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50 KB
- 2022-02-1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1《文言文二则》导学案
课题
文言文二则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会写“哉、巍”等5个字。
2.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读懂课文,熟读成诵。
3.运用借助注释、资料袋,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文言文的阅读体验。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故事。
4.借助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对一首歌、一幅画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读懂课文,熟读成诵;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故事;借助语言 文字,引导学生对一首歌、一幅画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2.用借助注释、资料袋,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相关影像资料。(教师)
2.搜集关于《高山流水》的资料,简单了解伯牙、锺子期;搜集关于《斗牛图》的资料,了解戴嵩。(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激趣引入,学习《伯牙鼓琴》(用时:5分钟)
1.多媒体课件播放《高山流水》,鼓励介绍学生所了解的相关资料。
2.设疑引读:“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多好的知音啊!通过读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呢?
1.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了解的这首曲子的相关知识。
2.齐读课题,鼓励学生质疑。
1.学生在搜集资料时,要学会抓住重点来描述、交流。
2.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读书。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朗读。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用时:20分钟)
2.聚焦难读的句子,引导学生有节奏地认读。屏幕出现:
(1)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2)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3)破琴绝弦。
(4)终身不复鼓琴。
(5)善哉。
3.指导写字。
4.借助学习单,检测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大意。5.引导学生分层次吟诵,一吟节奏,二吟抑扬,三吟层次,四吟背诵。
2.根据屏幕出示句子,反复练习,关注节奏。
(1)开火车或比赛读句子。
(2)连句成文,读准确。 3.练习书空。
4.小组合作完成学习单,借助注释、资料袋、联系上下文等方式,了解课文意思。
5.有层次吟诵,感受文言文的语言魅力。
1.朗读中,关注把握文言文的节奏,可以通过语感,或者借助注释了解句子意思来断句。
2.在学习单中,要将本课涉及的字词通过不同形式进行训练,夯实基础;通过选择题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句子意思、课文大意,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三、理清脉络,体味语言(用时:12分钟)
1.引导学生讨论:课文是怎样写伯牙鼓琴的?是围绕哪个词来写的呢?
2.引导学生联想:
(1)读到“巍巍乎若太山”,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大山?
(2)读到“汤汤乎若流水”,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流水?
3.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让他们成了知音?伯牙又为何破琴绝弦呢?
4.指导吟诵。
1.讨论,并抓住关键词句汇报。围绕“知音”来写,一边读一边画出能够体现出他们是知音的语句。
2.小组讨论,说出自己的感受。
3.汇报:伯牙与子期因为一首曲子成了知音,彼此悦纳,这便是艺术的魅力。
4.反复吟诵。
1.教师鼓励学生边读边思考,引导学生运用批注的方式画 出关键词语,整体了解课文内容。
2.联想画面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能帮助学生识记。
3.引导学生交流对《伯牙鼓琴》的理解,从而懂得“知音”的含义,感受艺术的魅力。
四、想象补白,总结概括(用时:3分钟)
1.出示:“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 弦,终身不复鼓琴。”引导学生想象:此时,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伯牙?
2.布置课后练习:借助资料袋,感受知音文化代代相传。
3.指导背诵全文。
1.小组讨论,想象补白。2.读资料汇,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3.背诵全文。
教学中,为更深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可以运用补白的方式。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激趣引入,学习《书戴嵩画牛》(用时:5分钟)
1.讲故事《牧童与斗牛图》,鼓励学生说听故事感受。
2.对比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出示《书戴嵩画牛》与《牧童与斗牛图》,说一说哪篇文章更简练,令你更感兴趣。
1.表达感受。
2.通过对比,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魅力。
教师通过对比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对文章初步感知。
二、学文言文,方法迁移(用时:10分钟)
1.借助学习单,自学字词,了解文章内容。 2.引导学生有节奏地认读。鼓励学生找到读的不流利的句子。
3.鼓励学生多种方式读文,熟读课文。
1.小组讨论交流完成自学单。
(1)学习生字,书写生字。(2)掌握“拊掌”“股”“乃”等实词的意思,以及虚词“然之”的意思。
2.小组合作学习,将句子读正确、流利。
3.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
迁移学习方法,建议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在讲解实词的意思时,可以对比其在不同的文言文中的意思,更利于掌握与识记。
三、透过问题,抓住本质(用时:18分钟)
1.引导学生运用学会的方法再次默 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用文中的话回答)
2.教师引导评价:你觉得牧童说得对,还是戴嵩画得对呢?
3.分小组开小小辩论会。
4.鼓励正反两方给予结论,并说出理由。(用文中的话回答。)
5.深入理解句子意思。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相应的词句,并汇报。 2.各抒己见,有理有据地说出理由。
(1)牧童说得有道理,因为牧童有实践的经验。
(2)戴嵩,是一个画家,画画可以形似,也可以融入自己的想象。
3.成立辩论小组,牧童组,戴嵩组,进行辩论。4.汇报辩论结果。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5.交流明确:实践出真知。知识从何处来?从实践中习得。
1. 教师引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善于将问题转化为讨论,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个性化的阅读理解。
3.教师善于逐层揭示道理,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语句,说出自己的感受。
四、对比阅读,体会艺术之美(用 时:7分钟)
1.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戴嵩是一个艺术家,即使如牧童所说,所有的斗牛都是夹着尾巴的,但戴嵩是否可以创造出翘着尾巴的斗牛呢?
2.透过《斗牛图》了解中国画的特点恰恰是“传神”,而不仅仅是“形似”。你还知道哪些画家的画有这个特点,特别传神?
1.在研究中发现:这并没有唯一的答案。
2.汇报:齐白石的《虾》、梵高的《星空》……
3.思考并汇报。
4.一首曲子让我懂得了“知音难觅”的道理,一幅画让我懂得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两则文言文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艺术的魅力。
1.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看问题,发现艺术之美。
2.在读课文时,学会对比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对比阅读:这两则文言文,有何相同之处?
4.同学齐读课文,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来。
相关文档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文言文2022-02-1116页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文言2022-02-1144页
-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1文言文二2022-02-113页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二则《2022-02-113页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二则《2022-02-116页
- 2020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4文言2022-02-114页
-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14 文言文二2022-02-114页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二则《2022-02-116页
- 2020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4文言2022-02-1168页
-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1文言文二则:2022-02-11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