮助人们灌溉农田,补给地下水。(师相机板书:河流与湖泊)‎ ‎5.师:小结:冰川水是藏在两极的冰川中,人类无法使用。可供人类使用的水只有地下水、河流与湖泊水,是非常有限的。(板书:有限)‎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让学生感受我们身边常见的自来水、饮用水等这些淡水资源实际上是非常有限的。]‎ 四、淡水资源越来越匮乏 ‎1.师:地球上的水是极其有限的,当面对七十亿人口,我们地球上淡水资源的使用情况又是如何呢?(生自由回答)‎ ‎2.教师讲解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1)讲解:比如。大自然最初向人们供应5勺水,人类每次用2勺水,而大自然每次只能补给2勺水。(师边讲解边做)‎ ‎(2)师:谁能告诉老师这个实验具体如何操作呢?(学生复述,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 ‎(3)注意事项:不要把水洒出来,保证活动的严谨性。‎ ‎3.学生活动。‎ ‎4.小结: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供不应求,地球向人类供给一滴水,人类就将使用两滴水,所以地球上的淡水资源越来越匮乏。地球上的淡水供不应求。(板书:匮乏)‎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地球上的淡水资源越来越匮乏。]‎ 五、节约用水 ‎1.师:面对水越来越匮乏,而人类的生产生活又离不开。为了珍惜宝贵的淡水资源,人们想到了各种节约用水的方法。(展示图片)‎ ‎2.面对以上节水措施,请你想一想,对于我们三年级的小朋友,我们在家中可以进行哪些节水措施?(生自由回答)(播放节水小能手视频)‎ ‎3.请大家为你的家制定一份节水方案,在坚持一周后比较用水量的变化。‎ ‎4.小结:一滴水、一片绿,才是整个地球,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刻不容缓,请大家从现在做起争做节水小卫士。‎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日常生活中人们节约用水的方法,继而思考在家中可以如何节约用水,鼓励学生制定详细的节水方案,比较发现节水一周用水量的变化。引到学生发现一个节水行动确实是可以节水的,鼓励学生天天节约用水,养成节水好习惯。]‎ 六、小结 ‎ 教师寄语。‎ ‎【板书设计】‎ ‎15.珍惜水资源 ‎         ‎ ‎        节约 珍惜          冰川水 ‎      重要 有限 匮乏        地下水 ‎                              河流与湖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