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00 KB
  • 2021-11-24 发布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人教三年级下册 4 篇说课稿 第一篇《燕子》说课稿 一、 说教材 《燕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写景状物散文。作者郑振 铎抓住春天的景物特点。主要描绘了春天里燕子在天空中、湖面上飞翔、在电线上停歇的画面,给春天带 来了许多生机。通过准确、生动的描绘、充分表现了小燕子的活泼可爱,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这篇 课文语言生动、简朴、感情真挚、浓郁、注重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有条理地记叙的 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和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会认九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 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观察和表达的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通过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色。体会作者在观察的 基础上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四、 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语文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 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选择以下教学方法: 1、朗读品悟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读”也是语文实践的主要途径 之一。本课教学,我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读进去,想开去,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来理解和体会语言。 以读为本,读悟交融,让学生实现与文本的融合,并形成新的感知。 2、课件演示法。课件演示起着使教学直观化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在本课教 学中,我将利用课件,呈现美丽的春天的画面,让学生仔细聆听,轻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还要闻一闻春天的气息。 说学法——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读读、划划、想象,鼓励 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五、 说教学流程 根据单元的目标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为了更好地把预设目标落实到实处,我安排两课时来完成教 学。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研读第一段。第二课时的主要任务 是:学习课文 2——4 自然段,感受春光的美丽,体会燕子的静态美和动态美。下面我想着重讲讲第二课 时的教学安排。本课时,共分 4 大板块。分别是:一、谈话,引导积累,二、学第 2 段,感悟春天的美丽, 三、学习 3、4 自然段,体会燕子的动静态之美。四、内化,让燕子留驻在心间。 (一)激情导入,引导积累。 春天是百花争艳、鸟语花香的季节。美好的春天,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回忆一下,你想起了哪些 描写春天的诗句?背一背,通过背诵春天的诗歌,顺势引导:课文中哪个部分也写了春天的美景?(这一环 节,我之所以这样设计,一方面,可以激活学生的语文储备,让学生去摸触文本。另一方面,使课堂拥有 浓浓的语文味。) (二)深入探究、感悟春天 出示“微风吹拂着。。。。。。的春天。”这三句话,不止向我们展现一个静止的画面,还有一种生机,微 风在动,柔柳在动,草、花,也都赶集似的聚拢来。为再现春天生动而热烈的景象,同时积累语言,我这 样安排: 先让学生读读这三句话,你读懂了什么?(读懂了 1、春天的雨飘飘洒洒的、细细的,2、微风在柔柔地 吹拂,柳丝黄而嫩。等等)当学生说道:他们赶集似的聚拢来。我追问,“赶集明白吗?”很多学生会说“蒲 歧九月的时候很多人到集市上买东西,那就是赶集。”因为我们学校的孩子对蒲歧九月印象特别深刻。让 学生联系实际,很容易理解赶集。接着想象说话:还有谁去赶集呢?看课件出示的画面:请同学们仔细聆 听,轻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还要闻一闻春天的气息。当学生看完图片后,我问:你的心情 怎样?学生可能会说:高兴、欣喜,再让学生把这种感觉带进去读。在此基础上,课件放出燕子的叫声, 小燕子来了,读读文中的句子:“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这个句子不需要老师讲解, 只要让学生读后,给予情景性评价。如:真是一只伶俐可爱的燕子。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 (我结合以上的句子进行朗读指导,尽可能做到品之有味,让学生进入情景,有感而发。而不是给予机械 的朗读技巧的指导。) (三)合作探究,读懂燕子 教师引入:“燕子为春天增添了哪些生机?请读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觉得那个句子写得 特别有趣,就在旁边写下你的体会。”学生自读课文,小组交流 。(这里的设计,先让学生找准研究点, 这是合作学习的前提,然后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的氛围中,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吸收。自己已有的知 识被别人的观点所唤醒和激活,各自生成新的认识,整个对话过程就会充满创造色彩。)在学生充分合作 探究的基础上,组织汇报交流。交流过程中,对下面两处重点语句,我视学生的感悟情况,作出相应的点 拨和必要的调控。 我分成两个小板块进行教学。 第一小板块:“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 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我打算这样展开: 请同学们读读这几个句子,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可能会找到掠过,一转眼,沾着,横掠等词,对于斜、 唧,掠过、一转眼这四个词只要学生有所感悟,并且言之有理,我就给予肯定,不作充分展开。主要是“沾” 这个词,学生理解到沾是点了一下,肯定没问题,我想引导学生感悟到燕子的调皮,有趣,似乎在跟水波 做游戏。所以,给予情景性评价读,如:沾的太重了,我水波都被你弄疼了,轻一点。燕子,你真调皮, 燕子我还想跟你玩。 再让学生想象说话:燕子又飞到什么地方?当它们遇到自己的伙伴,小花,小草,小树时,会说些什 么? 接着:指导朗读:这么可爱的小燕子,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采用指名读,比赛读,读出燕子飞 行的轻快,灵巧。 最后回读:怪不得说燕子(学生齐读:——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第二小板块:研读句子: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 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赞歌。 (引导学生讨论)你可不可以画五线谱来说明他们的相似之处。接着小结后想象:有些燕子落在第一 条线上,有些落在第二条线上……就像不同的音符落在表示不同音高的五线谱上,这些燕子一动起来,就 好象钢琴家在演奏一首美妙的曲子。你猜想他们会唱些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唱《小燕子》。现在他们没动所 以说是正待演奏的春天赞歌。齐读这个句子。 回读:这份宁静和悠闲,这份静态下的多姿,怪不得作者这样说燕子,读——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 如果说上面是动态之美,这又是怎样的画面。(静态)这样的想法叫动静结合。板书:动静态。 (水 尝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生灵光。以一个大问题为学习背景,让学生在画,读,悟,想 象的过程中尽情地体验燕子飞行的轻快,灵巧,和快乐。品味几痕,让学生感悟宁静和悠闲,理解五线谱 的比喻,欣赏静态的多姿,意在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创造潜能。) (四)品读内化,提升情感 (课件出示句子)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老师引导)这样一只富有生趣的燕子, 这样一只活泼可爱的燕子,你想说什么?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如:燕子,你就是春天的使者,美的化身。 乌黑发亮的羽毛,俊俏轻快的翅膀,唧唧的叫声,轻盈的身姿,永远留在我的心目中。 最后老师深情朗读(我心中的燕子)你想对燕子说什么,让学生尽情诉说自己的独特心声,整个教学营造一 种和谐的情境,洋溢着感性气息。 (五)布置作业 仿写:你最喜欢什么动物。它长什么样子,请你模仿写燕子的写法,抓住小动物的特点,写一段话。 背诵:有感情的背诵自己喜欢的一段话。 绘画:想象心目中的燕子,画一幅(春燕图) 体现学生的自主选择性,第一题运用第一段写作方法学以至用,举一反三。第二题体现语言的积累过 程。第三题诗歌也感悟相结合,诗即是画,画也成诗。 (六)、板书设计: 2 燕子 飞行的美(动) 停着的美(静) 掠 几痕细线 唧 几个小黑点 沾 象正待演奏的曲谱 (我设计的这个板书是对比式板书,简单明了,紧扣文章内容。更易于学生更好地理清文章主线,从而帮 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 第二篇《陶罐和铁罐》说课稿 一、说教材 《陶罐和铁罐》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中的一篇寓言故事,它趣味性强,寓意深 刻。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而陶罐却在铁罐无礼的奚落和嘲讽中表现得尤为宽 容与克制。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 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现情节、推动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说明道理。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 点。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克制均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此外,课文的插图, 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铁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这篇寓言故事还给我们许多启示,比如, 由于时间的变化,事物的命运也会变化的道理,要有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看待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 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二是在阅读中继续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并结合三年级孩子喜欢童话故事的年龄特点,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 态度价值观三维考虑,站在“每堂课务必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学有所获”的角度确定了一下的教 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会认“陶、谦、辩、恼、……”等 10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嘴、恼、怒、”等 14 个生字理解“奚落、谦虚”等词义,会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及小组合作学习,抓住关键词句,学习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 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懂得做人应该谦虚谨慎,不能难做自满。认识到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 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三、说教学重点: 1、会认 10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2、抓住关键词句,学习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说教学难点:了解寓意,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 重,和睦相处。 五、说教学方法 为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显语文学科的本体特点,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朗读体会法: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体会铁罐的高傲和陶罐的谦虚,拉近学生跟文本 的心灵距离。 2、质疑探究法: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体现学 生自主学习的特点,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品析词句法。本课教学,通过词语的揣摩,句式的推敲、情感的体会等品尝评议,达到积累语言 的目的。 教与学是双边活动,一堂课是否成功,除了看教师的教,重点还要看学生如何学,在课堂上,我会要 让学生充分的读书,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和感染,获得独特体验和思想启迪;要给学生自主、 合作、探究的机会,渗透“划、找、读、思、议、悟”等学法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感悟 语言、积思语言、运用语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六、说教学流程 为了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如下五大板块: (一)看图谈话,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读童话故事吗?谈一谈你读了哪些童话故事?(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鼓励引导)今天我 们一起来学习一则新的更有趣的童话故事(课件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你认识他们吗?在学生叫出他 们的名字后出示课题,引导学生换偏旁识记“陶”,并指导书写“陶”。(童话故事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 言极有吸引力,让学生‘说说你读了哪些童话故事’?更能激起学生展示自己读童话的热情,孩子们的兴 趣已被激发,再加上看了视频中立体的、鲜活的图片,孩子们会迫不及待想走进文本,去了解故事的内涵。 此时,我顺势问一句: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去读读第 6 课就明白了,就这样我巧妙地通过谈话 的方式把孩子引入自主阅读状态,自然就进入了第二个环节。 (二)初读课文 梳理脉络 这个板块我设计 3 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自由读课文,读时注意:读准音,读通顺,不添字,不漏字。 读通课文是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在这一环节,我主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在阅读中,把 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并运用已掌握的方法自主识记生字词。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经验与感受与文本对话, 因此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带有很强的个性化,所以,我让学生读通课文后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我鼓励 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交流读书心得、体会,在点评中,我及时做以下点拨,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 内涵。 1、对字、词有不明白之处,可引导学生之间相互帮助,也可以借助工具书查阅,充分利用学生自己 的资源,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 2、注意让学生读好文中人物的对话,并且结合对话练习学生的分角色朗读。 第二个环节:学习字词 我由浅入深分为三个层次:先出示:奚落 争辩 价值 流逝 朴素 挖掘 指名学生读准这些字词,再引导学生发现这是由两个近义词组成的词语,然后让学生读课文自发找出: 覆灭、遗落、荒凉、惊讶等词语,积累并列式的词语。 接着我出示:傲慢 谦虚 轻蔑 恼怒 让学生读了词语后,猜猜:老师为什么会把这些词集中出示,引导孩子得出这些词都是形容人物的神 态。 最后出示两个四字词语:相提并论 和睦相处,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对这两个词 语的初步理解。 第三个环节: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写了陶罐和铁罐的事,孩子们都知道,可是什么时候呢?都发生了什么事呢?先让孩子们带着这 个问题再次到文中找。我先问学生:课文写了哪些时间?相信孩子会找出“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 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许多年代过去了。”找出这两句话,我们就可以把课文的时间归 结为:许多年以前和许多年以后。我再问:许多年以前,陶罐和铁罐在什么地方,许多年之后他们又在什 么地方?分别出示“国王的御厨“和“荒凉的场地”,那么在御厨发生什么事?在荒地有发生什么事?如 “剥笋”般,孩子们渐渐明白了,原来课文写了:许多年以前,铁罐在国王的御厨里奚落陶罐;许多年之 后,人们在荒地上发现很有价值的陶罐,而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 (三)走进文本,品读理解 这个板块主要抓住课文 2---9 自然段来展开教学。围绕“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让学生先自由读, 找一找、划一划,找出铁罐奚落的话,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接着课件出示四个重点句子,进行 重点句子品读。通过给句子补充提示语的方法,帮助学生从不同的神态、语气中理解铁罐的话,进而让学 生明白 “奚落”一词的意思。根据上下文理解“奚落”的意思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你曾在什么情况 下奚落过谁?或你曾受过谁的奚落?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受到“奚落”的心情。 接着又问“面对铁罐的一次又一的奚落,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课件出示陶罐的话请学生读一 读,抓“争辩”一词重点读一读从而感悟陶罐“不懦弱”。在师生、生生对话中构建话题,以读为主,分 角色读、品味,在朗读中内化、感悟。从而了解铁罐和陶罐的不同性格特点。 此板块,我引导学生多种方式读课文,重点读好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 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住 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 里,什么也不怕。’”等句子,让学生反复朗读过程中,他们一次又一次与文本对话,自然而然走进了人 物的内心,从中感悟出人物的品质,也潜意识领悟到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 领略了祖国语言的精妙。学生不仅积累了语言,还提高了思维能力,自主能力。此时,学生已取得获得知 识的快乐,也更加关注了陶罐和铁罐的命运。 于是我以“陶罐和铁罐的最终命运到底如何?”这一问题过渡到第四板块: (四)深入文本,探究感悟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 10----17 小节内容,知道陶罐不仅像原先一样光洁、朴素、美观,而且还成了文 物。重点培养学生能够抓住人们对陶罐赞赏的语言及陶罐说的话,感悟陶罐的品质。 (五)揭示寓意,明白道理 通过精心品读,文中那优美、鲜明的词句已不知不觉地储存在学生的记忆库中。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 仅是积累语言,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会表达的能力。因此,我设计了下面的环节,让学生做一个角色多 变训练,由学生自由选择: (1) 我想对陶罐说: (2) 我想对铁罐说: (3) 我想对自己说: 这样设计意在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写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珍视学生在尊重文本价值前提下的富有个 性的、独特的见解,从而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所讲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文具有深刻的寓意,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否 则骄傲必败。我设计“我想对自己说……”目的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我们学习上、生活中有哪些骄傲必 败的事例,今后要怎样做才对?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还提高了学生写作的能力。 (六)延伸文本,读写结合 我说:“如果陶罐和铁罐再次相遇,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你也来当一回童话大师,写 一写这个故事,写完后读给爸妈听,让他们给你打打分。(这个作业为指导学生写作指明方向,长期这样 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得以提高) 板书设计: 6 陶罐 和 铁罐 谦虚 骄傲 宽容 傲慢 不再理会 轻蔑 第三篇《赵州桥》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赵州桥》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用了短短的几百个字, 既交代了赵州桥的位置、设计者、建造年代,又介绍了赵州桥的外形特点,凸显出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 美观。课文是一篇说明性的课文。全文层次清晰,重点突出,通过对赵州桥设计特点的说明,赞扬了我国 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选编这篇文章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到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发 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绪。 2、教学目标的确立 根据本组课文的总体思路和本文的写作特点,及三年级学生对说明文接触较少的 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县、拱、济……”11 个生字,会写“赵、省、县……”13 个生字,正确读写设 计、参加、雄伟、双龙戏珠等重要词语。 过程与方法:有感悟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体会重点语句,领会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的 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说话能力、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赵州桥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而激 发起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赵州桥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体会语言描写的特色。 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四、说教法、学法 1、扶放结合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教学要十分重视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 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针对本课特点,采用“举一反三,扶放结合”法。首先扶着学生学习第二段,教师 点拨,使学生掌握抓重点词理解一段话的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一方法学习第三段,旨在教学生乐 学、会学。 2、“以读代讲”法: 新课标指出:“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本篇课文写赵州桥“美观”部分,语言生动优美,教学这一部分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 中体会。 3、“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配合使用,实验的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 点。 4、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与教法相适应,采用“读读──画画──想想── 问问──议议──练练”的学习方法,在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中理解课文,培养能力,陶冶情操。 五、说教学流程 良好的教学设想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来完成的,本课我预设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理请脉络。扫清字词障碍,初步感受赵州桥的雄伟、壮观。 第二课时:研读课文,感受感受赵州桥的雄伟、壮观,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 接下来我重点讲讲第二课时的教学设想。 (一)启发质疑,探究新知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赵州桥是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从这个主要问题入手,你想了解些什么? (有的学生会说,为什么说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哪些地方看出赵 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二)围绕主题,初步探究 1、到底是因为什么使它文明世界?请三个同学分别读第 2、3、4 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把相关的 重点词语画下来。再与附近的同学交流、讨论。 2、汇报,用因为…所以说它是世界闻名的进行说话。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雄伟、坚固、美观、 省料、设计巧妙……(让学生从问题出发再回到课文,自主的寻找问题的答案,学会抓住重点词语去归纳、 概括内容。) (三)层层剥笋,深入探究 1、大家概括的很好,但要想说服别人,还要分析、描述的更具体些,例如赵州桥怎样雄伟,怎样坚 固,怎样美观?下面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从以上几个方面选取你们最想了解的内容来学习,有时间可以多 学一点,想想汇报的方法,可以通过朗读,可以边指图边介绍,可以加上手势等动作去演示,预习中找道 德资料如果有用的可以用上,学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提出来。总之,不管用什么方法,目的就是 要把问题说清楚,说生动。下面各施各法,等会儿比比哪一组介绍的最清楚明白。(确定了阅读探究的专 题,学生就有的放矢地进入深读境界。同时有效的探究学习离不开丰富的学习材料,教师要指导学生课前、 课后搜集资料,平时积累资料,课上随时拥有资料。) 2、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探究情况。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学生之后,再组织学生按顺序汇报。 a 雄伟:我这样展开教学: (1)出示课件,请学生看图介绍。(2)引发思考:在你们心目中,雄伟的大桥是怎样的?(让学生 列举自己熟悉的大桥来谈)(3)出示表格,引发疑问。 师:对比以上的数据,你有问题要提出来吗?你还认为赵州桥雄伟吗?你们在小组中讨论一下。(师 小结,从以上的数据来看,赵州桥算不上雄伟,但是它年代久远,在当时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还是很落后 的情况下,靠人力建起的这座桥可以说是非常雄伟的。)(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这是激 起学生求知和探究欲望的有效做法,是焕发班级教学勃勃生机的有利因素。) b 坚固:(1)生介绍。(依据: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2)渲染并启发思考:想想看,一千四百 多年了,他经受了多少次洪水的冲击,多少次地震的摇撼,多少车辆的重压。关于坚固,还有什么要补充 的吗?(参考: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这样的设计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 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 是啊,这种设计多么高超,多么巧妙,没有桥墩,只有一个大圆拱,大拱上还有小拱,课文说这在建桥史 上是一个创举。你知道创举是什么意思吗?(从来没有的,有重大意义的做法。赵州桥这样的石拱桥是隋 朝李春第一个设计出来的,这是李春的首创,是没有先例的。) 师:赵州桥不仅是我国而且是世界上最早的石拱桥,而且对世界后代的桥梁建筑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它 的设计优点正如课文所说的,就是——既…又… 句子告诉我们赵州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实际上也就告 诉了我们桥怎样?(桥很坚固)自己指图把这段再读一次。 c 美观:(1)生介绍。(方法参考:可以一人边指图边介绍,可以一人介绍,组员模仿龙的不同姿态, 做动作呈现介绍的内容。)(2)朗读指导:所有的龙都刻画的那么栩栩如生,谁能把这些龙读活了?采用 师生对读、分角色读的方式。(3)说话练习。赵州桥的美观不光表现在栏板的雕刻上,其实,远看赵州桥 也很美,出示课件,它如同——,好象——,又仿佛是一道——巍然挺立在小河上。 师:文章哪句话把赵州桥的特点进行了概括?交流出示句子。说桥坚固是哪一段?说桥美观是哪一 段?小结:这句话由两个小分句组成,前一个小分句与上边一个自然段紧密相连,后一个小分句又与本自 然段紧密相连。一句话把两个自然段连接在一起,在文章的结构上起了连接作用。我们称他为过度句。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感悟、朗读、说话的有意识的训练,促进了学生积累语言,领悟表达形式,运 用语言,同时调动了多种感官参与,从而促进了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 (四)浅谈体会,升华感情 1、大家的学习劲头很足,学习了课文,你能用一两句话把你感受最深的一点体会说出来吗?(赵州 桥世界闻名的确是名不虚传,因为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所以世界闻名。) 2、启发学生:在盛赞赵州桥的时候,我们更应该赞美谁呢?(建桥的人,劳动人民) 3、出示最后一段,齐读。(让学生通过读,自然地激发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请,树立民族自豪感。) (五)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引导: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赵州桥,知道了它历史悠久,是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具有雄伟坚 固、设计独特、美观这三大特点。从古至今,有名的桥可多啦,你还知道哪些著名的桥梁? 1、欣赏古代桥梁:现在,我们穿越时光隧道,一块儿去看看古代的桥吧!(屏幕显示各种古代桥梁) 看了古代的桥,你有些什么想法呢?讲给大家听一听。 2、欣赏现代桥梁:社会在不断发展,现在的桥比古代的桥式样更多更美作用更大,我们来看看,屏 幕显示各种现代桥梁。 3、欣赏未来桥梁,现代桥梁让我们惊叹不已,未来的桥一定更会令我们大开眼界。走,一块儿去看 看,屏幕空白,启发学生设想未来的桥。(提供情景进行说话,鼓励学生打开思路,进行创造性的说话。) (六)因才设置、弹性作业 1、诵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积累,用积累本积累本课的好次好句。 3、赞美,选一座自己最喜欢的或印象最深的桥,赞美他。 4、绘画,想象并设计未来的桥是什么样的,附图及文字说明。(创造一个让学生自由获 取知识的场景,让探究步伐跃动在学生心灵深处。)(可以全做,也可以任选其一) 板书设计 11 赵州桥 雄伟 坚固 世界闻名 美观 设计巧妙 省料 …… (板书内容是由学生们共同探究所得,水到渠成,而这些词语也是引领学生进一步进行探究 学习的关键,突出了重点。) 第四篇《火烧云》说课稿 《火烧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主要是培养学生了解从多个 方面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从而欣赏大自然中那些变幻无穷的“美丽景象”。 一、说教材: 《火烧云》是现代女作家萧红写的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向我们描绘了晚饭 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消失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使景物美和语言美有机地融为一体,让读者充 分领略火烧云这一自然景观的绚丽多彩。表现了人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全文以“变”字统领全篇,且节节有“变”,使自然之美、人与物之美在“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写景之作。全文结构完整,层次清晰;内容丰富,富于变化;语言富有韵律美,清新动 人。文中景物美和语言美有机地融为一体,让读者充分领略了火烧云这一自然景观的绚丽多彩。通过学习 本文,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本文是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针对文章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和课文在单元中的安排,我确定以下 这样的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一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盈、彤、庙”等生字。 二是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一是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晚霞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 的兴趣;二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形态多变的神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 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我确定本文教学的重点有两个。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的;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具准备:课件、录音机、生字卡片、色笔。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就 告诉我们,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 四、说教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是: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这也是我在本课中努力实现的教 学思想。 教学《火烧云》这篇课文不仅是为了让孩子们知道火烧云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优 美生动的语言,学习如何表达,着重训练学生的语感。根据这个要求和课文的特点,主要采取了以下 3 种 教法: 一、读悟结合,个性化朗读 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指派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从一开始就要有意识地鼓励学 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并逐步培养起对课文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朗读教学要注意体现层次 性:读通、读熟和读出感情。 2、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展开想象。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 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3、对比理解重点词句:教学时通过读句子,分析两个对比句的异同,加深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有效 地为突破难点服务。 五、说学法: 孩子们都看到过火烧云,却并未仔细的观察,研究过火烧云。心中有对火烧云的好奇,却还未曾有作 者那么深的感受。所以我在教学中,根据他们的特点,采用了多种生动的教学方法和电教化教学手段进行 教学,使学生感受火烧云的美,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此外,中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学习 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而且想像丰富,所以,在这课中我主要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议 议,写写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 引导学生掌握:“读→思→议→读”的学习方法。通过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思,即根据教师 提出的问题认真思考,从深层次上进一步认识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通过议,进行信息反馈和交流,检验 读和思的效果;再通过反复诵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领会,也使感情进一步升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 仅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六、说教学流程: 认真研读了教材,根据课程标准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教法和学法,将本课划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创设恰当的情境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块“小天地”,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好一定情境,使学生主动进 入角色,就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为此,课堂开始我设计了 这样的导语:(教师旁白)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播放课件:火烧云)多美的火烧云啊!它让人入迷, 让人陶醉。在我们的身边会经常看到天空中出现这些美丽的云霞,谁能用自己的语言给大家描述一下?(这 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自由发散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发言后,小结:看来同学 们平时观察得很仔细,这些美丽的云霞就叫火烧云。(板书课题:24 、火烧云)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跟随 现代女作家萧红到天空中遨游,领略一下大自然的壮美,感受夕阳西下,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的瑰丽情 景。创设的情景,加之富有激情的导语,在极短的时间内能很快抓住学生的心神,释放学生的心智潜能。 以“一石击水”之势,激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自然引领学生共同走进下个环节的教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火烧云的美在于它的“变”,作者是从颜色和形状两方面来写的,而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又都具有变 化多和变化快的特点。于是,我紧紧抓住“变化多、变化快”这条线索来展开教学,让学生感受景物美, 品味语言美。 1 、检查预习: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生字,纠正读音。 2、说说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三)细读课文,精读品味。 1、学习“火烧云的颜色变化” 新课程倡导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这里的读不是一遍一遍反复地读,而是读的有层次,更深入。因 此,在教学这一部分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整个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使学生有了初步的 感受。再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使学生对火烧云的颜色变化有了深一步的体会,这时再让学生去读一读, 感受会更深,也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最后又读这一段,不仅读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能读出自己的 这份热爱。 同时根据《课程标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 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2、学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 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在课堂上,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历程中,在互相的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示自 我,提升语文素养,让学生在体味语言、交流表达过程中,陶冶、塑造学生心灵。 在学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部分时,布置学生先自由读读四~六自然段,思考:火烧云形状变化有 什么特点?你是从哪儿感悟到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想象体会,了解作者所描绘的 充满了大胆神奇想象的火烧云景象,并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在学生汇报时,引导学生谈 个人对文句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进行品词品句的训练。 3、最后,师生进行问答式引读。这样使原本难懂的内容在“读,思,议,读”的过程中,沿着作者 的思路,上升到高尚的思想意境中去,从而升华了情感,轻轻松松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拓展延伸,发挥想象。 读着《火烧云》我们不由赞叹作者的妙笔,那是源自作者认真的观察,丰富的想象。于是,最后的课 外作业拓展请学生学着作者的观察方法,去观察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象,发挥自己的想象,写一写除夕的烟 花、天空的云、海上的浪潮……我们将课堂的语言训练和课外的生活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 从单一的语文课堂步入广泛的社会语文空间。同时也很自然地将学生的视野由课内推向课外,拓展了语文 学习的空间,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生活性及开放性。 (五)生谈收获,总结深化。 学完了课文,我让学生看板书,说说作者从哪几方面来描写火烧云的。之后,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 题:谁来说说,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可以引导学生从思想感情和观察方法两方面来谈。) (六)布置作业: 结束语我是这样设计的:今天,我们领略了火烧云这一壮观的自然景观,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可以遇到 更神奇的自然景观,只要我们多用心观察,并将这些内容积累下来,我们的习作便会有源源的材料。 按描写火烧云的方法,展开合理的想象,以《雾》或《雨》或《风》为题写一片断。 (七)说板书设计: 24 火烧云 颜色 变 形状 这样板书设计,简洁明了。既概括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体现了所述事物的特点,又形象直观, 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理解,进而辅助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