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1.00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山东省2019年中考真题汇编
物态变化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2019•东营)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为37℃
B.九年级物理教科书的重力为10N
C.教室门的高度为140cm
D.人体安全电压不高于60V
【答案】A。
【解析】A、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A符合实际;
B、九年级物理教科书的质量在300g=0.3kg左右,受到的重力在G=mg=0.3kg×10N/kg=3N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老师的身高在170cm左右,教室门的高度略大于此数值,在200cm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经验证明,只有不高于36V的电压对人体才是安全的。故D不符合实际。
2.(2019•烟台)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凝重的“霜”的形成是放热过程,是凝固现象
B.飘渺的“雾”的形成是吸热过程,是升华现象
C.晶莹的“露”的形成是放热过程,是液化现象
D.洁白的“雪”的形成是吸热过程,是凝华现象
【答案】C。
【解析】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此过程中放热,故A错误;
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此过程放热,故B错误;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此过程放热,故C正确;
D、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此过程中放热,故D错误。
3.(2019•潍坊)夏天,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周围会出现“白气”,“白气”形成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A.汽化 B.升华 C.凝华 D.液化
【答案】D。
【解析】“白气”是空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雪糕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
4.(2019•淄博)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描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加热过程中,水含有的热量增加
B.沸腾过程中,水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C.烧杯上方带孔的纸板可以减少热量散失
D.水的沸点是99℃,此时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答案】A。
【解析】A、加热过程中,水吸收热量,其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故A错误;
B、水在沸腾过程中,仍然要吸收热量,由图可知其温度保持99℃不变,故B正确;
C、烧杯上方带孔的纸板可以减少热量散失,能缩短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故C正确;
D、由图可知,水的沸点是99℃,沸点低于100℃,此时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故D正确;
5.(2019•聊城)夏季,晾在大阳下的湿衣服不久后会变干,这个过程中,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汽化 C.液化 D.升华
【答案】B。
【解析】晾在大阳下的湿衣服不久后会变干,这个过程中,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故B正确,ACD错误。
6.(2019•泰安)下列自然现象中的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
A.春天,河道冰雪消融 B.夏天,山间云雾蒸腾
C.秋天,花草凝结露珠 D.冬天,草木挂满白霜
【答案】A。
【解析】A、春天,冰雪消融,固态冰变成液态水,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A正确;
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B错误;
C、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液化放热,故C错误;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D错误。
7.(2019•枣庄)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凝华的是( )
A.冰化成水 B.露的形成 C.雾的形成 D.霜的形成
【答案】D。
【解析】A、河里的冰化成水,冰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露是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附着在植被表面,属于液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属于液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小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属于凝华现象,故D符合题意。
8.(2019•枣庄)中国古诗词是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反映,蕴含着许多科学道理。下列对划线部分的相关科学解释不合理的是( )
A.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露珠,是液化现象
B.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C.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燃烧秸秆的过程,是热能转化成了化学能
D.千淘万渌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金不活泼,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
【答案】C。
【解析】A、夕露沾我衣,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变成液态小水珠,发生的是液化现象,故A正确;
B、春晴天暖,气温升高,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在空气中做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加快,这是扩散现象,从而使人可以闻到浓浓的花香,故B正确;
C、燃料燃烧的过程中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C错误;
D、金化学性质稳定,所以“金”在自然界中常以单质状态存在,故D正确。
9.(2019•临沂)右图是某种固态物质加热变成液态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可知该物质( )
A.是晶体,熔化持续了8min
B.在A点是液态,B点是固态
C.在A点的内能比B点的小
D.在OA段的比热容比BC段的大
【答案】C。
【解析】ABC、由图象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50℃不变,所以熔点为50℃,并且为晶体,物质在A点为固态,B点熔化结束为液态,熔化时间由4min开始到8min结束,共4min。
晶体在熔化过程虽然温度保持不变,但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故在A点的内能比B点的小。故AB错误,C正确;
D、由图象可知,相同的时间内OA段升高的温度大于BC段升高的温度,由Q=cm△t可知:当吸收的热量和质量都相同时,△t越大比热容就越小,所以在OA段的比热容比BC段的小。故D错误。
10.(2019•威海)下列自然现象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
A.暖春 冰雪消融 B.盛夏 草上露珠
C.凉秋 雾锁江南 D.寒冬 北国飞雪
【答案】A。
【解析】A、暖春 冰雪消融,是冰(固态)熔化成液态的水,熔化需要吸热。符合题意;
B、盛夏 草上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露珠,液化需要放热。不符合题意;
C、凉秋 雾锁江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漂浮在空中形成雾,液化需要放热。不符合题意;
D、寒冬 北国飞雪,北国飞雪,是气态的水蒸气凝华成雪,凝华需要放热。不符合题意。
11.(2019•临沂)四季分明的临沂有许多美丽的自然现象。下列现象由于凝华形成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薄雾缥缈 C.秋天,露珠晶莹 D.冬天,雾凇簇簇
【答案】D。
【解析】A、冰雪消融是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雾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并与空气中的尘埃结合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露水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雾凇是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D符合题意。
12.(2019•济宁)图中,正确的选项是( )
A. b是非晶体的熔化图线
B.橡胶比金属的导电性好
C.由A→B过程中F先变大后变小
D.电阻箱的阻值为62.4Ω
【答案】C。
【解析】A、ab图象温度都有上升的趋势,a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所以a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b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b是晶体的熔化图象,故A错误;
B、橡胶不容易导电,属于绝缘体,金属属于导体容易导电,因此金属比橡胶的导电性能好,故B错误;
C、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叫力臂,作用在杠杆左端且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杠杆的长度就是力F的力臂,
将杠杆匀速由A位置拉至水平位置,在这个过程中杠杆长度不变,力F的力臂不变;
在此过程中,物体的重力是阻力,阻力大小不变而阻力力臂变大,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F变大;
将杠杆匀速由水平位置拉至B位置,在这个过程中杠杆长度不变,力F的力臂不变;
在此过程中,物体的重力是阻力,阻力大小不变而阻力力臂变小,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F变小。故C正确。
D、图中电阻箱示数是:0×1000Ω+6×100Ω+2×10Ω+4×1Ω=624Ω.故D错误。
13.(2019•济宁)下列各选项中,完全正确的是( )
常见做法
目的
家用电器
物理原理
高山上用高压锅做饭
升高沸点
电饭锅
电流的热效应
家用电器金属外壳接地
避免人体触电
电风扇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拉开弓把箭射出
利用弹性势能
电吹风
电磁感应
A B
日常现象
物理知识
能量转化
应用实例
冬天玻璃窗户上的“冰花”
凝固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蓄电池
锯木头时锯条会发热
热传递
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电动机
汽车急刹车时人向前倾倒
惯性
太阳能转化为内能
内燃机
C D
【答案】A。
【解析】A、选项中高山上用高压锅做饭,是因为高山的海拔较高,水的沸点很低,所以必须用高压锅增大气压,提高水的沸点。所以该说法正确。
家用电器金属外壳接地是当火线破损等各种原因导致火线与金属外壳有接触的时候,能及时把电流引向大地,从而防止人触电。所以该说法正确。
拉开弓把箭射出是利用弓的弹性势能转化为箭的动能。所以该说法正确。
综上,A选项正确。
B、选项中电吹风能吹风,是因为电吹风里面有个电动机,其原理是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吹风吹出来的风是热的,这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整个电吹风没有利用到电磁感应。故B错。
C、选项中冬天玻璃窗户上的“冰花”,“冰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出现的凝华现象;
锯木头时锯条会发热,这是通过做功使锯条内能增加,而不是热传递。故C错。
D、中给蓄电池充电时候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而蓄电池作为电源给用电器提供电能时它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题目指代不明。
内燃机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而不是把太阳能转化为内能。故D错。
14.(2019•德州)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现象的是哪一组( )
①初春:冰雪消融 ②盛夏:洒水降温 ③深秋:浓雾弥漫 ④严冬:凝重的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A。
【解析】①初春,冰雪消融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过程,熔化吸热;故①符合题意;
②盛夏,洒水降温是液态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②符合题意;
③深秋:浓雾弥漫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放热形成的,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严冬:凝重的霜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是凝华过程,凝华放热,故④不符合题意。
综合分析①②符合题意,故A正确,BCD错误。
二.填空题(共2小题)
15.(2019•东营)1月14日,东营出现罕见的雾凇景观,分外漂亮。“雾凇”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 凝华 (填物态变化名称) 放热 (选填“吸热”或“放热”)形成的。
【答案】凝华;放热。
【解析】“雾凇”是固态的小冰晶,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的,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
16.(2019•烟台)小明同学将左右手的各一根手指分别插入盛有热水和冷水的玻璃杯中(图甲)过一会儿两手指的感觉不相同;再把这两根手指拿出同时插入盛有温水的玻璃杯中(图乙),这时两手指的感觉 不相同 (填“相同”或“不相同”)。拿出手指,用滴管分别向盛有热水和冷水的两个玻璃杯中,同时小心地滴入一滴红墨水(图丙),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热水杯中的红墨水比冷水杯中的红墨水扩散得快 。前一个实验现象说明 只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是不可靠的 ,后一个实验现象说明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
【解析】第一个实验:将左右手的各一根手指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的玻璃杯中,此时左右两根手指分别和所在玻璃杯中的水温度相同,然后同时放入温水里,这时,之前在冷水中的手温度低于温水,会从温水中吸收热量,所以会觉得水热,同理,热水中的手温度高于温水,需要放热,这时会感觉水冷,而同一杯温水各处的温度是相同的;该实验现象说明:只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是不可靠的。
第二个实验:用滴管分别向盛有热水和冷水的两个玻璃杯中,同时小心地滴入一滴红墨水,会观察到热水杯的红墨水比冷水杯中的红墨水扩散得快,该实验现象说明:温度越高,则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故答案:不相同;热水杯中的红墨水比冷水杯中的红墨水扩散得快;只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是不可靠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三.实验探究题(共6小题)
17.(2019•东营)图甲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装置。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自下而上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
(2)A、B、C三种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B (填字母代号)。
(3)由图乙可知,水的沸点是 98 ℃.水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 保持不变 (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4)实验器材中纸板的作用: 减少热量的散失 、 防止热水溅出伤人(防止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温度计上影响读数)。 。
(5)实验结束后,移开酒精灯,发现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可能的原因是 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能继续吸热。 。
【答案】(1)自下而上;(2)B;(3)98;保持不变;(4)减少热量散失;防止热水溅出伤人(防止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温度计上影响读数);(5)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能继续吸热。
【解析】(1)实验器材的安装遵循由左到右,自下而上的原则,首先确定点燃酒精灯的高度,再把铁圈固定在酒精灯的外焰处,然后依次放烧杯纸板温度计;
(2)读取温度计示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故B正确;
(3)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由数据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沸点是98℃。
(4)使用中心有孔的纸板盖住烧杯,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同时也可以防止热水溅出伤人(防止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温度 计上影响读数)。
(5)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继续吸热,故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
18.(2019•烟台)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甲、乙两电同学分别使用A、B两套装置(图甲)来完成实验。
(1)分析评估A、B两套实验装置。
(2)在实验中观察到如图乙a、b所示的两种情景,你认为哪一种是水沸腾时的情景。
(3)实验中你还观察到哪些实验现象?
【答案】(1)A实验装置所测水的沸点是当地气压下的沸点,但该装置热量损失大,实验耗时长;B实验装置热量损失少,实验耗时少,但该装置所测水的沸点不是当地气压下的沸点;
(2)a;(3)沸腾前水的响声大,沸腾后水的响声变小;沸腾前温度计的示数不断升高,沸腾后继续加热而温度计的示数保持不变;沸腾时水的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产生大量白气。
【解析】(1)由图甲可知,A实验装置所测水的沸点是当地气压下的沸点,但该装置热量损失大,实验耗时长;B实验装置热量损失少,实验耗时少,但该装置所测水的沸点不是当地气压下的沸点;
(2)沸腾时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并且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增大。所以a是沸腾时的情景。
(3)沸腾前水的响声大,沸腾后水的响声变小;
沸腾前温度计的示数不断升高,沸腾后继续加热而温度计的示数保持不变;
沸腾时水的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产生大量白气。
19.(2019•菏泽)小明用甲图装置,探究固体熔化现律”,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4
﹣2
0
0
0
0
1
2
(1)请根据实验数据在乙图中作出固体熔化的图象。
(2)根据做出的图象,可以判断此固体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通过数据分析得出,该物质在固体状态下的比热容 小于 它在液体状态下的比热容(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1)如上图;(2)晶体;(3)小于。
【解析】(1)由表中数据,描点可得固体熔化的图象,如下图所示:
;
(2)分析图象可知,物质在第2分钟时温度升到0℃,然后温度保持恒定,直到第5分钟开始继续升温,即该固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所以是晶体,其熔点为0℃;
(3)物质由固态熔化为液态,其质量不变;用同一装置加热,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由图可知,在相同时间内,固态时温度升高的多,根据Q=cm△t可知,该物质在固体状态下的比热容较小。
20.(2019•青岛)实验探究
(1)探究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如图甲是某晶体熔化时温度时间变化的图象,下表是几种晶体的熔点表。
晶体
熔点/℃
晶体
熔点/℃
铝
660
萘
80.5
铅
328
海波
48
锡
232
冰
0
①根据上述信息判断,该晶体可能是 萘 。
②图甲中 BC 段表示该晶体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它的内能 增大 。
(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①蜡烛和凸透镜置于光具座上图示位置,凸透镜焦距为10cm,调节光屏位置,光屏上会出现清晰的 放大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据此规律可制成 投影仪 。
②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动,将凸透镜逐渐向 右 移动,光屏上能成清晰缩小的像。
(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①如图丙,把一只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只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 与像完全重合 ,以确定像的位置。
②将蜡烛向镜面靠近,所成像的大小 不变 。
【答案】(1)①萘;(2)BC;增大;(2)①放大;投影仪;②右;(3)①与像完全重合;②不变。
【解析】(1)①读图可知,该物质的熔化图象有一段呈水平,说明有一定的熔点,属于晶体,熔点是80℃,由表格可知晶体可能是萘;
②图甲中BC段为该物质的熔化过程,熔化时的温度即熔点为80℃;这个过程需要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增大;
(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①蜡烛和凸透镜置于光具座上图示位置,凸透镜焦距为10cm,调节光屏位置,物距小于像距,2f>u=50cm﹣35cm=15cm>f,光屏上会出现清晰的放大的像,据此规律可制成 投影仪。
②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动,将凸透镜逐渐向右移动,当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时,根据光的可逆性,光屏上能成清晰缩小的像。
(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①如图丙,把一只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只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 与像完全重合,以确定像的位置。
②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等大,将蜡烛向镜面靠近,像的大小不变。
21.(2019•临沂)在探究水的沸腾特点时,所用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组装实验装置时,支撑烧杯的铁圈和悬挂温度计的铁杆,应先固定 铁圈 (选填“铁圈”或“铁杆”)。
(2)实验过程中,烧杯上方的“白气”是水蒸气 液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结果。
(3)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水的沸点为 98 ℃;继续加热,温度计的示数将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较长,其原因可能是 水的质量偏大 (选填“水的质量偏大”或“当地气压偏低”)。
【答案】(1)铁圈;(2)液化;(3)98;不变;(4)水的质量偏大。
【解析】(1)在实验中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应先确定铁圈的高度;
(2)实验过程中,烧杯上方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的小水滴;
(3)由图知,此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所以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98℃,即水的沸点是98℃;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继续加热,温度计的示数将不变;
(4)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较长,单位时间内温度的变化较小,其原因可能是水的质量偏大。
22.(2019•德州)小强对热现象的有关实验进行如下探究:
(1)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用“水浴法”加热,其目的是使冰 均匀受热 ;根据图甲可知,冰属于 晶体 (选填“晶体”“非晶体”)。
(2)完成上述实验后,小强换用其它装置继续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加热一段时间后,烧杯内的水温度升高,是通过 热传递 方式增加水的内能。图乙水的沸点没有达到100℃,可能是当地大气压强 低于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3)结合两次实验图象可知: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
【答案】(1)均匀受热; 晶体;(2)热传递; 低于;(3)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解析】(1)实验装置用水浴法加热,可以使冰均匀受热;
由表格数据知,冰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因此冰属于晶体。
(2)实验中,水从火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水的内能。
由图知,由所绘制的乙图象可知,水的沸点低于100℃,此时周围环境的大气压低于一标准大气压;
(3)冰是晶体,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需要吸热,但温度不变;水在沸腾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四.解答题(共1小题)
23.(2019•泰安)如图所示,该温度计的示数为 ﹣6 ℃。
【答案】﹣6℃。
【解析】看图知,数值自下而上是变小的为零下多少摄氏度,比0℃低6格,即低6摄氏度,为﹣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