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8.00 KB
- 2022-02-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园地
本单元语文园地共安排了四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通过学习伙伴的交流对话,总结了找书的方法,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找书读,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在学习伙伴的对话中,提及了一些找书方法:沿着课文找书读;从自己感兴趣的题材中找书读;从感兴趣的作家、作品中找书读……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分享,促进学生课外阅读。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第一题引导学生仿照例句用比喻句来表达自己对书的理解。教材中给出了三个例句,借助形象的比喻,分别把书比作长生果、营养品、朋友和故地,表达了不同的人对书的看法。这一题从句子出发,着重练习学生的构句能力。第二题引导学生排列句子的顺序,使之成为一段意思连贯的话,在排列句子的过程中发展逻辑思维,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阅读和写作的关系。
“书写提示”选取了欧阳询的碑帖《九成宫醴泉铭》的局部文字,配以简体字释文,让学生通过欣赏书法古帖,初步了解欧阳询书法的用笔特点和结构特点,从整体上感受碑帖“平正端庄、险劲生动”的艺术风格,体会书法的魅力。
“日积月累”编排的是朱熹的《观书有感》两首古诗,旨在引导学生积累经典诗文,同时学习古人读书之法。诗人用形象的比喻描绘了自己“观书”的感受,借助生动的描写揭示了深刻的哲理。
1.学习挑选好书和读书的方法,培养我们良好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2.能借助比喻表达自己对书的看法;能根据句意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排序,并从排序中了解阅读和写作的关系。
3.结合给出的作品及提示进行书写练习,写好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初步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4.学习朱熹的《观书有感》两首古诗,结合图片理解诗意,感受意境,领悟诗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重点
1.学习挑选好书和读书的方法,培养我们良好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2.能借助比喻表达自己对书的看法;能根据句意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排序,并从排序中了解阅读和写作的关系。
教学难点
1.结合给出的作品及提示进行书写练习,写好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初步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2.学习朱熹的《观书有感》两首古诗,结合图片理解诗意,感受意境,领悟诗中蕴含的哲理。
1.紧密联系实际
本次“交流平台”是要让学生通过交流,知道如何找书读,拓宽自己课外阅读的范围。教学时先引导学生交流:你喜欢读哪些课外书?平时除了阅读老师、家长推荐的书,自己还会主动找什么书来读?学生交流时,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找到自己想读的书?让学生交流自己在生活中找书读的方法,如,同学之间相互推荐阅读、去图书馆、书店“淘书”。再引导学生阅读“交流平台”中学习伙伴的交流,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书中学习伙伴找书的方法和好处。最后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在课外阅读时受到的启发,并说一说寒假的读书计划。
2.用好例句,迁移运用
针对借助比喻表达自己对书的看法的教学,可以让学生自由读教材上的三个例句,圈画出句子中和“书”对应的词,体会句子是如何借助形象的比喻表达对书的看法的,感受句子生动的描写。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经验和感受说一说:还能把书比喻成什么?进行练笔。
针对把句子排成意思连贯的话的教学,首先要引导学生理解每个句子的大意,然后在此基础上,厘清句子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排序。排好后将这段话抄写下来,在抄写时,注意行款整齐,要有一定的书写速度。
3.整体欣赏,聚焦细节
教学“书写提示”板块时,可让学生在整体欣赏交流感受的基础上,聚焦具有代表性的“食”“终”“耕”等字,引导学生观察笔画的一丝不苟和巧妙穿插,并能在实际的书写中运用。
4.读中感悟,领会诗意
教学“日积月累”的这两首古诗时,应以朗读指导为主,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读通顺,读流利。继而结合图片理解诗意,感受意境,领悟诗中蕴含的哲理。还要引导学生结合两首诗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并通过多种形式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
多媒体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习挑选好书和读书的方法,培养我们良好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2.能借助比喻表达自己对书的看法,能根据句意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排序,并从排序中了解阅读和写作的关系。
板块一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三篇关于读书的课文,你一定对阅读有更深刻的体验了。那么,你平时是怎么找书来读的呢?我们有哪些方法可以找书来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交流。
板块二 回顾交流,总结收获
1.引导学生小组内交流分享:你喜欢读哪些课外书?平时除了阅读老师、家长推荐的书,自己还会主动找什么书来读?如何找到自己想读的书?
2.全班分享交流。
找书的方法:同学之间相互推荐阅读、去图书馆、去书店“淘书”……
3.出示教材上的交流对话,学生默读对话,总结找书方法。
4.指名回答,教师适时引导并明确。
读与课文有关的书籍。
从自己感兴趣的题材中找书读。
找感兴趣的作家的书读。
从读一篇文章到读整本书,从读整本书到读同一类书。
根据自己的爱好去选择,读自己喜欢的体裁的书。
5.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读书与找书方法,除了交流平台中介绍的这些方法以外,大家自己分享的方法也很有用,只要有自己的找书方式,多读多看,我们一定能受益匪浅。
板块三 朗读体会,学会运用
1.过渡:许多人把书比作其他物品,书的价值经过比喻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读一读教材上三个句子,圈画出分别把书比作了什么。
长生果。
全世界的营养品。
朋友、故地。
2.尝试填空,拓展思维。
书是人类进步的( )。——高尔基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 )。——惠普尔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 )。——列夫·托尔斯泰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 )谈话。——歌德
3.学生交流,指名回答,教师适时指导并明确,课件相机出示答案,全班齐读句子。
阶梯 灯塔 钥匙 高尚的人
4.学着例句,学生自己动笔写一句比喻句。
5.学生自主分享自己写的句子,教师指导。
6.过渡:下面这段话是叶圣陶先生对于阅读和写作关系的叙述,但是顺序被打乱了,那么原来的顺序应该是怎样的呢?自己读一读,想一想每句话分别在讲什么?再在小组讨论交流,合作把这些句子排成意思连贯的话。
7.班级交流,明确顺序,朗读排序完成的新段落。
8.认真抄写段落,注意行款整齐,要有一定的书写速度,教师巡视指导。
9.小结:通过叶圣陶先生的这段话,我们了解到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在我们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要将两者的关系牢记心中,尽可能多阅读,在阅读中吸收营养,在写作中表达出来。
第二课时
1.结合给出的作品及提示进行书写练习,写好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初步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2.学习朱熹的《观书有感》两首古诗,结合图片理解诗意,感受意境,领悟诗中蕴含的哲理。
板块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请学生概述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适时指导口语表达。
2.过渡:上节课我们在排序之后还练习了抄写关于阅读和写作关系的那段话,大家在书写时特别认真,但是如果我们在书写时能注意到更多细节,就能把字写得更漂亮了。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一下楷书四大家之一——欧阳询的书法作品,学习他的书写技法。
板块二 欣赏学习,练习书写
1.介绍欧阳询,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朝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与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欧阳询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于初学者,号为“欧体”。
2.出示欧阳询的碑帖《九成宫醴泉铭》的局部文字,引导学生说说初步感受。
3.根据交流总结特点,聚焦到部分字,感受细节。
整体上:既平正端庄,又险劲生动;字形竖长,结构严谨。
细节上:点画的起、收及转折处一丝不苟,各部分之间巧妙穿插。
4.选择其中一幅书法作品,试着用硬笔书写,注意排列布局,注意用笔方整,笔力刚劲。
5.个别作品展示。
板块三 积累古诗,明白事理
1.过渡:在《古人谈读书》一课我们认识了朱熹,谁能来简单介绍一下朱熹?(学生答)《古人谈读书》中朱熹用文言文向我们阐述了他的读书方法,今天通过他的这两首古诗我们又能学到什么呢?一起来读一读吧。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3.自由读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4.根据学生朗读,教师重点指导“徘徊、蒙冲、枉费”等字词的读音。
5.齐读古诗。
6.出示朗读任务,自由朗读诗歌。
借助工具书,同桌讨论交流,了解诗歌的大意,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诗意。
7.通过学生自主发言和指名回答的方式,让学生说说诗歌的大意,检查自读的效果。教师相机指导,指导重点字词的意思。
(1)观书:读书。(2)一鉴开:古代的铜镜有镜袱盖着,用时打开。(3)天光:天空的光彩。(4)徘徊:来回移动。诗中指水中云影的浮动。(5)渠:它,诗中指方塘之水。(6)那得:怎么会。(7)清如许:这样清澈。(8)为:因为。(9)源头:水发源的地方。(10)活水:有源头而时常流动的水。(11)蒙冲:即艨艟,古代战舰名,诗中指大船。(12)一毛轻:像一根羽毛一样轻盈。(13)向来:原先,指春水上涨之前。(14)推移力:指浅水时行船困难,需人推挽而行。(15)中流:水流的中心,江心。
8.在字词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连词成句,明确诗歌的大意。
(其一)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
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方塘里的水为何能这样清澈?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其二)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庞大的战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样轻。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在水中间却能自在地移动。
9.小组讨论:诗中并无一个“书”字,为何题目叫“观书有感”?
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观书”的感受,借助生动的形象揭示了深刻的哲理。第一首诗借助池塘的水因有活水注入而清澈的现象,说明要不断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的内容,为自己的学问补充新的知识。只有这样不断学习,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才会达到新的境界,取得更高的成就。第二首诗借助描写巨舰无人推动却能自由航行在水中,说明学习不是死记硬背,而要讲究方法,要重视灵感的勃发。
10.分享交流:对于朱熹的“观书有感”,在你的学习生活中,曾有过相同的感受吗?(学生自由发言)
11.熟读成诵,积累古诗。
板块四 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出示三篇关于学习的古诗,帮助学生深化对学习的认识。
劝学文
[宋]王安石
读书不破费,读书利万倍。
窗前读古书,灯下寻书义。
贫者因书富,富者因书贵。
劝 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小结:古今中外,无数前人都在提示我们读书的重要性,今天的我们,处在最好的时机,我们有博览群书的最好机会,希望同学们都能珍惜时间,潜心阅读,成为更好的自己。
1.从课内到课外。本次语文园地中,要注重知识的迁移拓展,
引导学生在对课外知识的拓展中扩展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懂得读书对自己成长的意义,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在阅读中增长知识。
2.加强运用训练。本单元语文园地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句子仿写、句子排序、古诗积累,这些知识点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运用较多,而学方法的最终目的是用方法,所以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从读迁移到写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该通过对课文相关语句的学习和体会,提炼出其所用的方法,并进行积累,学会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