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7.00 KB
  • 2021-05-10 发布

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实验中学中考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 北师大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实验中学2013届九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北师大版 ‎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古诗文(30分)‎ ‎(一)经典诗文积累。(12分)‎ ‎1.默写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4分) ‎ ‎ , 。‎ ‎ , 。‎ ‎2.依据课文填空。(4分)‎ ‎① ,思而不学则殆。 ‎ ‎②千呼万唤始出来, 。 ‎ ‎③ ,小扣柴扉久不开。 ‎ ④ ,乾坤日夜浮。‎ ‎3.根据提示默写。(4分)‎ ‎ ①苏轼《水调歌头·中秋》中对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之句:‎ ‎ , 。‎ ‎②吴均《与朱元思书》中以逐名利之人感受,侧面写景物之美,表明人生志趣之句: ‎ ‎ , 。‎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4—5题。(4分)‎ 初夏绝句 纷纷红紫已成尘, 布谷声中夏令新。 ‎ 夹路桑麻行不尽, 始知身是太平人。‎ ‎4.诗题为“初夏”,那么,诗中从哪些方面表现了“初夏”二字?(2分)‎ ‎ ‎ ‎ ‎ ‎5.此首诗中体现诗人怎样的情感?你从何处读出?(2分)‎ ‎ ‎ ‎ ‎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6—10题。(14分) ‎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 ‎【乙】‎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 ‎6.“二者之为”指的是 , (2分)‎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则有去国怀乡( ) ②或夜昏怠 ( ) ‎ ‎③而或长烟一空( ) ④辄以水沃面 ( ) ‎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 ‎②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 ‎ ‎ ‎9.甲文中写了洞庭湖上的阴晴之景,是为了表现 ;‎ ‎“微斯人,吾谁与归”的言外之意是 。(2分) ‎ ‎10.从甲文中,我们看到一个 的范仲淹,‎ 而乙文也体现了范仲淹的 。(2分) ‎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8分) ‎ 下雨天真好(节选)‎ 今天一清早,掀开帘子看看,玻璃上已洒满了水珠,啊,真好,又是个下雨天。‎ 守着窗儿,让我慢慢儿回味吧。我那时才六岁呢,睡在母亲暖和的手臂里,天亮了,听到瓦背上哗哗哗的雨声,我就放心了。因为下雨天长工不下田,母亲不用老早起来做饭,可以在热被窝里多躺会儿。这一会儿工夫,就是我最幸福的时刻,我舍不得再睡,也不让母亲睡,吵着要她讲故事。母亲闭着眼睛,给我讲雨天的故事。有一个瞎子,雨天没有伞,一个过路人看他可怜,就打伞一路送他回家,瞎子到了家,却说那把伞是他的,还请来邻居评理,说他的伞有两根伞骨是用麻线绑住的,伞柄有一个窟窿。说得一点也不错。原来他一面走一面用手摸过了,伞主人笑了笑,就把伞让给他了。我说这瞎子好坏啊!母亲说,不是坏,是因为他太穷了,伞主想他实在应当有把伞,才把伞给他的,伞主是个好心人。在曦微的晨光中,我望着母亲的脸,她的额角方方正正,眉毛是细细长长的,眼睛也眯成一条线。教我认字的老师说菩萨慈眉善目,母亲的长相大概也跟菩萨一个样子吧。‎ 如果我一直不长大,就可一直沉浸在雨的欢乐中。然而谁能不长大呢?人事的变迁,尤使我于雨中俯仰低徊。那一年回到故乡,坐在父亲的书斋中,墙壁上“听雨楼”三个字是我用松树皮的碎片拼成的。书桌上紫铜香炉里,燃起了檀香。院子里风竹萧疏,雨丝纷纷洒落在琉璃瓦上,发出叮咚之音,玻璃窗也砰砰作响。我在书橱中抽一本白香山诗,学着父亲的音调放声吟诵,父亲的音容,浮现在摇曳的豆油灯光里。记得我曾打着电筒,穿过黑黑的长廊,给父亲温药。他提高声音吟诗,使我一路听着他的声音,不会感到冷清。可是他的病一天天沉重了,在淅沥的风雨中,他吟诗的声音愈来愈低,我终于听不见了,永远听不见了。‎ 杭州的西子湖,风雨阴晴,风光不同,然而我总喜欢在雨中徘徊湖畔。从平湖秋月穿林阴道走向孤山,打着伞慢慢散步。心沉静得像进入神仙世界。这位宋朝的进士林和靖,妻梅子鹤,终老是乡,范仲淹曾赞美他“片心高与月徘徊,岂为千钟下钓台。犹笑白云多自在,等闷因雨出山来。”想见这位大文豪和林处士①cháng yáng( )林泉之间,流连忘返的情趣。我凝望着碧蓝如玉的湖面上,低斜的梅花,却听得放鹤亭中,响起了悠扬的笛声。弄笛的人向我慢慢走来,他低声对我说:“一生知己是梅花。”‎ 我也笑指湖上说:“看梅花也在等待知己呢。”雨中游人稀少,②jìng mì( )的湖山,都由爱雨的人管领了。衣衫渐湿,我们才同撑一把伞绕西泠印社由白堤归来。湖水湖风,寒意袭人。站在湖滨公园,彼此默默相对。“明亮阳光下的西湖,宜于高歌;而烟雨迷蒙中的西湖,宜于吹笛。”我幽幽地说。于是笛声又起,与潇潇雨声相和。‎ 二十年了,那笛声低沉而遥远,然而我,仍然依稀听见,在雨中……‎ ‎11.在括号内填写汉字。(2分)‎ ‎①cháng yáng( ) ②jìng mì( )‎ ‎12.文章题目是“下雨天,真好”,从选文看,你认为好在哪里?(2分)‎ ‎ ‎ ‎ ‎ ‎13.文中为何要写那个瞎子赖伞的故事?为何要回忆父亲的吟诗?(2分)‎ ‎ ‎ ‎ ‎ ‎14.下面表达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以回忆的口吻,以时间为序,写了自己不同年龄阶段对下雨天的感受。‎ B.“人事的变迁,尤使我于雨中俯仰低徊”体现我长大后在雨天时的悲伤。‎ C. 雨中与友人同游西子湖,在静静的陶醉中,一份浓浓的情谊氤氲而生,令人回味。‎ D.文中的省略号言有尽而意无穷,体现作者对雨中人雨中情雨中往日的回味与留恋。‎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5—18题。(16分)‎ 夏 感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 好象炉子上的一锅泠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轻飞慢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的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 ;冬之色为 。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花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 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已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 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 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溶溶,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金黄的夏季.‎ ‎15.仿写“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句,使文章衔接自然(4分)‎ 秋之色为 ‎ 冬之色为 ‎ ‎16.第一段中,何处体现了春的灵秀,何处体现了夏的磅礴?(4分)‎ ‎ 春的灵秀: ‎ ‎ 夏的磅礴: ‎ ‎17.你如何理解“‘田家少闲月, 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一句?给你什么样的启示?(4分)‎ ‎ ‎ ‎ ‎ ‎18. 通观全文,选出属于作者所体会到的“夏感”的三项( ):(4分)‎ A“充满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 B“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 ‎ C“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 ‎ D“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天地间升腾。” ‎ E“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9—22题。(16分)‎ 一株野百合开了 那天我在南山游荡,在一个长满艾蒿的坡地,我被一股浓郁的草木香气迷住了,我停下来,让脑子里什么念头也没有,只让鼻子和肺专心工作。我闭着眼睛深呼吸了一会儿,像做了一个梦似的睁开眼,竟看见一束雪白的光灼灼地、然而又很温柔地在面前闪着,是一株野百合开了。刚才我来到这艾蒿地的时候,只看见它还是含着苞的,我被草木苦香所陶醉而忘情地闭目呼吸——就趁我走神的时候,它悄悄地完全地绽开了自己。这之前,我知道站在我面前、害羞地躲在艾草身旁的这株美好植物,是会开花的,如一个女孩儿出嫁是迟早的事情。但是我没有想到它这么快、这么奇妙地开了——趁我闭目呼吸的时候,它开放了自己。‎ 你可想象我该是怎样地惊喜以至于狂喜,是那种透明的狂喜。心灵被纯粹的美、圣洁的事物打动,连心灵里那些皱褶的部位,藏着细小阴影的部位,都被这突然降临的神一样的光芒完全照亮了。我们这些成人,即便是善良的人,也早已被社会学经济学伦理学们过于复杂地重塑,心,已经成为一团交叠的欲望或一种混浊的冲动的代称;而透明的心,更是我们日渐远离,终于不知为何物如上古神话一样陌生的东西了。我们似乎懂事了,懂得了钱、官职、名声、市场、名牌服装等等的无比重要,除此之外,那些与心灵有关的事物,比如美德、彩虹、上帝、屋顶上方专注地凝视着我们的那颗星星、旷野上一位散步的老人投给我们的那一瞥善意的眼神,等等,都是不重要的,因为这些东西都不能存入银行产生利息,或投进官场赚取暴利。我们是真正地成熟了,成熟的最可靠的标志是我们荒废了感动,却学会了盘算,而且成了一把快速演算的算盘。我听见一个市侩曾经认真地教导一群孩子:像我这样,每一根头发都想着“发”,每一个表情都知道向权力微笑,你们就快成熟了。啊,都成熟了,都懂事了,你指望浩浩荡荡的市侩的洪流,造出一个怎样的海?‎ 没有了星星,天空可以无限地黑下去,没有了灵魂呢?人会是个什么样子?‎ 我想的似乎远了一点。总之,荒废了心,荒废了感动,我们失去了透明的情怀,我们不再或很少能够领略那种纯粹的、有着神圣感的幸福,那种为心灵显现的事物,我们看不见也看不懂了。‎ 我就这么站在这株野百合面前,感动着,忏悔着。我感到我不配面对这么洁白、纯真的礼物。我的内心里有着很多的不洁和阴影。我真想把人类中的相当一部分都领到这株野百合面前,在清澈目光的注视里,想想自己,想想自己的灵魂。‎ 真的,我感到惭愧,我感到不配。我什么也没有做,而它,野百合,却送给我奇迹般的礼物。我真正感到植物的伟大了,植物站在任何能够存活的地方,哪怕潮湿、光线不足,只要能与土地和天空发生联系,植物都会把绿色、把鲜美的花、把芬芳的果实拿出来,以这种美好的方式证明自己有一颗美好的灵魂。而我们,占有了多少阳光、雨水和历史的土壤啊,我们能拿出多少绿叶、花朵和思想的氧气呢?即使我们站在光线充足的地方,心里也常常充满黑暗;即使我们的根须扎进本来还算肥沃的土里,我们也难得抽出青翠的枝条。贫瘠的灵魂使我们既辜负了自己,也辜负了岁月的期待。我们站在植物面前,太像一个阴影。‎ 在我的惭愧之外,百合花却一直微笑着。‎ ‎19.你认为文中开放的野百合象征什么?(4分)‎ ‎ ‎ ‎ ‎ ‎20.文中作者说“我们成熟了”,你如何理解这里的“成熟”?(4分)‎ ‎ ‎ ‎ ‎ ‎21.作为一名初三毕业生,你对 “抽出青翠的枝条” 如何理解?(4分)‎ ‎ ‎ ‎ ‎ ‎22. 联系上下文,你觉得“我”为什么“感动”?又为什么“忏悔”?(4分)‎ ‎ ‎ 三、写作(50分)‎ ‎23.请把题目“为了 ”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二○一三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 文 试 题答案 ‎1-3略 ‎10. 胸襟豁达,忧国忧民 ‎ 少有大志(勤奋苦读),刻苦自励,俭朴正直等,意思近即可。 ‎ ‎11.徜徉 静谧 ‎ ‎ 冬之色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旧生命的终结。‎ ‎21.从文中看,要“抽出青翠的枝条”,就要努力摆脱市侩气息,不要让心被交叠的欲望所掩盖,对初三学生来说,就要努力摆脱惰性与消沉,刻苦学习,中考得胜。 ‎ ‎22. 为野百合以其纯粹的、圣洁的美而感动,为内心里有着很多的不洁和阴影而忏悔。‎ ‎2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