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50 KB
- 2021-12-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四单元
9 古诗三首
设计说明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 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从军行七首》 的第
四首。 诗歌通过描写在阴云密布、 满眼黄沙的瀚海“孤城” 中担任戍守任务的将
士的宽广胸襟, 表现了他们立誓破敌、 决战决胜的顽强斗志和爱国主义的豪迈气
概。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是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的佳作。 陆游是南
宋爱国诗人, 面临祖国分裂的剧变时代, 早怀报国大志, 中年从军西南, 壮阔的
现实世界、 热烈的战地生活, 使他的诗歌境界大为开阔。 正如他的《示子遹》 所
追忆的“中年始少悟, 渐欲窥宏大”;《九月 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所自述
的“诗家三昧忽见前, 屈贾在眼元历历; 天机云锦用在我, 剪裁妙处非刀尺”。
浩气吐虹霓, 壮怀郁云霞, 自然不是那些玩弄半吞半吐雕虫小技者能望及了。 他
晚年退居山阴, 而志气不衰, 铁马冰河, 时时入梦,“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对
中原沦丧的无限愤慨, 对广大民众命运的无限关切, 对南宋统治集团苟安误国的
无限痛恨,在这首七绝四句中尽情地倾吐出来。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安史之乱迫使诗人
携家带口流连辗转, 流落到四川梓州。 多年的颠沛流离让诗人饱受战乱之苦, 风
雨漂泊的生活终于在胜利的喜讯中成为过去, 共经患难的老妻少子终于可以过上
安定祥和的日子, 想起这些, 诗人悲喜交加, 欣喜若狂, 喜极而泣, 以轻快活泼、
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该诗语句明白易懂如日常谈话,
却又蕴含着深厚、强烈的爱国情感。在语言表达上该诗也没有堆砌的华丽词藻,
没有生僻难懂的典故,完全是深厚、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从军行》
教学目标:
1. 自主学习字词, 学会会认字, 理解字义, 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
语。
2. 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并默写古诗。
21
3. 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 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 通过看插图、 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
感受戍边将士豪迈之情, 热爱古诗, 感受戍边将士的英雄气概; 感受诗人的爱国
情怀。
5. 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激发学生积累更多古
诗,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解题入境。
1. 教师朗诵: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 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2. 学生朗读欣赏古诗。
3. 了解乐府诗: 汉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
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 其性质与《诗经》 中“颂” 相
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
4. 导入课题: 这节课, 你们将一起学习一首乐府诗《从军行》。(板书课题:
从军行,学生齐读课题。)
5. 了解题目: 《从军行七首》 是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一组边塞诗, 载于
《全唐诗》 卷一百四十三。 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其中的第四首《从军行》(青海长
云暗雪山)。
《从军行》 乐府曲名, 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6. 什么是边塞诗?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 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
21
风光为题材的诗。)
二、 借助注释, 理解诗意。
1. 初读古诗, 整体把握。
(1) 教师范读:
从军行
【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2) 学生把这首边塞诗先认认真真地读两遍, 要求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声音洪亮,读得有板有眼。
(3) 指名多个学生朗读, 师生评议。
(4) 学生齐读古诗。
2. 再读古诗, 理解诗意思。
(1) 理解诗句: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①学生闭上眼睛, 教师轻声范读, 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看到的画面。
②互相交流, 从老师的朗读声中你仿佛看到了边塞的什么? (青海湖、 铺天
盖地的很长很长的云、茫茫的雪山、孤零零的一座城,还看到了玉门关。)
③问题交流:
a. 谁知道作者看到的是哪座雪山? (祁连山脉位于中国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
省西部边境。 由多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宽谷组成。 因位于河西走廊南
侧,又名南山。东西长800公里,南北宽200—400公里,海拔 4000—6000 米,
共有冰川3306条,面积约2062平方公里。)
b. 课件出示雪山图, 学生观赏图片, 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看到的。
c. 作者王昌龄诗句中描写的雪山和同学们看到的一样吗? (不一样) 你是从
哪里知道的?(青海长云暗雪山)
d. 水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眼中的雪山? (从边塞孤城上远远望去, 从青海
湖经祁连山到玉门关这一道边境防线。 上空密布阴云, 烽烟滚滚, 银光皑皑的雪
山顿显暗淡无光。)
21
e. 谁能带着自己对诗句的理解来读这两句诗? (指名朗读。)
④这样美妙的景象为什么在作者的眼里变“暗” 了?
a. 这里既描绘出了边塞防线的景色, 也渲染了战争将至的紧张气氛, 饱含
着苍凉悲壮的情调。
b. 将士们远离家乡, 远离亲人, 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 心情也是暗淡的。
c.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在朗读中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⑤“孤城” 是哪座城? (即玉门关。 玉门关, 汉武帝置, 因西域输入玉石取
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 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
堡附近。)
⑥你在以前的学习和阅读中接触过和玉门关有关的诗句吗? (羌笛何须怨杨
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 汉朝设置的边
关名, 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 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元和
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 >)
⑦联想到这些诗句, 再读这句诗, 说能说说对诗句的理解? (从边塞孤城上
远远望去,从青海湖经祁连山到玉门关这一道边境防线。)
⑧引导理解:“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这两句诗是一个倒装句,
理解时调整诗句“孤城遥望玉门关, 青海长云暗雪山”, 意思是说从边塞孤城上
远远望去, 从青海湖经祁连山到玉门关这一道边境防线。 上空密布阴云, 烽烟滚
滚,银光皑皑的雪山顿显暗淡无光。
⑨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通过感情朗读感受到这里既描绘出了边塞防线的景
色,也渲染了战争将至的紧张气氛,饱含着苍凉悲壮的情调。
⑩谈话过渡: 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 戍边将士们又是怎样做的呢? (黄沙百
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 课件出示古战场图片, 理解诗句: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①学生齐读诗句, 指名多个学生朗读, 师生评议。
②谁来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在荒凉的沙漠里,战斗繁多, 将士身
经百战, 连身上的铁盔铁甲都磨破了, 但是只要边疆战患还没有肃清, 就决不解
甲还乡。)
21
③引导交流: “穿金甲” 是“穿上金甲” 吗? (不是, “穿” 是磨破的意思。
“穿金甲” 意思是金属制作的盔甲都磨破了。 让人感受到征战时间之久, 战争的
激烈频繁。)
④指导感情朗读: 在朗读中表现出战争的惨烈; 读出戍边将士的豪壮语言,
表达出戍边将士不把敌人消灭誓不回家的决心, 表达出戍边将士一颗赤诚的爱国
之心。)
三、 总结全诗, 感情升华。
1. 同学们, 古代战争的惨烈绝非我们能想象得到的, 在中华诗词这一历史长
河中诸如“一将功成万骨枯”“白骨掩蓬蒿”“秦时明月 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由来征战地,能得几人还”这样的诗句比比皆是。战争也牵动着无数个家庭,
无数个家庭的亲人无不牵挂着戍边的亲人。
2. 会有谁在牵挂着他们呢? 也许两鬓斑白的双亲拄着拐杖一次次在村头翘
首以盼; 也许一双年幼的儿女在一次次的呼唤父亲回家; 也许留守家园的妻子因
思念而过早的让黑发染霜。 请你们大声地告诉边关将士们的亲人, 告诉他们将士
们为什么‘终不还”?
——不破楼兰终不还!
3. 教师小结: 在这首诗里, 我们看到了塞外风沙肆虐的恶劣环境, 感受到了
守边战士戍边的凄苦孤独与悲凉, 更感受到了将士们奋勇杀敌的决心以及誓死报
国的壮志豪情,这凄美、悲壮,向上的画卷就是唐朝的边塞诗。
4. 熟读成诵, 试着默写。
四、 了解作者, 积累古诗。
1. 简介作者。
王昌龄:(698—约 757) 唐代诗人。 字少伯, 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 人。
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 进士及第, 授秘书省校书郎。 公元 734 年(开元二十
二年) 中博学宏词, 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 尉,再迁江宁丞, 故世称王江宁。
约在公元 737 年(开元二十五年) 秋, 获罪被谪岭南。 三年后北归。 公元 748
年(天宝七年) 谪迁潭阳郡龙标(今湖南黔阳县) 尉。安史乱后还乡, 道出亳州,
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当时曾名重一时, 有“诗家夫子王江宁” 之称, 擅长
21
七绝, 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 存诗一百七十余首, 多为当时边塞军旅生活题
材, 描绘边塞风光, 激励士气, 气势雄浑, 格调高昂,手法细腻。 有《王昌龄集》。
2. 拓展阅读:王昌龄的《从军行》 组诗共七首, 七首诗七幅不同的画面, 我
们今天学的是其四,还有另外六首大家选自己喜欢的读一读并深入感悟。
从军行七首
【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 , 无那金闺万里愁。
【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 照长城。
【其三】
关城榆叶早疏黄, 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 莫教兵士哭龙荒。
【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 已报生擒吐谷浑。
【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 碎叶城西秋月 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 辞君一夜取楼兰。
【其七】
玉门山嶂几千重, 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 马踏深山不见踪。
3. 希望同学回家之后可以通过阅读书籍、 请教别人、 上网浏览等方法收集其
他诗人的更多的边塞诗读一读, 思一思, 议一议, 感受盛唐边塞诗的悲壮、 豪放。
五、 总结学法, 学以致用。
(一) 总结学习方法, 导入新诗的学习。
(1) 小组交流总结《从军行》 的学习方法。
21
(2)小组代表发言, 全班交流, 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初读古诗, 借助注
释理解词句;再读古诗,借助画面了解大意;感情朗读,想象画面领悟感情。)
(3) 请同学们借助《从军行》 这首诗的学习方法, 默读《闻官军收河南河
北》 这首诗, 一句一句地读, 边读边看注释, 读完一句想想这句的意思。 读完一
首, 想想整首诗的意思, 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同桌也可以边读边讨论。
(二) 导入
1. (出示音乐 渲染气氛) 随着悠扬的古乐我们这堂课将走进古诗的画卷, 谁
先来吟诵一两句杜甫的诗句?(生答) 读着杜甫的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生答) 师
相机介绍杜甫及他作品主要风格。(出示杜甫简介)
2. 过渡
今天, 我们要学的是他另一种风格的一首诗, 是他“生平第一快诗”。 它就
是——(出示课题)
(三) 初读诗。
1. 齐读课题、 解题。 (从课题中你们知道了什么?)
2. 过渡
由于战乱, 杜甫一家在他乡异地流浪了整整八年之久, 收复蓟北的消息传来,
此时, 诗人心情会怎样?(是的) 诗人一听到这胜利的喜讯不禁大喜若狂, 写下了
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现在让我们就一起走进他的诗中吧!
3. 学生自由读诗, 要求读正确, 流利。
①点名读
②听录音朗读(出示录音朗读)
③学生学着录音自由读, 读出诗的节奏和停顿
④齐声朗读, 要求读出诗的韵味
(四) 理解诗的大意
1、 小组讨论
2、 交流理解诗意
3、 带着自己的理解齐读全诗
四、 悟诗情
21
1、 过渡: 诗中意思你们已深刻体会了, 那诗中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一份怎样
的情感呢?(喜)
2、 找出诗中“喜欲狂” 的句子交流后(出示这几句话) 学生反复读(交流中相
机出现路线图让学生感受诗人归心似箭心情)。
3、 深切体会“喜欲狂” 心情
①过渡: 作者的这份“喜” 从何而来呢?为什么收复了蓟北诗人又会如此欣喜
若狂呢?让我们一起来和诗人回顾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你就会有切身体会, 请
看大屏幕(出示背景)师随着画面讲解。
师在《二泉映月 》 的二胡声中悲情朗诵《春望》
②听着杜甫这浸透血泪的心声, 你们有什么感受?(生答) , 当你面对这一切,
你的心情是什么?,请怀着这种心情读读这首诗吧!
③过渡:“真是满纸忧愤言, 一把辛酸泪” 啊!而今, 收复蓟北的消息犹如一
声春雷响彻神州大地, 经历了八年之久的战乱终于平定了, 此时此刻, 诗人心情
怎样?会想到些什么?
④学生发挥想象谈想到什么?(出示七句话 KJ 随机点击使字体变色) , 学生感
情诵读这几句话。
想到这些, 能不涕泪吗?读——
想到这些, 能不“喜欲狂” 吗?读——
想到这些, 能不纵酒高歌吗?读——
想到这些, 能不归心似箭吗?读——
在老师的引读下, 深情朗读“喜欲狂” 的这几句话。
(五) 渲染主题
1、 诗人“喜欲狂” 的背后是颗怎样的心在跳动啊!
2、 让学生感情朗读全诗(回到录音朗读)
(六) 课外拓展
过渡: 自古以来, 就有许多诗人以自己赤诚的爱国情抒写出风格迥异的爱国
诗篇。 有忧愤深广的动情倾诉, 也有激情澎湃的昂首浩歌, 老师这就有几篇与大
家共赏。(出示课件,古诗欣赏)
21
让学生读古诗欣赏。
(七) 总结(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历年来, 这些光照千古的诗篇为后人所传诵, 他们的爱国精神成为后人效仿
的楷模, 激励着后人谱写出一曲曲气壮山河的正气歌, 让我们承继先人的浩然正
气, 以自己的满腔热血谱写新的爱国诗篇, 让巍巍华夏岿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 抓住关键字词, 理解诗歌的意思, 品味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 品读诗歌, 感受诗歌的意境, 体会作者那份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反复品读诗歌, 想象诗中的意境, 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难点: 体会中原百姓所遭受的苦难和当权者的昏庸无道。 引导学生进入作者
的心灵。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渲染气氛。
师: 唐宋, 是我们中华历史上文化最为繁荣的两个时代, 无数的诗人就像夏
夜的繁星, 各自闪耀着夺目的光芒, 今天, 让我们走进南宋这个战火纷飞的时代,
一起走进诗人陆游的心灵,去感受他的情怀。
板书: 宋 陆游
师: 陆游, 一位我们并不陌生的诗人。 谁能用一句话简单介绍他?
(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简答)
师: 他是“南宋四大诗人” 之一, 生前即有“小李白” 之称。 他年少的时候
就立下“马上击狂胡, 下马草军书” 的志愿。 他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人领袖, 而
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今天, 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诗歌, 一起感
受他在68岁写下这首诗的情怀。来,一齐来把课题读一遍。
生: 齐读课题《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指导学生将课题读通读顺
师: 谁来说说课题的意思? 纠正学生的错误之处
21
师: 题目中的关键词是哪个呢? 为什么?
生: 感
师: “感” 是什么意思?
生: 感想、 感受、 感慨。
师: 从课题中, 你知道诗人感受到了什么呢? 哪个字告诉了你?
生: 凉 感受到清凉
师: 诗人仅仅只是感受到秋日的清凉吗? 来, 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这
首古诗。
二、 初读诗歌, 感受音韵之美。
师: 课前大家已经进行了预习, 谁来读读这首诗?
生: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 读的不错, 我们常说古典诗歌具有一种音律、 节奏美, 下面请同学们自
由朗读诗歌,力求将这首诗读通、读顺,并把诗歌的节奏美、音律美读出来。
生: 自由读诗歌。
师: 好, 相信同学们已做好充足的准备, 现在我想请男生出来读读这首诗。
师: 有一种豪壮的美感。 谁来试着说说诗歌的大意呢? (用自己的话说, 自
己怎么理解的就怎么说……)同学们,这短短的 28 个字就描述了诗人这么丰富
的内心情感!全班再读。
三、 品读诗歌, 体会作者的心。
师: 诗歌不仅有音律美, 更重要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一切情语皆心语。 诗
人还将自己的情怀寄托在一些景物中, 那么, 在这首诗中作者写了哪些景物呢?
生: 作者描写了“三万里河” 和“五千仞岳” 这两样景物。
师: 我们一齐来把这两句诗读一下。
师: 谁来说说“三万里河” 指的是什么? 提示 往东入海。
生: 指的是黄河。
师: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 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她发源于我国
青海省,由西往东,最后在山东注入渤海。
师: 三万里是真实的数字吗?
21
生: 不是, 是突出了黄河的长。
师: 仅仅是长吗? 你还可用哪些词、 句来形容黄河呢?
生: 我可用“气势磅礴、 一泻千里、 惊涛骇浪、 波涛汹涌” 等词语来形容。
九 曲 黄 河 万 里 沙 . . . . . . 黄 河 远 上 白 云 间 . . . . . . 君 不 见 黄河 之 水 天 上
来. .....
师: 说得很好, 你很善于积累, 我眼前仿佛浮现了黄河挟风带雨卷起万里沙
的磅礴气势,一起来把黄河的这种气势读出来。“三万里河东入海”。
师: “五千仞岳” 呢? “岳” 指的是什么? 高山, 西岳华山。“仞” 是什么意
思长度单位, 七、 八尺为“仞”;“五千仞岳” 说明了华山怎样? (高) 高到哪种
程度(上摩天,直入云天)你能用哪些词、句来形容华山?
师: 直插云霄、 耸入云天、 高耸入云、、、、、、 白居易——东窗对华山, 三峰
碧参差......来, 带着你们的感受再来读读这两行诗。 此时此刻, 你感受到了什
么?(祖国山河壮丽)板书:壮丽河山
师: 祖国河山如此壮丽, 你的心里涌起一股怎样的情怀?
生: 高兴、 激动、 自豪、 兴奋
师: 带着这种心情来读一遍(让每个发言的学生读)。
师: 你们琅琅的读书声让我感受到了你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是啊, 江
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怎不令人留恋、 沉醉、 自豪? 让我们带着这种
难以言状的自豪再来读一读这首诗。(齐读)
师: 不要停, 把这首诗读完。
师: 读完后两句, 你又感受到诗人心中有着一种怎样的心情? (悲凉、 悲伤)
你是从哪些字眼体会出来的?
生: 从“泪” 字体会到的。
师: “泪” 流到了哪种程度? (尽) 泪流完了, 哭出的是血、 是痛, 这是何
等的伤心欲绝,痛断肝肠啊!
同学们, 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 我们的诗人心中应该是无比的自豪、 兴奋
才是啊!可是诗人的心却为何如此的悲伤呢?是什么让他心痛如斯啊?
21
生: 这些美好的河山被敌人占领了。
师: 你是从诗歌哪里知道的? (胡尘)
师: “胡尘” 指的什么? (结合王昌龄的《出塞》“不教胡马度阴山”) 胡就
是金兵,“胡尘”指的是灰尘吗?(不是)是什么呢?
生: 是金人马蹄溅起的灰尘。
师: 仅仅是马尘吗? 金人只是在那里赛马么? 到底是指什么?
生: 指金人残暴的统治, 对中原百姓残酷的镇压、、、、、、
师: 此时此刻, 你的脑海中浮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你仿佛看到金兵在干些什
么?(生想象金兵横行的画面。)
师: 倒在马蹄之下的都是? (生: 遗民) 有哪些人呢?
生: 有老人、 妇女、 儿童等
师: 他们在金兵的铁蹄下干什么? 流泪, 流到了哪种程度? 那滴滴泪是什么
泪?
生: 是血泪, 是痛苦的泪、(愤怒、 期盼……)!!!
师: 金兵横行, 遗民泪尽, 国破家亡, 生灵涂炭, 这是何等的(凄凉) 啊!
板书: 凄凉 但是他们绝望了吗? (没有) 他们每天每夜、 每时每刻仍然
(读)——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 他们“望” 的是什么?
生: 期望王师赶走侵略者, 收复失地。
师: 是啊! 侵略者铁蹄溅起的尘土, 却挡不住遗民们期望的目光, 仅仅是期
望吗?是苦苦地乞望, 仅仅是遗民在乞望吗? (生: 还有我们的诗人, 还有许许
多多正直有爱国心的人。)
师: 他们苦苦地乞望着, 盼啊! 盼! 读 ——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 又一年是多少年? 是一年吗? (一年又一年)
师: 当时金兵占领中原已经长达这 65 年之久, 又一年, 是整整65年呐, 780
个月, 23739 个日日夜夜啊! 他们(引读):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齐读)
师: 一年过去了, 读。
21
师: 5 年过去了。 ——(读)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 10 年过去了。 ——(读)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 65 年过去了。 ——(读)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 同学们, 他们的盼、 他们的望, 实现了吗? 他们渴望的王师来了吗? 他
们期待的南宋君臣到底在干些什么?
我们一起再看到这一首诗《题临安邸》
生(读诗):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
州作汴州。
师: 汴州——汴梁曾经是北宋的都城, 是当时历史上最发达、 最繁荣的一个
城市。 北宋画家张择端曾以《清明上河图》 生动地再现了汴梁的繁华与富裕: 风
景如画、 街道纵横、 店铺林立、 人来人往……但是这一切从城门被金兵攻破的那
一刻起, 从北宋的最后两个皇帝被俘成为阶下囚起就不复存在了。 山河破碎, 城
市萧条, 人民流离失所。 汴州失守了, 中原沦陷了, 可是那些达官贵人又在杭州
建起了自己的小朝廷, 他们过上了暖风袭人、 昏昏欲醉的日子。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师: 这里的游人是谁? 他们在干些什么?
生: 游人指的是南宋的统治者们, 他们花天酒地, 终日沉醉在莺歌燕舞中,
根本把中原大地的百姓忘得一干二净了。你们可知(引读:遗民泪尽. . . . . . )
你们的行为让遗民们内心是何等的(悲凉) 啊?
师引读: 那令人心凉的南宋权贵们, 你们到底在干些什么?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那让人悲凉的南宋权贵们, 你们到底要干些什么?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师: 此时此刻, 遗民们对王师尽管还存着期望, 但是一年两年, 甚至八十年
的苦难中,得到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一年又一年的(失望),失望啊!
再读(后两句)
师: 是啊! 奸臣当道, 小人横行, 多少英雄报国无门, 壮志难酬, 岳武穆含
恨风波亭, 韩世忠终老洞庭湖。 但是, 他们绝望了吗? 他们抗战到底的信念动摇
21
了吗?
生: 没有。
师: 尽管南宋君昏臣庸, 但诗人那对祖国的热爱, 那报国的赤子之心至死不
渝,他在临终之际,留下一纸遗嘱《示儿》,读(《示儿》内容)
师: 此时此刻, 你一定深深地被诗人的心诗人的情所震撼了, 你深切地感受
到诗人怎样的情怀?(忧国忧民)
师: 陆游最终带着满腔的遗憾离开人世, 但是他那忧国忧民的情怀、 那对祖
国无限的热爱, 那一字一句始终萦绕在我们心头。 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
有感》
师: 诗人那份对祖国至死未渝的爱, 那拳拳爱国心, 永远铭刻在我们每一位
中华儿女心头。读——《示儿》
师: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面对强敌的入侵, 面对沦陷的家园,
面对人民的悲泣, 一位位爱国志士站出来了, 杜甫忧心如焚, 陆游更是临终遗嘱;
一个个民族英雄诞生了, 岳飞就是南宋历史上一位最著名的爱国将领、民族英雄。
他的抗金事迹连同他的千古绝唱《满江红》, 一同流芳百世, 激励着一代又一代
的人。来,让我们一起激情背诵这首《满江红》!
师: 就让我们在激昂的古诗诵读中结束今天的这一课吧!
作业设计:
1. 面对终日寻欢作乐、 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们, 你想说什么?
面对侵略者铁蹄下苦苦挣扎、 度日如年的百姓, 你想说些什么呢?
面对壮志难酬、 忧国忧民的诗人陆游, 你又想说些什么呢?
你想对谁说些什么? 选择一处, 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小练笔)
2. 积累古诗。《春望》、《出塞》、《题临安邸》、《示儿》、《满江红》 等。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学目标:
1. 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 让学生通过查阅有关杜甫的资料, 了解他们生活年代的情况, 了解这首
21
诗的写作背景,从而理解诗意。
3. 在读中感悟杜甫悲喜交集的复杂心态, 想像诗中生动, 传神的画面, 从中
感受到杜甫诗歌语言的遒劲刚健, 思想的博大精深, 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兴趣,
提高对诗歌的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诵读古诗, 在品词析句中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 提高欣赏水平。
教学难点:
通过查阅资料、 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感悟诗情。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孩子们, 你们喜欢背诵诗歌吗? 你们都会背哪些诗人的诗歌? 谁能为我们背
一背杜甫的诗歌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看来咱们班的孩子啊,
个个都是小诗人。
一、 赏析《春望》 导入新课。
1. 今天老师也准备了一首诗作为礼物送给大家, 希望孩子们喜欢。(课件
出示《春望》师配乐深情并茂背诵。简介诗意。)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Zan) 。
【诗文解释】
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 春天来临, 长安城中荒草深深。 感叹时局, 看
到花开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战火连绵,
如今已是暮春三月,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
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听老师诵读你感受到了……(示意学生举手说感受。)
21
师总结: 是啊, 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浓浓的爱国情。 这位忧国忧民的诗人
是谁呢?
2. 这就是杜甫, 你了解他吗? (CAI: 杜甫的画像) 谁能简单地为我们介绍
一下这位诗人?
杜甫的诗一贯是沉郁忧愁的, 可以说在他的脸上很少看见笑容, 可是有一天,
一个特大的喜讯从天而降, 诗人郁久的情感闸门被打开了, 于是倾泻而出他的生
平第一快诗——生齐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 字面识题。
知道这个题目的意思吗? 谁来说说。
重点讨论交流“河南河北”。 师: 这个河南河北和我们现在的河南河北一样
吗?谁来说说。我们现在的河南河北指的就是河南省河北省。
二、 初读古诗, 读准字音, 读通诗句, 读出节奏。
1. 初读古诗, 读准字音, 读通诗句, 特别正音涕、 子、 裳、 还、 即。
(1) 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为什么如此触动了诗人呢? 让我们走近杜甫, 走
进这首诗吧。 徐老师要请同学们好好读读这首诗, 把诗句读正确读通顺, 注意停
顿。
(2) 检查朗读
谁愿意来读读前面四句? (CAI: 前面四句诗歌)
但是有一个地方要注意, 初闻涕泪满衣裳, 在这首诗里应该读 chang, 古人
上为衣,下为裳(cháng),请同学们一起把这句诗读一遍。
在这首诗里还有一个词与我们现在的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听: “却看妻子
(qīz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现在生活中妻子(qī zī) 指老婆。 古诗中的妻子(qīzǐ) 你猜是什么意思呢?
谁愿意来读读后面这四句? CAI: 后面四句诗歌(师评价: 多好呀, 字正腔
圆。 特别是这个即字他读得多准呀,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我们连
起来把整首诗读读。
2. 师生共同读出抑扬顿挫的节奏感。
同学们我们读诗呀光读正确读通顺还是不够的, 咱们得读出诗的节奏, 注意
21
我们这里的诗是七律, 一般上停顿的时候两个两个再一个再两个。 每个同学在下
面再练练,读出他的节奏来啊。(CAI:整首诗的节奏)
谁勇敢的站起来读给大家听?
多好呀, 字正腔圆, 抑扬顿挫。 你看就这样读着读着就读出了节奏, 孩子们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读出诗歌的抑扬顿挫。
三、 带着疑问, 自学古诗, 理解诗意。
1. 孩子们, 回忆一下我们学习古诗, 理解诗意有哪些方法? 总结出(课件出
示: ①结合注释、 串词意,成句意, 串句意, 解诗意②联系背景、 查阅资料。 ③
诵读品味。)
2. 读着这一首诗, 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词语和句子吗? (生质疑)
3. 孩子们, 带上你的笔, 因为不动笔墨不读书; 带上你的工具书(网络),
那是不说话的老师; 带上我们总结的学习方法; 带上你周围的小伙伴, 互相取长
补短。下面就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借助注释,利用网络一起去读懂这首诗的意思。
生自学古诗,师巡视。
4. 汇报交流;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都解决了心中的哪些疑问?
四、 再现生活, 体验感悟解诗情
1. 孩子我们刚才初步了解了这首诗的意思, 其实读诗呀, 我们还得从文字
当中读出画面, 读出声音, 读到诗人的情感深处去。 读着这首诗在你的眼前你仿
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诗人此时是那么的高兴, 课文当中有一个词告诉了我们诗人是那么那么的高
兴。那是?(板书:喜欲狂)(CAI:喜欲狂、漫卷诗书喜欲狂)。
2. 让学生默读, 找出从哪些词语中看到到诗人无比喜悦的“喜欲狂” 的心
情。
孩子们, 我们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到到诗人“喜欲狂” 的心情? 我们不着急,
让我们再静静地来读读这首诗, 拿起笔来, 圈一圈, 划一划, 品一品, 哪些词句
告诉我们诗人是欣喜若狂,可以再在边上作上批注。
(1)“涕” 出的泪, 让狂喜倾泻而下。 品析: “初闻涕泪满衣裳”
生交流: (CAI: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并板书: 听、 涕泪) 你
21
能想象一下诗人他的眼里, 他的脸上? (生说) 脸上是笑, 眼里却是泪啊。 是啊,
真是悲喜交加、泪流满面啊。你来读读。
师; 一切苦难在今天都已成为过去, 此刻, 诗人心里充满了———喜悦! 那
么,这满衣裳的泪,还是什么样的泪?(是激动的泪、喜悦的泪啊!)
师: 高兴得哭了就叫……(喜极而泣)
师: 回想那苦难的八年, 这泪里还有? (悲伤)
师: 这泪里有喜有悲, 真所谓百感交集。 谁来读第一句话, 读出百感交集。
杜甫只是因为自己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 重返故乡而喜吗? 他还为什么
而喜?
太棒了一连说了五个喜他为战乱平息, 祖国重归统一而喜; 他为老百姓不再
流离失所, 终于可以安居乐业而喜。 在这“喜欲狂” 里, 包含着他浓浓的爱国之
情。齐读。
(2)“漫卷诗书” 的胡乱席卷狂喜。
默读交流: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CAI: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看,(板书: 看) 此时此刻和他患难与共、 历经风雨的妻子儿
女怎么样?(愁云不再,高兴万分。)
孩子们在此之前, 他们肯定在忧愁, 在担心, 他们都忧愁些什么, 担心些什
么? 八年战争中杜甫一家过的是什么日 子, 下面就请同学们快速地在网络上查
找。
现在这些忧愁一扫而光, 全家都沉浸在喜悦之中, 谁来用你的声音让我们大
家都沉浸在喜悦之中。(指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杜甫可是一个爱书如命的人呀, 可今天却:
漫卷诗书(板书: 漫卷),透过一个“漫” 字,(将漫字变红) 看到了什么样的情
景?这是何等的高兴啊! 如果此时你是他的儿子你会怎样对爸爸说? 如果此时你
是他的女儿, 你会拉着他的衣角说——? 是啊, 从此以后, 不必妻离子散, 天各
一方,不用颠沛流离,远走他乡,怎不让诗人“喜欲狂”!个别读、齐读。
(3)“放歌” 与“纵酒” 的癫狂释放狂喜。
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诗人喜欲狂? CAI: 白日放歌须纵酒。 他一边歌唱
21
一边喝酒,他怎么唱怎么喝呢?
老师告诉你们诗人此时已是 51 岁了, 在古代 51 岁已经是很老很老的老人了。
一个老年人他还如此的狂野, 这到底是为什么? 是平定了安史之乱, 那安史之乱
到底给国家给人民带来了什么?下面就请同学们快速在网络上搜索, 择其重点用
自己的语言交流。
(4)“即” 与“便” 的速度让狂喜跨越千山万水。
你还从会从哪些词句看出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喜欲狂” ? CAI: 即从巴峡
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他想到了故乡的什么? (板书: 想)(生说) 他想到
了故乡的一草一木, 想到了故乡一山一水, 想到了故乡的亲朋好友, 他恨不得马
上就回到故乡啊。谁来读读这两句?
这两句诗里, 你从哪些词感受到诗人归心似箭? (将即、 从、 穿、 下、 向变
红)(板书: 穿、 下) 从剑外到洛阳真的那么容易吗? 真的那么方便吗? (课件
出示诗人回乡路线图) 诗人从四川三台出发经过巴峡, 然后经过重庆沿长江而下
经过巫峡, 一路长途跋涉来到洞庭湖边, 经过汉口北上到达襄阳。 然后再到洛阳。
孩子们这一条弯弯曲曲的诗人假想的路线告诉你什么? 过这么一条线路那真是
长途跋涉、 甚至是风餐露宿啊。 可是在诗人的想象中那仿佛就是千里江陵——一
日还。 仿佛就是轻舟已过——万重山。 在诗人的眼里, 故乡、 美景、 洛阳就在眼
前, 就让我们读出诗人那种迫切那种归心似箭。(齐读) CAI: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五、 升华情感, 拓展延伸
1.(配乐) 同样是春天, 同样是杜甫, 在《春望》 一诗中面对繁花老泪纵横,
在这里却欣喜欲狂。看似不同但表达了诗人同样的情怀,为国而悲,为民而喜,
爱国爱民。(板书:忧国忧民)
2. 这节课我们读懂了古诗, 走进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感受到了真挚的爱国之
情。 让我们和杜甫和千千万万的老百姓一起为祖国的统一而喜, 为人民的安居乐
业而喜。配乐齐读
3. 回乡后的杜甫是否过上了幸福安宁的生活呢? 找几首安史之乱以后杜甫
的诗读一读, (课件出示推荐诗篇) 体会诗人后半生的生活和情感, 想想杜甫为
21
什么被称为苦难诗人、人民诗人。
板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听
涕
泪
看
喜欲狂
漫
卷
忧国忧民
想
穿
下
教学反思
教学《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时, 我布置学生课外阅读摘录几首陆游的
诗歌或南宋时期有关爱国的诗歌, 感受那个时代志士们忠怀忧国, 关注国家命运
的时代精神。 上课开始, 我让学生从课题质疑, 联系其他诗作, 串联起来, 理解
诗人的爱国情感。 我问学生: “读了课题, 你明白诗人为什么会在即将天亮的秋
夜走出家门吗?” 学生联系《示儿》 中诗句“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可以明白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 教学诗句“南望王师又一年” 时, 我设疑: “为
什么南宋朝廷不去解救那些饱受欺凌的遗民呢?他们在做什么呢?”学生沉默
时, 我加以点拨:“能从《题临安邸》 一诗中找到原因吗? ” 学生恍然大悟, 不
禁吟诵起来: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从而体会到“遗民” “南
望王师又一年” 而不得,“泪尽” 的痛楚。 通过联系, 新旧知识互相沟通, 不仅
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系统化,也有利于学生读解能力的提高。
教学《从军行》 时, 学生没学过边塞诗, 对边塞诗了解不多, 不能充分感受
边塞的凄凉、 粗犷。 教学开始, 我以“边塞” 一词导入, 引导学生欣赏王维的边
21
塞名句“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 接着欣赏独具特色的边塞图片, 在充分调
动学生学习边塞诗的兴趣以后, 引出诗人名字, 并揭示课题《从军行》 。 再出示
唐朝疆域图, 简要介绍《从军行》 的写作背景, 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边塞这个地方
的位置,并且为理解诗中人物的情感做铺垫。
21
相关文档
- 五年级下册语文试题-14《刷子李》2021-12-105页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含2021-12-109页
-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 解决问题的2021-12-103页
- 人教版数学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第62021-12-102页
- 2020春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26巨2021-12-1035页
-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一课一练(全册2021-12-1080页
-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 手 指》2021-12-107页
-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作业课件第五2021-12-106页
- 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构词练习2021-12-104页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2021-12-10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