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6.0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新疆乌鲁木齐市2009年高中招生考试数学试卷(问卷)
注意事项:
1.本卷共4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时可使用科学计算器.
2.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本试卷指定的位置上.
3.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非选择题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或在其它题的答题区域内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5.作图可先用2B铅笔绘出图,确定后必须用0.5毫米的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6.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的绝对值是( )
A. B. C. D.
2.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3.若相交两圆的半径分别为1和2,则此两圆的圆心距可能是( )
A.1 B.2 C.3 D.4
4.某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其外角和的3倍,则此多边形的边数是( )
A.5 B.6 C.7 D.8
5.下列几何体中,其主视图、左视图与俯视图均相同的是( )
A.正方体 B.三棱柱 C.圆柱 D.圆锥
O
x
y
B
图1
6.如图1,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是
非零常数)的图象交于两点.若点的坐标为(1,2),
则点的坐标是( )
A. B.
C. D.
7.要得到二次函数的图象,需将的图象( )
A.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
B.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
C.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
D.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把答案直接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处.
A
D
E
C
B
图2
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在第四象限,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9.如图2,在中,,若,则 .
10.化简: .
B
O
D
A
C
图3
11.某公司打算至多用1200元印制广告单.已知制版费50元,每印一张广告单还需支付0.3元的印刷费,则该公司可印制的广告单数量(张)满足的不等式为 .
12.瑞瑞有一个小正方体,6个面上分别画有平行四边形、圆、等腰梯形、菱形、等边三角形和直角梯形这6个图形.抛掷这个正方体一次,向上一面的图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概率是 .
13.如图3,点在以为直径的上,且平分,若,则的长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Ⅰ-Ⅴ题,共10小题,共98分)解答时应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处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过程.
Ⅰ.(本题满分12分,第14题6分,第15题6分)
14.计算:.
15.解方程.
Ⅱ.(本题满分28分,第16题7分,第17题10分,第18题11分)
16.如图4,将的对角线向两个方向延长至点和点,使,求证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A
F
C
E
B
D
图4
17.某超市为“开业三周年”举行了店庆活动.对、两种商品实行打折出售.打折前,购买5件商品和1件商品需用84元;购买6件商品和3件商品需用108元.而店庆期间,购买50件商品和50件商品仅需960元,这比不打折少花多少钱?
18.如图5,在中,,以为直径的交于点, 于点.
(1)求证是的切线;
A
O
B
M
N
C
图5
(2)若,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Ⅲ.(本题满分34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0分,第21题12分)
19.某中学组织全校4 000名学生进行了民族团结知识竞赛.为了解本次知识竞赛的成绩分布情况,从中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的成绩(得分取正整数,满分为100分),并绘制了如图6的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不完整).
分组
频数
频率
50.5~60.5
0.05
60.5~70.5
70.5~80.5
80
80.5~90.5
0.26
90.5~100.5
148
0.37
合计
1
图6
频数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成绩/分
50.5 60.5 70.5 80.5 90.5 100.5
请根据以上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补全频数分布表;
(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
(3)上述学生成绩的中位数落在哪一组范围内?
(4)学校将对成绩在90.5~100.5分之间的学生进行奖励,请估计全校4 000名学生中约有多少名获奖?
B
A
D
C
图7
北
东
西
南
20.九(1)班的数学课外小组,对公园人工湖中的湖心亭A处到笔直的南岸的距离进行测量.他们采取了以下方案:如图7,站在湖心亭的A处测得南岸的一尊石雕C在其东南方向,再向正北方向前进10米到达B处,又测得石雕C在其南偏东30°方向.你认为此方案能够测得该公园的湖心亭A处到南岸的距离吗?若可以,请计算此距离是多少米(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21.有一批图形计算器,原售价为每台800元,在甲、乙两家公司销售.甲公司用如下方法促销:买一台单价为780元,买两台每台都为760元.依此类推,即每多买一台则所买各台单价均再减20元,但最低不能低于每台440元;乙公司一律按原售价的75%促销.某单位需购买一批图形计算器:
(1)若此单位需购买6台图形计算器,应去哪家公司购买花费较少?
(2)若此单位恰好花费7 500元,在同一家公司购买了一定数量的图形计算器,请问是在哪家公司购买的,数量是多少?
Ⅳ.(本题满分10分)
22.星期天8:00~8:30,燃气公司给平安加气站的储气罐注入天然气.之后,一位工作人员以每车20立方米的加气量,依次给在加气站排队等候的若干辆车加气.储气罐中的储气量(立方米)与时间(小时)的函数关系如图8所示.
(1)8:00~8:30,燃气公司向储气罐注入了多少立方米的天然气?
(2)当时,求储气罐中的储气量(立方米)与时间(小时)的函数解析式;
(3)请你判断,正在排队等候的第18辆车能否在当天10:30之前加完气?请说明理由.
y(立方米)
x(小时)
10 000
8 000
2 000
0
0.5
10.5
图8
Ⅴ.(本题满分14分)
23.如图9,在矩形中,已知、两点的坐标分别为,为的中点.设点是平分线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重合).
(1)试证明:无论点运动到何处,总与相等;
(2)当点运动到与点的距离最小时,试确定过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3)设点是(2)中所确定抛物线的顶点,当点运动到何处时,的周长最小?求出此时点的坐标和的周长;
(4)设点是矩形的对称中心,是否存在点,使?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的坐标.
y
O
x
P
D
B
图9
新疆乌鲁木齐市2009年高中招生考试
数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B 2.D 3.B 4.D 5.A 6.C 7.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8. 9.8 10. 11. 12. 13.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98分)
Ⅰ.(本题满分12分,第14题6分,第15题6分)
14.解:原式 3分
. 6分
15.解:方程两边同乘以,得,即,解得. 4分
检验:时,,
∴原方程的解是. 6分
Ⅱ.(本题满分28分,第16题7分,第17题10分,第18题11分)
16.证明:连接,设与交于点.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分
又∵,∴. 6分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7分
17.解:设打折前A商品的单价为元,B商品的单价为元,根据题意有
解之,得 8分
打折前购买50件A商品和50件B商品共需元.
∴打折后少花元.
答:打折后少花40元. 10分
18.(1)证明:连接.
∵,∴,∵,∴.
∴,∴.
又,∴,点在上,∴是的切线. 5分
(2)连接.∵为直径,点在上,∴.
∵,∴,∴.
又∵在中,于点,∴.
,
, 8分
∴,,
∴. 11分
Ⅲ.(本题满分34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0分,第21题12分)
19.解:(1)
分组
频数
频率
50.5~60.5
20
60.5~70.5
48
0.12
70.5~80.5
0.2
80.5~90.5
104
90.5~100.5
合计
400
(每空1分) 6分
(2)略; 8分
(3)80.5~90.5; 10分
(4)1480人. 12分
20.解:此方案能够测得该公园的湖心亭A处到南岸的距离.
过点A作南岸所在直线的垂线,垂足是点D,AD的长即为所求.
在中,∵,∴
在中,∵,∴ 7分
由题意得:,解得
答:该公园的湖心亭A处到南岸的距离约是13.7米. 10色
21.解:(1)在甲公司购买6台图形计算器需要用(元);在乙公司购买需要用(元)(元).应去乙公司购买; 3分
(2)设该单位买台,若在甲公司购买则需要花费元;若在乙公司购买则需要花费元;
①若该单位是在甲公司花费7 500元购买的图形计算器,
则有,解之得.
当时,每台单价为,符合题意,
当时,每台单价为,不符合题意,舍去. 10分
②若该单位是在乙公司花费7 500元购买的图形计算器,则有,解之得,不符合题意,舍去.
故该单位是在甲公司购买的图形计算器,买了15台. 12分
Ⅳ.(本题满分10分)
22.解:(1)由图可知,星期天当日注入了立方米的天然气; 2分
(2)当时,设储气罐中的储气量(立方米)与时间(小时)的函数解析式为:
(为常数,且),∵它的图象过点,,
∴ 解得
故所求函数解析式为:. 6分
(3)可以.
∵给18辆车加气需(立方米),储气量为(立方米),
于是有:,解得:,
而从8:00到10:30相差2.5小时,显然有:,
故第18辆车在当天10:30之前可以加完气. 10分
Ⅴ.(本题满分14分)
23.解:(1)∵点是的中点,∴,∴.
又∵是的角平分线,∴,
∴,∴. 3分
(2)过点作的平分线的垂线,垂足为,点即为所求.
易知点的坐标为(2,2),故,作,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点的坐标为(3,3).
y
O
x
D
B
P
E
F
M
∵抛物线经过原点,
∴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又∵抛物线经过点和点,
∴有 解得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7分
(3)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对称性知D点关于的平分线的对称点即为点.
连接,它与的平分线的交点即为所求的点(因为,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此时的周长最小.
∵抛物线的顶点的坐标,点的坐标,
设所在直线的解析式为,则有,解得.
∴所在直线的解析式为.
点满足,解得,故点的坐标为.
的周长即是.
(4)存在点,使.其坐标是或. 14分
同、收回房屋:
1.承租人擅自将房屋转让或转借的;
登鹳雀楼
唐代: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注释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白日:太阳。
依:依傍。
尽: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穷:尽,使达到极点。
千里目:眼界宽阔。
更:替、换。(不是通常理解的“再”的意思)▲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其中,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后人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
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就次句诗而言,诗人身在鹳雀楼上,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句中写的是诗人目送黄河远去天边而产生的意中景,是把当前景与意中景溶合为一的写法。这样写,更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而称太阳为“白日”,这是写实的笔调。落日衔山,云遮雾障,那本已减弱的太阳的光辉,此时显得更加暗淡,所以诗人直接观察到“白日”的奇景。至于“黄河”。当然也是写实。它宛若一条金色的飘带,飞舞于层峦叠嶂之间。
诗人眼前所呈现的,是一幅溢光流彩、金碧交辉的壮丽图画。这幅图画还处于瞬息多变的动态之中。白日依山而尽,这仅仅是一个极短暂的过程;黄河向海而流,却是一种永恒的运动。如果说.这种景色很美,那么,它便是一种动态的美,充满了无限生机的活泼的美。这不是所谓“定格”,不是被珍藏的化石或标本。读者深深地为诗人的大手笔所折服。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同时,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而含意深远,耐人探索。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就全诗的写作特点而言,这首诗是日僧空海在《文镜秘府论》中所说的“景入理势”。有人说,诗忌说理。
这应当只是说,诗歌不要生硬地、枯燥地、抽象地说理,而不是在诗歌中不能揭示和宣扬哲理。象这首诗,把道理与景物、情事溶化得天衣无缝,使读者并不觉得它在说理,而理自在其中。这是根据诗歌特点、运用形象思维来显示生活哲理的典范。 这首诗在写法上还有一个特点:它是一首全篇用对仗的绝句。前两句“白日”和“黄河”两个名词相对,“白”与“黄”两个色彩相对,“依”与“入”两个动词相对。后两句也如此,构成了形式上的完美。
沈德在《唐诗别》中选录这首诗时曾指出:“四语皆对,读来不嫌其排,骨高故也。”绝句总共只有两联,而两联都用对仗,如果不是气势充沛,一意贯连,很容易雕琢呆板或支离破碎。这首诗,前一联用的是正名对,所谓“正正相对”,语句极为工整,又厚重有力,就更显示出所写景象的雄大;后一联用的是,虽然两句相对,但是没有对仗的痕迹。所以说诗人运用对仗的技巧也是十分成熟的。 ▲