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4 MB
  • 2021-05-10 发布

2017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85套专题3 物态变化

  • 5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2017•潍坊)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清晨,人们有时会看到路边的草或者树叶上结有露珠。这些都是B A.汽化现象 B.液化现象 C.升华现象 D.凝华现象 ‎7.(2017•东营)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熔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D A.固态酒精是非晶体 B.在-117℃时,酒精处于液态 ‎ C.酒精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 D.酒精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3.(2017•东营)对以下自然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D A.春日清晨,草叶上形成露珠是升华现象 ‎ B.夏天傍晚,院子里洒水利用液化吸热降温 ‎ C.晚秋时节,瓦片上出现白霜是凝固现象 D.深冬时节,树枝上出现雾凇是凝华现象 ‎ ‎29.(2017•枣庄)(5分)小明和小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2℃~102℃”和“-20℃~102℃”的温度计,应选择量程为 的温度计,这样选择的原因是      。‎ ‎(2)在测量过程中,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他们进行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     。‎ ‎(3)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     。(选填“冰”或“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4)实验后,他们联系到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原因是 。‎ ‎29.-20℃~102℃ 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低于-2℃ (2)先降低后升高 (3) 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4)撒盐后冰雪的熔点低于0℃,便于积雪融化 ‎7.(2017•青岛)综合问答——运动场上的物理:‎ 小雨在运动场上经历的几个场景如下,请你从中挑选一个,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①(2017•青岛)同学们在不同位置都能看清主席台上的标语;②(2017•青岛)为了防止打滑,小雨穿了一双鞋底花纹更明显的运动鞋;③(2017•青岛)小雨买了一盒冰镇饮料,用吸管的尖端刺破封口,喝完饮料后他感到很凉快。解释场景 : ,所以会有这个现象。‎ ‎ 3.(2017•聊城)小如图,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 C ‎23.(2017•聊城)(4分)布探究“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 ‎(1)安装实验器利时,应按照_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了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__,水的沸点为_______℃,出现这一结果的原闲可能是该处大气压_______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自下而上 (2)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97 小于 ‎2.(2017•威海)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熔化的是(  )‎ A.初春,河面上冰化成水 B.夏末,草叶上形成“露珠”‎ C.深秋,枫叶上形成“霜” 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淞”‎ ‎【考点】19: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 ‎【解答】解:‎ A、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是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符合题意;‎ B、夏末,草叶上形成“露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不合题意;‎ C、深秋,树叶上形成“霜”是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不合题意;‎ 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是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不合题意.‎ 故选A.‎ ‎14.(2017•烟台)‎ 如图是一款新型水杯,在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固态物质,实现了“快速降温”和“快速升温”的功能,使用时,将水杯上下晃动几分钟,可以将100℃的开水降温至55℃左右的温水,也可以将冷水升温到55℃左右的温水,这款水杯被广泛成称为“55°杯”.“55°杯”的工作原理是(  )‎ A.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热水;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 B.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冷水;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 C.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 D.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 ‎【考点】19: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1A: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熔化需要吸热.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汽化需要吸热.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凝固过程要放出热量.‎ ‎【解答】解: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开水倒入杯中,此时海波晶体被熔化,此过程海波会吸收热量,当水的温度下降到55℃以下时,此时海波会凝固,会放出热量,在此过程中水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变.‎ 故选A.‎ ‎24.(2017•烟台)如图是小红做“观察碘升华”的实验装置.‎ 她的操作是:在烧杯中放少量的碘,烧杯口放一只装有冷水的烧瓶,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 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熔点(凝固点)、沸点(℃)‎ 物质 水 酒精 煤油 碘 铜 铁 金 熔点(凝固点)‎ ‎0‎ ‎﹣117‎ ‎﹣30‎ ‎113.6‎ ‎1083‎ ‎1535‎ ‎1064‎ 沸点 ‎100‎ ‎78.5‎ ‎150‎ ‎184.25‎ ‎2360‎ ‎2750‎ ‎2500‎ ‎(1)结合你的探究经历,描述小红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2)交流评估时,小明查阅了部分物质的熔点、沸点(见表),他发现碘的熔点是113.6℃,碘的沸点是184.25℃,酒精灯的火焰温度约400℃,他认为小红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红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你针对小明的质疑,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写出实验方案并扼要说明.‎ ‎【考点】1P: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分析】(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 ‎(2)根据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来设计实验.可以将试管浸入沸水槽中,沸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沸点温度,出现的碘蒸气不会是汽化形成的,只能是升华形成的.‎ ‎【解答】答:‎ ‎(1)用酒精灯对烧杯直接加热过程中,在烧杯中会看到紫红色的碘蒸气;‎ ‎(2)采用的方法是将碘颗粒放在烧瓶中,将烧瓶浸没在正在加热的热水中观察碘状态的变化.‎ 烧杯中水的温度最高为100℃,碘达不到熔点,不会发生熔化现象,碘一直处于固态,出现的碘蒸气只能是固态直接变成的,能更好地说明碘的升华.‎ ‎ 4.(2017•滨州)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关于水的三态变化分析错误的是(  )‎ 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相互聚集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 C.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 D.雪花熔化成水,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又注入大海 ‎【考点】1S:水的三态变化.‎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各种物态变化的含义,和水循环的具体过程,并能根据各种物态变化的含义做出判断.‎ ‎【解答】解: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从液态成为气态的水蒸气上升到空中,是汽化现象,故A正确;‎ B、高空中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小水珠相互聚集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故B正确;‎ C、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故C错误;‎ D、雪花是固态熔化成液态的水,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又注入大海,故D正确.‎ 故选C.‎ ‎5.(2017•滨州)如图所示,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的沸腾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B.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却需要不断吸收热量 C.水的温度必须达到100℃时,水才会沸腾 D.水沸腾时出现大量的“白气”是水蒸气 ‎【考点】1O: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分析】(1)蒸发和沸腾时汽化的两种方式;‎ ‎(2)水沸腾时温度不变,持续吸热;‎ ‎(3)水沸腾的条件是到达沸点,持续吸热;‎ ‎(4)“白气”是液化现象.‎ ‎【解答】解:‎ A、水的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故A错误;‎ B、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需要不断吸收热量,故B正确;‎ C、水沸腾的条件是到达沸点,持续吸热,故C错误;‎ D、水沸腾时出现大量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4.(2017•德州)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有剩饭、剩菜,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所示),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即使经过一天时间里面的饭菜也不会变质.与“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吃冰棒解热 B.在中暑病人额头上擦酒精 C.烧开水时冒“白气” D.衣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考点】1H: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分析】蒸发吸热,具有致冷的作用.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上空气流动速度.‎ ‎【解答】解:由整个装置的结构特点可知,它是借助了蒸发致冷来使给食物降温的.装置放在通风处,这样即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也增大了水的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加快水的蒸发,使饭菜温度降低,防止饭菜变质.‎ A、吃冰棒解热,是利用熔化吸热知识,故A不合题意;‎ B、在中暑病人额头上擦酒精,是利用液化吸热,降低病人体温,故B符合题意;‎ C、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不符合题意;‎ D、樟脑丸逐渐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蒸汽的升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 ‎11(2017•菏泽).关于物态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B.擦在皮肤上的水变干,是升华现象 C.冬天室外飘起的雪花,是凝固现象 D.秋天早晨室外花草上的露珠,是液化现象 ‎11、D 解析:冰棒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液滴,“白气”不是水蒸气,水蒸气是看不见的,A错;皮肤上的水变干是水汽化成水蒸气,B错;雪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C错;花草上的露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D正确。‎ 23. ‎(2017•菏泽)(2分)小美用相同的加热源给初温相同、质量相等的水和牛奶加热,发现牛奶先沸腾。你猜想牛奶先沸腾的原因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牛奶的沸点比水的沸点低(或牛奶的比热容比水小等) 解析:相同的加热源、相同的初温、相同的质量,牛奶先沸腾,先沸腾的原因可能是牛奶的沸点本身就比水的沸点低,也可能是牛奶的比热容小,吸热本领差造成的。‎ ‎3.(2017•济宁)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吸热的是(  )‎ A.秋天房顶上结霜 B.铁水被浇铸成工件 C.冰棒冒出“白气” D.湿衣服晾晒后变干 ‎【考点】1H: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在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和升华过程吸热;液化、凝固和凝华过程放热.‎ ‎【解答】解:‎ A、秋天房顶上结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冰晶,此过程需要放热.故A不符合题意;‎ B、铁水浇筑成工件,由液态凝固成为固态,此过程需要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 C、冰棍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此过程需要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 D、湿衣服晾晒后变干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的汽化过程,此过程需要吸热,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2.(2017•泰安)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  )‎ A.初春,湖面的冰层变薄 B.盛夏,阳光下湿衣服晒干 C.深秋,草叶上出现露珠 D.严冬,室内玻璃窗上形成冰花 ‎【考点】1M:液化及液化现象.‎ ‎【分析】‎ 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体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解答】解:A、湖面的冰层变薄是固态冰变为液态水,属于熔化现象,故A错误;‎ B、湿衣服变干是水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故B错误;‎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故C正确;‎ D、严冬,室内玻璃窗上形成的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D错误.‎ 故选:C.‎ ‎20(2017•泰安)如图所示的四幅图象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是(  )‎ A. B. C. D.‎ ‎【考点】1D: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分析】根据原图的曲线走向,可以首先判断出图象是物体的凝固还是熔化过程,而只有晶体才有熔点或凝固点,可根据上述分析判断出正确的选项.‎ ‎【解答】解:晶体凝固前放热温度降低,凝固时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A、在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上升的趋势,是熔化图象,又因为有一段时间内物质吸热,温度不变,说明有一定的熔点,因此为晶体的熔化图象,故A不合题意;‎ B、在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是凝固图象,又因为该物质没有一定的凝固点,所以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故B不合题意;‎ C、在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上升的趋势,是非晶体熔化图象,故C不合题意;‎ D、在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是凝固图象,又因为有一段时间内物质放热,温度不变,说明有一定的凝固点,因此为晶体的凝固图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4.(2017•泰安)如图所示为常用体温计,其读数为 37.8 ℃.‎ ‎【考点】18: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分析】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先要弄清楚体温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末端所对刻度相垂直.‎ ‎【解答】解:由图知:体温计上1℃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0.1℃,即此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此时的温度为37.8℃.‎ 故答案为:37.8.‎ ‎  ‎ ‎ 10.(2分)(2017•临沂)沂蒙革命老区四季分明,非常适合人类居住,下列热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 10、 A ‎ 专题:物态变化 解析:冰雪融化,是冰从固态变为液体,是熔化,需要吸热,A符合题意;露珠是由水蒸气遇冷向外放热凝结而成的,B不符合题意;霜、雪花是水蒸气遇冷放热凝华而成的,C、D不符合题意。‎ ‎ ‎ ‎23.(3分)(2017•临沂)下图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过程用时________min;熔化过程中,物质的内能________。‎ ‎ ‎ ‎23.晶体 4 增大 (或增加或变大等)‎ 专题:物态变化;内能 解析:由图象可以看出,该物质在熔化时AB时间段内温度保持不变,它应该是晶体;熔化过程从第3分钟到第7分钟,所以熔化过程用了4分钟;熔化过程,随温度不变,但吸收了热量,内能增加。‎ ‎7. (2017•丽水)2017年4月22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如图),天舟一号的任务之一是将储箱内的推进剂(液态燃料和液态氧)分别输送给天宫二号.‎ ‎(1)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后一起运动,若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飞船是 静止 的;‎ ‎(2)液态氧可由气态氧气经过 液化 而形成(填物态变化名称);‎ ‎(3)要完成本次推进剂补给任务,天舟一号储箱内的压强比天宫二号储箱内的压强 大 .‎ ‎【考点】5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M:液化及液化现象.‎ ‎【分析】(1)飞船相对于天宫二号的运动情况,即是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去判断飞船的运动状态;‎ ‎(2)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使气体液化由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3)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答】解:‎ ‎(1)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完成对接时,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的位置不发生变化,所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相对于天宫二号是静止的;‎ ‎(2)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是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液态氧可由气态氧气经过液化而形成;‎ ‎(3)要完成本次推进剂补给任务,根据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推进的力要大于阻力,即天舟一号储箱内的压强比天宫二号储箱内的压强大.‎ 故答案为:(1)静止;(2)液化;(3)大.‎ ‎5.(2017•连云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成是因为钨的沸点高 B.水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C.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D.深秋的早晨,地面上经常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液化现象 ‎【考点】1B:熔点和凝固点;1A: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1M:液化及液化现象;1R: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分析】(1)根据钨的熔点高进行分析;‎ ‎(2)晶体的凝固需要二个条件:①温度达到凝固点;②温度达到凝固点后继续放热;‎ ‎(3)要分析是什么物态变化,就要先确定此物质原来是什么状态,现在又是什么状态,即判断该物质由什么状态变化到什么状态.‎ ‎(4)霜的形成属于凝华.‎ ‎【解答】解:‎ A、灯泡里的灯丝需要具有熔点高难于熔化的性质,由于钨的熔点高,故选用钨,故A错误;‎ B、因为冰是晶体,水在凝固成冰过程中放出热量,但温度不变,故B正确;‎ C、冰棒冒的“白气”是冰棒周围的气态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液态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C错误;‎ D、深秋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由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3.(2017•黄石)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冬天户外用温度计测量铁块和木块的温度,铁块的温度比木块低 B.夏天打开冰棒包装纸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的小水珠 C.冬天我们呼出的“白气”与夏天冰棒冒出的“白气”形成原因不一样 D.秋天早晨的“大雾“,是夜间从地面冒出的“白气”‎ ‎【考点】13:温度;1M:液化及液化现象.‎ ‎【分析】(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相同的物体,导热程度不同给人的感觉是温度不同.‎ ‎(2)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根据物质变化前后的状态分析答题.‎ ‎【解答】解:A、冬天在户外的木块和铁块处于相同环境,所以温度相同.故A错误;‎ B、夏天,打开冰棍的包装纸,看见冰棍旁出现“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棒液化成的小水滴,故B正确.‎ C、冬天我们呼出的“白气”与夏天冰棒冒出的“白气”形成原因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故C错误;‎ D、秋天早晨的“大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故D错误.‎ 故选B.‎ ‎18.(2017•黄石)小欢和小亮两位同学相互协作完成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探究水被加热至沸腾过程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1)规范组装器材,如图甲所示,应 自下至上  (选填“自上至下”或“自下至上”)固定各个仪器.‎ ‎(2)器材安装好后,为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小亮同学在烧杯中倒入一些热水,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计读数为 68 ℃.‎ ‎(3)点燃洒精灯,待水温升至90℃时,小亮同学每隔lmin读出一次温度计示数,小欢同学及时记录在以下表格内,如此持续8min后停止了读数.‎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t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请根据表格中数据,在图丙的坐标系中画出水在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分析】实验一:(1)要正确解决此题,需要掌握酒精灯与温度计的使用规则.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 ‎(2)温度计读数时,先确定是零上还是零下,认清分度值,再读数.‎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描点连线;‎ ‎【解答】解:‎ 实验一:(1)在使用酒精灯时,需要用其外焰加热,所以要先根据酒精灯确定铁圈得位置.又因为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所以要根据温度计的长度确定横杆的位置,因此按照“由下至上”安装实验装置.‎ ‎(2)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此时是零上,读作68℃.‎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描点连线,如图所示:‎ ‎;‎ ‎ 13.(2017•武汉)今年举行的武汉马拉松吸引了两万多名国内外选手参赛.如图为选手们通过建成通车60周年的武汉长江大桥时的情景.半程马拉松距离约21km,排名第一的选手用时约70min,这名选手跑完半程马拉松的平均速度为 5 m/s.赛前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有效减轻了赛事当天降雨量.人工降雨的方式之一是将干冰投撒到云层中,干冰 升华 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 液化 成小水滴或 凝华 成小冰晶,下落而形成雨.‎ ‎【考点】6D: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1M:液化及液化现象;1P: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分析】(1)已知路程和时间,利用v=计算他全程的平均速度;‎ ‎(2)物体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叫凝华,凝华放热;物体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放热.‎ ‎【解答】解:(1)s=21km=21000m,t=70min=4200s,‎ 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5m/s;‎ ‎(2)人工降雨是将干冰投撒到云层中,在常温下就可以升华为气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下落而形成雨.‎ 故答案为:5;升华;液化;凝华.‎ ‎8.(2017•襄阳)通过晶莹剔透的露珠,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小草的叶脉,这是利用了 放大镜 (填“放大镜”、“幻灯机”或“照相机”)的原理.露珠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 液化 (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的结果.‎ ‎【考点】1M:液化及液化现象;B8:凸透镜成像的应用.[来源:学科网]‎ ‎【分析】(1)透明的物体都可以制成凸透镜,只要是凸透镜,材料不同,但是对光线的作用和成像情况都是相同的;露珠是一个凸透镜,露珠看叶脉跟放大镜的原理是相同的.‎ ‎(2)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解答】解:露珠中间厚,边缘薄,形成一个水凸透镜,叶脉在水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和放大镜的原理是相同的.‎ 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故答案为:放大镜;液化.‎ ‎ 22.(2017•襄阳)如图所示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自下而上 (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将装海波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并搅拌,而不是用酒精等直接加热,目的是使试管内的海波 均匀受热 .‎ ‎(3)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 ‎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温度/℃‎ ‎ 40‎ ‎ 42‎ ‎ 44‎ ‎ 46‎ ‎ 48‎ ‎ 48‎ ‎ 48‎ ‎ 48‎ ‎ 49‎ ‎ 50‎ ‎51‎ 海波在第6分钟时处于 固液共存 状态.‎ ‎【考点】1F: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分析】(1)实验时,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要调整好铁圈的高度,然后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固定好其位置.‎ ‎(2)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时,一般都采用水浴法,物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3)分析第6min时温度与熔点的关系,得出结论;‎ ‎【解答】解:(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按照从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萘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3)由表格知,第6min时,物体处于熔化过程中,所以为固液共存;‎ 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2)均匀受热;(3)固液共存.‎ ‎ ‎ ‎26.(8分)(2017•郴州)小明用图甲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 温度/℃‎ ‎90‎ ‎92.4‎ ‎94.4‎ ‎95.6‎ ‎96.8‎ ‎98‎ ‎98‎ ‎98‎ ‎(1 )分折实验数据可知水在沸腾时温度的特点是 温度不变 ;‎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 98 ℃,低于l00℃.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当地大气压强 低于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3)图 乙 (填“乙”或“丙”)内能反映水沸腾前产生气泡的情形.‎ ‎【分析】(1)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2)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大小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3)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现象区别: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 ‎【解答】解:(1)由表格知水从2.5min开始沸腾,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2)由表格知水的沸点98℃,小于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则当地大气压强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 ‎(3)丙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乙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现象.‎ 故答案为:(1)温度不变;(2)98;低于;(3)乙.‎ ‎【点评】本题考查了沸腾的特点、现象以及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是一道较为简单的实验题.‎ ‎ 5.(3分)(2017•岳阳)如图所示,由冰的熔化曲线可知 A.冰是非晶体。 ‎ B.冰的熔点为0℃。‎ C.冰的熔化过程经历了5min。 ‎ 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升高 考点:物态变化 专题: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解析:‎ A.冰是非晶体。错误,冰是晶体。 ‎ B.冰的熔点为0℃。正确。‎ C.冰的熔化过程经历了5min。错误,冰熔化过程是指2-5min,过程是3min 。 ‎ 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升高。错误,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故选B ‎13.(2017•福建)在沙漠中,可以利用图所示的方法应急取水,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 A.熔化 凝华 B.凝固 汽化 C.汽化 液化 D.熔化 液化[来源:学科网ZXXK]‎ ‎【考点】1H: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1M:液化及液化现象.‎ ‎【分析】(1)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2)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 ‎【解答】解:沙漠中的水分首先从液态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发生汽化现象.然后水蒸气遇到塑料膜凝结成液态的小水珠,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越积越多,最后落下来,被收集到杯中.‎ 故选C.‎ ‎ 2.(2017•天水)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湿衣服晾干是蒸发现象 B.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 C.露珠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考点】1K:蒸发及其现象;19: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1M:液化及液化现象;1R: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分析】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做熔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湿衣服晾干,是衣服中的水变为水蒸气,属于汽化中的蒸发,故A正确;‎ B、冰化成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故B正确;‎ C、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水珠,故C错误;‎ D、霜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故D正确.‎ 故选:C.‎ ‎14.(2017•天水)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 2.70 cm;体温计的示数为 37.3 ℃;电压表的读数为 2.8 V.‎ ‎【考点】I4:电压表的读数方法;18: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64:长度的测量.‎ ‎【分析】(1)看清刻度尺量程,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即可;‎ ‎(2)看清温度计分度值读出示数即可;‎ ‎(3)电压表的读数:确定使用的量程,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多少.‎ ‎【解答】解:(1)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以4.00cm刻线为零起点,此时示数为6.70cm﹣4.00cm=2.70cm.‎ ‎(2)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此时示数为37.3℃;‎ ‎(3)电压表使用的0~3V量程,每一个大格代表1V,每一个小格代表0.1V,电压为2.8V.‎ 故答案为:2.70;37.3;2.8.‎ ‎16.(2017•遵义)小明所在的小组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1)当水刚好沸腾,小明便撤掉酒精灯停止加热.正当他们整理器材时,却发现其他组的同学在水沸腾后仍在观察和记录,小明立即明白了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 保持不变 的特点.‎ ‎(2)小明继续实验,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温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他们得的水的沸点是 98 ℃.‎ ‎【考点】1O: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分析】(1)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根据液体沸腾的特点找到沸点..‎ ‎【解答】解:(1)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2)由表格中数据知,第4分钟时,就开始沸腾,因此第4﹣﹣10min是沸腾过程,此时温度保持不变等于沸点,即水的沸点为98℃.‎ 故答案为:(1)保持不变; (2)98.‎ ‎2.(2017•宜昌)自然界的水循环过程包含很多物态变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雪山上的冰雪在温度升高时逐渐消融﹣﹣液化 B.海洋里的水经太阳晒变成水蒸气﹣﹣升华 C.水蒸汽在高空中遇冷空气形成﹣﹣液化 D.水蒸汽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形成雪﹣﹣凝固 ‎【考点】19: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1K:蒸发及其现象;1M:液化及液化现象;1R: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分析】从水发生物态变化前后的两种状态结合物态变化的定义来确定是发生了哪种物态变化.‎ ‎【解答】解:A、雪山上的冰雪在温度升高时逐渐消融是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错误;‎ B、海洋里的水经太阳晒变成水蒸气是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故B错误;‎ C、水蒸汽在高空中遇冷空气形成小水珠是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故C正确;‎ D、水蒸汽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形成雪是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4.(2017•衡阳)下面描述的自然现象,在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答案】C ‎【解析】雾凇是由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是需要放热的;云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液化是需要放热的;冰雪消融是固态冰受热熔化成水的过程,熔化需要吸热;草间露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液态小水滴,液化需要放热;故答案选C。‎ ‎【考点】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 ‎3.(2017•安徽)当晶体被加热时,其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分子间的束缚随之减弱,以致有的分子能较自由地“游动”,呈流动性,其宏观表现就是晶体的 (选填物态变化名称)。‎ ‎3. 熔化 ‎11.(2017•安徽)冬季,在家里洗澡时会发现浴室墙壁上的镜子很快模糊起来,洗澡结束一段时间后,镜子又变得清晰。这个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A.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镜面上的液化,镜面上水滴的汽化 B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附近空气中的凝华,冰晶的熔化和水滴的汽化.‎ C.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镜面上的凝华,镜面上冰晶的升华 D.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镜面上的凝华,镜面上冰晶的熔化和水滴的汽化 ‎12.(2017•安徽)‎ 物理学中,一些物理量间的变化关系,常用图像来表示,下列 ‎ ‎16.(2017•山西)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当水温上升到90℃后,小明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然后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从图象中可知水的沸点是 96 ℃.停止加热,小明发现水不能继续沸腾,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 吸热 .‎ ‎(2)结合甲、乙两图,请你对本实验提出一条改进建议: 减小水的质量 ,改进后的好处是 缩短加热时间 .(写出一条即可)‎ ‎【考点】1O: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分析】(1)水中沸腾的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2)根据图象中实验的时间分析.‎ ‎【解答】解:(1)由图可知,当水的温度到了96℃后就不再升高,说明此时水是沸腾的;停止加热,小明发现水不能继续沸腾,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 ‎(2)由图象中可知,水从90℃升高到96℃的时间有点长,实验中可以通过减小水的质量、给烧杯加盖来缩短加热时间.‎ 故答案为:(1)96;吸热;(2)减小水的质量;缩短加热时间.‎ ‎6.(2017•无锡)关于水沸腾时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只在表面发生剧烈汽化 B.水只在内部发生剧烈汽化 C.持续加热,水温不断上升 D.持续加热,水温保持不变 ‎【考点】1I:沸腾及沸腾条件.‎ ‎【分析】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能继续从外界吸热.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解答】解:AB、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故AB错误;‎ CD、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 14.(2017•无锡)我国首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成功起飞.飞机装有无锡某企业生产的3D打印钛合金零件,3D打印技术之就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会 吸收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熔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然后成型.‎ ‎【考点】19: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吸热.‎ ‎【解答】解:钛合金粉末在高温下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然后按构件形状重新结晶成型.‎ 故答案为:吸收;熔化.‎ ‎12.(2017•白银)冬天的早晨,小梅发现家里的玻璃窗上有很多美丽的“冰花”,这是因为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______形成的,此过程中_____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2.凝华 放出 ‎ ‎20.(2017•白银)(4分)盛夏的晚上,房间很热,小强打开电风扇,感到风吹到身上凉快。根据以上情景结合所学物理知识分析并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风吹到身上感到凉快的原因;‎ ‎(2)电风扇内的电动机工作的原理。‎ ‎20.(4分)[来源:Zxxk.Com]‎ ‎(1)电风扇转动时,加快了室内空气的流动,使人体表面汗液的蒸发加快,从而加快吸收人体更多的热量。 (2)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答出要点即可) 25、(2017•江西)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来源:学&科&网]‎ ‎(1)如图23所示,是某小组安装的实验装置,合理的安装顺序是 (填序号)。‎ ‎①烧杯和水 ②酒精灯 ③铁杆A和温度计(含纸盖) ④铁圈B和石棉网 ‎(2)下表是小燕记录的实验数据:‎ 实验过程中,她发现在第3min时,水中的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 (选填“变大”或“变小”)。‎ ‎(3)请将图24中的坐标系补充完整,并根据上表数据绘出水温与时间的关系图像。‎ ‎(4)由数据及图像可知,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 。‎ ‎(5)通过学习,小燕终于明白妈妈用炉火炖汤时,在汤沸腾后总是 的道理(选填“保持大火”或“调为小火”)。‎ ‎25、(1)②④①③ (2)变小 (3)如图所示 (4)保持不变 (5)调为小火 ‎13.(2017•广东)将装有水的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加热,如题13图所不,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沸腾,而试管中的水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原因是 ,同时还观察到烧杯口周围出现大量的“白气”,这是因为烧杯中的水蒸气在杯口周围遇冷 而成(填物态变化名称)。‎ ‎13.不会 水温达到沸点即不能继续吸热(或没有温度差,不能继续吸热)(或不发生热传递) 液化 (2) ‎ (2017•广东)(实验室里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 的规律制成的,如题16-2图所示,液体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操作正确的是 图。 (2)液体热张冷缩 丁 ‎ 6.(2017•安顺)气锅鸡是常见的一道菜,其做法是:将盛有小鸡块和佐料的气锅(如图)放在盛有清水的汤锅之上,再放到火上蒸.为了保持鸡肉原汁原味,主要是蒸气通过气锅中间的气嘴将鸡蒸熟.汤汁是蒸气 液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蒸熟后,闻到鸡肉的浓香味,这是一种 扩散 现象.‎ ‎【考点】1M:液化及液化现象;GW:扩散现象.‎ ‎【分析】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在熔化、汽化和升华过程中需要吸热,在液化、凝固和凝华过程中需要放热.‎ 扩散现象是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解答】解:‎ 蒸气通过气锅中间的气嘴将鸡蒸熟,汤汁是蒸气放热后液化而形成的;‎ 蒸熟后,闻到鸡肉的浓香味,这是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是扩散现象.‎ 故答案为:液化;扩散.‎ ‎ 7.(2017•海南)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判断正确的是(  )‎ A.开始计时,晶体开始熔化 B.第25min后,晶体开始熔化 C.温度达到80°C时,晶体开始熔化 D.温度达到50°C时,晶体开始熔化 ‎【考点】1G: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并且要掌握熔点的概念.‎ 会分析晶体的熔化图象,若有一段时间温度不变,则为晶体.此时的温度即为该晶体的熔点.‎ 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完则为晶体的熔化时间.‎ ‎【解答】解:AB、该物质从第10分钟开始熔化到第25分钟完全熔化完,故AB错误;‎ CD、由图知,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80℃不变,该物质的熔点为80℃,故温度达到80°C时,若继续吸热,晶体开始熔化,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6.(2017•海南)六月初,琼岛连日持续高温,局部最高气温达到42.1°C,此温度 高于 (选填“高于”或“低于”)人的正常体温.在地面上洒水降温,是利用水 汽化(蒸发) 吸热.‎ ‎【考点】13:温度;1H: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分析】(1)人的正常体温为37℃;‎ ‎(2)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的一种缓慢的汽化显现,蒸发吸热.‎ ‎【解答】解:‎ ‎(1)健康人正常体温为37℃,故42.1°C高于人的正常体温;‎ ‎(2)洒在地上的水蒸发变为水蒸气时,是汽化中的蒸发现象,蒸发要吸收热量,使环境温度降低,从而让人感到凉快.‎ 故答案为:高于;汽化(蒸发).‎ ‎10.(2017•河南)下列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较冷,是由于水蒸发时吸热 B.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由于水蒸气发生了凝华 C.夏天,常用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融化吸热 D.冬天,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固放热 ‎【考点】1H: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1A: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1M:液化及液化现象;1R: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分析】(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吸热;‎ ‎(2)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3)物质直接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吸热;‎ ‎(4)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放热.‎ 根据以上内容,对本题各个选项进行分析.‎ ‎【解答】解:A、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很冷,是因为人身上的水蒸发时要吸热;故A正确;‎ B、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了凝华,故B正确;‎ C、夏天,常用干冰给食品保鲜,干冰有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干冰升华吸热,故C错误;‎ D、冬天,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水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D正确.‎ 故选C.‎ ‎18. (2017•哈尔滨)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A ‎ A.松花江里冰雪消融的过程 B.太阳岛湿地中荷叶上露珠的形成 ‎ C.植物园内清晨轻盈的雾的形成 D.冰雪大世界中雪的形成 ‎4.(2017•南京)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以、6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C A.它是水蒸气,a“处较浓 B.它是水蒸气,b处较浓 C.它是小水滴,a“处较浓 D.它是小水滴,b处较浓 ‎2 1(2017•南京)(5分)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探究冰熔化特点”实验.‎ ‎(1)将装有适量碎冰的试管置于烧杯内的温水中,在碎冰中插入温度计,图中温度计示数为 ▲ ℃.‎ ‎(2)小明设计了一个记录实验过程的表格.表格中(a)、(b)两处应填的内容是:(a) ‎ ‎▲ ;(b) ▲ .‎ ‎(3)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冰的熔化图像.从吸放热和温度变化的角度分析,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 .‎ ‎21、(1)—6 (2)时间/min 状态 (3)吸热,温度不变 ‎4.(2017•贵港)缺水已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因此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海水淡化是解决缺水问题的方法之一.现在所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蒸馏法,即先将海水中的水汽化而把盐留下,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水.关于以上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先升华后凝华,先吸热后放热 B.先汽化后凝固,先放热后吸热 C.先汽化后液化,先吸热后放热 D.先汽化后液化,先放热后吸热 ‎【考点】1H: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1M:液化及液化现象.‎ ‎【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汽化吸热,液化放热,这两个过程是相反的.‎ ‎【解答】解:‎ 将海水中的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属于汽化现象,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水是气态变成液态,属于液化现象.其中汽化吸收热量,液化放出热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把握住物态变化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3.(2017•伊春)以下对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北方冬季外面冰冻的衣物也能晾干,属于凝固现象 B.浴室的镜子变模糊,属于液化现象 C.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属于升华现象 D.烧杯的日光灯管两端变黑,属于汽化现象 ‎【考点】1P: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1H: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1M:液化及液化现象.‎ ‎【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解:A、北方冬季外面冰冻的衣物也能晾干,是冰直接变成水蒸气,是升华现象,故A错误;‎ B、浴室的镜子变模糊,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B正确;‎ C、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是人身上的水蒸发吸热造成的,属于汽化(蒸发)现象,故C错误;‎ D、用久的日光灯管两端会发黑是钨丝先升华后凝华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 12.(2017•齐齐哈尔)(多选题)如图所示,关于冰的熔化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装置应按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 B.冰熔化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C.图中A、B两点温度相同,所以内能相同 D.持续加热,当烧杯里的水沸腾时,试管里的水也能沸腾 ‎【考点】1F: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1I:沸腾及沸腾条件.‎ ‎【分析】(1)实验时,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要调整好铁圈的高度,然后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固定好其位置;‎ ‎(2)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3)影响内能的因素:质量、温度、状态.‎ ‎(4)液体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并且不断吸热;当大烧杯中的水沸腾时,温度达到沸点尽管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小试管中的水靠从大烧杯中吸热升温.‎ ‎【解答】解:A、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顺序为由下而上;故A正确;‎ B、冰是晶体,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故B正确;‎ C、从图象上看,A、B两点处于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增加,故C错误;‎ D、当大烧杯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烧杯中的水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小试管中的水从大烧杯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烧杯中的水的温度一样,就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这时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故D错误.‎ 故选AB.‎ ‎【点评】此题是探究熔化特点,考查了器材的组装、晶体熔化的特点、沸腾的条件,是一道综合题,但难度不大.‎ ‎7.(2017•宿迁)夏天从冰柜中取出冰棒,可以看到冰棒周围有“白气”产生,在冰棒包装袋外侧有一层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白气”是水蒸气 B.“白气”的形成需要放热 C.白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白霜的形成需要吸热 ‎ 乙 温度/℃‎ ‎20‎ 时间/min ‎98‎ ‎0‎ ‎25‎ 甲 乙 14.(2017•宿迁)如图甲所示,是小宇设计的“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乙.‎ ‎(1)水的沸点是 ▲ ℃. ‎ ‎(2)实验时大气压 ▲ (填 “大于”、“等于”‎ 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3)为了缩短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请提出一条 可行的措施 ▲ .‎ ‎14.(1)98 (2)小于 (3)烧杯上加盖子(减小水量、增加水的初温或增大酒精灯火焰也正确)[来源:学 1. ‎(2017•盐城)小明做“探究物质的熔化特点”实验时,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图像,该物质是 (晶体/非晶体),图线中CD段物质处于 态,此过程中物质 (吸收/不吸收)热量。‎ ‎13.晶体;液;吸收 ‎3.(2017•邵阳)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该物质 A A.是晶体,熔点是 0℃‎ B.液态的比热容比固态的比热容小 C.在 4min 时,没有出现液态 D.在 2min 至 6min 过程中内能不变 ‎ ‎ ‎ ‎ ‎7.(2017•邵阳)下列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中,属于凝华的是C ‎ ‎ A.春天缥缈的雾 B.夏天晶莹的露 C.秋天轻柔的霜 D.冬天凝重的冰 ‎ ‎19.(2017•邵阳)人们在高温的天气里大汗淋漓,这是人体一种自我保护的生理现象。因为体表汗液蒸 发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体温不致升得太高。‎ ‎19.吸收 ‎ ‎ 16、(2017•绵阳)‎ 二氧化碳气体被压缩、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俗称干冰。干冰被抛到空中,会迅速变为气体,促使其周围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实现人工降雨。下列关于上述描述中包含的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 A.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是凝华 B.水蒸气凝结成水,是凝固 C.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放出热量 D.水蒸气凝结成小冰晶,吸收热量 26. ‎ (2017•绥化)甲为某同学“研究水沸腾”的实验装置,图乙是他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后,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 ‎ ‎ ‎ 时间/min ‎ …‎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来 ‎ ‎ 温度/℃‎ ‎ …‎ ‎ 96‎ ‎ 97‎ ‎ 98‎ ‎ 98‎ ‎ 95‎ ‎ 98‎ ‎ 98‎ ‎…‎ ‎(1)除了图中所示的器材,还需要 秒表 .‎ ‎(2)上表是本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温度记录,小明检查了实验数据,他认为表格中的95℃是错误的数据,他判断的理论依据是 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且温度保持不变 .改正数据后,小明根据实验数据判定该地水的沸点没有达到100℃,可能的原因是当地的大气压 小于 1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在图象中,BC段表示的是冰的 熔化 过程.‎ ‎【考点】1O:探究水的沸腾实验;1F: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分析】(1)实验时需要用秒表来记录时间;‎ ‎(2)根据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的特点分析出表格中错误的数据,根据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的特点分析当地气压与标准气压的大小关系;‎ ‎(3)由图象可知:AB段表示冰吸热升温;BC段是冰水混合物,是冰的熔化过程;CD段是水吸热升温;DE段是水的沸腾过程,温度不变.‎ ‎【解答】解:‎ ‎(1)实验过程中,需要用秒表来记录时间;‎ ‎(2)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且温度保持不变,由表格中数据知,水从第14min开始沸腾,沸腾过程中的温度是98℃,而第16分钟的温度为95℃,所以是此数据记录错误;‎ 此时水的沸点低于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100℃,所以当地的大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 ‎(3)BC段是冰水混合物,是冰的熔化过程.‎ 故答案为:‎ ‎(1)秒表;(2)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且温度保持不变;小于;(3)熔化.(2017•黄冈)(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应选择较 薄 (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做实验.如图甲,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里的像完全重合,实验时人应该在蜡烛 A (选填“A”或“B”)侧观察.‎ ‎(2017•黄冈)(2)如图乙是某物质溶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可以判断该物质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在第6min时处于 固液共存 (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考点】AE: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1C: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分析】(1)从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这一角度去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在平面镜的两侧;‎ ‎(2)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这是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分析图象发现物质从第4min开始熔化,到第10min熔化结束,熔化之前是固态,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熔化结束后变成液态.‎ ‎【解答】解:(1)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A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2)由图可见,该物质图象上有一段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因此该物质为晶体;‎ 物质的熔化过程是从第4min到第10min,因此在第6min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故答案为:(1)薄;A;(2)晶体;固液共存.‎ ‎2.(2017•黄冈下列物态变化实例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蜻蜓身体上的露珠B.北方冬夜窗玻璃上的冰花 C.游泳后刚上岸感觉特别冷D.气温保持0℃以下,冰雕逐渐变小 ‎【考点】1M:液化及液化现象.‎ ‎【分析】判断物态变化现象首先要知道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然后看物体是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从而得出结论;‎ 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看选项中哪个生成物是液态,再看是否由气态形成.‎ ‎【解答】解:A、蜻蜓身体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A正确;‎ B、北方冬夜窗玻璃上的冰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化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B错误;‎ C、游泳后刚上岸感觉特别冷是身上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蒸发吸热,使身体的温度降低,是汽化(蒸发)现象,故C错误;‎ D、气温保持0℃以下,冰雕逐渐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升华为气态,是升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2.(2017•咸宁)为保护河流和湖泊宝贵的水资源,我国专门建立地方“河长”负责进行管理.在一些严重缺水的地域,人们会收集露水使用,图中物态变化与露水的形态相同的是(  )‎ A.打在枝头的霜 B.屋檐下结的冰凌 C.山间的云雾 D.消融的冰雪 ‎【考点】1M:液化及液化现象.‎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解:‎ 露是液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清晨温度比较低)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 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A不符合题意;‎ B、冰凌是水凝固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符合题意;‎ D、冰雪消融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9.(2017•怀化)某同学在探究水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此时水的沸点是 98 °C,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当时的大气压 小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标准大气压.‎ ‎【考点】1J: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分析】(1)要会进行温度计的读数,在读数时,首先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 ‎(2)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大小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解答】解:‎ 由图知,此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所以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98℃,即水的沸点是98℃;‎ 因为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大小有关,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所以该实验环境的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 故答案为:98;小于.‎ ‎ 3.(2017•镇江)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 A.露珠的形成 B.壶口冒“白气”‎ C.冰雪消融 D.湿手烘干 ‎【考点】19: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解:A、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误;‎ B、壶口冒“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 C、冰雪消融是有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C正确;‎ D、湿手烘干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17.(2017•镇江)如图所示,针筒中充满了气态乙醚,当向下压活塞时,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是 液化 现象(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 放出 热量(选填“吸热”或“放热”);使气态乙醚发生这种物态变化的另一种方法是 降低 温度.‎ ‎【考点】1M:液化及液化现象;1N:液化方法及其应用.‎ ‎【分析】(1)物质由气态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汽化放热.‎ ‎(2)使气体液化的方法: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压缩体积.‎ ‎【解答】解:‎ 推活塞,使气态乙醚的体积被压缩,分子间的距离拉近,体积变小,变成了液态,这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另一种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是降低温度.‎ 故答案为:液化;放出;降低.‎ ‎6.(2017•西宁)课本中想想做做的小实验﹣﹣纸锅烧水,把盛有水的纸锅放在火焰上烧,水烧开了纸锅仍不会燃烧,这是因为(  )‎ A.纸的比热容大于水的比热容,所以纸锅不会燃烧 B.火焰的温度较低,低于纸的着火点 C.水烧开后温度保持不变且低于纸的着火点 D.纸不吸收热量,所以纸锅不会燃烧 ‎【考点】1J: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分析】水沸腾时的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纸条燃烧的条件:达到纸的着火点.‎ ‎【解答】解: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当水的温度达到100℃时,吸热温度保持100℃不变,没有达到纸的着火点,因此,在纸盒里面装上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水烧开了,而“锅”不会损坏.‎ 故选C.‎ ‎24.(2017•西宁)在做“研究水的沸腾”分组实验时,各实验小组使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兰兰同学所在的小组由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水的沸腾图象如图中A所示;梅梅同学所在实验小组由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水的沸腾图象如图中B所示.两个实验小组从同一时刻开始对水加热,从图象可知,兰兰同学所在的实验小组的水 先 (选填“先”或“后”)沸腾,造成沸腾有先后的原因之一是 水的质量不同 .从图象还能看出,两个实验小组测得的水的 沸 点不同,这与兰兰小组同学用纸板盖严烧杯口使烧杯内气压 增大 (选填“增大”或“减小”)有关.‎ ‎【考点】1O: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分析】(1)通过图象中加热时间来判断沸腾的先后;‎ ‎(2)根据水的比热容相同,根据m=,实验中温度变化快慢与质量的大小有关;‎ ‎(3)由于测量的工具和测量的人不同,可能造成测量数据的不同.‎ ‎【解答】解:‎ 由图知,A先沸腾,即兰兰组的水先沸腾;‎ A的温度变化较快,说明A的质量较少,所以造成沸腾有先后的原因之一是水的质量不同;‎ A、B沸腾时的温度不同,可能是与兰兰小组同学用纸板盖严烧杯口使烧杯内气压增大,沸点升高.‎ 故答案为:先;水的质量不同;沸;增大.‎ ‎(2017•陕西)(3)如图3所示,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 热胀冷缩 的性质制成.‎ ‎(3)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 ‎(3)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3)热胀冷缩;‎ ‎ (2017•乌鲁木齐)(3)C919首飞成功后,将进入适航认证阶段,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结冰试验.飞机表面结冰是由于飞机飞行过程中过冷水滴或降雨碰到机体后 凝固 (填物态变化过程)而形成的,也可由水蒸气在机体表面 凝华 (填物态变化过程)而成,上述两个过程都是 放 热过程.飞机表面结冰后,会破坏其空气动力学外形,使飞机升力减小,阻力 变大 ,影响飞机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3)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叫凝华;‎ ‎(3)飞机飞行过程中过冷水滴或降雨碰到机体后结冰属于凝固过程;水蒸气变成冰是凝华过程,这两个过程都是放热过程;‎ 飞机表面附有冰后,破坏了飞机的空气动力学外形,使飞机升力减小,阻力变大,影响飞机飞行的稳定性和飞行员操作困难;‎ ‎(3)凝固;凝华;放;变大;‎ ‎16.(2017•乌鲁木齐)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将热水导入烧杯中后,在水银温度计示数上升过程中,温度计示数显示的是 水银 (填“水银”或“水”)的温度.水加热至沸腾后温度计的示数一直为98℃,则该地区的大气压 小于 (填“大于”或“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水汽化过程中水分子间的距离 增大 (填“增大”或“减小”).若水银温度计内水银的质量为1g,则水银温度计每升高1℃,水银吸收的热量为 0.14 J(水银的比热容c=0.14×103J/(kg•℃))‎ ‎【考点】1O: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分析】(1)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的;[来源:学科网]‎ ‎(2)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3)气态物质: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易被压缩,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4)知道水银的质量、比热容、初温和末温,根据Q吸=cm△t来计算水银吸收的热量.‎ ‎【解答】解:‎ ‎(1)将热水导入烧杯中后,在水银温度计示数上升过程中,由于水银受热膨胀,根据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此时温度计示数显示的是水银的温度;‎ ‎(2)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摄氏度,当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为98℃时就一直保持不变,这说明当地的大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 ‎(3)一定质量的水汽化后,由液态变成气态,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变小,分子排列也不紧密,极度散乱,但是分子大小没有变化;‎ ‎(4)水银吸收的热量:Q吸=cm△t=0.14×103J/(kg•℃)×1×10﹣3kg×1℃=0.14J.‎ 故答案为:水银;小于;增大;0.14.‎ ‎18.(2017•益阳)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图乙、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乙可知,萘的熔点约是 80 ℃;‎ ‎(2)乙图中CD段物质处于 液态 (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3)分析图乙可知,萘在AB段状态的比热容 小于 (填“大于”、“等于”、“小于”)萘在CD段状态的比热容;‎ ‎(4)某同学在实验中发现萘熔化时恒温过程不明显(如图丙).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直接用酒精灯加热 (写出一种即可).‎ ‎【考点】1C: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分析】(1)A点为开始加热时刻,AB段固态的萘随着加热时间的增长温度升高,到第5min开始熔化,BC段为萘的熔化过程,对应温度为熔点;‎ ‎(2)熔化前处于固态,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并存状态,熔化后处于液态.‎ ‎(3)解决此题要结合热量公式Q=cm△t进行求解,由表格可知AB段和CD段的温度变化,从而可比较二者比热容关系.‎ ‎(4)熔化时间过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萘的质量较小、火焰太大、没有用水浴加热等.‎ ‎【解答】解:由图象可知:(1)A点为开始加热时刻,萘开始计时时的温度 60℃,BC段为萘的熔化过程,对应温度为熔点,则萘的熔点是80℃‎ ‎(2)图中BC段表示萘的熔化过程,CD段熔化完成,处于液态;‎ ‎(3)由Q=cm△t得c=,AB段和CD段物质的质量m相同,由图象知,AB段升高20℃,加热时间为5min,即1min升高4℃,CD段升高10℃,加热时间为10min,即1min升高1℃,说明吸收相同的热量CD段升高的温度少,比热容大,故萘在AB段状态的比热容小于萘在CD段状态的比热容.‎ ‎(4)某同学在实验中发现萘熔化时恒温过程不明显,说明熔化过快,可能是因为没有用水浴 加热而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 故答案为:(1)80;(2)液态;(3)小于;(4)直接用酒精灯加热.‎ ‎2.(2017•云南)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现象的是哪一组(  )‎ ‎①初春,冰封的湖面解冻 ‎②盛夏,旷野里雾的形成 ‎③深秋,路边的小草上结了一层霜 ‎④严冬,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考点】19: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1M:液化及液化现象;1Q:生活中的升华现象;1R: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分析】解决此题要掌握:‎ 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必然要伴随着吸放热的进行.‎ 其中熔化、汽化、升华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凝固、液化、凝华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解答】解:①初春,冰封的湖面解冻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过程,熔化吸热;故A不符合题意;‎ ‎②盛夏,旷野里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珠,是液化过程,液化放热,故B符合题意;‎ ‎③深秋,路边的小草上结了一层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是凝华过程,凝华放热,故C符合题意;‎ ‎④严冬,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是物质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是升华过程,升华吸热,故D不符合题意.‎ 综合分析②③符合题意.‎ 故选B.‎ ‎24.(2017•云南)小华在电视节目里看到,在气温低于0℃的寒冷冬季,为保障交通安全,交警在积雪的路面上撒盐,路面的冰雪就会融化;在煤撒盐的道路上,汽车反复碾压也会使积雪融熔化,她对上述积雪熔化的原因作出如下猜想:‎ A.加盐可能使冰雪在低于0℃时熔化 B.汽车碾压增大了压强,冰雪就可能在低于0℃时熔化 C.汽车碾压使冰层变薄了,冰雪就可能在低于0℃时熔化 为验证她的猜想,同学们用冰块模拟冰雪进行了如下探究:‎ ‎(1)在气温较低时,将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观察到有些冰块已经熔化,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温度计示数低于0℃,证明猜想A是 正确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同时观察到罐底出现了白霜,这是发生了 凝华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2)如图所示,在气温低于0℃的室外用窄长凳支起甲、乙、丙三块冰块,甲和乙的厚度相等并大于丙的厚度,把完全相同的三根细钢丝分别挂在冰块上,钢丝下分别挂上体积相同的实心铁块和泡沫块,过一段时间后,甲、丙上的钢丝都陷入到冰块中相同的深度,乙上的钢丝未明显陷入冰块.‎ 通过比甲甲、乙中钢丝陷入冰块的情况可知:甲汇总钢丝下的冰受到的压强 增大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使冰发生了熔化,此时冰的熔点 低于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0℃,说明猜想B是 正确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比较甲和丙则可说明猜想 C 是错误的.‎ ‎(3)探究结束后,他们查阅相关资料,知道了晶体的熔点均 受压强的影响,当冰熔化成水时密度 增大 ,体积 减小 (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才会出现(2)中的现象.‎ ‎【考点】1F: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分析】(1)晶体的熔点跟晶体的种类、是否有杂质、压强等有关;晶体中有杂质可以降低晶体的熔点;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2)冰中掺杂盐等其他物质以及受到压力变大时,熔点都会降低;‎ ‎(3)冰熔化成水后,质量不变,但水的密度变大,根据公式V=可知水体积的变化.‎ ‎【解答】解:(1)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即低于0℃;故证明猜想A是正确的;‎ 易拉罐中液体温度很低,所以易拉罐本身温度也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 到温度很低的易拉罐,由气态直接凝华成为固态的白霜,同时会放出热量.‎ ‎(2)甲、乙、丙三块冰块,甲和乙的厚度相等并大于丙的厚度,把完全相同的三根细钢丝分别挂在冰块上,钢丝下分别挂上体积相同的实心铁块和泡沫块,‎ 由于铁的密度大于泡沫的密度,所以体积相同的实心铁块和泡沫块,实心铁块的质量大于泡沫块,则其重力也大于泡沫块,对冰块的压力也大,‎ 因此通过比甲、乙中钢丝陷入冰块的情况可知:甲和丙钢丝下的冰受到的压强增大,当冰受到压力变大时,熔点都会降低;从而说明猜想B是正确的;‎ 甲的厚度大于丙的厚度,比较甲和丙,可知冰层变薄熔点降低,故说明C、汽车碾压使冰层变薄了,冰雪就可能在低于0℃时熔化是正确的;‎ ‎(3)根据公式ρ=可知,质量不变,密度变大时,体积变小,所以冰熔化成水后,质量不变,但水的密度变大,所以体积变小.‎ 故答案为:(1)正确;凝华;(2)增大;低于;正确;C;(3)增大;减小.‎ ‎21.(2017•沈阳)(5分)小明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13所示。‎ ‎(1)①实验中小明发现:水在沸腾的过程中,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②实验结束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并接触容器底 B.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C.使用中间有孔的硬纸板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缩短实验时间 D.如果测得水的沸点不是100℃,一定是操作中出现了错误 ‎(1)①吸收②BC ‎ ‎17.(2017•长沙)小天在使用电冰箱时发现了许多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他的判断正确的是A A.拉开冷冻室的门,有时能看见“白气”,这是液化现象 B.湿手伸进冷冻室取冰棒时,有时感觉到手被冰棒粘住了,这是汽化现象 C.放入冷冻室的矿泉水结了冰,这是凝华现象 D.从冷冻室中取出一瓶冰冻的汽水,过一段时间后瓶的外壁出现了小水珠,小水珠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30.(2017•长沙)如图是小天探究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根据图像可知该晶体的熔点是_______℃,它在熔化过程中需要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0、80,吸热 ‎(2017•重庆B)(2)小杨同学在“探究海波熔化和凝固特点”的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13甲所示,为 ℃;小宇画出了“温度—时间”图像,如图13乙所示,由此可知,海波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海波在第10min时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并存”)。‎ ‎15. (2)36;晶体;液态 ‎2.(2017•天津)北方的冬季会出现“树挂”和霜,形成这类现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D A.凝固B.液化C.升华D.凝华 ‎1.(2017•徐州)生长在沙漠中的仙人掌的叶子为针状,有助于减少水分的(  )‎ A.蒸发 B.升华 C.液化 D.沸腾 ‎【考点】蒸发及其现象.‎ ‎【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多个,即与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情况有关.‎ ‎【解答】解: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针状的叶子是通过减小液体的表面积来减缓水分的蒸发,故A正确.‎ 故选A.‎ ‎2.(2017•吉林)下列做法能够减慢蒸发的是(  )‎ A.把积水向周围扫开 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处 C.把蔬菜装入保鲜袋 D.把粮食晒在阳光下 ‎【考点】1L: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一是蒸发的面积,二是周围的温度,三是空气的流动,依据这一知识,对照各选项进行分析,便可做出正确的判断.‎ ‎【解答】解:A、把积水向周围扫开,增大了液体表面积,可以加快蒸发,故A错误;‎ 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处,加快了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可以加快蒸发,故B错误;‎ C、把蔬菜装入保鲜袋,控制了液体表面积和空气流动的影响,可以减慢蒸发,故C正确;‎ D、把粮食晒在阳光下,提高了液体的温度,可以加快蒸发,故D错误.‎ 故选C.‎ ‎25.(2017•吉林)如图是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水的初温是 90 ℃;加热至水沸腾用了 7.5 min;在沸腾过程中水吸收热量, 温度 保持不变.‎ ‎【考点】1I:沸腾及沸腾条件.‎ ‎【分析】(1)会看液体沸腾的图象,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代表温度还要明确每一个小格各代表多少,据此进行分析;‎ ‎(2)液体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解答】解:‎ ‎(1)由图象可知,纵坐标代表温度,一个小格代表2℃,水的初温90℃;‎ ‎(2)由图象可知,横坐标代表时间,一个小格代表2.5分钟,沸腾前加热了7.5分钟;‎ 从第7.5分钟开始,水沸腾,虽然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该过程是水的沸腾过程.‎ 故答案为:90;7.5;温度.‎ ‎4.(2017•辽通)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是62°C C.第10min时物质处于液态 D.该物质液态时比热容比固态时大 ‎【考点】1C: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分析】(1)从图象中辨别晶体与非晶体主要看这种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即有一段时间这种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升高,而此时就是这种物质熔化的过程,晶体在熔化时的温度是熔点.‎ ‎(2)晶体在熔化过程或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熔化完毕处于液态.‎ ‎(3)根据Q=cm△t,质量不变,根据温度变化,判断比热容的大小.‎ ‎【解答】解:AB、从图象可以看出,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48℃不变,所以此物质是晶体,且熔点为48℃,故AB错误;‎ C、该物质在第10min时处于熔化过程,熔化过程中物质处于固液混合状态,故C错误;‎ D、固态吸收热量5min温度升高48℃﹣20℃=28℃,液态吸收热量5min温度升高62℃﹣48℃=14℃,根据Q=cm△t,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质量不变,温度升高的越多,比热越小,所以物质在固态时比热比较小,故D正确.‎ 故选D.‎ ‎23.(2017•辽通)小明家新买了一款电热水器(内有电加热管),洗澡前只需几分钟就可以把水烧热,但他发现和热水器相连的导线却不太热,当他洗完热水澡后没有擦干,走出浴室后他用电风扇吹干时却感觉很冷.请问这都是怎么回事?‎ ‎【考点】JI:焦耳定律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1K:蒸发及其现象;1L: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分析】(1)首先判断电热水器中的电阻丝与导线的连接方式,从而判断电流的大小和通电时间的关系,再来判断电阻的关系,最后根据焦耳定律进行分析;‎ ‎(2)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及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蒸发吸热具有制冷作用,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答:(1)电热水器与导线是串联的,所以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它们的通电时间也相同,而电热水器的电阻比导线电阻大很多,由Q=I2Rt可知,电加热管产生的热量比导线产生的热量多得多,所以需几分钟就可以把水烧热,与热水器相连的导线却不太热;‎ ‎(2)当他洗完热水澡后没有擦干,走出浴室后他用电风扇吹干时,加快了蒸发,蒸发吸热,使人体温度降低,所以感觉很冷.‎ ‎4.(2017•广元)小丽端午节在家里帮助妈妈打扫卫生,她取下白炽灯擦干净灰尘,但发现白炽灯玻璃泡的下面比新灯泡黑了一些.她通过上网查阅,发现这是灯丝物态变化形成的.你认为下列关于灯丝发生物态变化过程的四个说法,正确的是(  )‎ A.先升华,后凝华 B.先升华,后凝固 C.先汽化,后液化 D.先溶化,后凝固 ‎【考点】1P: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分析】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 ‎【解答】解:灯丝在高温下直接升华为气态,气态的钨遇温度低的灯泡壁后凝华.所以灯泡变黑.‎ 故选A.‎ ‎20.(2017•广元)小敏研究某固体物质的熔化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并开始记录温度计示数和时间,作出了如图所示图象,根据图象信息可知:该物质的凝固点是 50 ℃,凝固过程用了 8 min.‎ ‎【考点】1C: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分析】知道晶体的凝固点的概念: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凝固点.‎ 知道晶体的凝固过程的特点: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知道从开始凝固到完全凝固完为凝固过程.‎ ‎【解答】解:由图知,此物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50℃不变,则该物质为晶体,其凝固点为50℃.‎ 从第4min开始凝固到第12min凝固完,所以凝固过程经历了12min﹣4min=8min.‎ 故答案为:50;8.‎ ‎ 3.(2017•眉山)眉山市瓦屋是著名的风景区,远远望去,云雾缭绕,显得神秘而美丽.关于云雾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山中冒出的烟 B.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C.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 D.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水珠 ‎【考点】1M:液化及液化现象.‎ ‎【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知道的雾气是什么状态,然后知道这种状态的物质从哪来的.雾气是液态的小水滴,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变来的.‎ ‎【解答】解:山上空气中总有很多的水蒸气,但是水蒸气和空气一样是看不见的.山顶的温度较低,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雾.‎ 故选B.‎ ‎2.(2017•昆明)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来源,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在地球上的循环.对以下自然现象所发生的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熔化 B.夏季的清晨,河面上飘起淡淡的白雾﹣汽化 C.深秋时节,树叶、瓦片上出现白霜﹣凝固 D.寒冷的冬天,树枝上雾凇的形成﹣升华 ‎【考点】19: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1M:液化及液化现象;1R: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解:‎ A、春天,冰雪消融属于熔化现象;故A正确;‎ B、夏季的清晨,河面上飘起淡淡的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C、深秋时节,树叶、瓦片上出现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 D、寒冷的冬天,树枝上雾凇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20.(2017•昆明)图中,体温计的示数是 39.1 °C.‎ ‎【考点】18: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分析】要弄清楚体温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再去读数,分度值表示刻度上的一个小格表示的数值.‎ ‎【解答】解:‎ 体温计的一个大格表示1℃,里面有10个小格,因此它的分度值为0.1℃.因此它的读数为39℃+0.1℃=39.1℃.‎ 故答案为:39.1.‎ ‎3.(2017•重庆A)“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D A.“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螣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2) ‎(2017•重庆A)小明利用图13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在凝固过程在温度的变化规律”。将盛有适量水的试管放入装有含盐冰的烧杯中,温度计测试管中水的温度。小明发现水凝固过程中温度 (选填“保持不变”、“逐渐升高”或“逐渐降低”);烧杯内含盐冰的温度必须低于试管内水凝固时的温度,这说明水在凝固过程中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15. (2)保持不变 放热 ‎1.(2017•长春)长春市的冬季,有时路旁树枝上会出现霜,从而形成雾凇景观,这一现象属于( D )‎ ‎ A.汽化 B.升华 C.凝固 D.凝华 ‎20.(2017•长春)在“探究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两组同学在相同的环境中,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如图乙所示的a、b两个图象,由图象可知:‎ ‎(1)水的沸点为 98 ℃,在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 不变 ;‎ ‎ (2)两组同学的实验中,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相同,则他们所用水的质量的大小关系为ma > mb。‎ ‎20甲 乙  ‎ 17、 ‎(2017•成都)冰箱内壁的霜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凝华过程中要 热量,市面上销售的 “无霜” 冰箱是通过加热系统短时升温,将霜 (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成水后马上恢复制冷因此“无霜”。放出 熔化 ‎ ‎ 3. ‎(2017•成都)对甲、乙两种物资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 17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 80℃‎ B.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 60℃‎ C.甲物质在 4-6min 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 D.乙物质在 6-10min 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2、(2017•自贡)深科时节,自贡的气温不是很低,但我国北方却是滴水成冰的寒冷。对于滴水成冰这一过程,有关物态变化和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物态变化是凝固,放出热量   B、 物态变化是汽化,吸收热量 C、物态变化是熔化,吸收热量  D、 物态变化是液化,放出热量 ‎3.(2017•北京)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C A.给湿头发吹热风 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C.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D.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 ‎5.(2017•北京)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B A.初春,积雪消融 B.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 ‎ 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 ‎21.(2017•北京)(多选题)在探究石蜡和海波的熔化规律时,小琴根据实验目的,进行了认真规范的实验,获得 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ABD A.石蜡是非晶体 [来源:学科网ZXXK]‎ B.海波熔化时的温度是 48℃ ‎ C.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不需要吸热 [来源:学,科,网]‎ D.42℃时,海波的状态是固态 ‎20.(2017•随州)在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A.刚出冷库的冻肉比原来重 B.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 C.秋天的下半夜,草尖上、花瓣上出现露珠 D.冬天,打开家里浴室的热水阀门,旁边的镜面很快“模糊不清”了 ‎【考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专题】定性思想;归谬反证法;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凝华指的是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解答】解:‎ A、刚出冷库的冻肉比原来重,是在冷库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在冻肉表面,使总重变大.故A符合题意;‎ B、樟脑丸变小,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C不符合题意;‎ D、镜面温度比较低,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镜面发生液化,形成小水滴,使得镜面很快“模糊不清”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物态变化知识是中考必考的知识点,需要掌握 ‎3.(2017•六盘水)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D A.春天的早晨,玉舍公园里弥漫在山间的白雾 B.夏天的早晨,明湖湿地公园里小草上形成的露珠 C.秋天的早晨,乌蒙大草原牧草叶子上形成的霜 D.冬天的午后,妥乐村银杏树上慢慢消融的冰凌 ‎2、(2017•大连)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来源:Z。 2、A xx。k.Com]‎ A.早春河面上冰层消融 B.初夏海面上雾气弥漫 C.深秋的草木上结了霜 D.寒冬的树上出现雾凇 ‎30、(2017•大连)(5分)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组装下列实验器材时,其合理的先、后顺序是(填序号) 。‎ ‎①温度计 ②石棉网 ③装水的烧杯 ④酒精灯 ‎(2)温度计放置在水中的要求是 。‎ ‎(3)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观察到第2分钟水开始沸腾。‎ ‎ ‎ 请在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 ‎(4)分析图象,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 。‎ ‎30、(5分)‎ ‎(1)④②③①(1分)‎ ‎(2)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水中,不碰烧杯底或烧杯壁(1分)‎ ‎(3)如下图:(2分)‎ ‎(4)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1分)‎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