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3 M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3北京中考一模化学实验探究汇编
东城区:32.(5分)某化学小组同学利用图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固定装置省略),其中装置甲的试管中盛有固体粉末A,分液漏斗中盛有足量溶液B。
(1)若装置乙中水下有少量白磷,实验时将B滴加到A中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打开止水夹,则乙中有气泡冒出,白磷不燃烧;关闭止水夹,则乙中的现象是 ,且白磷燃烧。
①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关闭止水夹前后,白磷产生现象差异的原因是 。
(2)若A为碳酸钠,B为稀硫酸,装置乙中有少量无色溶液。将过量的B滴入A中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同时打开止水夹,看到乙的溶液中有气泡冒出,不变浑浊;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发现乙中液面上升,溶液变浑浊。请推测乙中溶液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东城区33.(7分)氢化钙(CaH2)固体是一种储氢材料,登山运动员常用其作能源提供剂。【查阅资料】
①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
②钙和氢化钙都能与水反应,均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
【氢化钙的制备】
氢化钙通常用氢气与钙加热制得。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制取装置如图所示(图中固定装置省略)。
(1)装置A中制取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装置B的作用是 。
(3)装置D的作用是 。
(4)装置C中制取氢化钙的化学方程式是 。
【样品成分的猜想】通过上述方法制得的氢化钙样品的成分有下列两种猜想:
猜想一:全部是氢化钙; 猜想二: 。
【设计实验】现有2.1 g氢化钙样品,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二是否成立 (要求操作、数据和结论)。
西城区:32.(7分)兴趣小组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实验。(试剂均足量,假设各步反应均完全,装置可重复使用,部分夹持装置已省略,组合装置气密性良好。)
分液漏斗
K2
K1
烧瓶
A B C D
(1)甲组同学利用A中产生的氧气验证B中的黑色粉末是炭粉。
① 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 为完成此实验,除用装置A、B外,还需要补充的装置有 (填装置序号)。
③ 说明黑色粉末是炭粉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2)A中烧瓶内的气体可能含有CO、CO2、CH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烧瓶内气体的成分,乙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资料】甲烷和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 + 4CuO 4Cu + CO2 + 2H2O
I. 将3.0 g的浓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烧瓶中,充分反应;
II.按A→C→B→C→D的顺序连接装置,打开K1,从K1处通入氮气,打开K2,排尽B中空气,加热B中足量的氧化铜固体,充分反应;
III.反应结束后,测得烧瓶中溶液的质量为3.1 g,B中固体的质量减少了0.32 g,
第二个C装置的质量增加了0.18 g。
① 打开K2前通入氮气的目的是 。
② 两个装置C中试剂相同,装置C中的试剂名称是 。
③ 烧瓶中气体的成分是 。
西城区33.(7分)研究盐类物质的性质时,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向NaHCO3溶液中滴加石灰水,均产生白色沉淀。他们分别设计实验方案,对自己过滤后的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准备】
用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NaHCO3溶液、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进行如下实验,为设计实验方案提供参考。
NaHCO3溶液
NaOH溶液
Na2CO3溶液
加入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现象Ⅰ
溶液变红
加入CuSO4溶液
产生气泡和蓝色沉淀
现象Ⅱ
产生气泡和蓝色沉淀
加入CaCl2溶液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产生白色沉淀
加热溶液至沸腾,将
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澄清石灰水
无明显变化
澄清石灰水
无明显变化
表中的现象Ⅰ为 ;现象Ⅱ为产生蓝色沉淀,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查阅资料】
(1)氯化钙溶液显中性。
(2)滤液中所含的溶质有以下几种可能:
①NaOH;②Na2CO3;③NaOH和Ca(OH)2;④Na2CO3和NaHCO3;⑤Na2CO3和NaOH
【实验及分析】
甲同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产生大量无色气泡,则滤液中的溶质是Na2CO3。
乙同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通入少量CO2,产生白色沉淀,则滤液中的溶质是NaOH和Ca(OH)2。
丙同学:分别取少量滤液于两支试管中,向一支试管中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将另一支试管中的滤液加热至沸腾,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滤液中的溶质是Na2CO3和NaHCO3。
【反思与评价】
(1)老师认为乙、丙同学的实验方案和结论合理。
① 丙同学的实验中,加入CaCl2溶液的目的是 。
② 根据乙同学的结论,NaHCO3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老师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和结论存在不足。丁同学通过以下实验帮助甲同学确认了滤液中溶质的成分。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
______
滤液中的溶质是Na2CO3和NaOH
(3)结合此次探究活动,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盐溶液可能显碱性
b.化学反应的产物与反应物的量有关
c.碱和盐反应一定生成另外一种碱和另外一种盐
d.判断溶液混合后的成分不仅要考虑产物,还要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
白磷
a
80℃ 热水
海淀区:32.(5分)Y型管是实验改进时经常使用的仪器。
(1)用右图所示装置研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①若在a处放置红磷,在Y型管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②若要研究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应在a处加入 。
(2)用下图所示装置可以研究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
棉花
碳酸钠
稀硫酸
b 干燥紫色石蕊滤纸条
a 湿润紫色石蕊滤纸条
I II[来源:Z。xx。k.Com]
①在不打开装置的情况下,将Y型管I向右倾斜,使稀硫酸流入碳酸钠中,再
恢复至图示装置的角度,即可产生二氧化碳。Y型管II中的现象是 。
②不改换实验仪器,将上述实验进行修改,即可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密
度。修改方法是 。
海淀区33.(8分)当前市售珍珠粉的价格从五元到上百元不等,但其外观、手感都没有明显差异。
那么优质珍珠粉和廉价珍珠粉的成分有何不同呢?就此问题,实验小组同学展开探究。
【查找资料】
①优质珍珠粉直接由贝科动物体内珍珠加工而成,含有一定量的氨基酸、碳酸钙等。
②廉价珍珠粉由“贝壳粉”加工而成,贝壳加工过程中会用到氢氧化钠,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③珍珠粉中除碳酸钙外,其它成分均不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④
氨基酸大部分能溶解于水,遇到浓硝酸并加热会呈现黄色或黑色。
⑤碳酸钙与浓硝酸能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⑥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提出猜想】优质珍珠粉和廉价珍珠粉的区别可能在于:
①廉价珍珠粉含有 ;
②廉价珍珠粉不含氨基酸;
③碳酸钙含量不同。
【实验探究】
实验内容
现象
结论
(1)分别将少量优质珍珠粉和廉价珍珠粉放入试管中,加少量水,静置一段时间后,滴加 。
廉价珍珠粉的上层清液变红,优质珍珠粉的溶液没有变色
猜想①成立
(2)分别将少量优质珍珠粉和廉价珍珠粉放入试管中,加少量水, ,加热。
优质珍珠粉的溶液有黄色出现,局部变黑,廉价珍珠粉的溶液没有明显现象
猜想②成立
(3)分别将一定质量的优质珍珠粉和廉价珍珠粉放入烧杯中,再逐滴加入14.6%的稀盐
酸,边滴加边振荡,直至恰好完全反应。数据记录如下:
优质珍珠粉
廉价珍珠粉
珍珠粉的质量
100 g
100 g
加入盐酸的质量
460.0 g
501.3 g
烧杯中最终物质的总质量
520.0 g
557.7 g
①处理数据时,小明提出了如下思路:用加入盐酸的质量乘以盐酸的质量分数,求
出反应的盐酸中的溶质质量,进而利用化学方程式求出珍珠粉中碳酸钙的质量。
你认为小明的思路是否可行,理由是 。
②处理数据后,得出结论:廉价珍珠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
保留小数点后1位),含量高于优质珍珠粉。
【实验反思】
经过反思,同学们认为仍用上述试剂,只需略调整操作,就可以通过一次珍珠粉的
取样完成三个猜想的验证。请写出调整后的操作: 。
朝阳区32.(5分)某化学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若装置Ⅰ中加入石灰石和过量稀盐酸,装置Ⅱ中加入澄清
石灰水。打开a,关闭b,装置Ⅰ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一段时间后,关闭a,打开b,装置Ⅱ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若利用装置Ⅱ完成模拟合成氨气(N2+3H2 高温高压催化剂2NH3)过程中的气体混合实验。从装置Ⅱ右侧导管通入氮气,左侧导管通入氢气,则装置Ⅰ中加入的药品是 ,装置Ⅱ中加入浓硫酸,则装置Ⅱ的作用有:① ;②使氮气和氢气充分混合;③通过观察 来控制气体的体积比,从而提高氮气和氢气的利用率。
33.(8分)课外小组同学用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与水接触时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
(1)实验准备
【查阅资料】
①过氧化钠能与水、二氧化碳,盐酸反应,反应过程中均有氧气放出。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时,除生成氧气外,还生成一种工业上制玻璃的原料,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CO2能与碳酸钠水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CO2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中几乎不溶解。
【设计方案】
①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②老师指出,应在M点前增加下列 装置,才能得到更准确的实验结论。
(2)实验过程①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K1、K2关闭;
②向装置中分别加入所需药品,写出装置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实验时,先打开 (填K1 或K2 ),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a口处,一段时间后,关闭它,再打开另一个弹簧夹,再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a口处。
④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始终不复燃。
(3)实验分析①为观察到最终木条复燃,甲建议在Ⅲ后安装一个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目的是 ;
②乙认为即使采纳甲的建议且最终观察到木条复燃,也不能证明CO2与Na2O2发生反应,原因是 。
(4)实验反思 丙同学认为:应进一步证明CO2与Na2O2反应生成新物质。他补充的实验是:取Ⅲ中反应后所得固体滴加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则证明有新物质生成。
丁同学认为:丙同学实验时应将产生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否则不能证明CO2与Na2O2反应,其理由是 。
门头沟区32.(5分)某化学小组在课外活动时做了一个实验,在甲试管中装入固体物质,乙试管中装入液体试剂,按下图所示组装好仪器(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已略去)。
(1)若甲试管装入碳酸钠,乙试管装入紫色石蕊试液,丙中加入稀硫酸,打开分液漏斗加入足量的液体,同时打开止水夹。乙试管中的现象为 。立即关闭止水夹,看到 (填甲乙)中液面上升。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来源:学|科|网]
(2)若乙中装入饱和的石灰水,丙中液体加入到甲中后,石灰水变浑浊。则甲、丙中的物质可能为 (填与(1)中不同的物质)。
门头沟区33.(8分)CaO和NaOH固体的混合物,俗名“碱石灰”,实验室常用作干燥剂。碱石灰在空气久置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而变质。某实验小组为确定一瓶久置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设计了图14所示实验流程。
请你参与探究过程:
⑴为了使样品充分溶解,操作一中还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操作二的名称是 。
⑵固体A中一定含有 。
⑶溶液B成分的探究。
[查阅资料]①Ca(OH)2、Na2CO3溶于水无明显的温度变化;②Na2CO3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③CaCl2溶液呈中性且能与碳酸钠发生复分解反应。
[猜想]溶液B中溶质可能为:①NaOH②Na2CO3 ③NaOH和Na2CO3 ④Ca(OH)2和———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甲、乙同学分别设计如下方案并进行探究:
甲同学: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则溶液B中的溶质是Na2CO3。
乙同学: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则溶液B中的溶质一定含有NaOH。丙同学认真分析上述二位同学的实验,认为他们的结论均有不足之处,并且做出了正确的判断。他认为B溶液中一定含有Na2CO3 ,可能含有NaOH 。为进一步确认溶液B中是否含NaOH,他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
② 过滤,在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猜想③正确
实验步骤①的目的是 。[来源:学科网ZXXK]
⑷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发现向样品中加水时还放出大量的热。综合以上探究,下列对样品成分分析正确的是 (填序号)。
A.一定有NaOH B.一定有Na2CO3
C.一定有CaO D.至少有NaOH、CaO中的一种
石景山区:32.(5分)用如右图所示装置分别进行两个实验(已知: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1)打开止水夹,向Ⅰ中液体加入一种黑色固体、Ⅱ中液体加入一种白色固体。
Ⅰ和Ⅱ中均有气泡出现,且Ⅱ中液体内出现燃烧现象。
①写出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②请说明Ⅱ中出现燃烧的原因________。
(2)打开止水夹,向Ⅰ中液体加入一小块固体。Ⅰ和Ⅱ中均有气泡出现,且Ⅱ中液体出现浑浊现象。关闭止水夹,发现Ⅱ中液面上升,溶液由浑浊变澄清。
①请说明溶液由浑浊变澄清的原因________。
②若实验后Ⅱ中澄清液中的溶质由一种或两种物质组成,为检验其成分,应该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
33.(8分)实验课上,同学们用下图所示四种溶液探究与指示剂的作用。实验后进行废液处理,处理过程为:将A和B中液体混合,得到红色溶液E;将C和D中液体混合,得到废液F;将E和F放入烧杯中。
(1)向A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后,溶液颜色为 色。
(2)A和B混合后,溶液中一定没有 。
a.NaCl b.HCl c.NaOH
(3)C和D混合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继续对烧杯中的废液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烧杯废液中含有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呈碱性;CaCl2 溶液呈中性。
【初步分析】通过分析上述实验现象,烧杯中的废液除酚酞和水外还一定含有 。
【进行实验】请设计实验验证可能含有的物质
实验操作
现象与结论
(5)为实现绿色排放(溶液呈中性),应对废液再进行的操作是 。
大兴区 32.(5分)化学小组同学利用右图装置(固定装置略)按如下操作进
行实验,研究酸、碱、盐的性质。玻璃管中盛有氢氧化钠固体,锥形
瓶中充满二氧化碳气体。
已知:碱性的Na2CO3溶液与中性的CaCl2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关闭K2,从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后关闭K1,观察
到上面气球鼓起。甲同学认为气球鼓起是由于反应放热引起的,由此证明酸和碱能发生反应。请判断甲的说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
步骤2:同时打开K1、K2,使玻璃管中的液体流入锥形瓶。并用清水冲洗玻璃管;关闭K2,一段时间后,锥形瓶内气球鼓起,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步骤3:关闭K2,向玻璃管中加入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钙溶液,再从分液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观察到 现象,证明酸和碱能反应。
步骤4:打开K1、K2,使玻璃管中的液体流入锥形瓶中,关闭K2,观察到锥形瓶中产生了大量气泡,气球变瘪,最终得到澄清溶液。请设计实验证明所得澄清溶液中溶质的组成 。
33.(8分)氢化钙(CaH2)固体是一种储氢材料,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备氢化钙。
【查阅资料】
① 氢化钙通常用氢气与钙加热制得。
② 氢化钙要密封保存,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
③ 钙遇水立即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并放出大量的热。
④ 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为0.09g/L。
【进行实验】
小组同学设计的制取装置如下图所示(固定装置略)。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B、D中所盛试剂相同,该试剂为 ,其作用分别是 、 。
(3)实验时先打开A中活塞,一段时间后,再点燃C中酒精灯,其目的是 。
【实验反思】小组同学通过反思提出问题:上述制得的氢化钙是否纯净?他们再次设计实验进行检验。
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足量的水和已称好质量的
氢化钙样品,按上图所示连接仪器(固定装置略)。
步骤2: 。
通过上述实验可分析出制得的氢化钙是否纯净,其依据是 。
丰台区:32.(4分)下面是某兴趣小组同学做的3个小实验。根据实验内容回答下列问题(仪器的固定装置已经省略)。
(1)若甲中为二氧化锰,连接甲乙装置,______________(填开关“K1”和“K2”的操作),从分液漏斗向甲中加入适量双氧水,该实验可以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甲中为水,丙中为红色溶液,连接甲丙,打开K1,关闭K2,从分液漏斗向甲中加入某药品后,丙中只看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写出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若甲中为二氧化碳(K1、K2关闭),连接甲丁,从分液漏斗向甲中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一段时间后,打开K1,整个实验过程中甲中观察到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9分)某学习小组对在实验中吸收过二氧化碳气体的碱石灰成分进行了研究。
【查阅资料】
① 碱石灰是CaO与NaOH 的固体混合物,通常用于吸收二氧化碳及干燥气体。
② 碱性的Na2CO3溶液可以与中性的Ca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提出猜想】
该碱石灰的主要成分可能含有 、Ca(OH)2、CaCO3、NaOH和 。
【设计方案、收集证据】
(1)甲同学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的碱石灰样品,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有白色沉淀,甲同学认为样品中一定含有CaCO3,乙同学认为他的结论不准确,原因是:
(填化学方程式)。
(2)乙同学进一步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过程如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从甲同学的烧杯中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 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无明显现象
通过实验及分析,样品中不含有:
。
【解释与评价】
(1)乙同学进一步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通过称量B装置的质量变化来确定样品的成分及质量(气密性良好,每步均完全反应,操作无误)。多次实验发现测定结果有时偏大有时偏小偏差,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
(2)在老师的指导下乙同学完善了实验装置,并重新进行了实验,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将5.06g干燥的样品放入锥形瓶中;
②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关闭活塞b;
③称量盛有氢氧化钠浓溶液的D瓶质量;
④向锥形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⑤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⑥称量D瓶质量,增重2.2g。
通过分析及计算可知:5.06g样品中各成分及质量 。
昌平区 32.(5分)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研究两个问题:
K1
K3
(1)研究燃烧的条件
K2
【步骤1】向Ⅲ热水中加入少量白磷,白磷不燃烧。
植物油
【步骤2】打开K3,关闭K2,打开K1将A中溶液滴入Ⅰ中与B
接触, 关闭K1。Ⅲ中有气泡冒出,白磷燃烧。Ⅲ中发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此实验运用
对比的方法研究了燃烧的一个条件,它是 。
(2)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A中盛有稀硫酸,B为碳酸钠固体,Ⅲ中盛有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1】打开K3,关闭K2,打开K1将A中溶液滴入Ⅰ中与B接触,关闭K1。一段时间后,Ⅲ中没有明显现象。
【实验2】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Ⅱ中盛放的可能是_________,后续实验的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
33.(8分)小红为大家做了一个“燃纸成铁”的趣味实验。将一张滤纸(组成元素为C、H、O)用FeCl3浓溶液润湿,在酒精灯上烘干后点燃,滤纸变黑、红热,最终生成黑褐色物质。小红告诉大家:黑褐色物质中含有铁单质。
【提出问题】黑褐色物质中真的含有铁单质吗?
【探究过程】
(1)小红先从反应物分析,因为 所以反应后可能生成铁单质。
(2)为获得实验证据,小红做了实验1。
实验1:将黑褐色物质放入稀盐酸中,发现有连续微小气泡产生。若黑褐色物质中
含有铁单质,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来源:学科网]
(3)小明提出疑问:由反应物的组成分析,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物质不一定是
铁单质,还可能是 。
小红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高温条件下不可能生成此类物质。
(4)小明仍有疑问:实验1中产生的气泡也可能是滤纸碳化后吸附的空气。为此,小红又做了实验2: 观察到有微小气泡产生但很快停止。
证明实验1中的连续气泡确实是由铁单质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
(5)为进一步证明黑褐色物质中有铁单质,小红又做了实验3。
实验3:将黑褐色物质放入 溶液中,观察到 。
【得出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探究,证明黑褐色物质中确实含有铁单质。
【实验反思】小红所做实验1和实验2用了对比实验,这种实验的要求是 。
怀柔 32.(6分)某班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第一小组同学的实验:
位置
A
B
C
分液漏斗
药品
澄清石灰水
碳酸钠溶液
澄清石灰水
稀盐酸
操作
关闭K1,打开K2和分液漏斗的活塞,缓慢滴加稀盐酸
现象与结论
现象 [来源:Zxxk.Com]
① 。[来源:学,科,网Z,X,X,K]
有关化学方程式
② 。
操作
关闭K2,打开K1
现象
B中液体沿导管流入A中,A中有白色沉淀产生
该现象产生的原因
③ 。
(2)第二小组同学的实验:
位置
A
B
C
分液漏斗
药品
红色溶液
稀盐酸
紫色溶液
碳酸钠溶液
操作
关闭K1,打开K2和分液漏斗的活塞,缓慢滴加碳酸钠溶液
现象
④ 。
操作
关闭K2,打开K1
现象
B中液体沿导管流入A中,A中红色溶液变为无色
A中的溶液
⑤ 。
33.(7分) 化学小组对金属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老师的帮助下,提出了“金属钠能否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金属钠是否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等问题。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查阅资料:①金属Na性质活泼,常温下,它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钠,氧化钠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②金属钠还可以与水剧烈反应放出氢气。③ 碱性的Na2CO3溶液与中性的Ca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实验探究:
实验1:探究金属钠是否能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与解释
①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煤油后投入硫酸铜溶液中
出现蓝色沉淀,但没有红色的物质析出
金属钠 ① (填“能”或“不能”)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
同上,将金属钠投入水中,待反应结束后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 。
实验2:探究金属钠是否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与解释
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盛有CO2的集气瓶中
钠在CO2中继续燃烧,冷却,瓶内附着黑色颗粒,并粘附着白色物质.
产物中一定有 ③ 。
实验3:探究白色物质是什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与解释
①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成红色
产物中一定还有 ④
②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滴加足量稀盐酸。
有气泡冒出
③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然后过滤,再向溶液里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无明显现象
实验反思:
(1)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的原因是 ⑤ 。
(2)实验3中③“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的原因是 ⑥ 。 钠易与氧气反应变质
密云县32.(6分)葡萄糖是生命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提出问题】 葡萄糖燃烧的产物是CO2和H2
O,由此能否推断葡萄糖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有机物?
【实验设计】 为了确定葡萄糖的元素组成,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其中浓硫酸、无水CaCl2均为常用干燥剂,部分固定装置省略,假设每个装置中均吸收完全或反应完全)。
(1)装置A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2)装置B处Fe2O3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 。
【方案评价】
用充有空气的储气球代替制备氧气的装置 ,是否更有利于实验的进行,为什么?
。(填“是”或“否”及理由)
【数据处理】下表是同学们填写的实验报告,请你帮助完成。
实验事实
数据分析及结论
1.8g葡萄糖完全燃烧,得到2.64g CO2和1.08g H2O
结论:葡萄糖含有 元素
数据分析的依据是 。
【讨论交流】上述实验装置D、E中盛放的都是NaOH固体,试分析两次使用NaOH固体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
密云县33.(6分)老师在讲解溶洞的形成时,告诉了同学们一个新的化学反应:CaCO3+CO2+H2O=Ca(HCO3)2,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提出一个大胆的猜想:“Na2CO3溶液也能与CO2发生反应”。
为了确定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完成了对该猜想的判断.请你完成兴趣小组在实验探究活动中的部分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探究Na2CO3溶液能否与CO2反应
【实验药品】:大理石、CaO 、Na2CO3溶液、饱和的NaHCO3溶液、CaCl2溶液、浓盐酸、
稀硫酸、浓硫酸、澄清石灰水
【查阅资料】:
① 2NaHCO3 + Ca(OH)2 = CaCO3↓ + Na2CO3 + 2H2O;
② Na2CO3 + CaCl2 ═ CaCO3↓+ 2NaCl
③ 2NaHCO3 + CaCl2 ═ CaCO3↓+ 2NaCl + H2O + CO2↑
④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但几乎不溶于饱和NaHCO3溶液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步骤与现象】
① 制取二氧化碳时应选用上述的 (请从以上给出的药品中选择并填药品的名称)
② 装置Ⅱ中盛放的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 。
③ 使过量CO2通过装置Ш,充分反应后,将所得的溶液取出3mL于试管中,然后向试管中加入 试剂(请从以上给出的药品中选择,并填药品的名称)
a.当试管中 现象时,Na2CO3溶液与CO2没有发生反应;
b.当试管中 现象时,Na2CO3溶液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结论】:通过实验探究,同学们的猜想是正确的。
平谷区:32.(5分)小刚和小丽两位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与氢氧化钠能发生反应。
(1)小刚先关闭b,打开a、c、d,集气瓶中生成CO2的反应方程式为 ,NaOH与CO2的反应方程式为 ;此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
(2)小丽认为若要证明NaOH与CO2发生反应,接下来的操作是关闭 ,打开 ,此时应观察到的现象为 。
平谷区:33.(8分)化学小组同学在课外读物中看到:“Na2O2广泛应用于潜艇的呼吸供氧和CO2的去除。”他们决定探究CO2与Na2O2反应的产物。
【提出猜想】CO2与Na2O2反应可能生成O2和Na2CO3。
【查阅资料】
① 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温下与CO2、H2O等物质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Na2O2+2CO2=2Na2CO3+O2 2Na2O2+2H2O=4NaOH+O2↑
② CO2既不与NaHCO3反应,也不溶于饱和的NaHCO3溶液中。
③ Na2O2与稀盐酸反应时,生成NaCl、H2O和O2。
【实验过程】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如下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进行实验
f
e
饱和NaHCO3
溶液
D
b
a
浓硫酸
B
d
c
NaOH溶液
C
A
石灰石
m
g
h
E
Na2O2
(1)实验时上述仪器正确的连接顺序为m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接口字母)。
(2)检验有氧气产生的方法是将___________________放在接口_________处(填接口字母);证明有氧气产生的实验现象是 。
(3)检验有Na2CO3生成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使气体通过D装置的原因是 。
顺义区:32.(6分)课外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研究。回答相关问题: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装置B的作用是 。
(3)C中盛放的试剂是 。
(4)F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
33.(7分)化学小组的同学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后,觉得探究很有意思,想继续探究。
[提出问题]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有什么?
[查阅资料] (1)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在上述反应中,若二氧化碳过量,能发生如下反应:
Na2CO3 + H2O + CO2 = 2NaHCO3
[猜想与假设]通过分析,小明做出如下猜想:
① 含有NaOH 和 Na2CO3 ;② 含有Na2CO3和NaHCO3 ;
[实验探究] 为确定反应后溶液的组成,同学进行了如下两项探究活动。
(1)对相关物质性质的研究。
NaHCO3溶液
NaOH溶液,
Na2CO3溶液
加入稀盐酸
产生气泡
无明显变化
产生气泡
加入饱和石灰水
溶液变浑浊
溶液变浑浊
现象I
加入CaCl2溶液
无明显变化
溶液变浑浊
溶液变浑浊
加热溶液至沸腾,将
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澄清石灰水
无明显变化
澄清石灰水
无明显变化
上表中现象I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探究反应后溶液的成分。为确认反应后溶液的组成,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取一定量反应后溶液放入试管中,滴加适量的CaCl2溶液。
有沉淀产生
②
将步骤①所得的混合物过滤,洗涤,并将滤渣分成两部分。
③
向其中一份步骤②所得固体中滴加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原溶液中含有 。
④
取另一份步骤②所得固体, 。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1)若想直接证明小明的另一个猜想是否正确,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 应加做的实验是 。
(2)小伟提出,小明的猜想不完全,反应后溶液的组成还可能是 (有几种写几种)。
12
稀盐酸
石灰石
氢氧化钠溶液
微型气体实验器
1.紫色石蕊溶液
2.澄清石灰水
止水夹1
1 2
止水夹2
通州区32.(5分)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二氧化碳制取实验的微型一体化装置图,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1)关闭止水夹1,打开止水夹2,挤压胶头,滴入稀盐酸,
生成的二氧化碳在微型气体实验器内与1、2处的溶液反应。1处紫色的石蕊溶液变成红色,2处的反应现象是 。
(2)关闭止水夹2,打开止水夹1,再次挤压胶头,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 。这是由于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的缘故。
(3)有同学认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因此实验(2)出现的现象不足以证明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那么,如何利用化学方法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该实验方案是 。
通州区:33.(7分)小强同学看到妈妈将买来的排水口洗净剂(主要成分:过碳酸钠、柠檬酸)洒在厨房排水口网状盖的底部,倒上温水后迅速冒出气泡。为了解其反应过程,他与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小组同学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足量的
澄清石
灰水
温水
排水
口洗
净剂
A B C
实验中观察到如下现象:A中有气泡产生;B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收集到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由此同学们得出结论:生成的两种气体分别是: (填化学式)。B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探究二】
(1)实验过程:
教师提供了一瓶过碳酸钠(Na2CO4),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①
②
③
过碳酸
钠样品
温水
无色溶液X
缓缓冒出气泡
溶液X取样
加入MnO2
迅速冒
出气泡
带火星
的木条
木条
复燃
(2)提出问题:无色溶液X中的溶质有哪些物质?
(3)猜想与假设: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X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 ;还可能存在Na2CO3、NaHCO3、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
(4)查找资料:
资料1:氯化钙溶液呈中性;氯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不发生反应;
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后发生如下反应:Na2CO3 + CaCl2 ═ CaCO3↓ + 2NaCl。
资料2:NaHCO3溶液呈碱性,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氢钠、碳酸钠与足量的酸反应产物相同。
(5)实验过程:小组同学对溶液X中的溶质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将下列实验方案填写完整。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结论
①
证明溶液中有Na2CO3
②
证明溶液中无NaHCO3
③
证明溶液中无NaOH
(6)实验反思:根据资料,NaHCO3溶液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于是,同学们猜想: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是否可以发生 (写方程式)这样的反应?于是,同学们进行了新的探究实验。[来源:学科网]
房山甲瓶 乙瓶
32.(5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以下所示装置是化学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
图3
图1
图2
(1)研究铁生锈的条件
如图1所示装置,通过该实验证明铁钉生锈是铁与 作用的结果。
(2)研究燃烧的条件
装置如图2所示,通过对比 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要与氧气接触。
(3)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在两个气密性良好且充满二氧化碳的500mL矿泉水瓶中,分别注入等体积的水、氢氧化钠浓溶液,充分振荡,出现图3所示现象。此实验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理由是 ;为进一步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同学又补充了实验:用注射器向乙瓶中注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3.(8分)膨松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它在面包制作过程中发生反应产生气体,使面包变得松软。膨松剂反应产生气体的量作为检验膨松剂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已知某膨松剂含碳酸氢钠、碳酸氢铵(NH4HCO3)中的一种或两种,化学兴趣小组对该膨松剂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2NaHCO3 △ Na2CO3+H2O+CO2↑; NH4HCO3 △ NH3↑+H2O+CO2↑。
②浓硫酸常用于吸收水蒸气和氨气。
③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不与氨气反应。
实验I:探究膨松剂的成分
按右图所示连接好装置(夹持仪器略去,
下同)。
(1)实验记录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①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向装置中加入药品。
关闭K1,打开K2
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②
点燃酒精灯。
打开K1,关闭K2。
试管中白色固体减少,
______________
有二氧化碳生成,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③
打开K2,关闭K1。
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有氨气生成。
④
继续充分加热。
试管中仍有固体
(2)得出结论:该膨松剂的成分为 。
实验II:探究膨松剂受热产生气体的量
(1)测定二氧化碳的质量:如下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各装置中的试剂为足量)。
膨松剂
将8g膨松剂装入装置B中,通过测定实验前后装置 (填字母序号)的质量,其质量差即为样品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加热前,先对已连接好的装置A、B和C通一段时间的空气,再连接上装置D、E;加热过程中,装置C的作用是 ;停止加热后,应继续通入空气一段时间,以保证产生的气体被装置充分吸收。
(2)测定氨气的质量:调整上图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另取8g膨松剂装入装置B中,通过测定实验前后装置C的质量,其质量差即为样品产生的氨气的质量。
【解释与结论】同学们进一步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后,认为该膨松剂质量良好。
【反思与评价】实验II中,若没有装置E,造成测定结果可能会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