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06 KB
  • 2021-12-06 发布

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下教案第5组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8 将相和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3、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出示课题。理解:“和”,就是和好。‎ ‎2、质疑激趣。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将”和“相”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他们为什么和好?‎ 二、初读感知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简单介绍历史背景。‎ ‎3、快速浏览全文,把“将”、“相”的名字用________画下来。同时想一想,这篇文章讲了几个小故事?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一下。‎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 三、理清层次 ‎1、这三件事情分别用了哪几个自然段来叙述的?根据提纲给课文分段,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2、交流。‎ 第一段(1~10)自然段,写蔺相如出使秦国,机智勇敢,保护国宝,立了大功。‎ 第二段(11~15)自然段,写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强暴,维护国威,又立新功。‎ 第三段(16~18)自然段,写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四、深入研读 ‎1、你觉得廉颇和蔺相如由和转向不和的原因是什么?课文中哪里开始写到了不和。‎ ‎“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去!”‎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从廉颇的话中能读懂些什么?(廉颇内心的不满……)‎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这样下去,廉颇和蔺相如迟早有一天会闹僵,到那时,赵国可能将国将不国了。你现在的任务是劝服正在气头上的,什么也听不进去的廉颇。为了劝好,老师建议大家读读全文,看看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张嘴,没什么能耐?‎ ‎3、出示学习提示:‎ ‎(1)学习任务:一边读一边感悟,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2)学习建议:建议大家先划出重点句子或重点词揣摩人物特点,并感情朗读,然后采用摆事实或讲道理的方法,来说服廉颇。‎ ‎(3)友情提醒:你可以直接从蔺相如的语言、动作来体会蔺相如的特点;也可以从赵王和秦王的表现跟蔺相如作对比,从而体会蔺相如的特点。‎ ‎4、学生自主研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感悟体会 ‎ 1、说说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几个重点句子的理解。‎ ‎ (1)“蔺相如看到这种情形,直到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大王,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说着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 ①自由读这段话,从中你发现了蔺相如得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来的?‎ ‎ “……我指给您看”这是有谋;‎ ‎“我的脑袋和璧就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这是有勇。‎ ‎②体会蔺相如在说这些话时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说的话。‎ ‎(2)“蔺相如一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蔺相如也叫人记下来,所在渑池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①读读这段话,想象当时的情境。‎ ‎②从这里可以看出蔺相如得什么特点?‎ ‎“我就跟你拼了”——舍身救主 ‎“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为赵王击缶。”——不畏权势 三、角色体验 ‎1、导入:廉颇猛然醒悟到自己的错误。于是有了动人的负荆请罪这一幕。‎ ‎2、读一读书上描述负荆请罪的句子。‎ ‎3、引导学生看插图,书上只说:“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廉颇负荆请罪一直被后人传为美谈,我想他们当时一定说了许多感人的话。你能不能替作家把他们当时说的话还原出来。‎ ‎4、学生写作,交流。‎ ‎5、想象说话:如果当时围观的百姓看到了这动人的一幕,他们会说些什么?这件事传到赵王或秦王的耳朵里,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廉颇的属下或蔺相如的属下看到大将军廉颇负荆请罪,又有何感想?今天的你看到了这动人的一幕,回想起生活中和他人相处的点点滴滴,又想说什么?请你任意选择一个角色说一说。自由准备--同桌互说 ---指名说 ‎6、同学们,一位功勋卓著,叱咤风云的老将军,他能够脱下战袍,露着脊背,赤着脚,背上荆条,跪在相府门前认错,这需要何等的胸襟和气魄啊!所以,有句俗语叫: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背上能插荆。‎ 四、总结提升,课后延伸 ‎1、请同学谈谈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收获。‎ ‎2、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阅读有关的书籍,了解一下后来秦国灭了六国,赵国也包括在内。那么赵国后来怎么也逃脱不了被灭亡的命运呢?‎ ‎(杭州市余杭区临平第一小学 朱桂花)‎ ‎19 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  1、通读课文,了解本课的情节,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  2、了解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 ‎  3、学习本课“妒、督、鲁”等ll个生字,以及妒忌、商议、推却、探听等8个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并会用“推却、轻易”造句。‎ ‎  4、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 课前准备 ‎  阅读《三国演义》第42回至第46回。了解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形势以及周瑜为什么妒忌诸葛亮。‎ ‎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名著,了解大势 教师介绍名著《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 师生合作介绍“草船借箭”前的三国形势,以及周瑜妒忌甚至要加害诸葛亮的表现。‎ 二、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  1、出示课题:草船借箭 ‎  2、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 ‎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问题:‎ ‎  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么样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了箭没有?‎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  1、这些问题实际上要我们回答什么?请用陈述句表达。‎ ‎  草船借箭的原因、经过、结果。‎ ‎  2、给文章分段:一(l、2节)、二(3--5节)、三(6-9节)、四(10)‎ ‎  这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说主要内容。‎ ‎ 四、自读第2至第5自然段,指导感情朗读。‎ ‎  1、找出这几段的特点。(以对话形式出现,且无提示语。)‎ ‎  2、根据人物对话内容,揣摩人物思想状况、性格特点,自加提示语。‎ ‎  3、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注意读出语气,探究人物特点。(通过感情朗读,感受人物形象。)‎ ‎  五、读第6至第9自然段,了解借箭经过。‎ ‎  1、先说经过。出示示意图(图略),自己读书,自己画图,说明理由(也就是因果关系。)‎ ‎  2、分析保证借箭成功的因素。‎ ‎  (1)雾的作用。(冬季,雾在四更最浓。)‎ ‎  (2)船的作用。(草人——雾中似人;相连——空隙较小,易于受箭,正反都可受箭。)‎ ‎  (3)曹操多疑之心。(不仅不轻易出动,令弓弩手射箭,不调六千名弓弩手,使箭更多。)‎ ‎  (4)士兵作用。(擂露呐喊,虚造声势,引敌射箭。)‎ ‎  (5)水的作用。(冬季刮西北风,使船回去时“顺风顺水”。这时文章第二次提“冬季”;等到曹军发觉时,船已飞一样驶出二十多里。)‎ ‎  总结:天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的因素,诸葛亮都考虑到了,基于这些周全的考虑,诸葛亮作出了巧妙的安排,这就叫——“神机妙算”。而周瑜都没想到,当他知道这一切时,一定是——“自叹不如”。‎ ‎ ‎ 第二课时 ‎  一、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关键的词语。‎ ‎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学习,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个词语最有研究价值?(神机妙算)‎ ‎  二、精读课文,理解神机妙算。‎ ‎  1、要求学生划出能表现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  2、讨论交流。‎ ‎  知天文 ‎  (1)“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  ①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怎样的心情?(吃惊)‎ 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暗自高兴,因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在三天前就已料到的。)‎ ‎  ②你从哪里看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三天前就料到的,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出示:“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到船里。”‎ 学生自由读,在读中体会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  ③老师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罗嗦,前几天不是没有动静吗?没动静有什么好写,完全可以改成这样: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的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即清楚有简练。行吗?好吗?为什么?‎ ‎(组织讨论,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神机妙算。)‎ ‎  ④怪不得周瑜长叹道:“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比不过他。”‎ ‎  懂地理 ‎  (1)划出诸葛亮的借箭的路线,说说理由。‎ ‎  出示:“天还没有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  出示:“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头,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然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  (2)讨论:诸葛亮为什么要先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再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读句子,体会诸葛亮的考虑周密,算准借箭的地理位置,以及他的巧妙安排。‎ ‎  识人心 ‎  (1)识曹操 ‎  出示: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靠近。”‎ ‎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说,他在笑谁?这是一种怎样的笑?(笑自己的神机妙算,笑曹操的不敢出兵,笑周瑜的自不量力,这是自信的笑,胜利的笑;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幽默的笑,宽厚的笑。)‎ ‎  (2)识鲁肃 ‎  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暗藏杀机,鲁肃又是周瑜的心腹,为何还要请鲁肃帮忙?他不怕鲁肃向周瑜告密吗?请同学们仔细的讨论一下。‎ ‎  三、进一步体会人物的特征。‎ ‎  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的非凡才干。而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想设计陷害他。课文第二自然段是一段诸葛亮和周瑜的精彩对白,师生对话,体会从他们的对话中你还可以看出诸葛亮和周瑜分别是个怎样的人。‎ ‎  四、总结全文。‎ ‎  草船借箭的成功使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宽宏大度、谦虚礼让的大将风度。使得气量狭窄、妒才忌能、才气输诸葛亮一筹的周瑜不得不叹服。(出示;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杭州市余杭区临平第一小学 朱桂花)‎ ‎   ‎ ‎20 景阳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 ‎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  3、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从中感悟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人新课 前面学过的两篇课文,讲的都是我国古代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学的“景阳冈”讲的也是我国古代的故事。课文是根据明代著名小说《水浒传》中的片段改写的。(板书:景阳冈)‎ ‎  提问:哪位同学能把《水浒传》向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景阳冈》讲的是谁的事?‎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 ‎1、提出自学要求:用比较快的速度把课文默读一遍,按照事情经过把课文分成四段,‎ ‎2、请学生说说是怎样分段的,每段讲的是什么 三、 打虎前抓喝酒,写语言见特点 ‎1、快速默读这一部分,并画出武松的语言。通过武松的语言,体会武松有什么特点。‎ ‎2、引导,并板书 豪爽、 倔强、 勇敢、 ‎ 酒量惊人、 胆量过人。‎ ‎3、你是通过哪些句子体会到武松具有这些特点? ‎ ‎(1)豪爽 ‎“这酒真有气力”。‎ ‎(2)倔强 ‎“原来这样。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 ‎“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 ‎ ‎(3)勇敢 ‎“就有大虫,我也不怕”。‎ ‎“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 ‎(4)酒量惊人。 ‎ ‎“武松前后共吃了十八碗。”‎ ‎“但凡客人来我店,吃了三碗的,就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风。” ‎ ‎(5)胆量过人。‎ ‎“武松笑道:‘……你别说这样的话来吓我。就有大虫,我也不怕。’”‎ ‎“武松看了看笑道:‘……我怕什么!’”‎ ‎“细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 ‎“武松自言自语道:‘……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 ‎ ‎4、小结通过语言来体会人物特点的方法。‎ 四、景阳冈打虎时,抓动作见特点 ‎1、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是通过他的什么来写的?(动作)‎ ‎2、引导板书 力量超人 机敏胜人 ‎(1)力量超人。‎ ‎“武松双手抡起哨棒,……把那树连枝带叶打了下来。”‎ ‎“……把那条哨棒折成两截……”‎ ‎“……揪……按……提……打……”‎ ‎(2)机敏胜人。‎ 引导从武松三次“闪”突出武松的“机智”或“机敏”。 ‎ 体会“闪”对表现武松的形象的好处。‎ 写作方法指导。在写作时,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刻画,会使你笔下的人物更加栩栩如生,文章也会更具感染力。‎ 五、打虎后速下冈,抓心理见特点 ‎1、反复读文,理解作者写这段的用意提问:‎ 假如武松在下冈途中又碰上老虎,是老虎被武松“制服”,还是武松被老虎“制服”?‎ ‎2、引导学生读书,寻找相关信息,提出自己的观点,说说理由 六、课外讨论 提出有争议的问题:有的同学说:“现在要保护老虎,武松打虎这样的故事不该再读了,你同意吗?”‎ ‎(杭州市余杭区临平第一小学 朱桂花)‎ ‎21 猴王出世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  2、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理解“石猴”勇敢顽强、一心想着大家的品质,受到教育。‎ ‎  3、体会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教学过程 ‎ 一、揭示课题 ‎   1、揭题,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人物? ‎ ‎   2、谈谈你对人物的了解。‎ ‎   3、你知道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新课文,了解孙悟空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 二、初读感知 ‎   1、大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   2、边读边想,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  3、交流自学情况。‎ ‎ 三、朗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你喜欢那些句子,画下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并把它们有感情的读出来。‎ ‎   2、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   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这些段落。‎ ‎   交流时教师相机点拨,让学生领悟古典名著的语言特色。‎ ‎   重点:‎ ‎(1)四面更无树木遮阳,左右倒有芝兰相衬……通灵之意 ‎   (这几句交待顽石生成的环境,文字清新,很美)‎ ‎  (2)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朝游峰洞之中。‎ ‎   (这几句写石猴活动,机灵可爱,语言对仗工整很有意思。)‎ ‎  (3)“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   (这一段写石猴入洞的情景,敏捷可爱。) ‎ ‎  四、课外阅读扩展 ‎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西游记》,准备好召开一个《西游记》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杭州市余杭区临平第一小学 朱桂花)‎ 口语交际五 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 教学目标 ‎1、能通过自己的演绎,将名著中的人物性格刻画得生动、形象,从而加深对故事中人物的理解。‎ ‎2、学会通过表情、动作等肢体语言来反映人物的性格。‎ 课前准备:“负荆请罪”的教学录象 一、谈话引入主题 这个单元的课文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今天的口语交际,我们就来演演课本剧通过我们的表演来再现名著中的人物。‎ 二、角色选择 ‎ 1、你最喜欢哪部名著?为什么?〈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 ‎ 2、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或者你最崇拜谁?你想通过自己的表演来当一回你喜欢的人物吗?‎ 三、观看录象,引入情境 ‎1、播放录象,思考:‎ ‎(1)廉颇和蔺相如是怎样一个人?‎ ‎(2)你从哪里体会到的?(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 ‎2、同学们,刚才我们看了录象,这段录象我们书中的课文里也描绘到了,你能比较一下两者的关系吗?(录象中很多人物的对话、表情、动作等都是通过书上的一些叙述性的语言转化的;书上刻画的人物性格在录象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四、分角色准备 ‎1、如果让你来演这个故事,你觉得需要哪些准备?‎ 师生探讨:‎ ‎(1)可以将文中的叙述性语言改编成人物的对话。‎ ‎  (2)可以利用提示语加上表情或动作。‎ ‎  (3)根据实际情景可以准备些简单的服装、道具。‎ ‎2、 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可以自由组合,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排练 五 班级表演 ‎1、班内表演。‎ ‎2、全班同学评议,评出“最佳表演家”。‎ 标准:(1)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再现故事场景。‎ ‎(2)入情入境,将人物形象展现逼真。‎ 六、老师总结 这些人物的形象通过同学们的演绎,真是生动逼真。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历史名著中,还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故事,等着我们去感受,去细细品位。‎ ‎(杭州市余杭区临平第一小学 朱桂花)‎ 习作五 缩写课文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明确这次习作训练的要求和内容,初步懂得缩写方法; ‎ ‎2、找出与文章的主要内容关系密切的句子:重点指导一个自然段的写法,学生作片断练习。‎ 课前准备:‎ 搜集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缩写目的 我们以往的作文,都是要求写把文章写具体,这是一种作文能力,但是仅学会写具体还不够,还要学会写得简洁。这也是一种写作能力。写文章,应需要具体就具体写,需要简洁就写得简洁。这次作文,是缩写课文,就是训练我们把长文章压缩成短文章。‎ 二、明确缩写要求  ‎ ‎1、读课文中的(习作要求),想想:缩写要达到什么要求?  ‎ ‎2、引导板书:‎ 缩写成的短文不能改变原文的主要内容。     ‎ 文章的语句简洁、通顺、连贯。‎ 三、学习习作提示,掌握缩写方法 ‎1、怎样缩写课文呢?‎ ‎2、同桌互相讨论 ‎3、小结:跟简要复述一样,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把课文中的某些细节或某些情节删掉。‎ ‎4、看课文中的习作提示,边读边想边划:  ‎ 怎样压缩才能使缩写后的文章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 用“——”划出句子。‎ 四、尝试取舍 ‎1、快速默读《景阳冈》,划出需要保留的内容。‎ 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武松打虎时的过程)‎ 哪些内容是在叙述“武松打虎时”的,需要保留?用“[ ]”划出来。哪些情节可以删去?  ‎ ‎2、讨论上面思考题。  ‎ ‎(1)指名说说划出的需要保留的内容。  ‎ ‎(2)师生小结:应保留的内容有:  ‎ 武松打虎空拳打死猛虎的过程;武松的有关动作和语言;店家等相关人物的反映。‎ ‎3、学生对照自己划的内容,作适当增删。‎ 五、集体交流 ‎1、讨论:这一段中,哪些可压缩?  ‎ 根据学生讨论,板书:  ‎ 可压缩:具体描写老虎的反映的词、具体描写武松动作的词。(即动作前的修饰)‎ ‎  2、片断练习。  ‎ 缩写“武松打虎时”的经过。  ‎ ‎               第二课时  ‎ 教学过程  ‎ 一、讲评第一课时写的片断。  ‎ ‎1、出示学生写的缩写片断。  ‎ ‎2、重点讲评以下几方面:‎ ‎(1)修改后的段落是否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  ‎ ‎(2)该压缩的是不是都压缩了?  ‎ ‎(3)语句是否简洁、通顺、连贯?‎ 二、学生修改片断。  ‎ ‎1、听老师、同学讲评片断后,修改自己写的片断。‎ ‎2、四人小组对照上面3点要求评价同学的片断。‎ 三、缩写全文  ‎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中的习作内容和习作要求,进一步明确缩写要求。教师强调删去次要内容,保留主要内容。  ‎ ‎2、学生按要求缩写全文,教师作巡回指导。‎ 四、拓展延伸,缩写课外故事。‎ ‎1、学生独立地阅读课外搜集的一个故事,简要复述的主要内容。‎ ‎2、明确在缩写课文时的共同点:‎ ‎(1)缩写成的短文不能改变原文的主要内容。‎ ‎  (2)文章的语句简洁、通顺、连贯。‎ ‎ 3、尝试缩写课外小故事。‎ ‎4、课堂交流、评议。‎ ‎  ‎ ‎(杭州市余杭区临平第一小学 朱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