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84 KB
  • 2022-02-11 发布

部编版六上语文第三单元复习知识点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部编版六上语文期末第三单元复习知识点 第三单元 九《竹节人》 生字词 豁 huō(豁开、豁子、豁出去) 凛 lǐn(凛然、凛冽、威风凛凛) 疙 gē(疙瘩) 瘩 da(疙瘩) 棍 gùn(棍子、冰棍、木棍) 裁 cái(体裁、裁定、别出心裁) 筹 chóu(筹划、筹备、一筹莫展) 橡 xiàng(橡胶、橡树、橡皮) 雕 diāo(雕刻、木雕、石雕) 跺 duò(跺脚) 颓 tuí(颓然、颓废、颓败) 沮 jǔ(沮丧) 趴 pā(趴下、趴着、趴窝) 屉 tì(抽屉、笼屉、床屉) 多音字 哄 hōng(哄笑)hǒng(哄小孩)hòng (起哄) 缝 fèng(裂缝)féng(缝补) 攒 cuán(攒凑)zǎn(积攒) 哄 hòng(一哄而散) hǒng(哄骗) 1、我们小时候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也只能自己做。 “我们小时候”物质条件不够好,不像现在、玩具的品种多、而且 人们也有钱买,而那时的玩具“只能自己做”,强调“都”“只能”,有点 儿辛酸,也带一点儿调侃意味。 2、作者为什么写制作竹节人的过程? 因为玩具的稀缺,更因为“新鲜的玩意儿”能够带给我们很多的 快乐,而竹节人是“我”印象最深的玩具,在无处可买的现实下就自己 动手制作,从而表现出竹节人在作者童年生活中所占的比重很大。 3、那一受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 则生意特别。 我们的毛笔都用来做竹节人了,因为做得多,所以毛笔就“丢”得 多,卖毛笔的生意当然就好了。两相对比,显示出“我”的窃喜与得意。 4、仔细想来,那个发明这竹节人的家伙,准也是坐这种课桌长大的。 对游戏发明者的猜测,充满了童趣,表达了孩子们对在课桌裂缝 中玩竹节人的这种玩法的喜爱。 5、作者写破旧的课桌有什么作用? 作者写破旧的课桌,一方面是交代玩耍竹节人的主要场地,另 一方面也表现出了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里竹节人作为玩具带给我 们不可或缺的童年乐趣。 6、课文是写竹节人的,为什么要写围观的小伙伴们? 因为从围观的小伙伴们的动作“攒着”“跺脚拍手”“一哄作鸟兽散” 等可以看出每一个孩子都非常喜爱竹节人,每一次的“搏斗”都不放过, 所以要写围观。 7、“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 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 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老师玩竹节人的动作、神态的描写,生动刻画了一个课堂上严 肃认真,课下童心不改的“老顽童”式的老师形象,表现出了竹节人受 欢迎的程度。 8、为什么要写老师与竹节人这一部分?它和主题的关系是什么? 老师没收竹节人,表现出老师不苟言笑、威严无比的形象。 与后文老师玩竹节人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更加突出了老师温柔赤诚 的内心,活泼亲切的形象。竹节人受到老师的青睐侧面烘托出这个游 戏的有趣,表达了“我们”内心的喜悦、满足与自豪,竹节人和老师共 同构成了“我”对童年的美好回忆,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9、课文主题 课文主要讲述的是“我”小时候用毛笔杆制作竹节人,与同学在 课桌上搏斗引得大家围观,课上偷玩被老师收走后,发现老师也和我 们一样爱玩竹节人。表现了作者快乐无忧的童年生活以及爱师尊师的 师生情谊。 十《宇宙生命之谜》 生字组词 谜 mí(猜谜、灯谜、谜语) 尚 shàng(尚且、和尚、尚未) 氧 yǎng(氧气、缺氧、氧化) 倾 qīng(倾角、倾斜、倾倒) 揭 jiē(揭开、揭穿、揭发) 斑 bān(黑斑、斑点、斑白) 燥 zào(干燥、枯燥、口干舌燥) 漠 mò(沙漠、冷漠、漠不关心) 磁 cí(磁场、磁性、磁卡) 御 dǐ(抵御、防御、御寒) 素 sù(朴素、色素、素食) 盗 dào(强盗、海盗、盗取) 培 péi(培养、培育、栽培) 多音字 奔 bēn (奔走)bèn (投奔) 薄 bó(单薄)báo(薄纸) 着 zhuó(着陆)zháo(着火) 1、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 件呢?人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 件…… 这是设问。作用是:引起读者注意,启发读者思考,引出下文, 承上启下。 2、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 “一直”与第 1 自然段的“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 仍然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相呼应,既写出了人们的执着,也表现了 科学家们不畏艰险、坚持探索的科学精神。 3、全文围绕什么问题来写? 中心句: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 4、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行文的吗? 提出问题——分析探究——得出结论。 5、课文主题 这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 程,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 谜。 表达了作者对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的敬佩,同时 激发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十一《故宫博物院》 多音字 模:mó(模型)mú(模板) 难:nán(难题)nàn(难民 ) 1、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大体按照游览参观路线,由南到北逐次并详略得当地介绍了 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 2、作者抓住故宫博物院的哪些特征来写? (1)规模宏大壮丽 (2)建筑精美 (3)布局统一 3、全文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 总说和分说相结合。 分说时,又按由南向北的空间顺序: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桥 →太和门→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小广场→后三宫(乾 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景山 4、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 (1)台基──修建得很高(三层台基高七米),设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 千多个圆雕龙头),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 (2)外观气势雄伟(是故宫最大的殿堂),色彩壮丽;内部装饰庄严富 丽。 (3)位置和功用(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借雄伟的建筑显示威严。 5、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 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因此,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 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 好处:分清主次,有详有略,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 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6、第6段“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中“约”能否去 掉?为什么? 不能。因为“约”写出了“两米”是朱漆方台的大致高度,符合 实际,去掉就不准确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7、本文的写作特点? 顺序合理,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8、课文主题 本文大体按照游览参观路线,由南到北逐次并详略得当地介绍了 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读者既从中获得了对故宫的一般性 了解,又对祖国的传统建筑艺术产生自豪感。 日积月累 春日 宋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