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8 MB
  • 2021-12-10 发布

四年级数学《 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1页自主练习第11、12题,新课堂第19、20页第3课时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情境中变换算式,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同时进行环保教育。‎ ‎2. 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初步培养代数思想。‎ ‎3. 让学生体验“从特殊到一般,再让一般回到实践中去”的探索过程,并从这一过程中感悟到简单的辩证思想,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教学难点: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并灵活运用。‎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复习。‎ 谈话: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苗木基地的相关知识,回顾一下学了哪些内容。(播放课件课本17主题图)‎ 学生回顾后,请学生分享。‎ 教师播放课件。‎ 8‎ ‎【帮助学生系统复习加法运算律,为学生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作铺垫。】‎ ‎2.创设情境。‎ 谈话:今天我们再次走进苗木基地,看看又能学到什么新知识。请看大屏幕。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会很快地解决问题:150+300=450(棵) 。‎ 接下来请学生再解决两道相关题目。‎ 学生同样会很快地列出算式,说出得数。 450-150=300 (棵) ‎ ‎ 450-300=150 (棵)‎ 请学生观察这三道算式,说说发现了什么。‎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学生独立思考。开始学生可能会说算式中具体的数据的变化,这时教师要适当肯定这种回答。‎ ‎2.教师播放课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结合加法各部分的名称合作探究,利用理论总结自己的发现。‎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学生分享研究成果,教师边肯定学生的成绩,边播放课件。 ‎ ‎2.教师向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精减、提升研究发现;教师课件展示。‎ ‎ ‎ 8‎ 谈话:这是我们研究的第一个问题——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板书课题:加 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验证规律。‎ 谈话:我们只是从这一道习题中发现了这个现象,不知道是不是个规律呢?我们要来验证一下。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出示自主练习11题的第(1)小题。‎ 学生完成后,全班分享思考过程。‎ 教师结合学生分享播放课件,以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数学知识。‎ 引导学生小结:所有加法算式中的加数+加数都等于和,一个加数都等于和-另一个加数。这是一个普遍规律。‎ 教师小结:同学们不仅研究出了加法各部分之间的规律,还能利用字母表示,真的很棒!请同学们读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及字母关系式。‎ ‎4.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谈话:刚才我们研究了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现在请大家完成这一道题目。想一想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学生独立完成第11题的第(2)小题后,全班分享。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8‎ ‎(添写“减”完成板书: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减法和加法之间的关系。‎ 教师边播放课件,边引导谈话:我们分别研究出了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孩子们猜,它们之间有联系吗?‎ 学生们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合作探究。‎ 全班分享。预设 生1:加法是把两个部分合成一个整体的运算。减法是已知一个整体,减去一个部分求另一个部分的运算。‎ 生2:减法和加法之间是相反的关系。‎ 教师结合课件讲解:相反的运算在数学中也可以称为“逆运算”,“逆”就是相反的意思。我们可以通过上面的例子来理解。也就是说,减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与加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正好相反,在加法中已知的,在减法中变成了未知的,在加法中未知的,在减法中变成了已知的。所以减法是与加法相反的运算,通常叫做“逆运算”。因此说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板书: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8‎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一)考一考 ‎ 谈话:同学们学会了吗?下面老师来考一考大家,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出示下面各题)‎ 观察左面的算式,加、减法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减法和加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1. 新课堂第1题,不计算,直接写出后面算式的结果。‎ ‎600-150=450‎ ‎450+150=‎ ‎600-450=‎ ‎560-300=260‎ ‎260+300=‎ ‎560-260=‎ 学生自主完成题目,全班分享。重点说一说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减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 2. 新课堂第2题,算一算,填一填。‎ ‎680-( )=320 ( )+400=1000 ( )-125=475‎ 学生独立完成,分享时,强调解决问题过程的叙述,以帮助学生理清思 路的同时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3. 新课堂第3题,计算并验算。‎ ‎458+542 900-805‎ ‎ 学生独立完成后,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并请学生说一说验算时运用了哪些知识。接着利用课件汇总每题的验算方法,对于不同的方法,都要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 议一议 ‎1.课本自主练习第12题,要使计算简便,卡片上的数可以是多少?‎ (1) 启发学生综合利用加法运算律、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 (2)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合作解决。‎ ‎(3)全班分享,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逐步展示课件。‎ 8‎ 前 三 个 小 题 第四 小 题 ‎(4)引导学生主动总结。‎ ‎2.新课堂第4题。‎ ‎(1)从学校到少年宫有几条路可走?‎ ‎(2)走哪条路最近?近多少米?‎ 尊重学生实际,学生可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同伴共同完成。分享时,第(2)问的解决方法有两种可能。‎ a. 比路的总长度。407+418=825(米) 392+506=898(米) 898-825=73(米)‎ b. 两段路分别比。407-392=15(米) 506-418=88(米) 88-15=73(米)‎ ‎ 对于两种方法都给予肯定,表扬思路开阔的学生,以期望同学们能思维更活跃,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大胆创新。‎ 六、课堂评价 ‎1.引导学生按顺序回忆这堂课的内容。‎ ‎2.与同伴分享这节课的收获。教师结合学生回答展示课件。‎ ‎(1)首先复习了加法运算律及作用。‎ ‎(2)然后先分别研究了加法、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又发现了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接着运用加法运算律和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最后发现数学知识之间有差密切的联系。‎ 8‎ ‎3.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从复习加法运算律入手,重点研究了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且运用它们解决了一些问题。认识到了数学知识之间联系的紧密性,这就是知识的再创造,是非常重要的!相信同学们越来越会玩数学。‎ ‎4.作业:新课堂20页第3课时《加减法各部之间的关系》的第5题,请同学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要积极创新。‎ 板书设计:‎ 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 加数 + 加数 = 和 一个加数 = 和 – 另一个加数 ‎ 减 数 = 被减数 - 差 ‎ ‎ 减数 + 差=被减数 差=被减数 - 减数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c – b =a a+ b=c c –a = b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感觉本节课有以下亮点:‎ ‎(1)挖掘教材情境,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课本自主练习的第11和12题,主要教学目的就是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果只是就题讲题,学生能很容易地学会、做对。 教材努力把解决问题和学习知识融合在同一过程中,因而,我继续利用教材中的“苗木基地”情境展开课堂教学。‎ ‎(2)体现知识的生成性,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围绕新课标的精神,教学中材努力把解决问题与学习知识融合在同一过程中。如学习了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后,利用教材11题的第(2)小题,请学生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再如,研究出了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后,让 孩子们猜,它们之间有联系吗?调动学生利用已有结论展开类推,有利于知识、能力的升华,也体现了“猜测-验证-结论-运用”的探索思路,有利于逐步提高学生的探究水平。‎ ‎(3)鼓励学生创新。‎ 8‎ 创新不仅是我们数学课堂的一项任务,更是学生提高素质的途径,因而,不论是在新课的教学中,还是作业的布置中,都积极鼓励学生努力创新,为祖国的前进贡献自己的力量。例如,新课堂第4题,除了展示大部分同学比路总长度的方法,还展示了分段的方法。这样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的思维会更活跃,解决问题的方法会更多。‎ ‎2.使用建议:课前是否应当稍加复习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教师要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处理。‎ ‎3.需要破解的问题:第11题是不是那种半例题的题目呢?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