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97 KB
  • 2022-02-11 发布

人教新课标六上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说课稿篇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说课稿 一、分析教材 这篇文章是以鲁迅先生侄女的角度去描写其人的。作者通过回忆伯父生前留下的深刻印象的几件事,来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无限怀念与敬仰之情。本文在表现人物品质方面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方法,语言内涵深刻。‎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单元导读”以及本文的具体特点,制定了本课的目标如下:‎ ‎1、正确读准“挽、囫、囵、恍、搞、枣、霜、详、逝、章、咳、嗽”12个生字的字音。注意多音字“正”“冠”;注意“嗽”字的写法,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饱经风霜”的意思。‎ ‎2、快速阅读文章,理清文章思路。领会文章的段落结构,明白文章的是围绕“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个中心句来写。‎ ‎3、引导学生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4、培养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本文共分两个课时 ‎1、第一课时内容安排:‎ A、整体把握单元的课文大意,据单元导读弄清本单元教学要求。‎ B、快速浏览课文,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结构。‎ C、学习生字词 D、学习“救助车夫”的事例。‎ ‎2、第二课时内容安排:‎ A、学生根据学习“救助车夫”时所掌握的学习方法,学生自主学习“谈《水浒》”、“谈碰壁”、“关心女佣”的事例。教师重点引导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 B、学习“追悼鲁迅先生”部分 C、总结全文 D、课外阅读有关鲁迅的资料。‎ 四、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A、正确读准“挽、囫、囵、恍、搞、枣、霜、详、逝、章、咳、嗽”等12个生字的字音,注意多音字“正”“冠”,注意“嗽”字的写法,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饱经风霜”的意思。‎ B、理清文章的段落结构,明白文章的是围绕“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个中心句来写。‎ C、学习通过动作、神态描写人物的方法。‎ 五、第一课时教学重难点:‎ 新课程标准对六年级学段的学生要求“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再加上本单元导读中提到要“理清文章思路”的要求。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为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掌握课文结构。”‎ 同时,又因为文本的叙事时代背景离学生比较久远,学生对此感到陌生,这有碍于对一些重要的句子的理解。所以将本课时的难点设置为:理解“伯父变得那么严肃……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这一含义深刻的句子。‎ 六、第一课时教学方法 ‎1、整体导入法:单元主题教学以单元主题为依托,在主题内容学习之前对整组课内容进行整体的感知。它以导语为切入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感受单元专题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让学生明确本主题的学习任务、学习方法。对于主题教学来说,采用单元整体导入,了解选文的大体风格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主题学习的方向。‎ ‎2、朗读感悟法:叶圣陶先生说:“朗读自有它的目的,主要在真正理解所读的东西,从而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从而提高觉悟,丰富见识。”知识的积累是从少到多,由浅入深的过程。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课文,能使学生更好地感受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而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这对于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七、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 整体导入:‎ ‎1、把握本单元的文化主题。检查预习:说说这单元的文章都跟谁有关系?(鲁迅)谈谈鲁迅初步给你的印象是什么?(学生能说多少是多少,不强求)‎ ‎2、学生朗读单元导读,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教师板书学习目标)。(这样做是为了让学 生和老师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检查自己是否达成目标)‎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鲁迅,通过他身边亲人的描述了解他,看看生活中的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从单元的整体把握入手,有利于将原来支离破碎或者不太明显的东西建构成一个立体的教学体系,使教师和学生以整体的生命,而不是生命的某一方面投入到课堂活动中,从而更好地实现阅读的高效积累及教学的最优化。‎ 二、 初读课文,把握文章结构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文章中最能说明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句子,划出来。‎ ‎2、快速浏览课文,想想文章写了鲁迅的几件事来表现他是一个这样的人?‎ ‎3、请你给文章分一下段,你会分几段?根据什么来分?(事情)‎ ‎4、请你再快速浏览课文,除了按事情分段,课文中还有一个地方可以为我们分段提供参考,你发现了吗?(空行分段)‎ ‎5、 请给每一件事起一个小标题。‎ ‎6、 想一想,这几件事和课文最后一句话有什么关系?‎ 新课标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整体把握是学生在快速阅读后对信息的筛选、整合的过程,是语文实践能力的体现。也是本单元的目标之一。对课文运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是整体把握的更高一层次的要求体现。但在已明确了分段的情况下,小标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就能让学生更明确文章的结构层次,从而更清晰地把握文章的结构。请大家注意:这个环节中我们快速默读和快速浏览的阅读方法。快速默读意在学生能更加专注地思考问题,从而找出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答案。而快速浏览旨在培养学生快速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 三、 从具体事例入手,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格 ‎1、今天我们先来学习同学们最感兴趣的一件事。(让学生自己找出最受感动的一件事,估计学生大部分会找出帮助车夫的事)‎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四段,边读边想这段中哪些细节描写体现了鲁迅先生是一个“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你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4、出示动作描写片断,学生齐读,划出描写动作的词。“扶、蹲、半跪、拿、夹、洗、敷、‎ 扎”‎ ‎5、学生交流阅读体会,教师相机引导学生通过“半跪”感受鲁迅的“为他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 ‎(这些动作哪些是写鲁迅的?哪个动作令你最受感动、最能体现他为别人想得多?为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天气的寒冷和时间长久,以及鲁迅与车夫之间的身份差异,来感受鲁迅的“半跪”)‎ ‎6、指导朗读,抓住动词读出自己的感动。(先自由练读,再齐读感悟)‎ 只听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却不闻学生书生琅琅的语文阅读课不是好的语文阅读课。在这里我们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练读-----指导朗读----------全班齐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7、从鲁迅的帮助车夫的动作中我们感受到鲁迅的确是为别人想得多,还可以从哪些地方感受得到?(掏出一些钱,把剩下的药和绷带给了他)‎ ‎8、师:在一个寒冷的冬天,鲁迅在街头帮助了一位车夫,如果你们帮助了别人,你们的心情会怎样?鲁迅当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沉重)‎ ‎9、 出示神态描写的句子,抓住“严肃”和“叹气”引导学生理解。‎ ‎10住“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引导学生:鲁迅当时会想些什么呢?‎ 学生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说出自己的想法,老师作补充并小结:鲁迅由这位车夫想到了千千万万的车夫,想到了中国千千万万的穷苦人,他们处在水深火热中,这都是社会制度的不合理造成的,鲁迅知道原因所在,然而又无法解除穷苦人的痛苦,因而脸色变得严肃。这句话表现了鲁迅对旧社会劳苦人民的极大同情。‎ ‎11、指导朗读,抓住人物的神态,读出沉重痛心的感情。‎ 阅读教学应鼓励学生做充满热情的、独立的、反思的阅读者。在这部分,我们让学生选择文中最令他们感兴趣的事例来写,就是要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从而充满热情地学。我们让他们边读边思考问题,是为了让他们做独立的阅读者。‎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设计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思想得以碰撞,灵感得以激发,学习的热情更加高涨。学生的学习主体得到充分体现。‎ 在理解“半跪”和鲁迅为何叹气,为何严肃时,我们尊重学生的个性的体验。让各个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而不是老师设计好了标准答案再引导学生寻找“标准”。‎ 四、 老师总结:‎ 这就是鲁迅先生,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一个忧国忧民的老人,文章中还有其它几件事也都表现了他的这些品质,下节课,我们就用学这段的方法来自学。出示学习方法:‎ ‎1、 朗读段落,想想通过什么来描写人物,划出有关词、句。‎ ‎2、 通过关键的词句来理解人物。‎ ‎3、 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结合上下文和时代背景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4、 通过朗读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建构主义学习观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当在已有的情感体验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下,去重新构造自己对其他事件的理解。这就正好体现了新课标上说的“学会自主学习”,也完成了一种学习方法的迁移。‎ 五、布置作业:‎ 让学生阅读有关鲁迅先生事迹的书,扩大学生的信息采集量,从其他方面加深对鲁迅的了解,再重新回归到主题阅读上来。‎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说课 ‎ ‎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是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课文的段落以空行为标志,共分五段。课文先写伯父去世后,“我”看到他受到很多人的爱戴。接着触景生情地转入对伯父生前的点滴回忆,分别叙述了四件事:伯父借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伯父在笑谈“碰壁”中抨击旧社会;伯父热情地救护和帮助黄包车车夫;伯父关心女佣阿三。最后总结伯父是一个怎样的人,呼应开头,点明主题。‎ 教学目标: 1.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爱抚、团聚、情节、记性、保存、阴暗、深奥、囫囵吞枣、张冠李戴、恍然大悟、饱经风霜”等词语。2.能结合上下文并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3.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学习给课文加小标题是本课的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先生的高尚品格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时间两课时。课前,要求学生搜集有关鲁迅的资料,如,鲁迅逝世前后的一些情况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别人写的有关鲁迅的文章,鲁迅先生自己写的文章。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并让鲁迅这一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留下初步的印象。‎ 二、设计思路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与提高。所以我私下认为,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破陈旧、落后、繁琐、低效的语文教学方法、模式,使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在这样的理念主导下,又根据六年级学生已积累一定的自学能力,《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的教学,我主要创设好一系列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课文规定的情境,入境而入情,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与作者同喜同悲,同爱同憎,甚至能收到震撼心灵、影响一生的教育效果。通过默读、朗读、给画面配音等方法引导学生自渎自悟,重视积累,培养语感,把理解语言和体会思想感情结合起来,使学生凭借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体会到丰富的思想感情,从整体上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读题 ‎“题好一半文”说的是写文章时命题立意的重要,“以题统文”说的是读文如能以题意提挈则事半功倍。因此教师应当以审题解题为契机,引导学生在初读课文过程中探究强化初读的目标意识。‎ 出示鲁迅画像,揭示一半题目,简介鲁迅。了解鲁迅生平,再揭示题目的另一半“我的伯父”明确作者与鲁迅的关系。我们为作者有这样伟大的伯父而自豪,让我们为他自豪的高喊一声——学生读题。在1936年10月19日早晨5时25分,一贯言辞激烈、最富战斗性的作家鲁迅,因肺病医治无效,病逝,举国上下,不知有多少人心情沉重,作为侄女更是悲痛欲绝地哭喊着—— 齐读课题。可是鲁迅先生去世时“我”才9岁,并不知道伯父有多伟大,(出示第一段指名朗读)伯父逝世后,在伯父的作品中,在别人对伯父的评价中,作者重新认识了自己的伯父,于是常常在脑海中浮现出——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本文就是鲁迅逝世9年后作者对伯父的回忆。‎ ‎(二)初读感知 因文章比较长,所以采用课前预习,课中交流的形式,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这一问题,一边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初步感受,一边在不知不觉进行选择性的朗读课文的反馈,即检查又正音,从而达到读通课文的的目的。我想这样把选择权充分交给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比起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的效果要好得多。‎ 了解大意,理清层次是初读的基本要求之一。教师应当着急训练学生在初读时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层次的过程中初步感受作者思路,为深读研究打下基础。本文在写作上有一个特点,每段之间都已空行。所以课中可以此为突破口,向学生提问:“你在读文时有没有发现本文在写作形式上有什么特别之处。然后让学生选择其中一段进行默读并概括出段意,也可用标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即出示 。‎ ‎1、 追悼伯父 ‎2、 谈《水浒》‎ ‎3、 谈“碰壁”‎ ‎4、 救护车夫 ‎5、 关心女佣 出示后看看这些段落之间有关系吗?‎ 小结:作者这样先写结果,再写原因最后总结,使文章前有呼应,有条有理让人读一读就明白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三)学习2、3两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产生旺盛的探究欲。因此教师要适当创设一些情境并进行巧妙诱导促使学生产生兴趣。‎ 接下来将重点学习伯父与我相处的两件事,其中一件是伯父和我谈水浒,我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教育我看书不能囫囵吞枣。请大家认真看录象,用心倾听他们之间的谈话,说说我哪儿张冠李戴了?什么原因造成张冠李戴?伯父有跟我说“看书不能否囫囵吞枣吗”那是怎么说的,为什么这样说?从而体会鲁迅幽默风趣,对下一代的爱护。‎ 接着播放第二段录象,谈碰壁,故意隐去声音,提议学生自己配音,激发读课文的兴趣,先自由准备,分角色读(进行指导)然后再放一次进行配音,哈哈大笑大家一起配。最后以哈哈大笑为疑点,说说我恍然大悟悟到了什么?(出示伯父的话)伯父的鼻子真是碰扁吗?那你是怎样理解伯父的话?在学生交流过程中出示鲁迅碰壁的资料帮助体会到鲁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的乐观主义态度。‎ ‎(四)拓展练笔 怪不得大家哈哈大笑,我们已明白,可我当时对大家的笑是否理解呢?课文和录象到此就戛然而止了,那接下去他们的谈话会怎样进行下去呢?请学生发挥想象继续他们的谈话 在交流时,学生的情感得到充分激发。教师引导:伯父在时,他们常处在欢声笑语之中,但是伯父去世了,“我”再也看不到风趣幽默的伯父,再也得不到伯父的关心爱护了,所以我站在伯父的灵柩前………(齐读第一段最后一句)‎ ‎ ‎ ‎ ‎ ‎ ‎ ‎ ‎ ‎ ‎ ‎ ‎ ‎ ‎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说课稿 ‎ 一、说教材。‎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五组的课文。‎ ‎(这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编排的目的是认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的崇高精神;并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如果有条件,还可以读一些鲁迅的作品或关于鲁迅的文章,观看和鲁迅有关的影视作品。四篇文章中只有一篇是鲁迅自己的作品,其余三篇都是不同的人写鲁迅的,这样就使得鲁迅这一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生动。)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自己的真实回忆,展示了鲁迅的音容笑貌,读来使人历历在目。‎ 文章的段落以空行为标志,共有五段,讲了五件事。全文脉络清晰,叙事清楚。第一段“追悼鲁迅”是果——写鲁迅先生受到人民的爱戴;二至五段先后叙述了四件事:(伯父借谈《水浒传》启发“我”认真读书;伯父在笑谈“碰壁”中抨击旧社会;伯父热情地救护和帮助黄包车夫;伯父关心女佣阿三。)从这四件事的叙述中回答了鲁迅先生受到爱戴的原因。文章最后总结出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呼应开头,点明主题——“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编者编排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让学生感受鲁迅的高尚品格;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三是培养学生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从而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一)、知识与技能 ‎1、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爱抚、团聚、情节、记性、保存、阴暗、低微、寒意、深奥、详细、枯瘦、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马马虎虎、恍然大悟、北风怒号、匆匆忙忙、饱经风霜”)22个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4句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学习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等方法达到正确读写本课生字、新词的目的;‎ ‎2、通过默读、指导感情朗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质疑、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的学习,达到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目的;‎ ‎3、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填空练习的方法,学习掌握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从而激发学生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 ‎(四)、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 理解4句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 三、说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互相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因此,)我在本课的教案中重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活动,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意识,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我主要采取的教法有:创设情境法、讲解法、朗读法、设计练习等;准备让学生运用“读课文——画句子——品句子——谈感受——悟写法——填表格”六步学习方法来学习本课。‎ ‎(情境教学法:崔峦同志说过,在情境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事倍功半。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鲁迅先生追悼会场面,为激发学生对鲁迅的高尚人品的崇敬之情,奠定情感基调;讲解法:老师通过寥寥数语就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写作背景、人物介绍等内容向学生讲解、讲述、讲读,从而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朗读体会法:通过导读、默读、份角色朗读、感情朗读,让学生走近人物,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达到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目的;自主学习完成练习法: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自主学习为主,培养学生能力和习惯的一种教学方法。教会学生自主自主学习,是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因此,在完成字词教学的过程中,主要通过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能力,运用工具书进行自主学习,完成练习、掌握生字新词的正确读写。合作探究法:现代教育的教学理念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贯彻《语文课程标准》,全面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生存、生活能力,及终身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与方法,培养学生具有优秀品德情操和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语文现代性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此方法,采取一导、二扶、三放的教法,引导学生“读课文——画句子——品句子——谈感受——悟写法——填表格”学习重点段——救助车夫之后,让学生继续运用此法自主学习2、3、5大段并完成图表练习,使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掌握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四、说教学流程 这篇课文是一篇精读课文,我准备用两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在复习导入板书课题之后,首先让学生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了解与本课有关的背景,为理解课文做好铺垫。接着让学生初读课文,自主识字,)扫清生字新词障碍,正确流利的通读课文。(然后学生默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给每部分加一个小标题(并板书如下:受爱戴——谈《水浒传》——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下面我着重说说第二课时的教案:‎ 为了突出这篇课文的重点,突破难点,我简化教学过程,把教学的定位定在理解、品味语言,注重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员参与。同时巧妙地发挥教师的作用,让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和谐、完美的落实。这堂课主要有五大环节。‎ ‎(一)、播放视频,情境导入。‎ 首先,我对照鲁迅先生追悼会的情景视频,配音解说,再现课文的第一大段重点内容。‎ 然后请学生谈观后感受。‎ 这一情景的创设,“未定曲调先有情”,拉近了学生与鲁迅的距离,吸引了学生的注 意力,让学生不由自主的进入到鲁迅先生的事迹中。‎ ‎(二)、默读课文,理清脉络,找准理解课文的突破口。‎ ‎1、在学生自由谈感受之后,我提出问题: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受到这么广泛的爱戴?请学生默读课文,找到课文中的句子。‎ ‎ ‎ ‎2、 理解并板书本文中心句: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再问:文中的“别人”指哪些人?板书:亲人、车夫、女佣 ‎3、 我再问:你觉得课文中的那几件事最能体现鲁迅先生为别人着想的品格?‎ 这样就抓住了课文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中心句,让学生围绕这一中心句来了解鲁迅先生的事迹。‎ ‎(三)、精读重点段落——《救助车夫》,品味课文思想及写法,指导学法。‎ 我用(以下流程:“读课文——画句子——品句子——谈感受——悟写法——填表格”)六步学习法指导学生完成对重点段落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逐步总结,用多媒体课件一一展示六步学习法,同时相机课件出示重点句子(1、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2、这时候,我清清楚楚的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的叹了口气。)、填表格练习(发给学生空白表格)、并相机板书:善良 例句 ‎ 人物品质 ‎ 写作方法 ‎ ‎ ‎1、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2、“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 含蓄、幽默、风趣 顽强、乐观 ‎ 语言 对话 ‎ ‎ 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 善良,俯首甘为孺子牛 ‎ 动作 ‎ ‎ 这时候,我清清楚楚的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的叹了口气。‎ ‎ 痛恨旧社会 同情劳动人民 ‎ 神态 ‎ ‎ ‎ ‎ ‎ ‎ ‎ ‎ ‎ ‎ ‎ ‎ ‎ ‎ ‎ ‎ ‎ ‎ ‎ (四)、教师由扶到放,学生自主学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这一环节通过运用(“读课文——画句子——品句子——谈感受——悟写法——填表格”)六步学习法,让学生自主学习“谈《水浒传》”、“谈碰壁”、“关心女佣”段落。达到理解重点句子(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感情朗读重点句、进一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写作方法的目的。相机出示课件中的重点句、表格填空,相机板书表现人物品格的关键词:含蓄、幽默、风趣、顽强、乐观、平易。‎ ‎ (五)、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 1、我说:感谢周晔,她为我们记下了这些永远不能忘怀的事情,同学们现在知道作者的泪珠为什么会一滴一滴地掉下来吗?因为(教师指向板书)学生回答: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再读此句。‎ ‎ 2、说写练习:‎ ‎ 请同学们联系课文内容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谈读后体会,再把几个相同句式合起来写成排比句,用自己想对鲁迅先生说的话作结束句。‎ 五、说板书。‎ ‎ 好的板书就是一部微型教案。一是要把文章的脉络表现出来,同时要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因此设计了以上板书,起到提纲揭领的作用。‎ ‎ 附板书:‎ ‎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 ‎ ‎ ‎ 亲人 幽默 乐观 ‎ 车夫 善良 ‎ 女佣 平易 ‎ ‎ ‎ 他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