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0.00 KB
  • 2021-05-11 发布

2014烟台市中考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山东烟台市2014年中考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省 ‎  ‎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小题2分,共20分)‎ ‎1.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   ‎ A.‎ 叉鱼 B.‎ 手影 ‎ ‎ C.‎ 看到地上的书 D.‎ 凸透镜使光线会聚 考点: 光的反射;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如:透镜的应用、池水变浅了等;‎ ‎(2)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应用的实例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现象;‎ ‎(3)光的反射是指光线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比如我们平时看到的物体,平面镜成像等.‎ 解答: A、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我们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不符合题意;‎ B、手影游戏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不符合题意;‎ C、看到地上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了我们的眼睛.符合题意;‎ D、凸透镜使光线会聚,属于光的折射,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光的反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等相关的现象在生活中均非常常见,且有一定的相似性,我们应把握其实质,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区分才行.‎ ‎2、如图描述的是生活中与“电”有关的现象,其中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是(  )‎ ‎   ‎ A.‎ 用测电笔检测插座是否有电 B.‎ ‎ 用湿手按开关 ‎ ‎ C.‎ 多个大功率用电器同时用一个插座 D.‎ 在电线上晾晒衣服 考点: 安全用电原则 专题: 电与热、生活用电.‎ 分析: 根据安全用电原则进行分析,即工作的用电器不能随意搬动;触电分为直接触电和间接触电,应该使电源与导体分离.‎ 解答: A、图中用测电笔检测插座是否有电,符合安全用电原则,故正确;‎ B、用湿手按开关,容易发生触电,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故错误;‎ C、多个大功率用电器插头插在同一插线板上,会使干路电路过大,容易引起火灾.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故错误;‎ D、湿衣服是导体,当把湿衣服晾在电线上时,一旦漏电,人接触衣服时会发生触电事故.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故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安全用电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平时学习时多了解、多积累,加强安全意识,不能违反.‎ ‎3.开关S闭合后,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如图所示,由此可知(  )‎ ‎ ‎ ‎  A. a端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c端是电源正极 ‎  B. b端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d端是电源负极 ‎  C. b端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d端是电源正极 ‎  D. a端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c端是电源负极 考点: 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 专题: 磁现象、电生磁.‎ 分析: 利用小磁针静止时的N、S极的方向确定了螺线管的N、S极,然后利用螺线管的绕向和磁极,根据安培定则再确定螺线管中电流方向,进一步确定电源的正负极.‎ 解答:由于小磁针静止时,其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根据磁极间的作用规律可知,螺线管的a端为S极,b端为N极.‎ 根据螺线管的NS极和螺线管的线圈绕向,利用安培定则,伸出右手使大拇指指示螺线管的b端N极,则四指弯曲所指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所以电流从螺线管的右端流入,则电源的d端为正极,c端为负极.‎ 故选C.‎ 点评: 在解题过程中若要判定螺线管或磁体的NS极,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①根据图示的磁感线方向来确定;②利用周围小磁针的NS极来确定;③利用和已知极性的磁体的相互作用情况来确定;④利用安培定则来确定.在此题中,就是利用小磁针的SN极来确定的螺线管的磁极.‎ ‎4.如图所示得物理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  ‎ ‎ ‎ A.‎ 在严寒的冬天一直冰冻的衣服也可晾干 ‎ ‎ B.‎ 放在衣橱中的樟脑丸会越来也小,最后“消失”了 ‎ ‎ C.‎ 寒冷的冬天,在窗玻璃上有窗花 ‎ ‎ D.‎ 夏天吃冰棒时,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 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根据对升华、凝华、液化的理解来作答.升华是指物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凝华是指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液化是指物体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解答: A、冰冻的衣服变干,固态的冰直接变为水蒸气,是升华现象.故A错误;‎ B、樟脑丸消失实质上是变为了气态,由固态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故B错误;‎ C、窗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窗玻璃凝华形成的.故C错误;‎ D、冰棒冒“白气”,“白气”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冰棒液化形成的小液滴.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 ‎5.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弹簧测力计放在水平面上并相互钩在一起,用水平拉力F1和F2分别拉开,F1=F2=5N,两弹簧测力计静止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 ‎  A. 甲对乙的拉力和乙对甲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  B. 甲受力平衡,乙对甲的拉力是5N,甲的示数是5N ‎  C. 乙受力平衡,甲对乙的拉力是5N,乙的示数是10N ‎  D. 甲和力受到的合力均为零,示数均为零 考点: 弹簧测力计在力的相互性方面的应用.‎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弹簧测力计使用时总是在平衡状态下使用的,即弹簧测力计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工作的,此时弹簧测力计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 一对相互作用力的特点是: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一对相互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不同是:平衡力是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解答:水平面上甲、乙两个测力计在拉力F1和F2作用下处于静止,则测力计受力平衡;所以,测力计甲在拉力和乙对甲的拉力作用下处于平衡;则乙对甲的拉力与甲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则乙对甲的拉力为5N,甲的示数为5N;测力计乙在拉力和甲对乙的拉力作用下处于平衡;则甲对乙的拉力与乙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则甲对乙的拉力为5N,乙的示数为5N;甲对乙的拉力和乙对甲的拉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是相互作用力.由此分析可知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此题根据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分析,要学会用二力平衡的知识来分析弹簧测力计.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与相互作用力的不同之处是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会利用相互作用力判断力的大小关系.‎ ‎6.在研究摩擦力时,小明同学用一块各侧面光滑程度完全相同的木块,在同一水平桌面上进行了三次实验.如图所示,当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三次示数F1、F2、F3的大小关系为(  ) ‎ ‎ A. F1=F2>F3 B. F1>F2>F3 C. F2>F1>F3 D. F1<F2=F3‎ 考点: 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专题: 应用题;图析法.‎ 分析: (1)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2)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代替滑动.‎ 解答:(1)因为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而(a)(b)实验在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因此F1=F2;改变了接触面积的大小,摩擦力不变.(2)(a)(c)实验在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用滚动代替滑动,减小了摩擦力的大小,所以F1>F3.‎ 综合上面两种情况可得:F1=F2>F3.‎ 故选A.‎ 点评: 掌握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同时注意探究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时,需要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 ‎7.实验室备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三个实验小组分别用这三个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都为12cm时,甲、乙、丙三透镜分别成缩小的实像、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则这三个透镜的焦距f甲、f乙、f丙的大小关系为(  )‎ ‎ A. f甲>f乙>f丙 B. f乙>f丙>f甲 C. f乙>f甲>f丙 D. f丙>f乙>f甲 考点: 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专题: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进行判断:‎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物距相同,甲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甲,所以f甲< = =6cm;‎ 乙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u<f乙;所以f乙>u=12cm;‎ 丙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f丙>u>f丙,所以12cm=u>f丙> = =6cm;‎ 所以,f乙>f丙>f甲.‎ 故选B.‎ 点评: 本题根据各凸透镜成像性质确定物距和焦距的关系,求出各凸透镜焦距的取值范围,然后比较焦距的大小 ‎8.如图所示,一根质地均匀的木杆可绕O点自由转动,在木杆的右端施加一个始终垂直于杆的作用力F,使杆从OA位置匀速转到OB位置的过程中,力F的大小将(  )‎ ‎ ‎ A.一直是变大的 B.一直是变小的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考点: 杠杆的平衡分析法及其应用.‎ 专题: 简单机械.‎ 分析: 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即力臂.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分析,力F作用在杠杆一端且始终与杠杆垂直,即动力臂不变,然后分析阻力与阻力臂的关系,并得出正确结果.‎ 解答: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分析,将杠杆缓慢地由最初位置拉到水平位置时,动力臂不变,阻力不变,阻力力臂变大,所以动力变大.‎ 当杠杆从水平位置拉到最终位置时,动力臂不变,阻力不变,阻力臂变小,所以动力变小.故F先变大后变小.‎ 故选C.‎ 点评: 本题是动态平衡问题,考查了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否正确分析重力的阻力臂与动力臂的大小关系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9.在如图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图示位置向左端滑动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 ‎  A. 电流表A1示数变大 ‎  B. 电流表A2示数变小 ‎  C. 电压表V和电流表A2的示数之比保持不变 ‎  D. 电压表V示数变大 考点: 电路的动态分析 专题: 电路变化分析综合题.‎ 分析: 由图示电路图可知,R1和R2并联,电流表A1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2测通过定值电阻R2的电流,电压表测电源两端电压;根据滑片的移动方向判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如何变化,然后应用欧姆定律与并联电路特点分析答题.‎ 解答: 由图示电路图可知,R1和R2并联,电流表A1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2测通过定值电阻R2的电流,电压表测电源两端电压;‎ A、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图示位置向左端滑动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减小,干路电流减小,电流表A1示数减小,故A错误;‎ B、滑片移动过程中,电阻R2阻值不变,两端电压不变,通过电阻的电流不变,电流表A2示数示数不变,故B错误;‎ C、电压表测电阻R2两端电压,电流表A2测通过R2的电流,电阻R2阻值不变,则电压表V和电流表A2的示数之比保持不变,故C正确;‎ D、电压表测电源两端电压,电源电压不变,电压表示数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滑动变阻器对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影响,解决此类问题要判断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电阻的变化,再利用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来判断电压和电流的变化.‎ ‎10.如图中各实验现象所揭示的原理或规律与其所对应的应用技术错误的是(  )‎ ‎  ‎ ‎ ‎ A.‎ B.‎ C.‎ D.‎ 考点: 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电磁铁的其他应用;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和工作过程;电磁感应.‎ 专题: 磁现象、电生磁;电动机、磁生电.‎ 分析: 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电流大小、线圈匝数多少.电流越大,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电动机.‎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运动,导体中有感应电流产生,这种现象是电磁感应,这是发电机的原理.‎ 解答: A、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可以制成电磁铁,电铃应用了电磁铁,不符合题意.‎ B、动圈式话筒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不是电磁铁的应用,故错误,符合题意.‎ C、电动机是根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的原理工作的,不符合题意.‎ D、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发电机,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分析的关键是明确为了实验所对应的物理知识,再对照生活中的应用举例;判断是否相对应.‎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1.电磁波无处不在,按照电磁波的频率由低到高排列顺序,可分为无线电波、微波、 红外线 、 可见光 、 紫外线 、X射线、γ射线等.‎ 考点: 电磁波的产生.‎ 专题: 磁现象、电生磁.‎ 分析: 依照波长的长短的不同,电磁波谱可大致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伦琴射线,γ射线(伽马射线).‎ 解答:波长越长、频率越小;按照波长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是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按照电磁波的频率由低到高排列顺序,可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 故答案为: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 点评: 本题考查电磁波谱的相关知识,多背才能解决此题.‎ ‎12.日常生活中声音的“高”与“低”,其物理意义是不同的,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例如:一名两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是的“低”指的是 音调 ;“高”指的是 响度 .成语“‎ 震耳欲聋”,从声音的特性分析,描述的是 响度 的大小.‎ 考点: 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响度.‎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解答:低音是指声带振动频率慢,发出的音调低;放声高歌是指声带振动幅度大,即发出声音的响度大;成语“震耳欲聋”,从声音的特性分析,描述的是响度;‎ 故答案为:音调;响度;响度.‎ 点评: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特征中的音调和响度定义去分析解答.‎ ‎13.‎ 图甲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 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 图乙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 分子间存在引力 .‎ 图丙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 考点: 扩散现象;分子间的作用力.‎ 专题: 简答题;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 (1)两种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2)两铅块紧密接触后,很难分开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 ‎(3)温度对分子热运动的影响,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解答:(1)抽出玻璃后,二氧化氮和空气之间发生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两铅块紧密接触后,很难分开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 ‎(3)热水温度比冷水温度高,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所以看到热水变色比冷水变色快.‎ 故答案为: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引力;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子动理论的内容,都属于基础知识.‎ ‎14.大家熟知的“曹冲称象”故事里(如图)蕴含的主要物理思想方法是 等效替代法 .‎ 考点: 物理学方法.‎ 专题: 其他综合题.‎ 分析: 在保证某种效果(特性和关系)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叫等效法.‎ 解答: 大象的质量特别大,无法直接测量,通过测量石头的质量得到大象的质量,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 故答案为:等效替代法.‎ 点评: 注意等效法与转换法的区别:“等效替代法”中相互替代的两个量种类相同,大小相等,而“转换法”中的两个物理量有因果关系,并且性质往往发生了改变.‎ ‎15. “嫦娥三号”已于‎2013年12月2日发射成功,它携带的月球车实现了中国首次月面软着陆(如图所示).“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总质量近3.8×103kg.从地球到月球,其质量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月球车利用两块太阳能电池板将 太阳能 ‎ 转化为电能,供小车勘探活动.小车配备了6个行动轮,在提高稳定性的同时还可以 减小压强 ,以防止沉降.‎ ‎ ‎ 考点: 质量及其特性;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专题: 电能和电功率;质量及其测量;压强、液体的压强.‎ 分析: (1)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位置、状态、形状等的改变而变化;‎ ‎(2)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3)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 解答:(1)因为质量不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变化,所以“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从地球到月球后,其质量不变;(2)由题意可知,月球车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小车勘探活动;(3)小车配备了6个行动轮,可以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以防止沉降;‎ 故答案为:不变;太阳能;减小压强.‎ 点评: 本题以高科技的科研成果为背景,考查了质量的特性、能量的转化、减小压强的应用,体现了物理与科技的结合,有一定现实意义.‎ ‎16.通常情况下,暖气片应安装在窗户的 下 方(选填“上”或“下”),这样空气受热后密度 减小 (选填“增大”或“减小”).室内空气对流加快,暖气片中用水作为供暖介质是利用了 水的比热容大 .‎ 考点: 水的比热容的特点及应用.‎ 专题: 比热容、热机、热值.‎ 分析: 热空气的密度小于冷空气,热空气比冷空气轻.轻者向上,重者向下.打开暖气后,热空气向上流动,冷空气向下,房间的气温基本平衡.在北方的供暖中,水主要起到了“搬运”热量的作用,因为水具有较大的比热容,它才能更好地完成这项任务.‎ 解答: 暖气片对空气进行加热时,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减小,故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所以想要对整个房间加热,暖气片就要装在室内的下方;因为水具有较大的比热容,所以在相同条件下,水吸收和放出的热量比其他物质更多,更适合于作为北方取暖的工作物质.‎ 故答案为:下;减小;水的比热容大.‎ 点评: 该题考查了学生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是一道科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好题.‎ ‎17. 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斜面应选择较小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 时间 .若秒表每格为1s,则该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0.2m/s .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小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专题:实验题;测量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斜面坡度越小,小车速度变化越慢,小车运动时间越长,越方便时间的测量;‎ ‎(2)从图中秒表读出小车通过全程所用时间和小车运动距离,利用速度公式求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3)求出前半程、后半程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进行比较.‎ 解答:(1)实验中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时间;‎ ‎(2)小车运动距离s=0.5m+0.5m=1m,t=25s,‎ 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v===0.2m/s;‎ ‎(3)上半程平均速度:v1==≈0.17m/s,‎ 下半程平均速度:v2===0.25m/s,‎ v1<v2,所以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故答案为:时间;0.2;小于.‎ 点评:本题考查了测量平均速度原理、速度的计算,考查了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属于基础题目.‎ ‎18. 两定值电阻甲、乙中的电流与电压关系如图所示,现将甲和乙并联后接在电压为6V的电源两端,则通过甲、乙两电阻的电流之比为 2:1 ,甲、乙两电阻两端电压之比为 1:1 ,甲、乙两电阻消耗的功率之比为 2:1 .‎ 考点:‎ 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电功率的计算.‎ 专题:‎ 电路和欧姆定律;电能和电功率.‎ 分析:‎ 从A的图象中读出电压为3V时的电流值,可知甲、乙两电阻的电流之比;‎ 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两端电压之比;再根据P=UI求出电路消耗的功率之比.‎ 解答:‎ ‎(1)由图象可知,当U甲=3V时,I甲=0.6A,I乙=0.3A,‎ 则通过甲、乙两电阻的电流之比:==;‎ ‎(2)因为甲和乙并联后接在电压为6V的电源两端,‎ 所以甲、乙两电阻两端电压之比为 1:1;‎ ‎(3)甲、乙两电阻消耗的功率之比===.‎ 故答案为:2:1;1:1;2:1.‎ 点评:‎ 会正确从图象中读出对应的物理量,会灵活应用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和并联电路的特点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9.小明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到液体密度为 1g/cm3 ,容器的质量为 4.9g .‎ 实验次数 ‎1‎ ‎2‎ ‎3‎ ‎4‎ 液体体积/cm3‎ ‎5.8‎ ‎7.9‎ ‎16.7‎ ‎35.1‎ 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g ‎10.7‎ ‎12.8‎ ‎21.6‎ ‎40.9‎ 考点:‎ 密度公式的应用.‎ 专题:‎ 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1、2次试验数据先求出液体的质量,然后代入密度公式即可求出此液体的密度;‎ 根据求出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体积可求出第1次实验时液体的质量,然后用第1次实验时液体和容器的总的质量减去此时液体的质量就是瓶子的质量.‎ 解答:‎ m液=12.8g﹣10.7g=2.1g,V液=7.9cm3﹣5.8cm3=2.1cm3‎ ρ===1g/cm3‎ m1=ρV1=1g/cm3×5.8cm3=5.8g m瓶=m总﹣m1=10.7g﹣5.8g=4.9g.‎ 故答案为:1g/cm3;4.9g.‎ 点评:‎ 此题考查了密度的计算和密度公式的应用,审题时注意表中提供的信息.‎ ‎20.近年来,烟台市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尤其是风电发展尤为迅速,目前,烟台并网运行的风电场达28座.风机900余台,授产的风电装机容量为130万千瓦,预计年发电量2.7×108kW•h,相当于完全燃烧 3.24×107kg 煤放出的能量.(煤的热值3.0×107J/kg)‎ 考点:‎ 燃料的热值.‎ 专题:‎ 比热容、热机、热值.‎ 分析:‎ 知道年平均发电量(完全燃烧标准煤所释放的能量)和标准煤的热值,利用Q放=mq求需要标准煤的质量.‎ 解答:‎ 由题知,Q放=W电=2.7×108kw•h=9.72×1014J,q=3.0×107J/kg,‎ ‎∵Q放=mq,‎ ‎∴需要标准煤的质量:‎ m===3.24×107kg.‎ 故答案为:3.24×107kg.‎ 点评:‎ 本题是一道热学计算题,难度不大和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属于中考常见题型.‎ ‎ 三、作图简答题(21题3分,22题4分,共7分)‎ ‎21.如图是一个简易“表决器”,“赞成”时,绿灯亮;“反对”时,红灯亮;“弃权”时,绿灯、红灯均不亮,甲、乙是两个与绿灯、红灯相对应的按钮开关,表决时,按下哪个按钮,对应的灯就亮;不按时,两灯均不亮,请画出符合要求的电路图.‎ ‎ ‎ 考点: 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专题: 作图题;电流和电路.‎ 分析: 开关与它控制的用电器是串联的,串联的各用电器相互应用,不能独立工作;并联的用电器互不影响,能独立工作;根据题意确定灯与开关的连接方式,然后作出电路图.‎ 解答:选择哪一个答案就按下哪一个按钮,对应的灯就亮,说明一个开关控制一个灯泡,两只灯泡互不影响,则两灯并联各支路都有对应的开关.两只灯泡并联,分别有对应的开关控制,电路图如图所示:‎ 点评: 本题考查电路图的设计和并联电路的特点,电路图的设计是初中物理的难点也是重点,关键能根据题意设计出电路图.‎ ‎22.请你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两位同学的取暖方式(如图)有何不同. ‎ ‎ ‎ 考点: 物体内能的改变.‎ 专题: 简答题;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 本题抓住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主要有摩擦生热和压缩气体做功,热传递有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解答: 答: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哈气取暖是通过热传递使手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搓手是通过摩擦做功的方式使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点评: 本题考查了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其中摩擦生热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四、实验探究题(23题6分,24题5分,25题7分,26题5分,共23分)‎ ‎23. 某实验小组用玻璃板、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B,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白纸、支架、刻度尺、笔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如图).‎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 ‎(2)小明同学在寻找蜡烛像位置时,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其可能的原因是 玻璃板没有与水平桌面垂直 .‎ ‎(3)同组的小红同学用棋子代替蜡烛进行实验,但怎么也看不清楚棋子的像,请你提出一个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用灯光照射棋子.‎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 实验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根据平面镜不能透光,只能反射光,不能确定出像的位置,而玻璃板不但反射光成像,还能透光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这一特点分析;(2)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所成的像不在水平面上,所以无论怎样移动另一支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 ‎(3)用棋子代替蜡烛做此实验的缺点就是成的像太暗,不清晰,想办法让跳棋子变亮,就可以了.‎ 解答: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玻璃板不但反射光成像,还能透光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便于观察到所成的像的位置与物体的位置有何关系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2)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蜡烛的像与蜡烛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蜡烛成的像不与蜡烛重合,所以有可能找不到像.(3)亮的物体成的像清晰,人看的是人眼睛这一侧的棋子在另一侧成的像,想办法用手电照亮人眼睛这一侧的棋子即可.‎ 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玻璃板没有与水平桌面垂直;(3)用灯光照射棋子.‎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合理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只要熟练掌握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解答此类题目就很容易.‎ ‎24.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钩码重 G(N)‎ 钩码上升高度 h(m)‎ 绳端拉力 F(N)‎ 绳端移动距离 s(m)‎ 机械效率 η ‎1‎ ‎2‎ ‎0.1‎ ‎0.9‎ ‎0.3‎ ‎74.1%‎ ‎2‎ ‎2‎ ‎0.1‎ ‎0.7‎ ‎0.5‎ ‎57.1%‎ ‎3‎ ‎3‎ ‎0.1‎ ‎1.2‎ ‎0.3‎ ‎83.3%‎ ‎(1)从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分析得出:第一次实验数据是用 甲 (选填“甲”或“乙”)实验装置测得的.‎ ‎(2)分析比较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 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 .‎ ‎(3)分析比较第一次实验和第三次实验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 使用同一滑轮组,增加钩码的重,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 ‎ 考点: 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 专题: 实验题;测量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根据表中s和h的关系,确定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再根据n的大小确定滑轮组的结构;(2)在不考虑绳重和摩擦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跟提起的物重、动滑轮的重有关,在提起的物重一定时,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低;‎ ‎(3)在动滑轮重相同时,提起的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 解答: (1)根据第一次实验数据可知,s=3h,即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3,所以第一次实验使用图甲做的实验;‎ ‎(2)分析比较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的数据可得: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低;‎ ‎(3)分析比较第一次实验和第三次实验的数据可得:使用同一滑轮组,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所以增加物体的重力,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故答案为:(1)甲;‎ ‎(2)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 ‎(3)使用同一滑轮组,增加钩码的重,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点评: 此题是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考查了学生对滑轮组的选择,同时考查了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两个重要因素.‎ ‎25.为测量一只标有“6V 0.3A”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实验室备有:电压表(量程0~3V、0~15V)一个、电流表(量程0~0.6A、0~3A)一个、“10Ω 2A”和“50Ω 1A”的滑动变阻器各一只,电源(电压为12V)一个,开关一只,导线若干,小组同学通过讨论、交流,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图,在根据实验电流图选用实验器材连接实物电路时,同组的三位同学产生了分歧.‎ 甲同学:电压表选用大量程,电流表选用小量程,滑动变阻器选用“10Ω 2A”的.‎ 乙同学:电压表选用大量程,电流表选用小量程,滑动变阻器选用“50Ω 1A”的.‎ 丙同学:电压表、电流表都选用小量程,滑动变阻器选用“50Ω 1A”的.‎ ‎(1)你认为哪位同学的观点是合理的?请以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实物连接起来.‎ ‎(2)请你对其他两位同学的观点进行评估.‎ 考点:‎ 电功率的测量.‎ 专题:‎ 实验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根据灯泡的额定电压、电流及电源电压,利用串联电路的规律,计算出灯泡正常发光时所接滑动变阻器的阻值,然后可知哪位同学的观点是合理的;‎ 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可以根据电流流向法,从电源的正极出发,按一条支路依次串联,然后把并联的部分并联到相应的位置即可.‎ ‎(2)针对甲、丙同学选择的电压表量程,电流表量程,以及滑动变阻器的规格进行评估.‎ 解答:‎ ‎(1)灯泡的规格是“6V 0.3A”,所以灯泡的额定电压为6V,所以电压表应选择0~15V的量程; 灯泡的额定电流为0.3A,电流表应选择0~0.6A的量程;‎ 电源电压为12V,灯泡正常发光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应为U滑=12V﹣6V=6V;‎ R滑===20Ω,所以滑动变阻器应选择规格是“50Ω 1A”;‎ 因此乙同学的观点是合理的;‎ 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可以根据电流流向法,从电源的正极经过开关、滑动变阻器、灯泡、电流表回负极,电压表并联在小灯泡两端,如下图所示:‎ ‎(2)由计算可得,滑动变阻器应选择规格是“50Ω 1A”的.‎ 甲同学:选用“10Ω 2A”的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阻值过小,小灯泡的实际电压总要超过额定电压,因此小灯泡可能烧坏;‎ 丙同学:灯泡的规格是“6V 0.3A”,所以灯泡的额定电压为6V,而丙同学选择电压表的小量程时,无法指示小灯泡的额定电压,电压表可能损坏.‎ 故答案为:(1)乙同学的观点是合理的;电路图的连接如上图所示;‎ ‎(2)甲同学:滑动变阻器阻值过小,小灯泡的实际电压总受超过额定电压,因此小灯泡可能烧坏;丙同学:选择的电压表量程过小,无法指示小灯泡的额定电压,电压表可能损坏.‎ 点评:此题考查了电流表、电压表量程的选择及滑动变阻器规格的选择,遵循的原则是被测值不能超过电表的量程,但要尽量减小误差 ‎26.在“探究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小明猜想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质量和物质的种类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同组的同学经过讨论,制定了两个方案:‎ a.让研究对象升高相同的温度,然后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 b.让研究对象吸收相同的热量,然后比较它们升高温度的高低.‎ ‎(1)实验室准备了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两支温度计、烧杯、秒表、适量的水和食用油,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 天平 .‎ ‎(2)两方案中水和食用油吸热多少是通过 加热时间 来反映的.‎ ‎(3)从两个方案中任选一个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 考点: 比热容的概念.‎ 专题: 实验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要控制水与油的质量相等,需要用天平测质量;‎ ‎(2)吸收热量的多少可以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体现出来.相同的热源在相同的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加热时间越长说明吸收热量越多.‎ ‎(3)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质量、物体升高温度的高低和物质的种类有关,设计实验时用好控制变量法.‎ 解答: (1)实验还需要用天平测水与油的质量.‎ ‎(2)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相同的时间,酒精灯放出的热量就是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吸收的热量也就是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吸热的多少是通过加热时间来反映的.‎ ‎(3)①探究与物质的种类的关系,要控制水和食用油升高的温度和质量相同,然后比较需要加热时间的长短,若加热时间相同,说明物体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的种类无关,若加热时间不同,说明物体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表1:让研究对象升高相同的温度 ‎ ‎ ‎②给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加热相同的时间(物体吸收的热量相同),比较升高温度的高低,若相同,说明相同质量的不同的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相同,若不相同,说明相同质量的不同的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不相同;‎ 表2:让研究对象吸收相同的热量 ‎ ‎ 故答案为:(1)天平;(2)加热时间;‎ ‎(3)让研究对象升高相同的温度,然后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设计表格如图1.‎ 点评: 本题考查了根据要求设计实验的能力,要利用好控制变量法研究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热量与质量、物质的种类的关系.‎ 五、计算题(27题10分,28题10分,共20分)‎ ‎27. 在马航MH370失联后,由东海舰队导弹驱逐舰“长春”舰、导弹护卫舰“常州”舰和综合补给舰“巢湖”舰组成的中国第17批搜救编队参与了搜救工作.如图所示,“长春”舰满载时排水量为7.5×106kg,吃水深度6m.(海水的密度为1.0×103kg/m3,g取10N/kg) ‎ ‎(1)搜救舰队通常采用“一”字编队形式前行,而不是“并排”前行,为什么?‎ ‎(2)满载时,“长春”舰受到的浮力有多大?‎ ‎(3)“长春”舰底受到海水的压强是多少?‎ ‎(4)“长春”舰以36km/h的速度匀速航行6h,海水平均阻力为1.0×106N,则这一过程中军舰所做的功至少为多少?‎ 考点: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液体的压强的计算;浮力大小的计算;功的计算.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压强、液体的压强;浮力;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 (1)流体流速越大,流体产生的压强越小;流体流速越小,压强越大;‎ ‎(2)利用漂浮条件确定浮力与总重力的关系;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大小;‎ ‎(3)根据压强计算公式p=ρgh计算海水产生的压强;‎ ‎(4)根据速度计算公式v= 计算舰艇行驶的路程,根据二力平衡计算拉力的大小,再根据W=Fs计算舰艇所做的功.‎ 解答:(1)根据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可知,并排前行时,两舰艇间流速快压强小,外侧压强大,两舰艇可能发生碰撞事故,采用“一”字形编队能有效防止这种情况发生;‎ ‎(2)根据浮沉条件可知:F浮=G排=m排g=7.5×106kg×10N/kg=7.5×107N.‎ ‎(3)海水的压强:P=ρgh=1.0×103kg/m3×10N/kg×6m=6×104Pa;‎ ‎(4)由速度公式得:s=vt=36km/h×6h=216km=2.16×105m,‎ 因为舰艇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水平方向受力平衡,因此:F=f=1.0×106N,‎ 舰艇做功为:W=Fs=1.0×106N×2.16×105m=2.16×1011J.‎ 答:(1)并排前行时,两舰艇间流速快压强小,外侧压强大,两舰艇可能发生碰撞事故,采用“一”字形编队能有效防止这种情况发生;‎ ‎(2)满载时,“长春”舰受到的浮力为7.5×107N;‎ ‎(3)“长春”舰底受到海水的压强是6×104Pa;‎ ‎(4)军舰所做的功至少为2.16×1011J.‎ 点评: 本题考查的知识较多,难度不大,结合具体实例理解相关的知识点解答简单.‎ ‎ ‎ ‎ 28.如图是一种老式电饭锅的筒化电路原理图,该锅的部分参数如下表,煮饭时,温控开关S是闭合的,饭熟后,锅内温度达到103℃时,温控开关S自动断开,电饭锅转入保温状态.‎ ‎(1)在通常情况下用这种电饭锅烧水,开关S的自动断电功能不起作用,这是为什么?‎ ‎(2)发热板R1的阻值是多少?‎ ‎(3)保温时,发热板的发热功率是多少?‎ ‎(4)从能量利用率的角度计算说明这种电饭锅的不合理性.‎ ‎ ‎ 型号 YJ408G 额定功率 煮饭 ‎880W 保温 ‎176W 额定电压 ‎220V 容量 ‎4L 质量 ‎3.8kg 加热方式 底盘加热 考点:‎ 电功率的计算.‎ 专题:‎ 电能和电功率.‎ 分析:‎ ‎(1)根据水的沸点分析答题.‎ ‎(2)由图示电路图可知,煮饭时,只有发热板R1接入电路,由电功率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发热板电阻;‎ ‎(3)由串联电路特点与电功率公式求出保温时发热板的功率;‎ ‎(4)利用效率公式求出电饭锅保温时的效率,然后答题.‎ 解答:‎ ‎(1)在通常情况下用电饭锅烧水,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 水开时温度达不到103℃,温控开关不会自动断开;‎ ‎(2)煮饭时,温控开关S闭合,电阻R2被短路,只有电阻R1接入电路,‎ 因为P=,所以:发热板电阻:R1===55Ω;‎ ‎(3)保温时,温控开关断开,两电阻串联,由表中数据可知,保温功率为176W,‎ 由P=UI可知,保温时电路电流:I===0.8A,‎ 发热板的电功率:P1=I2R1=(0.8A)2×55Ω=35.2W;‎ ‎(4)当电饭锅处于保温状态时,电饭锅的能量利用效率:‎ η=×100%=×100%=×100%=20%,‎ 由此可知,保温时的能量利用效率很低,浪费了能源,因此电饭锅设计不合理.‎ 答:(1)在通常状况下烧水,温度达不到103℃,温控开关不起作用.‎ ‎(2)发热板R1的阻值是55Ω.‎ ‎(3)保温时,发热板的发热功率是35.2W.‎ ‎(4)保温时的能量利用效率很低,浪费了能源,因此电饭锅设计不合理.‎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饭锅开关的作用、串电路的特点、电功率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知道一个标准电压下水的沸点是100℃以及“当锅内食物温度达到 103℃时,开关S1会自动断开”这一条件的具体应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