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05 KB
- 2022-02-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设计说明:
“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和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对于学生来说,虽然已经初步认识过圆,但对于建立正确的圆的概念以及掌握圆的特征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学生由认识平面上的直线图形到认识平面上的曲线图形,无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是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
本课的教学设计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激活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经验,促使学生逐步归纳内化,上升到数学层面来认识圆,体会到圆的本质特征:
1、拓展空间,强化操作,将学生进一步置身于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通过折一折、量一量、画一画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深刻感知圆的特征。
2、运用课件,用新颖的教学手段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动画的效果,让学生建立深刻的印象。
3、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思想。通过让学生“寻找举例生活中的圆、欣赏生活中的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自然的为学生创设了问题情境;通过对生活现象的解释及问题的解决,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培养创新意识,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的意义,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一个圆里(或等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在探索中发现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同一个圆里(或等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能利用圆的特征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源于生活,初步感知
1、观察黑板上的圆,回顾还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圆与这些平面图行有什么区别?(在学生
回答的基础上,通过课件直观演示,从而认识圆是曲线图形)
2、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过圆? 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欣赏课件:自然界中的圆。
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板书课题)
[一堂课好的“序幕”如同“吸铁石”,可以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让学生通过“寻找圆、举例圆、欣赏圆”,进而引出要学习的内容,贴切、自然,这样可以一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需要,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欲望;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圆的美及无处不在,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大家已通过预习画了圆,剪了圆,折了又折,量了又量,相信大家一定会有许多发现。
课件出示:小组活动要求
2、学生汇报交流,补充完善。
3、课件演示学生的结论,并简要板书。
4、半径、直径练习:课件演示
5、动手操作:测量一元硬币或杯子盖的直径。汇报时介绍方法。
[“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动手操作的过程,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对所学知识能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更牢固。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上,通过让学生在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中自主探索、动手实践、积极合作,这样做有利于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体验成功的喜悦,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在这里学生的学习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
三、丰富感受,深化认知
1、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意思是说,如果没有圆规,是――画不出圆的。
师:同学们都准备了一把圆规,你能试着用它在白纸上画出一个半径为2厘米的圆吗?
(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交流,明确圆规画圆的基本方法。)
汇报时让学生明确圆心、半径的作用。
师:可要是真没有了圆规,比如在圆规发明之前,我们就真画不出一个圆了吗?今天,每个小组还准备了很多其他的材料。你能利用这些材料,试着画出一个圆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工具和材料画圆。)
每个小组都有了各自精彩的创造。让我们一起来分享。
师:可是,既然不用圆规,我们依然创造出了这么多画圆的方法,那么俗语中为什么还会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说法呢?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指的是没有圆规和“矩”画不出方和圆,但是流传到后来,它的意思已经发生了改变,不再仅仅指原来的意思了,而是指很多事情,必须要讲究规矩,遵循章法。一条普通的数学规律,经过千年流传,竟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一条重要的人生准则。当然,同学们能够利用各自的智慧,成功演绎“没有规矩,仍成方圆”,足以说明大家不凡的创造力了。
四、延伸应用:
说起中国古代的圆,下面的这幅图案还真得介绍给大家(出示课件),认识吗?
(阴阳太极图)
师:想知道这幅图是怎么构成的吗?(想!)原来它是用一个大圆和两个同样大的小圆组合而成的(课件出示)。现在,如果告诉你小圆的半径是3厘米,你又能知道什么呢?
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联系,我们还能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
现在让我们重新回到现实生活中来。
(课件出示:车轮的问题、花坛里按喷水器的问题)学生汇报。
师:瞧,简单的自然现象中,有时也蕴含着丰富的数学规律呢。至于其他一些现象中又为何会出现圆,当中的原因,就留待同学们课后进一步去调查、去研究了。
五、全课总结:
师:其实,又何止是大自然对圆情有独钟呢,在我们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美的使者和化身。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演示)
(伴随着优美的音乐,画面一一展现在学生眼前)
师:感觉怎么样?
生活中因为有了圆而变得格外多姿多彩。而这,不正是圆的魅力所在吗? 西方数学、哲学史上历来有这么种说法,“上帝是按照数学原则创造这个世界的”。对此,我一直无从理解。而现在想来,石子入水后浑然天成的圆形波纹,阳光下肆意绽放的向日葵,
天体运行时近似圆形的轨迹,甚至于遥远天际悬挂的那轮明月、朝阳……而所有这一切,给予我们的不正是一种微妙的启示吗?至于古老的东方,圆在我们身上遗留下的印痕又何尝不是深刻而广远的呢。有的说,中国人特别重视中秋、除夕佳节;有人说,中国古典文学喜欢以大团圆作结局;有人说,中国人在表达美好祝愿时最喜欢用上的词汇常常有“圆满”“美满”……而所有这些,难道就和我们今天认识的圆没有任何关联吗?那就让我们从现在起,从今天起,真正走进历史、走进文化、走进民俗、走进圆的美妙世界吧!
相关文档
-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2022-02-107页
-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用数对确定位2022-02-1024页
- 2020部编版人教版数学期中试卷2022-02-10471页
- 人教新课标数学六上分数乘整数表格2022-02-103页
- 六年级上册数学试题 第三单元 分数2022-02-105页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圆2022-02-1027页
- 青岛版六年级上数学第2课时 一个数2022-02-1022页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圆的认识 ︳青2022-02-107页
- 六年级数学上册课件-4 比的意义-人2022-02-1038页
-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解方程》专项2022-02-10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