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1.00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年陕西省汉中市洋县龙亭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下列各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并将其字母符号填在答题卡表格相应的方格中.(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木已成舟 B.蜡炬成灰 C.花香四溢 D.滴水成冰
2.合理搭配饮食是我们的健康理念,中考期间,小明妈妈为他准备了一份午餐:馒头、红烧肉、豆腐汤、炸鸡腿,你认为这份午餐搭配中还应添加下列食品中的( )
A.黄瓜 B.牛奶 C.炒鸡蛋 D.烤野兔肉
3.最新信息显示,今年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扶持政策落实,中国新能源汽车有望迎来快速增长.关于能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能源没有污染并且成本低,现已普遍使用
B.乙醇汽油既节约石油资源,又能促进农业发展
C.地球上天然气储量相当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核电站一旦发生泄露,放射性物质危害极大,因此应禁止使用核能
4.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读取液体体积 B.
倾倒液体 C.
闻气体气味 D.
给液体加热
5.元素周期表中硒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金属元素 B.原子核内有34个质子
C.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 D.硒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
6.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性质不相似的是( )
A.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B.锌、铁
C.氢氧化钙、氢氧化钠 D.稀盐酸、稀硫酸
7.2016年4月16日日本九州岛熊本县发生了7.3级地震.地震后,防疫人员使用亚氯酸钠等消毒剂对环境进行消毒.亚氯酸钠(Na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 B.+1 C.+3 D.+5
8.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的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该反应生成物全部为化合物
C.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未改变
D.该图示能表示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反应
9.下列鉴别两种不同物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序号
待鉴别的物质
鉴别方法
A
氮气与二氧化碳
点燃的木条
B
氧化钙与硝酸铵
加水,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C
尿素和硫酸铵
加熟石灰,研磨
D
氧化铜与铁粉
用磁铁吸引
A.A B.B C.C D.D
10.一个密闭容器中有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4
10
1
21
反应后质量/g
0
10
15
待测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Y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反应后Q的质量为10g
D.该反应中消耗X与Q的质量之比为4:11
二、填空与简答题
1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氮分子______;(2)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3)5个硫酸根离子______;(4)医疗上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的盐______.
12.水是生命之源,是自然界中重要的物质.
(1)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下列行为属于节约用水的是______
A、城市废水直接排入黄河 B、洗菜的水用于浇花
C、用自来水不断为西瓜冲水降温 D、用工业废水浇地
(2)饮用酸碱度过大或硬度过大的水都不利于人体健康.在实验室可用______测定水的酸碱度,方法是______,在生活中可用______区分软水和硬水,可通过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13.如图是A、B、C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请你回答:
(1)0℃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_
(2)t1℃时,向50g水中加入25g A 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3)将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首先析出晶体的是:______
(4)要使接近饱和的A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只填 写一种)______.
14.下列框图中的物质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B是黑色粉末,H是蓝色沉淀.如图是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C______E______;
(2)写出F+G→H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写出B→G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写出物质E的一种用途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15.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①的名称:______;
(2)实验室选择装置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你认为A装置存在的问题是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选择收集装置应选择______(填字母)装置;
(3)实验室可以选择装置______(填字母)制取并收集CO2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验满的方法是______;
(4)通常情况下,SO2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且水溶液显酸性.实验室里,用亚硫酸钠固体和浓硫酸反应制取SO2.实验室制取SO2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若选择F装置收集SO2,气体应该从______口(填“a”或“b”)进入,实验结束后剩余的SO2气体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吸收SO2的目的是______.
16.某实验小组同学发现在实验桌上的小烧杯中,有上周做实验取出的氢氧化钠固体忘记回收处理.该小组同学对该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一起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
【猜想与假设】
猜想1:该固体没有变质
猜想2:该固体全部变质
猜想3:该固体部分变质
【方案讨论】
为了验证猜想2或猜想3,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提出如下方案:
【实验准备】
将该固体置于烧杯中,加水完全溶解,配制成待测溶液.
甲同学:取该待测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酚酞,若酚酞变红,则猜想3成立,否则猜想2成立.同学们认为此方案不可行,原因是______.
乙同学:取该待测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的Ba(OH)2,再滴入酚酞,根据现象不同来判断猜想2或猜想3成立.同学们认为此方案也不可行,原因是______.
丙同学:取该待测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的BaCl2溶液,再滴入酚酞,根据现象不同来判断猜想2或猜想3成立.同学们通过分析认为此方案可行.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及解释
①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______
有气泡产生
猜想______不成立
②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BaCl2溶液,静置,向上层清液滴加酚酞
有______
猜想______成立
四、计算题
17.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被授予抗疟疾新药青蒿素的第一发明人﹣﹣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已知青蒿素的化学式渭C15H22O5,请计算:
(1)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
(2)青蒿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18.现有家用食用碱12g(主要成分为Na2CO3,其它成分不与酸反应),向其中加入某未知浓度的稀盐酸100g,恰好完全反应,称得剩余物质的总重量为107.6g,请计算:
(1)该食用碱中Na2CO3的质量
(2)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016年陕西省汉中市洋县龙亭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下列各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并将其字母符号填在答题卡表格相应的方格中.(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木已成舟 B.蜡炬成灰 C.花香四溢 D.滴水成冰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结合成语的含义分析判断.
【解答】解:A、木已成舟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蜡炬成灰的过程中发生了蜡烛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花香四溢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滴水成冰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理解成语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2.合理搭配饮食是我们的健康理念,中考期间,小明妈妈为他准备了一份午餐:馒头、红烧肉、豆腐汤、炸鸡腿,你认为这份午餐搭配中还应添加下列食品中的( )
A.黄瓜 B.牛奶 C.炒鸡蛋 D.烤野兔肉
【考点】均衡营养与健康.
【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和合理膳食的原则,结合题中所给的食谱判断所含的营养素以及缺少的营养素,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结合题意,馒头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红烧肉、豆腐汤、炸鸡腿含有蛋白质、油脂和无机盐,可知食物中维生素含量较少;故为使营养搭配更加合理,需要补充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故选:A.
【点评】“吃得营养,吃出健康”是人类普遍的饮食追求,本题考查了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同时告诫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营养物质的均衡搭配,要合理膳食.
3.最新信息显示,今年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扶持政策落实,中国新能源汽车有望迎来快速增长.关于能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能源没有污染并且成本低,现已普遍使用
B.乙醇汽油既节约石油资源,又能促进农业发展
C.地球上天然气储量相当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核电站一旦发生泄露,放射性物质危害极大,因此应禁止使用核能
【考点】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分析】A、氢能没有污染但还没普遍使用;
B、根据乙醇汽油的优点解答;
C、有石油的地方就会有天然气,天然气是化石燃料;
D、核能是一种新能源,不能禁止使用.
【解答】解:A、氢能没有污染,是理想燃料,但目前大量制取氢气的途径、氢气的贮存、使用安全问题等都没有很好的解决,还没有普遍使用;故选项错误;
B、乙醇汽油的使用可以拓展农产品的使用空间,可以节约石油资类推,故选项正确;
C、天然气是一种化石燃料,资源是有限的,故选项错误;
D、核能是一种新能源,不能禁止使用,要合理开发使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多数燃料燃烧时能生成污染环境的物质,要积极开发无污染的新能源来替代现有的能源物质.要了解各种能源的性质及用途.
4.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读取液体体积 B.
倾倒液体 C.
闻气体气味 D.
给液体加热
【考点】测量容器-量筒;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分析】A、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
C、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试管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图中用内焰加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试管夹位置不对,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元素周期表中硒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金属元素 B.原子核内有34个质子
C.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 D.硒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硒,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34,表示原子序数为34;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其原子核内有34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硒有防癌、抗癌作用,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6.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性质不相似的是( )
A.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B.锌、铁
C.氢氧化钙、氢氧化钠 D.稀盐酸、稀硫酸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化合物中的组成来分析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利用单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的性质来分析化学性质是否相似.
【解答】解:A、因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二氧化碳具有氧化性,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似,故正确;
B、因锌、铁是金属,则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故错误;
C、因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在水中产生的阴离子全为氢氧根离子,化学性质相似,故错误;
D、因稀盐酸、稀硫酸在水中产生的阳离子全为氢离子,化学性质相似,故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学生应能利用物质的组成来分析其性质,并注意物质的特殊性质,学生还应熟悉物质的性质及发生的化学反应.
7.2016年4月16日日本九州岛熊本县发生了7.3级地震.地震后,防疫人员使用亚氯酸钠等消毒剂对环境进行消毒.亚氯酸钠(Na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 B.+1 C.+3 D.+5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亚氯酸钠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2=0,则x=+3价.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8.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的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该反应生成物全部为化合物
C.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未改变
D.该图示能表示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反应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A、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种类及反应的特点判断反应的类型;
B、根据生成物的微观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
C、根据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分析原子的变化;
D、根据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反应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A正确;
B、由生成物的微观构成可知,生成物中有一种物质的分子是由同种的原子构成的属于单质,故B错误;
C、由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故C正确;
D、若图中的两种原子一种为氢原子、另一种为氧原子,则反应物为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双氧水分子,生成物为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水分子、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分子,则该反应为双氧水分解生成氧气的反应,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分子,这些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9.下列鉴别两种不同物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序号
待鉴别的物质
鉴别方法
A
氮气与二氧化碳
点燃的木条
B
氧化钙与硝酸铵
加水,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C
尿素和硫酸铵
加熟石灰,研磨
D
氧化铜与铁粉
用磁铁吸引
A.A B.B C.C D.D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铵态氮肥的检验.
【分析】A、根据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具有助燃性和可燃性进行分析;
B、根据氧化钙与硝酸铵溶于水或与水反应后的溶液温度变化进行分析;
C、根据铵态氮肥和熟石灰研磨会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生成进行分析;
D、根据氧化铜不能被磁铁吸引,铁可以被磁铁吸引进行分析.
【解答】解:A、取样品,将点燃的木条伸入待测气体中,都会熄灭,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A错误;
B、取样品,加水后溶液温度升高的是氧化钙,溶液温度降低的是硝酸铵,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正确;
C、取样品,加熟石灰研磨,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的是硫酸铵,没有明显现象的是尿素,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
D、取样品,用磁铁吸引,可以被吸引的是铁,不能被吸引的是氧化铜,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10.一个密闭容器中有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4
10
1
21
反应后质量/g
0
10
15
待测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Y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反应后Q的质量为10g
D.该反应中消耗X与Q的质量之比为4:11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本题可分析先X、Y、Z三种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Q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进而可以确定反应类型.
【解答】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X的质量减少了4g﹣0g=4g,故X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为4g﹣0g=4g;Y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故Y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同理确定Z是生成物,生成的Z的质量为15g﹣1g=14g;由质量守恒定律,Q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Q的质量为14g﹣4g=10g,故待测的数值为21g﹣10g=11g.
A、Y的质量不变,Y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该反应的反应物为X和Q,生成物是Z,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C、Q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Q的质量为14g﹣4g=10g,故待测的数值为21g﹣10g=11g,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反应中X、Q的质量比为4g:10g=4:11,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二、填空与简答题
1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氮分子 2N2 ;(2)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2O3 ;
(3)5个硫酸根离子 5SO42﹣ ;(4)医疗上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的盐 NaHCO3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1)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氮分子可表示为2N2;
(2)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故可表示为: 2O3;
(3)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5个硫酸根离子可表示为:5SO42﹣;
(4)医疗上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的盐是碳酸氢钠,其化学式为:NaHCO3;
故答案为:(1)2N2;(2)2O3;(3)5SO42﹣;(4)NaHCO3;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2.水是生命之源,是自然界中重要的物质.
(1)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下列行为属于节约用水的是 B
A、城市废水直接排入黄河 B、洗菜的水用于浇花
C、用自来水不断为西瓜冲水降温 D、用工业废水浇地
(2)饮用酸碱度过大或硬度过大的水都不利于人体健康.在实验室可用 pPH试纸 测定水的酸碱度,方法是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 ,在生活中可用 肥皂水 区分软水和硬水,可通过 煮沸 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考点】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溶液的酸碱度测定;硬水与软水.
【分析】(1)根据节约用水的方法进行解答;
(2)根据测定水的酸碱度的方法,硬水和软水的鉴别方法和转化方法进行解答,
【解答】解:(1)A、城市废水直接排入黄河 会污染水资源,故A错误;
B、洗菜的水用于浇花属于一水多用,可以节约用水,故B正确;
C、用自来水不断为西瓜冲水降温会浪费水资源,故C错误;
D、用工业废水浇地会污染地下水资源,故D错误;
故选:B.
(2)测定水的酸碱度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PH试纸,正确的操作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
在生活中可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其中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泡沫较少的是硬水,可通过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故填:p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肥皂水;煮沸.
【点评】本题为涉及较多的化学基础知识,题目难点不大但涉及面较广,耐心审题、沉着作答对于解答类似问题会有较大帮助.
13.如图是A、B、C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请你回答:
(1)0℃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B
(2)t1℃时,向50g水中加入25g A 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0%
(3)将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首先析出晶体的是: C
(4)要使接近饱和的A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只填 写一种) 适量A物质 .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分析】题目考查对溶解度曲线的解读,给出的是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
(1)在曲线图中,在0℃,ABC物质的溶解度解答.
(2)根据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5g进行解答.
(3)根据将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解答;
(4)根据将接近饱和A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解答.
【解答】解:(1)在曲线图中,在0℃,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B>C>A;0℃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B;
(2)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5g,在t1℃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25gA物质,在t1℃时,25克A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能溶解12.5g,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20%;
(3)A、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将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A、B两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而C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且有晶体析出.
(4)A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加入适量A物质,或恒温蒸发水分,或降低温度.
故答案为:(1)B;(2)20%; (3)C;(4)适量A物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通过本题可以加强学生对固体溶解度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4.下列框图中的物质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B是黑色粉末,H是蓝色沉淀.如图是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 CuO C CO2 E Ca(OH)2 ;
(2)写出F+G→H的化学方程式: 2NaOH+CuSO4=Cu(OH)2↓+Na2SO4 ;
(3)写出B→G的化学方程式: CuO+H2SO4═CuSO4+H2O ;
(4)写出物质E的一种用途 改良酸性土壤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根据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A就是碳酸钙,A在高温下又会生成C和D,D能够和水反应产生,E能够和碳酸钠溶液反应,所以D就是氧化钙,氧化钙和水生成氢氧化钙,E就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F就是氢氧化钠,C就是二氧化碳;B是黑色粉末,H是蓝色沉淀,因此B是氧化铜,氧化铜和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铜和水,硫酸铜和F反应产生氢氧化铜沉淀,因此F是氢氧化钠溶液,据此完成相关的问题.
【解答】解:根据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A就是碳酸钙,A在高温下又会生成C和D,D能够和水反应产生,E能够和碳酸钠溶液反应,所以D就是氧化钙,氧化钙和水生成氢氧化钙,E就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F就是氢氧化钠,C就是二氧化碳;B是黑色粉末,H是蓝色沉淀,因此B是氧化铜,氧化铜和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铜和水,硫酸铜和F反应产生氢氧化铜沉淀,因此F是氢氧化钠溶液,带入验证符合转化关系,因此:
(1)根据分析,B是氧化铜,C是二氧化碳,E是氢氧化钙;故填:CuO;CO2;Ca(OH)2;
(2)根据分析,E就是氢氧化钙,故E和Na2CO3溶液反应,即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故填:2NaOH+CuSO4=Cu(OH)2↓+Na2SO4;
(3)根据分析,B是氧化铜,G是硫酸铜,氧化铜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故填:CuO+H2SO4═CuSO4+H2O;
(4)根据分析,E是氢氧化钙,可以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等;故填:改良酸性土壤.
【点评】本题为框图式推断题,解题关键是找准解题的突破口,并从突破口出发,探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应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严密的分析和逻辑推理,推出符合题意的结果.
三、实验探究题
15.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①的名称: 锥形瓶 ;
(2)实验室选择装置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你认为A装置存在的问题是 试管口无棉花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MnO4K2MnO4+MnO2+O2↑ ,选择收集装置应选择 C(或E) (填字母)装置;
(3)实验室可以选择装置 B、C(或F) (填字母)制取并收集CO2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验满的方法是 将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则已满 ;
(4)通常情况下,SO2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且水溶液显酸性.实验室里,用亚硫酸钠固体和浓硫酸反应制取SO2.实验室制取SO2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B (填字母),若选择F装置收集SO2,气体应该从 a 口(填“a”或“b”)进入,实验结束后剩余的SO2气体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吸收SO2的目的是 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环境 .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据常用仪器回答;
(2)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和反应原理、氧气的密度及溶解性分析解答;
(3)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常温反应、及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溶解性、验满方法分析解答;
(4)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据二氧化硫的密度选择进气口,据二氧化硫溶于水形成酸雨分析解答.
【解答】解:(1)标号仪器是:作为反应容器的锥形瓶;
(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图示没有,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常温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选发生装置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可用C或F装置;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盐酸,二者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验满的方法是:将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则已满;
(4)用亚硫酸钠固体和浓硫酸反应制取SO2,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选发生装置B,二氧化硫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应从长管进气,短管便于排尽空气;实验结束后剩余的SO2气体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是为了防止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易溶于水形成酸雨,污染环境;
故答案为:(1)锥形瓶;
(2)试管口没有放棉花;2KMnO4K2MnO4+MnO2+O2↑;
(3)B、C(或F);CaCO3+2HCl=CaCl2+H2O+CO2↑;将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则已满;
(4)B;a;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环境.
【点评】掌握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注意事项和常用仪器,装置选取等知识,即可结合题意顺利解答.
16.某实验小组同学发现在实验桌上的小烧杯中,有上周做实验取出的氢氧化钠固体忘记回收处理.该小组同学对该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一起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
【猜想与假设】
猜想1:该固体没有变质
猜想2:该固体全部变质
猜想3:该固体部分变质
【方案讨论】
为了验证猜想2或猜想3,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提出如下方案:
【实验准备】
将该固体置于烧杯中,加水完全溶解,配制成待测溶液.
甲同学:取该待测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酚酞,若酚酞变红,则猜想3成立,否则猜想2成立.同学们认为此方案不可行,原因是 碳酸钠溶液也能使酚酞变红 .
乙同学:取该待测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的Ba(OH)2,再滴入酚酞,根据现象不同来判断猜想2或猜想3成立.同学们认为此方案也不可行,原因是 因为加Ba(OH)2,引入OH﹣,不能检验是否有NaOH .
丙同学:取该待测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的BaCl2溶液,再滴入酚酞,根据现象不同来判断猜想2或猜想3成立.同学们通过分析认为此方案可行.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及解释
①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 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猜想 (1) 不成立
②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BaCl2溶液,静置,向上层清液滴加酚酞
有 白色沉淀产生,溶液不变色(或白色沉淀产生,溶液红色)
猜想 (2)【或(3)】 成立
【考点】药品是否变质的探究;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方案讨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检验OH﹣,不能引入OH﹣,
【实验验证】根据碳酸钠能够和盐酸反应产生气泡及要证明变质就是证明含有碳酸钠,可以使用与钙离子或钡离子结合产生沉淀的方法,要证明氢氧化钠的存在,可以滴加酚酞试液;
【解答】解:【方案讨论】甲: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变红,无法做出判断;
乙:加入的过量Ba(OH)2和生成的NaOH都能使酚酞变红,不能检验原溶液中是否有NaOH;
故答案为:甲:碳酸钠溶液也能使酚酞变红;
乙:因为加Ba(OH)2,引入OH﹣,不能检验是否有NaOH;
【实验验证】】Ⅰ.取少量溶液,然后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实验过程中始终有气泡产生,说明有碳酸钠,因此猜想(1)不成立;
Ⅱ.另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因为氯化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加入氯化钡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故假设(1)不正确,则假设(2)(3)成立;氯化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除去了显碱性的碳酸钠,向上层清液加入酚酞试液不变红,说明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钠,故氢氧化钠是部分变质,故猜想(2)正确,若向上层清液加入酚酞试液变红,猜想(3)正确;
故答案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及解释
①稀盐酸
(1)
白色沉淀产生,溶液不变色(或白色沉淀产生,溶液红色)
(2)【或(3)】
【点评】本题考查了久置的NaOH固体是否变质的实验探究,学生明确实验现象与结论的关系,并注意结合物质的性质来分析固体变质的原因来解答本题.检验氢氧化钠与碳酸钠的混合物时,可先把碳酸钠变成沉淀并且不生成影响氢氧化钠检验的碱性物质,然后使用酚酞检验氢氧化钠.
四、计算题
17.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被授予抗疟疾新药青蒿素的第一发明人﹣﹣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已知青蒿素的化学式渭C15H22O5,请计算:
(1)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82
(2)青蒿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90:11:40 .
【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分析】(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C15H22O5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5+1×22+16×5=282.
(2)青蒿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2):(16×5)=90:11:40.
故答案为:(1)282;(2)90:11:40.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8.现有家用食用碱12g(主要成分为Na2CO3,其它成分不与酸反应),向其中加入某未知浓度的稀盐酸100g,恰好完全反应,称得剩余物质的总重量为107.6g,请计算:
(1)该食用碱中Na2CO3的质量
(2)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加入稀盐酸,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烧杯内质量的减少的质量即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据此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进而计算出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2g+100g﹣107.6g=4.4g.
(2)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44
x y 4.4g
(1) x=10.6g
(2) y=7.3g
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7.3%.
答:(1)该食用碱中Na2CO3的质量为10.6g;
(2)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二氧化碳的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和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