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00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04年初三历史中考复习纲要
<世界历史>第一册
1.资本主义的萌芽
A. 中国的三大发明的传入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
B. 欧洲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意大利地中海沿岸城市.三个主要城市威尼斯,热那亚和佛罗伦萨.
C. 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及商业的发展和贸易的扩大,西欧人有了开辟新航路的动机.
2.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及意义
概况:1487-1488年,迪亚士率船队绕过非洲最南端(好望角),进入印度洋;1497-1498年,达*伽马航行到印度,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新航路;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意义;A.密切了世界各大陆之间的联系,对欧洲以至世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B.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西班牙等欧洲殖民者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促进了欧洲的早期资本积累,但也给当地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3.早期殖民掠夺:葡萄牙占据了中国的澳门
4.文艺复兴
A. 背景: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新兴资产阶级为了创造业绩,享受生活,要求打破封建教会和封建神学的精神桎梏.
B. 概况:14世纪,一股资产阶级文化的新潮流在意大利兴起;15世纪后半期扩大到欧洲其他国家;16世纪达到高潮.
C. 主要成就:文学 但丁是文艺复兴早期的伟大诗人,其代表作是<神曲>;彼特拉克最早明确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法国作家拉伯雷的代表作是<巨人传>,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代表作是<堂吉诃德>,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是<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
美术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米开朗琪罗的雕塑和绘画成就最为突出,拉斐尔的画作以圣母像为代表,他们三人被称为”文艺复兴美术三杰”
技术 在学习中国印刷术的基础上,发展了活字印刷术.
自然科学 波兰天文家哥白尼提出了”太阳中心说”;意大利的布鲁诺,伽利略(制作了一台天文望远镜)和德意志的开普勒论证并发展了哥白尼的学说.英国医生哈维探明了人体血液循环系统.
D. 影响:冲破了封建教会的精神桎梏,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积极发展海外贸易,开展殖民掠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和新生贵族力量日益壮大,他们要掌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因此,要发展资本主义,就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制度来保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总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生产关系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历史意义:a.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1689年,为限制国王权利,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b.它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6.<权利法案>的颁布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为限制国王的权利,确定议会的大权,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使以后的国王不能滥用权利,为所欲为,这就使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7.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
英国采用海盗方式,在海上进行抢劫活动.16世纪晚期,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取得了海上霸权,开始在海外殖民.英法早期殖民活动主要集中在印度和北美.在殖民扩张过程中,英法荷进行了激烈的争夺,最后,英国战胜了荷兰和法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8.来克星顿的枪声和美国独立
a. 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的开始.
b. 1775年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整编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
c. 1776年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告英属北美殖民地独立.
d. 1777年,在萨拉托加战役中,美军打败英军,是北美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e. 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f. 意义:
1.独立战争使美国赢得了独立(1787年,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实行总统制,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它同时又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9.攻占巴士底狱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0.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成立和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1791年6月,奥地利和普鲁士采取军事行动,帮助路易十六镇压革命,巴黎人民推翻君主统治,,9月,法国军队也把外国军队赶出国境,并宣布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资产阶级革命高潮过后,法国政局动荡,1799年,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皇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颁布了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法典>,对外打击反法联盟,扩张法国势力.对外战争损害了被侵略地区人民的利益,引起人民的反抗,1812年远征俄国失败,敲响了帝国的丧钟;在莱比锡战役中,法军再次惨败;1814年反法盟军开进巴黎,帝国灭亡.
11.英国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是促使手工工场发展到机器大生产的一次革命,,它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
条件: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和原料;海外贸易的迫切需求.
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发生了工业革命.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最早出现于棉纺织业.
进程:a.18世纪六七十年代,珍妮纺纱机,水利纺纱等机器相继问世;80年代,水利织布机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织布的效率.b.机械师瓦特制成了改良蒸气机,1785年,这种蒸气机被用来带动纺织机器,从而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c.蒸气机的使用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汽船和火车机车相继诞生.d.19世纪上半期,大机器生产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12.工业革命的影响
影响:a.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b.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c.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面貌,是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彼此联系,不可分离的整体.
13.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即法国里昂工人的两次武装起义,英国工人的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理论研究同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联系在一起,在吸收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意义:使无产阶级有了自己强大的思想武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4.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及意义
原因: 北部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南部实行大种植园经济,以黑人奴隶为主要劳动力.双方在关税和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的矛盾不可调和.
意义:使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15.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 1689年,彼得一世为摆脱落后状态使俄国成为近代强国,推行多方面的改革,其内容包括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军事力量,发展经济,推行学校教育.它实际上是一场封建农奴主推行的富国强兵改革.作用: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巩固了专制统治,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1861年改革 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有所发展,但由于农奴制的阻碍,发展极其缓慢.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维护贵族和地主的利益被迫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农奴的生活;农奴可以出钱赎买一块份地.它实际上是一场沙皇自上而下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作用: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16.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主要内容: 政治:”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意义: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渐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但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世界历史>第二册
1.科学成就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科学成就:a.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内燃机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石油的开采和提炼,石油,电力和煤炭构成了三大能源.
b.新机器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德国的西门子创制了第一辆有轨电车;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导致了汽车和飞机的试制成功.
c.新的信息传递工具的发明 19世纪中期,发明了有线电报;19世纪晚期,有线电话和无限电报也研制成功.
影响:大大促进了生产力,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途径.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状况
19世纪晚期,随着生产力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其形式有卡特尔,辛迪加和托拉斯.
美国和德国作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更多地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起点高,发展快,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别成为世界头号,二号资本主义工业大国.
英国和法国由于技术装备落后和过分依赖殖民地,经济发展缓慢,工业生产被美国,德国赶上和超过.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竭力进行武装扩张,促进了经济发展;俄国资本主义虽然有较快的发展,但由于大量封建残余的存在,仍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3.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和主要成员
同盟国集团: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后来参加到协约国一方)
协约国集团:英国,法国,俄国
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西线三大战役
1914年6月底,一个塞尔维亚青年在萨拉热窝街头刺杀了奥匈帝国的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这就是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萨拉热窝事件.
西线三大战役:交战双方是英法和德国,分别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5.美国参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大战爆发时,美国利用中立的地位与交战国做生意,通过出售军火,提供贷款,大发横财,国力大增.1917年,在交战双方都已精疲力竭的时候,美国加入协约国,终于参战了.美国的参战无论在政治,军事还是财力方面,使协约国受益极大.
一战性质: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6.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俄国经济陷于全面崩溃,1917年的”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用武力镇压革命群众.1917年11月7日,在列宁亲自领导下,十月革命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人民委员会,推出”一战”,颁布了没收地主,寺院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的<土地法令>.
苏联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1928年和1933年的两国五年计划,其重点都是重工业,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苏联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1937年苏联基本完成了农业集体化.同年苏联通过新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确立.
7.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
1919年1-6月,参加国有27个,英国,法国,美国三国成为和会的主宰.其主要内容有:同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分别和德国盟国签订一系列和约,它们和对德和约共同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决定成立制裁侵略,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1920年成立,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列强维护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的工具).确定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和约内容见初三<世界历史>第二册35页)
8.华盛顿会议
在美国倡议下召开,共有九国国家参加,美,英,日三国起主要作用.英,法,日,美签订了<四国条约>,相约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属地的权益.美,英,日,法,意五国签订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规定了五国海军主力舰的吨位比例.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实际上成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
,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最终确立了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9.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首先从美国开始,是一次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有三大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其内容有:金融方面,首先从金融业开始,使私人现款重新流通;农业方面,政府让农民缩减耕地和屠宰耕牛,由政府拨款补偿;工业方面,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1933年国会通过工业复兴法,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社会赈济方面,新建许多公共工程,以减少失业队伍,刺激消费和生产.
评价:a.新政取得了一定成效,使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资本主义统治得到稳定;
b.资本主义制度没有改变,产生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新政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10.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德意日三国建立法西斯专政的根本原因是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
希特勒的上台执政,标志着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1936年,日本受到军部控制的内阁上台,标志着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1937年,德,意,日三国结成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成为”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又称轴心国集团.
11.第二次世界大战
原因:a.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意日建立和强化了法西斯专政,疯狂对外侵略;
b.英法美的纵容侵略政策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大战全面爆发;
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袭苏联,苏联军民英勇捍卫国土,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1942年初,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1942年7月-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943年9月意大利新政府投降;
1943年中,美,英在埃及召开开罗会议,发表了<开罗宣言>,为战后处理日本问题提供了依据;美,英,苏在伊朗德黑兰举行了会议,确定了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达成重大协议:德国由美苏英分区占领;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成立联合国.
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初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放了两颗原子弹;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
12.二战后苏联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措施和影响
从1946年起开始执行第四个五年计划,在斯大林领导下,集中精力恢复并发展经济,重工业和国防工业是苏联工业的发展重点.苏联人民取得了经济振兴的巨大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教育文化事业有较大发展,加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吸引力.
13.”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1967年,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国际地位,促进经济的发展,加强互相间的合作,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等六国发起建立了”欧洲共同体”组织.”欧共体”建立后,成员国数目不断增加,相互之间的合作日益密切,促进了成员国的经济发展,也提高了欧共体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
14.美国的霸权政策和美苏争霸
美国霸权政策的体现: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欧洲推行”冷战”政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
美国通过提供经济援助,抵挡苏联和社会主义力量的冲击,控制西欧各国.
为了进一步控制西欧,对欧洲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包围,1949年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0世纪50.60年代,发动了侵略朝鲜和越南战争.
美苏争霸: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国立的增强,苏联也走上了霸权主义的道路;60年代的”古巴导弹危机”;70年代末,苏联出兵占领了阿富汗,企图建立在南亚和波斯湾地区的霸权;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美苏争霸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也给两国本身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苏联力不从心,80年代中期被迫改变称霸政策.
15.第三世界的兴起
二战后亚洲人民首先掀起民族解放运动;
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把原来的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
北非民族解放运动在非洲开展最早,1952年埃及爆发了反帝反封建的”七月革命”,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武装起义,赢得了真正的独立.
1960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这一年有17个国家独立.到60年代末,英法在非洲的殖民统治基本被摧毁.1990年,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瓦解,结束了欧洲殖民入侵和奴役非洲500年的历史.
1955年在印尼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反映了亚非人民团结反帝发殖的共同愿望.
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它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政策.
16.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概括
20世纪80年代,东欧各国由于照搬苏联模式,忽视本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经济管理体制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政策,最终从1989年下半年东欧各国共产党丧失政权,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80年代中后期,苏联社会动荡,戈尔巴乔夫执政以后,各种社会思潮泛滥,政治,经济,民族危机加剧,最终导致苏联共产党下台,社会制度发生变化.1991年底苏联解体.
17.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人们关心的共同问题,如合理利用能源,资源,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植物,控制人口,开发和利用空间,海洋等问题.
专家和学者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思想,认为走向新文明的一个有效途径.
18.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的重大突破,标志着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到来.
在这次革命中,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是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电子计算机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导致信息技术产业的出现.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最重要的推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影响:a.极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b.产生了一批新兴工业,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c.推动了生活的现代化,改善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中国历史>第三册
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牟取暴利,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
领导虎门硝烟的民族英雄是林则徐.
第一次鸦片战争 为了打开中国的门户,倾销商品,掠夺廉价的资源和原料,英国以林则徐禁烟为借口,于1840年6月发动了鸦片战争.
虎门之战牺牲的清军将领关天培;1841年5月,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定海之战葛云飞英勇牺牲;吴淞之战陈化成牺牲.
★中英<南京条约>及附件 1.时间:1842年8月
2.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门通商;英商进出口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
★影响:a.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太平天国运动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永安建制”,太平天国初步建立了政权。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名天京,作为都城。1853年,林凤祥,李开芳率军北伐;1855年,石达开主持西征,取得湖口大捷;江南,江北两大营先后覆灭,太平天国达到鼎盛时期。1864年,洪秀全病逝,7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由于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了。
《天朝田亩制度》 a.内容:废除土地私有制度,把土地平分给农民;实行平均分配制度;目的是想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b.评价:A革命性:平分土地的规定,是对封建土地制度的彻底否定,标志着中国农民战争已发展到最高峰;B但它又具有落后性和空想性。
★历史意义:a.中国近代史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b.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c.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第二次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为了获得更多的侵略特权,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大门。
结果:中国屈膝投降,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天津条约》 a.准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b.增开10处通商口岸;c.外国人可以自由进入内地游历,通商,传教;d.外国军舰,商船可以驶入长江和各通商口岸;e.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f.对英赔款400万两,对法赔款200万两。
★《北京条约》 a.开天津为商埠;b..割九龙司一区给英国;c.赔偿英法军费,各增加到800万两;
1860年10月,英法侵略军占领圆明园,打劫一空后,大火焚园。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从1858年起,沙俄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总理衙门建立 1861年1月,清政府成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是驾于六部之上的最高行政机构,总理衙门的建立,加深了外国侵略者对清政府外交内政的控制。它的建立标志着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
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批民用工业以辅助军事工业;80年代中,洋务派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1885年,清政府成立了海军衙门。
★评价:a.是一场利用西方生产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的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b.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c.70年代开始,部分官僚,地主,商人投资于民用工业,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出现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d.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中法战争 法国企图以越南为跳板侵略中国,于1883年,法军进攻驻越清军,中法战争爆发。1884年,法军舰驶入马尾军港,击沉中国军舰11艘,清政府被迫对法宣战。刘铭转在台湾率军民抗击法军。1885年,冯子才取得“镇南关大捷“
结果: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中法在天津签订条约,同意在中越边境开埠通商,任法国人修筑铁路等条件。从此,法国侵略势力伸向中国西南地区。
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日本海军在朝鲜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对日宣战.平壤战役中,清军回族将领左宝贵率兵奋战,中炮牺牲.北洋舰队与日本舰队在黄海上激战,管带邓世昌与致远舰全体将士壮烈捐躯.1895年,日本进攻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丁汝昌宁死不降,自杀殉国.
★<马关条约> a.时间:1895年;b.地点:日本马关;c: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
d:内容: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 列强以开设银行,强迫贷款,投资铁路,开矿设厂等方式,对中国加剧经济侵略.
a. 1897年,德国抢占胶州湾,变成他的”势力范围”;
b. 俄国强租旅顺,长城以北和新疆为其势力范围;
c. 法国强租广州湾,划广东,广西,云南为其势力范围;
d. 英国强借”新界”,威海;划长江流域为势力范围;
e. 日本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以福建为势力范围;
f. 美国于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中国有一部分商人,地主,官僚投资于新式工业,陈启沅创办的上海继昌隆巢丝厂最有影响.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允许民间设厂,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的浪潮.
公车上书 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领导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序幕.
百日维新 时间: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 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1898年慈禧太后和荣禄等发动政变,逮捕杀害六人,历史称为”戊戌六君子”(谭嗣同).
义和团的兴起 义和团原名义和拳,是山东,河南,直隶一带民间秘密组织,1898年秋,义和团首领赵三多在山东冠县竖起”扶清灭洋”大旗.
八国联军侵华史实 八国联军由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
★《辛丑条约》
内容:A.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作保;
B.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D.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
危害:A.严重损害了中国的 主权;B.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C.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孙中山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兴中会,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初步形成;
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
同盟会性质:是第一个全国规范的统一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意义:同盟会的成立,大大推动了革命运动的发展。
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邹容的《革命军》 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
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做都督,宣布废除宣统年号,建立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的成立 1911年12月,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为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帝下诏退位。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颁布由参议院制订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 武昌起义后,帝国主义从封建集团内部选中袁世凯作为它们的工具;在胁迫,利诱,欺骗,威胁下,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由于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它不可能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群众,这次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铁路工程师詹天佑,飞机设计师冯如
1905年,清政府修建京张铁路,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他设计出“人”字型路轨,于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通车,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1910年,冯如制成一架具有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飞机。
魏源和《海国图志》、严复和《天演论》
1842年,魏源编成《海国图志》,系统介绍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编书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较详尽地介绍西方的著作。
严复译述的第一部书《天演论》,体现了“物竞生存,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观点和“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社会进步理论。打击了封建势力。
北洋军阀统治建立、孙中山反对北洋军阀的三次斗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家实行责任内阁制,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立即组织内阁,竭力排斥革命党人。1912年4月1日,孙中山宣布解职,北洋军阀开始统治中国。
三次斗争:
一、 二次革命 a.1912年,宋教仁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幻想由国民党组织责任内阁.
袁世凯派人在上海火车站刺杀宋教仁。
b.袁世凯出卖国家主权,同五国银行团签订了<善后借款合同>.
c.由于袁世凯公然践踏民主共和制度,孙中山号召兴师讨伐.1913年夏,袁世凯罢免国民党籍的都督,派兵南下.江西都督李烈钧在湖口誓师讨袁,宣布独立.黄兴在南京响应,安徽、广东等南方几省宣布独立.
d.结果是失败的.
二、 护国运动 a .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后,解散国会.1914年5月,袁世凯
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1915年12月,当上了”中华帝国”的皇帝.
b.孙中山在日本发表<讨袁宣言>,指出”既忘共国,即称民贼”.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宣告云南独立,向四川,贵州和两广进军,护国战争爆发
c.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在绝望中死去.
三、 护法战争 a.袁世凯死后,短祺瑞任国务总理,他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叫嚣以武力统一中国.
b.1917年7月,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任海陆军大元帅.
c.1918年5月,孙中山离开广州回到上海,护法运动失败.
1914-1918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发展的原因是: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新文化运动
背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极力推行尊孔复古反动政策,一些帝国主义分子也乘机兴风作浪。
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和胡适等。
内容:A.前期: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B.后期 :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克的胜利》。
作用:
A.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B.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五四运动及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1919年5月4日北京以学生为主力,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举行游行示威。1919年6月3日以后,工人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中心转移到上海,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迫使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撤消三个卖国贼职务,并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意义:A.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B.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C.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国共产党
成立条件:A.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B.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C.组织和干部基础: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历史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重申中国共产党奋斗的最终目的是建设共产主义。现阶段民主革命时期,党的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革命统一战线方针的确立、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黄埔军校的建立
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可以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保持独立。
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同意共产党员合乎社会主义青年团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正式成立。
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了陆军军官学校,培养军事干部。
北伐战争
为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把革命推向全国,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师北伐。北伐的主要战场是湖南、湖北,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革命失败
背景:北伐战争节节胜利,帝国主义极力破坏中国革命,寻找代理人;蒋介石加快反共步伐,与各种反动势力勾结起来。
三次反革命政变 1.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2.1927年5月,汪精卫的“马日政变”。
3.1927年,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这是“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与教训
原因:1.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
2.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国民革命后期领导人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教训:共产党必须坚持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1.中央政府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所采取的措施:①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解放全国领土、②抗美援朝、③土地改革运动、④镇压反革命
2.1949年解放初期的基本国情是:①工业技术低下、②物资紧缺物价飞涨、③农业生产落后、④人民生活痛苦不堪
3.建国初期为恢复发展国民经济而采取的措施:
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2)打击投机倒把,加强市场管理,稳定市场物价; 3)统一财政经济,以实现财政收支平衡;4)合理调整工商业,发展生产;
4.三反运动是指:反贪污、反浪费和反官僚主义。
五反运动是指: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5.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的标志是: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采取赎买的方式进行的。
7.1953-1957年,第一个5年计划超额完成。
8.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着重提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9.1958年,中共中央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这是由于:①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②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③急于求成
10.在“大跃进”运动中,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
11.大庆油田的建成,使我国实现原油、石油产品全部自给。
12.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标志:1966年夏,中共中央发出开展“文化大革命”的通知,接着毛泽东写了《炮打司令部》的大字报,矛头直指刘少奇、邓小平。
13.1968年刘少奇被污蔑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这是党的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冤案。
14.“九一三”事件 1971年,林彪反革命集团策划谋害毛泽东,反革命政变计划被粉碎后,9月13日,林彪等人乘飞机仓皇出逃,飞机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坠毁,林彪等人粉身碎骨。
15.197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华国锋和叶剑英等人指挥下,一举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文化大革命”从此结束。
四人帮是指: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江青。
16.十年文化大革命,使我国国民经济损失约5000亿元。但由于周恩来、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时,对纠正“左”倾错误作出了重大努力,同时,广大群众、干部对“左”倾错误也竭力抵制,我国经济仍有一定的发展。
17.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1)条件: A、党中央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B、国内出现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C 、国民经济得到了初步的恢复;
(2)时间: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3)主要内容:
A、全会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和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
路线;全会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毅然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左”倾错误方针,全面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
B、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C、全会认真讨论了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
D、全会还决定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健全党规党法,严肃党纪。
(4)历史意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以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18.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和政府决定实行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方针。
19.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在农业方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工业方面实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
20.对外开放,是为了引进国外资金、先进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发展民族经济。
21.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一个整体,其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核心,社会主义道路是方向,人民民主专政是保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指导思想。四项基本原则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22.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上海宝山钢铁厂、湖北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大亚湾核电站。
23.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为和平统一祖国创造了条件。
24.根据《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和《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中国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时间分别是1997年和1999年。
25.邓小平提出并逐步形成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26.
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成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旗帜;1987年中共十三大分析我国国情后,指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制定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992年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第三代领导集体。1997年党的十四大为我们二十一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
27.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目标)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三个目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8.1971年第26届联大通过了恢复中国代表权的决定。1972年,中美发表《联合公报》,中日建交。
29.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0.在1955年的亚非会议中,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和和平共处原则,对会议的成功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