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50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考化学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回收废弃塑料可以节约资源,减少“白色污染”,下列表示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的是( )
A. B. C. D.
2.(2分)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B.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C.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我们要保护空气
D.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3.(2分)如图是微信热传的“苯宝宝表情包”,苯(化学式为C6H6)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关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苯属于无机化合物
B.苯由6个碳元素和6个氢元素组成
C.苯中碳、氢两种元素原子个数比为1:1
D.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g
4.(2分)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取用块状固体
B.
组装仪器
C.
蒸发食盐水
D.
取用食盐粉末
5.(2分)关于燃烧和灭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书档案失火,可以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厨房天然气泄露,可以打开脱排油烟机排气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而着火,可以用大量水灭火
D.森林草原火灾,可以除掉周围可燃物设置隔离带
6.(2分)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亚硝酸钠腌制食品,有助于节约食盐
B.在食盐中添加碘元素,有助于预防甲状腺疾病
C.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有助于海产品保鲜
D.大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有助于改善食品的品质,丰富食品营养成分
7.(2分)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a、b、c
B.图中粒子共能表示五种元素
C.图中粒子所表示的元素在同一周期依次排列
D.图中e粒子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
8.(2分)现代社会对能源和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铜
B.乙醇汽油中添加的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
C.我国南海海底蕴藏了大量的可燃冰,它属于纯净物
D.海洋中有80多种元素,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
9.(2分)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氢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
D.参加反应的和的质量比为17:24
10.(2分)下列实验方案中,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方案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CO2中的CO
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
B
鉴别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各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C
鉴别氯化铁、氯化镁、氢氧化钠三种溶液
两两混合,观察实验现象
D
除去氢氧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
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
A.A B.B C.C D.D
11.(2分)下列各组离子在酸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
A.Ag+、Na+,NO3﹣、Cl﹣ B.Cu2+、Fe3+、OH﹣、SO42﹣
C.Na+、K+、CO32﹣、SO42﹣ D.Ca2+、Mg2+、Cl﹣、NO3﹣
12.(2分)A、B、C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反应,“→”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选项不能实现图示转化的是( )
选项
A
B
C
A
NaCl
AgCl
Na2CO3
B
CO2
CO
O2
C
CaCO3
CO2
Ca(OH)2
D
H2O
O2
H2
A.A B.B C.C D.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最后计算3分,方程式每个2分,其他每空1分,共36分)
13.(8分)结合你所学到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2个氢原子 。
(2)2个铵根离子 。
(3 )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请用化学式表示) 。
(4)化肥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作用,硝酸钾属于 。
(5)生活中可以用柚子皮吸附室内异味,写出一种具有同样性质的化学物质名称 。
(6)“共享单车”(自行车)的构件有:橡胶轮胎、铁车架、塑料把手、不锈钢钢圈等。其制作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橡胶和 。
(7)炒菜时,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此时可将灶具的进风口 (填“调大”或“调小”)。
(8)为了合理膳食,营养均衡,我们要多吃水果和蔬菜,它们所提供的主要营养物质是 。
14.(5分)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从大到小依次是:
(2)P点表示:
(3)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4)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其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5)将300g t2℃时的a物质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是: 。
15.(13分)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仪器b的名称是 。
(2)写出一个用B装置制取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所选用的收集装置是(填写装置编号) 。
(3)写出用A装置制取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所收集到的气体如何验满 。
(4)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可制取氨气,可以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为(填写装置编号) ,反应方程式为 。氨气极易溶于水,则图F实验可观察到什么现象 。氨气与酸反应生成铵盐。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集满氨气的瓶口时,有大量白烟产生,而改用浓硫酸时却无此现象,试解释白烟产生的原因 。
16.(10分)为减少污染并变废为宝,某化学小组在实验室探究工业废水的综合利用,设计如图流程图并完成了回收铜和硫酸锌的实验。
(1)A的化学式为 ;
(2)操作Ⅰ需要用的玻璃仪器有 ,操作Ⅱ的名称是 ;
(3)理论上所得硫酸锌晶体的质量 (填“>”“<”或“=”)原废液中硫酸锌的质量;
(4)另一化学小组加入一定量的A,然后对溶液Z和固体X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溶液Z中的溶质可能有哪些?
【作出猜想】①只有ZnSO4②只有CuSO4③ZnSO4、CuSO4的混合物
【交流讨论】不合理的猜想是 (填标号)
【实验探究】若猜想①成立,通过以下实验可确定固体X的成分,请将下表填写完整。
实验步骤
现象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取少量固体X,加入适量的B
有气泡产生
(5)另一化学小组对定量研究产生兴趣,他们取l000g的含有硫酸锌和硫酸铜的废水,加入5g过量的A完全反应,过滤所得固体X质量为4.95g,原溶液中所含硫酸铜的质量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分析】解答本题可根据图中常见标志的含义及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
A、图中所示标志是节水标志,故选项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故选项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是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故选项正确。
D、图中标志的含义是禁止吸烟标志,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常见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
【分析】A、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正确,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B、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正确,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C、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我们要保护空气正确;D、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差,越好错误。
【解答】解:A、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正确,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正确,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我们要保护空气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差,越好错误,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成分、空气的污染等,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
【分析】A.根据无机物与有机物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分子结构来分析;
D.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A.苯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错误;
B.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故错误;
C.由苯的化学式C6H6可知,其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6:6=1:1,故正确;
D.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故错误。
故选:C。
【点评】考查了化学式的意义以及有关化学式的计算,难度较小。
4.
【分析】A、根据向试管中装块状或颗粒状固体药品的方法(“一横、二放、三慢竖”)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把橡皮塞塞进试管口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
【分析】A、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
B、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
D、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
【解答】解:A、图书档案失火,不可以用泡沫灭火器灭火,故选项说法错误。
B、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天然气具有可燃性,打开油烟机会产生电火花,可能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而着火,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隔绝空气而灭火,故选项说法错误;
D、森林草原火灾,可以除掉周围可燃物设置隔离带,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学过的知识。
6.
【分析】A、亚硝酸钠有毒;
B、人体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求应该维持一个相对平衡,过多或过少地摄取,都不利于身体健康;
C、从甲醛能和蛋白质发生分解,破坏蛋白质的结构,并能诱发癌变,不能浸泡海产品保鲜;
D、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以及为防腐或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合物质或者天然物质,过量的使用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有害,可以据此解答。
【解答】解:A、亚硝酸钠有毒,不能食用,故错误;
B、在食盐中添加碘元素,有助于预防甲状腺疾病,正确;
C、甲醛有毒,对人体有害,食用甲醛溶液浸泡过的海产品会影响人体健康。故不正确;
D、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合物质或者天然物质,过量的使用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有害,故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7.
【分析】A、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B、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进行分析判断。
D、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
【解答】解:A、a、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均为阴离子;c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8,为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图中粒子的核内质子数分别是16、17、18、19、20,共能表示五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de分别是原子失去电子得到的,其原子的核外有四个电子层,与abc不在同一周期,故选项说法错误。
D、e粒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8.
【分析】A、根据地壳中元素含量,进行分析判断。
B、从能源是否可再利用的角度可把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现阶段不可能再生的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
C、根据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的水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海洋中的资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故选项说法错误。
B、乙醇汽油中添加的乙醇,可用粮食制取,属于可再生能源,故选项说法正确。
C、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的水合物,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D、海洋中有80多种元素,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海洋中的资源、地壳中元素含量、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特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
【分析】根据反应过程图中的分子结构,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确定该反应中各分子个数比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而由反应特征确定反应类型,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答】解:由图示可知反应前后存在相同的分子,故该图示可转化为如图的反应图示:
依据反应前后物质的分子结构可知反应物是氧气和硫化氢生成物是水和二氧化硫,则反应方程式为3O2+2H2S2H2O+2SO2;
A、置换反应要求反应物生成物均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而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所以不是置换反应,故A错误;
B、由图示或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2:2=1:1.故B正确;
C、由方程可知,氢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故C正确;
D、参加反应的和的质量比为(34×2):(32×3)=17:24,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该题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考查了学生观察理解微观模型示意图的能力,从多方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10.
【分析】A、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B、根据三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C、根据三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D、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
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这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会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分别显中性、碱性、酸性,各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使酚酞溶液分别显示无色、红色、无色,不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因此两两混合有两次沉淀出现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镁溶液,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D、除去氢氧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不能加入稀盐酸,因为稀盐酸能用氢氧化钠反应;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1.
【分析】酸性溶液中存在大量的H+,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大量共存,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Ag+、Cl﹣两种离子能结合成不溶于酸的氯化银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OH﹣与酸性溶液中的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CO32﹣与酸性溶液中的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是在酸性溶液中共存。
12.
【分析】通过具体的反应来说明物质的转化的可行性,只要能举出实例即可,多种路径的只要能举出一个即可。建议平时的学习中还是尽可能熟悉多种路径的反应,这样便于解答物质推断题。
【解答】解:A、氯化钠能与硝酸银一步反应生成氯化银,氯化银不能与碳酸钠反应,错误;
B、二氧化碳能与碳一步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与氧气反应,氧气能一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正确;
C、碳酸钙能与盐酸一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一步反应生成碳酸钙正确;
C、水能通电一步生成氢气,氢气能与氧气反应,氧气能与氢气一步反应生成水,正确;
故选:A。
【点评】平时学习中要注意整合知识网络图,将物质内在联系和转化关系通过知识网络图进行整体学习和把握。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最后计算3分,方程式每个2分,其他每空1分,共36分)
13.
【分析】(1)根据原子符号的写法解答;
(2)根据离子符号的写法解答;
(3)根据氢氧化钙具有碱性,属于碱,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解答;
(4)根据化肥的分类解答;
(5)根据柚子皮还可以吸附室内异味,说明具有的是吸附性解答;
(6)根据已有的材料的类别解答;
(7)炒菜时,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是由于燃气燃烧不充分造成的,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8)根据水果和蔬菜中含有维生素解答。
【解答】解:
(1)2个氢原子可以表示为2H;
(2)2个铵根离子可以表示为2NH4+;
(3)氢氧化钙具有碱性,属于碱,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其化学式为:Ca(OH)2
(4)硝酸钾中含有钾元素、氮元素,属于复合肥;
(5)柚子皮还可以吸附室内异味,说明具有的是吸附性,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6)塑料和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7)炒菜时,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是由于燃气燃烧不充分造成的,此时可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以利于燃气充分燃烧。故填:调大;
(8)为了合理膳食,营养均衡,我们要多吃水果和蔬菜,它们所提供的主要营养物质是维生素;
答案:
(1)2H;
(2)2NH4+;
(3)Ca(OH)2;
(4)复合肥;
(5)活性炭;
(6)塑料把手;
(7)调大;
(8)维生素
【点评】本题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学会利用化学的知识分析解答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从大到小依次是:a>b>c;
(2)P点表示:t1℃时,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升高温度;
(4)t1℃时,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升高温度,a、b物质的溶解度增大,c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所以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其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
(5)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0g,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20g,所以将300g t2℃时的a物质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300g××100%=100g,溶剂200g,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是:300g××100%﹣40g=60g。
故答案为:(1)a>b>c;
(2)t1℃时,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升高温度;
(4)b>a>c;
(5)60g。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5.
【分析】(1)试管是常用的反应容器,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
(2)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3)因为A装置的试管中没有棉花团,因此是用氯酸钾加热制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配平即可;氧气的验满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
(4)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可制取氨气,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配平即可;氨气极易溶于水,则图F实验可观察到:试管中液面上升;解释白烟产生的原因: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和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白色固体的缘故。
【解答】解:(1)试管是常用的反应容器,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故答案为:试管;长颈漏斗;
(2)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C;(合理即可)
(3)因为A装置的试管中没有棉花团,因此是用氯酸钾加热制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配平即可;氧气的验满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故答案为:2KClO32KCl+3O2↑;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
(4)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可制取氨气,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配平即可;氨气极易溶于水,则图F实验可观察到:试管中液面上升;解释白烟产生的原因: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和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白色固体的缘故;故答案为:A;2NH4Cl+Ca(OH)2CaCl2+2H2O+2NH3↑;试管中液面上升;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和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白色固体的缘故;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性质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16.
【分析】(1)考虑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操作Ⅰ是为出硫酸铜;分析解答;
(2)根据分离出了固体和溶液,所以操作I是过滤分析;
(3)根据所得硫酸锌晶体有原来的,还有反应过程中产生的。
(4)考虑过量的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则溶液Z一定无硫酸铜;考虑锌与稀硫酸反应;
(5)另一化学小组对定量研究产生兴趣,他们取l000g的含有硫酸锌和硫酸铜的废水,加入5g过量的A完全反应,过滤所得固体X质量为4.95g,原溶液中所含硫酸铜的质量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解答】解:
(1)根据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而操作Ⅰ是为出硫酸铜,故A的化学式为Zn;
(2)操作Ⅰ分离出了固体和溶液,所以操作I是过滤,操作Ⅰ需要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
操作Ⅱ从溶液中得到固体的方法是蒸发,故操作Ⅱ的名称是蒸发结晶;
(2)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所以加入的A是锌,所以X的成分为锌、铜;
(3)所得硫酸锌晶体有原来的,还有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故理论上所得硫酸锌晶体的质量大于原废液中硫酸锌的质量。
(4)根据过量的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故不合理的猜想是 ②③;若猜想①成立,常温下锌与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则:
实验步骤
现象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取少量固体X,加入适量的B
有气泡产生
Zn+H2SO4═ZnSO4+H2↑
(5)另一化学小组对定量研究产生兴趣,他们取l000g的含有硫酸锌和硫酸铜的废水,加入5g过量的A完全反应,过滤所得固体X质量为4.95g,原溶液中所含硫酸铜的质量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设原溶液中所含硫酸铜的质量为x。
Zn+CuSO4=ZnSO4+Cu 质量差
65 160 64 1
x 5g﹣4.95g=0.05g
则,解得=8g。
故原溶液中所含硫酸铜的质量为8g。
故答案为:
(1)Zn;(2)烧杯、玻璃棒、漏斗,蒸发结晶;(3)>;
(4)②③;Zn+H2SO4═ZnSO4+H2↑;(5)8g。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和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难度不大,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记忆即可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