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KB
  • 2022-02-11 发布

部编六上语文第七单元21《文言文二则》教案及反思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 ‎21文言文二则 ‎[教学目标]‎ ‎1.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3.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和同学交流感受。‎ ‎4.根据锺子期听伯牙鼓琴时的想象,感受音乐之美。【语文要素】‎ ‎5.能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和同学交流感受。‎ ‎2.能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哉、巍、弦”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伯牙鼓琴》,并背诵。‎ ‎3.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和同学交流感受。(重难点)‎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 ‎ ‎(播放古筝曲)同学们,我们听到的这支优美动人的曲子,名字叫作《高山流水》。这支曲子的背后,还流传着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了解这个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师范读,配乐。指导学生注意“少(shǎo)选、汤(shāng)汤乎、复为(wèi)鼓琴者”等字的读音。‎ ‎3.自由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课件出示朗读节奏划分)‎ ‎4.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5.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三、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1.师:课文读得很有古文的韵味了,我们现在就来读懂其中的意思吧!想想我们以前有哪些理解古文的方法。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全文的意思。‎ ‎2.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合作讨论,弄懂课文意思,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课文意思。(课件出示译文)‎ 四、品读课文,感悟“知音”‎ ‎(一)何为“知音”?‎ ‎ ‎ ‎1.什么叫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从哪里看出锺子期是伯牙的知音?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 ‎2.指名读。‎ ‎3.师: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这说明了什么?(学生自由说一说)‎ ‎(1)伯牙鼓琴。思考:他的琴艺怎么样呢?在文中如何表现出来的?(指名答)(伯牙能通过琴声把自己心里想的东西表达出来。)‎ ‎(2)锺子期听之。他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到了什么呢?用“”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 课件出示: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明确:“善哉”是表赞叹之意。(教师指导读好赞叹的句子)这句话表明,伯牙隐藏在琴声中的想法,锺子期能心领神会。‎ ‎(3)如果你是锺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时,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 预设:巍峨的高山;绵亘蜿蜒的高山;滔滔不绝的江水,水流湍急;一望无际的大海……‎ ‎4.师:大家一起想象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的画面。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志在明月时,锺子期会怎样赞叹?教师引导学生说句子。‎ 示例:“善哉乎鼓琴,徐徐乎若清风。”“善哉乎鼓琴,皎皎乎若明月。”‎ ‎ ‎ ‎5.师小结:只有锺子期能听懂伯牙的琴声,只有他最能明白伯牙内心深处的表白,这就是——知音。知音相聚,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呢?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吗?(喜悦、激动、兴奋……)‎ ‎6.指导朗读。(自由读、分组读)‎ 师:同学们的朗读让我们体会到了真正的知音欢聚时的那一份融洽,那一份欢乐!的确,多么欢乐的相聚,多么难忘的时光!无奈世事难料,锺子期不幸去世。‎ ‎(二)知音之死。‎ 课件出示:(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锺子期死了,伯牙为什么会认为世上再无知音了呢?‎ ‎2.锺子期死了,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3.齐读。(教师指导,要求读出伯牙此时的心情。)‎ ‎4.引导: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有人说这样做不值得,也有人说应该这样做。请联系课后“资料袋”,说说你的看法。(学生交流反馈)‎ ‎5.小结:是啊,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是音乐让两人心意相通,成为了知音。知音已逝,乐曲似乎也失去了意义。‎ ‎6.配乐,试背诵全文。‎ 五、教师小结 自古以来,“良朋易求,知音难觅”。一曲“高山流水”成就了一 ‎ ‎ 段流传千古的知音佳话,至今,仍为世人津津乐道。这就是“高山流水觅知音,千古知音最难觅”。‎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轴、曝、锦、矣”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书戴嵩画牛》。‎ ‎3.能用自己的话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重难点)‎ 一、激情导入 ‎1.出示插图,质疑:图上画了些什么?‎ ‎2.教师相机导入新课。(板书课题,齐读)‎ ‎3.“书”是什么意思?“戴嵩”是谁?你对题目是怎样理解的?(学生自由交流)‎ 二、疏通文句,理解内容 ‎1.结合注释,理解内容。‎ ‎(1)学生对照注释,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圈点批注,标出不懂的地方)‎ ‎(2)学生自由交流对文章的理解。‎ ‎(3)(课件出示全文注释)学生对应古文,整体了解故事内容。‎ ‎2.教师指名概括课文内容。‎ ‎3.感受人物精神。‎ ‎(1)默读课文,思考:牧童是怎样评价这幅画的?他的理由是 ‎ ‎ 什么?(指名说)‎ ‎(2)师:你觉得牧童身上有一种什么精神?(牧童有善于观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 ‎(3)师:杜处士面对牧童的话有什么表现?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杜处士是一个乐于接受别人意见的人。)‎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齐读,注意读出牧童的语气)‎ 三、再读课文,领悟主题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哪句话揭示了这篇课文蕴含的道理?(指名说)‎ ‎2.归纳: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课件出示: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 四、选角色说故事 ‎1.选择一个角色,练习说故事。(点拨:讲故事时可适当增加想象)‎ ‎(1)我乃杜处士,非常喜欢书画……‎ ‎(2)今天我赶着牛儿去山上吃草,还没出村子,看见……‎ ‎(3)吾乃苏东坡,听说四川有个杜处士,尤爱书画……‎ ‎2.组内交流,推荐代表。‎ ‎3.交流评价,相机点拨。‎ ‎4.小结:我们尝试选择角色,用自己的话讲了文言故事,同学们讲得很好。‎ ‎ ‎ ‎[教学板书]‎ ‎21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 想法 绝弦(知音)‎ 锺子期听 领会死 书戴嵩画牛 拊掌大笑尤所爱 牧童——斗牛图——处士 谬矣(掉尾而斗)然之 ‎[教学反思]‎ 为了促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我在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对文言文进行读、思、悟。只要将课文读得充分,读得入理,读出韵味,理解自然水到渠成。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文章内容,进而感受到伯牙与锺子期之间的真挚情谊,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友情。学生也能从牧童的表现中体会他善于观察、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尤其是在选角色说故事环节,学生想象力丰富,课堂效果较好。以“角色转换”的方式进行故事讲述,是对文本语言理解后的加工和运用,也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