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7 MB
  • 2022-02-11 发布

螳螂捕蝉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册

  • 9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请大家回忆一下,什么是寓言? 寓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用简单的事实表现较深刻的道理的带有劝喻、讽刺意义的小故事。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请大家回忆一下,什么是寓言? 寓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用简单的事实表现较深刻的道理的带有劝喻、讽刺意义的小故事。 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请大家回忆一下,什么是寓言? 寓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用简单的事实表现较深刻的道理的带有劝喻、讽刺意义的小故事。 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滥竽充数、 掩耳盗铃、 自相矛盾、 揠苗助长。 螳螂捕蝉 苏教版 六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三组 螳螂长长的脖颈上,顶着一个扁平的能向任何方向转动的头,还有一对长长的、多节的丝状触角。 3 对足当中,前一对足长得特别强壮,还生有两排锐利的锯齿,举起时活像两把大刀,因而有人称它“刀螂”。这两把“大刀”,是螳螂捕杀“敌人”的武器。 课外小知识 课外扩展 “ 蝉 ” 又名 “ 知了 ” 约 1,500 种。体长 2∼5 公分,有两对膜翅,复眼突出,单眼 3 个。 大约在 2500 年前的春秋末期,在华夏大地上出现了若干个诸侯国,他们之间为了利益经常发动战争,给当时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带来了极大的灾难。这则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自学课文。 初读指导 1 、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 、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对于确实理解困难的同学,可以查字典解决。 3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 、想想课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螳 螂 蝉 侯 禀 螳螂 蟑螂 蝉联 诸侯 禀报 tánɡ lánɡ chán hóu b ǐ n ɡ 我能行 候 侯 hòu 诸侯国 时 候 hóu 一 quàn bǐng tang láng chán miáo 劝 阻 禀 报 螳 螂 蝉 瞄 准 shì fèng zhí huǎng hóu 侍 奉 固 执 恍 然 大 悟 诸 侯 楚国 遭到 大臣 诸侯国 乘虚而入 不堪设想 固执 侍奉 衣裳 毫不介意 禀报 悠闲 螳螂 拱身 捕蝉 啄食 隐伏祸患  恍然大悟 zh ăo chǔ 前 爪 处 死 啄食 祸患 诸 侯 zhuàn chéng 转 来 转 去 乘 虚而入 螳螂捕蝉 恍然大悟 不堪设想 乘虚而入 恍然大悟 自由自在 转来转去 祸患 大王 隐伏 处死 前爪 露水 乘 chéng   ⒈骑,坐。   ⒉趁着,凭借,利用。   ⒊计量,计算 乘 shèng    量词。   处 chǔ   1 、居住。   2 、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   3 、决定,决断。   4 、对犯错误或有罪的人给予相当的惩戒。 处 chù   1 、 地方。   2 、 点,部分。   3 、 机关,或机关、团体、单位里的部门。 着 zháo 1 、 感受,受到。 2 、 使,派,用:别着手摸。 3 、 燃烧,亦指灯发光。 4 、 用在动词后,表示达到目的或有了结果:打着了。没 见着。 着 zhe 1 、 表示动作的持续。 2 、 表示状态的持续。 3 、 用在动词或表示程度的形容词后面,加强命令或嘱咐 的语气。    爪 zhǎo   ①指甲或趾甲。 ②鸟兽的脚 : 前 ~ ,鹰 ~ 。 ③姓   爪 zhuǎ   动物有尖甲的脚 < 口 > :狗~儿.鸡~子.  诸侯: 古代帝王统辖下的列国君主的统称。 毫不介意: 一点儿也不把不愉快的事记在心里。 不堪设想: 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指会向很坏、很危险的方向发展。 祸患 :祸事、灾难。 我理解 词语解释: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 比喻目光短浅 , 没有远见,只想着眼前的利益。 毫不介意 : 一点也不在意。 不堪设想 : 事情的结果无法想 象,会向更坏、更危险的方向发 展 。 乘虚而入 : 趁着空虚进入。 恍然大悟 : 形容忽然醒悟。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 _______          利用 ________ 的故事,劝阻吴王 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个少年 螳螂捕蝉 取消攻打楚国的念头 默读课文,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 1 ):写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固执得不听劝阻。 第二段( 2 — 11 ):写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讲述 “ 螳螂捕蝉 , 黄雀在后 ” 的故事,巧妙地劝说吴王。 默读课文,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分段。 第三段( 12 ):写吴王终于明白过来了,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选择你喜欢的段落再读一读。 自由读第一段,同桌之间交流以下几个问题。 ( 1 )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 2 )大臣们的意见是什么? ( 3 )你认为吴王应该出兵吗?为什么? (4) 吴王的态度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 2 )大臣们的意见正确、考虑周到。 ( 3 )吴王主观、专横。 吴王准备攻打楚国, 不听 大臣的劝告,而且 下了死命令, 谁再来劝他,他就 处死 谁。这时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在花园里给吴王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并思考。 少年讲“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 检查自学情况 读读下面的两个句子,说说红色字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1 、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 死 他!” 2 、可是吴王下了 死 命令,怎么办呢? (表示失去生命) (表示不可更改) 虽然黄雀在螳螂和蝉的背后,但它也没有想到自己背后还有一个少年。所以,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从这则小故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少年给吴王讲这么一个故事,他的用意是什么呢? 少年不仅仅只是想讲这个故事给吴王听,而是为了劝告吴王,不要攻打楚国。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想象当时少年的神态、动作。 同学们自由读 第 2——12 自然段,分别画出吴王和少年的对话,同桌之间分角色朗读。 分角色朗读 默读课文 2-8 自然段,思考:你觉得少年和吴王是个怎样的人?找出相关的语句。 第二天清晨,他拿着一只弹弓,在王宫花园 转来转去 。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 毫不介意 。就这样, 一连转了三个早晨 。 少年说:“我没有打着鸟,却见到一件 挺有意思 的事。” 少年:执着、耐心、充满智慧 吴王:主观、专横、知错能改 少年给吴王讲故事的目的达到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连声说:“对!对!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同学们说说“恍然大悟”的意思。 学到这里,你们对吴王有什么了解呢? ㈠ 固执 ㈡ 知错就改 大臣 的劝和 少年 的劝 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 合作探究 你们觉得这位少年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 机智、聪明。他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故事劝吴王,让固执的吴王听了恍然大悟,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后来,人们把“螳螂捕蝉 , 黄雀在后”演变成了一个成语,告诫人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看不到隐伏的祸患。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记住这个道理。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少年以树上的螳螂欲捕蝉,不顾身后的黄雀即将啄食的故事,告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顾不到身后的隐患是危险的。吴王听后明白过来,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课文总结 学习要求: 1 、轻声阅读 9-11 自然段 2 、想想 “ 螳螂捕蝉 ” 这个故事中蝉、螳螂、黄雀各自如何表现?他们之间又有怎样的利害关系? 蝉 悠闲 自由自在     螳螂 拱着身子 举起前爪     黄雀 伸长脖子 正要啄食     少年 拿着弹弓 瞄准      正隐伏着祸患 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 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 想一想 : “ 它们”是指谁? 它们“眼前的利益”各是什么? “身后的祸患”各是什么? 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 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我拿着弹弓在瞄准它呢。 它们都一心想得到 眼前的利益 ,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 隐伏着祸患 呢! 喝着露水 捕到蝉 啄食螳螂 它们都一心想得到 眼前的利益 ,却没有顾到自己 身后 正 隐伏着祸患 呢! 蝉、螳螂、黄雀,它们 都一心想得到 眼前的利益 , 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 隐伏着 祸患 呢! 事物 眼前的 利益 隐伏的 祸患 蝉 螳螂 黄雀 吴王 露水 螳螂捕蝉 蝉 黄雀啄食螳螂 螳螂 我瞄准它 楚国 其他诸侯国 思考: 为什么吴王听了“螳螂捕蝉”这个故事后,会打消了攻楚的念头?结合课文想一想、说一说。 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攻打楚国,否则其他诸侯国 乘虚而入 ,后果不堪设想呀! 吴王出兵攻打楚国, 正如 ___ 正如 ___ 正如 __ 他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不知道 __ 我的收获 我从吴王身上体会到了 我从少年身上体会到了 螳螂捕蝉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 少年智劝吴王这件事让我想到了 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 , 而忽视身后隐患 。 走 路 向 前 看,做 事 往 后 想。 1. 这个故事虽然发生在春秋时期,距今已有 2000 多年的历史了,但对我们来说仍有许多启发。 ①寓意: 我们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身后的祸患。 ② 少年的巧劝让我们懂得劝说的艺术,有时候和风细雨式的委婉劝说更容易让别人接受。 ③ 从吴王身上我们知道在做决策时一定要多权衡利弊,更要有知错能改的勇气。 走 路 向 前 看,做 事 往 后 想。 ---- 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 , 而忽视身后隐患 。 本文的写作特色有二: (一)运用对话,叙述故事,生动传神。 (二)前因后果,交代照应,脉络分明。    课堂练习 1 、辨析形近字,并组成词语。 曹( ) 蝉( ) 侍( ) 虚( ) 糟( ) 弹( ) 待( ) 虑( ) 遭( ) 惮( ) 恃( ) 虐( ) 沾( ) 拱( ) 禀( ) 琢( ) 贴( ) 烘( ) 凛( ) 啄( ) 帖( ) 哄( ) 练一练 课堂练习 2 、在下面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 )攻打楚国( )取胜的希望很大,( )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2 )( )吴王固执己见要攻打楚国,少年( )决定劝说他改变主意。 3 )( )吴王的决定是错误的,我们( )应该劝阻他。 4 )( )少年的话很有道理,( )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课堂练习 3 、反问句和陈述句互换。 1 )既然吴王的决定是错误的, 我们为什么不想办法劝阻呢? 2 )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 4 、用下面的词语造句。 乘虚而入 不堪设想 固执己见 恍然大悟 练一练 成语积累宝库 狐假虎威 亡羊补牢 守株待兔 叶公好龙 鹤立鸡群 螳螂捕蝉 鹬蚌相争 狡兔三窟 虎背熊腰 兔死狐悲 画蛇添足 虎头蛇尾 兔死狗烹 狼奔豕突 鼠目寸光 九牛一毛 龙飞凤舞 龙凤呈祥 龙马精神 生龙活虎 万马奔腾 对牛弹琴 马到成功 羊肠小道 小肚鸡肠 狗急跳墙 胆小如鼠 狼狈为奸 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本文主要写了少年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劝说吴王的经过。 告诫我们什么? 告诫我们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而忘记了自己身后隐伏着的祸患。我们应当有长远打算,否则后患无穷。 表现了什么? 表现了少年聪明机智,吴王知错就改的高贵品质。 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课后题答案 课后题答案 3 读读下面的两个句子,说说红色字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1 、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 死 他!” 2 、可是吴王下了 死 命令,怎么办呢? (表示失去生命) (表示不可更改) 因为吴王听了少年的故事,觉得自己就像是故事中的螳螂与黄雀一样,只考虑到眼前的利益,没有顾及到身后的隐患,如果攻打楚国的话将会被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他吸取了故事中的教训,所以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你想夸夸这个少年吗?试试看。 你真是一个多么机智的人! 用这么巧妙的方法,一步步引导吴王认识到攻打楚国的坏处。你帮助吴王挽救了自己的国家,你真了不起! 螳螂捕蝉 1 、 《 螳螂捕蝉 》 本文通过记叙吴王不顾大臣的反对,执意要去攻打楚国,后来一位少年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这一寓言表现了少年的冷静和智慧,揭示了不能目光短浅,只看重眼前利益,要有长远打算,否则后患无穷的道理。 2 、 《 螳螂捕蝉 》 是一篇寓言故事,文中的少年机智聪明,巧妙地通过一个故事使吴王打消了出兵的念头, 故事也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忘记了身后的祸患。 3 、蝉眼前的利益是露水,身后的祸患是螳螂;螳螂眼前的利益是蝉,身后的祸患是黄雀;黄雀眼前的利益是螳螂,身后的祸患是少年拿着弹弓。蝉、螳螂、黄雀三者的共同点是只顾眼前的利益 ,不顾身后的隐患。 一,也许故事只是一个道具,编造,为了劝说吴王。 二,也许制造机遇与吴王相遇中,看到了这样一个场面,刚好拿来为己所用。 三,也许是早前看到的,冥思苦想如何劝说时想起曾经的这一幕。 你觉得螳螂捕蝉的确是少年那三天中看到的趣事吗? 知识拓展 螳螂捕蝉 刘向 园中有树, 其 上有蝉。蝉高 居 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 委 身曲 附 欲取蝉, 而 不知黄雀在其 傍 也;黄雀 延 颈 欲 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 皆务 欲得其前利,而不 顾 其后 之 有 患 也。 园中有树, 其 上有蝉。 园里有一颗大树,它的上面有一只蝉。 第三人称代词,它的 蝉高 居 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蝉在高高的树上一边放声地叫一边吸饮着露水,不知道螳螂就在他的后面(爬过来) 停留 螳螂 委 身曲 附 欲取蝉, 而 不知黄雀在其 傍 也; 螳螂缩着身子紧贴树枝,弯起了前肢,想要拿取蝉,却不知道黄雀在他的一旁(埋伏)着。 弯曲 同“跗”脚背 却 同“旁”旁边 黄雀 延 颈 欲 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树下有人拿着弹弓正瞄准了它。 伸长 想要 此三者 皆务 欲得其前利,而不 顾 其后 之 有 患 也。 这三个小东西都极力想要得到它们眼前得利益,却没有考虑埋伏在它们后面有灾祸啊。 都 必须,一定 回头看,引申为考虑 取消句子独立性 灾祸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吴王阖闾准备进攻楚国,告诫他身边的大臣说:“胆敢向我进谏的人就处死。”他的侍从官中有个年轻人,想向吴王阖闾进谏,劝阻他不要进攻楚国,但是又不敢,就藏着子弹拿着弹弓来到吴王阖闾的后园走来走去,露水浸湿了他的衣服,像这样经过了三个早晨。 吴王阖闾说:“你来,为什么要自找苦吃,把衣服沾湿到这个地步!”那年轻的侍从官说:“园子里有棵树,树上有知了,知了在高处鸣叫,它吸着露水,却不知道螳螂在它后面;螳螂弯着身子,屈着前肢,想要逮住蝉,却不知道有一只黄雀在他的旁边;黄雀伸长了头颈,想要啄螳螂,却不知道拿着弹弓和子弹的人在它的下面。知了、螳螂、黄雀都一心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不顾它们身后的祸患。”   吴王阖闾听了说:“对啊!”于是停止了用兵。 文学常识 《 说苑 》 , 西汉刘向 撰。 《 说苑 》 是一部富有文学意味的重要文献,内容多哲理深刻的格言警句, 叙事意蕴讽喻 ,故事性颇强,又以 对话体为主 , 《 说苑 》 除卷十六 《 谈丛 》 外,各卷的多数篇目都是独立成篇的小故事,有故事情节,有人物对话,文字简洁生动,清新隽永,有较高的文学欣赏价值,对魏晋乃至明清的笔记小说也有一定的影响。 什么是刘向的 《 说苑 》 : 《 说苑 》 ,西汉刘向撰。刘向曾领校秘书,本书就是他校书时根据皇家藏书和民间图籍,按类编辑的先秦至西汉的一些历史故事 和传说,并夹有作者的议论,借题发挥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带有一定的哲理性。原二十卷,后仅存五卷,大部分已经散佚,后经宋曾巩搜辑,复为二十卷,每卷各有标目。二十卷的标目依次为:君道、臣术、建本、立节、贵德、复恩、政理、尊贤、正谏、敬慎、善说、奉使、权谋、至公、指武、谈丛、杂言、辨物、修文、反质。分类纂辑先秦至汉代史事传说,杂以议论,借以阐明儒家的政治思想和伦理观念。一般以第 — 则或前数则为一卷的纲,杂引前人言论陈说本卷主旨,以下便用大量历史上的实例证明。向又编有 《 新序 》 一书,性质与此类似。 说苑 由于书中取材广泛,采获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所以,给人们探讨历史提供了许多便利之处。书中记载的史事,有的可与现存典籍互相印证;有的记事与 《 史记 》 、 《 左传 》 、 《 国语 》 、 《 战国策 》 、 《 荀子 》 、 《 韩非子 》 、 《 管子 》 、 《 晏子春秋 》 、 《 吕氏春秋 》 、 《 淮南子 》 等书相出入,对考寻历史者足资参考。有些古籍已经散佚,但 《 说苑 》 中却保存一二,吉光片羽,尤为可贵。如 《 君道篇 》 载师旷言云:“人君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广开耳目,以察万方,不固溺于流欲,不拘系于左右,廓然远见,踔然独立,屡省考绩,以临臣下。此人君之操也。” 《 汉书 · 艺文志 》 小说家类有 《 师旷 》 六篇,早已散佚,师旷的这段议论,疑即出自 《 师旷 》 六篇。此类例子,还可找到不少。 《 说苑 》 是一部富有文学意味的重要文献,内容多哲理深刻的格言警句,叙事意蕴讽喻,故事性颇强,又以对话体为主, 《 说苑 》 除卷十六 《 谈丛 》 外,各卷的多数篇目都是独立成篇的小故事,有故事情节,有人物对话,文字简洁生动,清新隽永,有较高的文学欣赏价值,对魏晋乃至明清的笔记小说也有一定的影响。 拓展练习: 偷鸡的人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攘( ráng ):偷。 或:有人。 是非君子之道:这不是有道德的行为。 损:减少。 已:停止。 贼、盗超市前上演“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好戏 据上海警方 7 日公布的案情通报:   十月一日晚九时许,一辆深色轻便摩托车停在了超市门前,车主走进超市购物。几分钟后,一青年男子从店里闪身出来,东张西望一番后,便接近轻骑掏出工具开始撬窃,此人的一番动作被正好巡查至此的警员尽收眼底。   正当警员们准备实施抓捕时,又一名可疑男子闯进了他们的视线,只见一身休闲装束的此人快步走向正埋头撬车的男子,趁其不备猛地抢过对方别在腰间的一部银色手提电话机,转头就逃。   “你怎么抢我手机,抓强盗!”正专心撬车的男子惊呼。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几位警察配合默契,立刻调整战略,将抢手机的劫匪一把掀翻在地,先予抓获。撬车的男子见势不妙,顾不上被抢走的手机,转身逃窜。   警员们紧追不舍,在过往市民的协助下,经历了半个多小时的追捕,最后在附近停车场内的一辆废弃的卡车下,正簌簌发抖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 贼、盗超市前上演“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好戏 据上海警方 7 日公布的案情通报:   十月一日晚九时许,一辆深色轻便摩托车停在了超市门前,车主走进超市购物。几分钟后,一青年男子从店里闪身出来,东张西望一番后,便接近轻骑掏出工具开始撬窃,此人的一番动作被正好巡查至此的警员尽收眼底。   正当警员们准备实施抓捕时,又一名可疑男子闯进了他们的视线,只见一身休闲装束的此人快步走向正埋头撬车的男子,趁其不备猛地抢过对方别在腰间的一部银色手提电话机,转头就逃。   “你怎么抢我手机,抓强盗!”正专心撬车的男子惊呼。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几位警察配合默契,立刻调整战略,将抢手机的劫匪一把掀翻在地,先予抓获。撬车的男子见势不妙,顾不上被抢走的手机,转身逃窜。   警员们紧追不舍,在过往市民的协助下,经历了半个多小时的追捕,最后在附近停车场内的一辆废弃的卡车下,正簌簌发抖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 成语积累 : 螳螂捕蝉 —— 黄雀在后 万事俱备 —— 三天打鱼 —— 十年树木 —— 八仙过海 —— 只欠东风 两天晒网 百年树人 各显其能 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 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 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 翻手为云 覆手为雨 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 兼听则明 偏信则暗 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补充习题答案 一、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二、 1 .大臣和少年目的都是想劝吴王放弃攻打楚国。 2 .大臣是直接劝说的,结果失败了;而少年是通过一个例子让吴王自己领悟到其中的道理,结果让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3 .因为大臣们是直言相劝,令吴王感到没有威严;而少年的“劝”是智劝,既维护了吴王的面子,又令吴王茅塞顿开。 4. 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我们体会到:少年是睿智的,他找到适合劝说吴王的方法,让吴王自悟其理。 补充习题答案 三、 1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这三个小东西都在力求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都没考虑隐伏在它们身后的灾祸啊! 2 .树 蝉 螳螂 黄雀 四、 《 西游记 》 是一本好书 , 值得我们好好地读一读,但在课堂上看,既影响听课,又担心被老师发现,读书的趣味是不是大打折扣呢?如果在课堂上认真学习,课后再看这本书,不就是两全其美的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