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22 KB
  • 2021-12-06 发布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及反思(共二篇)附作业设计(含答案) 人教部编

  • 3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及反思(一)‎ 附作业设计(含答案)‎ 课题 祖父的园子 课型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2课时 ‎ 教学 目标 ‎1.学会文中的“蚱、晃”等11个会认字,会写“蝴、蚂”等14个会写字;会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说说园子里有什么,“我”在园子里做什么,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 ‎3.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和对祖父的思念。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4.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 重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 难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会文中的“蚱、晃”等11个会认字,会写“蝴、蚂”等14个会写字;会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和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了解祖父的园子里有什么。‎ 教具 准备 课件:萧红及其作品《呼兰河传》简介、词语解释、有关图片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7 )分钟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 简介作者【出示课件2】‎ 萧红(1911-1942),原名张廼莹。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代表作:《生死场》《呼兰河传》‎ ‎2.简介《呼兰河传》【出示课件3】‎ ‎《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话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 ‎3.【出示课件4】谈话导入:为什么萧红对园子如此的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一起走近萧红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感受她的童年生活。(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学生齐读课题。‎ ‎  ‎ 从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介绍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介绍她的《呼兰河传》,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真情。‎ 新课 教学 ‎( 31  )分钟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出示课件5】自学课文中的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 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理解词语,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祖父的园子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出示课件6】:‎ ‎(1)1—3自然段,写记忆中的园子。‎ ‎(2)4—15自然段,写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 ‎(3)16—17自然段,写园中的一切都是活的,都是自由的。‎ ‎(4)18—20自然段,写在园中玩累了,可以快乐地入梦。‎ ‎(板书:记忆中的园子——在院子里干活、玩耍——园子里一切都是活的、自由的——玩累入梦)‎ 四、细读课文,初感园子 ‎1.学习课文1—3自然段,了解“我”对园子的印象。‎ ‎(1)指名读,自由读。‎ ‎(2)小组交流: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 ‎①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我”说起花园的昆虫,仿佛一个孩子在掰着手指头,给你显示她的富有,那极满足和得意的神态跃然纸上。当然,拥有这样的花园,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确实是值得炫耀的,因为这是多么富有童话般色彩的一切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写小昆虫,不仅着眼于它们的色彩──“白、黄、红、金、绿”一应俱全,还对蜜蜂的样子和姿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丰富的色彩感和形象感表现了昆虫非常可爱;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热闹、美丽……‎ ‎②‎ 既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也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地读文,在读中理清文章结构,在读中感悟文章语言的特点。‎ ‎“明晃晃”一词,这是园子留在作者记忆中的色彩,这色彩明亮、健康、活力四射。“红的红”“绿的绿”这些词语富有感情色彩,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我”对眼中事物的满心喜爱。‎ ‎③作者用富有诗意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勾勒出老榆树的高大和不容忽视,也写出了榆树的活力。‎ ‎④我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作者描写这么细致,说明祖父的园子给了“我”一个美好的童年,让“我”对那里的一切都难以忘怀。‎ ‎2.有感情地读这几段话,要求通过适当的语气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五、图片展示,欣赏园子 ‎ ‎【出示课件7】多媒体出示“祖父的园子图片”,学生用感官来感受园子的热闹和生机勃勃。‎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2 )分钟 ‎ 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出示课件10】‎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作家萧红一道欣赏了祖父园子里的美丽风景。‎ ‎2.请同学们课下搜集和积累“圆滚滚”“明晃晃”这类词语。‎ 积累词语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汉字。 ‎ 春天到了,爷爷把我家院子后面的空地上的杂草bá( )掉,用来种菜。我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还东一脚西一脚地xiā( )闹。几天后,爷爷种的菜发芽了,我和爷爷一起chǎn( )地,我往往把菜苗当做野菜gē( )掉,把野菜留着。 ‎ 爷爷浇菜,我拿着水piáo( ),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玩累了,我又缠着爷爷陪我去guàng( )街。‎ 二、照样子,写词语。‎ ‎ 例:胖乎乎 ‎ 圆 明 白 ‎ 亮 笑 热 ‎ 三、小萧红为我们介绍院子里的景物时,我们可以看出她怎样的神态?‎ ‎ ‎ ‎【答案】‎ 一、拔 瞎 铲 割 瓢 逛 ‎ 二、 圆滚滚 明晃晃 白花花 ‎ ‎ 亮晶晶 笑嘻嘻 热乎乎 ‎ 三、可以看出孩子极满足和得意的神态,显示出她的富有。(意思对即可)‎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说说“我”在园子里做什么,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和对祖父的思念。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2.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 教具 准备 ‎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2 )分钟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朗读课文1—3自然段。‎ ‎2.谈话导入新课【出示课件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3自然段,了解了祖父的园子里有什么,感受到祖父的园子的热闹、生机勃勃,以及作者对园子的满心喜爱之情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作家萧红走进祖父的园子,去感受一下“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童年生活的快乐。 (板书:热闹 生机勃勃 满心喜爱)‎ 新课 教学 ‎(  34 )分钟 二、细读品味,体会文意 ‎(一)走进“园子”,感受童趣。‎ ‎1.在祖父的园子里,有一位小女孩,她顽皮可爱,读文章4—15自然段,标出她做了哪些趣事,认真体会。‎ ‎2.小组交流,小组长根据交流情况做好记录。‎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价,相机引导。‎ ‎(1)讲解“我”和祖父种小白菜。【出示课件3】‎ ‎ ①“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这些描写准确地表现了种小白菜给“我”带来的乐趣。‎ ‎②指导朗读,读出“我”的调皮。‎ ‎(2)讲解“我”帮祖父铲地【出示课件4】‎ ‎①“我”是怎样铲地的?(用锄头乱钩一阵,往往把谷穗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 ‎②指导朗读,表现出铲地给“我”带来的乐趣。‎ ‎(3)讲解“我”在园子里的玩耍【出示课件5】‎ ‎①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什么?(感受到作者和大多数孩子一样活泼好动,做事不专一。感受到园子里的植物和动物给“我”带来极大的快乐。)‎ ‎②指导朗读,读出“我”的活泼好动。‎ ‎(4)讲解“我”帮祖父浇水【出示课件6】‎ ‎①同样是浇水,“我”和祖父有 什么不同?(祖父是往菜上浇,“我”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 想象一下,小萧红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的神情是怎样的?(激动地、欢快地、开心地、天真烂漫地……)‎ ‎(3)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我”的动作,神情,在读中表现出“我”的激动、欢快、开心、天真烂漫……读出作者的快乐和顽皮。(板书:快乐和顽皮)‎ ‎(二)走近祖父,感受慈爱。‎ ‎1.作者在园子里是那样的淘气,那样的调皮,祖父是怎样对待她的,阅读课文5—14自然段,标出有关句段,细读感悟。‎ ‎2.小组交流,小组长根据交流情况做好记录。‎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价,相机引导以下问题。【出示课件9】‎ ‎(1)从“慢慢”你感受到什么?(感受到祖父对我的耐心和慈爱。)‎ ‎(2)文段描写了祖父的几次笑?(三次)分别是怎样的笑?(大笑起来──笑够了──还在笑)你从祖父的笑中感受到什么?(感受到祖父的慈祥、和蔼可亲、疼爱孙女。)‎ ‎(3)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4.在祖父的园子中,“我”爱胡闹,祖父从来不恼,正是有了祖父的慈爱,在他宽容、耐心、呵护下,我才可以纵情地在园子中嬉戏!这座园子在“我”的眼中、在“我”心里又是怎么样的呢?(这是一座乐园,更是一座爱园。)‎ ‎5.教师小结【出示课件10】‎ 教学中,抓住重点句段,采用质疑提问、感情朗读、想象说话等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思考和自由发挥的空间,还能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和感受文中的场景和意境,并把语言的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在祖父的园子,慈爱的祖父让“我”自由快乐,对“我”倾注了爱心和耐心,给了“我”心灵的自由。祖父的爱放飞了“我”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我”的自由、快乐而又幸福的童年。‎ ‎(三)走进景物,感受童年生活的自由自在。‎ ‎1.自由读课文16、17自然段,看看能了解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2.小组交流,小组长根据交流情况做好记录。‎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价,相机引导以下问题:‎ ‎【出示课件11】‎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好像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1)“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运用了夸张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太阳光之强,富有童趣。)‎ ‎(2)“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一句的意思是什么?(天气非常晴朗,一切都是光明的。)‎ ‎(3)从“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一句中,你感受到什么?(祖父的园子里充满活力。)‎ ‎(4)你从这段话感受到什么?(祖父的园子里充满光明、健康、漂亮,充满活力。)‎ ‎【出示课件13】‎ 花开了,……太阳也不知道。‎ ‎(1)“花开了,……都是自由的。” 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什么?(园子里所有的事物都是勃勃生机和美丽无比的。)‎ ‎【出示课件16】‎ ‎(2)“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一句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表现了什么?(表现了作者对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3)这段话主要描写了什么?(描写倭瓜上架上房、黄瓜开花结瓜、玉米生长和蝴蝶飞舞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把自己自由快乐的心情寄托在它们身上,通过拟人化的描写,表现自己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 ‎(4)互相交流,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在祖父的园子里,就连动物和植物都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 ‎(5)教师小结:这些富有孩子气的语言,同样富有诗情画意,把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样子描绘出来了,在她的心中,倭瓜、黄瓜、玉米、蝴蝶都是有灵性的,都是做得了自己的主的,是自由快乐的,不受约束的,由着自己的性子生长的。它们的事情,人不去干涉,太阳也不过问。这样的感受,当然与作者的自由快乐是分不开的,用自由而富有灵性的心感知到的事物,才会如此无拘无束!‎ ‎4.指导朗读:把自己当成园子里的一只蝴蝶、或者一朵花,或者一棵树,来讲述你的快乐和自由吧!(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6、17自然段。)(板书:快乐和自由)‎ ‎(四)学习课文18—20自然段。‎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8—20自然段,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板书:快乐)‎ 三、回顾总结,延伸拓展。‎ ‎1.【出示课件17】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祖父的园子”是一幅色彩明丽、富有童话色彩的画,这里是“我”童年生活的地方,它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不只是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我”心灵的自由,放飞了“我”的心灵,舒展了“我”的人生。)(板书:无穷的乐趣)‎ ‎2.有自由的园子真好,有爱的园子真好。在作者短暂而坎坷的人生旅途中,对于人间的“温暖与爱”怀着“永久的憧憬与追求”的萧红常常会忆起呼兰河城,因为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她的祖父,有她和祖父的园子。所以,作者用一颗真诚的心,用一本《呼兰河传》记录了曾经生活的点点滴滴。(板书:眷恋童年 怀念祖父)                    四、回归全文,领悟写法 ‎1.小组交流: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把“我”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作者的描写具体生动,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读了课文,我们好像真正走进了园子,看到了“我”一样。‎ 通过学生交流、老师点拨,使学生明白,作者留心观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写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的习惯。‎ 集体交流作者的写作手法,紧扣本单元语文要素,有助于学生掌握作文技巧。‎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4 )分钟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堂总结:《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萧红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课文描写了“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的情景,表现了祖父的园子是“我”童年快乐、自由的家园,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文章文字虽然浅显,但意境很美。‎ ‎2.布置作业:课后读一读《呼兰河传》,和小伙伴交流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场景。‎ ‎ ‎ 板书 内容 无穷的乐趣 祖 记忆中的园子——热闹 生机勃勃 满心喜爱 父 在院子里干活、玩耍——快乐和顽皮 眷恋童年 的 ‎ 园 园子里一切都是活的、自由的——快乐和自由 怀念祖父 子 玩累入梦——快乐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黑体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蚌壳(bàng bàn)  樱桃(yīng yīn)  啃吃(kěn kěng)‎ 倭寇(wō wēi)   水瓢(piáo páo)  玩腻(mì nì))‎ 二、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一( )花园 一( )李子树 一( )大草帽 一( )谷穗 一( )狗尾草 一( )倭瓜花 一( )果园 一( )白蝴蝶 一( )大蜻蜓 三、判断下面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相应的括号里打“√”。‎ ‎1.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 )比喻 ( )夸张 ( )拟人 ‎2.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 ‎( )拟人 ( )夸张 ( )反问 ‎3.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 )比喻 ( )排比 ( )拟人 ‎4.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带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 )比喻 ( )夸张 ( )排比 四、阅读《祖父的园子》片段,回答问题。‎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 ‎(1)文段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 ‎(2)读了这段话,你想说些什么呢?把它写下来。‎ ‎ ‎ ‎(3)仿写一段话。‎ ‎ ‎ ‎【答案】‎ 一、蚌壳(bàng)  樱桃(yīng)  啃吃(kěn)‎ 倭寇(wō)   水瓢(piáo)  玩腻(nì))‎ 二、一(个)花园 一(棵)李子树 一(顶)大草帽 一(个)谷穗 一(棵)狗尾草 一(朵)倭瓜花 一(个)果园 一(只)白蝴蝶 一(只)大蜻蜓 三、1.(√)比喻 2.(√)反问 3.(√)拟人 4.(√)排比 四、1.排比 ‎2.童年是快乐自由、无拘无束的,在孩子的眼中,一切是那么美好。(答案不唯一)‎ ‎3.树绿了,就像换了新衣似的。蝉叫了,就像吹起小喇叭似的。蜻蜓飞来了,就像飞来一架飞机似的。‎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注重训练学生默读。根据“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这一要求,引导学生在默读中根据需要搜索信息。对于这样的长篇,默读是一种非常必要的学习方式,最终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中以学生为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进行理解感悟,让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阅读的方法,最终达到能自主阅读和理解感悟的目的。在课堂中,学生运用前面学到的阅读方法深入阅读和感悟,深入领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以多种读书方式穿插进行,在课堂上,学生时而浏览课文,时而默读片段,时而在我的引领下深情朗诵,通过个别读、范读、师生对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把教学推向了高潮。‎ 四、为了将学生引进文学的乐园,在教学中适时插入《呼兰河传》结尾中的章节,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同时也弥补了课文的空白。‎ ‎ 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教学中没有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还是教师引导得较多。‎ ‎2.课堂容量偏大,个别地方处理得较为仓促。‎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及反思(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的“蚱、晃”等11个会认字,会写“蝴、蚂”等14个会写字;会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说说园子里有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什么,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 ‎3.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4.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 ‎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初读《祖父的园子》,感知园子的世界。‎ ‎(一)交流激趣,导入课题。‎ ‎1.谈话激趣:著名作家萧红在《呼兰河传》中曾经写下了这样的感受——“童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 ‎2.自由交流:学生自愿举手发言,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事例表达自己的感受。‎ ‎3.教师小结:童年是纯真的,充满童真稚趣的,自由的,快乐的……周围 世界对儿童的关爱、包容也给童年带来温暖,于是一切的美好便融人了童年的生命,成了我们学习、生活乃至生命的起点,同时也是我们最后的栖居地。女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就记录了这样的感受。在萧红的记忆里,难以忘却的是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萧红童年的记忆,走进《呼兰河传》节选的——《祖父的园子》。(板书:祖父的园子,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谈话引导:“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这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阅读的总体目标要求。在这节语文课上,我们又该用怎样的方式,来再现《祖父的园子》呢?‎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读”来再现“祖父的园子”。‎ ‎3.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读时“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作为高年级同学,我相信你们事先一定预习并朗读过课文了。课文一共20个自然段,请选择在预习中,自己认为读的还不够充分的,或者特别喜欢的段落,朗声地读一读。‎ ‎4.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并进行朗读。‎ ‎5.检查学生阅读情况。‎ ‎(1)交流读好第1自然段。①指名学生读课文第1自然段。‎ ‎②学生自由评价,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朗读第一句话时,应该特别注意顿号之间的停顿。注意词语间的停顿,读出句子停连的节奏。‎ ‎③学生朗读体会顿号停顿的节奏。(课件突出显示: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蜒、蚂蚱,样样都有)。‎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中我和祖父的对话。‎ ‎①指名学生朗读这几个自然段的人物对话。‎ ‎②学生自由评价,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这是作者和祖父祖孙俩的对话。朗读时候应该注意萧红和祖父年龄的不同。‎ ‎③学生分角色朗读萧红和祖父的对话。‎ ‎(3)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17自然段。‎ ‎①指名学生读课文这一自然段。‎ ‎②学生自由评价,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这一自然段是课文中最长的一部分。朗读时不仅要注意标点的停连,还要注意内容的停连。‎ a.(课件突出显示: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我发现刚才同学在读这个地方的时候,在两句话中间的句号处停顿了一下,这是因为什么?(一句话结束了,句号处应该停顿;花儿写完了,下一句又换做写鸟了,应该停顿。也就是说朗读的语气要根据标点和朗读的内容确定停和连。)‎ 学生练习朗读。‎ b.(课件突出显示: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我发现刚同学读这个地方时,中间的句号处是连着读的。这又是因为什么?(几句话写的都是一种景物,朗读时,要注意连在一起。)‎ ‎③学生练习朗读这一自然段。注意根据标点和内容的异同,该停的时候停,该连的时候连。‎ ‎(4)交流发现。‎ ‎①通过阅读课文,你发现在祖父的园子里都有些什么?(学生思考。)‎ ‎②鼓励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a.祖父的园子里有花儿、鸟儿、虫子。‎ b.祖父的园子里还有倭瓜、黄瓜、玉米、蝴蝶。‎ c.祖父的园子里还有蜜蜂、蜻蜓、蚂蚱。‎ d.祖父的园子里还有祖父和萧红。‎ ‎③教师小结:同学们真棒!通过初读课文和互相交流,就把祖父园子里的世界再现到了我们的眼前。是啊,祖父的园子里有花儿、鸟儿、虫儿,还有蔬菜、庄稼、树木、人等等。 ‎ ‎④谈话过渡:那么,这园子里的世界是怎样再现在我们眼前的呢?我们又该怎样用朗读来细细再现园子描绘的世界呢?下面我们一起继续读课文,相信同学们在祖父的园子里一定会有更多更精彩、更感人的发现。‎ 二、朗读“样样都有”,感受“花园”的世界 ‎ (一)感受昆虫的世界,样样都有。‎ ‎1.指名学生把第1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师生评议,学生自由朗读。‎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自己在朗读中的发现,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现。‎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引导并小结。‎ ‎(1)谁能把这一段中最能概括本段内容的一句话朗读给我们听。‎ ‎①学生朗读,课件突出显示: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②课文的开头萧红就告诉我们,这个大花园里有这些可爱的小昆虫——蜜蜂、蝴蝶、蜻蜓、蚂蚱。(读昆虫名称时,教师一边读,一边掰着手指。)‎ ‎③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掰着手指,一副可爱的样子)读: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④作者萧红在这句话里说的是“样样都有”。我觉得,在祖父的园子里不仅有这些种类的小昆虫,一定还有更多。谁来告诉大家还有什么?(除了蜜蜂、蝴蝶、蜻蜓、蚂蚱这些小昆虫之外,还会有蟋蟀、蚯蚓、飞蛾、毛虫、蚂蚁、甲虫……)‎ ‎⑤指名大声朗读第一句话,师生评议,教师范读: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学生练读。)‎ ‎⑥交流过渡:作者萧红在这部分课文中除了介绍昆虫种类“样样都有”,还描写了什么也“样样都有”? (昆虫的颜色“样样都有”。)‎ ‎(2)指导学生读好作者对昆虫颜色的描写。‎ ‎①谁能把这一段中作者对昆虫颜色的描写朗读给大家听。‎ ‎②学生朗读。(课件突出显示: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 ‎③评议学生朗读,指导朗读:怎样在你的声音中感受颜色的不同?(“白蝴蝶”读得色彩轻浅一些;“黄蝴蝶”黄比白读得稍微重一点儿;“大红蝴蝶”突出朗读“大红”,表现它的艳丽浓重;对比前面,“满身带着金粉”中的“金粉”最突出;“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突出“金”和“绿”。)‎ ‎④学生练习朗读。‎ ‎⑤‎ 教师小结: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这真是,要什么颜色就有什么颜色。‎ ‎⑥交流过渡:祖父的园子里,昆虫的种类“样样都有”,昆虫的颜色“样样都有”,除了这些“样样都有”,还有什么“样样都有”?(昆虫的声音以及它们飞行的样子“样样都有”。)‎ ‎(3)指导学生读好作者对昆虫声音和样子的描写。‎ ‎①谁能把这一段中作者对昆虫声音以及它们飞行的样子“样样都有”的描写朗读给大家听。‎ ‎②学生朗读。(课件突出显示: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③评议学生朗读,指导朗读:怎样在你的声音中让人感觉到昆虫的声音以及它们飞行的样子“样样都有”的特点?‎ a.模仿昆虫飞行时“嗡嗡”的声音,重读“嗡嗡”,读好象声词,在读中突出表现昆虫飞行时的声音特点。‎ b.有点夸张,粗声粗气地读“胖乎乎、圆滚滚”,在读中突出表现昆虫的样子特点。‎ c.“飞”读得较快,“一动不动”读得较慢,在读中突出表现昆虫的动作特点。‎ ‎④学生练习朗读,说说自己的朗读感受。(读好“嗡嗡”“胖乎乎”“圆滚滚”“飞”“一动不动”等,在读中表现出蜜蜂飞行的样子,感受到小蜜蜂的可爱。)‎ ‎⑤引导交流:这段只描写了蜜蜂飞行的样子,没有具体写蝴蝶飞行的样子,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把作者没写的内容补充出来,要通过自己的声音表现出蝴蝶的特点。‎ a.学生各抒己见。‎ b.教师评议并小结:通过同学们的交流,我了解到原来这些小昆虫飞行的样子、飞行的声音各有各的特点,真是“样样都有”。‎ ‎4.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5.教师评议:通过你的朗读,我们感受到这些小昆虫的颜色啊,样子啊,种类啊,声音啊,样样都有。也让我们感受到祖父的园子就是昆虫的世界!‎ ‎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作者对这座大花园的赞美,表现出作者内心的自豪!‎ ‎7.交流过渡:在祖父的园子里除了昆虫“样样都有”,还有什么“样样都有”?(学生各抒己见。)‎ ‎(二)感受园子里的“树”,及其他“样样都有”。‎ ‎1.谈话引导:萧红在文章的开头说“我家有一个大花园”,在这个大花园里除了这些小昆虫,还有什么呢?‎ ‎2.小组同学自由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评议,引导交流。‎ ‎(1)感受祖父院子里的树。‎ ‎①指名学生把这段话读给大家听,师生评议,学生自由朗读。‎ ‎②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自己在朗读中的发现,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现。‎ ‎ ③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引导并小结。‎ a.(课件突出显示: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祖母喜欢养羊,羊把果树给啃了,果树渐渐地都死了。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还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因为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它们并不存在。)指导学生读出作者萧红内心的遗憾的同时,感受羊的自由,感受樱桃树和李子树的自由。‎ b.(课件突出显示: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朗读时读好“呼叫”“冒烟”“发光”“闪烁”等词语,表现出榆树旺盛的生命力。‎ ‎④学生自由朗读。‎ ‎(2)感受祖父园子里的太阳和太阳光下的其他事物。‎ ‎①指名学生把这段话读给大家听,师生评议,学生自由朗读。‎ ‎②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自己在朗读中的发现,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现。‎ ‎ ③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引导并小结:原来祖父的园子里啊,有天上的,有地上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长在地上的,藏在地下的,朗读着,朗读着,祖父的花园就这样再现在我们眼前。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祖父的园子是一座大花园,这里样样都有!‎ ‎(三)教师小结:祖父的园子的确是一幅多姿多彩的风景画!难怪萧红说“童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在以上的学习中,我们通过朗读再现了祖父的园子里花园般的世界。‎ 三、朗读五件事,感受童年的乐趣。‎ ‎(一)整体感知五件事。‎ ‎1.谈话引导:萧红从小生活、玩耍在祖父的园子里,这园子就像一幅五彩缤纷的风景画,园子里的一切深深印刻在萧红的脑海里。在祖父的园子里,让萧红难以忘怀的还有什么呢?请读读4-15自然段,提取关键信息,朗读给大家听。‎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4-15自然段,提取关键信息。‎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自己在朗读中的发现,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现。‎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引导并小结。‎ ‎①(朗读) 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栽花、拔草、种小白菜。)‎ ‎②(朗读)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铲地。)‎ ‎③(朗读)我并不细看,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黄瓜还没有吃完,我又看见一只大蜻蜓从旁边飞过,于是丢下黄瓜又去追蜻蜓了。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好在一开始也没有存心一定要追上,跟着蜻蜓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采一朵倭瓜花,捉一个绿蚂蚱,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儿,线头上只拴着一条腿,而不见蚂蚱了。(摘黄瓜、吃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 ‎④(朗读) 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浇菜。)‎ ‎(4)教师小结:你们真棒,通过朗读告诉大家,让萧红“童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的几件事情都写在文字里了,让我们把萧红隐藏在文章里的这些信息提取出来,一起朗读。‎ ‎①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②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③祖父种菜,我就种菜;‎ ‎④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⑤祖父浇地,我也过来浇。‎ ‎ (二)变换语气朗读五件事。‎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2.小组交流读好五件事应该注意的问题,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1)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用浑厚的声音强调“祖父”)戴(重音强调“戴”)一顶大(重音强调“大”)草帽,我(用清脆的声音强调“我”)戴(重音强调“戴”)一顶小(压低声音强调“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2)祖父拔(重音强调“拔”)草,我就拔(重音强调“拔”)草。‎ ‎(3)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慢条斯理: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一板一眼: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调皮的语气)。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语速适当加快)。‎ ‎(4)祖父铲地(语气特快),我也铲地(语气也特快)。‎ ‎(5)祖父浇菜(语气特快),我也过来浇(语气也特快),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调皮的语气),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欢快的语气)‎ ‎4.师生合作进行朗读训练。‎ 师: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 生: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 师:祖父(用浑厚的声音强调“祖父”)戴(重音强调“戴”)一顶大(重音强调“大”)草帽,‎ 生:我(用清脆的声音强调“我”)戴(重音强调“戴”)一顶小(压低声音强调“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师:祖父拔(重音强调“拔”)草,‎ 生:我就拔(重音强调“拔”)草。‎ 师: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慢条斯理: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 生: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一板一眼: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调皮的语气)。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语速适当加快。)。‎ 师:祖父铲地(语气特快),‎ 生:我也铲地(语气也特快)。‎ 师:祖父浇菜(语气特快),‎ 生:我也过来浇(语气也特快),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调皮的语气),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欢快的语气)‎ ‎5.交流小结:同学们,在朗读中你感受到了萧红有着怎样的童年生活?(自由、快乐、幸福……)‎ ‎(三)重点朗读“铲地”这件事。‎ ‎1.谈话引导:童时的萧红就这么调皮,这么任性,又是这么可爱。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 “铲地”这件事,细细地朗品味。‎ 祖父铲地……‎ 我并不细看,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 ‎2.学生自由朗读,说说自己的朗读感受,教师相机引导。‎ ‎(1)(课件突出显示: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我并不细看,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通过调整、变幻语速和语气,表现出“我”的无忧无虑,天真烂漫,活泼任性。‎ ‎(2)(课件突出显示: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我看祖父还在笑……)读好祖父的笑和祖父的语言,把笑声含在语言中,表现出祖父是一个豁达、民主、慈祥的老人,懂得尊重孩子的天性。‎ ‎(3)指导学生读好对话。‎ 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温和的语气。)‎ 我说:“谷子。”(心不在焉的语气。)‎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疑惑的语气。)‎ 我说:“是的。”(一本正经的语气。)‎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严肃的语气。)‎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郑重的语气。)‎ ‎3.教师小结:难怪童年的萧红是那么的无忧无虑,天真烂漫,活泼任性。原来是因为她有一位这么慈祥的祖父。无论萧红多么调皮,祖父不变的是永远的慈祥,饱含对萧红的宠爱。‎ ‎(四)朗读“浇菜”这件事。‎ ‎1.谈话引导:儿时的萧红在祖父面前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让我们再细细朗读体味浇菜这件事,继续感受在祖父面前的萧红的顽皮、开心、快乐!‎ 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 ‎“下雨啰!下雨啰!”‎ ‎2.学生自由朗读,说说自己的朗读感受,教师相机引导。‎ ‎(1)小小的萧红当时是怎样大声喊的?谁来朗读给大家听。(学生朗读,教师相机引导。)‎ ‎①“下——雨——啰——!下——雨——啰——!”(语气适当放慢,读出萧红陶醉的样子。)‎ ‎②“下雨啰——!下雨啰——!”(语气前低后高,读出欢快的语气。)‎ ‎③“下——雨——啰——!下雨啰!”(语气前慢后快,表示心情的变化。)‎ ‎④“下雨啰!下——雨——啰——!”(语气前快后慢,表示心情的变化。)‎ ‎(2)教师小结:在这祖父的园子里,萧红想怎么喊就怎么喊;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她是快乐的!她是自由自在的!‎ ‎3.结合交流,深化课题。‎ ‎(1)问题交流:同学们,读到这里,你觉得这究竟是谁的园子?(不仅是祖父的园子,更是萧红的园子。)‎ ‎(2)你为什么觉得这是萧红的园子?(因为在这园子里萧红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想怎么喊就怎么喊。她在院子里是快乐的,是自由的,是任性的,是幸福的……)‎ ‎(3)你又为什么觉得这园子是祖父的?(因为萧红在院子里的快乐、自由、任性的、幸福等都是祖父给予的,是祖父的理解、宽容,是祖父的慈爱,甚至是宠爱、溺爱,才使童年的萧红拥有了自由、快乐和幸福。所以,萧红要在题目上强调是“祖父的园子”。)‎ ‎ (五)朗读园子里感受到的快乐。‎ ‎1.谈话引导:在祖父的园子里,不只是萧红自由的,你还发现了那些自由的事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评议。)‎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好像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花开了,……太阳也不知道。‎ ‎2.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学生评价,教师相机引导:通过你们的朗读,让我感受到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自由的,正是这自由的世界,给萧红的内心带来无限的欢乐。于是在作者的笔下院子里的一切都自由的、快乐的成长着。‎ ‎3.教师引读。‎ 师: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 生: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师: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 生: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 师:叫一两声,‎ 生:好像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师:花开了,‎ 生:就像睡醒了似的。‎ 师:鸟飞了,‎ 生:就像在天上逛似的。‎ 师:虫子叫了,‎ 生:就像在说话似的。‎ 师: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师: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 生: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师: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 生: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师:若都不愿意,‎ 生: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师: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 生: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师:蝴蝶随意地飞,‎ 生: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 师: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 生:太阳也不知道。‎ ‎4.引导学生转换角色进行朗读。‎ 师:我是倭瓜——‎ 生:我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师:我是黄瓜——‎ 生:我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我。‎ 师:我是玉米——‎ 生:我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我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师:我是蝴蝶——‎ 生:我们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我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5.教师小结:原来,祖父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6.指导朗读:全体学生“自由”地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园子里的“自由”。‎ 四、朗读全文,感受生命的家园。‎ ‎1.祖父的园子里“样样都有”,那各种各样的昆虫令“我”自豪。‎ ‎(指导学生轻轻地,陶醉似地朗读)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2.童年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尽情地享受着祖父给我的无尽的欢乐——‎ ‎(指导学生骄傲地朗读)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菜,我就种菜;祖父铲地,我也铲地;祖父浇地,我也过来浇。‎ ‎3.祖父园子里的一切一切都和“我”一样,享受着无限的自由和快乐。‎ ‎(自由地读)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 ‎4.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白云来了,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的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上。我玩累了——‎ 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1)学生自由朗读。‎ ‎(2)同学们朗读的语速渐渐变慢了,同学们朗读的声音渐渐变弱了。小萧红就在你们的朗读声中慢慢地进入了梦乡,她正在做着园子里的梦呢。‎ ‎(3)鼓励拓展阅读:你想了解萧红梦中更多的故事吗?你想通过萧红的梦境走进她的内心世界吗?那就快去读读萧红的《呼兰河传》吧,你会看到那里更多的世界,会发现更多属于自己心灵的园子,到那时你一定会说——“童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 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学名张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张廼莹。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 ‎《呼兰河传》是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话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 五、回顾总结,延伸拓展。‎ ‎1.请同学们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说一说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1)学生阅读全文。‎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小结:随着作者富有诗意的语言,我们走进了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有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作者曾称它为自己的后花园),就像作者说的一样,“花园里边明晃晃的”“新鲜漂亮”。这里一切都是欣欣然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这里是自由的,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的,虫子是自由的,菜是自由的,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气里弥漫着自由,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 ‎2.作者萧红常常会忆起呼兰河城,因为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她的祖父,有她和祖父的园子。所以,作者用一颗真诚的心,用一本《呼兰河传》记录了曾经的点点滴滴。《呼兰河传》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希望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 ‎3.《呼兰河传》这本书的尾声部分这样写道:(学生阅读)‎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就死了。 ‎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 那院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依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 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黄昏时候的红霞是不是还会一会儿工夫会变出来一匹马来,一会儿工夫会变出来一只狗来,那么变着。‎ 这一些不能想象了。‎ 听说有二伯死了。‎ 老厨子就是活着年纪也不小了。‎ 东邻西舍也都不知怎样了。‎ 至于磨坊里那些磨官,至今究竟如何,准则完全不晓得了。‎ 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六、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两个方面:‎ ‎1、注重训练学生默读。根据“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这一要求,引导学生在默读中根据需要搜索信息。对于这样的长篇,默读是一种非常必要的学习方式,最终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课堂中以学生为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进行理解感悟,让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阅读的方法,最终达到能自主阅读和理解感悟的目的。在课堂中,学生运用前面学到的阅读方法深入阅读和感悟,深入领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以多种读书方式穿插进行,在课堂上,学生时而浏览课文,时而默读片段,时而在我的引领下深情朗诵,通过个别读、范读、师生对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把教学推向了高潮。‎ 四、为了将学生引进文学的乐园,在教学中适时插入《呼兰河传》结尾中的章节,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同时也弥补了课文的空白。‎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看拼音、写汉字。 ‎ hú dié mà zha yīng táo bá cǎo xiā nào ‎( ) ( ) ( ) ( ) ( )‎ chǎn tǔ gē diào chéng rèn shuān zhù guàng jiē ‎( ) ( ) ( )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 碟(  ) 飘(  ) 愉(  ) 啃(  ) 烁(  )‎ 蝶(  ) 漂(  ) 榆(  ) 肯(  ) 砾(  )‎ 谍(  ) 瓢(  ) 渝(  ) 恳(  ) 乐(  )‎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新鲜( ) 存在( )‎ 承认( ) 存心( )‎ 四、找出下列词语中不同类的词语,用“ ”标出来。‎ ‎1.蝴蝶 蜻蜓 老虎 蚱蜢 蜜蜂 ‎2.杏树 榆树 松树 杨树 油桐 ‎3.倭瓜 黄瓜 玉米 冬瓜 西红柿 ‎4.追蜻蜓 铲地 拔草 浇菜 栽花 五、读句子,加标点。‎ ‎1.祖父戴一顶大草帽 我戴一顶小草帽 祖父栽花 我就栽花 祖父拔草 我就拔草 ‎2.我拿着水瓢 拼尽了力气 把水往天空一扬 大喊着 下雪啰 下雨啰 阅读能力大提升 六、阅读选段,完成练习。 ‎ ‎(一)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我”的内心感受。‎ ‎“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这句话体现出了什么?( )‎ A.太阳下园子里景物的勃勃生机。 B.大树和土墙快乐的心情。 ‎ ‎(二)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做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 选段运用了什么描写?塑造了祖孙什么样的形象?‎ ‎ ‎ ‎(三)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从这几句话中,可以看出孩子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 ‎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七、请发挥想象,按照课文的样子写一写。‎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 愿意 就 。‎ ‎ 愿意 就 。‎ ‎ 愿意 就 ……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参考答案:‎ 一、蝴蝶 蚂蚱 樱桃 拔草 瞎闹 铲土 割掉 承认 拴住 逛街 ‎ 二、碟(碟子) 飘(飘扬) 愉(愉快) 啃(啃咬) 烁(闪烁)‎ ‎  蝶(蝴蝶) 漂(漂流) 榆(榆树) 肯(不肯) 砾(瓦砾)‎ ‎  谍(谍报) 瓢(水瓢) 渝(不渝) 恳(恳切) 乐(快乐)‎ 三、新鲜( 变质 ) 存在( 消失 ) 承认( 否认 ) 存心( 无意 )‎ 四、1.老虎 2.杏树 3.玉米 4.追蜻蜓 五、1.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2.我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雪啰!下雨啰!”‎ 六、(一)A ‎(二)运用了动作描写。祖父是一个豁达、民主、慈祥的老人,懂得尊重孩子的天性;“我”无忧无虑,天真烂漫,活泼任性。‎ ‎(三)可以看出孩子的世界是那么的纯真,那么的美好。把花、鸟、虫子当做人来写,赋予了人的动作、情态,可见一个孩子纯真的心灵。‎ 七、示例:茄子愿意长多大就长多大。扁豆愿意爬到哪儿就爬到哪儿。谷子愿意长到哪儿就长到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