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8.66 KB
  • 2022-02-11 发布

六年级总复习教案《观察物体》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 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 版六年级下册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回忆整理观察物体的有关知识,进一步体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并表述出看到的形状,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领会整理知识的方法。‎ ‎2.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从而加深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3.在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活动,增强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的意识,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小学阶段学习的观察物体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进一步体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 教学难点: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具、学具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多个棱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体 学生准备:提前对小学阶段学习的观察物体的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 ‎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再现新知 教师用课件出示庐山的图片和苏轼的诗《题西林壁》‎ 并讲述:同学们,苏轼的代表作《题西林壁》,是我们学过的的一首有名的描写庐山的优美诗篇,现在请大家转换一下角度,用数学的眼光来感受和体会一下这首诗,看看里面有哪些数学问题和知识吧!‎ ‎ ‎ 哪位同学能说说苏东坡是怎样观察庐山的吗?看到的结果一样吗?‎ 学生回答后小结: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会观察到不同的形状。这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观察物体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对这部分知识进行一下梳理和复习。(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古诗《题西林壁》导入新课,能提高学生复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从不同学科的角度观察学习的内容的不同。】‎ 二、梳理知识,构成网络 ‎(1)小组内交流 课前,已经布置大家对小学阶段学习的“观察物体”部分进行回顾和整理,请拿出你整理的内容,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交流时请注意:‎ ‎①看看大家都是用什么方式进行整理的。‎ ‎②看看整理的知识点全不全,不全的再进行补充。‎ ‎③选出本组内有代表性的整理方法,一起补充完整以备在全班交流。‎ 组内交流,根据老师上面的提示,合作形成小组整理成果。‎ 教师巡视了解,找出有特色的整理方式为全班交流展示做准备。‎ ‎(2)全班交流。‎ 针对学生的整理,教师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回顾:‎ ‎①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是怎样的?你能画出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呢?你有好的建议给大家分享吗?‎ ‎②知道几个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可以还原出原图形呢,你能还原出来吗?给出两个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你能确定出立体图形所需要的立方块的数量范围吗?有什么好方法吗?‎ ‎③观察范围是怎样变化的?与什么有关?‎ ‎(3)成果展示:‎ 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   在几何中,我们把从正面看到的图叫主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左视图,‎ 从上面看到的图叫俯视图。‎ 引导学生总结,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学生整理结果:‎ 具体内容 重点知识 方法指导 观 察 物 体 ‎1.辨认并画出从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2.从三个方向观察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3.给出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能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1.选好观察的方向,确定观察到的物体画成平面图形后的正确位置。‎ ‎2.将可能搭成的搭法列举出来,选择符合要求的,注意隐蔽的立方块。‎ ‎3.动手与动脑结合,看一看、想一想、搭一搭。‎ 观察的范围 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1.在同一水平直线上观察,近大远小。‎ ‎2.在同一竖线上观察,站的高看的远。‎ ‎3.画图、亲身感受 ‎【设计意图:数学复习虽然不像新授课那样,要引导学生同化新知识,但是需要根据已有知识的回顾和整理扩展认知结构。所以,让学生独立或者合作梳理学过的观察物体的知识,通过提示和表格的呈现,提高学生整理知识的技能。】‎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学习了观察物体的知识,可以解决什么实际问题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中去看看:‎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画出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温馨提示:‎ ‎①学生独立观察,在书上画一画。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先用学具拼出图,再观察,画出来。‎ ‎②同位之间交流对错,注意左面的画法。(此题较简单,多数学生能够正确完成。)‎ 重点是让学生明白:你看到几个面。就画几个面。‎ 交流后课件出示补充题:分别画出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立体图形形状。‎ 学生在格子图上独立画出来,小组内交流对错,组长重点检查学困生的画法。‎ ‎(2)观察下面用4个正方体搭成的图形,并填一填。‎ 学生独立判断,集体交流时主要说一说观察和思考的方法。‎ ‎(3)连线 ‎2.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1)有几个正方体?‎ 让学生自由选择解题方式,再全班交流。‎ ‎(2)课件出示,补充练习: ‎ ‎①学生独立读题思考,想一想是不是只能搭成一种图形,哪儿有隐蔽的小正方体。‎ ‎②组内交流合作搭出立体图形,有能画出来的也可在练习本上画出来。‎ ‎③全班交流,展示学生的搭法,重点说一说怎样搭出来的。‎ 引导学生复习:从三个方向观察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3.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1)‎ 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是 ,从左面看是 。‎ 要搭成这样的立体图形,至少要用几个小正方体,最多可以有几个小正方体?‎ ‎①引导学生根据看到的形状想象哪个位置有小立方块,有几排,有几个?在脑袋中想象出图形。‎ ‎②实际动手把自己想象到的图形用小立方体摆出来,不合适的再进行调整。‎ ‎③小组内明确搭这样的立体图形,最少需要5个小立方块。可能有不同的搭法,在小组内搭一搭。‎ ‎④在搭出的图形的基础上想一想:最多需要几个小立方块?‎ 学生能很快找到答案:最多需要7个小立方块。‎ ‎(2)课件出示补充练习:‎ 我们很多同学居住的都是楼房,你有没有思考过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在城市建设中,国家规定两幢楼的距离不能太近,你能用我们学到的知识通过画图说明其中的原因吗?‎ ‎①指名读题,想一想要解决这道题要用到学过的哪些知识?‎ ‎②学生独立试做,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先交流,再画。‎ ‎③展示学生的画法,并讲明想法:‎ 生1:在城市建设中,如果两幢楼的距离太近,阳光就不能完全进入较低的楼层,这样楼房的采光不好。‎ 生2:采光不好,不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 ‎……‎ 师总结:生活中此类问题十分普遍,一定要用我们学习的知识科学的确定物体间的距离。‎ ‎ 此题主要是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真正把数学应用到生活中,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的能力。‎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努力体现针对性、层次性、综合性、开放性等特点,不只立足于协助同学巩固计算的方法,加深同学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而且在不时变式的过程中,引导同学学习有趣的数学、有用的数学、智慧的数学。】‎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经历了整理、动手操作等活动,又获得了观察物体的经验和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谁来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 学生自由说一说,可能有:‎ ‎(1)画出观察到的形状时,应选好观察的方向,并确定观察到的形状画成平面图形后的正确位置。‎ ‎(2)根据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时可以将给出的平面图形可能出现的摆法一一列举出来进行综合推测,再还原。‎ ‎(3)要确定一个立体图形的形状,至少需要观察到三个面。‎ ‎(4)整理知识有好多种方法,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把知识系统化。‎ ‎……‎ 同学们说的真好,看来同学们都达到了这节课学习的目的,只要你用心、细心的去完成一件事情,就能把事情做好,希望同学们都能用心去做事情。‎ 板书设计: ‎ 观察物体 ‎ 观察物体 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观察范围 在同一水平线上的不同点观察,物体的大小不一样,(近大远小)‎ ‎ 在同一竖直线上的不同位置观察,范围不一样,(站的高看得远)‎ 使用说明 ‎ (1)巧妙创设情境。‎ 整个教学设计是从苏东坡的诗词《题西林壁》配以多彩的画面和一个有趣的游戏中展开的,这不仅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教学环境,同时也创设了良好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活动。‎ ‎(2)自主梳理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整理所学内容,融汇贯通,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学生开课就能将自己的整理进行展示交流,组内互相学习、补充。学生在自主整理、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积累了归纳整理的基本经验,构建了完整的知识体系。‎ ‎(3)学生各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我们教学的首要任务。为了使学生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得到巩固和加深,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在教法上注重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科学性。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抓住各知识的细节性、过渡性、完整性进行教学,同时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汇报演示等学习策略激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肯学、会学、善学,让学生在动手做一做、说一说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把握并突破重、难点,巩固知识,培养能力。‎ ‎(4)练习设计努力体现针对性、层次性、综合性、开放性等特点,不只立足于协助同学巩固计算的方法,加深同学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而且在不时变式的过程中,引导同学学习有趣的数学、有用的数学、智慧的数学。‎ ‎2.使用建议:‎ ‎(1)课前布置学生整理时要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如整理的方式,知识点等,让学生有章可循。‎ ‎(2)在复习过程中,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及时调整复习的时间、内容。‎ ‎(3)在练习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发现学生掌握不好的地方,灵活使用调整练习的题目,做到有针对性的练习;另外,针对练习课比较无趣的现状,教师可以根据学情设计一些趣味性较强的练习,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 ‎3.需破解的问题:‎ 教材中没有涉及到的复习知识点,要不要复习,对这部分知识要不要进行拓展延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