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00 KB
  • 2021-05-11 发布

初三数学中考复习备考方案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初三数学中考复习备考方案 初三是中学阶段最为关键和重要的一学年。这一阶段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升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以学校的复习备考方案为依据,制定了中考备考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迎接2017年中考的到来,争取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完成教育局下达的任务,中考备考工作需做到早计划,早落实。根据我校中考备考精神工作要求,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数学具体知识内容、目标和考试范围、方向,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教学和备考的准绳,认真落实到数学教学和复习中。‎ 二、现状分析 本届初三年级现在有50名学生,从上次抽考考试来看,数学平均分在61分左右,整体水平不好,优秀生太少,但中等生偏多,差生很多,有10个。他们学习习惯很差,基础知识不牢。而这部分学生往往是决定中考成败的关键,因此,初三中考备考对于中考提高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分阶段任务目标及措施 第一阶段:‎ 任务:本学科于2014年3月中旬,完成初三新课的教学工作。扎实的完成初三的新课的教学任务。 ‎ 目标:让学生系统掌握本学科知识,做到知识网络化,方法多元化,技巧灵活化。‎ 措施:由于学生的层次不齐,所以这一阶段地学习,要尽量做到关注全体,分层要求,抓差生,促中生,保优生。面对差生,低起点、多归纳、快反馈、常跟踪;促中转优,目标管理,注重细节,方法引导;优生保先,能力至上,全面发展,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精选习题,练在实处。特别是在晚课习题的训练习题的设置上,尽量做到分层练习,人人都有事做;及时辅导,问题及时解决,精讲多练,练在讲之前,讲在关键处。‎ 第二阶段:‎ 任务:第一轮复习3月中旬—4月中旬 ‎ 以教材为主线,系统复习初一、初二和初三的基础知识,宏观把握数学框架,构建知识网络。‎ 目标:第一轮复习中应该抓基本概念的准确性;抓公式、定理的熟练和初步应用;抓基本技能的正用、逆用、变用、连用、巧用;能准确理解教材中的概念;能独立证明书中的定理;能熟练求解书中的例题;能掌握书中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做到基础知识系统化,基本方法类型化,解题步骤规范化,从而形成明晰的知识网络和稳定的知识框架。‎ 措施:‎ 第一轮复习要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做到重视课本。现在中考命题仍以基础题为主,有些基础题是课本的原题或改造,后面的大题虽“高于教材”,但原型一般还是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是教材中立体的引申、变形或组合。所以第一阶段的复习必须深钻教材,把书中的内容进行 系统的归纳整理,使之形成知识结构。‎ 这一阶段的习题训练以基础知识为主,以低中档题目的训练为主,以学科内综合为主,以小综合训练为主。坚持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复习效率;坚持面向全体,实现大面积丰收。‎ 第三阶段:‎ 任务:第二轮复习4月末—5月下旬 这一阶段为专题复习,综合运用知识,加强能力训练。‎ 目标:第二轮复习中要求学生把握中考的考点、重点、难点,抓好查缺补漏工作,抓好知识的迁移、变式训练和中高档体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措施:‎ 第二轮复习要综合运用知识,加强能力培训。如果说第一阶段是以纵向为主,按知识点顺序复习的话,那么第二阶段就是以横向为主,突出重点,抓住热点,深化提高。这种复习是打破章节界限,绝不是第一轮复习的压缩,而是一个知识点综合、巩固、完善、提高的过程。在专题训练时,习题要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习题要有针对性,围绕重点难点,特别是中考必考内容;习题需要一定的难度,提高学生的能力,但这个难度要兼顾好所有学生。‎ 这一阶段的专题复习,学生们一定要注意训练后的反思。反思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反思课本上的典型例题、习题并记住课本例题、习题中的一些重要结论,领悟例题中使用的思想方法。2、‎ 反思课堂笔记中的教师重点强调和总结过的规律、方法。这些规律和方法的熟练掌握可以使你在考试中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对试题没有陌生感,从而提高解题的效率。3、反思平时测试中的错题。在冲刺阶段,我们要有意识地对各种试卷上的错题进行整理和分析,经常翻看揣摩这些曾经做错的题目,对提高自己的得分能力大有裨益。‎ 第四阶段:‎ 任务:第三轮复习6月初--中考前 目标:第三轮复习的形式是模拟中考的综合拉练,查缺补漏、考前练兵。研究历年的中考题,训练答题技巧、考场心态、临场发挥的能力等。‎ 措施:第三轮复习中,模拟题必须要有模拟题的时间,题量的多少,低、中、高档题的设置,立足中考又要高于中考;教师也要批阅及时,评分规范。随着中考时间的越来越近,学生们要在考前在各方面逐步调整自己,以便在考场上达到良好的竞技状态。在内容方面,要回顾整个知识体系,特别要重视那些易被忽视的细节,在此阶段不适合再去钻研难度过大的题目。最好适当地逐步减少练题量,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休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根据自身情况适当接触少量的综合题,以熟悉题型、保持自信为目的。‎ 这一阶段,要适当的解放学生,特别是在时间安排上。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考评评,学生身心都会感到疲惫,所以要适当地教学生们放松心情,学生们自己调整心里状态,不要太放松也不要过于紧张,这样才能正常发挥或超常发挥。‎ 个人备考建议:‎ 中考数学的备考从方法说,可尝试做一做以下几点: ‎ ‎1、注重复习方法技巧,做到有效学习 中考前的复习每一步都离不开扎实的基础知识,千法、万法,打好基础才是好法。哪位同学基础扎实,将来在中考中的收效就大。善于思考:要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不要过多地依赖同学和老师。千万不能一遇到不会做的题就请教同学和老师,应给足自己足够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老师讲的题、与同学讨论的题易忘,自己做的题、特别是做错后改正过来的题便不易忘记。精选精练:学数学要做一定量的习题,而且要追求做题的质量。要精选精做,讲效果,只追求数量,什么问题都摸棱两可,知道的越多反而越糊涂。对于老师精心组合的题、自己平时害怕的题、容易出错的题要精做,尽可能做到一题多解、触类旁通。建备忘录:应给自己准备一个记录本,对一些典型题解、疑难、易错和易忘问题以及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等,随时记录,以备在日常学习中加以解决。经常性地反思自己的错误,使自己的弱项变为强项,劣势变为优势,真正掌握复习过程的主动权。‎ ‎2、重视能力的培养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 ‎ 新课标十分明确地注重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近年的试卷中,试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强化了多方面能力的考查,数学是思维性的学科,备考中更要强调数学思维的训练,能力取决于思想方法。备考中,教师应将统领知识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概括出来,用以增强学生的了解以及逐渐养成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意识,从而有利于他们深层次地去理解数学的核心内容,并能更自觉地、独立地去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 ‎ ‎3、重视探究和实践,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 考查探究,应用数学的意识以及初步地创新意识是近几年来中考数学改革的重要思路和举措。中考数学的备考中,要求教师能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他们熟知的生活实例,通过比较、分析、猜想、归纳、综合等思维训练,使之完成各知识之间的正迁移;通过抽象、概括、数学建模来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师还要善于提出那些条件或结论不显形或不确定,但又具有较大的思维空间并有一定探索意义的问题,引领学生寻找探究问题的途径,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探索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路。经常通过一些创新问题的训练,能快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4、临考阶段应当重视抓住典型问题进行反思 临考阶段应当善于抓住典型问题与典型案例,重视“悟、思、析、变、串”,在对已解决过的问题进行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以及多题一解的回顾、变通与串联之中,学会品味,学会比较,学会反思,学会变通,形成众多的“知识链”、“方法串”和“思维模块”。知识、方法、能力、灵感往往是相互交融的。静下心来,通过对初中三年所学知识的“过电影”、“大盘点”,从中悟出规律来。有所思,有所悟,便会有所发现,有所提高,有所创新,便能悟出道理、悟出方法、悟出规律、悟出灵感、悟出思路。 ‎ 总之:中考备考工作是提高中考成绩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作为毕业班的教师,认真对待,积极做好中考备考工作,并把自己的备 考计划认真落实到平时的教学中,对我们的学生负责,为完成学校的中考目标而努力!‎ 轮次 具体时间 复习内容 第 一 轮 第 一 轮 ‎3、23‎ 实数的概念与运算 第 二 轮 复 习 ‎3.24‎ 字母表示数与整式 ‎3.25‎ 分式的性质与运算 ‎3.26‎ 首轮复习测试一 ‎3.27‎ 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 ‎3.30‎ 一元一次不等式 ‎3.31‎ 方程及不等式(组)的应用 ‎4、3‎ 首轮复习测试二 ‎4、4‎ 位置的确定与变量之间的关系 ‎4、5‎ 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 ‎4、6‎ 反比例函数 ‎4、7‎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4、10‎ 二次函数的应用 ‎4、11‎ 首轮复习测试三 ‎4、12‎ 视图与投影 ‎4、13‎ 平面图形的位置关系 ‎4、14‎ 三角形 ‎4、17‎ 四边形问题的探索一 ‎4、18‎ 四边形问题的探索二 ‎4、19‎ 圆的基本性质与圆的位置关系 ‎4、20‎ 圆的有关计算 ‎4、21‎ 首轮复习测试四 ‎4、24‎ 相似多边形和位似图形 ‎4、25‎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4、26‎ 图形的平移、旋转与对称 ‎4、27‎ 几何作图与设计 ‎4、28‎ 图形的证明 ‎4、29‎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4、30‎ 概率初步及应用 ‎5、8‎ 计算题(一)‎ ‎5、9‎ 计算题(二)‎ ‎5、10‎ 证明题(一)‎ ‎5、11‎ 证明题(二)‎ ‎5、12‎ 应用题(一)‎ ‎5、15‎ 应用题(二)‎ ‎5、16‎ 开放题(一)‎ ‎5、17‎ 开放题(二)‎ ‎5、18‎ 探究题(一)‎ ‎5、19‎ 探究题(二)‎ ‎5、22‎ 信息题(一)‎ ‎5、23‎ 信息题(二)‎ ‎5、24‎ 操作题(一)‎ ‎5、25‎ 操作题(二)‎ ‎5、26‎ 动态题 第 三 轮 复 习 ‎5、29‎ 综合模拟测试 ‎5、30‎ ‎5、31‎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