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6 MB
  • 2021-11-24 发布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教案全套

  • 2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六单元 单元概述 ‎ 本单元以“祖国河山”为主题,安排了四篇精读课文,一篇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古诗三首》中的《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分别赞颂了长江的雄伟气势、西湖的迷人风采和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富饶的西沙群岛》反映了西沙群岛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海滨小城》描绘了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美丽的小兴安岭》不仅描绘了小兴安岭各个季节的美丽景色,而且还介绍了那里丰富的物产。本单元习作要求学生围绕一个意思写一处身边的美景,话题和要求与本单元课文紧密联系。语文园地共安排了四个板块的内容。‎ ‎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能用自己的话介绍文中的景物或场景。‎ ‎3.背诵古诗,默写古诗《望天门山》。能结合注释,想象古诗中描绘的景色。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能说出由“懒洋洋、慢腾腾”等词语想象到的画面,并能选择一两个词语写句子。‎ ‎5.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6.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美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7.能通过看图片,写几句话。能用一段话写自己的家乡。能围绕一个意思写一篇习作。‎ ‎8.摘抄课文中写得好的句子,并与同学交流阅读体会。‎ 重点 ‎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默写古诗《望天门山》。‎ ‎3.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难点 ‎1.习作时能围绕一个意思写。‎ ‎2.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写作的方法,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丰富语言的积累。‎ ‎《古诗三首》3课时 ‎《富饶的西沙群岛》2课时 ‎《海滨小城》2课时 ‎《美丽的小兴安岭》2课时 习作:这儿真美2课时 语文园地2课时 ‎17 古诗三首 本课由三首脍炙人口的古诗组成。《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 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不同风姿;《望洞庭》从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将月夜下的洞庭湖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这三首诗,都描绘了祖国的山川景色。但第一首诗写所见,抒发赞美之情,重在抒情,融情于景,诗中有画。第二首诗重在写景,抓住夏季时晴时雨的特征,描绘西湖的风采神韵,借景抒情。第三首诗选择了不同于前两首诗的时间,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描写景物。‎ 这三首古诗通俗易懂,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就能基本了解诗歌的内容,理解诗句的含义,加上教师的适当点拨,就能更深刻地体会诗人表达的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了。‎ ‎1.教师课前准备有关天门山、西湖、洞庭湖的文字、图片资料。如果有条件,制作反映课文内容的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 ‎2.教学时要以学生的诵读为主,在读中整体感知,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并结合注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知识与技能】‎ ‎1.会认5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会写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诗,默写《望天门山》。‎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写的意境和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 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注释,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重点 ‎1.会认5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会写13个字。‎ ‎2.背诵三首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 了解古人对祖国河山的描写方法,在诵读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师:准备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图片和生字词、古诗的课件。‎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3课时 第一课时 ‎1.初读三首诗,学习《望天门山》中的生字、词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用自己的话说说“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等诗句的意思。‎ ‎2.背诵并默写古诗,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重点 掌握诗中的生字,并用自己的话说说“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等诗句的意思。‎ 难点 背诵古诗,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已经会背很多古诗了。今天,我们举行一场小组背古诗比赛,看哪个小组背得最多。(生背)‎ ‎2.看来,同学们会背的古诗还真不少。今天,老师又为你们准备了三首古诗,一起来听一听,读一读。然后说说你读完古诗后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3.播放三首诗,学生跟读。(学生交流)‎ ‎4.教师小结:这三首诗都是写景的。‎ ‎5.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首古诗。(板书:望天门山)释题。‎ 望:看,往远处看。‎ 天门山:今安徽东梁山与西梁山的合称。东梁山在今芜湖市,西梁山在今马鞍山市,两山隔江相对,像天然的门户。‎ 二、合作交流,理解诗意 ‎1.生读古诗,理解诗意。‎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指导学生书写:断、楚、至、孤、帆。‎ ‎(3)在熟读诗句的基础上,利用工具书或书中的注释,简要说说诗句的意思。‎ ‎(4)圈画出自己不懂的诗句。‎ ‎2.合作交流,理解诗句的意思。‎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生相互交流,说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2)说出自己不懂的词语、诗句,相互讨论。‎ 三、强化诵读,感悟诗情 ‎1.指名个别朗读,小组诵读。‎ ‎2.教师示范读,课件播放并配上诗句的图象,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呢?‎ ‎(1)根据诗意,并结合课件画面,想象诗中的景色。(天门山隔江对峙,长江水浩浩荡荡,奔流而下,被峭壁阻隔回旋激荡。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一会儿出现,一会儿又忽闪不见,‎ 一叶小舟正乘风破浪,从日边驶来。)‎ ‎(2)指导学生想象,感受“断、开、回、出、来”等几个动词所描绘的意境。“断”“开”这两个动词可以让学生体会江水的声势是多么浩大,“回”可见江流回旋湍急而激荡,那气势不可阻挡。‎ ‎4.把诗中所描绘的内容画出来。生画好后,让学生说一说,画了什么,为什么这样画。‎ ‎5.评画。通过互评、师评,加深对诗的理解。全诗紧扣一个“望”字,通过对天门山长江两岸景色的描绘,展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体现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乐观豪迈的情感。‎ 四、背诵默写,强化积累 ‎1.生背诵。指名背、齐背。‎ ‎2.默写《望天门山》。‎ ‎(1)小组内互改。‎ ‎(2)更正错误。‎ ‎3.同学们还知道李白哪些描写祖国秀丽山河的古诗呢?(全班交流)‎ 望天门山 第二课时 ‎1.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2.背诵古诗。‎ ‎3.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感悟古诗的语言美、韵律美。‎ 重点 掌握诗中的生字,背诵古诗。‎ 难点 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感悟古诗的语言美、韵律美。‎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学生背古诗《望天门山》,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意思。‎ ‎2.默写古诗《望天门山》。‎ ‎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板书课题)‎ 二、简介作者,理解题意 ‎1.《望天门山》写出了长江雄奇、壮丽的景象,表现了诗人豪迈、乐观的情感。今天,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泓含情的西湖水。(课件出示《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 ‎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生相互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了解作者苏轼。)‎ ‎3.先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再说说题目的意思。‎ ‎4.指导学生写“饮、初”这两个字。‎ 三、自学古诗,体会诗意 ‎1.自由读古诗,要求借助拼音读通诗句。‎ ‎2.检查读诗效果,相机认识生字“亦、抹、宜”,着重指出“抹”是多音字,在诗中读“mǒ”。‎ ‎3.生借助注释,简要说说诗句的意思。‎ 四、想象诵读,感受意境 ‎1.引导想象:诗人坐在船上,欣赏着西湖的美景。想起了西施。西施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都是美丽的。西湖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也都有其独特的美。因此,在诗人眼里,西湖与西子一样美。‎ ‎2.说说西湖晴天与雨天不同的美。‎ 晴天:水光潋滟,波光含情。‎ 雨天:山色空蒙,细雨如丝。‎ ‎3.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教师范读、配乐读。‎ 五、背诵古诗,比较异同 ‎1.指名背诵,小组背、齐背。‎ ‎2.出示《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学生自读这两首诗,和同桌说一说同是写景,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 学生相互交流感受,教师点拨引导:《望天门山》描绘的是长江的雄壮,《饮湖上初晴后雨》写的是西湖的柔美,这两种景色美得各具特色!‎ 饮湖上初晴后雨 总相宜 第三课时 ‎1.学会《望洞庭》一诗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说出诗句的意思。‎ ‎2.通过品读,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感悟意境,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3.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体会作者的情怀。‎ ‎4.背诵《望洞庭》。‎ 重点 学会《望洞庭》一诗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说出诗句的意思。‎ 难点 想象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水天一色的画面美,感悟诗境,体会形象的比喻。‎ 一、引入课题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是李白眼中的天门山,“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是苏轼笔下的西湖,今天这节课我们随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去感受另一处山水,板书《望洞庭》,指导认识“庭”字。‎ 二、读准古诗,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古诗,提出倾听的要求。‎ ‎2.自学古诗,小组交流。‎ 要求:‎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借助插图、注释、字典来理解古诗大意。‎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难理解的字、句。‎ 三、读好古诗,理解诗意 ‎1.指名读诗。(读准生字“镜、未、磨、遥、银、盘”的读音,其中“磨”是多音字,在诗中读“mó”。)‎ ‎2.指导写字。‎ 未:两横长短不一,上横短,下横长。‎ 磨:半包围结构。‎ 遥:注意走之的写法。‎ ‎3.指名讲古诗的大意。‎ 四、想象画面,感悟诗境 ‎1.再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读到有所感觉时把你的手举起来。‎ ‎2.品读古诗,想象画面。‎ ‎(1)品读前两句诗,抓住“和”字来引导学生想象水天一色的画面美,感悟“和”。‎ ‎①你从前两句诗中读懂了什么?“和”是什么意思?‎ ‎②说说你想象的画面。‎ ‎(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想象中的洞庭湖的美,如:感受银色的光辉洒在湖面,朦胧的月光。)‎ ‎③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学生读好诗句。‎ 如: 用朗读来表达你的感受。(师生共同评价)‎ 引读:秋月的清辉静静地洒在湖面,湖面好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 是多么的宁静!(全班齐读)‎ 洞庭湖被淡淡的月光笼罩,银光点点……(指名读)‎ 小结:一个“和”字让人有多少遐想啊,“和”字就是这首诗的“眼睛”,我们把诗的“眼睛”称作诗眼。‎ ‎④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2)品读后两句诗,从形、色两方面引导学生想象洞庭山水工艺品般的画面美,进一步品味“和”。‎ ‎①洞庭湖有着怎样的山,怎样的水?‎ ‎②想象“白银盘里一青螺”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从哪里能突出“和”。(引导感悟比喻用得形象、生动、巧妙。)‎ ‎③指名读。(以评促读,引导学生读出韵味,逐步提升读的质量。)‎ ‎④品味独特的比喻:末句改为“君山好像一青螺”好像更清楚,这样改行吗? (小组交流,教师总结)‎ 五、背诵古诗,比较异同 ‎1.指名背诵,小组背、齐背。‎ ‎2.与前两首诗相比,这首诗有什么不同。‎ 这首诗描写的是洞庭湖的夜景。‎ 六、积累名句,布置作业 古人称“洞庭天下水”,许许多多有名的诗人,像李白、杜甫、孟浩然都慕名而去,写下了不少经典名篇,传诵至今,请课后搜集一些写在摘抄本上。‎ 望洞庭 光、色——和(柔) ‎ 教学伊始,我通过小组背古诗比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巩固积累学生已学的古诗。然后呈现三首诗,给学生留下整体的印象,初步领悟三首诗的共同点。在三首诗的教学中,我始终注意到三首诗的复习巩固、对比,将三首诗的学习变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18 富饶的西沙群岛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写景名篇,作者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句讲了西沙群岛的位置,按照“海水”“海底”“海岛”的顺序具体形象地介绍了西沙群岛瑰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抒发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自主阅读的能力,对各种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在多媒体世界中搜集与西沙群岛有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西沙群岛、海底世界的图片,帮助学生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借此,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知识与技能】‎ ‎1.会认9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2个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说说课文从哪几方面写了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能发现第五自然段是围绕关键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来写的。‎ ‎3.能就自己喜欢的部分,向别人介绍西沙群岛。‎ ‎4.能选择一幅图,写几句话描述图上的景观。‎ ‎【过程与方法】‎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贯穿始终。仔细观察,勤于动笔,写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 ‎1.会认9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2个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难点 能选择一幅图,写几句话描述图上的景观。‎ 教师: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风景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自读课文,搜集与西沙群岛有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2课时 第一课时 ‎1.会认9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 会识字写字,掌握多音字。‎ 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见过大海吗?大海通常是什么颜色?(板画大海)这是海面,这是海底,海底高低不平。如果在大海中出现一小块四面环海的陆地,这叫什么?大的叫岛,小的叫屿,总称岛屿。如果不是一个,而是一群,这一群岛屿叫群岛。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我国的一个著名的群岛——西沙群岛。(板书:西沙群岛)‎ 西沙群岛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你们想不想知道呢? ‎ ‎2.多媒体播放奇妙的海底世界录像。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游览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吧!(播放完)美吗?如果我们读了课文,一定会有更美妙的感受。(补全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学生质疑)‎ ‎2.学生自由读课文。‎ ‎(1)明确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边读边想刚才提出的问题。‎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多媒体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指名认读,教师帮助纠正读音。‎ 提醒读准“瑰、参”,其中“参”是个多音字,在“海参”一词中读“shēn”。‎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说说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 ‎(3)课文是围绕哪几方面来描写西沙群岛可爱的呢?(学生交流后,教师板书: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4)你发现课文中哪个句子概括了这两方面的内容?(指名回答)‎ ‎ (5)出示句子: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6)这样的句子叫什么?‎ 引导学生懂得这样的句子叫中心句。中心句可以概括整篇课文的内容。‎ 三、整体感知第2~5自然段,理清顺序 师: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景和物产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2~5自然段,想一想:第几自然段写海水?第几自然段写海底?第几自然段写海岛?‎ 学生默读后回答问题。‎ 四、探究学习第3、4自然段 ‎1.我们先看看西沙群岛的海底是什么样的。‎ 师:谁来读第3自然段?想想这段话共有几句,都写了海底的什么?‎ ‎2.课文是怎样写这些物产的呢?我们一句一句地来学。谁来读写珊瑚的句子呢?‎ ‎“绽开”的“绽”是什么意思?珊瑚还像什么?珊瑚不但很美,而且样子很多,课本上是用哪个词语来概括的?(各种各样)‎ ‎3.读写海参的句子。‎ ‎“蠕动”是什么样子?‎ ‎4.大龙虾是什么样的?想想哪个词能概括它的特点。‎ 想象大龙虾那威武的样子,轻声读好写大龙虾的这句话。‎ ‎5.这个自然段共有三句话。请读一读,想想这三句话写了哪三种物产。(美丽的珊瑚,懒洋洋的海参,威武的大龙虾。)‎ ‎6.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7.学习第4自然段。‎ ‎(1)海底真是个大宝库,数量最多的还要数什么呀?对——是鱼。指名读第4自然段。‎ ‎(课件展示各种鱼)你觉得海底的鱼怎么样?(海底的鱼很多,不但数量多,而且品种也多。)‎ ‎(2)请默读这一自然段,看看哪些句子是写鱼的数量多,哪些句子是讲鱼的种类多。‎ ‎(3)“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写出这一带海里所有的鱼了吗?(没有,这是举例说明。)‎ ‎(4)为什么人们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真的一半水一半鱼吗?(不是,这是运用夸张的手法来表达鱼多。)‎ ‎(5)再默读这个自然段,看看哪句话可以概括这个自然段的意思。(第一句话)‎ 五、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让学生观察。‎ ‎2.师范写“浅、挺”,强调写法。‎ ‎3.学生练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4.听写生字,小组内相互检查更正。‎ 富饶的西沙群岛 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海底 第二课时 ‎1.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2.能就自己喜欢的部分,向别人介绍西沙群岛。‎ ‎3.看图练笔。‎ 重点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难点 看图练笔。‎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一起游览了西沙群岛的海底,下面请几位同学当一次小导游,给大家介绍介绍。‎ ‎2.学生自由介绍。‎ ‎3.大家也可以考考小导游,有什么问题尽管提。例如:‎ ‎(1)西沙群岛的海底有哪些物产?‎ ‎(2)为什么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二、尝试自学第5和第2自然段 ‎1.尝试自学第5自然段。‎ 师:同学们小声读第5自然段,尝试着用学习第3自然段的方法学习这一自然段,看看海岛上有哪些物产。(学生自学)‎ 思考:‎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2)为什么说这里是鸟的天下?(因为这里树多、鸟多、鸟蛋多、鸟粪多。)‎ ‎(3)谁来读这个自然段?我们体会一下海岛上物产的丰富。‎ ‎2.自学第2自然段。‎ 师:你看,西沙群岛的海底有珊瑚、海参、大龙虾和多得数不清的鱼,海岛上有海鸟,所以说西沙群岛是富饶的。西沙群岛不仅物产丰富,而且风景优美。现在请自读第2自然段,看看西沙群岛的海水是什么样的。‎ ‎(1)学生自学。‎ ‎(2)引导学生感受“五光十色”。‎ 课件出示: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①你读到这段话时,有什么样的感觉?你能把海水的美读出来吗?‎ ‎②海水真美呀!说说看,为什么这么美?(学生读)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③这么美的海水,让人一看,就觉得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三、学习第6自然段 师: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这么可爱的地方将来会怎样呢?(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生齐读第6自然段。‎ 四、拓展训练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四幅图中任选一幅,写几句话。教师提示这四幅图中分别有哪些景物,它们在“颜色、样子、神态、动作”等方面各有什么特点,学生构思,完成练笔。‎ ‎2.交流小练笔,师生评议。‎ 五、布置作业 向亲朋好友介绍西沙群岛。‎ 富饶的西沙群岛 海岛:鸟的天下 海水:五光十色 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恰如其分的导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中去。本课的导语设计,我从课文的内容出发,紧扣课题,结合板画向学生介绍了什么叫岛、屿、群岛,交代了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并设置悬念把学生引入到课文所描写的环境中去,充分发挥了导语的激情作用。在第二课时,我尝试着让学生半独立自学第5自然段,独立学习第2自然段,这都是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读懂自然段的方法,学会运用这两种方法去阅读类似的自然段。这一训练过程是艰苦的过程,也是知识和能力内化为学生语文素质的过程。‎ ‎19 海滨小城 说起广阔,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大海。大海无边无际,碧蓝碧蓝的,非常美丽。可以想象,海边的小城也同样美丽。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用心去体会,就会发现:美,就在我们的身边。这就是《海滨小城》给我们的印象。这篇课文描写了一座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语言清新,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小城的热爱之情。文中作者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抓住海滨和小城的特点,描绘了这座海滨小城的景色,按不同的方面连段成篇。‎ ‎ 经过上一课写景课文的阅读,学生已基本掌握这类课文的学习方法,‎ 因此学起这篇课文会轻车熟路,只需教师稍加点拨,就能发现课文的写作特点,习得方法。‎ 在教学中,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在读中体验,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思考;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自主地思考问题,合作交流问题,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探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样子。‎ ‎3.能从文中找出第四至六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 ‎4.能摘抄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和同学交流。‎ ‎【过程与方法】‎ ‎ 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积累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对海滨小城的介绍与描绘中,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小城的热爱之情。‎ 重点 会认11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难点 能从文中找出第四至六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字词。‎ ‎2课时 第一课时 ‎1.检查预习情况。‎ ‎2.会认11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3.读熟课文,提炼主要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 会认11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难点 通过质疑提炼主要问题,理清课文思路。‎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优美。刚刚告别《富饶的西沙群岛》,今天老师又要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这具有南国风光的美丽的海滨小城。(板书课题:海滨小城)‎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在预习中,哪一自然段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你就读哪一段。自由读,指名读。‎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读。教师正音,强调多音字“臂”在本课中的读音。‎ ‎3.学生交流快速记忆字形的方法。‎ ‎4.教师指导易写错的字。‎ 夏:上面是“”,不要写成“百”。‎ 洁:右部上边是“士”,不是“土”。‎ ‎5.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轻声朗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学生交流自学情况。‎ ‎(第1自然段:蔚蓝色的浩瀚的大海上,许多船只来来往往。天空飞翔着海鸥,飘着云朵。‎ 第2自然段:早晨,海面上到处都被朝阳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第3自然段:沙滩上遍地是各种各样的贝壳。捕鱼的船队归来时,海滩上就喧闹起来。‎ 第4自然段: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许多树。‎ 第5自然段:写小城的公园很美。‎ 第6自然段:写小城的街道也美。‎ 第7自然段:总结全文。)‎ 四、理清文章思路 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海滨的,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小城的?‎ 讨论分析:(1~3)海滨的景色 ‎ (4~6)小城的景色 五、讲读“海滨”部分的课文 ‎1.从这座小城看大海是什么样的?‎ ‎2.这部分课文,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是怎么写的?‎ 景物:大海、天、机帆船、军舰、海鸥、云朵、沙滩、贝壳及船上的鱼、虾、蟹、海螺等。大海是蓝色的、一望无际的,海面上有许多机帆船和军舰来来往往,天空飞翔着白色的、灰色的海鸥,还飘着云朵。‎ ‎3.大海什么时候景色最美?美在哪儿?‎ 大海在早晨的时候景色最美。因为海面上的各种景物和人们都被朝阳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4.海滩有什么特点?‎ 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安静 海滩上就喧闹起来→喧闹 海滨小城 ‎ 第二课时 ‎1.学习文中写小城的部分。‎ ‎2.能从文中找出第四至六自然段的关键句,借助关键句理解段落的意思。‎ ‎3.积累句子,并和同学交流。‎ 重点 能从文中找出第四至六自然段的关键句,借助关键句理解段落的意思。‎ 难点 积累句子,并和同学交流。‎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学生“开火车”读。‎ ‎2.同学们回忆一下,作者写“海滨”的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两个地方?分别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二、学习“小城”部分 ‎1.默读课文第4~6自然段,思考:作者写了小城的哪些地方?从文中找出一句能概括小城的特点的句子来。‎ ‎(作者写了小城的庭院、公园、街道三个地方。“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这句话概括了小城的特点。)‎ ‎2.小城的庭院有什么特点?请从第4自然段中找出一句能概括庭院特点的句子来。‎ ‎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 ‎3.作者是怎样围绕总述句来写庭院的?‎ ‎(作者围绕总述句先写树的种类多,然后列举了一些南方特有的树名,接着写桉树的香味满街,最后写凤凰树开的花像一片片红云。)‎ ‎4.总结学法:先找这个自然段的总述句,再分析作者是怎样围绕总述句具体写的,最后再有感情地朗读这个自然段。‎ ‎5.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小城公园”和“小城街道”的内容。‎ ‎(“小城的公园更美”和“小城的街道也美”这两句话分别写出了这两处地方的特点。其中,写小城的公园美,具体写了“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写小城的街道,具体写了街道除了沥青的大路,都是用细沙铺成的,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十分干净。)‎ 三、总结全文 ‎1.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这段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 ‎2.学完这篇课文后,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 ‎3.课文写的是一座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观察的,是抓住了每个地方的什么特点来写的。(由远及近。先写海滨的美,再写小城的美丽和整洁。)‎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在课文中画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抄在积累本上和同学交流。‎ 海滨小城 ‎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关注学生真正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理清课文思路,分两部分学习课文,意在给他们提示,为后面总结写法奠定基础。而在总结写法这一环节,我直接总结,教给学生方法,为学生以后学习课文、习作指明道路。‎ ‎20 美丽的小兴安岭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小兴安岭的树多,物产多,一年四季各具特色。作者在描写小兴安岭四季的景色时,不仅抓住了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而且紧紧围绕一个中心——树木来写。作者先概括小兴安岭是绿色的海洋,后具体叙述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最后总结。首尾呼应,紧扣题目。‎ 学生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和《海滨小城》的过程中,已经掌握了学习此种类型的课文的方法,因此再学本课就不会那么陌生了。而且,课前布置学生进行小兴安岭的资料搜集对于学生理解其特点有一定帮助。课文的景色描写非常有特色,语句也很优美,相信学生学习起来一定会非常愉快和投入。‎ 本文的核心内容是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察。《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思路清晰,段落分明,语言生动,用词准确。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时,可采用创设情境法、语言描述法、美读法、对比感悟法、读写结合法等,设立“创设情境——诵读感悟——体验学习——迁移运用”的学法步骤。运用句子的对比,让学生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并结合生活情境指导学生描写家乡最美的季节,实现写法的迁移、运用。‎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会写13个字,会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长句子。‎ ‎3.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4.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喜爱小兴安岭的理由。仿照本文学写家乡最美的季节。‎ ‎【过程与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春、夏、秋、冬”四个自然段的结构规律,学习和积累生动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体会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积累语言。‎ 难点 能说出喜欢小兴安岭的理由。‎ 教师:制作小兴安岭四季风光的课件,准备一张中国地图。‎ 学生:搜集有关小兴安岭的文字资料、图片。‎ ‎2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大意。‎ ‎3.品悟第1、2自然段,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语。‎ 难点 初步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创设情境,积累词语。‎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8个词语宝宝。看,它们来了,你们认识吗?‎ 课件出示:冰雪消融、溪水淙淙、万木葱茏、枝繁叶茂、落叶纷飞、层林尽染、白雪皑皑、银装素裹。‎ 学生齐读。‎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些都是描写一年四季景色的词语。)‎ 师:对!这些都是描写景色的好词,我们比一比谁在一分钟内记得最多。你准备把这些词分别送给哪个季节?‎ 课件出示图片,为图配词语,帮助学生记忆。‎ ‎2.激趣导入,齐读课题。‎ 同学们,有这样一个地方,春天冰雪消融、溪水淙淙,夏天万木葱茏、枝繁叶茂,秋天落叶纷飞、层林尽染,冬天白雪皑皑、银装素裹,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在我国东北黑龙江省的北部就有这么一个美丽的地方——小兴安岭。在那儿,你可以尽情地堆雪人,打雪仗,‎ 也许还可以和黑熊成为好朋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美丽的小兴安岭吧。(板书课题,齐读)‎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的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 ‎(2)指导记忆需注意的字:侧、乳、舍、临。‎ 教师特别指出“兴”和“舍”是多音字,在黑板上标注这两个字的两种读音,并组词。‎ ‎(3)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4.全班齐读课文。‎ 三、归纳段意,整体感知 ‎1.小组讨论: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写的是什么?‎ ‎2.学生概括自然段段意。‎ ‎①小兴安岭像绿色的海洋。‎ ‎②小兴安岭春天的美景。‎ ‎③小兴安岭夏天的美景。‎ ‎④小兴安岭秋天的美景。‎ ‎⑤小兴安岭冬天的美景。‎ ‎⑥小兴安岭是大花园,也是宝库。‎ 四、读中感悟,品味语言 ‎1.学习第1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默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绿色的海洋?‎ ‎(2)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抓住“数不清”“几百里”来体会小兴安岭森林的广阔。适时出示林海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理解体会小兴安岭的树木之多。从“红松、白桦、栎树……”中体会小兴安岭的树种多,所以说小兴安岭像“绿色的海洋”。‎ ‎2.学习第2自然段——感受春天活力之美。‎ ‎(1)指导感受“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一句中,“抽出”用得准确、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树木的活力。‎ ‎“雪水汇成小溪”,重点感悟“汇”字用得生动形象,充满了春天的活力之美。‎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写小鹿的句子。‎ 课件出示:“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学生齐读)指导要点:加入动作演示,想象、体会小鹿愉快的心情。‎ 五、回归整体,指导写字 ‎1.请学生轻轻地合上书,看着黑板,试着用一两句话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中要求会写的字,提醒学生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3.教师在田字格中示范书写。‎ ‎4.学生书写,教师要提醒并纠正书写姿势。‎ ‎5.展评书写情况。‎ 美丽的小兴安岭 绿色的海洋 春、夏、秋、冬 大花园、宝库 第二课时 ‎1.了解小兴安岭夏、秋、冬三个季节景色的美丽,物产的丰富,激发热爱小兴安岭,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喜爱小兴安岭的理由。‎ ‎3.尝试仿照本文学写家乡最美的季节。‎ 重点 了解小兴安岭夏、秋、冬三个季节景色的美丽,物产的丰富。‎ 难点 仿照本文,选择家乡最美的一个季节,写一段话。‎ 一、质疑导入 ‎1.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呢?‎ ‎2.过渡:下面,我们来继续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 二、学习第3~6自然段,深入感悟 ‎1.学习第3自然段——感受夏天葱茏之美。‎ ‎(1)默读第3自然段,探究发现这段话与前一自然段在构段上的相同之处。(也是先写树木,再写树木周围的美丽景象。)‎ ‎(2)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夏天草木葱茏的特点的。‎ 第一步,品读:“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指导学生读好这个句子,读时注意在合适的地方停顿。‎ 第二步,默读,圈出能表现夏天树木特点的词。‎ 第三步,交流读后的感受。‎ 第四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夏季树木的葱茏之美。‎ 学生自读:“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揣摩感悟“浸”字的好处。‎ ‎2.分组自学第4、5自然段——感受秋冬之美。‎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 ‎(1)这两个自然段的构段特点也是先写树木,再写周围美丽的景象。‎ ‎(2)想象理解“献”和“刮”两个词的生动、形象。‎ ‎3.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小兴安岭哪个季节及理由。‎ ‎4.学习第6自然段。‎ 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你觉得小兴安岭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板书:大花园、宝库)齐读第6自然段。‎ 三、回顾课文,理清思路 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相机板书:‎ 四、找出规律,仿写美景 ‎1.先说说课文开头和结尾各有什么特点。(课文开头概括了小兴安岭的特点——绿色的海洋,结尾总结了全文,突出了小兴安岭美丽、富饶的特点,首尾呼应,紧扣题目。)‎ ‎2.仿照课文写一写家乡的一个季节的美景。教师巡视指导。‎ 美丽的小兴安岭 总述——绿色的海洋 分述 总结——大花园、宝库 教学伊始,我以8个词语导入,引导学生读词语,发现词语的特点,再将词语贯穿于对四季的介绍中,学生就会在头脑中有一个整体感知。课堂教学中我注重以读为主,设计了多种读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出感情,将小兴安岭各种景物的不同特点有感情地读出来,效果较好。同时,我注重引导学生感知重点词语的巧妙精彩,探究课文的写作规律,并指导学生仿写家乡最美的一个季节,因为有写法借鉴,所以学生写起来就显得非常容易了。‎ 习作:这儿真美 花园、果园、田野、小河……我们周围有许多美丽的地方,你发现了吗?如果你发现了,就请你把身边的美景介绍给别人吧。如果你还没有发现,就赶快走出家门去看一看吧。这次习作不仅能锻炼学生对从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方法的运用能力,而且能让学生在享受观察乐趣的同时提高想象力。‎ 本单元课文中已安排有用几句话写海底的景色和仿照《美丽的小兴安岭》用一段话写家乡最美的季节的小练笔。这种由话至段到篇的螺旋上升、层层递进的编排方式,就是指导学生扎实写作的方式。只是在这篇习作中,要求学生试着用从课文中学到的方法,‎ 能围绕一个意思写,这在原有句段的基础上提高了要求,学生写起来可能有一定的难度,还需要教师的指导。‎ 写作前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对所要写的地方的景物了然于胸,甚至可以将景物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的写作特色,特别是围绕一个意思写,让学生领悟到这种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知识与技能】‎ ‎1.能仔细观察一处景物,围绕一个意思用一段话写下来,并能主动运动平时积累的描写景物的词语。‎ ‎2.能自我修改习作。‎ ‎3.能和同学分享自己笔下的美景。‎ ‎【过程与方法】‎ ‎ 观察生活中的景物,在享受观察乐趣的同时提高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交流和评改的过程中丰富积累,陶冶情操。‎ 重点 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观察与描写,尝试运用本单元课文中的某些写景方法,围绕一个意思写。‎ 难点 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师:本单元课文主要特色的课件。‎ 学生:课前观察自己要写的地方,积累素材。‎ ‎2课时 第一课时 指导学生习作。‎ 重点 指导学生习作的时候能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围绕一个意思写。‎ 难点 快速行文,一气呵成。‎ 一、作文前:未成曲调先有情 ‎1.话题交流,真情相融:吹面不寒杨柳风。‎ 师:同学们,请你们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去过的一个美丽的地方吧。‎ ‎2.学生自由交流。‎ ‎3.激发情趣,游戏引路。 ‎ ‎(1)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去几个神秘、好玩的地方。(边播放西沙群岛、小兴安岭、海滨小城的录像,边生动介绍。)‎ 师:刚才我们去哪里观光了?(西沙群岛、小兴安岭、海滨小城)‎ 师:对,你们觉得这些地方的风光怎么样?是从哪儿看出来的?能具体说说吗?‎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指导回忆美的地方。‎ 二、作文中:奇思妙想我能行 ‎1.奇思妙想,开启心路:一语天然万古新。‎ 师:同学们刚才有声有色地作了具体的介绍,真让我大开眼界。如果把它写下来,就会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祖国河山的美丽了!可是该怎么写呢?我们可以从刚学过的几篇课文中学到一些方法。‎ ‎2.课件出示本组课文:柳暗花明又一村。‎ ‎《富饶的西沙群岛》:海面——海底——海岛 ‎《海滨小城》:海滨(海上、海滩)——小城(庭院、公园、街道)‎ ‎《美丽的小兴安岭》:春——夏——秋——冬 ‎3.佳作引路,指导章法:要把金针度与人。‎ ‎(1)师: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一个地方。(课件出示)节日里的天安门广场,是欢乐的世界,是鲜花的海洋。来到广场中央,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这鲜花环绕的喷泉。喷泉不断地向上喷涌,喷出的水柱高达20多米,直冲云霄,像银色的瀑布从天而降。那飞溅的水花,像散落的珍珠,像飞舞的轻纱,在微风中飘飘洒洒。哗哗的水声是喷泉唱出的欢乐的歌。在大喷泉的四周还有一圈小喷泉,它们争着抢着向上跳,好像跳跃的音符,又像绽开的花朵,美极了!‎ ‎(2)师:谁能说说这段话哪里写得好?为什么好?‎ ‎(3)学生讨论。‎ ‎(4)教师小结:对,老师在介绍景物的时候把看到的景物的颜色、样子都说出来了,而且还用上了好词好句,还有打比方的句子,这样就把景物说清楚、说生动了。说清楚、说生动了就能够吸引人。(板书:吸引人——说清楚,说生动)‎ ‎(5)老师还想给大家介绍一个地方。读一读下面的段落,想一想:这段话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哪些句子写得好?(课件展示佳作片段)‎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板书:围绕一个意思写)‎ ‎4.快速行文,一气呵成:轻舟已过万重山。‎ 师:请大家拿起笔来,介绍一处自己周围最美的地方。写的时候,试着运用围绕一个意思写的方法。‎ 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习作:这儿真美 吸引人——说清楚,说生动 围绕一个意思写 第二课时 ‎1.讲评、修改习作,掌握修改习作的方法。‎ ‎2.能和同学交流习作。‎ 重点 发现自己习作中的错误,领悟写景习作的方法。‎ 难点 能和同学交流习作。‎ 一、自我欣赏,同伴交流:大珠小珠落玉盘 ‎1.拿出自己写好的习作,修改习作中的错别字。‎ ‎2.小组交流,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小伙伴听听,让他们评价、补充。(人人发言,互评互议,教师指导。)‎ ‎3.共评共议,评选优秀习作。‎ ‎(1)小组长出示评选标准。(如:词语用得精妙、介绍得精彩、围绕一个意思写、用上了本单元课文中的词语,等等。)‎ ‎(2)小组内评出写得最好的习作,小组长或本人上台读一读,介绍一下优秀习作的特点、长处。各小组汇报交流。‎ ‎(3)其他小组可以发表不同的看法,议一议,评一评。‎ 二、集体会诊,创新行文:二月春风似剪刀 ‎1.课件出示习作。‎ 师:针对这篇习作,大家先读一读,看看这篇习作好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提出修改建议。(教师简要提示修改标准。)‎ ‎2.学生发表建议,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修改。修改后再一起读一读。‎ ‎3.将习作工整地誊写在作文本上,放在展示台上展示,一起欣赏。‎ 三、佳作展览,评选最佳:回眸一笑百媚生 ‎1.从学生的习作中评出“最佳开头”“最佳结尾”“最佳句子”“最佳段落”“最佳小作家”“最佳小编辑”等。‎ ‎2.获得最佳的作文,入选班级优秀作文集,同时可以给报刊社投稿。‎ 四、美文赏析 这儿真美 郊外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天空是那么干净,透亮,好像一块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天上飘着朵朵白云,有时像一只只可爱的绵羊,有时像一团团的棉花糖,有时又像翩翩起舞的蝴蝶。一群群大雁飞往远方,‎ 有时排成“一”字形,有时排成“人”字形。‎ 远处,有一座座大山,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山坡上,一棵棵松树好像坚强的士兵一样,守护着大山。‎ 近处,绿油油的草地上还有几只小白兔在跳来跳去。小河里,鱼儿在欢快地游着。它们有时在水中吐泡泡,有时停下来,游着游着,好像发现了敌人一样,快速钻进水草里不见了。水中还有几只大螃蟹,举着威武的大钳子,好像在比武。‎ 啊,这儿真美啊!‎ 点评:文章开篇点题,用“郊外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引出下文,接着具体叙述了这儿怎么美,最后直接抒情。全文布局严谨,语言优美,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把景物描写得形象、生动。‎ 习作:这儿真美 修改习作 交流习作 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调动学生习作的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在本次习作的指导中,我首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去过的一个地方,再带领他们去西沙群岛、小兴安岭、海滨小城的视频中旅游,消除了学生对习作的畏惧心理,为学生进行习作做好铺垫。紧接着引导学生从范文中学习写作方法,读中学写,立竿见影。学生能够快速积累语言,活化写作技巧,感悟写作方法。‎ 语文园地 本单元的语文园地由四个板块组成。‎ ‎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总结一段话中的关键语句可能的位置及关键语句的作用。‎ 识字加油站——安排了两组带有“虫、鱼”偏旁的字构成的词语,会认6个生字。‎ 词句段运用——引导学生读ABB式的词语,想象画面,并选择一两个词语写句子;用给出的句子开头说一段话,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日积月累——积累古诗《早发白帝城》。‎ 学生对关键句已经有较深刻的印象,在交流中能说出自己对于关键句的感悟。用给出的句子开头说一段话,学生了解了关键句,说起来也很容易。发现汉字的特点,学生能借助图片并结合以往学习的经验,较快识字。读词语这一板块,学生也能迅速在眼前浮现画面。‎ 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在“交流平台”的交流中,若有的学生无话可说,可用举手的方式确定他们是否有些想法和已经说过的一样,激励他们在下一次的交流中,能早一点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一板块完成后,迅速进入说一段话的板块,实现知识的迁移。“识字加油站”可放手由学生自我完成。读词语想象画面,并选择一两个词语写句子可先由教师示范引例,再指导学生写句子。‎ ‎【知识与技能】‎ ‎1.能交流、总结一段话中关键语句可能的位置及关键语句的作用。试着用给出的关键语句说一段话。‎ ‎2.发现汉字的特点,会认6个生字。‎ ‎3.读词语想象画面,并选择一两个词语写句子。‎ ‎4.积累古诗《早发白帝城》。‎ ‎【过程与方法】‎ 创设交流平台,培养学生勇于表达的能力。读词语,想象画面,引导学生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读背古诗,体会诗人重获自由时欢畅轻快的心情。‎ 重点 ‎1.选择词语写句子。‎ ‎2.能用指定的句子开头,试着说一段话。‎ 难点 背诵古诗,感悟诗情。‎ 教师:课件。‎ 学生:课前梳理一下本单元的学习收获,预习《早发白帝城》。‎ ‎2课时 第一课时 能交流、总结一段话中关键语句可能的位置及关键语句的作用。试着用给出的关键语句说一段话。‎ 重点 试着用给出的关键语句说一段话。‎ 难点 能交流、总结一段话中关键语句可能的位置及关键语句的作用。‎ 一、交流平台 ‎1.出示文段,找出文段的关键句。‎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 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2.请学生找出这个语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 ‎3.结合上面的语段,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引导学生从关键句的位置、作用等方面来谈。)‎ 教师小结,板书。‎ 关键句 位置——段首、段中、段尾 作用——表达这段话的主要意思 ‎4.练一练。‎ ‎(1)找出与关键句意思不相符的句子。‎ 中山公园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门口有很多小摊贩在卖东西。公园里湖水清澈见底,湖里的鱼儿不时跃出水面,惹人驻足观赏。湖底的水草婀娜多姿,像舞蹈家在翩翩起舞。微风吹来,镜子似的湖面上泛起条条波纹。‎ ‎ “门口有很多小摊贩在卖东西。”这句话与风景优美这一中心词不相符。‎ ‎(2)哪些句子符合关键句的意思?请打勾。‎ 中心句:秋天的果园真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①苹果羞红了脸。(√)‎ ‎②高粱举起了燃烧的火把。( )‎ ‎③那一串串紫葡萄,紫得那么晶莹,像一颗颗光亮的宝石。(√)‎ ‎④稻谷笑弯了腰。( )‎ 二、词句段运用 围绕给出的关键语句,试着说一段话。‎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会围绕给出的关键语句来说一段话吗?‎ ‎1.出示句子开头。‎ ‎○车站的人可真多……‎ ‎○我喜欢夏天的夜晚……‎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要说些什么呢?‎ ‎2.学生交流要说的内容。‎ ‎3.学生汇报。‎ ‎4.教师总结。‎ 围绕第一句话,要写出车站的人很多的情景。‎ 围绕第二句话,要写出夏天夜晚的景色,突出喜欢的理由。‎ ‎5.学生在小组内自由发言。‎ ‎6.小组选出说得好的一名同学在班中发言。‎ 语文园地 关键句 位置——段首、段中、段尾 作用——表达这段话的主要意思 第二课时 ‎1.发现汉字的特点,会认6个生字。‎ ‎2.读词语,想象画面,选择词语写句子。‎ ‎3.背诵《早发白帝城》,感悟诗情。‎ 重点 读词语,想象画面,选择词语写句子。‎ 难点 背诵《早发白帝城》,感悟诗情。‎ 一、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蝌蚪、飞蛾、螃蟹、鲤鱼、鲫鱼、鲨鱼”的图片及词语,指名学生互相连一连。‎ ‎2.请学生观察每行加点的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1)这些加点的字都是形声字。‎ ‎(2)第一行加点的字都含有“虫”(蝌、蚪、蛾、螃、蟹):与虫有关。(注意“虫”不是指现代科学意义上的昆虫一类,在古代,“虫”是一个大类。)‎ ‎(3)第二行加点的字都含有“鱼”(鲤、鲫、鲨):都属鱼类。‎ ‎3.引导学生再说说带有“虫”“鱼”的字。‎ ‎4.出示卡片识字,同桌互相检查。‎ 二、词句段运用 读词语,想象画面,并选择一两个词语写句子。‎ ‎1.出示词语。‎ 懒洋洋 慢腾腾 颤巍巍 兴冲冲 静悄悄 空荡荡 乱糟糟 闹哄哄 ‎2.全班齐读词语。‎ ‎3.小组内说说这些词语的特点。(都是ABB式的词语;第一组与动作有关,第二组与环境有关)‎ ‎4.指名说看到这些词语眼前出现的画面。‎ ‎5.教师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妈妈出差后,我感觉家里空荡荡的。‎ ‎6.学生任选词语说句子。‎ 三、日积月累 ‎1.课件展示自学要求。‎ 自学生字词,自由朗读本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画出不理解的地方,通过查阅工具书,尝试自己解决。小组合作学习,汇报各自的自学情况,将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2.汇报自学情况。‎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2)从前两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诗人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去、距离多远、需要多少时间?)‎ ‎(3)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早晨我离开了仿佛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 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了。)‎ ‎(4)指导朗读前两句诗。‎ ‎(5)你是怎么理解后两句诗的?‎ ‎(6)这两句诗表现了行船之快,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轻松、愉快)‎ ‎3.指导朗读全诗,学生试读。‎ ‎4.体会诗人的心情及诗歌意境。 ‎ 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交流:为什么诗人会觉得船行得特别快?(顺水行舟;作者愉快的心理使然。)‎ 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诗人喜悦的心情吧!课件播放音乐,学生带表情齐声朗诵。‎ ‎5.师:刚才老师发现这首古诗同学们读得很熟,甚至有很多同学已经会背了。下面请所有会背的同学背给大家听听。‎ 语文园地 懒洋洋 慢腾腾 颤巍巍 兴冲冲 静悄悄 空荡荡 乱糟糟 闹哄哄 ‎《早发白帝城》‎ ‎ ‎ ‎ 在教学语文园地时,我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运用启发、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勇于探究的品质。在“交流平台”的教学中,我不光注重了学生交流,还导入语段,供学生选择、判断,拓展了教学内容,增加了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日积月累”的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通过检查自学情况,适时指导学生,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