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0.50 KB
  • 2021-05-10 发布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教案05

  • 1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教案5‎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 第十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一、单元复习目的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原子的结构。‎ ‎(2)了解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3)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4)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能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记住水的密度。‎ ‎(5)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6)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会调节天平,会使用天平测质量。‎ ‎(2)会用量筒、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美的欣赏能力。‎ 二、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质量、天平的使用、密度的测定及应用。‎ 难点:密度的概念。‎ 三、知识梳理 ‎ a、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 ‎1、质量 ‎ b、特点:不随形状、状态、位置而改变 c、单位:kg、g、mg 概念 d、测量:天平、案称、杆称、台称、电子称 ‎ a、定义: 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 ‎2、密度 b、特点: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c、 公式:ρ=m/v d、单位:kg /m3 、 g /cm3 ‎ 质 量 和 密 度 ‎ e、物理意义:‎ ‎1、天平 ‎ a、构造:横梁、平衡螺母、指针、标尺、游码、分度盘 b、使用:‎ a、测固体质量 实验 ‎2、测质量 b、测液体质量 c、特殊测量 ‎3、测密度 a、测固体密度 b、测液体密度 ‎ 1、判断是什么物质,实、空心 应用 ‎ 2、质量计算 ‎3、体积计算 四、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基础练习 ‎1.物质存在有三种状态,这三种状态中分子间距最大的是 。‎ ‎2. 银河系只是我们人类观测到的宇宙中数十亿个星系中的一个,但也异常巨大,要表示银河系的大小使用长度单位 最方便.‎ ‎3.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变大还是变小?你能举出两种现象支持你的说法吗?‎ ‎4.我们知道:“当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时,体积会显著增大”.请你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的不同谈谈产生此现象的原因.‎ 二、复习内容 ‎1、物质:(1)组成:分子、原子 ‎(2)原子结构:原子核、和外电子 ‎(3)固、液、气宏观及微观特点 ‎2、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物体和物质是不同的概念。一切物体由物质构成;物体有质量物质有密度。‎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 ‎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 ‎150g ‎ 一头大象约 6t 一只鸡约‎2kg ‎ ‎(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 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在测量物体质量时小质量的物体要用测多知少法。‎ ‎⑴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⑵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⑥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⑶ 方法:A、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B、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质量的测量】‎ ‎(1)直接测量质量:对于干燥的、颗粒状的且没有腐蚀性的固体,可直接测量。如:铁、铜、木、蜡块等。‎ ‎(2)间接测量质量:对于潮湿的物体(包括固体、液体等)、粉末状的固体粉末以及有腐蚀性的物体,应借助容器或有关器皿进行间接称量。具体步骤:① 先测量m器 。② 再测量m总。③ 求m待。测量次序能倒过来吗?原因:如果先将液体倒入容器测m总,再将液体倒出测容器质量梳,由于容器中必然会有残余液滴即液体质量的一小部分留在容器内,所以这样测量误差较大。‎ ‎【天平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   1、 不能超出天平的秤量。 (天平能够称的最大质量叫天平的最大秤量)‎ ‎   2 、砝码要用镊子夹取,并轻拿轻放。‎ ‎   3、 天平要保持干燥清洁。‎ ‎   4 、不要把潮湿的物体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盘内 ‎   5 、不要把砝码弄脏弄湿,以免锈蚀。‎ ‎3、体积 测体积——量筒(量杯)‎ ‎⑴用途: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⑵使用方法:‎ ‎“看”:单位:毫升(ml)=厘米3 ( cm3 ) 量程、分度值。‎ ‎“放”:放在水平台上。‎ ‎“读”:量筒里地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⑶体积的测量方法:A:对于有规则的几何形状外形的固体,可按照其几何模型的体积公式测出有关量求出其体积。B:对于没有一定几何形状的物体,可设法把物体完全浸入某种液体中,得出其体积变化,则该体积变化就是该物体的体积。(排水法求体积,指不溶于液体或不发生化学反应,注意处理气泡、物体孔隙、化学反应、溶解等现象的问题)ρ物≥ρ液 可完全浸入;ρ物<ρ液 漂浮.(悬锤法、针压法);‎ C:测质量算体积。‎ 三、复习过程 例1: (钦州市2006)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形状不规则石块密度的实验中,有如下操作或步骤,其中错误的是 ‎0‎ ‎2‎ ‎4 ‎ ‎1‎ ‎3‎ g 图5‎ A.将天平标尺上的游码移至右端,在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 B.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m C.用细线系着石块放入盛有水的量筒中,测出石块的体积V D.用公式p=m/V算出石块的密度 例2: (2006年桂林市)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量铜块的质量,当 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有‎50g、‎20g、‎10g各1个,游码的位置如图5所示,则该铜块的质 量是     g。若把上述实验移到山顶上进行,测得的该铜块的质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例3 用已经调节好的天平称某物体的质量。天平指针 位于分度盘中央位置时,右盘内的砝码及游码的位置 如图2所示,该物体的质量为( )‎ ‎ A. ‎58.2克 B. ‎57.3克 ‎ C ‎58.8克 D. ‎‎58.4克 分析与解: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盘内砝码质量与游码所对应刻度值之和。盘内砝码质量为‎50g+‎5g+‎2g-‎ ‎57g‎。确定游码指示的刻度值要弄清两点:其一游码标尺上每一刻度的单位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其二,观察游码所指示的刻度值应当看其从0到游码左端所对准的数。从图中可见:此题游码标尺上的每一小格表示为‎0.2克,游码左端与1.4对准,则该物体质量为‎57g+‎1.4克=‎58.4克,选项D正确。‎ 点评:读游码示数时,一要弄清最小刻度值,二要看游码的左边线位置,切记不要读游码右边的标尺数,这是初学者常犯的错误。‎ 四、堂上练习 ‎1、(吉林省2006年)以下物体质量最接近‎50g的是 ( )‎ A 一枚大头针 B 一个鸡蛋 C 一个西瓜 D 一只羊 ‎2、(广东省2006年)如图13所示,在水平桌面上使用天平时发现横梁有点向右倾斜,要将它调到平衡状态,请写出必须进行的步骤是: ‎ ‎ ‎ ‎3、(芜湖市2006)在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的实验中:‎ ‎⑴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后,若发现天平指针在分度标尺中央两侧摆动,摆动幅度如图11甲所示,则可判定下一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 ‎⑵实验中,当天平右盘内所加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1乙所示时,天平恰好平衡,则被测物体的质量是 g。‎ ‎4、(广州市2006年)(6分)(1)图 17中,天平(已处于平衡状态)测出物体的质量是_    g,‎ 图18中量筒中液体的体积   _mL,‎ 五、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基础练习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质量;质量不随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改变而改变,是物体本身的__________。‎ ‎2,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主单位是________,符号是______。常用的质量的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吨=________千克=_____________克=___________毫克。‎ ‎3.下面的几个数值是对同学的身体质量的估计,你认为哪个比较接近( )‎ A,8.5×‎103克; B,3×102千克; C,1×10-2吨; D,5×107毫克。‎ ‎4.一物体在地球上的质量为20千克,把这个物体搬到月球上,那么它的质量为( )‎ A,大于20千克; B,小于20千克; C,等于20千克;D,无法确定。‎ 二、复习内容 ‎1、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V m ρ ‎=‎ V m ρ ‎=‎ ρ m V ‎=‎ ‎(2)、公式: 变形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 这两个单位比较:g/cm3单位大。‎ 单位换算关系:‎1g/cm3=‎103kg/m3 ‎1kg/m3=10‎-3g/cm3‎ ρ m V ‎=‎ 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4)、理解密度公式 ‎ ⑴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与 V成正比;即 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⑵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体积成反比。即 ρ甲 ρ乙 m V ‎⑶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质量成正比。‎ ‎(5)、图象: ‎ ‎ ‎ ‎ 左图所示:ρ甲>ρ乙 ‎(6)、密度表揭示了大部分常用物质的密度。‎ ‎① 气体的密度比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小1000倍左右。‎ ‎② 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这说明密度是每种物质自身的特征。不随物体的大小、轻重等因素变化。‎ ‎③ 同种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的时候,它的密度也将发生变化。例如:水凝固成冰。‎ ‎④ 不同物质的密度也有相同的情况。例如:冰和蜡;煤油和酒精。但是这并不影响鉴别物质,因为密度虽然是物质的特性,但不是唯一的特性。‎ ‎⑤ 对密度,并不能认为固体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的密度大。例如:液体水银的密度就大于固体铜、铁、铝等密度。‎ ‎2、关于质量和密度两个概念的区别 ‎ 质量是物体的属性,而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如一瓶汽油用去一半,剩下一半的质量只是原来的二分之一,但密度却不变。‎ 一个物体的质量不随环境温度变化,但密度却随温度变化,如一瓶水,温度从O℃升到‎4℃‎,体积变小,质量不变,密度要变大,由‎4℃‎升到‎100℃‎,体积变大,质量不变,密度变小,故‎4℃‎的水密度最大。‎ 一个物体的状态发生变化时,质量不变,因为体积要发生变化,所以密度要发生变化,如一块冰化成水后,密度由O.9×1护kg/m3变成1.O×‎103kg/m3,但质量不发生变化,所以体积要变小。‎ ‎3、密度的计算和应用 利用密度知识解答计算题一定要认真审题,弄清题中哪些量是已知的,所求的物理量与已知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当题目中出现多个未知量时,最好列方程组求解,并注意单位的统一。‎ 三、复习过程 例1(攀枝花市2006年)三个相同的杯子中装有部分水,把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铁块、铝块依次放入甲、乙、丙三个杯中,水面恰好相平,则原来装水最多的杯子是(P铜>P铁>P铝)( )‎ ‎ A.甲杯 B.乙杯 C.丙杯 D.原来装水一样多 例2. (衡阳市2006年)伊利牌盒装牛奶的体积是2.5 x 10‎-4m3‎,若测得该盒牛奶的质量是O.‎3kg,则该牛奶的密度为 Kg/m3。喝掉一半后,牛奶的密度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例3 (徐州市2006年)为了判断一件实心金属模型是由哪种材料制成的,小玫用天平和量筒进行了测量,结果如图4所示,模型的质量是___g,体积是____cm3。它可能是____制成的.‎ 例4 (湖北襄樊2006)小可妈买了一箱牛奶,放在水平地板上,箱与地板的接触面积是‎0.025m2‎,箱和牛奶的总质量是‎5kg,箱中每一小袋牛奶的包装上标有“净含量220ml、‎231g”字样(g取10N/kg)。‎ 求①这种牛奶的密度是多少g/cm3.‎ 例5 (白银市2006)一个能装满‎500g水的瓶子,能装满多少g的酒精?‎ 四、堂上练习 ‎1、为探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测得四组数据如下表,‎ 质量/ g 体积/cm3‎ 质量/体积(g /cm3)‎ 铝块1‎ ‎54‎ ‎20‎ ‎2.7‎ 铝块2‎ ‎108‎ ‎40‎ ‎2.7‎ 松木1‎ ‎108‎ ‎216‎ ‎0.5‎ 松木2‎ ‎10‎ ‎20‎ ‎(1)将上表填完整 ‎(2)比较1、2两次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同种物质,它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_______‎ ‎(3)比较2、3两次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体积是_______‎ ‎(4)比较1、4两次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镇江市2006)现代宇宙学告诉我们,恒星在演变过程中,会形成密度很大的天体,如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据推测,‎1cm3中子星物质的质量是1.5×109t,则中子星的密度约( )‎ A.1.5×‎1012kg/m3 B.1.5×‎1015 kg/m‎3 ‎‎ C.1.5×‎1018 kg/m3 D.1.5×‎1021 kg/m3‎ ‎3、(2006年桂林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液体密度一定比固体密度小   B.一种物质的密度不会随物态变化而改变 C.物质的密度与体积的大小无关  D.纯水的密度与盐水的密度相同 ‎4.(2006年玉林市、防城港市)把质量为lkg的冰块放在烧杯里,熔化成水后,没有改变的是它的 ‎ A体积 B质量 C密度 D内能 五、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一、复习重点 测量密度的基本原理及用特殊方法测量密度 二、复习内容 ‎1、密度有四个方面的应用:‎ ‎(1)根据密度鉴别物质。 (2)根据密度要求选择材料。‎ ‎(3)计算不便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4)计算不便直接测量的物体的体积。‎ ‎2、物质的密度可以用实验测定。‎ 原理:ρ=m/V 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质量,对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可利用量筒和水测出它的体积,对于液体,可用量筒直接测它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即可算出组成该物体的物质密度。‎ 浮在水面:‎ 工具(量筒、水、细线)‎ 方法:1、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体积V1;2、用细线系好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总体积V2,物体体积V=V2-V1‎ A、针压法(工具:量筒、水、大头针)‎ B、沉坠法:(工具:量筒、水、细线、石块)‎ 沉入水中:‎ 形 状 不 规 则 形状规则 工具:刻度尺 体积 质量 工具天平 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 ‎(1)测固体的密度 ㈠、测密度大于水的固体的密度。‎ 其实验步骤是:①调节天平,用天平测出被测物体的质量m。②先在量筒中倒入体积为的水,再将用细线拴牢的固体浸没水中,读出这时的总体积,那么固体的体积(该方法称之为排液法)。③用公式计算出物质密度。④若要知道该物质是由什么材料构成的,可查密度表与标准值对照即可。‎ ㈡、测密度小于水的固体的密度(如木块,蜡块等)。‎ 实验步骤如下:①调节天平测物体的质量。②‎ 用沉锤法测出它的体积。具体做法是:在量筒内盛有一定量的水,放入铁块如图‎1A所示,记下水面达到的刻度线,再将物体和铁块一起沉入水中,记下此时水面达到的刻度位置,如图1B所示,则,③用公式计算出被测物质的密度。‎ ‎(2)测液体的密度 ㈠ 原理:ρ=m/V ㈡实验步骤如下:①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③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④锝出液体的密度ρ=(m1-m2)/ V ‎ ‎3、密度的应用:‎ ‎⑴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ρ=m/v)‎ ‎⑵求质量: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 m=ρV算出它的质量。‎ ‎⑶求体积: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V=m/ρ算出它的体积。‎ ‎⑷判断空心、实心问题(三种比较法)。‎ ‎⑸测量物体中所含各种物质的成分(列方程求解)。‎ ‎⑹要学会查密度表及其意义,并要记住常见物质的密度。‎ ‎⑺根据需要,可对不同密度的材料进行选择,同时也可以人为地制造出所需的密度。‎ 三、复习过程 提问:测量密度根据什么原理?—— ‎ 提问:会选用以下那些器材测量密度?‎ ‎ 天平——质量,弹簧称——重力,量筒和水——体积,密度计——密度 密度的几种特殊测量:‎ 例1 (临沂市2006年)张磊同学在河边拣到一精美的小石块,想粗略知道小石块的密度,于是他从学校借来一架天平,用纸杯改装了一只溢水杯,再借助于水,就巧妙地估测出了小石块的密度。请你也用这些器材设计估测小石块密度的实验方案,并得出和实验方案相一致的密度表达式。‎ 例2 (陕西理化) (每空1分,共6分)老师鼓励小明在缺少砝码的条件下测出大理石密度。现有器材:天平、量筒、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水、一小块大理 石、细线和滴管等。小明稍加思考,决定用以下方法进行实验:‎ ‎(1)实验过程:‎ ‎ ①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拨至 ,调节 使天平平衡。‎ ‎②在天平左右两盘各放一只烧杯,将大理石放在左盘的烧杯里,在右盘的烧杯中加水,快平衡时用滴管调节水的多少,直至天平平衡(如图一1). ‎ ‎ ③将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液面位置如图一2,读出体积并记录,‎ ‎ ④用量筒和水测得大理石的体积为‎20cm3‎ ‎ (2)收集与处理实验数据:请你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并计算.‎ 例3 (广州市2006年)‎ ‎ (2)下表是两位同学测量水的密度时不同的实验操作过程,哪位同学的实验误差会相对 较小?简要说明理由.‎ 小芳的实验过程 小明的实验过程 ‎①用天平测出装了适量水的烧杯的总质量m 1‎ ‎②把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 ‎②用天平测出倒水后烧杯的质量m 2‎ ‎④求出倒入量筒中水的质量m=m 1-m 2‎ ‎⑤记下量筒中水的体积V ‎⑥根据公式求出水的密度 ‎①用天平测出干燥的空烧杯的质量m 1‎ ‎②把适量的水倒入烧杯 ‎③用天平测出装了水的烧杯总质量m 2‎ ‎④求出烧杯中水的质量m =m 2-m 1‎ ‎⑤把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简 ‎⑥记下量筒中水的体积V ‎⑦根据公式求出水的密度 四、堂上练习 ‎ ‎1、(福建省厦门市2006年)小东同学在测定盐水密度的实验中,其方法和步骤完全正确,如图14甲显示的是 他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后,天平重新平衡时的情景,乙显示的是倒入盐水后量筒的读数。‎ ‎(1)根据图中相关数据帮小东将下表填写完整。‎ 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g 倒出部分盐水后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g 倒出盐水的质量m2/g 盐水的密度ρkg/m3‎ ‎33‎ (1) 另一位同学的实验方法是:先测出空烧杯质量,并 在量筒中倒入盐水,测出盐水的体积,再把量筒内盐水全 部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然后计算盐水的 密度,用这种方法测出盐水的密度ρ'与小东测出盐水的 密度ρ相比较,则ρ'___ρ(选填“<”、“>”或“=”)‎ ‎2、(泰安市2006)在一次地理实践活动中,小明在河边 发现了一小块不知名的固体矿石,他身边有下列器材:量筒,小厚底玻璃杯(直径小于量筒)。小明把空玻璃杯放在水面上时发现玻璃杯能直立漂浮在水面上,当他把小矿石放在玻璃杯中时玻璃杯仍能直立漂浮在水面上。小明利用以上器材测量出了小矿石的密度。‎ ‎(1)请你写出小明实验测量的步骤并用字母表示测得的物理量:‎ ‎(2) 矿石密度表达式(用测得的物理量和已知量表示):ρ矿石= 。‎ ‎3、(2006年福州市)有两个大小相同、外表涂有相同防护漆的实心立方体,已知其中一个是铁块,另一个是木块,你能在不损坏防护漆的前提下鉴别出它们吗?请你写出两种鉴别方法。‎ ‎ 方法一: ;方法二: 。‎ 五、教学反思 ‎ ‎ 第十一章 运动和力 一、单元复习目的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速度的定义、速度的单位、公式及其意义。‎ ‎(2) 能用速度公式简单计算速度和平均速度。 ‎ ‎(3) 知道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 ‎(4)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 ‎(5)知道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6)通过构建知识框架和网络,使学生牢记基础知识,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探索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能懂得“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与受到外力之间关系,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理性分析以及科学的推理从而获得规律。让学生感受“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使他们能建立如何进行科学实验的基本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让学生接受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2)通过作力的图示的训练,培养认真、细致严谨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出发,探求科学真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科学质疑精神。‎ 二、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在学习本章时,常常把牛顿第一定律这个定律和惯性这个概念搞混了。实际上这是由于我们在教授这些知识时,没有认真加以区别所造成的。 ‎ ‎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是指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是物体运动的客观规律,是说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如果一开始讲授时就注意加以区别,就不在于造成学生在思维上的混淆不清了。 ‎ ‎  本章在前章所学力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力和运动的初步知识。内容包括: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二力平衡,摩擦力。其中二力平衡的知识是本章的重点。 ‎ 三、知识梳理 机械运动 简单的运动 运动和静止 直线运动 运动和静止相对性 参照物 除自身以外的任何物体 运动是绝对的 静止是相对的 定义 选择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两层含义 公式:V=S/t 单位:米/秒(m/s)、千米/时(km/h)‎ 定义:平均快慢程度 公式:v=s总/t总 一旦选定,认为静止 快慢不变 经过的路线是直线 运动和力 常见的运动 力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 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 力的概念、力的测量、力的三要素 力和运动的关系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公式:V=S/t 二力平衡、二力平衡的条件 物体在平衡力、非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 力的种类、力的效果、力的合成 四、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内容及过程 ‎1、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例1、坐在向南行驶的列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若同时又看到汽车也在向后退,以地面为参照物,汽车的运动状态可能是 、 、 。‎ 例2、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已成功实现两次载入航天飞行。在火箭推动飞船上升阶段,航天员是被固定在飞船座舱内的。在这一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以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 C.以火箭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 D.以火箭为参照物飞船是运动的 ‎2、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例3、在北京和杭州之间对开着一对特快列车T31和T32,表中所列是这两次列车的时刻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T31和T32列车全程运行的时间是 h min。‎ ‎(2)除去停站时间,列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km/h。‎ 例4目前普通列车的速度约为‎100km/h,而磁悬浮列车设计速度为‎400km/h,南京到上海的距离约为‎300km,按以上速度计算,磁悬浮列车从南京到上海比普通列车缩短了 h。‎ T31‎ 车次 T32‎ 北京→‎ 杭州特快 自北京起公里 站名 杭州→‎ 北京特快 ‎15:50‎ ‎0‎ 北京 ‎—‎ ‎13:20‎ ‎20:21‎ ‎ 29‎ ‎497‎ 济南 ‎41‎ ‎8:33‎ ‎1:16‎ ‎ 24‎ ‎979‎ 蚌埠 ‎ 54‎ ‎3:46‎ ‎5:45‎ ‎ 53‎ ‎1458‎ 上海西 ‎ 24‎ ‎23:16‎ ‎7:30‎ ‎ —‎ ‎1664‎ 杭州 ‎21:40‎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 ⑵直线运动 Ⅰ 匀速直线运动:‎ A、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B、速 度 ‎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v t s ‎=‎ t s v ‎=‎ v s t ‎=‎ 计算公式: 变形 , ‎ ‎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两单位中 ‎ 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人步行速度约‎1.2m/s ‎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2m 合‎4.32km/h ‎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匀速运动的物体速度 v是个恒量与路程S时间t没关系 t S 速度图象:‎ Ⅱ 变速运动:‎ A、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 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C、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 v v s t ‎ ‎=‎ D、 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v2、v 则 v2>v>v1 ‎ ‎ E、常识:人步行速度‎1.2m/s ,自行车速度‎4m/s ,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 客运火车速度‎140 km/h 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 光速和无线电波 3×‎108m/s ‎ 3、长度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 (μm),纳米(nm)。‎ ‎(3)长度估测:‎ 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 ‎1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 ‎(4)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4、时间测量: ‎ ‎(1)时间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秒表。‎ ‎(2)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是秒 s ,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钟(min) ‎ ‎5、误差:‎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 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 避免 ,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三、堂上练习 ‎1、双休日自驾车外出郊游,在行驶的过程中,善于观察的小唐同学看到汽车上有一个显示速度和路程的表盘,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汽车此时行驶的速度为 ;该车匀速行驶了一段时间后,表盘示数变为图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为 h.‎ ‎2、王刚同学在做了一些测量后忘了在记录的数据后面标明单位,请你帮他补上。某同学的身高是15.8 ;物理课本的长度是26 。‎ ‎3、坐在奔驰的列车里的乘客,若选 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若选 为参照物,他又是运动的。‎ ‎4、下列物体运动最快的是 ( )‎ A.4h内通过‎160km B.10s内通过了‎100m C.1h内通过1.2×‎106cm D.1min内通过‎1000m ‎5、一个物体沿平直路运动,由静止起在10s内加速到‎20m/s,共运动了‎80m,该物体在10s内平均速度是 ( )‎ ‎ A.‎20m/s B.‎10m/s C.‎8m/s D.都不对 ‎6、空中加油机在空中给飞机加油时,两者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必须    ,此时两者彼此处于相对      状态。‎ 四、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基础练习 ‎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力的单位是N。‎ ‎2、踢球时,球受到的力的施力物体是脚,这时脚也受到球的作用力。‎ ‎3、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状态或匀速直运动状态状态。叫做牛顿第一定律,它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进一步的推理基础上,通而概括出来的。 ‎ 二、复习内容 ‎1、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及大小。‎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 和力的作用点有关。‎ ‎(7)力的表示法:‎ ‎ ⑴力的图示:A、定义:用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做法。‎ B:具体做法: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在线段的末端的画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用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图中附有标度。‎ ‎⑵力的示意图:不需要严格的表示出力的大小,只表示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简易图示叫力的示意图。‎ ‎2、伽利略斜面实验:‎ ‎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 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3、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 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 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 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不受力,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三、复习过程 例1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人推车时,人也受到车给的推力 B、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一定不会发生力的作用 C、用手捏一个易拉罐,易拉罐变瘪了,表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D、排球运动员扣球使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例2 如图9所示,将一重4N的足球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用力的图示法表示出足球受到的重力。 例3 (北京市朝阳区2006年)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两个物体只有相互接触,才能产生力的作用 ‎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 ‎  例4 (2006年湖北省宜昌市)目前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已飞出了太阳系,如果探测器所受外力全部消失,那么探测器将 ‎  A.沿原路径返回地球      B.沿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  C.沿原方向做加速直线运动     D.沿原方向做减速直线运动 四、堂上练习 图6‎ ‎1、在墙上挂像框时,可自制一个重锤来检查像框是否挂正,如图书馆14所示,这是利用了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___的。‎ ‎2、在图6中画出斜面上“不倒翁”受重力的示意图,并画 出重力相对于O点的力臂l 1. (黑点表示“不倒翁”的重心)‎ ‎3、以下所给出的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的是 ‎ A.在弯曲的路上汽车匀速转弯 ‎ B.小孩沿笔直的滑梯匀速下滑 C.熟透的苹果从树上下落 D.行驶的火车开始进站家庭 ‎4、(上海市2006年)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正在德国如火如荼地进行。图2所示为进球时,球与球网接触的情景。其中,足球运动速度变小,说明力能使物体的 发生改变;球网网眼变大,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 。‎ ‎5、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而伽得略则认为:运动的物体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到底谁说得对呢?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明和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   ‎ ‎ 毛巾表面 棉布表面 木板表面 ‎⑴要探究运动到底需不需要力来维持,只需研究力对运动物体的影响,所以小明让一辆运动的小车在不同的阻力作用下研究它的速度如何变化。小明在实验中是如何让小车受到不同阻力的?‎ ‎⑵为了探究不同阻力对运动的影响,我们应该保持小车受不同阻力前的速度是相同的,你认为小明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⑶请将小明在本实验中的结论填写完全: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     ,说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    ,速度减小得越      。‎ ‎⑷根据小明的结论,你能推理出若小车不受阻力,将做什么运动吗?‎ 五、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一、基础练习 ‎1、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2.我们把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叫做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 ‎3.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二力平衡时的合力为零,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也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二、教学内容 ‎1、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2、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 ‎☆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举两例(不要求解释)。‎ ‎ 答:利用: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 防止: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3、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 ‎⑴二力平衡条件是: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⑵概括:二力平衡条件用四字概括“一、等、反、一”。‎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 ②方向相反 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4)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物体受力条件 物体运动状态 说明 不受力 受平衡力 合力为0‎ 静止 匀速运动 运动状态 不变 运动快慢改变 运动方向改变 运动状 态改变 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 受非平衡力 合力不为0‎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5)应用: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题要画出物体受力示意图。‎ 画图时注意:①先画重力然后看物体与那些物体接触,就可能受到这些物体的作用力 ②画图时还要考虑物体运动状态。‎ 三、教学过程 例1 2006 南京乘客在公交车上常听到“车辆启动,请您抓好扶手”的语音提示。请用物理知识解释这样提醒的道理。‎ 例2 (临沂市2006年)猴子能够轻松地倒挂在树枝上,当其倒挂在树枝土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树枝对猴子的作用力和猴子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 B.猴子对树枝的作用力和猴子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 C.猴子对树枝的作用力和树枝对猴子的作用力是—对平衡力 ‎ D.猴子很轻,其重力不需要平衡就钧静止在空中 例3 2006年潍坊市 歼击机在进入战斗状态时要丢掉副油箱,这样做是为了 A.减小质量,使运动状态易于改变 B.减小质量,使运动状态不易改变 C.增大惯性,使运动状态易于改变 D.增大惯性,使运动状态不易改变 例4 广州市以下各图下方关于该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A.鱼线的拉    B.瓶对海绵    C.球拍对球    D.脚踢球使球飞出 力使钓鱼杆     的压力使海    的作用力改变     去,说明力是维 发生形变      绵发生形变    球的运动方向     持运动的原因 例5 2006广州市 发生以下哪一事件会使汽车上的乘客突然往后倾 ‎ A.汽车突然刹车    B.汽车突然减速   C.汽车突然起动   D.汽车突然拐弯 四、堂上练习 ‎1.2006年南通市 下面关于力学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 .小球在空中下落得越来越快,是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 .人用力推车,车未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C.小孩从滑梯上自行下滑,是因为他受到惯性的作用 D .书本静止在课桌上,是因为书本的重力与书本对桌面的压力平衡 ‎2、海淀区2006 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静止的物体才有惯性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偶惯性 C、物体的运动方向改变时才有惯性 D、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3、2006盐城市 飞机降落后,在机场跑道上滑行,与起飞升空时比较,它的惯性变小了,原因是 A.运动速度变小了 B.高度降低了 C.质量变小了 D.阻力变大了 ‎4、广州市海珠区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下列交通规则与惯性无关的是( )‎ A.右侧通行    B.系好安全带   C.限速行驶    D.保持车距 ‎5、武汉市小明和小强对有关惯性和运动的知识进行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运动时有惯性,静止时没有惯性 B.汽车刹车时有惯性,匀速直线运动时没有惯性 C.宇宙中除机械运动外,再也没有其他形式的运动 D.选择不同参照物,同一物体在同一时刻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 ‎6、下表记录的是一辆汽车分别在干燥和潮湿的公路上以不同速度行驶时,某司机的反应距离(司机发现问题到开始制动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和制动距离(汽车从开始制动到完全停止行驶的距离)‎ 速度/km·h-1‎ 反应距离/m 制动距离/m 干燥 潮湿 干燥 潮湿 ‎40‎ ‎7‎ ‎7‎ ‎8‎ ‎11‎ ‎50‎ ‎9‎ ‎9‎ ‎13‎ ‎17‎ ‎60‎ ‎11‎ ‎11‎ ‎20‎ ‎26‎ ‎80‎ ‎15‎ ‎15‎ ‎34‎ ‎40‎ ‎100‎ ‎19‎ ‎19‎ ‎54‎ ‎66‎ (1)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 (2) 汽车制动后还能继续前进一段距离,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 根据分析结果,写一句交通警示语(要求简明扼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