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9 MB
  • 2021-12-10 发布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阅读拓展:第三讲 写景文章阅读 部编版

  • 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写景文章阅读 —— 五年级精品阅读第三讲 国学经典 知 过 必 改 得 能 莫 忘 罔 谈 彼 短 靡 恃 己 长 信 使 可 覆 器 欲 难 量 千字文 写景文章阅读 阅读专题 阅读知识专题 写景文章就是通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阅读知识专题 写景文章在阅读的时候可以从哪里入手:( P129 ) 第一,抓住景物的特点。 第二,理清叙述的顺序。 第三,抓住景物的重点。 第四,善于体会作者的感情。 1. 寓情于景。 2. 情景交融。 阅读知识专题 默读文章《乡村素描》: 1. 文章描述了哪些景物,特点分别是什么? 2. 文章的叙述顺序是什么? 3. 文章重点叙述的是哪处(或哪几处)景物? 4. 文章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阅读知识专题 一、 体会修辞手法的作用 。(比喻、拟人和排比) ·比喻句 : 第一,突出景物的特点,生动形象。 第二,渲染气氛。 ·拟人句: 第一,形象地写出事物特征。 第二,使文章更容易理解,读者感到亲切,感情更突出。 ·排比句: 第一,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收到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 第二,有节奏感,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4 .用横线画出排比句,并说说从这组排比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排比句:文章第二自然段。读起来朗朗上口,描写细腻,感受到了六月乡村的祥和,作者的喜爱之情。 点拨: 排比句的作用中,第一点和第二点综合运用,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阅读知识训练 《 乡村素描 》 阅读知识专题 二、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 写景的文章通常在写景物美的同时,也会表达自己的某种思想感情。 第一,单纯表达对景物的喜爱与赞美。 第二,借景抒情(亲情、友情、师生情、故乡情、爱国情) 阅读知识训练 《 乡村素描 》 7 .从文章中找出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抄写下来。 大麻田里正开着花,散发着浓郁的令人愉悦的芳香;要是睡在那上面,再舒服不过了。 点拨: 作者的心情往往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 8. 这是一首描述乡村生活的优美文章,作者享受着乡村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古代的诗人写了很多田园诗,写出一首。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点拨: 题目的内容清晰地交代了这篇文章的中心。 1. 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修饰语。 ( 柔和 )的月光 ( 碧绿 )的翡翠 ( 美妙 )的交响曲 ( 空旷 )的山野 ( 黄澄澄 )的柿子 ( 奔腾 )的野马 2. 根据下列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词语。 ( 1 )不愿意显得比别人差。( 不甘示弱 ) ( 2 )馋的口水都快要流下来。( 垂涎欲滴 ) ( 3 )指边唱歌,边跳舞。形容尽情欢乐。( 载歌载舞 ) ( 4 ) 一眼望不到边。形容十分辽阔。( 一望无际 ) 3. 按要求从文中摘抄句子。(各一句) 比喻句:柔和的月光下,一望无际的田野是碧绿的翡翠。 拟人句:蝈蝈们欢快地哼着小夜曲。 排比句:夜深了,人们睡了,大山睡了,湖也睡了,只 有风儿还在神采奕奕地守护着。 阅读知识拓展 《 我爱家乡的秋夜 》 阅读知识拓展 《 我爱家乡的秋夜 》 4. 缩写下面的句子。 柔和的月光下, 一望无际的田野是碧绿的翡翠。 月光下,田野是翡翠。 5. 作者说: “ 家乡的秋夜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 ” 请说说交响曲是由哪些曲声构成的? 小伙子和大姑娘载歌载舞的声音、蝈蝈的 “ 小夜曲 ” 、蛤蟆的 “ 大提琴声 ” 、青蛙 “ 唱的歌 ” 、蟋蟀的 “ 伴奏声 ” 。 6.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秋夜的眷恋之情。 点拨:文章开头点明中心。 高分冲刺 1.准备好文具 2.考时切勿交头接耳 3.尊重考场秩序,严禁作弊 4.考试时间:《庐山》— 20 分钟 高分冲刺 《 庐山 》 1.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别具一格: 与众不同,这里指庐山的云雾和别处的不一样。 近在咫尺: 离的很近。这里形容的是雾气大。 2.根据意思写出一些表示 “ 看 ” 的词语。 到医院去看望病人( 探望 ) 站在高处向远处看( 眺望 ) 站在上面向下看( 俯视 ) 抬头向上看( 仰视 ) 向四周看( 环视 ) 快速地翻看报纸( 浏览 ) 集中注意力地看( 凝视 ) 偷偷地看( 窥视 ) 3.将下面句子换两种说法,不改变句子的意思。 雾越来越大,天地被一张巨大的纱帐笼罩住了。 雾越来越大,一张巨大的纱帐把天地笼罩住了。 雾越来越大,一张巨大的纱帐笼罩住了天地。 4.“ 不识庐山真面目 ” 一句出自 宋 朝诗人 苏轼 所写的《 题西林壁 》。 高分冲刺 《 庐山 》 5. 文章题目为 “ 庐山 ” ,你认为合适吗?如果换个题目,你会用什么题目? 不合适,换成 “ 庐山的云雾 ” 。 6. 文中, “ 我向远处眺望,不禁吃了一惊,难道我是误入仙境? ” 作者有这种想法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惊:对面山上的云雾几乎把山淹没了……真是气势磅礴,宏伟壮观。 7. 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把文章中这类句子用横线画出来,并运用其中两种修辞手法进行仿写。 开头的设问,第二自然段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是比喻和引用, 第三自然段第二句是夸张等。 答案参考 《 乡村素描 》 1. 读拼音,在文中的括号内写词语。 一望无垠 均匀 颤动 舒服 2. 照样子,写词语。  懒洋洋: 沉甸甸 慢吞吞 乱哄哄  端端正正: 整整齐齐 开开心心 和和美美 3. 读句子,体会破折号的用法。 ( 1 )六月最后一天。周围一望无垠的俄罗斯啊 —— 我的故乡。( 表示解释说明 ) ( 2 )整个天空染满均匀的蓝色;天上只有一片云彩 —— 不知它是在漂浮呢,还是在消散。( 用于意思的递进 ) ( 3 )云雀在高声鸣叫;鼓胸鸽在 “ 咕咕 ——” 低语。( 表示声音的延长 ) 答案参考 《 乡村素描 》 5. 这篇文章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天空、动物、空气中的气味、沟壑、农舍。 6. 低了这篇文章,哪一幅画面已经印入了你的脑海? 描写天空的画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答案参考 《 我家的小河》 1. 根据短文内容,解释粗体字的意思。 ( 1 ) 娴 静( 文雅 ) ( 2 ) 质 朴( 单纯 ) ( 3 )气 馁 ( 失去勇气 ) ( 4 ) 索 取( 要 ) 2. 用横线画出文章的过渡句。 当我一天天长大以后,你感染我的已不只是你的质朴美,而是你美好的德行…… 3. 用 “ || ” 把文章分为两段,并概括各段段意。 第一段( 1 、 2 )总写我喜欢小河的质朴美。 第二段( 3-11 )写喜欢小河的美好德行。 答案参考 《 我家的小河》 4. 作者爱小河的什么? 作者爱小河的质朴美和美好的德行。 5. 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通过写小河的的质朴美和德行美两方面的内容,表达了作者对小河的喜爱之情。 6. 全篇文章是运用 议论 的手法写成的。 答案参考 《 早春》 1. 从文章找出和下面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潮湿( 湿润 ) 消融( 融化 ) 摇摆( 摇曳 ) 辽阔( 广阔 ) 2. 仿照文中的画线句,用句中带点的词造句。 时而……时而…… 她在湖边散步,时而低头沉思,时而眺望远方 。 那 …… 那 …… 就像 …… 那小鸟叽叽的叫声,那小猫们玩耍的嬉戏声,就像来到了一个动物世界 。 答案参考 《 早春》 3. 作把下面的句子改成反问句。 那么温柔,那么真情,就像是一位慈母抚着她的儿孙们! 那么温柔,那么真情,难道不像是一位慈母抚着她的儿孙们吗? 4. 短文写的是早春的美丽景色,作者抓住了 “ 微风 吹拂 ”“ 薄冰 融化 ”“ 鸭子 戏水 ”“ 田野 发绿 ”“ 燕子 飞来 ”“ 阳光 普照 ” ,这些景物,运用了 比喻 、 拟人 、 引用 的修辞手法,使文章优美、生动、形象。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