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9.50 KB
- 2022-02-1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石灰吟
石灰吟
(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
(1398-1457)
,明钱塘
(
今浙江杭州
)
人,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
《
石灰吟
》
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
注释
]
吟:吟颂。 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浑:全。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
译诗、诗意
]
(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第一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第二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
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
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
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竹 石
【
清
】
郑 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
(
1693
-
1765
年),
号板桥 。 父亲郑立庵是县私孰教师,教授几百名学生。郑燮自幼随父亲读书,爱读历史书和诗文词集,博学强记,所读的书都能背诵。少年时在真州毛家湾读书。康熙秀才、雍正壬子年(
1732
年)到南京乡试中举人。干隆元年丙辰
1736
年赴北京礼部试,中进士。干隆七年
1742
年出任山东范县令。干隆十一年
1746
年调任潍县县令。郑燮为官,爱民如子,任潍县县令时,正逢荒年,不顾他人阻扰,开仓贷粮,令老百姓写借条,救活一万多人;还大兴土木,修建水池,招收饥民工作就食。当年入秋又歉收,郑燮把老百姓的借条,一把火烧掉;潍县老百姓感戴他的恩德,为他建立生祠堂。郑燮对于民事处理公正,十二年没有一件冤案。干隆十三年
1748
年
,
干隆游山东
,
封郑燮为书画史
,
郑燮自刻印章一枚
:《
干隆东封书画史
》
。
郑燮为官清廉,后来因老病罢官客居扬州,身无长物,只有廖廖几卷图书,便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被世人称为“三绝”。其诗宗陶渊明、陆放翁,画竹似苏东坡。郑燮的书法揉合行书、草书,自成一体,自号“六分半书”,后人称为“板桥”体。
【
字义
】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磨:折磨。
坚劲:坚定强劲
.
尔:那。
【
诗意
】
竹子牢牢地咬定青山,把根深深地扎在破裂的岩石中。经受了千万种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能让它屈服。
这是一首在竹石图上的题画诗,作者咏的是竹石,但已不是对自然界竹石的一般描写,而是蕴含了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作者
以物喻人,实写竹子,赞颂的却是人。
诗人以屹立的青山,坚硬的岩石为背景而基础,说竹子“咬定青山”,“立根破岩”,“千磨万击”。“坚劲”则正是这个历经风吹雨打的竹子和竹子所象征的人的真实写照。因此,可以说,
诗歌通过歌咏竹石,塑造了一个百折不挠,顶天立地的强者的光辉形象。
全诗清新流畅,感情真挚,语言虽然通俗但意义深刻而意味深长。
0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
李清照
(1084-1155?)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
《
易安居士文集
》
、
《
易安词
》
,已散佚。后人有
《
漱玉词
》
辑本。今人有
《
李清照集校注
》
。
【
诗意
】
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 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 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相关文档
-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6《我的伯父2022-02-1221页
- 人教版6年级上语文课件:草虫的村落2022-02-1218页
-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6《狼牙山五壮2022-02-1223页
- 人教版6年级上语文课件:回顾拓展一2022-02-125页
-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7《有的人》2022-02-1216页
-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0 古诗三首:竹2022-02-1222页
- 人教版6年级上语文课件:回顾三2022-02-121页
- 人教版6年级上语文课件:这片土地是2022-02-1233页
-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小升初语文考2022-02-1247页
-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21课熟读精2022-02-12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