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0.00 KB
  • 2021-05-11 发布

中考化学题型复习实验与探究题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实验与探究题 一、题型简介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此类专题通常利用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基本技能,以实验为载体设计化学问题,重点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等。题型多样,涉及选择、填空、简答、信息、计算等多种题型,全面考查各种能力。‎ 二、方法指导 ‎1.根据实验考查的不同要求进行归类:①常见仪器的使用;②设计化学实验探究方案;③对化学实验数据分析处理。‎ ‎2.重点实验进行重点复习。如:一些性质实验,既进行了实验操作,又复习了物质知识。‎ ‎3.根据不同实验内容进行专题复习。如:根据气体的制取及性质、酸碱盐的探究、化学实验的探究等专题来进行复习。‎ 题型之一 常见气体的探究 常见的气体有O2、CO2、H2、CO、CH4等,对于这些气体必须熟练掌握住它们的制取、性质、用途以及这些气体的性质差异,这些是中考必考的考点。‎ 例1 (2014·襄阳)小敏和小玉在实验室用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分别用甲、乙装置(气密性均良好)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取及性质实验,但均未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针对此现象,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 ‎ 小敏同学实验时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的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小玉同学实验时石灰水为什么没有变浑浊呢?‎ ‎【作出猜想】猜想一:澄清石灰水已变质;猜想二:反应产生的气体中除了有二氧化碳外,还有氯化氢。‎ ‎【查阅资料】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 ‎【实验探究】‎ 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Ⅰ 将纯净的CO2通入该实验所用的澄清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一不成立 实验Ⅱ 将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二成立 同学们经讨论发现,用丙装置(如图)在A、B中均加入实验Ⅱ中所用试剂即可同时完成上述两个猜想的探究,其中B装置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如果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两个猜想都成立。‎ ‎【实验反思】由实验可知,小玉同学实验时可能错误使用了一种药品,她使用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由题目的信息可知:小敏同学实验时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的原因是: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或甲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下端在液面以上;实验Ⅱ,将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猜想二成立,因为硝酸银溶液是检验氯化氢气体的;澄清石灰水是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用丙装置(如图)在A、B中均加入实验Ⅱ所用的硝酸银溶液,即可同时完成上述两个猜想的探究,其中B装置所起的作用是检验氯化氢气体是否除尽,如果看到A中有白色沉淀产生,B、C中无变化的现象,则两个猜想都成立。‎ ‎1.区分O2、H2、CO2三种气体的最简便的方法是( )‎ A.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B.将气体通过红热的铜网 C.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2.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下列性质:①颜色;②密度;③溶解性;④可燃性;⑤能否与水反应,必须考虑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3.(2013·佛山)以下气体制备的发生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 13‎ ‎ a b c d A.装置a可用作实验室制备CO2‎ B.装置b烧杯中加水后,干燥管内外液面一致,则气密性良好 C.装置c可用作实验室制备氧气 D.装置d可用作实验室制备氧气、氢气 ‎4.(2014·遵义)下列示意图分别是实验室氧气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5.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混有少量CO2的CO气体还原氧化铁,并验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实验室现有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可重复使用)。按气体从左到右的方向,装置连接顺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 C.乙→甲→丙→甲→丁 D.乙→甲→丙→乙→丁 ‎6.某无色气体中可能含有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气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将该气体依次通过如图所示装置,观察到:①A装置内没有浑浊出现;②D装置内无水硫酸铜变蓝(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最终收集到一定量的干燥气体(假设每步反应都是完全的)。‎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①可知原混合气体中肯定不含__________;‎ ‎(2)由②可知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_;‎ ‎(3)最终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___;‎ ‎(4)实验过程中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 D装置总质量 E、F装置总质量 反应前 ‎156.6 g ‎356.8 g 反应后 ‎158.4 g ‎359.0 g 则该气体的成分为__________。‎ ‎7.(2014·德阳)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氨(NH3)的制取和有关性质的探究实验。‎ 13‎ 资料卡片:氨气通常情况下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极易溶于水,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固体混合物可以生成氨气,若要快速产生氨气,可以将浓氨水滴加到生石灰中得到。‎ 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2)利用A装置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浓氨水滴加到生石灰中快速产生氨气,发生装置最好是_______(填装置编号)。‎ ‎(4)研究性学习小组用D装置收集氨气,判断氨气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氨气的性质,观察到脱脂棉团由白色变为红色。该现象涉及的性质是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氨气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C.氨气有刺激性气味 D.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 ‎(6)若将制取氨气的熟石灰溶于水形成的饱和溶液置于小烧杯并放入一只大烧杯中(如图乙),在大烧杯中加入下列物质,观察到小烧杯中饱和溶液变浑浊,则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水和浓硫酸 B.水和氯化钠固体 C.水和硝酸铵固体 D.水和氢氧化钠固体 ‎8.(2014·济宁)实验室可用草酸(H2C2O4)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分解制得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H2C2O4 浓硫酸 CO2↑+CO↑+H2O)。用到的实验装置见下图:‎ 若分别得到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请回答:‎ ‎(1)装置A中,盛放浓硫酸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 ‎(2)收集一氧化碳时,打开a、b,关闭c,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由于一氧化碳有毒,多余的气体应____________(填写具体处理办法);‎ ‎(3)关闭______、打开______,释放出二氧化碳,并通过装置_____可收集到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 题型之二 常见酸碱盐的探究 常见的酸碱盐物质的探究是中考的一个重要考点,也是一个难点,此类题目难度较大,学生必须熟练掌握酸、碱、盐物质的通性以及一些特殊物质的特性,这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 例2 (2013·湛江)在学习盐的化学性质时,老师将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混合,过滤反应后的混合物。老师要求同学们探究滤液中溶质的组成,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氯化钠、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请你写出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的化学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猜想】‎ 猜想1:滤液中溶质是NaCl;‎ 猜想2:滤液中溶质是NaCl和______(填化学式)的混合物;‎ 13‎ 猜想3:滤液中溶质是NaCl和Na2CO3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1)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无明显现象。同学们认为猜想____不成立。‎ ‎(2)另取少量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若有______________(填实验现象),证明猜想2成立。‎ ‎【问题讨论】‎ ‎(1)甲同学认为要证明2成立也可以改用硫酸钠溶液。你认为甲同学______(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2)乙同学认为要证明2成立也可以改用硝酸银溶液。你认为乙同学______(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碳酸钠和氯化钡混合后的反应情况是:恰好完全反应时,滤液中溶质是NaCl,碳酸钠过量时,滤液中溶质是NaCl和Na2CO3的混合物,氯化钡过量时,溶质是NaCl和BaCl2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1)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不显碱性。‎ ‎【问题讨论】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混合时也能够生成白色沉淀;而氯化钡溶液、氯化钠溶液都能够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1.(2013·金华)为区别稀盐酸和稀硫酸,小强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在每组的两支试管中分别盛放稀盐酸和稀硫酸,向同组的两支试管中各滴加同种试剂。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2.今有氯化钡、碳酸钾、硝酸银和盐酸四种溶液,它们两两混合,生成沉淀的反应有(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3.(2014·广安)在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最终只存在无色液体的是( )‎ A.Na2CO3溶液、KCl溶液 B.BaCl2溶液、KOH溶液 C.FeSO4溶液、NaNO3溶液 D.CuO、Na2SO4溶液 ‎4.(2014·襄阳)完成对四组无色溶液成分的探究后,小江记录了以下四组结果,其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H2SO4、Na2SO4、KNO3 B.CuSO4、H2SO4、NaCl C.NaOH、NaCl、HCl D.H2SO4、Na2CO3、NaNO3‎ ‎5.(2014·云南)氢化钙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探究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氢化钙(CaH2)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 探究小组的同学把一定量的CaH2加入Na2CO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经检验滤渣的成分是碳酸钙。‎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OH、Ca(OH)2;‎ 猜想三:NaOH、Na2CO3;‎ 猜想四:NaOH、Na2CO3、Ca(OH)2。‎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猜想四不合理,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 实验 现象 结论 实验一:取滤液,向其中滴入少量碳酸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 猜想______不成立 实验二:另取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三成立 ‎【反思与拓展】‎ ‎(1)若向NH4Cl的溶液中加一定量的CaH2,充分反应,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 ‎(2)登山运动员常用CaH2作为能源提供剂,与氢气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4·盐城)厨房中有一包无标识的白色粉末,经初步认定可能是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中的一种。小明对白色粉末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碳酸钠俗称_____、苏打,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两者都属于_____(填“酸”“碱”或“盐”‎ 13‎ ‎),都能溶于水,且水溶液都呈碱性。‎ ‎【实验探究】小明取适量白色粉末配制成溶液,按表中所示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取少量溶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白色粉末肯定不是_______‎ ‎2‎ 取少量溶液,滴加稀盐酸 ‎____________‎ ‎3‎ 取少量溶液,滴加澄清石灰水 产生白色沉淀 ‎(1)请完成表中空格。‎ ‎(2)实验步骤2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实验步骤3中白色沉淀的成分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实验反思】小明实验后发现上述实验方案并不能确定白色粉末的组成。经老师指导后,小明再取少量配制的溶液滴加氯化钙溶液,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则该白色粉末是_____________。‎ ‎7.(2013·临沂)某些食品的包装袋内,放有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的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主要成分为生石灰”。某同学对一袋久置空气中的干燥剂进行了探究。‎ 他取部分久置干燥剂倒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过滤,得到白色固体和滤液。然后对滤液的酸碱性和白色固体的组成作了探究。‎ ‎【实验探究一】探究滤液的酸碱性 该同学测定了滤液的酸碱性,你认为该滤液显_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实验探究二】探究白色固体的组成 该同学认为白色固体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CaO、Ca(OH)2、CaCO3。‎ 他查阅有关资料得知:CaO是一种白色固体,俗称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热量。氢氧化钙微溶于水。‎ ‎【分析判断】你认为该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操作】下面是该同学设计的进一步探究白色固体组成的实验方案,请你和他一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白色固体,倒入适量水,充分搅拌,静置;②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上层清液变为_____色 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钙 另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_______________‎ 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钙 ‎【总结反思】‎ ‎(1)只通过以上实验,还不能证明这袋久置于空气中的干燥剂中是否含有CaO。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简述一个证明这袋干燥剂中含有较多CaO的简易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3·陕西)小鹏与小明做完酸、碱、盐相关性质实验后,很感兴趣地把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混合在一起,看到有大量气泡生成,他们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很是好奇,请你与他们一起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①:Na2SO4、Na2CO3;猜想②:Na2SO4、Na2CO3、NaOH;猜想③:Na2SO4、H2SO4、Na2CO3;‎ 猜想④:Na2SO4、H2SO4;猜想⑤:Na2SO4。‎ 上述猜想中,你认为不合理的是猜想______(填序号)。‎ ‎【实验探究】‎ ‎(1)小鹏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发现溶液颜色不变。据此,他认为猜想⑤是正确的。你认为他的结论是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向盛有少量氧化铜粉末的试管中加入适量该溶液,振荡,溶液变蓝。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探究,你认为猜想____(填序号)是正确的。‎ ‎【拓展应用】工厂与实验室的酸性废水必须处理至中性再排放,这样做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9.(2014·泰安)实验室有一瓶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观察发现,样品表面有白色粉末。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样品的成分及含量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1】该样品中含有哪些物质?‎ ‎【提出猜想】通过分析,提出如下猜想:‎ 13‎ 猜想Ⅰ:已完全变质,该样品中只含Na2CO3;‎ 猜想Ⅱ:部分变质,该样品中含有NaOH和Na2CO3。‎ 则NaOH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 ‎①碱性的Na2CO3溶液可以与中性的Ca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②CO2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几乎不溶解。‎ ‎【实验探究1】为确定该样品的成分,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加入_________‎ 有白色沉淀产生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取滤液,加入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证明猜想Ⅱ正确 ‎【提出问题2】如何测量该部分变质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实验探究2】小红同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铁架台略去),实验在27℃、101 kPa下进行,步骤如下:‎ ‎①按图连接好装置;‎ ‎②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该样品2 g,放入A中试管内,向B中集气瓶中倒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至瓶颈处;‎ ‎③向分液漏斗中加入稀硫酸,打开活塞,让稀硫酸滴入试管中至过量,关闭活塞。反应结束后,量筒中收集到饱和碳酸氢钠溶液220 m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步骤①和②之间,还缺少一实验步骤,该实验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 ‎(2)B中集气瓶盛放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不能用水代替,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管中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是否有明显影响?_________(填“有”或“没有”);‎ ‎(4)变质氢氧化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在27℃、101 kPa时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8 g/L)(计算结果精确至1%)‎ ‎【提出问题3】怎样提纯该样品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 ‎【实验探究3】为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小亮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流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②、③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为了使样品充分溶解,操作①中还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 ‎(2)该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终所得氢氧化钠固体质量______变质后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实验反思】‎ ‎(1)通过本题,你学会了定性检验氢氧化钠的变质、定量测定变质样品中某成分的含量以及除杂提纯物质。为了得到可靠的实验结果,探究过程中你需要思考的问题有______(填数字序号);‎ 13‎ ‎①选择试剂种类 ②确定试剂用量 ③试剂产地 ④实验装置与步骤的设计 ⑤实验安全环保 ⑥测量中减少误差 ‎(2)实验探究1中的检验和实验探究3中的除杂都将碳酸钠进行了转化,但二者目的不同,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013·江西)某实验小组开展了如下有关碱的化学性质的探究活动。‎ ‎ ‎ ‎(1)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3中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后,小萍想知道反应后溶液中除NaCl以外,是否还含有其他溶质(不考虑酚酞),于是她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一种试剂,从而得出了结论。小萍加入的试剂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上述实验探究活动,可以总结出碱的化学性质是:‎ ‎①碱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准备实验时,小英发现药品室有两瓶未标注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经询问老师得知,该两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5%和10%。请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对这两瓶溶液的鉴别(仅限以下实验用品:试管、量筒、滴管、酚酞溶液、10%盐酸)。‎ 实验步骤 预计现象及相应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另一种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 题型之三 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实验设计→收集证据→得出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科学探究分类:(1)发现问题类探究题;(2)假设、验证类探究题;(3)实验方案设计类题;(4)分析推理题;(5)全程类探究题。‎ 科学探究的解题方法:根据题目特点,一般是依据探究性活动的操作程序思考问题,注意对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数据处理以及对探究问题的合理猜想与想象,根据研究的对象科学选择探究问题的方法。‎ 例3 (2014·随州)实验室中的药品一般要密封保存,否则可能会与空气接触而变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里久置于空气中变质的过氧化钠(Na2O2)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1)Na2O2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能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2)CaCl2溶液为中性。‎ ‎【猜想】Ⅰ:固体为Na2O2、NaOH、Na2CO3的混合物;Ⅱ:固体为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Ⅲ:固体为NaOH;Ⅳ:固体为Na2CO3。‎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直至完全溶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Ⅰ不成立 13‎ ‎②取少量①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CaCl2溶液至过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有Na2CO3存在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有NaOH存在 综合以上实验现象,说明猜想Ⅱ是成立的 ‎【反思评价】(1)实验操作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操作②中“滴加CaCl2溶液至过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实验探究]①通过题中资料可知,2Na2O2+2H2O4NaOH+O2↑,而猜想I不成立,说明①中所取固体中没有Na2O2;②中滴加CaCl2溶液,是证明Na2CO3的存在;③是证明有没有NaOH,由于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所以必须取②中反应后的溶液加入酚酞来证明溶液显碱性,可知有NaOH;[反思评价](2)由于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所以在②中必须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来证明并除去碳酸钠,防止对氢氧化钠的存在判断产生影响。‎ ‎1.小红同学在化学实验课上建议,用碘水可将淀粉溶液与食盐溶液区别开来,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假设 B.交流评论 C.设计实验 D.作出结论 ‎2.(2014·广州)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收集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NaCl溶液,旋紧瓶盖,振荡 塑料瓶变瘪 CO2能与NaCl反应 B ‎50℃时,将17 gKCl固体加入50 g蒸馏水中,完全溶解后缓慢降温 降温至20℃时开始有晶体析出 ‎20℃时,KCl的溶解度为17 g C 将白磷浸没在热水中,再向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 通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氧气后白磷燃烧 氧气是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 D 点燃从导管放出的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 该气体是CH4‎ ‎3.(2013·潍坊)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均已略去)。先在试管Ⅱ中加入试剂乙,然后在试管Ⅰ中加入试剂甲,立即塞紧橡皮塞,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Ⅱ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一组试剂是( )‎ A.甲:NaHCO3、稀HCl 乙:NaOH溶液 B.甲:Al、稀H2SO4 乙:Ba(NO3)2溶液 C.甲:MgO、稀盐酸 乙:AgNO3溶液 D.甲:Cu、稀H2SO4 乙:BaCl2溶液 ‎ ‎ ‎ 第3题图 第4题图 ‎4.(2013·济宁)某同学为探究镁、锌、铜、银的活动性顺序,设计如上实验流程:‎ 依据该流程设计,下面对物质①、②的选择合理的是( )‎ A.①稀硫酸②硫酸铜 B.①稀盐酸②硫酸锌 C.①稀盐酸②硫酸亚铁 D.①稀硫酸②氯化镁 ‎5.(2014·济宁)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过氧化氢迅速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哪些因素还影响着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课外活动小组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究。‎ 探究实验一: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取一支试管加入3~5 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缓慢有少量气泡冒出 另取一支试管加入3~5 mL15%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迅速有大量气泡冒出 请你设计:‎ 实验用品:试管、烧杯、热水、冷水、5%的过氧化氢溶液、15%的过氧化氢溶液。‎ 13‎ 探究实验二: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温度越高,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越大 ‎6.(2013·荆门)氯气(Cl2)是黄绿色气体,氯气溶于水部分以Cl2分子存在于溶液中,部分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产物中,次氯酸(HClO)是一种弱酸。氯气溶于水所得溶液称为氯水。把品红试纸(染有品红颜料的滤纸)放入氯水中,品红试纸褪色。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氯气的成套装置图,请填空:‎ ‎(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 ‎(2)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看,装置甲属于__________型气体发生装置。‎ ‎(3)氯气在装置丁中被收集,其收集方法为____________,装置戊中可得到氯水。‎ ‎(4)晓红对“氯水使品红试纸褪色”产生兴趣,她所在的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一起来完成。‎ ‎【提出问题】氯水中的什么成分使品红试纸褪色?‎ ‎【猜想】猜想1:氯水中的水使品红试纸褪色;猜想2:氯水中的Cl2使品红试纸褪色;‎ 猜想3:氯水中的盐酸使品红试纸褪色;猜想4:氯水中的(填化学式)使品红试纸褪色。‎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①把品红试纸放入水中 猜想1不成立 ‎②把品红试纸放入干燥的氯气中 试纸不褪色 猜想2不成立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纸不褪色 猜想3不成立 ‎【结论】学习小组通过讨论,找到了氯水中使品红试纸褪色的物质。‎ ‎【反思】向氯水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会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14·德州)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新实验是“火龙生字”。在成果展示现场,某同学用硝酸钾的热饱和溶液在白纸上书写“火”字,晾干后白纸上出现硝酸钾晶体(见图1)。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触硝酸钾晶体,就会观察到白纸上写过字的地方燃烧并迅速蔓延,留下“火”字的黑色痕迹(见图2)。在场的同学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为什么附有硝酸钾的白纸更容易燃烧?‎ ‎【查阅资料】硝酸钾受热易分解,生成亚硝酸钾(KNO2)和一种常见的气体单质。‎ ‎【猜想与假设】对于生成的是什么气体,四位同学有如下猜想:‎ 甲:二氧化氮;乙:氮气;丙:氧气;丁:氢气。‎ 丙同学指出不可能是二氧化氮、氢气,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四位同学设计了实验对丙同学的猜想进行了验证,他们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说明丙同学的猜想正确。硝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释与结论】白纸上写过字的地方更容易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为什么要用“硝酸钾的热饱和溶液”书写文字?‎ 已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31.6‎ ‎63.9‎ ‎110‎ ‎169‎ ‎246‎ 你对上述问题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3·河北)乙炔(C2H2)气体和氧气反应能产生高温火焰,工人师傅常用氧炔焰切割或焊接金属。‎ 乙炔由碳化钙(块状固体,化学式为CaC2)与水反应生成,同时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提出问题】白色固体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小明经过思考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 猜想一:CaO;猜想二:_________;猜想三:Ca(OH)2。‎ 他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反思】经过同学们交流讨论,认为猜想一不成立。否定猜想一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 ‎(1)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没有观察到____________,证明猜想二不成立。‎ ‎(2)取少量白色固体加入到水中,取上层清液,________________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猜想三成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白色固体是Ca(OH)2。‎ ‎【拓展应用】已知碳化钙与水反应非常剧烈,乙炔的密度比空气略小。实验室欲制取并收集纯净的乙炔,要求做到节约、安全、随时发生、随时停止,你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填图中装置序号)。‎ ‎ ‎ ‎9.(2014·盐城)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目前人类使用的最主要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石油中主要含有两种元素_______(填写元素符号);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填写化学式)。‎ ‎(2)化石燃料属于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其燃烧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会引起全球气候变暖。一种新的处理方法是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含有长石(地壳中最常见的矿石,含量高达60%)成分的水溶液里,其中一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KAlSi3O8+CO2+2H2OKHCO3+X+3SiO2↓,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3)工业上,煤炭燃烧前进行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得到的焦炭,冶铁的重要原料。为了测定某赤铁矿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假设该赤铁矿中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发生反应)‎ 方案Ⅰ取8.00 g赤铁矿粉,加入足量稀硫酸,完全反应后过滤,得到1.60 g滤渣。则赤铁矿粉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方案Ⅱ如图所示,取8.00 g赤铁矿粉与过量的焦炭粉混合后加强热,充分反应。测得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质量增加了1.32 g。如果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根据所学反应3C+2Fe2O34Fe+3CO2↑计算,赤铁矿粉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13‎ ‎【实验反思】方案Ⅱ中硬质玻璃管内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有影响,这会导致测出的氧化铁的质量分数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实验分析】方案I测出的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明显大于方案Ⅱ测出的结果,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10.(2014·宜宾)小明家有包开启了的小苏打久置在灶台上方,可能因受热而变质。小明为此开展了探究,请分析其过程完成填空。‎ ‎【查阅资料】①2NaHCO3Na2CO3+CO2↑+H2O ②NaHCO3+NaOHNa2CO3+H2O ‎③2NaHCO3+Ca(OH)2CaCO3↓+Na2CO3+2H2O ④Ca(HCO3)2+Na2CO3CaCO3↓+2NaHCO3‎ ‎⑤Na2CO3受热不分解,NaHCO3、Ca(HCO3)2都能溶与水。‎ ‎【假设猜想】‎ 假设一:小苏打没有变质,化学成分为NaHCO3;‎ 假设二:小苏打完全变质,化学成分为_______________;‎ 假设三:小苏打部分变质,化学成分为_______________。‎ ‎【实验方案】可选药品:①Ca(OH)2溶液 ②CaCl2溶液 ③NaOH溶液 ④稀盐酸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操作一:取小苏打样品少量溶于足量水后,加入过量的(填药品编号,下同),观察,如有沉淀,则继续进行下一步操作 操作二:待操作一中反应充分后过滤,并在滤液中加入过量的,观察 操作一中无沉淀出现 假设一成立 假设二成立 假设三成立 ‎【问题讨论】‎ 有同学认为,取一定量样品直接加热,再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根据实验现象,对上述三种假设的每一种是否成立都能进行判断。请评价这种方案是否合理?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题型之一 常见气体的探究 例1 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或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插在液面以上) AgNO3溶液中  有白色沉淀产生(或溶液变浑浊) 检验氯化氢气体是否除尽 A中有白色沉淀产生,B、C中无现象(或A中溶液变浑浊,B、C中无现象)          浓盐酸 针对训练 13‎ 1. D 2.D 3.D 4.A 5.C 6.(1)二氧化碳 (2)甲烷 (3)氮气 (4)甲烷和氮气 7.(1)试管 (2)Ca(OH)2+2NH4ClCaCl2+2H2O+2NH3↑ (3)B (4)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m端,若试纸变蓝色,说明氨气已经收集满 (5)ABD (6)AD 8.(1)分液漏斗 (2)吸收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点燃处理(或用气囊收集) ‎ ‎(3)b c C、D 题型之二 常见酸碱盐的探究 例2 Na2CO3+BaCl2BaCO3↓+2NaCl BaCl2 (1)3 (2)白色沉淀生成 (1)能 (2)不能 硝酸银会与氯化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溶质中含有氯化钡 针对训练 1. D 2.B 3.A 4.A 5.Na2CO3+Ca(OH)2CaCO3↓+2NaOH 二 有气泡产生 (1)氢气、氨气 (2)氢化钙是固体,携带方便 6.纯碱 盐 (1)NaCl(或氯化钠) 有气泡产生 (2)Na2CO3+2HCl2NaCl+H2O+CO2↑(或NaHCO3+HClNaCl+H2O+CO2↑) CaCO3 NaHCO3(或碳酸氢钠) 7.碱性 CaO(或氧化钙或生石灰) 红 有无色、无味的气体放出 (1)H2O+CaOCa(OH)2 (2)取少量白色固体,倒入适量水,振荡,触摸试管壁,若有热感,证明有较多CaO 8.③ 不合理 无色酚酞试液遇酸性或中性溶液均不变色 CuO+H2SO4CuSO4+H2O ④ 防止污染水体(或防止腐蚀铁质下水道等) 9.【提出猜想】CO2+2NaOHNa2CO3+H2O 【实验探究1】过量CaCl2溶液(或BaCl2溶液) Na2CO3+CaCl22NaCl+CaCO3↓(或Na2CO3+BaCl22NaCl+BaCO3↓) 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色 ‎ ‎【实验探究2】(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避免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而损耗,导致测定结果偏低 (3)没有 (4)48%【实验探究3】(1)溶解、过滤、蒸发 玻璃棒 (2)Na2CO3+Ca(OH)2CaCO3↓+2NaOH [或Na2CO3+Ba(OH)2BaCO3↓+2NaOH] (3)大于 【实验反思】(1)①②④⑤⑥ (2)检验中将Na2CO3转化为NaCl,以排除对NaOH检验的干扰;除杂中是将Na2CO3转化为产品NaOH 10.(1)探究碱与指示剂作用 (2)CuSO4+2NaOHCu(OH)2↓+Na2SO4 ‎ ‎(3)紫色石蕊溶液(或锌等活泼金属;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等) (4)碱能与某些盐反应(或碱能与指示剂反应) (5)取两支洁净的试管,分别加入等体积的两种待测溶液,再分别滴加相同滴数的无色酚酞溶液,向溶液中滴加10%的稀盐酸,计算红色刚好消失时所滴加稀盐酸的滴数(或用量)  红色刚好消失时所滴加稀盐酸的滴数少的 题型之三 科学探究 例3 【实验探究】无明显现象(或无气泡产生) 产生白色沉淀 取少量②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酚酞试液变红 【反思评价】Na2CO3+CaCl2CaCO3↓+2NaCl 除去溶液中的Na2CO3,防止干扰NaOH的鉴定 针对训练 1. C 2.C 3.B 4.A 5.探究实验一:浓度越大,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越大探究实验二:取一支试管加入3~5 mL15%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把试管放入盛有冷水的烧杯中缓慢有少量气泡冒出另取一支试管加入3~5 mL15%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把试管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迅速有大量气泡冒出 6.(1)分液漏斗 (2)固-液加热 (3)向上排空气法 (4)【猜想】HClO 【实验探究】试纸不褪色 把品红试纸放入盐酸溶液中 【反思】氯水先变红后褪色 ‎ 7. ‎【猜想与假设】二氧化氮不是单质 硝酸钾中不含氢元素 13‎ ‎ 【进行实验】将少量硝酸钾晶体放入试管中加热,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KNO32KNO2+O2↑ 【解释与结论】硝酸钾晶体受热生成氧气,使得写过字的白纸附近氧气浓度增加 【反思与评价】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用热饱和溶液能使白纸上附着较多的硝酸钾 ‎ 8. ‎【作出猜想】CaCO3  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 【交流反思】CaO能与水反应 【进行实验】(1)气泡放出 ‎ (2) 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Ca(OH)2+CO2CaCO3↓+H2O[或滴加碳酸钠溶液Ca(OH)2+Na2CO3CaCO3↓+2NaOH]‎ ‎【拓展应用】C、F 9.(1)C、H CH4 (2)不可再生 Al(OH)3 (3)增大煤与空气(或氧气)的接触面积 80% 40%‎ ‎【实验反思】偏大 【实验分析】生成的二氧化碳与过量的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不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或生成的二氧化碳不能全部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合理即可)‎ 10. ‎【假设猜想】Na2CO3   NaHCO3和Na2CO3 【实验方案】② ① 操作一中有沉淀出现 操作二中有沉淀出现 ‎【问题讨论】否不能判断是部分还是完全变质的情况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